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昨日凌晨4时5分,根据群众举报,深圳特检站在溪冲检查站附近成功截获2辆满载澳洲龙虾的轻型厢式货车。经清点,车上共载有涉嫌走私进口澳洲龙虾206箱,价值约40余万元。

当日凌晨2时许,深圳特检站指挥中心接到消息称,2辆装有走私龙虾的车辆从惠州开往深圳盐田方向。接报后,该站执勤官兵迅速前往溪冲检查站布控。2小时后,2辆嫌疑白色江铃货车一前一后驶进检查站,执勤官兵当即将车辆拦停。

执勤人员打开货车车厢检查发现,白色泡沫箱内装满了澳洲龙虾。同时,第2辆车上也发现了大量澳洲龙虾。经清点,2辆车内共有206箱澳洲龙虾,价值约40余万元。司机赵某等2名男子拿不出任何进货证明。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不是我和你过不去,是那“节”和你过不去

中秋刚过,国庆又至。在这个节日气氛分外浓郁的时候,我们却要来说一说另一种泛滥在你我身边的“节”。

前不久,一个紧临长江、距鄱阳湖上百里、人口13.8万的小城,却耗资600余万元大张旗鼓地办起了“首届鄱阳湖龙虾节”。想“造势”却“肇事”,200多人因急性肠胃炎入院治疗。

“首届鄱阳湖龙虾节”并非个例。它给眼下数量惊人、名目繁多的“人造节”,又敲了一记警钟——

有多少所谓的“节”,该打“结”了!

·观点碰撞·

■这些节会中,真正能够收支平衡的寥寥无几,大多是赔本赚吆喝

如此节会,既劳民伤财,又自毁形象,可以说“不经济”、“不划算”到家了。

现实中,像“首届鄱阳湖龙虾节”这样热衷于“造势”的节会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些节会,有的是依托本地资源、产业优势,算是师出有名、相得益彰;有的则纯属为了炒作,堪称是无风起浪、无中生有;有的甚至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好大喜功、贪大求洋、名不副实。据报道,仅西部某地一年冠以“中国”名称的“节会”就有十多个。

这些节会中,真正能够收支平衡的寥寥无几,大多是赔本赚吆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金全曾指出,近年来展览、节会每年以大于20%的速度递增,但许多地方政府,甚至包括一些专业公司,能够盈利的节会少之又少,“展会行业繁荣的背后至少有30%在赔钱”。

“不经济”的节会四处泛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与强烈的办节冲动相比,节制力量、制约机制明显匮乏。许多地方筹办一个重大节会,常常是很小范围内的决策,往往并没有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没有认真征求专家、学者意见,没有获得广泛的民意支持,也没有严格的经费预算与有效的监督管理,办节门槛之低、“环境”之宽松让办节易如反掌,而服务经济发展的由头,更使得办节的正当性牢不可破。

不可否认,成功的节会的确具有极强的综合经济效应,但以为节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在没有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审慎分析、周密策划,尤其是没有相对健全的评估、制约、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就亦步亦趋、跟风办节,必然会导致节会泛滥,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损失,损害政府部门决策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尹于世)

■借节庆而攫金、以期名利双收,此风当休矣

泱泱中土,允称节庆大邦。上采三皇,旁及泰西,靡不纳入彀中;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胥皆沉湎其间。凡节日者,“和乐谓之节”。节伴礼乐而生,或佯狂,或哀愁,均为遥托情思,内有世代积淀,乃众乐之行止也。

然,青酒粉面,财帛动心。借集会而攫金,以期名利双收之风骤起,一时流播九州,蔚然大观。有公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伟哉斯言!妙哉斯言!诚为节会之别裁新曲耳。

赖先祖之庇荫,凭上苍之垂爱,于歌舞升平中谋一方福祉,不啻为智举。惜国人逐风之痼疾难祛,东施效颦者夥。富郡名城办会,僻壤陋乡亦办会。觅可采之资,极尽搜索枯肠。君不见,争神仙桑梓,夺淫棍枌榆之怪诞乎?更有甚者,父老衣食堪忧,有司一掷千金邀名伶雅集,除去博官长一笑,裨益几何?

此种邪气歪风,当休矣!

(云煚)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工作人员将死龙虾捞出运走。梅建明 摄

  昨天上午,记者接到市民报料称,在南京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新燕街上,有一处数百平方米的小作坊里,拖来上千斤的死龙虾,露天熬煮,进行虾仁加工。当地工商部门、质检局接到反映后,将死龙虾捞出装车拖走,而质检则将一冷库里十余吨半成品虾仁封存,以备检验后进一步处理。

  露天架锅熬煮,臭味传千米

  记者赶到位于燕子矶新燕街161号附近的该处作坊时,只见偌大一院子的大铁门紧锁着。知情人称,加工的地方在院子另一侧墙根下。记者绕行百米远,到围墙另一侧,远远即可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腥臭味。记者看到,顺着墙根,支起了两口大锅,鼓风机响起刺耳的噪音,铁锅被盖子盖住,里面看不到煮的东西。不过,在知情人的指点下,记者看到锅灶旁有一个十余立方米的水泥池子,里面漂满了红色的龙虾。果然,一名没有察觉的男子拿着铁锹从池中往锅里铲龙虾。

  “这些龙虾是死的,经常用车拖过来,白天在这里加工,一加工,发出的气味就非常难闻,避之不及。”紧邻的一家物流公司工人告诉记者,这个小作坊存在有半年多的时间,但他们深受其害,一开工,那种难闻的气味随风飘至近千米远,同样令周围居民难以忍受。但因为对方在加工时,一直锁着门,他们也没有办法。记者再次绕到作坊门前,无论记者怎么敲打铁门,里面的人都不作应答。

  十余吨半成品藏冷库,操作间现漂白粉添加剂

  记者将这一情况向燕子矶工商所及栖霞区质检局和燕子矶派出所汇报,民警赶到现场,在反复叫门无果后,确定该作坊确实在制作死龙虾虾仁后,翻过围墙,强行将门打开。燕子矶街道城管赶到现场,经过检查,证实这些龙虾没有一只是活的,池子里已经发臭,现场作业工具被没收。知情人称,这是用来分装虾仁的,装好后就会运走,至于送到哪里,他们也搞不清楚。

  燕子矶街道的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个近百平方米的大冷库,靠近门口处,堆放着十多只蛇皮袋,拉出一袋来一看,里面是白花花的半成品虾仁。“估计总量可能在十余吨左右。”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时,在操作间检查的工作人员发现,有一大袋包装的白色粉状物,从包装袋来看,写的名称是“漂白剂”,一大袋已用去好多。而在一旁,还有纸袋装的食品添加剂,记者看到,该添加剂的成分为增稠剂、保水剂等。

  千余斤死龙虾被销毁,查封十余吨半成品

  工商执法人员找到了一份营业执照,其经营范围标为“水产品销售”。燕子矶工商所施所长告诉记者,从现场检查情况来看,虽然有营业执照,但原本是水产品销售,却做起了水产品加工,明显属于超范围经营。“除了超范围经营,还是无证生产。”施所长说。

  紧接着,燕子矶街道的工作人员将死龙虾从池中捞起拖走销毁。“因为作坊中有大量的死龙虾,操作间有食品添加剂、漂白粉等物,经营主超范围经营,且冷库中的半成品涉嫌使用漂白粉等物品,因此,要进行查封,以待检查后,作进一步处理。”质检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网上查询得知,在外地,已经有冻虾仁因使用漂白剂,而检查出二氧化硫含量超高。据介绍,按照规定,部分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允许使用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硫磺等作为漂白剂(残留量以二氧化硫计),但主要用于干果、干菜等产品的漂白,但水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不得检出二氧化硫残留。而长期食用二氧化硫含量超高的食品,不仅能破坏维生素B1,还能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因此,工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购买此类产品时,如遇到过白的虾仁一定要慎重。(梅建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9.深海乌贼

深海乌贼
深海乌贼(图片提供:INDEX/NOAA)

  7月1日,在“小赫拉克勒斯”号第三次下潜期间,研究人员捕捉到这张深海乌贼的照片。据霍尔登介绍,此次探险中遇到的大多数动物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都很常见,虽然这个乌贼是个全新的种类。他说:“在我们有机会搜集到它们以前,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物种是否很独特。”

  10.诡异白色龙虾

诡异白色龙虾
诡异白色龙虾(图片提供:INDEX/NOAA)

  6月30日,一只白色龙虾似乎以卡维奥巴拉特海底火山热液喷口旁边的绒毛状蓝白色细菌为食。维多利亚大学的图尼克利夫说:“我们还在管子、大帽贝和蜗牛上面看见过小蠕虫。这是一个生活在一大片向外扩散的热泉周围的繁荣社区。”

  11.生命力极强的藤壶

生命力极强的藤壶
生命力极强的藤壶(图片提供:INDEX/NOAA)

  鹅颈藤壶完全覆盖于卡维奥巴拉特海底火山的硫磺喷口。图尼克利夫6月30日在博客上写道:“数千个茁壮生长的藤壶给人的总体感觉相当深刻。”

  12.向火山靠近的“小赫拉克勒斯”号

向火山靠近的“小赫拉克勒斯”号
向火山靠近的“小赫拉克勒斯”号(图片提供:INDEX/NOAA)

  “小赫拉克勒斯”号遥控操纵潜水器向卡维奥巴拉特海底火山下潜过程中拍摄的视频和照片被实时地发送至“俄刻阿诺斯探索者”号、卫星以及岸上指挥中心的科学小组成员。霍尔登说:“这是一个涉及大量研究人员、公众和学校的海洋研究新方法。它不会取代在海上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只是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有力补充,保证信息更加可靠。”(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目前,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在研制外形和功能均与水生动物类似的仿生机器人,原因在于:这些灵感来自于大自然的机器人工作效率通常要高于机器人家族其它更为呆板和笨重的成员。

  1.机器人Gymnobot

机器人Gymnobot
机器人Gymnobot(图片提供:Nic Delves-Broughton, University of Bath )

  看上去,图片为我们呈现的似乎是一条鱼,一条可以在水中游动的鱼。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机器人。具体地说,是由英国巴斯大学受亚马逊刀鱼启发研制的机器人Gymnobot。

  Gymnobot打造者、巴斯大学的威廉·梅吉尔表示:“这是一款类鱼机器人,全身都是充当其推进器的肌肉组织。但这种设计尤其不利于安装电路板。”为了获得更大空间容纳照相机以及其它电子设备,梅吉尔的研究小组从刀鱼身上获得灵感——刀鱼能够让身体保持“僵硬”状态以在水中感应电流。同样地,Gymnobot可利用底部刀片般的“鱼鳍”推动自己在水中前行,同时让身体处于僵硬状态。

  梅吉尔及其同事希望,这款机器人能够用于研究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海洋生物。在这些区域,推进器往往会卷起很多沉淀物或者被海草缠绕,不利于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

  2.宝石般的机器鱼

宝石般的机器鱼
宝石般的机器鱼(图片提供:Adrian Dennis, AFP/Getty Images )

  照片于2005年10月7日在伦敦水族馆拍摄,一名儿童正在饶有兴趣地观看一条好似宝石般的机器鱼。不久之后,5条类似的机器鱼将被部署到西班牙海岸,执行搜寻水中污染物的巡逻任务。

  这种机器鱼身长4.9英尺(约合1.5米),由英国艾塞克斯郡大学研制。研究人员将在图片展示的原型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借助于更长的电池寿命以及更为先进的传感器,机器鱼一次能够在希洪港执行大约8小时的探测任务,而后自行向一家充电站报告并无线传输勘测数据。

  3.机器龙虾

机器龙虾
机器龙虾(图片提供:John F. Williams, U.S. Navy )

  这些机器龙虾拥有很高的灵活性,可用于探测水下矿藏。就像真龙虾一样,这种小型机器人也长着能够感知障碍物的触须,8条腿允许它们朝着任意一个方向移动,爪子和尾巴则帮助它们在湍急的水流以及其它环境下保持身体稳定性。

  机器龙虾发明人约瑟夫·艾尔斯曾撰写多部龙虾食谱。过去30年来,他一直潜心研制类似这样的仿生机器人。据悉,机器龙虾是艾尔斯为美国海军位于东北大学的海洋学中心研制的。

  4.机器企鹅

机器企鹅
机器企鹅(图片提供:Festo AG )

  图中展示的机器企鹅能够在无需人类帮助下穿越水池,同时还拥有反向游泳能力,这一点与真实的企鹅截然不同。机器企鹅由德国费斯托工程公司设计制造,该公司主要向汽车业销售充气设备。这种仿生机器人在设计上用于测试新技术,费斯托的仿生三角架以及用于在装配线上操纵易碎物体的鱼鳍钳设计灵感都来源于机器企鹅。

  5.机器金枪鱼“查理”

机器金枪鱼“查理”
机器金枪鱼“查理”(图片提供:Sam Ogden )

  图片展示的是机器金枪鱼“查理”,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条机器鱼。经过为期3年的研制,这条机器鱼于199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上演水下处女秀。“查理”在设计上尽可能多地模拟真实鱼类,它长有40根肋骨、肌腱以及带有椎骨的节状脊椎,同时装有6个发动机,全身零部件数量高达2843个。

  麻省理工学院后期研制的机器鱼减少了用于模拟真鱼游动的移动部件数量,但此时的机器人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仿生性。值得一提的是,类鱼性并不总是机器鱼研制者关注的问题。巴斯大学的梅吉尔说:“我的目光聚焦在另一个问题上。我看到了机器鱼如何工作,也非常欣赏它们的表现,但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像推进器一样工作的东西。”

  6.机器水母

机器水母
机器水母(图片提供:Festo AG )

  图片展示的是德国费斯托工程公司研制的机器水母,其所拥有的能力绝对可以让人们大吃一惊。它们利用圆顶结构内的11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实现彼此间的通讯。据悉,费斯托公司正利用机器水母测试大型工程问题能否通过许多小型系统通力合作完成。

  7.机器金枪鱼

机器金枪鱼
机器金枪鱼(图片提供:Patrick Gillooly, MIT)

  图片展示的是麻省理工学院自“查理”之后在机器鱼研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一款机器金枪鱼。这个新原型拥有柔软的身体,体内只装有1台发动机以及6个移动部件,使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模拟真实鱼的移动。

  由于身体完全由一整块柔软的聚合体材料制成,避免了水破坏脆弱内部零件的可能性。虽然仿真程度极高,但人们决不会将这款机器人误认为真正的金枪鱼。真正的金枪鱼每秒游动距离最远可达到体长的10倍,而机器金枪鱼的成绩却只有1个身长。

  8.机器金虎鱼

机器金虎鱼
机器金虎鱼(图片提供:Katsumi Kasahara, AP )

  在2005年日本举办的一次展览会上,这款机器金虎鱼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其功能是负责监视桥梁安全同时跟踪鱼群生存状况。据悉,这条眼睛凸出的机器鱼由罗美工程公司研制,外形酷似日本传说中长着虎头鱼身的金虎鱼。(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千万不要被它们温和的眼神和似笑非笑的表情所迷惑,图片展现的绝不是我们常见的活蹦乱跳的青蛙,而是冻结的青蛙僵尸,也就是所说的木蛙。木蛙是动物世界的僵尸之一,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它们已经适应了寒冷的北美栖息地。变成僵尸虽然让它们处于死亡边缘,但它们却具备从死亡边缘迅速抽身并恢复生机和活力的能力,让我们人类自叹不如。

    1.木蛙

木蛙
木蛙(图片提供:Alaska Stock Images,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生态生理低温生物学研究人员表示,实验室测试结果发现,木蛙能够在身体几乎冻结成固体状态下生存大约4周时间,在此期间,它们的体内有多达70%的水分冻成冰;这种“摇变”僵尸的神奇一幕经常在森林洞穴中上演。身体慢慢融化时,木蛙的心脏再次跳动,大约一天之内身体便恢复正常状态。

  2.火蚁

火蚁
火蚁(图片提供:Sanford D. Porter, USDA )

  有人会说,图片展示的绝不是动物僵尸,但事实却不容我们争辩。在这幅未标明日期的图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只已经身首异处的火蚁。在从已经空空如也的火蚁头内爬出前不久,一只phorid(一种南美苍蝇)幼虫已经从内部将火蚁变成一具僵尸。有时候,苍蝇幼虫甚至驱使火蚁从其“殖民地”前进到数十码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到其它火蚁攻击。

  一切的一切开始于苍蝇母亲产卵。它们在火蚁上方盘旋,而后用针一般的附肢将卵注入火蚁体内。从卵中孵化之后,幼虫通常 会爬入火蚁脑内。它们会在脑内生存数周,靠啜食脑内物质不断生长。

  3.小白鼠

小白鼠
小白鼠(图片提供:Brooke Whatnall,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图片中的小白鼠一定在问,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又是谁让我的心率降低一半,让我处于“假死”状态而后又恢复生机和活力?200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限制老鼠的摄氧量同时将少量硫化氢(一种有毒气体,散发出类似臭鸡蛋的气味,与大规模灭绝有关)注入老鼠(并不是这幅档案照片中展示的老鼠)体内。

  虽然新陈代谢功能几乎趋于停顿,但老鼠的器官并没有因为缺氧导致损伤,就好像没有被注入硫化氢一样。研究人员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技术可能适用于人类,也不可能不适用,它能够在外伤等损伤之后导致的供养受限情况下允许器官保持功能。

  4.龙虾

龙虾
龙虾(图片提供:Robert F. Bukaty, AP )

  照片拍摄于2007年的美国迈阿密,展示了水中的一只龙虾。3年前,Trufresh海产品公司提出了销售所谓“龙虾僵尸”的想法。Trufresh表示,他们利用一种特殊的冷冻方式——首先浸泡在低于冰点的海水中,而后再放入超冷化学盐水中——进行冷冻。经过几小时的解冻之后,200只被冻成冰砣的龙虾中有12只活了过来。缅因州大学龙虾研究所的罗伯特·拜耶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对龙虾复活持怀疑态度。我希望能够亲眼见证这一幕。”

  5.青蛙

青蛙
青蛙(图片提供:Sara M. Kayes )

  暂时把自己埋起来吧——既然能够用鸽子当诱饵,为何不考虑一下青蛙呢?从图片来看,青蛙的诱惑力显然胜过鸽子。当面临干旱等生存压力时,挖洞蛙会像它们的名字一样,挖个坑钻到地下。在此之后,它们便切换到一种极度有效的生存模式,将新陈代谢速度降至令人吃惊的程度,即使几年不吃不喝依然“健在”。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200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挖洞蛙是脊椎动物中的冬眠冠军。这主要得益于它们细胞内的“发电厂”——线粒体。“假死”期间,线粒体能够更有效率地工作,允许挖洞蛙从最低的能量存储中获得最大回报。

  6.雌性盐沼狼蛛

雌性盐沼狼蛛
雌性盐沼狼蛛(图片提供:Sonia Dourlot )

  在这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只被困在水下的雌性盐沼狼蛛,已经处在溺水身亡边缘。但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最近进行的一项由120只狼蛛参与的实验中,这只生命力顽强的雌狼蛛在长时间被困水下之后居然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科学家最初认为,处于昏迷状态的盐沼狼蛛最长可在水下存活24小时,但如果延长被困水下时间,等待它们的就只有死亡。实验中,盐沼狼蛛被困在水下长达40小时,从水中取出以后,研究人员将它们晾干,希望为这些已经一动不动的小生灵进行称重。几小时之后,令科学家感到惊奇的一幕出现了,这些狼蛛居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研究负责人朱利恩·佩蒂伦2009年4月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节肢动物在长时间浸于水中之后又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渔夫捕到罕见蓝色龙虾:出现几率400万分之一

  据报道,加拿大爱德华岛的一名渔夫杜塞特(Blair Doucette),在35年的渔夫生涯里看过许多颜色各异的龙虾,有鲜红、橘色、黄红,但从没见过2日捕到的蓝色的龙虾。

  这种独特的蓝色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出现几率是400万分之一。

  杜塞特在爱德华岛北岸附近捕到这只龙虾,他说:“我只有在电视上看过这种颜色的龙虾。”

  他正考虑把龙虾捐给当地水族馆。

  爱德华岛前一次有人捕到蓝色龙虾是在2009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上透露,卫生部正在研究“十二五”期间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领域内的若干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近日谈到2011年卫生监督工作要求时提出,要尽快出台《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据了解,2010年卫生部组织专家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与评估,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处置了“圣元奶粉疑致性早熟”“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一滴香”“反式脂肪酸”等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适时发布权威信息。

(本文来源:新华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9.深海乌贼

深海乌贼
深海乌贼(图片提供:INDEX/NOAA)

  7月1日,在“小赫拉克勒斯”号第三次下潜期间,研究人员捕捉到这张深海乌贼的照片。据霍尔登介绍,此次探险中遇到的大多数动物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都很常见,虽然这个乌贼是个全新的种类。他说:“在我们有机会搜集到它们以前,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物种是否很独特。”

  10.诡异白色龙虾

诡异白色龙虾
诡异白色龙虾(图片提供:INDEX/NOAA)

  6月30日,一只白色龙虾似乎以卡维奥巴拉特海底火山热液喷口旁边的绒毛状蓝白色细菌为食。维多利亚大学的图尼克利夫说:“我们还在管子、大帽贝和蜗牛上面看见过小蠕虫。这是一个生活在一大片向外扩散的热泉周围的繁荣社区。”

  11.生命力极强的藤壶

生命力极强的藤壶
生命力极强的藤壶(图片提供:INDEX/NOAA)

  鹅颈藤壶完全覆盖于卡维奥巴拉特海底火山的硫磺喷口。图尼克利夫6月30日在博客上写道:“数千个茁壮生长的藤壶给人的总体感觉相当深刻。”

  12.向火山靠近的“小赫拉克勒斯”号

向火山靠近的“小赫拉克勒斯”号
向火山靠近的“小赫拉克勒斯”号(图片提供:INDEX/NOAA)

  “小赫拉克勒斯”号遥控操纵潜水器向卡维奥巴拉特海底火山下潜过程中拍摄的视频和照片被实时地发送至“俄刻阿诺斯探索者”号、卫星以及岸上指挥中心的科学小组成员。霍尔登说:“这是一个涉及大量研究人员、公众和学校的海洋研究新方法。它不会取代在海上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只是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有力补充,保证信息更加可靠。”(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目前,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在研制外形和功能均与水生动物类似的仿生机器人,原因在于:这些灵感来自于大自然的机器人工作效率通常要高于机器人家族其它更为呆板和笨重的成员。

  1.机器人Gymnobot

机器人Gymnobot
机器人Gymnobot(图片提供:Nic Delves-Broughton, University of Bath )

  看上去,图片为我们呈现的似乎是一条鱼,一条可以在水中游动的鱼。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机器人。具体地说,是由英国巴斯大学受亚马逊刀鱼启发研制的机器人Gymnobot。

  Gymnobot打造者、巴斯大学的威廉·梅吉尔表示:“这是一款类鱼机器人,全身都是充当其推进器的肌肉组织。但这种设计尤其不利于安装电路板。”为了获得更大空间容纳照相机以及其它电子设备,梅吉尔的研究小组从刀鱼身上获得灵感——刀鱼能够让身体保持“僵硬”状态以在水中感应电流。同样地,Gymnobot可利用底部刀片般的“鱼鳍”推动自己在水中前行,同时让身体处于僵硬状态。

  梅吉尔及其同事希望,这款机器人能够用于研究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海洋生物。在这些区域,推进器往往会卷起很多沉淀物或者被海草缠绕,不利于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

  2.宝石般的机器鱼

宝石般的机器鱼
宝石般的机器鱼(图片提供:Adrian Dennis, AFP/Getty Images )

  照片于2005年10月7日在伦敦水族馆拍摄,一名儿童正在饶有兴趣地观看一条好似宝石般的机器鱼。不久之后,5条类似的机器鱼将被部署到西班牙海岸,执行搜寻水中污染物的巡逻任务。

  这种机器鱼身长4.9英尺(约合1.5米),由英国艾塞克斯郡大学研制。研究人员将在图片展示的原型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借助于更长的电池寿命以及更为先进的传感器,机器鱼一次能够在希洪港执行大约8小时的探测任务,而后自行向一家充电站报告并无线传输勘测数据。

  3.机器龙虾

机器龙虾
机器龙虾(图片提供:John F. Williams, U.S. Navy )

  这些机器龙虾拥有很高的灵活性,可用于探测水下矿藏。就像真龙虾一样,这种小型机器人也长着能够感知障碍物的触须,8条腿允许它们朝着任意一个方向移动,爪子和尾巴则帮助它们在湍急的水流以及其它环境下保持身体稳定性。

  机器龙虾发明人约瑟夫·艾尔斯曾撰写多部龙虾食谱。过去30年来,他一直潜心研制类似这样的仿生机器人。据悉,机器龙虾是艾尔斯为美国海军位于东北大学的海洋学中心研制的。

  4.机器企鹅

机器企鹅
机器企鹅(图片提供:Festo AG )

  图中展示的机器企鹅能够在无需人类帮助下穿越水池,同时还拥有反向游泳能力,这一点与真实的企鹅截然不同。机器企鹅由德国费斯托工程公司设计制造,该公司主要向汽车业销售充气设备。这种仿生机器人在设计上用于测试新技术,费斯托的仿生三角架以及用于在装配线上操纵易碎物体的鱼鳍钳设计灵感都来源于机器企鹅。

  5.机器金枪鱼“查理”

机器金枪鱼“查理”
机器金枪鱼“查理”(图片提供:Sam Ogden )

  图片展示的是机器金枪鱼“查理”,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条机器鱼。经过为期3年的研制,这条机器鱼于199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上演水下处女秀。“查理”在设计上尽可能多地模拟真实鱼类,它长有40根肋骨、肌腱以及带有椎骨的节状脊椎,同时装有6个发动机,全身零部件数量高达2843个。

  麻省理工学院后期研制的机器鱼减少了用于模拟真鱼游动的移动部件数量,但此时的机器人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仿生性。值得一提的是,类鱼性并不总是机器鱼研制者关注的问题。巴斯大学的梅吉尔说:“我的目光聚焦在另一个问题上。我看到了机器鱼如何工作,也非常欣赏它们的表现,但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像推进器一样工作的东西。”

  6.机器水母

机器水母
机器水母(图片提供:Festo AG )

  图片展示的是德国费斯托工程公司研制的机器水母,其所拥有的能力绝对可以让人们大吃一惊。它们利用圆顶结构内的11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实现彼此间的通讯。据悉,费斯托公司正利用机器水母测试大型工程问题能否通过许多小型系统通力合作完成。

  7.机器金枪鱼

机器金枪鱼
机器金枪鱼(图片提供:Patrick Gillooly, MIT)

  图片展示的是麻省理工学院自“查理”之后在机器鱼研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一款机器金枪鱼。这个新原型拥有柔软的身体,体内只装有1台发动机以及6个移动部件,使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模拟真实鱼的移动。

  由于身体完全由一整块柔软的聚合体材料制成,避免了水破坏脆弱内部零件的可能性。虽然仿真程度极高,但人们决不会将这款机器人误认为真正的金枪鱼。真正的金枪鱼每秒游动距离最远可达到体长的10倍,而机器金枪鱼的成绩却只有1个身长。

  8.机器金虎鱼

机器金虎鱼
机器金虎鱼(图片提供:Katsumi Kasahara, AP )

  在2005年日本举办的一次展览会上,这款机器金虎鱼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其功能是负责监视桥梁安全同时跟踪鱼群生存状况。据悉,这条眼睛凸出的机器鱼由罗美工程公司研制,外形酷似日本传说中长着虎头鱼身的金虎鱼。(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