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超级机器创造破纪录的4万亿度“创世高温”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创造最高温度

  据国外媒体报道,位于纽约长岛萨福尔克县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是除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外另一台“超级机器”。就在前不久,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宣布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创造出最高人造温度,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认证。

  本项创造最高温度的研究得到了PHENIX粒子探测器合作,科学家旨在通过其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形成与特性,它们是一种物质状态存在于宇宙诞生之后的数千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在大爆炸后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宇宙具有异常恐怖的高温环境,甚至连原子核都不可能存在,但是这时期却存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由夸克和胶子组成。在实验室里创造出这样的物质状态需要强大的能量。

  然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呢?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具有一个2.4英里长的环形隧道,两束对撞粒子分别超两个方向运行,由装置上的线圈进行加速,科学家们在环形隧道上设定了六个点位,粒子对撞可以在这些地方发生。当金原子核发生正面对撞时,炙热、密度极高的等离子夸克和胶子便可以形成,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近似于流体的物质。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工作人员确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产生的高温达到了4万亿摄氏度,比太阳核心温度还高25万倍。物理学家们现在已经可以观察到在宇宙大爆炸短暂时间内出现的“接近完美液体”的物质形态。根据布鲁克黑文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史蒂夫·维格(Steve Vigdor)介绍:“绝对零度比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要低了非常多个数量级,我们很意外地发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与其他科学前沿之间的联系,物理学的统一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事件。”

  与此同时,位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内还有一台被称为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ALICE)的研究项目,它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五个探测器实验之一,其目的也是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以及原始宇宙中的其他空间环境条件。与大型强子对撞机不同的是,比如ATLAS探测器、紧凑渺子线圈(CMS)探测器的研究重点是寻找希格斯玻色子。因此,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与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之间产生了相当激烈的竞争。

  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创造出如此超高的温度,也可以说明该超级机器的工作状况良好。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德斯皮纳(Despina Hatzifotiadou)认为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的能量密度是大型离子对撞机的三倍,可为超级机器中的绝对温度转化提升30%,因此大型离子对撞机也拥有较强的对撞研究能力。现在大型离子对撞机的科学家还未发布正式的温度测量结果,所以至少到现在为止,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仍然是获胜的。(Everett)

  相关阅读

  组图-夏季高温热浪来袭 盘点全球动物避暑高招

  系外行星遭受恒星炽热高温 庞大星体将化为灰烬

  探秘地球上最热滚烫中心:伊朗沙漠高温70度(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市委书记万庆良在参观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先导系统时,多次向国防科技大学负责人竖起大拇指。南都记者邹卫摄

  “拜托了,广州等着你们研发出世界最顶级的超级计算机!”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广州超级计算中心揭牌暨先导系统开通仪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万庆良紧握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杨学军少将的手,在参观了先导系统设备后他又多次竖起了大拇指。

  广州超级计算中心最终选址落户在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从昨日起,其先导系统开始运行,计算能力达到每秒340万亿次,而三年后,广州斥资24亿研发的“天河二号”完成后,其计算能力将达到每秒10亿亿次。

  2015年底前超算中心建成

  作为“广州科技一号工程”,广州超级计算中心与广州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的建设一直备受瞩目,不仅因其身价———24亿元,还因其创纪录的计算能力———每秒10亿亿次。

  “天河二号”为“十二五”时期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011年底,广州市联合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成功申报该课题,由此拉开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去年11月25日,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在广州举行签约仪式,就合作研制高效能计算机系统,共建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标是2015年年底前在广州建成世界领先的超级计算中心。

  世界最领先的超级计算机是什么概念?据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负责人介绍,“天河二号”的计算能力目标是每秒10亿亿次,将是目前国内最快的天津超级计算机速度的20多倍,是当前世界最快的日本“京”系统的10多倍,届时将成为世界顶级的超级计算机。

  “3选1”,超算中心落户中大

  据悉,此前,关于超算中心的选址有三个候选: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番禺国家创新城园区、南沙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经过评审组专家考核评价后,本月16日,广州市最终确定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为广州超级计算中心最终选址方案。

  该方案地块位于广州大学城核心区,周边为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实验动物中心等学院及科研实验室,毗邻广州国际生物岛。

  评审组认为,项目选址于此将有力地促进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集聚到这一区域,并对周边区域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下月起先导系统对外服务

  据悉,为了让广东方面尽快熟悉超级计算机的运行维护特点,国防科技大学采取租赁的方式,将国防科大目前已有的“天河一号”计算机租用给广州,先期启动超算中心先导系统。该系统支持C P U和G PU异构融合,整个系统峰值性能达到340万亿次,计算能力目前在国内仅处于天津、济南、深圳、湖南等国家级超算中心之后,位于全国前列。

  此外,国防科大还派出专家团支持广州超算中心的工作,与广东方面联合培养学生和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则计划与广州工研院、广汽研究院等机构、企业联合开展应用软件研发。

  在开通仪式上,国防科大项目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落户于中大的广州超算先导系统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搭建调试完成,此前上海的超算中心用了10年,广州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广州速度’。”

  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介绍,在天河二号研发前,超算先导系统将重点围绕生物医药、C A E仿真设计和动漫等几个重点领域开展超算服务。他还透露,超算应用领域人才目前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大计划在全球招聘,现在也有一些学者有意加盟。(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国防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还介绍,先导系统目前已联入互联网,从6月份起可对外提供相关的高性能计算服务。

  释疑

  “其实超算中心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 ,远到军事航天科技,近到广州的东塔抗震实验计算、广汽汽车碰撞实验、番禺的新兴动漫产业都需要大量的计算,这些以后就是超级计算机的发挥空间。”

  ———超算中心干啥用,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如是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研制"云霄"航天飞机 有望四小时环游世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牛津郡的REL公司发明了一种能够由喷气式发动机模式自由转换为火箭模式的超级发动机,并计划将其应用在一款名为“云霄”的民用航天飞机上,以实现人类在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梦想。目前,这款超级发动机正在接受严格的测试,一旦测试成功将有望在范登堡国际航空展上亮相。

  “云霄”航天飞机体长82米左右,能够在民用飞机跑道上起飞并上升至2.8万米的高空,还能够以超过音速5倍的速度冲出地球大气层进入太空中。为了具备这样的功能,“云霄”航天飞机配备的超级发动机也需要具备更加强悍的功能,以应对不同气候环境带来的挑战。

  相关阅读

  新理念真空管运输机 环游地球一周仅需六个小时

  真实版飞屋环游小屋出售 40万可拥有梦幻住宅

  英夫妇花费16年自制飞机 241小时环游世界(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超强沙尘暴袭击巴格达

  据外媒23日报道,伊拉克多名官员表示,首都巴格达机场已经赶在伊核会谈举行之前,于当地时间23日上午重新开放。

  此前一天,伊拉克航空公司官员称,首都机场因遭沙尘暴袭击被迫关闭。该官员当时表示,并不清楚沙尘暴是否会在伊核会谈开始前及时停止。

  今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代表将在巴格达与伊朗代表就核问题举行新一轮会谈。

  相关阅读

  美国宇航局每日卫星照 亚洲西南部的超级沙尘暴

  探寻八大行星多变气候 火星沙尘暴席卷全球(图)

  火星发现地下干冰库 60万年前或曾有沙尘暴(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超级月亮"比平时满月大14%左右。

月出或月落时月亮看上去最大。

在建筑物后观看"超级月亮"效果更佳

  科学网(kexue.com)讯 本周末,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将超过往常,成为所谓的“超级月亮”(近地点满月)。此外,这也将是2012年的最大满月,对于天文爱好者而言绝对是视觉大餐。

  “超级月亮”将于北京时间6日11时35分出现。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亮度也更高,最大时高出30%。太空网报道称:“月出后或者月落前不久是本周末观赏超级月亮的最佳时机,此时的月亮靠近地平线。在建筑物或者树木后方出现的月亮看上去比真实情况大,这是一种光学错觉现象。”

  虽然此时的月亮会比平时满月大出14%,但由于缺少参照物,会给人产生错觉,即和平时的满月没什么区别,因此专家建议,“超级月亮”刚升起或即将落入地平线以下时欣赏效果最佳。如果月亮出现在树木或建筑物后面,从视觉效果而言,看上去更大,如此便可真正一睹“超级月亮”的魅力。(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耶鲁大学地质学家认为,南北美洲的融合会让加勒比海消失,然后在北极同亚欧大陆拼接。
耶鲁大学地质学家认为,南北美洲的融合会让加勒比海消失,然后在北极同亚欧大陆拼接。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一直在预测,南北美洲最终会融合一起,同亚洲合为一体,沿着盘古大陆的轮廓形成一个崭新的超级大陆。科学家表示,约2亿年前,盘古大陆分裂,形成现在的大陆板块。

  以前,研究人员推测,这个常被称为“阿美西亚”新大陆的形成地点,要么同盘古大陆是一个地点,要么就在偏离这块大陆180度的地方。但一项新研究显示,阿美西亚大陆将在北冰洋形成。

  耶鲁大学地质学家罗斯-尼尔森-米歇尔表示:“南北美洲的融合会让加勒比海消失,然后在北极同亚欧大陆拼接。澳大利亚正向北移,会同亚洲连在一起,连接点可能就在印度和日本间的某个地点。”这项研究是他博士论文研究的一部分。

  米歇尔和耶鲁大学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理论。他们用必须从地球岩石中才能获得的古地磁数据模拟了过去超级大陆的运动状况。

  一旦每个超级大陆融合在一起,就会围绕赤道上的一个稳定轴反复旋转。这个运动被称为“真极漂移”,研究人员用它确定盘古大陆(常叫做泛大陆)、罗迪尼亚大陆和努纳大陆等超级大陆的中心。不同情况下,超级大陆中心都会偏离90度。(孝文)

相关阅读

  古地图绘制拉开世界帷幕 指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太平洋漂浮“垃圾新大陆” 面积已堪比六个英国

  阿拉斯加蔓延神秘疾病 北极熊出现溃疡脱毛现象

发表在栏目: 自然
 
Cray“美洲虎”超级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0万亿次。这台超级计算机位于美国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合464平方米)。2009年,它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Cray“美洲虎”超级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0万亿次。这台超级计算机位于美国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合464平方米)。2009年,它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当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的K Computer,配备了864个机柜。照片展示了其中一个机柜当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的K Computer,配备了864个机柜。照片展示了其中一个机柜
 K Computer安装在神户的理化学研究所高级计算科学研究所,采用88128个处理器K Computer安装在神户的理化学研究所高级计算科学研究所,采用88128个处理器
CDC 6600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由美国人西摩-克雷设计,1964年完工。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超过100万  CDC 6600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由美国人西摩-克雷设计,1964年完工。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超过100万
克雷设计的另一台超级计算机名为“克雷1”号,1976年投入使用,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超过1亿次克雷设计的另一台超级计算机名为“克雷1”号,1976年投入使用,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超过1亿次

  北京时间4月1日消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0日报道,目前,美国、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所都投入巨资研制超级计算机。2月,欧洲宣布将研制超级计算机的经费提高一倍,达到12亿欧元(约合16亿美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个新运算时代——exaFLOPS级运算正朝我们走来。科学家表示未来的exaFLOPS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至少可达到目前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的1000倍。

  在这个十年结束时,exaFLOPS级计算机便可成为现实并投入使用,开启科学发现的一个新篇章。计算机科学家利用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衡量超级计算机的性能,exa是exascale的前缀,意为“”。exaFLOPS级计算机每秒的运算次数相当于5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电子学学院教授迪米特里奥斯-尼科罗普洛斯表示:“exaFLOPS是高性能运算的下一个疆界。”

  尼科罗普洛斯指出,当前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可达到petaFLOPS级(1peta为10的15次方),每秒运算次数超过1000万亿。第一台突破petaFLOPS的超级计算机是IBM的“走鹃”,2008年实现这一成就。不过,“走鹃”的最快头衔并没有保持很久。2009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Cray“美洲虎”运算速度达到1.75 petaFLOPS,取代“走鹃”,成为第一。

  根据追踪高性能运算发展趋势的TOP500排行榜,当前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的K Computer,由富士通公司研制。这台超级计算机安装在神户的理化学研究所高级计算科学研究所,运算速度超过10 petaFLOPS,是排名第二的中国NUDT YH MPP的3倍,后者达到2.57 petaFLOPS。尼科罗普洛斯说:“高性能超级计算机采用数千个处理器,安装时需要足球场大小的空间以及大量计算机架。”

  K Computer采用88128个处理器,配备了864个机柜。尼科罗普洛斯指出,exascale级计算机的个头并不会更大,甚至有可能更小一点。但所采用的处理器数量远远超过当前的超级计算机,在100万到1亿个之间。他说:“研制超级计算机仍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能耗。超级计算机的能耗通常不具有可承受性。根据当前的预测,exascale级计算机的能耗可达到100兆瓦特,为exascale级计算机建造一个满足能量需求的设施并不具有可行性。”

  计算机的处理器是最大的耗能大户,耗能在总能耗中的比重达到40%到50%左右,但尼科罗普洛斯表示存储器正在快速追赶处理器。他说:“改变处理器和存储器使用的材料和结构对exascale级计算机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已开始了解到exascale级计算机在硬件、软件和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目前,我们正处在确定研究方向的阶段。”

  尼科罗普洛斯表示exascale级计算机可用于很多科学研究领域,帮助科学家得出重要发现。他说:“航空航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学、气候建模和国家安全领域都需要借助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公共信息官比尔-卡巴格指出,exascale级计算机在供电和经济可承受性方面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他说:“这些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需要研发一系列超前技术才能加以解决。目前,我们正投入所有可能的资源,解决这些问题。”

  尼科罗普洛斯表示exascale级计算机同样能够让社会学研究受益。他说:“越来越多的人对从整体上研究社会行为产生浓厚兴趣。这种研究需要进行大规模模拟,了解人与人之间如何互动、交流以及活动方式,因此需要借助exascale级计算机。”(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我们能给自己超级视力、超级力量和超级速度吗?科幻小说被以机器装置强化人体的主题弄得连七八糟。在20世纪70年底的经典电视连续剧《无敌金刚》中,主角宇航员史蒂文-奥斯丁在一场试飞事故中受伤严重。他成了濒死之人,但是正如这个标题所描述的,科学家能够拯救他。

  “先生,我们能够改造他,而且我们有这种技术。我们能够制造世界上第一个仿生人。史蒂文-奥斯丁就将是那个人,比他以前更好、更强壮、更快速。”他升级的部分包括一只拥有变焦和红外视线功能的眼睛,能够与小汽车赛跑的仿生学双腿和一只拥有推土机力量的胳膊。

  与此同时,当我们一直在研制仿生学身体部件的时候,仿生学正在真实世界中转变着角色。人造心脏植入胸部能够维持病人存活,直到进行一场器官移植手术。人工耳蜗帮助那些曾经耳聋的人恢复听力。仿生学眼睛给予盲人视力,而一系列的手、手臂和腿正在恢复人们失去的运动能力。但是重点是保持人们存活或者修复失去的人体功能。那么有可能提高能力会怎么样呢,什么是人体机能增进呢?一个无敌金刚曾经被创造过吗?

  西雅图预见分析师理查德说:“首先将花费比六百万更多的钱,但是有许多进行中的技术都非常接近于现实。”他说:“我看到了力量,当然,我想说的是相当于他拥有的仿生手臂,那种力量当然会随着时间而成为现实。他拥有仿生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方式而且用于修复视力的视网膜植入剂有了发展。我确定随着时间推移,那种技术将带来进一步的能力。

  无论如何,以60英里每小时(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奔跑会怎样?他说:“从物理学上讲,这显然是可行的;实际上,考虑到其中的难度我真的很怀疑。”两足运动不是为那种奔跑速度设计的。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移动显然更有效率。我不清楚克服60英里每小时的奔跑速度的困难后是否有足够的收益。我完全相信非常认真的增强和扩张的能力将被人类用于公众而且肯定是军用水准。

  在力量、耐力和感知能力方面都有着重大进展,所有的这些必然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人类机能增强的挑战之一就是人体仍然相当脆弱。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很容易受伤,从准备晚餐到踢足球。或许可以附加一条有着能够举起小汽车的仿生手臂,然而事实上这样做会将身体的其它部分致残,以60英里每小时奔跑时摔倒同样也能受伤。

  目前的替换身体部分的仿生学部件能够模仿人体功能,但是在进入一个机能增强的时代之前需要巨大的技术发展。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安德鲁-桑德伯格博士告诉BBC记者说:“我确实认为很容易的改造人体并进入无敌金刚状态是可能实现的。”在接下来的十年,他认为这个领域将达到“相当棒的修复学”水准,但是随后将开始比原始部件更加优良的水准。

  他说:“我认为本世纪中期,如果周围没有出现许多的移植物和功能增强现象我会相当惊讶。”他的观点包括感知机能增强、以红外线实现或者紫外线增强我们感官的方法或者增强听力。他认为有一天配备人造视网膜的盲人将不仅获得视野,而且就像一部智能手机一样,一系列的应用程序将浮现出来让他记录、变焦和增强真实性。他说:“最终你会达到一种程度,能够开始做一些普通人不能够做的事情。”

  在准备韦尔科姆收藏馆超人展览的艾米丽-萨金特辩论说:“很可能当我们有点担心科幻小说的最终结局的时候,我们平静的接受了它的版本。”她引用介绍试管授精的例子,一开始让人非常的紧张,而很快我们就变得习以为常。

  谢菲尔德大学的诺尔-沙基教授不认为机制增强将永久流行:“你获得了相当完美的腿和手臂;我不确定人们是否想要附加其它的东西。我认为很可能人道主义将对其进行回击,我一点也不想增强能力,我是个人类,我喜欢做一个人。”

  不管怎样,他能理解增强能力来自于外骨骼,从根本上说就是机器人装备。这已经唤醒了人们想要像《惊奇漫画》中的超级英雄钢铁侠一样飞行的想法,但是一些装置已经在制作当中。日本Cyberdyne公司已经研制了一种名为Hal的装备,它能通过接收神经中的电信号并转换成为装备的指令来帮助不能行走的人们恢复行走能力。

  沙基教授的其它观点是通过思维控制的装置,但这并不是人体的一部分。他说:“如果我想要一个真正强壮的手臂,但不想把它连接到我的身体上,最好就是它就在我的身边跟随我的移动完成我想做的事情。我想你可能会看到。因此我能想象,比如说未来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穿着这些连带着工具的外骨骼装置,不需要按按钮什么的就能够完成他们想做的工作。”那么他认为存在一个无敌金刚吗?他说:“我认为,不存在史蒂夫-奥斯丁,但是换句话说,我不能排除他出现的可能。”(过客/编译)

  相关阅读

  美国海军研制仿生机器水母 在水中自如伸缩游动

  英推出史上功能最强仿生手 造型逼真可美甲(图)

  直击-能说会唱 日本科学家研制仿生喉咙机器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黄石公园表面迅速隆起

黄石公园火山或将喷发?

  科学网(kexue.com)讯 看过电影《2012》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影片里的所有灾难都是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喷发开始的,这这样可怕的场景或许要变成现实。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一座沉睡了64万年的超级火山,于过去7年来以破纪录速度隆起,恐怕会发生史上第4次爆发。若真的爆发,厚达30厘米的火山灰将笼罩1600平方公里的区域,届时美国将有2/3地区无法居住,航空交通瘫痪,数百万计居民无家可归,植物也可能消失殆尽。

  黄石公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报道指,该座超级火山在过去210万年中,总共爆发过3次。科学家自1923年起,开始纪录火山隆起速度,单是过去3年每年就上升了7.6厘米,前所未见。由于数据不够全面,研究人员暂不敢断言第4次爆发何时发生,不过若爆发,影响将比去年4月爆发的冰岛火山还要大。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详细揭秘黄石公园 玛雅文明世界末日预言之起源

  揭四大虚假玛雅世界末日论预言 太阳辐射不靠谱

  NASA逐一击破2012末日说 言论都缺乏科学依据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昨日在我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由“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已经开始收割,亩产有望突破900公斤——这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之前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昨晚8点半,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处处长彭既明电话告诉记者,具体结果大概今天能知晓。本报记者曾鹏辉长沙报道

  天气原因,不能现场公布亩产量

  昨天,国家农业部召集各省杂交稻专家来到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现场组织指导对袁隆平院士研制的“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进行收割验收作业。专家组首先对18块试验田共107.9亩的超级杂交稻田进行现场随机抽签验收,分别抽取出2、5、8号试验田进行现场人工收割,然后在田间就进行打谷脱粒,脱粒完成后再将稻粒筛选干净,最后进行水分检测与称重。

  由于昨日天气不晴朗,无法就地晾晒测重,不能在现场得出结果。专家组将采取相关措施测准产量,然后提交数据给农业部。

  早在2007年,隆回县就开始实施超级稻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2009年“Y两优3218”平均亩产达到856公斤,2010年“广占63S/1128”平均亩产达到874公斤,今年继续在羊古坳乡雷锋村种植107.9亩“Y两优2号”,据理论测产,有望实现亩产900公斤目标。

  9月14日,袁隆平亲自来到隆回试验田基地,查看超级稻生长状况。他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