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26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国救援队队员在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找出一具遇难者遗体。 26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国救援队队员在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找出一具遇难者遗体。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地震确认死亡人数27日升至147人,50多人下落不明。警方说,救援和确认死者身份进展缓慢,希望民众保持耐心。

  新西兰全国民众将在3月1日12时51分默哀两分钟,以悼念地震遇难者。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27日举行仪式,悼念地震遇难人员。

  地震确认死亡人数当天升至147人,50多人下落不明。警方说,救援和确认死者身份进展缓慢,希望民众保持耐心。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6日要求全国民众在3月1日12时51分默哀两分钟,以悼念地震遇难者。

  克赖斯特彻奇市警方27日确认,地震致使147人死亡,50多人失踪。

  有记者问警方负责人戴夫·克利夫,是否预计死亡人数达到200。他回答:“是的,最终数字可能超过200人……现在预测(死亡人数)确实难。”

  救援人员23日以来没有发现幸存者。警官拉塞尔·吉布森说,救援人员知道一些死者遗体所在位置,但由于地震后不少建筑摇摇欲坠,救援人员难以靠近。“我知道他们(救援人员)能看到遗体,他们会尽力把遗体(从废墟中)移出。这是场悲剧。”

  救援人员称“不会放弃”

  “留学生遇难让人心痛”

  据新华社电 大约10个国家派遣搜救人员前往支援。一些外国救援人员定于27日抵达克赖斯特彻奇市,以轮换先前抵达的同事。

  救援人员菲尔·帕克说,他们8人至12人为一组,进入建筑物寻找幸存者,虽然5天来尚无发现,但他们不会放弃希望。

  “不少指挥人员一直说:‘(地震发生多天后)找到幸存者的先例并不少见’。我们会保持乐观。”

  失踪人员家属要求警方加快确认遗体身份。

  警方负责人克利夫呼吁民众保持耐心。他解释,警方正借助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确认死者身份,更新死者和失踪人员名单,进展虽然缓慢,但有条不紊。

  克利夫介绍,一些场所震后发生火灾,使得死者身份难以经由DNA检测确认。“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坍塌后)遭遇严重火灾。(确认死者身份)非常困难。”

  克赖斯特彻奇市多处区域民众27日举行仪式,哀悼死者。人们眼含泪水,相互拥抱。。

  高等教育部长史蒂文·乔伊斯对遇难外国留学生表示哀悼。

  乔伊斯对外国领事馆官员说,这些留学生的死让人感到心痛,“我们确实欢迎和鼓励这些年轻人来新西兰,把他们视同我们的一员”。

  中国政府紧急

  援助50万美元

  据新华社电 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政务参赞程雷27日说,为保证受灾同胞尽快回国,使馆自当天起在克赖斯特彻奇设立临时办证点,为侨胞办理回国证件提供便利。

  程雷还宣布,为帮助新西兰开展震后救灾,中国政府已决定向新西兰政府提供5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市区过半建筑

  将被推倒重建

  本报讯 22日的地震撕裂了人心,也撕裂了克赖斯特彻奇。

  整个城市,尤其是市中心地区,楼房挨着楼房、街道连着街道,都成了一片废墟。一些暂未倒塌的楼房上也被贴上醒目的红色告示——“不安全”。

  位于市中心的大总管酒店仍展现着最后的倔强,站立不倒。但建筑结构专家说,它也得被推倒重建。

  与大总管酒店的命运一样,50%以上没倒塌的建筑都得被推倒重建。这些建筑已被民防部门喷上红“X”,被宣判了死刑。

  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鲍勃·帕克和地震恢复部长格里·布朗尼26日分别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搜寻工作结束以后,推土机和落锤破碎机将开进市中心,清除废墟。

  新西兰总理呼吁捐款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7日宣布设立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筹款基金,呼吁国际社会为受灾民众和灾后重建捐款。

  他说,22日发生的地震不仅是新西兰的悲剧,也影响到许多外国人。“任何一点小小的帮助,无论多小的一笔捐款,都会受到欢迎。”

  目前,地震灾区82%的供电得到恢复,但仍有5.5万户家庭断水。位于震中的利特尔顿港已向运输紧急物资的货轮开放。

  截至目前,新西兰政府已向受灾民众累计发放220万新西兰元(约合165万美元)的紧急救助金,新西兰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捐款捐物。

  失踪中国公民仍为23人

  据新华社电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27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目前在新西兰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人数仍为23人。

  使馆官员表示,在26日公布初步名单后,名单上的李彦晖和熊璟雯主动与使馆克赖斯特彻奇抗灾指挥中心联系,确认人身安全。

  随后,使馆又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获悉,已和此前出现在初步名单上的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取得联系,但另有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在地震中失踪。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快讯:新西兰警方26日上午在媒体发布会上说,南岛克赖斯特彻奇22日发生的地震已造成123人遇难。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地震也摇松了新西兰最长冰川近三千万吨冰,大量冰块涌入附近湖泊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塔斯曼湖:受地震影响,冰山造成塌陷,该湖位于克赖斯特彻奇市东南200千米处。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22日12时51分(北京时间7时51分)发生里氏6.3级地震,截止23日,已有75人在地震中遇难。地震也摇松了新西兰最长冰川近三千万吨冰,大量冰块涌入附近湖泊。

  新西兰官员表示,在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地震几分钟之后,塔斯曼冰川上一块重达3千万吨的冰山被震落。

  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地震后不久,这块巨大的冰山就落入湖中,产生了高达3米的大浪,让当时正在冰川附近两艘观光船上的游客吃惊不已。

  据估计,此次被震落的冰山可能重达3千万至4千万吨,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毫无疑问,是地震造成了冰山坠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法新社消息称,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表示,当地时间22日中午发生在该国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的强烈地震已造成至少65人死亡。

  报道指出,由于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度较浅,因此造成的破坏相当严重。当地警方称,地震已经造成了“多人死亡”,市民则反映有多人被困在倒塌的建筑下。整个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煤气的味道,克莱斯特彻奇大教堂也部分被毁。

  目前,相关部门正加紧搜救幸存者,邻国澳大利亚也已派出搜救队支援新西兰抗震救灾。

  预计灾害死亡人数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17日,一艘游船在越南蒂托夫岛附近沉没后又漂浮在水面上。12名遇难者中11名为外籍游客,多数为年轻人,年龄在20至25岁之间。   17日,一艘游船在越南蒂托夫岛附近沉没后又漂浮在水面上。12名遇难者中11名为外籍游客,多数为年轻人,年龄在20至25岁之间。

  越南一艘游船17日在著名旅游景点下龙湾沉没,12人遇难,其中11人来自国外。当局着手调查,责成下龙湾政府加强措施,保障游客安全。

  遇难者多为年轻人

  下龙湾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努文熊(音译)说,游船17日清晨5时左右在蒂托夫岛附近沉没,载有20名外籍游客、6名当地船员和1名导游。

  当地一家报纸援引下龙湾所在广宁省副省长杜通(音译)的话报道,游客分别来自11个国家。

  越南通讯社公布遇难者名单。12名遇难者中11名为外籍游客,多数为年轻人,年龄在20至25岁之间,其中美国、俄罗斯和瑞典各两人,英国、日本、法国和瑞士各一人,另有一名越裔澳大利亚人。

  中国驻越南使馆领事部官员17日说,已确认当天越南游船沉没事故中没有中国公民伤亡。

  获救15人中6人为船员

  努文熊说,救援人员救出其余15人,其中9人为外籍游客,6人为船员。

  越南外交部证实,9名外籍幸存者分别来自丹麦、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瑞士。

  当地一家医院副院长江国唯(音译)说,已收治3名轻伤员。两名男伤员分别来自美国和法国,女伤员来自瑞士。

  “他们受到惊吓。”江国唯说,“接受急救后已返回酒店。”

  刘锴 李丹(新华社专稿/电)

  ■ 探因

  沉船初定事因引擎故障

  幸存美国游客乔治·福斯迈尔现年23岁,事发时与女朋友在船舱内。回忆沉船情景,他说,船体倾斜,女朋友从床上摔下。“整个过程在30秒至一分钟内,我不得不把脸凑近天花板,保持呼吸。”

  福斯迈尔随后从窗户逃出,由附近船只救起。他担心女朋友和船舱内另一名年轻女性没有逃出船舱,可能已遇难。

  当地行政长官武万辰(音译)说:“船员试图阻止水进入(船体)并向熟睡中的乘客发警报,但船进水后迅速沉没……12名遇难者全部死在船舱内。”

  游船沉没原因初步认定为引擎故障。下龙湾所在的广宁省警方正在对事故展开进一步调查,并将依法起诉事故责任人。

  刘锴 李丹(新华社专稿/电)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马那瓜2月14日电(记者许雷 刘璇)特古西加尔巴消息:一架小型客机14日早晨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附近坠毁,包括两名机组人员在内的机上14人全部遇难。

  洪都拉斯民航管理局当天上午发表公告称,这架往返于北部城市圣佩德罗苏拉和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之间的小型麦道客机当天早晨7时30分左右与地面指挥塔失去联系,随后被该国警方发现坠毁在首都南部约30公里处的拉斯梅西达斯地区。

  负责搜救幸存者的洪突发灾难监测局随后向新华社记者证实,飞机上的12名乘客与1名机组人员在被发现时已经遇难,另外1名飞行员在被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遇难者中还包括该国著名工会领导人伊斯雷尔·萨利纳斯和洪都拉斯住宅与公共交通建设部副部长鲁道夫·罗韦洛。

  目前,洪警方正在失事区域搜寻该飞机的黑匣子,失事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据外电消息,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奇拉•塞夫拉(Qila Saifullah)地区的一座铜矿于2月13日发生事故。有两名中国籍工程师在事故中遇难。

  据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网2月14日消息,发生事故的铜矿位于奇拉•塞夫拉市区外约110公里处。遇难的两名中国工程师分别是孔祥申与周建生(均为音译),他们在事发时正在矿内工作。该矿井于当地时间2月13日上午11点发生坍塌,两名工程师被掩埋。救援者在当天下午挖出了遇难者遗体。

  报道称,当地官员瓦卡斯•阿兰姆(Waqas Alam)表示,两名遇难的工程师隶属于一个中国与巴基斯坦合资的公司。有关部门已开始对现场展开调查。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周一, 03 1月 2011 11:40

“人弹”袭击埃及21人遇难

  事发北部城市亚历山大;事发前近1000位科普特人在基督教堂内迎新

   埃及在2011年第一天就遭遇了恐怖袭击。当地时间1日凌晨,一名“人弹”袭击了该国北部港口城市亚历山大的一座教堂,造成21人死亡,80多人受伤。

  袭击发生前,大约1000位科普特人在亚历山大的基督教堂内进行迎新活动。刚过零点,活动结束后,当信徒们走出教堂时,停在门口的一辆汽车发生了爆炸。

  埃及内政部的声明称,爆炸是由“人弹”制造恐怖袭击。埃及官员认为自杀式袭击者混入了人群,目睹教徒们走出教堂后引爆炸药。

  科普特人认为自己是古代埃及人的后裔。他们组成了中东地区信仰基督教的最大族群,约占埃及总人口的10%。(张乐)

  ■ 局势

  基督徒与穆斯林发生冲突

  穆巴拉克呼吁基督徒和穆斯林要团结

  目击者介绍,爆炸现场非常恐怖,如同看到被恐怖分子袭击的巴格达。

  在亚历山大圣灵教堂主持迎新仪式的神父梅纳·阿德尔躲过了一劫。他向媒体回忆“人弹”袭击时还是感到非常震惊。“人们身上刹那间都烧着了,那种震撼难以表达。”

  截至当地时间1日5时左右,教堂外的秩序基本恢复,但是警车和救护车依然停留在现场。教堂的墙上能看到爆炸后黑色痕迹。不少身穿黑衣的科普特人聚集在教堂外祈祷。

  爆炸发生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第一时间做出表态。他在讲话中希望基督徒和穆斯林要团结起来反对恐怖主义。

  不过,由于在新年第一天就发生了教堂遇袭案,引发了很多基督信仰者的不满。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亚历山大市就发生了数起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冲突事件,甚至还发生了少数族裔和警方对峙的事件。(张乐)

  ■ 声音

  元凶疑为“基地”分支

  亚历山大市长否认袭击源于国内教派冲突

  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宣称制造这起袭击事件。

  亚历山大市长阿德尔·拉比卜指责“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制造袭击。他告诉埃及国家电视台记者:“‘基地’对埃及境内教堂发起袭击。”

  不过,难以确定拉比卜是否握有确凿证据。他否认袭击由国内教派冲突引发。

  “基地”伊拉克分支近来在伊拉克针对基督徒频繁发动袭击。2010年10月底,他们劫持正在教堂弥撒的教徒,杀死数十人。新年前夕,巴格达发生针对基督徒家庭的炸弹袭击。

  一些媒体分析,“基地”分支发动袭击与两名埃及妇女改变信仰相关。两名妇女为与丈夫离婚,脱离基督教。埃及一些本土宗教人士指责基督教会拘禁这两名妇女、强迫两人回归。但基督教会否认这一说法。

  “基地”伊拉克分支随后要求埃及基督教会释放这两名妇女,威胁发动袭击。朱晟(新华社专稿)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美国电视剧《lost》中有飞机失事后多位幸存者的情节。

  (据12月6日《京华时报》)

  在为此次空难事故惋惜的同时,很多网友对于如此低的空难伤亡率也感到很惊讶——客机搭载163名乘客,包括7名儿童,另有9名机组人员,断成三节后仅有3人死亡,是运气还是几率?

  对于“飞机后排座更安全”的网络流行说法,似乎这次空难也给出佐证:身处客机尾部的乘客受伤最轻;达吉斯坦共和国总统的兄弟当时在头等舱,“严重受伤,死在医院”。

  空难的低伤亡率是科学还是运气。空难事故鲜为人知的四个事实或可回答——

也门空难幸存少女

  一、摔飞机很容易死人,但是全部遇难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常见

  美航空安全专家表示:全球近一年来4起重大航空事故中,机上乘客与机组人员全部生还。

  专家分析说,这除了得益于近年来客机设计与制造融入更多高新技术,也离不开机组人员职业素养和应变能力日益提高。

  ●2008年1月,英国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客机紧急降落伦敦希思罗机场,机翼大面积受损,发动机也受到破坏。机上人员从紧急出口安全逃离。

  ●2008年7月,澳大利亚澳洲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机舱内氧气罐爆炸,将机舱炸出一个直径大约3米的大洞,机舱严重失压,飞机紧急迫降成功。

  ●2008年12月,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型客机在美国丹佛滑出跑道后起火,飞机严重受损,但机上人员全部得到疏散,30多人受轻伤。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15日出现引擎故障后紧急“着陆”美国纽约哈得孙河面,机上155人悉数获救。

二、飞机上坐得越靠后 空难事故生还几率越高

  对现代人来说,空难是一个很难抹去的阴影。在去年法航巴西空难后,美国《大众机械师》杂志的编辑研究了36年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报告和座位图表。得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结论,在空难中幸存的最好办法是坐到后排。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相信:无论你坐在哪个位置上,一旦灾难来袭,你都无法逃脱。不过,对真实空难的统计发现,坐得越靠后,生还的几率越高。坐在飞机尾部附近的乘客比最前面几排的高出了大约40%。

  《大众机械师》的这项独家研究,涵盖了从1971年以来发生在美国的每一起有幸存者的商业航班空难。这20起事故的原始数据都来自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档案。该刊的工作人员根据座位图表统计了每个乘客的生还情况。然后,他们计算了从机头到机尾的座位的平均生还率。此外他们还将机舱座位分成了四个部分,比较了各自的生还率。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明确地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后排的座位更安全。

  在这20起空难中有11起后排乘客的幸存率明显更高。只有5起幸存者大多坐在前排。有3起生还者的座位看不出显著的差异。另有1起的座位位置无法确定。在后排乘客的幸存率明显更高的11起空难中,又有7起表现得非常突出。例如,在1982年美国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的空难以及1975年美国东方航空公司的波音727空难中,少数的几个幸存者都坐在最后几排。1978年,美联航DC-8客机在波特兰附近燃油耗尽而坠毁。在这起事故中丧生的7名乘客都坐在前4排。

  奇怪的是,所有20起空难中,有5起显示前排乘客更容易生还。这5起空难都发生在1988年到1992年之间,例如1989年美联航DC-10空难中,175名幸存者中大多坐在机翼的前面。

  在所有这20起事故中只有1起显示坐在前排的乘客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在1989年美国航空发生在拉瓜迪亚机场跑道的事故中,仅有的2名死者都坐在共有25排座位的波音737-400飞机的第21排。

  对于有详细座位图可查的案例,《大众机械师》还计算了机舱中不同部位的存活率。结论同样明显:位于机翼后方的座位以平均69%的存活率高居榜首。机翼段和二等舱段座位的生还率同为56%。而头等舱/商务舱部分的平均存活率只有49%。

  当然,你也要明白,每次空难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里所得出的概率并不适 用于某个特定情况,只对用于分析的20个案例具有统计上的意义。美国纽约巴鲁学院教授阿伦·莱文斯坦曾说,统计就像比基尼,暴露出来的部分固然重要,但没有暴露出来的那部分才最要命。

飞机失事后正在被抢救的唯一幸存者荷兰籍8岁男童

  三、空难生还奇迹:儿童占半数

  空难儿童生还占半数

  肢体短小更易抗创伤

  天津北方网讯:美国航空安全基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1970年以来共发生13起只有1人生还的空难,其中6人是未成年人。而英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儿童仅占航空乘客的4.3%。儿童在空难中生还率高原因何在?

  体型小体液多造血快

  医生认为,儿童屡创生存奇迹,可能与他们“小”有关。从高空坠下时,体型小、体重轻的儿童较可能被树木等物体拦截。此外儿童身体也比成人圆胖,水分较多,较能承受伤害。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儿科专家萨克利夫博士解释说:“儿童的肢体长度较短,而身体中却具有更多的体液来抵抗创伤。”他说:“身体恢复的速度和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同时,儿童的骨骼还具有较大的弹性。骨折的几率也就小很多。”

  萨克利夫说,由于儿童的造血速度高于成人,儿童承受血液流失的能力也更强。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安全专家艾德?加利亚教授指出,儿童一般较矮小,坐下时头部不会超出座位,相对坚硬的座位因此可充当防护层,减少受伤几率。“成人头部突出来,双脚着地,被碎片砸到头与双腿甩动而受伤的可能性较高。”但飞行对被父母抱在怀中的婴儿可能更危险。加利亚说,婴儿可能在冲击下被抛离,而且父母在坠机时往往身体前倾,压住孩子。

  他补充说,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没有理由说坠机时儿童的生存几率高于成人,因为从高空坠落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存活。但是,如果在起飞后不久或接近降落时坠机,儿童存活的几率可能更大些。

  盘点奇迹

  2009年6月,1名12岁的女孩儿在也门空难中幸免于难。

  2003年的苏丹航空公司空难中,116名乘员丧生,仅1名3岁男孩生还。

  1998年,中国台湾发生的空难造成了196人丧生,仅1名10岁男孩生还,但不久后死去。

  1997年,一架越南航空公司的飞机坠毁,除了1名泰国男孩幸存外,机上其余65人全部遇难。

  1995年,在哥伦比亚,一架飞机在半空中发生爆炸,1名9岁的女孩是唯一的幸存者。

  1987年8月16日,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客机起飞不久引擎瘫痪坠毁,154人死亡,4岁女童生还。

四、全球十大空难“幸运儿”离奇生还经历

  美国媒体列举了全球十大空难唯一生还者,描述了这些幸运儿的离奇生还经历。

  2009年6月30日,也门航空公司空客A310客机在印度洋上科摩罗群岛坠毁,机上有142名乘客和11名工作人员共153人,只有一名14岁法国少女在失事海域获救,其余人员全部遇难。

  报道说,这名家住法国南部城市马赛的少女29日和母亲一起从巴黎戴高乐机场乘飞机前往印度洋岛国科摩罗。获救后,她已被送往科摩罗首都莫罗尼一家医院接受治疗。据科摩罗一名政府发言人说,这名少女是也门空难迄今为止被官方确认的唯一幸存者。

  2006年8月27日,美国一架载有50人的飞机坠毁。该机大副詹姆士·波尔欣克是唯一的幸存者,他大脑损伤,他对空难的记忆完全丧失。

  2006年1月19日,斯洛伐克一架载有43人的飞机在森林地带坠毁。唯一幸存者马丁的妻子说,“丈夫用手机打来电话,告诉我他乘坐的飞机在森林中坠毁,并让我寻求救援。”

  2003年7月8日,苏丹波音737撞向山坡,年仅3岁的奥斯曼幸存,其余115人全部遇难。

  1995年1月13日,哥伦比亚一架载有52人的飞机坠湖。9岁小女孩埃里卡·德尔加多是唯一幸存者。埃里卡说飞机突然起火的时候妈妈将她推出了飞机,她掉在海藻堆上活了下来。

  1987年8月16日,美国一架载有155人的飞机坠毁,小女孩西钱是唯一的幸存者。目前,西钱已结婚,并取得了心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1月21日,美国17岁学生乔治·拉姆森与其他70人搭乘的飞机坠毁,当飞机坠落在高速公路中央时,拉姆森仍然被安全带绑在座位上,在飞机即将爆炸的那一刻他迅速地解开安全带逃离飞机。

  1972年1月26日,载28人的前南斯拉夫客机在30000英尺高空遭恐怖袭击,除威斯娜·乌罗威克外全部遇难。威斯娜在未系降落伞的状态下从30000英尺的高空中坠落从而创造了“坠落距离最长生还”的世界纪录,威斯娜也因此被前南斯拉夫列为国家女英雄。

  1971年12月24日,一架秘鲁客机坠毁,机上共有92人,只有17岁的德国游客朱莉安·帕克幸免,她坠落在地面上时竟仍系在座位上。目前,她是德国一位非常成功的生物学家。

  1943年6月14日,一架载有41名美军的飞机坠毁在树林中,只有弗耶·罗伯茨生还。罗伯茨丧失了语言能力,多年不能开口讲话,回忆不起空难任何细节。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香港康泰旅行社23日证实,一个21人的香港旅行团在菲律宾马尼拉被劫持。旅行团包括20名香港游客和1名香港领队,其中有3名儿童。劫持者是一位被革职的警察。截止目前已有6名人质获释,其中包括3名儿童。图为谈判专家协助几名被释放的游客离开被劫持的旅游观光客车。
 
  香港康泰旅行社23日证实,一个21人的香港旅行团在菲律宾马尼拉被劫持。旅行团包括20名香港游客和1名香港领队,其中有3名儿童。劫持者是一位被革职的警察。截止目前已有6名人质获释,其中包括3名儿童。图为车内被劫持的乘客。
 
  
 
 
  香港康泰旅行社23日证实,一个21人的香港旅行团在菲律宾马尼拉被劫持。旅行团包括20名香港游客和1名香港领队,其中有3名儿童。劫持者是一位被革职的警察。截止目前已有6名人质获释,其中包括3名儿童。图为谈判专家协助几名被释放的游客离开被劫持的旅游观光客车。
 
 
 
 
 

 
 
 

 
图为菲警方包围被劫持的旅游车。

 

 

中新社香港8月23日电 在菲律宾马尼拉挟持香港旅行团的枪手,与警方对峙约9小时后,于23日晚间被击毙。电视画面显示,枪手尸体挂在旅游巴士破损的前门上。港府与航空公司将安排包机接幸存旅客回港。

被枪手挟持的香港旅客中,陆续有人质从车厢后方的太平门被救出。电视画面显示,至少有3名人质幸存,包括一男两女。目前正有人质被陆续抬出车厢。

现场消息指,旅游巴士中多名人质遇害。

这个旅行团于当日上午10时半被挟持,其后枪手先后释放9名人质。但至傍晚时份气氛开始紧张,在传出多次枪声后,被挟持的旅游巴司机乘乱逃出,15名人质仍被挟持,包括14名香港游客及一名领队。

其间一度有消息称,在旅游巴上的15名人质已全部被杀。(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