汤姆·索亚(《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可是这孩子一点都没有流露出“寄人篱下”的伤感气息,反而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概。他爱搞恶作剧,但也正直、善良、勇敢;他指认了村里的杀人犯,在洞穴冒险中幸存,还带领大家寻获了宝藏。这是一个典型的行动大于思想的人物,并且总能绝处逢生。
鲁滨孙(《鲁滨孙漂流记》笛福)
鲁滨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上升期的文学形象。他在海难后被抛到一个蛮荒小岛上,然后在那里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鲁滨孙一共在岛上住了28年,还驯服了一个奴隶。他的行为给“人定胜天”的理念以极好的注释。他说:“总起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随着2011秋拍大戏逐步临近,各家拍卖公司都在积极备战。上半年的艺拍市场不停地上演着一幕幕高潮迭起的好戏,而中国近现代书画无愧成为这幕大戏中的主角。其中表现最抢眼的三大画派是“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和“新金陵画派”,其中“京津画派”大师齐白石成为近现代书画之王,而海派大家任伯年也已成功迈入“亿元俱乐部”,那么“新金陵画派”在今年的秋拍中能否上演奇迹,冲出一个亿元大师呢?值得期待。
书画板块的下一个“金矿”
查阅雅昌艺术网指数排行,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春拍五大画派中的“京津画派”、“长安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新金陵画派”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新金陵画派”指数明显低于其他画派,当前“新金陵画派”指数仅为10404点,比最高的“长安画派”低了百分之60多,比“海上画派”低了百分之20多。今年春拍中刚刚拍出“新金陵画派”二项世界纪录的南京经典拍卖公司总经理吴东就表示:作为新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新金陵画派”的市场估值显然被低估。在当下艺术品金融化开启的时代,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怎能错过学术性高、市场估值低的“新金陵画派”呢?所以,今年的秋拍市场资本将不得不爱上“新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的市场潜力正逐步显现出来,今年春拍我们推出的亚明成名作《石壕吏》就拍出1046.5万元的世界纪录。现在新金陵画派还没有‘亿元大师’,但我相信如果像傅抱石这样的大师精品能够现身拍场,跨入亿元时代只是时间问题。”
淡季小拍可慧眼“淘宝”
查阅雅昌艺术网指数排行,最新数据显示“新金陵画派”春拍涨幅排名靠前的几位画家喻继高、徐乐乐等都是当下市场最受追捧的对象,平均涨幅都在百分之250以上,那么如何能把握投资的最佳时机获得最大效益呢?不妨多关注一下淡季的小拍。南京经典9月23日即将推出的季拍除了推出傅抱石这样顶级大师的艺术珍品外,还将着重推出一批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的艺术珍品。此外还有一批中青年热门画家喻继高、徐乐乐、江宏伟、薛亮的作品。据了解,本次经典季拍共推出“一代草圣”、“新金陵画派”、“艺术南京”、“金陵书法”四大主题专场500余件艺术珍品。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一件傅抱石《风雨归舟》,该作是傅抱石赠与李可染夫人邹佩珠的一幅小品,笔墨传递友情。钱松嵒名作《龙源口》是画家取材于革命圣地井冈山龙源口创作的作品。青翠欲滴、春意盎然的井冈山风景在他的笔下如此生动,作者采用了前实后虚,前密后疏的创作手法,密处繁而有序,疏处松而透彻,磅礴中蕴含着清新秀美。据悉,经典本次季拍将于9月23日至24日预展,9月25日拍卖,地点均为南京东郊国宾馆。此外,将于9月26、27日在南京市紫峰大厦绿地洲际酒店预展,28日拍卖的江苏聚德“2011年大型书画专场拍卖会”同样可加关注。 本报记者 冯秋红
钱松嵒《龙源口》
开栏语:马克思《资本论》中,只提到过一位中国人;《资本论》在近百年的翻译和传播中,却有多位学者苦苦考证这唯一的中国人究竟是谁?他怎样走进万里之外的马克思的视野?有趣的是,其中多位学者又都与广州中山大学有着不解之缘……
巴拉第
德文版《资本论》
1 ●万卯寅?王猛殷?王茂荫?
现行中译本《资本论》第1卷第3章谈“货币或商品流通”时,在注释[83]说:“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
这里的“王茂荫”,就是《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但《资本论》早期的翻译过程中,“王茂荫”是屡经折腾,才被“验明正身”的。
《资本论》第1卷德文版于1867年问世。1930年,陈启修根据德文版并参照日文版翻译的《资本论》时,将原文“Wan-mao-in”译为“万卯寅”。陈启修对这个译名并无把握,所以在万卯寅名字之后再做了一条说明:我曾托友人到清史馆查此人的原名,现在还无结果,这里姑译为“万卯寅”,等将来查明时再改正罢。日译本译成“王猛殷”或“王孟尹”,那当然是因为日本人不知道中国人的罗马字拼音法的缘故,却也未免差得太远了。
这是已知最早的《资本论》中译本(上海昆仑书店出版)。在此之前,第一个提到《资本论》的中国人是蔡尔康(1899年),第一个介绍《资本论》的是朱执信(1906年),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片断的是费天觉(1920年)。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10:30,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记者会。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当前通胀压力比较大,社会也普遍预期进入了加息通道,但是加息又会带来热钱大量快速涌入,央行在两难的问题上,在汇率和利率上的调节如何权衡?今天公布的数据CPI 2月份达到了4.9,与1月份基本持平,下一步会不会对汇率进行一次性大幅度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在国民经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成功复苏后,通货膨胀也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政策肯定会是一个需要运用的重要工具。任何金融政策工具都可能有负面的影响,比如可能会使资本流入有所加大。但是,因为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还是有管理的。因此我们还是有一些手段来管理资本流动的。有些国家可能没有资本项目的管制,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运用也是要进行利弊权衡的,如果经过比较权衡后,利大于弊,那还是需要使用的。
中新网3月8日电 中新网财经频道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获悉,外管局近日召开会议,总结2010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重点和任务。会议指出,2011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将在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会议指出,2010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五个转变”,以“改革、监测”为主线,在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统计与监测、推进资本项目数据整合、防范和应对境外资金违规流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绩。
会议指出,2011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加强跨境资本流出入的统计监测和分析预警,强化资本项目非现场核查和事后监管,在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会议对2011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进一步改革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促进投资便利化;二是简化对外债权债务管理,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融资;三是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四是配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进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开展;五是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统计监测与分析预警,强化资本项目非现场核查和事后监管,依法打击“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六是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转变管理理念,强化内控管理,切实提升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成效。
责任编辑:NN049(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魏鹏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
核心观点
避免中国文化资本市场的“热伤风”,破除体制的桎梏很重要。要让资本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玩弄”这个产业,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
从去年到现在,资本对文化的热情是有目共睹的:《砥柱铭》的总成交价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中国艺术品投资进入亿元时代;新《西游记》的网络独播权以每集28万元的价格成交,近5年来影视剧的数字发行价格上涨了100倍;岁末大片的票房纷纷过亿,中国电影一举步入百亿元年……市场一片繁荣,涨声不断。
究其原因,首功是政策的推动,去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资本对于文化产业非常看好,大量投资挤入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成为众望所归的一个战略性产业,“钱途”十分光明。
然而,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纵观全球文化产业的资本领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那就是外冷内热:国际上总体偏冷,中国总体偏热。美国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冷,有它的道理,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开发方面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资本也越来越谨慎。美国的电影票房期货最后无法执行,就是一例。
而国内文化资本市场的热,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相对较小,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逆势上扬,文化产业成为转型的希望、经济的支柱;二是通胀压力,过剩的资本涌入了文化市场,这可以说是文化产业之幸,但是从另一方面这也是隐藏着的一个威胁,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个问题;第三点,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让资本的大火来照亮文化的“钱途”。这对推动文化产业真正走向市场是有好处的,而且现在看来,大量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能从中获得好处。
不过,热归热,可别得“热伤风”。我特别担心这一点。
文化产业其实还是一个很弱小的领域,比如说电影市场,现在才到100个亿,经不起太多资本来折腾。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清醒,注意自主性,特别是要注意自我的良性发展。
在我看来,要避免中国文化资本市场的“热伤风”,破除体制的桎梏很重要。体制机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资本就很难发挥有效的资源整合作用。所以,在文化体制改革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这样的话,资本才能够真正起到推动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玩弄”这个产业,不是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讲话,本报记者杨暄整理)
“羡慕嫉妒恨”是今年夏天开始盛行的网络流行词。
“芙蓉姐姐身材妖娆了”,“凤姐去美国电视台面试了”。年底,一向泡在嘲笑声中的两位“网络名女”开始转型。她们的变化被很多网站置顶,列在年度网络新闻前列。顿时跟帖评论哗然,网民“羡慕嫉妒恨”的呼声响成一片。以往“说你傻,立刻就流鼻涕”,对比之下让看客很有优越感的对象,如今却有了自己求之不得的资本,很多人忽然纠结,情绪很乱很复杂。
“羡慕嫉妒恨”,这短短5字,感情却有三层递进:羡慕多了成嫉妒,嫉妒过了成了恨。“羡慕嫉妒恨”在网络的大面积流行,虽然有跟风复制的调侃成分,但是其中的“纠结”意味却让网络文化开始用一份自嘲自省。“羡慕嫉妒恨”的无数下联中,“空虚寂寞冷”最为流行。“空虚寂寞冷”恰恰是很多人的网络心态和自我形象的总结。强刺激之下,承认自己嫉妒别人并不容易,而静下来反思自己是不是空虚更难能可贵,这些变化都让网络心态产生了一种积极的可能。
凤姐出国,审丑心态起纠结
“奥巴马的演讲我看了两页,觉得还行。”本月初,有消息称凤姐在美国某中文电视台面试。面试过程中,凤姐自称比较佩服林肯、罗斯福,还设想了一段采访奥巴马的场景。面试官对凤姐的评价是,尽管听不懂她朗读的英语新闻,但是她有“上升空间”。凤姐去美国电视台面试的新闻,深度刺激了很多网民的“自我优越感”。以往每次出现总被嘲笑的凤姐,一直和芙蓉姐姐并称骨灰级网络“审丑偶像”。如今她却有可能在美国做电视记者。“从踩在脚底到飞过头顶”的逆转让无数网民惊叹“羡慕嫉妒恨”。以至于“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过于强烈,很多人忽略了一周之后凤姐说自己被电视台欺骗而要自杀的“雷”人消息。依旧集体沉浸在“笑人无气人有”的情绪之中,纠结得无法自拔。
严格来说,“羡慕嫉妒恨”是去年电影投资人张伟平的“发明”。张艺谋贺岁喜剧《三枪拍案惊奇》上映3天票房近7000万元。在观众热捧的同时,却被评论骂得也很惨:“低俗,像二人转、像小品、就是不像电影。”张艺谋电影的投资人张伟平回应质疑时称,电影圈的很多人对他和张艺谋就是5个字——“羡慕嫉妒恨”。
今年,“羡慕嫉妒恨”成为网络流行词后,有人说仔细品味觉得“相当精妙”,说出了人不满情绪的递增,最终强烈得几乎不能自持。而分析“羡慕嫉妒恨”背后的情绪,流行的解释是:对一个人来说,被人嫉妒等于领受了嫉妒者最真诚的恭维,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和快感;而嫉妒别人,则会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恼、羞愧和不甘,对自信心是一个打击。
从最早电影圈里还有几分“瑜亮情结”的“羡慕嫉妒恨”,到面对凤姐和芙蓉姐姐而产生的网民集体“羡慕嫉妒恨”。网络集体无意识堆积出的情绪,折射出网络文化中情绪的“漏斗效应”。
退而结网,网络心要自省
不管是因为“同行是冤家”的圈里抱怨,还是因为凤姐“咸鱼翻身”的过猛刺激,或者只是一句抱怨,“羡慕嫉妒恨”都像一个漏斗,在收纳网络情绪时悄悄让开始的一点羡慕、一份嫉妒,都随着漏斗的螺旋加速而渐渐放大,最后淹没其他的情绪,唯一被提纯的是“恨”。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人的一种本能。有评论说,谁没有嫉妒过别人?“轻微嫉妒”在海外研究中,被认为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似乎并非什么坏情绪。但是,有网络的现实感屏蔽,又有推手暗中使劲,再加上社会情绪的集体浮躁,聚集起来的强大网络舆论,背后隐藏的却是人云亦云的网络暴力。很多人对事物有一种简单而不理性的判断:对信息的处理只简单机械地选择两个极端,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当网络围观者挥舞“正义大棒”时,社会学学者所说的“群氓”现象,不得不让人们掂量一下手中棒子的重量:需要扪心自问,自己的心态是否淡定,自己是不是被情绪左右。年底,不少揭丑的帖子在开心网等网络社区流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丑行,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的理性评论,都让位于“当事人菖菖菖得罪人了”的调侃。有学者指出,这也是网络暴力的一种表现,只是和挥舞大棒的所谓正义感不同,这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暴力,用无所谓的态度将网络舆论力量瞬间消解。
在追问“羡慕嫉妒恨”因何流行时,“空虚寂寞冷”成了“羡慕嫉妒恨”的下联。有人说,太多“羡慕嫉妒恨”,是因为“空虚寂寞冷”。很多空虚寂寞无聊者,借网络相互宣泄情绪“避寒取暖”。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无论是挥舞大棒还是默然视之,都无益于网络社会整体心态的健康发展,任何情绪引渡到一个“恨”字,所有的坦然和从容都会被残酷过滤,好心情不再。
好在,在网络中为“羡慕嫉妒恨,空虚寂寞冷”对联求横批的帖子中,已经有不少人贴上“没用的少说”、“开始行动吧”之类的词语。这些表达已经开始把“羡慕嫉妒”的情绪转换成独立自强的行动,让“羡慕嫉妒”不再成“恨”,希望这能为网络“群氓”找回美好开一个好头。
现在的我们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但是身边好多同学和同事仍然是单身。
当我问及他们的时候,回答都是:婚姻是件大事不敢太草率了,
所以选自己另一半的时候更多的是理智。
然而,好多没谈过恋爱的人还是期望自己能谈一场真正的恋爱,
然后和自己心爱的人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谈恋爱对80年代的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不只是我一个人,因为我们都谈不起恋爱了。
不管谈过还是没谈过,都不敢把太多的感情放在恋爱上,
因为害怕失败,我们已经承受不起。
有同事去相亲,有时不错,回来后就经常联系。但是她说找不到恋爱的感觉,更像是朋友,
他们不会付出太多的感情,也不会对你太好。
是啊,可以理解,
因为男人们也害怕,他们同样不敢去尝试,
害怕自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姐妹们谈起婚姻的时候总是在说,找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就嫁了吧,
不管自己喜不喜欢,结婚后都会对他好,
生个小Baby踏踏实实过一辈子。
男性朋友则是找个会过日子的女人,
好好待她,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了,
因为在外面打拼真的很累,想有个温暖的家。
才发现恋爱已经离我们远去,
剩下的只是婚姻、生活、日子。
想想我们的这些80后的人们,爱情远离我们,结婚又像是完成使命一样,
经济条件也不是那么重要,
找个男人(女人)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我们的宗旨。
当妹妹告诉我她们宿舍的女孩如何如何谈恋爱,
如何如何换男朋友,如何如何浪漫,
我只能感慨“你们还有谈恋爱的资本和勇气。”
妹妹说你也不老啊,别总把自己想的那么老,赶快给我找个姐夫。
我们并不是承认自己老,至少我这样认为,但是爱情观和婚姻观还是大不一样
当有朋友问我什麽时候结婚?我说连男朋友都还没有,和谁结婚啊?
“那找一个嘛!”
“又不是逛商场,说找个就找个?”
“哎呀,要求不要那么高啊!”
其实我也和姐妹们一样的想法找个仅仅对我好的就好了,
相貌、学历、经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能力。
“三高政策”也只是我们茶余饭后开的玩笑话罢了。
姐妹们经常说,当真正有一个疼我们、爱我们的人摆在面前的时候,
我们一定好好珍惜。
是现在的好男人少了吗?
不是,我不这样认为,好男人还是很多的,
只是我们没有发觉又或者是发觉了没有勇气去说服自己。
好多女孩都是放不下自己矜持,总认为男孩应该主动。
因为我们不像90年代的人们敢爱敢恨,
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爱,哪怕是被拒绝。
至少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是这样,错过了好多好男人,
当自己心爱的男人成为别人的老公的时候,
而且是通过别人介绍结婚的时候,
而我们只能偷偷的抹一把泪,
又或者关几天自己紧闭,默默的为他们祝福!
故事的结局往往是那么伤感……
为什么我们宁愿彼此都受伤,也不愿意把心中的爱说出来呢?
或许是因为 我们总是不确定对方心里是否有我们,
所以我们总是在矛盾中把自己的恋爱丢掉了!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结婚的年龄。
可是此时我们真的已经谈不起恋爱了!
聊qq的时候
喜欢隐身了,
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了,
同学聚会必修的两个项目:吃饭,KTV
小孩都开始叫自己叔叔或者阿姨了,
虽然经常不大情愿地反驳着:叫姐姐,叫哥哥
不管你是一人独处时,还是身在人群当中
就像那首歌中唱的一样,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有点不喜欢节日了 节日只能让幸福的人更幸福 孤单的人更孤单。
慢慢发现自己没那么愤青了,遇到不公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
开始不喜欢被人说 成熟!
我们的爱好中必定有一项是睡觉,
可不知为什么 凌晨12点前很少会入睡!
漫漫的什么都可以“随便”,因为没那么多时间,也不在意那么多的事情。
总觉得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并以此作为对别人不屑的理由。
曾经以为一辈子陪在身边的朋友,某天某月,就突然发现他们都不见了
午夜醒来,才愕然发现,从来都是只有自己一个人,
人越成长,越容易孤单。
80后的我们,有很多的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
80后的我们,有的出名,有的默默无闻。
80后的我们,挣扎过 彷徨过,还是挺过来了。
80后的我们,褪去青春年幼的稚嫩,开始适应社会大家庭。
我们的心里都很清楚,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亲情的分与合,
爱情的分与合,
友情的分与合,
曾不顾一切的追求过的,后来变的一文不值得。
父母曾百般阻挠的事,直到自己受伤,才明白,父母原来是对的。
曾无数次的问过自己,为什么活着?
到后来,已经懒得的去想活着的意义。
曾为了爱情可以不好好的读书,
到后来为了工作可以丢下爱情。
现在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
或者说, 还有多少人,一直坚持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在家里,父母对我们百依百顺,
出了家门,我们对社会百依百顺。
看不惯的事情也就渐渐习惯了,不知道这种习惯是好是坏?
我甚至不知道我现在的梦想应该是什么?
但有一点的是肯定的,
不会再做一些年少轻狂的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