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叙利亚发现一处神秘远古建筑
科学家在叙利亚发现一处神秘远古建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叙利亚发现一处神秘远古建筑,被描述为“死亡景观”,其历史可追溯至1万年前,甚至比埃及大金字塔的历史更悠久。
然而自从2009年挖掘发现这个神秘远古建筑之后,由于该地区的武装冲突无法进行勘测研究。据悉,这一奇特远古岩石结构发现于2009年,是由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考古学家罗伯特-梅逊(Robert Mason)带领研究人员发现的,他们在一个几乎没有生命气息的沙漠地区发现了石线、石头环状结构以及石头坟墓。
当梅逊在哈佛大学塞米蒂克博物馆谈及这项发现时称,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来理解这一神秘远古岩石结构,以及分析它的具体历史年代。但是他并不确定目前是否能够再次重返这一考古遗址。
这一神秘远古岩石结构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以北50英里处,该地区当前存在着武装暴乱冲突,其中包括:大马士革北部巴克罕村有10位居民遭到屠杀。自从发现这处考古遗址之后研究小组无法返回到该地区。
梅逊认为,这一岩石结构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或者早期青铜器时代,大约6000-10000年前。该岩石建筑体排列在该地区非常突出的位置,由于周边没有任何住所,因此具有较高的独特性。
梅逊说:“它看上去像是一个为死者建造的建筑,而不是为活者建造的。目前这项考古项目需要更多的工作来完成,我并不知道是否有机会能实现。”
这一远古岩石建筑体位于德尔马穆萨修道院附近,这家修道院一直使用至19世纪,里面描绘着壮观的基督教壁画。梅逊认为,这家修道院曾有一个罗马警戒塔在一次地震中被毁坏。当他在岩石建筑结构搜寻勘测时发现了罗马警戒塔。(悠悠)
相关阅读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冰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远古细菌随时可能会重新进入生态圈
据国外媒体4月20日报道,就像《星球大战》中的太空船长汉•索罗(Han Solo)处于碳凝冷冻状态一样,埋葬在地球极地冰盖下的细菌可能也处于一种假死的状态。所不同的是细菌能以这种方式坚持成千上万年。现在,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冰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远古细菌随时可能会重新进入生态圈,从而引发了科学家对全球变暖影响的新的担忧。
自由撰稿人谢丽尔•卡茨(Cheryl Katz)近日在《每日气候和科学美国人》(The Daily Climate and Scientific American)期刊上发表报告称,极端情况下,不仅在年龄上,而且在数量上,冰层下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生物量都可能是地球上所有人类的1000倍以上。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约翰•普瑞斯库(John Priscu )对卡茨说:“这是一个基因组循环的方式,如果你把一样东西放在冰面上,100万年以后它又会走出来。”
科学家将密切留意这“走出来”的一部分。他们已经设法恢复那些在人类出现之前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譬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布伦特•克里斯特纳(Brent Christner )使包裹在75万年历史的冰里的臭虫复活了,迄今为止已复活的大部分臭虫类似现代生活在土壤和海洋的喜冷细菌。其他研究小组可能很快会遇到更古老的微生物,因为他们钻入冰下湖泊沃斯托克(Vostok )和埃尔斯沃思(Ellsworth),这两个湖泊位于南极冰层下,脱离外部世界并已封存了数百万年之久。微生物学家表示,幸运的是,他们的任何复活实验不会引发类似好莱坞灾难片《传染病》里所演示的席卷全球的流行病。
尽管如此,专家们对于这些古老的臭虫仍有一些担忧:1、解冻细胞会转变成大量堆肥,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到大气中,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永久冻土层解冻,这种升温已经发生了;2、在冰内演变的远古微生物超出现有的微生物数量,将带来未知的后果;3、远古微生物复活,随着融冰进入大海,将破坏海洋化学成分,并与现代海洋微生物竞争;4、远古微生物的基因与现代微生物的基因混合,可能将出现前所未见的生物种类,搅乱海洋;5、远古细胞进入海洋作为营养物质,将引发现代细菌大量繁殖,吸走水中大部分氧气,破坏鱼类的栖息地,导致海洋出现更多的死区。(尚力)
相关阅读
蜘蛛模拟图
蜘蛛模拟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两种被称为“长腿爸爸”的远古盲蜘蛛曾在3亿年前的森林中往返跳跃,目前,科学家最新建立三维虚拟化石模型,让人们能够看到3亿年前神秘蜘蛛的真实模样。这项研究现发表在8月23日出版的《自然通信》杂志上。
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带领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建立了这两种盲蜘蛛的3D模型,这两种盲蜘蛛的学名是Dyspnoi和Eupnoi。据悉,这两种远古蜘蛛生活的时期比恐龙更早,处于石炭纪。目前,研究人员提供远古蜘蛛3D模型将使科学家更好地洞悉这些八腿蜘蛛如何在远古森林中进化,它们体长仅1厘米长,像小钮扣一般大小。
之前其它科学家暗示盲蜘蛛是首批进化成为现代身体结构的陆地物种,而当时像蜘蛛和蝎子等其它陆地物种仍处于进化早期阶段。研究人员称,通过对比这两种盲蜘蛛和现代盲蜘蛛,进一步发现两者之间的变化非常小,表明在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中很少出现变化。
伦敦国家历史博物馆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实验室的拉塞尔-加尔伍德(Russell Garwood)博士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地球科学和工程系研究人员负责此项研究,他说:“值得关注的是这两种比恐龙生活时代更早的盲蜘蛛与现代近亲物种并未产生显著变化。”最新3D虚拟化石模型表明,这两种远古盲蜘蛛是由3.05亿年前一种共同的盲蜘蛛祖先物种进化而来。研究人员称,他们的最新研究支持早期的DNA分析,并且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由于他们提供了证实这些远古盲蜘蛛早期进化的重要证据。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两种远古盲蜘蛛生活在数亿年前的重要线索,他们认为Eupnoi可能生活在森林地表之上的植物,这将有助于避开地面掠食者的视线。Eupnoi的3D模型显示它长着具有一定弯曲度的长腿,非常类似于现代盲蜘蛛的腿部,它们利用这种腿部弯曲性在植物叶片上移动时紧紧抓住植物。
研究人员还证实Eupnoi盲蜘蛛的身体具有非常纤薄的软外壳或者外骨骼,他们是在分析3D化石切片时发现其腹部在化石形成过程中被压碎,从而证明Eupnoi的外骨骼较为脆弱。
他们发现Dyspnoi盲蜘蛛尾部有刺状突起,认为这种身体结构可避免掠食者吞食,它们可能生活在森林地表的潮湿木质碎片之中。同时,Dyspnoi盲蜘蛛的现代近亲Acuclavella cosmetoides尾部也长有刺状突起,可能起到类似的防御效果。
据悉,发现远古盲蜘蛛的化石十分罕见,这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微小脆弱,在化石化过程中很难保存下来。迄今为止仅挖掘发现33种远古盲蜘蛛化石标本。目前,许多古生物学家通过剖离岩石层获取化石样本,这意味着他们仅能看到化石样本部分三维结构,无法获得该物种的所有身体结构特征。
这项分析方法叫做“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确保研究人员通过CT扫描装置获得虚拟模型的真实信息。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对化石样本进行了3142次X射线扫描,使用特殊计算机软件对比图像形成一个精确3D模式。(悠悠/编译)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考古学家2008年在英格兰约克发现一颗已有2500年历史的头骨,令人非常震惊的是,它内部的脑组织保存完好。通过研究发现,这个人是在吊死后很快被掩埋在潮湿的泥土里,因此大脑得以保存下来。
1.铁器时代人类大脑扫描图
电脑生成的一颗2500年前的人类头骨扫描图显示的是暗灰色的大脑。颅骨内的浅灰色区域代表的是泥土。2008年考古学家在英格兰约克挖掘出这颗颅骨,发现内部的大脑保存完好,专家对此感到非常不解,决定一探究竟。
3月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这个颅骨被砍下后,很快被掩埋到潮湿的泥土里,几个因素避免了大脑腐烂。据3月发表在《考古学》杂志上的论文上说,这片土地寒冷、缺氧的环境可能对这个大脑起到了保护作用。
2.“缩水的”大脑
这是从那颗远古头骨里取出的一部分大脑。对脑组织和头骨周围的残骸进行分析,发现这个铁器时代的大脑属于一名年龄在26岁到45岁之间的男性,他被吊死后又遭斩首。目前还未找到该男子身体的其他部分。
3.对其大脑进行研究
从这张未标明日期的照片上看,约克考古基金会的雷切尔·库比特正在利用内诊镜研究这颗远古大脑。约克大学的考古学家、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马太·科林斯表示,蛋白质分析证实这颗头颅的主人是一名男性,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73年到482年间。他说:“这个大脑的质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不过它的体积缩小了很多,这是因为它丧失了大量水分。”
4.远古农业遗址
这张未标明日期的照片显示,约克考古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正在挖掘这个铁器时代的农业遗址,保存完好的大脑就是在这里发现的。挖掘出来的头骨、保存完好的下颌和脖子上的两节椎骨显示,这颗脑袋是在被砍下后不久埋到土里的。布拉德福德大学的考古学家、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乔·贝克贝利表示,“如果是在人死后很久才把脑袋砍下来,大脑软组织早该腐烂了”,这会导致颌骨和椎骨分开。(孝文)
些远古细胞图是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万倍后拍摄的,然后通过染色生成令人惊异的自然生命图案。
这张图上的细胞呈菱形,中间凹陷,看起来像一张丰满性感的粉红色嘴唇。
很多这种微小细胞的直径只有0.002英寸(50.08微米),被认为出现在恐龙时代以前。
他们先用电子粒子束照亮这些微生物,然后拍摄3D照片,接着给这些细胞染色,生成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美效果。
挑选出来的这7种不同细胞经着色被染成蓝色、紫色和绿色,形成一组非常引人注目的分子
图上的彩色物体是硅藻属,是直径仅有0.002英寸(50.08微米)的单细胞生物,据悉它们出现在恐龙时代以前。海洋学者保罗·哈格里夫斯博士与艺术家法耶·达尔林联合创作了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他们先用电子粒子束照亮这些微生物,然后拍摄3D照片。接着达尔林利用多种数码着色程序给其“染色”。达尔林家住美国罗德岛,是两个孩子的祖母,开始时这只是她的一个兴趣爱好,但是现在它已经变成她的兼职工作。
达尔林说:“拍摄一张图可能只要3到4小时,但是我需要工作长达25到30小时,才能完成一幅图的着色。这项工作令我感到着迷的地方,是我可以把黑白图片转变成像宝石一样璀璨的彩色图片,引起人们对这些微生物的注意。得知哈格里夫斯在演讲时会展示其中一些图片,我感到非常开心,他的很多听众是新学生,刚刚对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产生一些兴趣。我希望人们会对它们的外形感兴趣,然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找出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功能。”(孝文)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4日消息,脊椎疾病已成为生活中常见疾病,令不少人痛苦不已。然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目前发现,早在400万年前人类祖先已有脊椎方面的疾病。
据国外媒体报道,现代人存在脊椎上的疾病是由于长时间观看电视等一些不好的习惯导致的,而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何存在脊椎疾病,依旧是众说纷纭。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目前发现,早在400万年前人类祖先已有脊椎方面的疾病
剑桥大学的阿斯尔(Asier Gomez-Olivencia)博士通过分析50万年前远古人类的骸骨发现,其存在严重脊椎问题。这名45岁的男性远古人隶属于海德堡人种,他的遗骸是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塔普尔卡(Atapuerca)的遗址中发现的,该遗址保存有24个古人类骸骨。
据阿斯尔博士介绍,这名男性远古人的脊椎至少有3处滑脱,这让脊椎间产生了摩擦,直接导致了脊椎间的错位,这种痛苦是相当难以承受的。专家分析,这类脊椎问题或许是由老年时过度劳作所致,但也不排除外伤的可能。另外,他的骨盆也有轻微的变形,这可能也是脊椎错位引发的。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海德堡人已能直立行走,并且开始形成小型迁移社群,他们主要靠捕食马和鹿为生。这名男性远古人患上如此严重的脊椎疾病,肯定是无法狩猎的。然而,他却活到了45岁的高龄,这说明在那时人类之间已学会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时,女性也同样遭受着伤痛。海德堡女人骨盆的大小和形状显示,她们在分娩时承受着相当巨大的痛苦,并且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另外,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山谷(Awash Valley)发现的古猿"露西"也证明了这一说法。据专家介绍,直立行走的"露西"身长不到3英尺(约0.914米),在他的脊椎检测中也发现了类似疾病。专家表示,这可能是由攀登、战斗等造成的。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45亿年前地球和一颗类火星星体碰撞形成月球
月球遭受一颗类似水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在太阳系行星形成的最后阶段普通存在猛烈的星体碰撞现象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大约45亿年前,地球、月球和火星曾遭受巨大星体碰撞,在这一梦魇时期,却为这些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星体带来了珍贵的黄金、铂等贵重金属资源。
研究人员称,45亿年前,正值太阳系行星形成的最后阶段,体积有冥王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地球,之后地球又遭受一颗火星大小星体的碰撞。碰撞月球和火星的星体则略小一些,却仍对它们构成毁灭性打击。在这个猛烈碰撞时期,很可能导致地球的轴心偏离10度,但同时向地球表面送递了大量的黄金和其它贵重金属,同时很可能对月球带来了大量的水资源。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学会的比尔·博特科说:“我们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揭示地球、月球和火星的最大发育期。”
大量黄金、铂等贵重金属之谜
研究人员称,黄金、铂、钯等金属元素被称为“嗜铁体(siderophile)”,它们非常倾向于铁,因此它们应当伴随铁进入地球内核,月球和火星在形成过程中,在地幔和地壳层中留下接近空虚的结构。然而,嗜铁体在这些星体表面却大量存在着。
博特科说:“这些贵重金属的大量存在的确非常令人惊奇!人们曾对此置疑,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这一争论持续了近十年。”一种可能性是嗜铁体在星体内核形成之后通过星子假说的碰撞过程实现快速补充,它们促进了星体的完全形成。博特科和同事们更倾向于这一解释,他们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梳理出多种证据进行支持,他们还计算出关于这一星体碰撞时期的数据。
星球创伤模型
研究人员称,为了计算黄金、铂和其它嗜铁体的广泛存在性,星体碰撞需要向地球地幔带来0.5%的地球质量,向火星带来近5%的火星质量,向月球带来近600%的月球质量。使用数字模型,研究小组可以确定是否此次碰撞是由一系列较小的巨大太空岩石造成的。博特科说:“碰撞地球、月球和火星的星体,都富含贵重金属元素,并且这些星体的质量都非常大。”
研究结果显示,碰撞地球的最大星体直径可达到2414-3219公里,碰撞火星和月球的最大岩石星体直径分别为1609公里和322公里。在月球碰撞中,碰撞星体为月球带来了大量的嗜铁体元素和水资源。这一碰撞时期大约在45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的最后阶段,在地球遭受最猛烈碰撞的数千万年中,一颗类似火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地球,可能形成现今的月球。博特科和同事们将这项研究发表在12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其它证据
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结果源自该数字模型和其它支持性证据。例如:一些理论模型描述星体碰撞的形成和演变,暗示着较大的星体有效地吞噬了较小的星体,并残留了贵重金属元素。类似的这些贵重金属元素存在于小行星带,最后存在的碰撞星体消失在太阳系内部。博特科说:“这些体积的星体分布明显在我们的数字模型预计范围之内。”一些科学家认为,假设火星巨大的伯勒里斯盆地(Borealis Basin)的确是一个碰撞陨坑,一颗1600公里直径的碰撞星体正好符合。
依据研究人员称,这一系列星体碰撞连续在一起,将进一步促进地球、月球和火星的形成。博特科说:“我们有大量不同线索的证据表明这一过程是真实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