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在接近冰点的水中游动消耗的能量可能使鲨鱼的速度受限
全世界游速最慢的鲨鱼叫格陵兰鲨鱼

  据英国BBC网站报道,全世界游速最慢的鲨鱼叫格陵兰鲨鱼,它的“航速”只有0.34米每秒,不足1英里每小时。

  该项研究显示,即便这一迟缓的鲨鱼爆发最快速度捕猎,还是不太可能捕获到海豹,因为它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由于鲨鱼的常见的猎物就是海豹,科研人员猜测这些鲨鱼可能是趁海豹熟睡的时候偷偷的溜到海豹身边的。

  格陵兰鲨鱼被称作是世界上游的最慢的鲨鱼,但其缓慢的程度仍让科学家们吃了一惊。

  来自东京的国立极地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Polar Research)的Yuuki Watanabe参加了这一研究,他表示,综合鲨鱼的身体尺寸,它应该是海洋里最慢的鱼类了。他还表示,这种情况让人难以捉摸,捕获游速极快的海豹对这些鲨鱼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挪威极地研究所的两位博士吉特-科瓦克斯(Kit Kovacs)和克里斯蒂安-莱德森(Christian Lydersen)也参与了这项调查,他们给斯瓦尔巴特群岛附近的格陵兰鲨鱼贴上数据记录标签。

  该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实验海洋生物学与生态学》杂志上,此项研究是挪威科研人员调查杀死瓦尔巴特群岛海岸海豹真凶任务的最新进展部分。

  调查人员过去认为格陵兰鲨鱼只进食沉落海底的海豹尸体,但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鲨鱼捕食活海豹的证据。

  通过对标记的研究发现,海豹的游速约1米/秒(2英里/小时,3公里/小时),而鲨鱼的最大暴发速度只能达到0.7米/秒,这个速度想要捕获到海豹基本不可能。Watanabe说道,用在鲨鱼身上的标签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其尾巴的摆动速度,完成推动其前进的完整扫尾动作需要花费大约7秒的时间。

  科学家们还记录了鱼类活动水域范围的温度,平均温度大约2摄氏度。科学家们据此推测鲨鱼可能是由于调节其在冰冷水域中的体温而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才导致其行动迟缓。

  格陵兰鲨鱼相比其他地区的鲨鱼更靠近北极区域。科研人员在论文中称,在这种严寒的栖息环境下北极海豹在海中睡眠以躲避北极熊的捕食。这一做法很可能使他们给予行动迟缓的鲨鱼可乘之机。

  华盛顿大学的鲨鱼方面研究专家加卢茨(Vincent Gallucci)称,格陵兰鲨鱼可能都不需要使其嘴部100%的接触到猎物就可以把它吃掉,格陵兰鲨鱼的吸允动作可助其咬食猎物。这样一种能力使得等待伏击的鲨鱼更加容易地捕获从身边经过的猎物。

  参与此研究的科学家们希望在将来能够应用水下摄像机,以记录下这一可能是世界上最慢的捕食场面。

  来自鲨鱼保护组织Shark Trust的阿里-胡德(Ali Hood)指出,从历史上看格陵兰鲨鱼主要以油和肉为食;这一水域的鲨鱼生存状态极其脆弱,她欢迎科学家作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多了解这一难以捉摸的动物的习性。(尚力)

  相关阅读

  人类进化史获惊人新解 "史前鲨鱼"或是人类祖先

  研究称人类或由数亿年前原始鲨鱼 进化而来(图)

  直击-澳惊现神秘巨型鱿鱼尸体 腐肉引鲨鱼吞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艺术概念图,展示了新型超音速喷气式客机X-54,速度可达到每小时2500英里(约合每小时4023公里)
新超音速飞机概念图

  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在7月举行的英国法伦堡航空展上,美国飞机制造商将揭开协和式飞机继任者的神秘面纱。这个超音速喷气机原型名为“X-54”,由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湾流公司在美国宇航局的帮助下研制,从伦敦飞往悉尼只需短短4个小时。

  3家公司希望将X-54打造成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商务客机。湾流公司的一位工程师上周表示,所有3家公司都相信他们能够将X-54飞行时产生的音爆降到很小的程度。他说:“这3家大型飞机制造商证实了业内的传闻,新一代超音速喷气式客机已经触手可及。”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X-54采用合成材料制造,发动机更为先进同时机身更小,速度可达到协和式飞机的两倍,后者的速度为每小时1358英里(约合每小时2185公里)。X-54的速度超过每小时2485英里(约合每小时4000公里),从伦敦飞往悉尼只需短短4个小时。伦敦与悉尼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2000英里(约合19312公里)。

  目前,速度最快的超音速喷气式商务机湾流G650能够以每小时646英里(约合每小时1039公里)的速度飞行7000英里(约合11265公里),最大速度不过每小时704英里(约合每小时1132公里)。据《航空与空间技术周刊》报道,X-54的外形在设计上能够降低音爆。X-54原型以及其他超音速飞机原型将亮相法伦堡航空展。

  2011年1月,宇航局公布了一架试验机在风洞内接受测试的图像。测试结果显示,借助于超薄机翼和隐藏型发动机,超音速飞机的音爆能够降至最低程度。美国德克萨斯州对冲基金交易商罗伯特-巴斯投资1000万美元,在宇航局的帮助下研制Aerion SBJ超音速喷气机。不过,交货日期仍是一个未知数。

  X-54共有12个座位,造价估计在8000万美元左右,目标市场是欧洲和中东,所打出的广告语为“一个工作日内往返美国”。研制X-54不仅面临技术上的挑战,同时还要向政要们证明超音速喷气机能够被公众接受。协和式飞机产生的音爆让它的发展机会化为乌有,同时也是它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11月,协和式飞机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孝文)

  相关阅读

  专家分析神九发射所遇神秘亮光 疑为飞蛾或飞机

  美国男子改装波音飞机 全力打造"梦想家园"(图)

  南京两兄弟自制"旋翼飞机" 试飞因恐惧未敢上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昨日,在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透露,十二五末,中国高铁列车试验时速将达到500公里左右。

  列车速度将继续提高

  昨日,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会议期间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工作将沿四个重大技术方向展开:高速铁路体系化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列车装备谱系化技术、高速铁路能力保持技术和高速铁路可持续性技术。

  近日,铁道部发布的高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继续提高列车速度。贾利民解读称,这个速度既包括试验速度,也包括运营速度。到“十二五”末,试验时速将达500公里左右,但是运营速度与成本、效率,以及整个路网的运营策略和安排有关,他无法给出明确数值。

  高铁是“奔驰跑夏利的速度”

  谈到目前高铁统一降速是否合理时,贾利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一辆奔驰车按照夏利的速度跑,你觉得合理吗?”

  温州动车事故后,铁道部将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统一降为300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高铁调整到200公里。今年四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温州动车事故撞车的时点速度约为99公里/小时,列车不属于高速行驶状态,事故发生的原因跟速度没有直接关系。

  日前,在第四届中国制造业年会论坛的主题演讲上,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刚认为,京沪线在未来有可能再恢复到时速350-380公里。

  提高试验速度并非资源浪费

  针对运营速度将来根本不可能达不到试验的速度,继续提高试验速度是一种资源浪费的说法,贾利民反驳说,交通技术的发展永远是靠科学技术牵引的,技术本身的能力并不等于如何运用这个能力。

  “从技术角度讲,我们要具备这种能力和这种速度相匹配的能力,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用这个能力。用这个能力是一个市场问题,而我们要达到这样的技术能力,是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贾利民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一种基于“电阻性记忆体”的新型存储设备,与现在广泛使用的闪存相比,耗电量更低,而存取速度要快上一百倍。

  电阻性记忆体的基础是忆阻材料,这种材料的特殊性在于,在外加电压时其电阻会发生变化,随后即使取消外加电压,它也能“记住”这个电阻值。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存储设备与现有闪存相比更快更节能,是业界近来的研发热点。但以前开发出的这种存储设备只能在高度真空环境中运行。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在《应用物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可用硅的氧化物制作一种新的忆阻材料,相应存储设备可在常规环境下运行,因此应用价值大大提高。

  研究人员安东尼·凯尼恩说,这种新型存储设备的能耗只有闪存的约千分之一,而其存取速度是闪存的一百倍以上。

  据介绍,这项成果与科学史上许多发现一样都是源于意外。研究人员最开始是在用硅氧化物制作发光二极管,但在实验过程中出了故障,发现所用材料的电学性质变得不稳定了,检查之后发现它们电阻在变化,原因是已经变成了忆阻材料,于是正好把它们转用于研发新型存储设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Cray“美洲虎”超级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0万亿次。这台超级计算机位于美国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合464平方米)。2009年,它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Cray“美洲虎”超级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0万亿次。这台超级计算机位于美国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合464平方米)。2009年,它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当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的K Computer,配备了864个机柜。照片展示了其中一个机柜当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的K Computer,配备了864个机柜。照片展示了其中一个机柜
 K Computer安装在神户的理化学研究所高级计算科学研究所,采用88128个处理器K Computer安装在神户的理化学研究所高级计算科学研究所,采用88128个处理器
CDC 6600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由美国人西摩-克雷设计,1964年完工。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超过100万  CDC 6600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由美国人西摩-克雷设计,1964年完工。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超过100万
克雷设计的另一台超级计算机名为“克雷1”号,1976年投入使用,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超过1亿次克雷设计的另一台超级计算机名为“克雷1”号,1976年投入使用,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超过1亿次

  北京时间4月1日消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0日报道,目前,美国、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所都投入巨资研制超级计算机。2月,欧洲宣布将研制超级计算机的经费提高一倍,达到12亿欧元(约合16亿美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个新运算时代——exaFLOPS级运算正朝我们走来。科学家表示未来的exaFLOPS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至少可达到目前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的1000倍。

  在这个十年结束时,exaFLOPS级计算机便可成为现实并投入使用,开启科学发现的一个新篇章。计算机科学家利用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衡量超级计算机的性能,exa是exascale的前缀,意为“”。exaFLOPS级计算机每秒的运算次数相当于5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电子学学院教授迪米特里奥斯-尼科罗普洛斯表示:“exaFLOPS是高性能运算的下一个疆界。”

  尼科罗普洛斯指出,当前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可达到petaFLOPS级(1peta为10的15次方),每秒运算次数超过1000万亿。第一台突破petaFLOPS的超级计算机是IBM的“走鹃”,2008年实现这一成就。不过,“走鹃”的最快头衔并没有保持很久。2009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Cray“美洲虎”运算速度达到1.75 petaFLOPS,取代“走鹃”,成为第一。

  根据追踪高性能运算发展趋势的TOP500排行榜,当前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的K Computer,由富士通公司研制。这台超级计算机安装在神户的理化学研究所高级计算科学研究所,运算速度超过10 petaFLOPS,是排名第二的中国NUDT YH MPP的3倍,后者达到2.57 petaFLOPS。尼科罗普洛斯说:“高性能超级计算机采用数千个处理器,安装时需要足球场大小的空间以及大量计算机架。”

  K Computer采用88128个处理器,配备了864个机柜。尼科罗普洛斯指出,exascale级计算机的个头并不会更大,甚至有可能更小一点。但所采用的处理器数量远远超过当前的超级计算机,在100万到1亿个之间。他说:“研制超级计算机仍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能耗。超级计算机的能耗通常不具有可承受性。根据当前的预测,exascale级计算机的能耗可达到100兆瓦特,为exascale级计算机建造一个满足能量需求的设施并不具有可行性。”

  计算机的处理器是最大的耗能大户,耗能在总能耗中的比重达到40%到50%左右,但尼科罗普洛斯表示存储器正在快速追赶处理器。他说:“改变处理器和存储器使用的材料和结构对exascale级计算机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已开始了解到exascale级计算机在硬件、软件和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目前,我们正处在确定研究方向的阶段。”

  尼科罗普洛斯表示exascale级计算机可用于很多科学研究领域,帮助科学家得出重要发现。他说:“航空航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学、气候建模和国家安全领域都需要借助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公共信息官比尔-卡巴格指出,exascale级计算机在供电和经济可承受性方面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他说:“这些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需要研发一系列超前技术才能加以解决。目前,我们正投入所有可能的资源,解决这些问题。”

  尼科罗普洛斯表示exascale级计算机同样能够让社会学研究受益。他说:“越来越多的人对从整体上研究社会行为产生浓厚兴趣。这种研究需要进行大规模模拟,了解人与人之间如何互动、交流以及活动方式,因此需要借助exascale级计算机。”(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借助这对碳纤维板,潜水员可以在水面之下25英尺(约合7.6米)深的水中快速翱翔。
借助这对碳纤维板,潜水员可以在水面之下25英尺(约合7.6米)深的水中快速翱翔。
这种奇特的“水下滑翔翼”由碳纤维制成,通过水面之上的高速游艇牵引。
这种奇特的“水下滑翔翼”由碳纤维制成,通过水面之上的高速游艇牵引。
“水下滑翔翼”的发明者为挪威人西蒙-席维尔特森。
“水下滑翔翼”的发明者为挪威人西蒙-席维尔特森。
“水下滑翔翼”速度可达到当今世界级游泳运动员最高记录的两到三倍。
“水下滑翔翼”速度可达到当今世界级游泳运动员最高记录的两到三倍。
经过一年多的改进和测试,“水下滑翔翼”模型已经开始在全球在线销售。
经过一年多的改进和测试,“水下滑翔翼”模型已经开始在全球在线销售。
席维尔特森希望“水下滑翔翼”能够尽早出现于更多的实体商店中。
席维尔特森希望“水下滑翔翼”能够尽早出现于更多的实体商店中。
借助“水下滑翔翼”在水中最佳飞行速度是2到3节(约合每小时3.7公里到5.6公里)。
借助“水下滑翔翼”在水中最佳飞行速度是2到3节(约合每小时3.7公里到5.6公里)。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名叫西蒙-席维尔特森的挪威人发明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飞行翼--“水下滑翔翼”。这种奇特的“水下滑翔翼”由碳纤维制成,通过水面之上的高速游艇牵引。在高速游艇的牵引下,佩戴这种“水下滑翔翼”的潜水员可以在水面之下25英尺(约合7.6米)深的水中快速翱翔,速度可达到当今世界级游泳运动员最高记录的两到三倍。

  “水下滑翔翼”由挪威人西蒙-席维尔特森于2010年夏天发明。当时,他正和家人在地中海度假。水面上的一块浮木激发了席维尔特森的灵感,他突发奇想,计划使用木头制作一个浮漂或翅膀,用来帮助自己在水中前进。

  很快,席维尔特森绘出了原型图纸。他在意大利一个商业中心购买了两块削平的木板,然后用一根橡胶软管将两块木板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了“水下滑翔翼”的原型。经过一年多的改进和测试,“水下滑翔翼”模型已经开始在全球在线销售,在线销售价格大约为450英镑到570英镑。

  席维尔特森的堂弟马特斯-威斯特加德也参与了这项发明。威斯特加德介绍说,“我不是一个擅长潜水的人,但是使用了这种水下滑翔翼之后,我已经可以在水下飞行1分30秒。泰国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你在水中飞行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鱼类和海龟,甚至还有鲨鱼。我们发现在水中最佳飞行速度是2到3节(约合每小时3.7公里到5.6公里),但是你最快可以达到7节(约合每小时13公里)。当然,面具压力会因此变大。”(彬彬)

  相关阅读

  水下摄影师遭遇虎鲨袭击 大难不死顺利逃生(图)

  组图-意大利水警拍摄 科斯塔康科迪亚号水下照

  多米尼加发现灭绝动物化石 水下洞穴藏千年隐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海洋酸化示意图

  有人喜欢指向气候变化时的循环,把降温之前的升温作为简单的事情丢弃掉。从这种角度看来,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有点类似于单纯的担心一半的学校教育低于平均水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环境。我们需要了解这种明显的变化是更像一次世界首映还是一次相似的循环。

  据《科学杂志》一份最新的文章,研究人员检测了环境与海洋酸化相关的地质记录,大气中增长的二氧化碳浓度导致PH值下降。研究小组(来自不同大学的21位科学家组成)评估了来自过去已知的或者有疑问的海洋酸化间隔的证据。研究结果提供了现在的趋势图以及潜在的后果。他们发现如果继续下去的,目前海洋的酸化速度会把我们推向一个3亿年来都无先例的地步。

  酸性物质有几种方法在岩石中留下它们的足迹。碳同位素成分随着碳循环转移发生改变,例如像大气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的活动。存在于海洋贝壳中的硼同位素追随海水的PH值。海洋贝壳中其它微量元素(例如铀和锌)和钙的比例表明了碳酸盐离子的可用性。(海洋酸化不仅仅是在于PH值,而且碳酸盐饱和度的减少为贝壳钙化它们的外壳增加了困难。)除了这些之外,化石也记载了地球早期灾难事件中海洋物种的灭绝和形态变化。

  这篇报道谈到了过去3亿年的时间,那不仅仅是个约整数,也是我们能想到的最早日期。原因是地球的板块构造学驱使海洋版块退回到俯冲带的地幔中,所有没有海洋地壳或者沉积物具有超过1.8亿年的历史。你得依赖于移动到大陆板块的海洋岩石所提供的有限信息回顾更远的历史。那就使建立一个全球景观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一些地区变得无法描述。而且随着这些记录向过去追溯的越来越远,历史时期和钙化生理学的不确定性降低了这些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3亿年前,某些测量的未知事物实在太多。

  研究人员们调查的第一个时期是始于1.8万年以前末次冰期的末期。在经过了大约6000年的时间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增加了30%,大约是77ppm的的变化。(仅供参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长与过去50年的增加量相当)经过6000年的时间,海洋表面PH值降低了大约0.1个单位,平均到每个世纪大约是0.002单位,而我们目前的速度是每世纪超过0.1单位。

  最后的冰川时代并未引发大量的灭亡,但是却引发了一些物种的变化。有孔虫类浮游生物的外壳减少了40%-50%,而球菌藻的下跌了25%。在大约300万年前的上新世暖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约和今天的一样,但是PH值只比工业化前状况低0.06-0.11个单位。这是因为这个事件持续了大约32万年左右。所以我们从化石记录看到的是地球升温导致的物种迁移,而不是钙化所导致的副作用。这是因为海洋酸化根本上取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速度,不是绝对浓度。

  接下来,研究人员把注意力转向了古新世到始新世的气候最暖期(或者PETM),这段时期发生在5600万年前。由于突然向大气中释放碳物质(然而却不如今天的排放突然),在2万年时间内全球温度增加了大约6摄氏度。PETM时期发生了7500万年来深海有孔虫类的最大灭亡,而且是近3亿年来的四大最严重珊瑚礁灾难之一。

  我们没有这个时期的PH值完整记录,因此无法讲述多少灭绝是由海洋酸化导致的,与此相反的是海水升温导致的温度变化或者是水溶氧的减少。研究小组同样调查了中生代的几次大灭绝,中生代是恐龙的存活时期。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更替期就包括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在相当短的时期内大量增加(增加了1300-2400ppm),或许只有短短2万年。

  作者写道:“推测这一时期发生了一场钙化危机,礁石和石珊瑚经历了几乎全部的倒塌。”然而尚不清楚的是这场灾难有多少责任归咎于酸化而不是升温。我们最终研究了大灭绝。二叠纪到三叠纪时期的大灭亡(大约2.52亿年前)造成大约96%的海洋生物灭亡。但是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度比现在的排放速度低10-100倍。

  最后研究人员们推断,古新世到始新世的气候最暖期、三叠纪侏罗纪的更替期、二叠纪三叠纪更替期与今天是最相似的,至少就酸化而言是这样的。由于后两者海洋化学数据的缺乏,古新世到始新世的气候最暖期对我们对比现在情况是最佳选择。但仍不完美的是二氧化碳的增长速度比今天要低。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事实上海洋化学过程的敏感度随后降低了。由于海洋中脊附近火山活动的差异,海水中的镁和钙的比例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当镁含量高的时候(就像今天一样),一种被称为霰石的碳酸钙变得非常显著。霰石比方解石可溶性更高,因此霰石海洋更容易受到酸化的影响。尽管古新世到始新世的气候最暖期不是以霰石海为特征,但对于许多海洋生物是一段动荡的时期。

  在作者们频繁的指出区分海洋酸化和气候变化副作用困境的时候,他们争论说这事实上是一个学术运动。酸化、温度变化和溶解氧的变化史无前例的聚合到一起,那种组合造成了无法预知的情况。作者推断:“现在的二氧化碳释放速度显露出推动组合的能力,而且海洋化学的重大变化可能至少是过去3亿年地球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提高的可能性让我们进入了一种未知的海洋生态系统变化领域。”(过客/编译)

  相关阅读

  望远镜将揭晓神秘答案 地球形成及海洋起源之谜

  地球生命说又现新言论 起源于陆地池塘而非海洋

  组图-"海洋魅力"抵达佛州 世界最大邮轮惊众人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南京10月1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记者通报,天龙座、南金牛座、猎户座三大流星雨都将在十月登台献演,这让十月的苍穹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

  首先登场的是天龙座流星雨。通常都活跃在十月上旬的天龙座流星雨,将可能于9日凌晨4时左右达到极大,届时每小时最多将有200颗左右的流星划过夜空。对于我国天文爱好者来说,8日晚至9日黎明前将是观测的黄金时间。当然,农历十二的月亮对观测的干扰不可避免。

  接踵登场的是南金牛座流星雨。王思潮介绍,以群内流星速度缓慢著称的南金牛座流星雨极大可能出现在10日。当天,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双鱼座的天区内。由于流星体速度只有27千米/秒,多数的该群内流星看上去比较慢,这让观测者很容易将它们与其他流星区分开来。

  作为哈雷彗星每年为地球带来的两大流星雨之一,猎户座流星雨的流量一直比较稳定,因此,它也是每年10月最值得关注的流星雨。王思潮介绍,今年该流星的极大将出现在21日,具体时间并不确定。猎户座流星雨的流星体速度可达66千米/秒,属于快速流星。极大时,每小时通常会有25颗左右的流星划过夜空。对观测有利的是,该流星雨的极大比较平缓,可能持续一整天。

  除了流星雨之外,十月的天空还将上演一场木星冲日。10月29日木星冲日,届时,天文爱好者只需借助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观测到木星色彩斑斓的条纹及其4颗明亮的卫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网友生造出来的“biu”字

还记得小时候玩过警察和坏蛋的游戏吗,曾经还是小男生的你,手里端着笤帚当做一把冲锋枪,朝着扮演坏蛋的小伙伴,不断地“biu~biu~biu biu,da da da,bang bang ~ pong!”被发现的“坏蛋”则随即应声倒地,“啊~我死了!”时下很多网友发明了一个心理宣泄的妙招,根据“biu”的发音“bi”和“u”,再加上偏旁“口”,组成了“比”+“由”的生造字。

那就是在心里郁闷时用嘴巴不断地发出“biu!”的声音。biu是拟声词,发四声,在汉字字典里是没有这个字的。它意思是嘴里发出biubiu声就意味着打倒了一个坏蛋。网友在“biu!”的时候,就像是回到儿时又端起冲锋枪朝坏蛋扫射时的快感。

速度与激情是百度百科对biu!的解释。大多时候用于口头形容速度飞快的东西,肉眼还没反应过来,就转瞬即逝了,比如子弹、飞碟之类。百度百科里的这个字则是网友根据其发音“bi”和“u”,再加上偏旁“口”,组成了“比”+“由”的“biu”字。这和其他很多的网络词语有异曲同工之效。

有网友说这biubiu声不仅有发射动感光波的诙谐,也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可爱。也有网友感叹自己“岂不是每天都要‘biu’很多声。”“我作为奥特曼,每天都要biù死一大片,biùbiù解千愁。”

发表在栏目: 文化
IBM已经与胶水制造商3M合作,联合打造用来“叠加”100层硅片,制造速度比现在快1000倍的处理器
IBM已经与胶水制造商3M合作,联合打造用来“叠加”100层硅片,制造速度比现在快1000倍的处理器
放在叠加芯片之间的一个高级粘合剂球,它令100层芯片叠加在一起,而不会因为过热烧坏逻辑线路
放在叠加芯片之间的一个高级粘合剂球,它令100层芯片叠加在一起,而不会因为过热烧坏逻辑线路

  北京时间9月19日消息,电脑制造商IBM已经与一个胶水专家合作,利用胶水把一层层芯片粘在一起,研制 “摩天楼(skyscraper)”电脑。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令手机和PC的速度提高1000倍。这种产品有望在2013年上市。

  3M公司还生产用于航空航天业的耐热胶水、粘合剂和胶带,但是它与IBM联合研制的这种高科技胶水,事实上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否向前迈进一大步的关键步骤。现在把芯片垂直叠加在一起的技术——3D封装面临产品过热等问题。新型胶水应该让叠加在一起的芯片具备良好的导热性,确保逻辑路线不会因过热而烧毁。该研究打算制造由100层芯片组成的商用微处理器。

  研制这种新型芯片的关键,是寻找可以把超过100层芯片粘贴在一起的方法。当前的芯片粘贴技术被形容成就像用糖霜把蛋糕片一层层粘贴在一起。3M的市场经理迈克-鲍曼说:“在把电脑芯片粘贴到印刷电路板上时,会把这种材料放在芯片下面,我们这样做的一部分原始,是借助胶水把热量从‘夹心饼’的边缘导出来。我们的胶水会把热量更均匀地分配到所有芯片,而传统芯片虽然只有1到2层,但是一旦你把芯片叠加在一起,温度过高问题就会变得非常严重。”

  IBM研究部副总裁伯尼-梅尔森在声明里说:“现在的芯片,包括那些具有3D封装技术的芯片,事实上仍是2D芯片,它们拥有非常平坦的结构。”迄今为止,大多数计算机能力的提升都是受到科学突破的驱使,科学家通过这些新突破,可以在更小的芯片上雕刻更小的电路。这种新型“3D”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速度。他说:“我们的科学家打算研发一种材料,我们通过它可以显著提高电脑的能力。我们认为我们能够实现这个目的,创造出新型半导体,它的速度更快,能耗更低,是平板电脑的理想之选。”

  3M公司生产的用于高科技产业的其他胶水,被应用在太阳能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环境,例如木匠业。两家公司还未考虑公布这项新技术的确切日期,但是据消息人士说,它可能最早会在2013年上市。(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