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迷你隐形斗篷直径只有30微米

  很多期待“隐形斗篷”的人有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一支美国研究团队已经制作了2.5万个“隐形斗篷”。这些“隐形斗篷”直径只有30微米,陈列在25毫米长的金箔上。

  这批“隐形斗篷”由陶森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者研发。他们于5月25日出版的德国物理研究所和物理协会的《新物理学杂志》(New Journal of Physics)上公布了上述研究成果。

  虽然这种“隐形斗篷”无法像众所周知的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一样,可以让每件物体消失,但它们可以用来使光线减速甚至停滞,创造出所谓的“被捕获的彩虹”(trapped rainbow)现象。

  “被捕获的彩虹”可以被用在微型生物传感器上,通过他们吸收和发出光的数量即荧光光谱来检验生物材料。与正常光速相比,速度减缓之后的光与分子相互作用更强,因此,这方面还有待更多的详细研究。

  维拉-斯莫利亚尼诺娃(Vera Smolyaninova)博士是该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她表示,生物芯片系列有一个好处,就是拥有它的人就拥有大量的小型传感器。这意味着拥有者可以立即演示很多测试。比如,只需要一个人的DNA,拥有者可以测试大量的基因环境。

  在这个序列中,光线在每个“隐形斗篷”之间的边界处停滞,意味着人眼在“隐形斗篷”的边界处观察到“捕捉的彩虹”。

  这2.5万个“隐形斗篷”均匀地陈列在金箔上,每个都有一个微透镜用来弯曲周围的光线,在中部有效地形成了一个隐形区域。当光线穿过每个“隐形斗篷”之间的夹缝时,不同长短和颜色的光线在更狭窄的地方停滞,形成了“彩虹”。

  “隐形斗篷”以一个商业上可用的显微镜头阵列的方式排列。这个显微镜头阵列包含了所有的微透镜个体,而且外层以金膜涂抹。然后,显微镜头阵列金膜面朝下,被放入了同

  样被涂抹了金膜的载玻片上,形成双层金膜。一个激光束直射这个阵列并从不同角度测试它的性能。

  研究者们认为,这个阵列同样可以用于测试“隐形斗篷”个体的性能,特别是在他们被放置在一起的时候。在这个研究中“隐形斗篷”在沿着光照射方向排列的时候运转非常好。但是,当光从其他的角度照射时,“隐形”效果就不明显了。(嘟嘟/编译)

  相关阅读

  歼20打破美隐形战机垄断 美军回应中国技术抄袭

  奔驰推出全新环保车 全身隐形堪比哈利波特魔法

  哈利波特式"热能斗篷"问世 能驱散热量实现隐形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时间透镜将光线散射成不同的临时组成部分,这类似于传统透镜将白色光线分成各种颜色的光线。时间透镜将光线散射成不同的临时组成部分,这类似于传统透镜将白色光线分成各种颜色的光线。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重力可以导致时间变慢。如今,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提出一种让时间停滞的方案,即通过让光线发生弯曲,从而产生一个时间漏洞,至少从表面上看时间似乎出现了停滞现象。专家认为,时间透镜实验是首例真正产生时间间隙的实验,也是首例实现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隐形的实验。

  此项新研究的思想灵感来自于近期“隐形斗蓬”的技术,所谓的“隐形斗蓬”就是让可见光发生弯曲,从而让目标产生隐形效果。隐形的原理就是,光线发生弯曲绕过目标物体而不是直接照射到目标物体上,这样光线就不会被散射并反射到观测者的视野范围之内,物体表面上看似乎消失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采用了相似的方法产生一个时间漏洞,尽管只是很短一瞬间的事,但时间停滞的效果持续约为每秒的40万亿分之一。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阿历克斯-加耶塔是该项研究的首席作者。加耶塔介绍说,“想象一下,你能够将光线转向,让时间变慢,然后再加速,这样你就可以在光束中产生一个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于那一瞬间的事件将不会散射光线,看起来就好像那件事从未发生过。”

  加耶塔举例说,“在博物馆中,有时会利用激光束扫描来保护无价的艺术珍品。探测器的激光束在不断来回扫描,突然激光束被挡住或被保护区没有激光,比如你走过激光束照射的地方,此时警报就会响起。但是,如果某种设备能够让一部分激光束加速,一部分激光束减速,这样就会出现瞬间无激光束的情况。此时你再走过相同的位置,这样探测器就永远发现不了发生过何事。”

  让时间静止

  加耶塔等人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自然》杂志之上。在论文中,研究人员介绍了时间停滞的实验过程。探测器照射出一束激光束,然后激光束穿过一种名为“时间透镜”的设备。和传统的透镜能够在空间上将光线发生弯曲一样,时间透镜能够使得光线出现暂时的分隔(非空间上的)。加耶塔介绍说,“在时间域中,这是一种能够真正控制光束属性的方法。”

  论文的联合作者、康奈尔大学应用与工程物理学院科学家莫蒂-弗雷德曼据此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实现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变激光束的频率与波长,从而使其以不同的速率传播,这样就产生一种(时间)间隙。”然后,时间漏洞的另一侧还有第二束脉冲激光,这束脉冲激光的作用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改变激光束的属性,从而让激光束恢复到原有的属性。在实验中,发生于时间漏洞之中的事件,都可以逃避探测器的探测。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光学研究所科学家史志民(Zhimin Shi)介绍说,“这是首例真正产生时间间隙的实验,也是首例实现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隐形的实验。”史志民并没有参与到该项研究。

  时间隐形

  尽管这项研究仍处于最初期阶段,但是这种对时间的操作将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史志民表示,“我认为,可能人们还没有对这种技术究竟有多大用途考虑太多。也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让某事物隐形不被探测到,或者故意让某事件处于‘斗蓬’之中。”

  不过,时间透镜技术还有可能让人悄无声息地向不间断的数据流中插入特定信息,这一行为可以做到天衣无缝,难以发现。弗雷德曼解释说,“我认为,你可以将某些数据隐藏于即将进入光纤中的数据流中。利用时间透镜,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数据,事后还可以还原。”

  专家认为,这项技术将可以应用于光学芯片的研发,加快互联网和计算机内部数据和数据流的处理速度。史志民表示,任何应用都将取决于时间漏洞是否能够扩大。此外,在目前的实验中,仅仅是以单一的激光束进行实验,而实际应用还要考虑到三维光线从不同角度的照射。史志民认为,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已迈出了最初关键的一步。(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全新隐形汽车
 

  科学网(kexue.com)讯 哈利波特是许多人喜爱的电影,里面的隐形斗篷叫许多人着迷,而这样不可思议的魔法竟然出现在了现实社会中。而且这被隐形的还是一辆移动的汽车。这看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它的的确确是真实发生的。

  科学家们利用复杂的光伪装技术,制造出了这样的幻觉,他们叫一辆新款的奔驰轿车彻底“消失”。其实看似复杂的科技也很简单,他们只是巧妙的利用了LED屏幕的作用,在车身的一侧布满了LED屏幕,而对面则安置好摄像头。它的原理与此前日本科学家设计的隐形外套有些类似。

  其实这只是一个奔驰汽车的新广告而已,并非神奇的隐形汽车问世,奔驰公司今年刚刚推出了这款绿色环保的零排放车,寓意了此款环保车的零排放概念,它是由F-CELL氢燃料电池作为燃料,这款车可以使用相当于134马力的电机让车辆行驶250公里,不过在环保的同事,它的价格也叫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


车后景观清晰可见

  奔驰公司也介绍称,此款环保车将于2015年正式投入市场,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目前最打的问题是需要建立众多的氢气燃料站。目前广告已经在互联网上转播开,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反响。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英F1车迷天生无左手 奔驰捐助义肢准其赛车(图)

  奔驰发布蛙型概念越野车 灵感来源于毒箭蛙(图)

  唐山发现慈禧"龙车"图 堪称奔驰在铁路上的皇宫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匈牙利本科生发明隐形球解决隐形衣关键难题 
匈牙利本科生发明隐形球解决隐形衣关键难题

  北京时间8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一名来自匈牙利的本科生近日解决“隐形衣”研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难题。研究人员在所谓“隐形衣”上增加了一种光学设备,这种光学设备不仅仅本身可以实现隐形,而且还能够令光线减速。

  据介绍,这种光学设备被称为“隐形球”,它可以令所有接近隐形衣的光线变缓。这就意味着,被隐形物体周围的光线不一定要被加速。通常,有限隐形的隐形衣必须要让周围的光线加速才能够实现在可见光谱的特定区域内隐形。新发明将可能保证隐形衣穿戴者在颜色不断变换的背景中到处走动而不现身。

  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物理学会物理研究所《新物理学杂志》之上,该研究成果作者为参加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夏季学校的一名来自匈牙利的本科生简诺斯-佩泽尔,他是在乌尔夫-莱昂哈特教授指导下完成这项研究的。佩泽尔认为,这种隐形球未来应用潜力巨大。

  设计隐形衣的通常做法是在希望被隐形的物体周围使用某些特殊材料来实现令光线弯曲的目的。光线被弯曲后,就无法抵达该物体,在观测者眼睛看来该物体就不存在。然而,光线必须要加速到一定速度才能够有效,这也就限制了隐形衣必须在有限的光谱范围内才能够工作。如果一个人只准备站着静止不动,这种隐形衣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当他开始移动时,场景开始变形,隐形衣下的人就被暴露出来。如果利用一种所谓的隐形球能够让所有光线减速,而不必要将光线加速到如此高的速度,那么隐形衣就可以在光谱的所有范围内工作。

  佩泽尔介绍说,“我在莱昂哈特教授指导下,开始对超光速传播问题进行研究。有了想法后,我努力钻研了8个月,终于克服了其中的技术障碍,并验证了可行性。”

  德国物理学会物理研究所一位发言人表示,“这一最新成果将让未来研制出实用的隐形衣成为一种可能,它解决了其他先进正努力克服的光速难题。更令人难忘的是,这一重要研究成果竟然是由一名年仅22岁的本科生完成的。”(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3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在《哈里·波特》系列电影中,主人公每次遇到紧急情况都披上隐形斗篷瞬间遁形,这也是这部科幻小说中最令人羡慕的情节之一。最近,美国与新加坡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在隐形斗篷的研制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使我们拥有一袭哈利·波特式隐形斗篷的梦想不再遥远。

  许多早期“隐形斗篷”仅能在肉眼看不到的光波长下“遁形”,而其他类似系统也只能隐藏微小物体。但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SMART)中心科学家联合研制的新系统在可见光下亦可“遁形”,还可以使肉眼能看到的相对大的物体消失于无形。

  这套隐形斗篷是用两块方解石晶体(一种价格低廉、容易获得的矿物)以特定配置组合而成。方解石是一种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的物质,也就是说,一面释放的光线以不同于另一面光线的角度逃离。通过利用两块不同的方解石,研究人员便可以将光折射到置于两块方解石晶体之间的固体周围。

  麻省理工学院的乔治·巴巴斯塔蒂斯(George Barbastathis)参与研制了这款系统,他说:“这种情况下组装的方解石晶体之间存在楔形空隙。按照我们的构想,无论你将什么东西放在这个空隙下面,从外面都看不到。”不过,新隐形斗篷仍存在许多缺陷。首先,它只有在绿光下性能才达到最佳。

  据巴巴斯塔蒂斯介绍,研究人员之所以以这种方式设计这款隐形斗篷,是因为方解石仅能以非常狭小的光的波长进行配置,同时人眼对绿色最为敏感。其次,只有你从某个方向去看被藏起的物体时,隐形效果才能奏效,从另一个方向看这个物体反而会令其“露出庐山真面目”。

  第三,这套系统只能隐藏正好可以放到方解石楔形空隙下面的物体——在这种情况只有2毫米高。所以,要想藏起更大的物体,便需要更大块的方解石。巴巴斯塔蒂斯相信,他的团队或其他研究团队不久会研制出真正的三维隐形斗篷。与此同时,他认为这套系统在实践中至少有一个用途。

  巴巴斯塔蒂斯说:“我是波士顿人,在那里,许多街道的交叉口都非常复杂,你会对红绿灯是为哪些人开着充满困惑。如果采用当前的隐形技术,你就可以令司机看不到某些灯,这样他们不会感到困惑。”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详细描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期,一种可以让眼睛变大变明亮的隐形眼睛在泰城的年轻人中开始流行。与此同时,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年轻人也逐渐增多。

  6月2日,市民周女士来到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室,她的眼睛又红又肿,还不停的流泪。经了解,周女士从一个精品店购买了彩色隐形眼镜,天天戴着。由于工作原因,周女士需要天天盯着电脑,有时候临时出差,周女士还将隐形眼镜泡在清水里,久而久之,眼睛就经常很不舒服。经医生诊断,周女士患上了角膜炎。

  “一般健康人戴包括彩片在内的隐形眼镜是可以的,但眼表有炎症和任何眼疾的人都不要戴隐形眼镜。”泰安市中心医院眼科杜医生告诉记者。医生解释,由于很多彩色隐形眼镜是在普通隐形镜片上加镀颜色,而镀上去的颜色会堵住镜片的部分透气孔,阻挡眼睛与空气中氧气和水分的交换,从而降低镜片的透氧透气性。这类彩色隐形眼镜让眼球长期缺氧干涩,会产生角膜感染、溃疡等并发症。另外,隐形镜片上的颜色还是刺激源,有人会对此过敏,并损伤角膜。

  另外还有医生表示,彩色隐形眼镜是人为地做一层人工虹膜,戴上后看上去眼珠大了一圈。这层人工虹膜无论是否足够透明,始终是一层颜色,使人的视野受限、视力受影响,所以医学上不提倡戴彩片。

  “隐形眼镜一定要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摘下来,给眼睛充分的休息。经常盯着电脑看的白领更是要注意眼睛的休息,让眼睛有充分的正常呼吸、新陈代谢和洁净度。”杜医生说。

  医生称,有的人戴包括彩片在内的隐形眼镜还不注意卫生,很少清洗隐形眼镜,或者把日抛型当成周抛或月抛型、月抛型当成半年抛型,很容易因细菌滋生而导致眼睛感染。若在摘片时因指甲长或动作粗鲁而划伤角膜,镜片上的细菌、真菌、病毒有可能会感染角膜,导致角膜炎。因此,专家建议,戴隐形眼镜要注意清洁,最好不要留长指甲,至少保持用来摘镜片的食指指甲是短的。

  眼部化妆也可能刺激眼睛

  眼妆是化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天天化妆的爱美女士也是一些眼病的高发人群。

  近日,市民赵晓雅来到解放军第88医院。她非常爱化妆,每天粘贴假睫毛,粘双眼皮更是必不可少。最近一段时间,她的眼睛经常发红,还痛到流眼泪。刚开始,赵晓雅认为是红眼病,买了治红眼病的眼药水滴,并暂时停止眼部化妆。症状缓解了一段时间后,她认为痊愈了,重新化起妆来,结果红眼症状再次发生。

  医生表示,像赵晓雅这样的患者也有不少。医生指出,一些油性皮肤和喜欢化妆的人,眼皮上的眼影、睫毛上的睫毛膏和黏贴在眼睑根部的假睫毛,都会刺激眼睛。多数假睫毛比真睫毛硬,若不小心碰到或压到,容易刺激眼表、角膜;贴假睫毛的胶水是化工产品,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导致结膜过敏;喜欢画内眼线的女士也容易让眼睛进去化妆品的粉末,给眼部造成比较大的刺激。因此,医生认为,眼部化妆应以简单为好,并尽量减少使用对眼睛有刺激的化妆品。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中情局网站截屏

  4月19日,美国中情局网站解密了6份文件。这些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所有文件中最“古老”的文件。

  中情局网站公布的文件出现在1917和1918年,包括制作隐形墨水配方的内容。其中一个配方描述了如何用硫酸亚铁、氰化钾、大米淀粉、水和普通墨汁进行制作。如果要让字迹显形,则要使用碘酸钾和酒石酸水溶液。另一份1918年用法语写的文件讲述了德国隐形墨水的成分。

  法新社称,种种迹象看隐形墨水的信息对于中情局十分重要,以至于直到1976年还拒绝对其解密。一名中情局工程师表示,这份文件被封锁了近百年,即使科技成果近期获得突破也未能促其被公开。但是,中情局并没有解释他们是获得了哪些科技成果后才得以对公布上述文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研究人员成功逆转了蓝色和红色波长之间的多普勒频移变化。他们表示这一研究突破能够帮助研发隐形斗篷技术 
研究人员成功逆转了蓝色和红色波长之间的多普勒频移变化。他们表示这一研究突破能够帮助研发隐形斗篷技术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成功逆转光学多普勒效应,这一进步有助于研制隐形斗篷。多普勒效应具体是指,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观察者和光波源之间存在相对移动,光波的频率便会发生改变。
 

  绝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多普勒效应往往与声音有关,例如警车汽笛随着与听者距离之间的变化发生的声调改变,距离越近,汽笛频率越高,距离越远,频率 越低。光线以类似的方式发生改变。当物体和观察者距离不断靠近时,光频逐渐提高,从红色波长变成蓝色波长。随着光源距离观察者越来越远,光频逐渐降低,从 蓝色变成红色。
 

  根据《自然·光子学》杂志7日刊登的一篇研究论文,来自墨尔本斯维本科技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逆转了这种效应,这种逆转无法在自然 条件下发生。具体地说,物体和光波探测器距离逐渐靠近时,他们能够遏制光频从蓝色波长变成红色波长,反之亦然。墨尔本斯维本科技大学微光子中心教授古敏 (Min Gu,音译)表示:“这是第一次在光学领域逆转多普勒效应。”
 

  英国此前进行的研究显示,这种现象在微波条件下能够成为一种可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家便怀疑能够用光波逆转多普勒效应,但他们一直未 能研发出证明这种推测的技术。通过用硅研制一种人造纳米结构晶体——被称之为“光子晶体”,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做到了这一点。古敏说:“借助于我们的超级 棱镜,散射的光线数量是使用标准牛顿棱镜的两倍。大角度能够让棱镜的折射率——这种特性决定光线穿过棱镜的速度——发生相反的变化,也就是负折射率。”
 

  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是正折射率。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在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移动时,它们都会产生的标准多普勒效应。古敏说:“借助于研制这种人造物质使其拥有负折射率,我们能够逆转这种自然现象。”
 

  接受采访时,斯维本大学高级研究员、研究论文合著者贾宝华(Baohua Jia,音译)解释了这种现象。她说:“举例来说,如果将一根棍子放在水里,你会看到棍子发生弯曲。如果是一种拥有负折射率的物质,这种弯曲恰恰相反。这 是一种反直觉的现象。”通过向光子晶体“超棱镜”发射激光束并改变棱镜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研究人员打造了相反的多普勒效应。
 

  研究人员表示,能够逆转多普勒效应是一个鼓舞人的信号,有助于未来研发隐形斗篷技术。隐形斗篷能够有效弯曲周围的光线,进而达到隐形目的。古敏指出,这项技术最终成为现实的速度可能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想象。目前,美国研究人员已经在微尺度下实现隐形。
 

  逆转技术可能用于光学通讯和医学成像。贾宝华表示,他们目前已经演示逆转多普勒效应背后的基础物理学原理。“这篇论文并不是要强调潜在应用价 值,而是说明我们能够通过研制这种拥有负折射率的人造物质实现这种逆转。虽然事先就知道可能做到这一点,但真正观察到这种现象时,你还是难免产生兴奋。” (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猫咪很少存在视力问题


为恢复欧内斯特的视力,兽医为它量身打造了一款隐形眼镜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4日消息,隐形眼镜已经成为近视患者摆脱镜框烦恼的“救命稻草”,颇受年轻男女的喜爱。不过,戴隐形眼镜有时也会感到不适,至少戴镜片和摘镜片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近日,英国一只15岁的猫咪却赶了回时髦,成为世界上戴隐形眼镜的第一猫。

  虽然这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多亏了隐形眼镜,才让这只猫咪重新看清周围的事物。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15岁的黑白相间的猫咪名叫欧内斯特。2岁时,欧内斯特在一次车祸中受伤,之后被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收留,生活在怀特岛上的戈德希尔村。

  据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介绍,这只猫经历了一次很惨重的车祸,之后欧内斯特一直饱受睑内翻的困扰,由于这种疾病,它眼部受到感染,视力下降,患上了近视,常常看不清周围的事物,就连走路都分不清方向。欧内斯特整天除了睡觉别无它事。考虑到欧内斯特年纪已经很大,兽医不愿给它做手术,担心手术过程中的风险。而为恢复欧内斯特的视力,兽医为它量身打造了一款隐形眼镜。

  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管理者保拉说:“欧内斯特戴上隐形眼镜后,视力矫正效果良好,它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3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在《哈里·波特》系列电影中,主人公每次遇到紧急情况都披上隐形斗篷瞬间遁形,这也是这部科幻小说中最令人羡慕的情节之一。最近,美国与新加坡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在隐形斗篷的研制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使我们拥有一袭哈利·波特式隐形斗篷的梦想不再遥远。

  许多早期“隐形斗篷”仅能在肉眼看不到的光波长下“遁形”,而其他类似系统也只能隐藏微小物体。但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SMART)中心科学家联合研制的新系统在可见光下亦可“遁形”,还可以使肉眼能看到的相对大的物体消失于无形。

  这套隐形斗篷是用两块方解石晶体(一种价格低廉、容易获得的矿物)以特定配置组合而成。方解石是一种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的物质,也就是说,一面释放的光线以不同于另一面光线的角度逃离。通过利用两块不同的方解石,研究人员便可以将光折射到置于两块方解石晶体之间的固体周围。

  麻省理工学院的乔治·巴巴斯塔蒂斯(George Barbastathis)参与研制了这款系统,他说:“这种情况下组装的方解石晶体之间存在楔形空隙。按照我们的构想,无论你将什么东西放在这个空隙下面,从外面都看不到。”不过,新隐形斗篷仍存在许多缺陷。首先,它只有在绿光下性能才达到最佳。

  据巴巴斯塔蒂斯介绍,研究人员之所以以这种方式设计这款隐形斗篷,是因为方解石仅能以非常狭小的光的波长进行配置,同时人眼对绿色最为敏感。其次,只有你从某个方向去看被藏起的物体时,隐形效果才能奏效,从另一个方向看这个物体反而会令其“露出庐山真面目”。

  第三,这套系统只能隐藏正好可以放到方解石楔形空隙下面的物体——在这种情况只有2毫米高。所以,要想藏起更大的物体,便需要更大块的方解石。巴巴斯塔蒂斯相信,他的团队或其他研究团队不久会研制出真正的三维隐形斗篷。与此同时,他认为这套系统在实践中至少有一个用途。

  巴巴斯塔蒂斯说:“我是波士顿人,在那里,许多街道的交叉口都非常复杂,你会对红绿灯是为哪些人开着充满困惑。如果采用当前的隐形技术,你就可以令司机看不到某些灯,这样他们不会感到困惑。”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详细描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