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7月27日闭幕的新疆军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军区广大官兵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军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新局面。
张春贤说,中国共产党新疆军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纪委,明确了今后5年军区部队建设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军区部队建设进一步履行好戍边维稳职能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张春贤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军区部队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部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抓好军魂教育,确保部队始终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要毫不放松地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始终站在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的高度,努力锻造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雄师劲旅,真正把部队建设成为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钢铁长城。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军区部队的优良传统,全面推进各项建设稳步发展。用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筑牢军魂,恪守宗旨,凝聚军心,激励斗志。
张春贤要求,要继续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更加积极地支持地方建设,为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坚持不懈地为各族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主动地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要继续抓好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干部子女入学等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工作落实,努力为广大官兵解除后顾之忧,为部队建设创造更好条件,提供一流保障。
新疆军区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王建民作了《深入贯彻主题主线,忠实履行使命任务,不断开创军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新疆军区司令员彭勇强调,各位代表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共商大事,共谋大计,为军区部队建设规划美好蓝图;一定要增强党性观念,坚持实事求是,正确行使代表权利,客观反映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广大官兵的呼声。
7月28日上午,在新疆军区第十一届党委一次全会上,选举张春贤同志为新疆军区第十一届党委第一书记,王建民同志为书记,彭勇同志为副书记。(记者严小娟 实习生翟超洁 通讯员张应翔报道)
来源:新疆日报
生活就像奥林匹克赛会;聚到这里来的人们通常抱有三种目的:有些人摩拳擦掌以折桂,有些人做买卖以赢利,但还有一些人只是单纯做旁观者,冷眼静观这一切。
———毕达哥拉斯
生活就像公开演奏小提琴,在演奏的同时学习这门乐器。
———塞缪尔·巴特勒
生活的意义问题不是那种需要或能够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对它的看法从多方面决定了你未来生活的走向。比如说,你抱着生活就是“狗咬狗”和人人为我的态度去经商或上学,那么你就会把所有人都当作自己的威胁和对手;你不会做到完全诚实,而且无论如何都不会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乐趣。人们会逐渐察觉到你的竞争敌意,开始不信任你,甚至会偶尔用一些让你恼火的行为来检验你的意图。于是,你不久就将发现自己的确深处一个“狗咬狗”的气氛中———这种气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你自己造出来的。
所以生活意义的问题并非只是发现的问题,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活动。你自己的哲学仅仅在部分程度上是对你已有世界观的表述和澄清,因为你所提出的哲学也将为这种世界观的形成助一臂之力。于是,有些对世界持一种晦暗的悲观情绪的哲学家,会故意把他们的哲学表述得甚为欣喜和乐观,这不是为了欺骗自己,而是为了改变自己,其中的确有一些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下面,将简要描述几种关于生活的主要看法。当然,这张清单不可能完整,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某些看法加进去,说不定会比我们列出的几种还要好。
生活作为一种使命
基督徒经常教导说,生活是种使命,是一种把他人也变成基督徒的使命。然而,把生活当作一种“召唤”的并不仅仅是基督徒。
比如,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就把自己生活的使命描述为诗歌创作,以使德国人获得一种文化身份;哲学家黑格尔则把法国大革命之后用哲学来澄清世界的意义当作自己的使命;政治激进分子经常声称,自己生活的使命就是解放被压迫的人民,或是反抗自己国家的暴政;科学家有时会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增加人类的知识或治疗某些可怕的疾病;有了孩子的人经常认为,他们的使命就是好好培养自已的孩子,尽力使他们生活得更好。如果一个人的使命首先是道德上的,那么这种使命就会依据其道德哲学进行表述。一个像边沁那样的功利仁义者,会把一切行动都基于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目的之上;而一个像康德那样的伦理理性论者则会说,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我们的道德人格,通过履行理性所规定的义务来使世界变得更好。
生活作为欲望
把生活看作欲望,歌德的《浮士德》中浮士德为了他的欲望而活着,当一个欲望被满足时,它马上就会被另一个欲望所替代。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无休止的欲望。一个只求“挣钱能够养家糊口”的人最后会发现,他其实还想要更多的东西,于是这又成了新的生活目标,直到它被满足为止;但到时又不够了,他发现自己还想要更多的东西,于是只好这样无止境地走下去。这并不是说生活就是受挫,因为这些欲望通常都能得到满足,而是说生活就是永无休止的欲望,人不可能最终获得满足。正是欲望和欲望的满足才赋予了生活以意义,没有欲望便是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现在的我们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但是身边好多同学和同事仍然是单身。
当我问及他们的时候,回答都是:婚姻是件大事不敢太草率了,
所以选自己另一半的时候更多的是理智。
然而,好多没谈过恋爱的人还是期望自己能谈一场真正的恋爱,
然后和自己心爱的人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谈恋爱对80年代的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不只是我一个人,因为我们都谈不起恋爱了。
不管谈过还是没谈过,都不敢把太多的感情放在恋爱上,
因为害怕失败,我们已经承受不起。
有同事去相亲,有时不错,回来后就经常联系。但是她说找不到恋爱的感觉,更像是朋友,
他们不会付出太多的感情,也不会对你太好。
是啊,可以理解,
因为男人们也害怕,他们同样不敢去尝试,
害怕自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姐妹们谈起婚姻的时候总是在说,找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就嫁了吧,
不管自己喜不喜欢,结婚后都会对他好,
生个小Baby踏踏实实过一辈子。
男性朋友则是找个会过日子的女人,
好好待她,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了,
因为在外面打拼真的很累,想有个温暖的家。
才发现恋爱已经离我们远去,
剩下的只是婚姻、生活、日子。
想想我们的这些80后的人们,爱情远离我们,结婚又像是完成使命一样,
经济条件也不是那么重要,
找个男人(女人)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我们的宗旨。
当妹妹告诉我她们宿舍的女孩如何如何谈恋爱,
如何如何换男朋友,如何如何浪漫,
我只能感慨“你们还有谈恋爱的资本和勇气。”
妹妹说你也不老啊,别总把自己想的那么老,赶快给我找个姐夫。
我们并不是承认自己老,至少我这样认为,但是爱情观和婚姻观还是大不一样
当有朋友问我什麽时候结婚?我说连男朋友都还没有,和谁结婚啊?
“那找一个嘛!”
“又不是逛商场,说找个就找个?”
“哎呀,要求不要那么高啊!”
其实我也和姐妹们一样的想法找个仅仅对我好的就好了,
相貌、学历、经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能力。
“三高政策”也只是我们茶余饭后开的玩笑话罢了。
姐妹们经常说,当真正有一个疼我们、爱我们的人摆在面前的时候,
我们一定好好珍惜。
是现在的好男人少了吗?
不是,我不这样认为,好男人还是很多的,
只是我们没有发觉又或者是发觉了没有勇气去说服自己。
好多女孩都是放不下自己矜持,总认为男孩应该主动。
因为我们不像90年代的人们敢爱敢恨,
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爱,哪怕是被拒绝。
至少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是这样,错过了好多好男人,
当自己心爱的男人成为别人的老公的时候,
而且是通过别人介绍结婚的时候,
而我们只能偷偷的抹一把泪,
又或者关几天自己紧闭,默默的为他们祝福!
故事的结局往往是那么伤感……
为什么我们宁愿彼此都受伤,也不愿意把心中的爱说出来呢?
或许是因为 我们总是不确定对方心里是否有我们,
所以我们总是在矛盾中把自己的恋爱丢掉了!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结婚的年龄。
可是此时我们真的已经谈不起恋爱了!
聊qq的时候
喜欢隐身了,
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了,
同学聚会必修的两个项目:吃饭,KTV
小孩都开始叫自己叔叔或者阿姨了,
虽然经常不大情愿地反驳着:叫姐姐,叫哥哥
不管你是一人独处时,还是身在人群当中
就像那首歌中唱的一样,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有点不喜欢节日了 节日只能让幸福的人更幸福 孤单的人更孤单。
慢慢发现自己没那么愤青了,遇到不公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
开始不喜欢被人说 成熟!
我们的爱好中必定有一项是睡觉,
可不知为什么 凌晨12点前很少会入睡!
漫漫的什么都可以“随便”,因为没那么多时间,也不在意那么多的事情。
总觉得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并以此作为对别人不屑的理由。
曾经以为一辈子陪在身边的朋友,某天某月,就突然发现他们都不见了
午夜醒来,才愕然发现,从来都是只有自己一个人,
人越成长,越容易孤单。
80后的我们,有很多的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
80后的我们,有的出名,有的默默无闻。
80后的我们,挣扎过 彷徨过,还是挺过来了。
80后的我们,褪去青春年幼的稚嫩,开始适应社会大家庭。
我们的心里都很清楚,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亲情的分与合,
爱情的分与合,
友情的分与合,
曾不顾一切的追求过的,后来变的一文不值得。
父母曾百般阻挠的事,直到自己受伤,才明白,父母原来是对的。
曾无数次的问过自己,为什么活着?
到后来,已经懒得的去想活着的意义。
曾为了爱情可以不好好的读书,
到后来为了工作可以丢下爱情。
现在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
或者说, 还有多少人,一直坚持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在家里,父母对我们百依百顺,
出了家门,我们对社会百依百顺。
看不惯的事情也就渐渐习惯了,不知道这种习惯是好是坏?
我甚至不知道我现在的梦想应该是什么?
但有一点的是肯定的,
不会再做一些年少轻狂的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