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据称,这种“空冷”方式在法国一些核电站已广泛应用,比迄今采用的借助灌注海水的“水冷”方式效率更高,装置设置更简单。但日本尚未使用过。
 

  日本《读卖新闻》网站18日报道说,东京电力公司正在探讨引进的设备叫做空冷式热交换器,其工作原理是,在反应堆冷却水循环的部分管线上安装大量薄金属板,以增加冷却水管的表面积,然后用风扇吹安装了金属板的水管,使每根水管实现高效冷却。
 

  据悉,东电公司拟采取的操作方案是在反应堆厂房的一侧设置一个箱体,以便把反应堆内的管线引到这个箱体中。设备运行时,外界的空气也将被引入这个箱体。目前,具体的实施办法还在论证探讨中。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来关注西汉列侯张安世家族墓的发掘情况。今天,考古专家对家族墓中的第十三座,也就是编号M1的墓葬进行开启前的最后探测。考古队员将内窥摄像头派上用场,古墓做了一次特别的“胃镜体检”。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考古队现场发掘负责 丁岩

  记者:现在考古人员正在对砖寻找缝隙先把塑料管放进去 现在探头进入到管子里面就要进入墓室了 墓室里的情况就可以看到

  好现在进去了已经 我们通过探头已经看到有物品了 丁队这个是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丁队说的这个彩绘颜色还非常鲜艳

  现在看到的是 丁队判断的是个漆器

  丁:往这个前方看一下 非常漂亮的图案 应该是汉代非常流行的一个图案

  记者:像这样的图案有什么意义吗

  丁:应该是汉代非常流行的一个图案 非常美好的一个祝愿

  【正文】

  内窥摄像头伸入尘封2000多年的墓室,作为墓主人身后“储物间”的耳室内,隐隐约约看到有陪葬品,漆器的流线型的花纹清晰可辨。专家初步判断,耳室原封未盗。

  【同期】声音来源:本台记者 王新宇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考古队现场发掘负责 丁岩

丁:初步的认识 没有看到扰动

  记者:这个扰动的意思就是没有发现盗洞

  丁:目前探测的情况是没有被盗的情况 但不能断定

  【正文】

  之后,考古队员又将摄像头伸进M1墓藏的主室里面,发现了新的物品。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考古队现场发掘负责 丁岩

  字幕:内窥摄像头拍摄画面

  对对对 这这这 这个是铜环吧

  记者:看到铜环了 看到铜环了 能说是铜环吗

  丁:说是金属环吧 直观上这是一个金属环 银的或者铜的 可能是器物上的金属环

  直观上是个金属环 可能是器物上的 铜环 但是具体是什么器物的还不知道

  记者:一般老百姓家中有这样的金属环吗

  丁:一般 贵族家中比较多

  这个打住 像是一个圆形的 丝带的东西 纺织品的东西

  能判断出是纺织品吗

  根绝腐朽的程度和形态来说差不多吧 它能够保存下来也是很难得的

  【正文】

  考古队员介绍,摄像头只能深入墓室40厘米到1米,因此除了漆器和金属环外,墓室内可能还有更多的物品等待发现。明天,M1墓耳室的第一块封砖将被取下?墓室里究竟能有什么发现?神秘的墓主人究竟是谁?这些疑问都将在接下来的报道中为您揭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重金属污染是“十一五”凸显的重大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秉持环保为民的理念,决策部署一系列行动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提出涉及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标准、政策措施和管理规定,制定涉及含砷、铅、汞、铬、镉等重金属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全面排查整治重金属排污企业,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及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等三大监管体系,为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奠定坚实基础。近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一个“十二五”国家规划。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减15%。
周生贤表示:5大重点防控行业和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从现在开始,这4452家企业,要全部给死死盯住,实行多方面的有效监控。到2015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的水平。
周生贤强调,重金属污染防治将会是2011年九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环境安全隐患将会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警示一片。
周生贤:对未进行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对未予引用水源地的企业,一律停产关闭;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发现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块可导电塑料的样品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一项最新技术将使得人们有可能制造出一种具有金属甚至超导体性质的塑料产品。
通常认为塑料导电性极差,因此被用来制作导线的绝缘外套。但最近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覆盖至一层塑料层之上,并借助离子束将其混入高分子聚合体表面,将可以生成一种价格低、强度高、韧性好且可导电的塑料膜。
取得这一成果的小组由两位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专家领导,分别是保罗·麦里迪斯(Paul Meredith)教授和助理教授本·鲍威尔(Ben Powell),以及一位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专家亚当·米考林(Adam Micolich)教授。他们的这一成果已经发表于《化学物理化学》(ChemPhysChem)杂志。该项研究所依据的实验由前昆士兰大学博士生安德鲁·斯蒂芬森(Andrew Stephenson)进行。
离子束技术在微电子工业领域被广泛运用来测试半导体,如硅片的导电性能。但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塑料膜材料的尝试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的,一直进展不大,直到现在才取得突破。麦里迪斯教授介绍说:“这个小组所作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借助离子束技术改变塑料膜材料的性质,使其具备类似金属的功能,能够向导线本身那样导电,甚至可以变成超导体,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变为零。”
为了显示这种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小组采用这种材料,参照工业标准制作了电阻温度计。在和同类型的铂电阻温度计进行对比测试时,新材料制作的产品显示了类似,甚至更优越的性能。
“这种材料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几乎保留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全部优势——机械柔韧性、高强度,低成本,但与此同时它却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这通常可不是塑料应该具有的特性。”米考林教授说。“这种材料开创了一个塑料导体的新天地。”
而安德鲁·斯蒂芬森则认为这项技术最令人兴奋之处在于这种薄膜的导电性可以进行精确的调整或设定,这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说:“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这种材料的导电性更改10个数量级,简单的说,这就像是我们在制作这种材料时,手里拥有100亿种选择。理论上说,我们可以制造出完全不导电的塑料,或者导电性和金属一样好的塑料,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全部可能性。”
这种新材料可以利用现在的微电子工业常用的设备轻易地制造出来,并其相比传统的高分子半导体材料,这种新材料对暴露在氧气中的抗氧化能力也要高得多。
研究人员表示,综合以上这些优势,这种借助离子束处理高分子聚合物得到的薄膜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完美融合。(来源:新浪科技 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块可导电塑料的样品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一项最新技术将使得人们有可能制造出一种具有金属甚至超导体性质的塑料产品。
通常认为塑料导电性极差,因此被用来制作导线的绝缘外套。但最近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覆盖至一层塑料层之上,并借助离子束将其混入高分子聚合体表面,将可以生成一种价格低、强度高、韧性好且可导电的塑料膜。
取得这一成果的小组由两位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专家领导,分别是保罗·麦里迪斯(Paul Meredith)教授和助理教授本·鲍威尔(Ben Powell),以及一位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专家亚当·米考林(Adam Micolich)教授。他们的这一成果已经发表于《化学物理化学》(ChemPhysChem)杂志。该项研究所依据的实验由前昆士兰大学博士生安德鲁·斯蒂芬森(Andrew Stephenson)进行。
离子束技术在微电子工业领域被广泛运用来测试半导体,如硅片的导电性能。但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塑料膜材料的尝试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的,一直进展不大,直到现在才取得突破。麦里迪斯教授介绍说:“这个小组所作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借助离子束技术改变塑料膜材料的性质,使其具备类似金属的功能,能够向导线本身那样导电,甚至可以变成超导体,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变为零。”
为了显示这种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小组采用这种材料,参照工业标准制作了电阻温度计。在和同类型的铂电阻温度计进行对比测试时,新材料制作的产品显示了类似,甚至更优越的性能。
“这种材料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几乎保留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全部优势——机械柔韧性、高强度,低成本,但与此同时它却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这通常可不是塑料应该具有的特性。”米考林教授说。“这种材料开创了一个塑料导体的新天地。”
而安德鲁·斯蒂芬森则认为这项技术最令人兴奋之处在于这种薄膜的导电性可以进行精确的调整或设定,这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说:“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这种材料的导电性更改10个数量级,简单的说,这就像是我们在制作这种材料时,手里拥有100亿种选择。理论上说,我们可以制造出完全不导电的塑料,或者导电性和金属一样好的塑料,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全部可能性。”
这种新材料可以利用现在的微电子工业常用的设备轻易地制造出来,并其相比传统的高分子半导体材料,这种新材料对暴露在氧气中的抗氧化能力也要高得多。
研究人员表示,综合以上这些优势,这种借助离子束处理高分子聚合物得到的薄膜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完美融合。(来源:新浪科技 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社昆明2月16日电 (杨颖融)云南省官方16日向媒体通报,该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开展一年以来成果丰硕。截止2010年底,各整装勘查区和重点评价区内均有重要找矿信息和找矿成果被发现,3个超大型和5个大型矿床得到评价。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和自兴介绍,去年以来,云南共投入地质找矿资金20.8亿元人民币,安排找矿项目137个,在该省香格里拉县、鹤庆县和麻栗坡县分别发现超大型铜矿、金矿和钨矿各一座。其中,香格里拉县普朗铜矿已探明铜资源650万吨,预计资源潜力将达1845万吨;经评价,麻栗坡南秧田超大型钨矿初步控制钨资源量也超过30万吨,成为云南重要的钨锡成矿有利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达70万吨。和自兴表示,目前该矿区发现和初步评价的钨矿床均还未能系统控制和评价,区域内找矿潜力十分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大型矿床中,鹤庆北衙金矿目前已累计查明黄金资源量127吨。经评价,整装勘探区内还有共生铁矿石约5000万吨,共伴生银3000吨,铜金属量20万吨,为难得一见的多金属富集成矿区。据专家预测,矿区内金、铜、铅锌等金属远景资源量将分别不低于388吨、100万吨和415万吨,其中铁资源潜力更是高达到达2.9亿吨。该矿将有望成为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基地。

  和自兴表示,除3个超大型矿床外, 鹤庆北衙北段大型铅锌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保山隆阳区西邑铅锌矿及镇沅县上寨——和平丫口金矿和富源县大河煤矿三、四矿段大型煤矿等五个大型矿床也在本次找矿行动中被进一步发现。初步估计,云南铅锌矿远景资源量将新增1000万吨、铁矿1亿吨、焦煤资源2.5亿吨。

  为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云南省于2010年初启动了“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以“三江”成矿带和16个勘查靶区为重点,对铜、铁、锡、金、铅锌等优势矿产资源进行新一轮探寻。力争用3年时间发现和探明一批可供开发建设的大中型矿产,以实现新增铜(钼)1000万吨、铅锌1000万吨、铁矿石25亿吨、铝土矿2亿吨、金200吨、银5000吨、锡25万吨、钨30万吨、煤20亿吨和磷2亿吨的目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研究组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碳与过渡金属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纳米快报》上(Nano Letter, 2011, 11 (2), pp 424–430,DOI: 10.1021/nl103053t)。
深入研究碳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合成气转化、烷烃活化、以及水煤气变化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积碳产生,抑制催化剂失活,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此研究对于理解石墨烯在金属表面的生长机理极具参考价值。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材料,在高性能纳米电子器件、复合材料、场发射、气体传感器及能量存储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李微雪研究员及其博士生马秀芳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R. Schaub课题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隧道扫描电镜实验相结合,通过乙烯在Rh(111)表面上吸附、程序升温裂解,深入研究了Rh(111)表面上石墨烯成核过程和生长机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成核难易程度及其前驱体大小,由碳碳成键、碳和金属成键的竞争相对强弱来决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验的合作,研究人员精确确定出在Rh(111)表面上,石墨烯成核的前驱体为由七个六圆环、共计24个碳原子的团簇组成;成核前驱体形成后,碳团簇进一步通过SmoluchowskiRipening机理生长为完整的石墨烯。
由于碳与金属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会随着金属催化剂以及表面取向的不同而不同,该研究结果意味着可以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组分及结构,来影响催化剂表面积碳成核的难易程度,控制前驱体尺寸的大小,从而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碳、抑制失活的能力。
该研究结果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大规模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来源':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更多阅读 《纳米快报》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珠宝色有机发光材料问世 打造廉价柔软显示屏

金姆和他的同事们制造的这种无金属的有机晶体,在紫外光照射下,这种晶体可呈现白色的可见光,以及蓝、绿、黄、橘色的辐射光。

珠宝色有机发光材料问世 打造廉价柔软显示屏
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研发的有机磷光材料



    金姆和他的同事们制造的这种无金属的有机晶体,可以发出磷光,这种特性曾经只存在于无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中。在紫外光照射下,这种晶体可呈现白色的可见光,以及蓝、绿、黄、橘色的辐射光。通过改变原材料的化学成份,研究人员还可以使它们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这种新发光材料(磷光材料)对当前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半导体照明产品能够进行改善。目前,明亮的低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常被用来制造移动电话和数码相机的小屏幕。由于它们的制造工艺复杂和原料成本高等问题,将其用于制造较大的显示屏,显然不太实际。目前的发光二极管还不是100%的有机化合物所制,仍然需要少量的贵重金属。

    金姆说:“过去的纯有机材料不能产生有用的磷光辐射。所以,我们认为这是有机物质在亮度与色彩调节能力方面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媲美的首例。”

    在金姆的磷光材料中,光来自芳香羰基化合物(aromatic carbonyls)——一种可以产生磷光的有机化合物。这种新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芳香羰基化合物会与晶体内的卤素(halogens)形成坚固卤键(halogen bonds),将分子紧密地包裹起来。这种排列可以抑制电子由激发态变成基态过程中的振动与发热损失,从而产生强磷光。

    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很容易制造出高能蓝色有机磷光,而用有机金属来实现起来就比较困难了。相对同类非有机产品,有机发光二极管更轻、更廉价,而且是用陶瓷制成。但是,目前的发光二极管仍含有少量的贵重金属。而这些新的化合物制成的发光二极管不需要贵重金属,因此它引起同类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它的主要成分是廉价的碳、氧、氯、溴等。

    金姆说:“目前,这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材料就会进入商业领域,我们相信这将会给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照明工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因为这种化合物非常廉价,并且非常容易合成,调整化学成分还可以得到不同颜色。”(锋格/编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研究组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碳与过渡金属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纳米快报》上(Nano Letter, 2011, 11 (2), pp 424–430,DOI: 10.1021/nl103053t)。
深入研究碳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合成气转化、烷烃活化、以及水煤气变化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积碳产生,抑制催化剂失活,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此研究对于理解石墨烯在金属表面的生长机理极具参考价值。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材料,在高性能纳米电子器件、复合材料、场发射、气体传感器及能量存储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李微雪研究员及其博士生马秀芳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R. Schaub课题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隧道扫描电镜实验相结合,通过乙烯在Rh(111)表面上吸附、程序升温裂解,深入研究了Rh(111)表面上石墨烯成核过程和生长机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成核难易程度及其前驱体大小,由碳碳成键、碳和金属成键的竞争相对强弱来决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验的合作,研究人员精确确定出在Rh(111)表面上,石墨烯成核的前驱体为由七个六圆环、共计24个碳原子的团簇组成;成核前驱体形成后,碳团簇进一步通过SmoluchowskiRipening机理生长为完整的石墨烯。
由于碳与金属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会随着金属催化剂以及表面取向的不同而不同,该研究结果意味着可以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组分及结构,来影响催化剂表面积碳成核的难易程度,控制前驱体尺寸的大小,从而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碳、抑制失活的能力。
该研究结果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大规模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来源':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更多阅读 《纳米快报》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前,科技部正式批准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云南省地方单位建设的第一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稀贵金属因具有卓越的性能,在国防军工和高新技术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被称为“第一位的高技术金属”,而我国稀贵金属资源极度贫乏,仅占全球储量的0.48%。因此,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是支撑我国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信息、环保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唯一专业从事稀贵金属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贵金属产业群核心企业,为国际五大贵金属公司之一。
“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人才、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下,通过条件和制度建设、人才培引以及合作交流,开展稀贵金属资源综合作用、新材料制备的理论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以及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完整的贵金属技术创新体系。
该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成为我国开展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和新材料制备的研发基地;成为国家稀贵金属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平台;成为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高地;将为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发展、稀贵金属产业及相关行业技术进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推动云南省金属材料深加工技术进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