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透露,十二五末,中国高铁列车试验时速将达到500公里左右。
列车速度将继续提高
昨日,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会议期间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工作将沿四个重大技术方向展开:高速铁路体系化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列车装备谱系化技术、高速铁路能力保持技术和高速铁路可持续性技术。
近日,铁道部发布的高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继续提高列车速度。贾利民解读称,这个速度既包括试验速度,也包括运营速度。到“十二五”末,试验时速将达500公里左右,但是运营速度与成本、效率,以及整个路网的运营策略和安排有关,他无法给出明确数值。
高铁是“奔驰跑夏利的速度”
谈到目前高铁统一降速是否合理时,贾利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一辆奔驰车按照夏利的速度跑,你觉得合理吗?”
温州动车事故后,铁道部将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统一降为300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高铁调整到200公里。今年四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温州动车事故撞车的时点速度约为99公里/小时,列车不属于高速行驶状态,事故发生的原因跟速度没有直接关系。
日前,在第四届中国制造业年会论坛的主题演讲上,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刚认为,京沪线在未来有可能再恢复到时速350-380公里。
提高试验速度并非资源浪费
针对运营速度将来根本不可能达不到试验的速度,继续提高试验速度是一种资源浪费的说法,贾利民反驳说,交通技术的发展永远是靠科学技术牵引的,技术本身的能力并不等于如何运用这个能力。
“从技术角度讲,我们要具备这种能力和这种速度相匹配的能力,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用这个能力。用这个能力是一个市场问题,而我们要达到这样的技术能力,是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贾利民说。
洛桑研究所的公关主管Darren Hughes表示,这次袭击损坏了栅栏,以及环绕小麦试验田周围的一些“缓冲带”农作物,但对试验田的破坏“尚不足0.1%”。他说,环绕试验田的栅栏、事发现场的保安,以及警方的迅速响应都防止了对试验田的严重破坏。
由激进分子组成的团体“拿回面粉”曾邀请公众在5月20日于试验田周围展开为期一天的抗议活动,但他们表示自己与这起破坏事件没有关系。
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该组织的Eleanor Baylis表示:“我们并没有关于这次事件的任何信息,但如果由试验田释放的GM花粉的数量减少了,那我们都会感到放心。”他们在本周末的抗议计划包括摧毁这些试验田。
参与此项试验的科学家向抗议者发出公开呼吁,希望能够让这项试验进行下去。双方日前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新闻节目上就这一问题展开辩论。而“拿回面粉”在这份声明中则表示,他们“将继续在5月27日展开大规模的行动”。
Hughes表示,科学家依然担心本周末的抗议活动可能会损坏试验田。但他说,这些试验田“有明显的标记,因此任何损坏它的人显然都是故意的行为”。
Hughes说,在本周末之前没有与公众进行讨论的更进一步的计划。洛桑研究所的科学家曾提议与抗议者就此进行公众讨论,但“拿回面粉”拒绝了这一邀请。
相关阅读
中新网4月30日电 韩国《朝鲜日报》30日发布消息称,朝鲜可能在今后两周之内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韩国政府消息人士说:“朝鲜看似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按下按钮就可以进行核试。朝鲜一直在调整核试时间表,有可能于5月初或中旬进行核试验。”
此前,美联社曾援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韩美研究所的报告说,已观测到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核试验场上有采矿车在工作,而且有堆起来的沙土。
据悉,在上周由首尔峨山政策研究院主办的“峨山大会”上也有很多分析认为,朝鲜在今后两周内可能进行核试。
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海诺宁说:“朝鲜这次可能使用铀进行核试,而不是钋”,海诺宁认为,如果说朝鲜已成功建成铀浓缩设施,那么至少拥有3.5吨的低浓缩铀。
据4月2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西方媒体近日有关朝鲜核试验的传言正在满天飞。同时中国方面的态度也备受外媒关注。
“中国含蓄警告朝鲜不要进行核试验”,这是路透社25日对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当天就朝鲜问题表态的总结。报道称,在外界预期朝鲜核试验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对其邻国发出含蓄警告。崔天凯说,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相关各方的利益,中国反对一切危害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事情。
日本《读卖新闻》25日报道称,美国现在打算要求中国出面向朝鲜施加压力,阻止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美国将会在5月3日至4日举行的第四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提出这一要求。而日本时事通讯社当天称,朝鲜随时都可以进行核试验,只不过是等待“中美会谈的结果”。
也有一些分析对中国的作用并不看好。路透社24日说,朝鲜发射火箭并且计划进行核试验表明中国对平壤影响有限。首尔西江大学政治学教授金永秀称:“中国对待朝鲜就像变色龙,说反对朝鲜的挑衅行动,但却不参与惩罚朝鲜。”
(本报驻朝鲜、美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周知然李勇李珍 本报记者郭芳赵毛兵魏辉柳玉鹏)
据4月2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朝鲜百分之百地将在两周内进行核试验”,在朝鲜发射卫星带来的热度尚未散去之际,美国媒体24日放出的这一消息犹如将朝鲜问题重新放回烤箱,使它再次暴露在西方舆论的拷问之下。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24日报道了“朝鲜核试验两周内进行”的消息。文章说,美国官员表示,朝鲜最早将于美国当地时间24日晚(东亚时间25日)进行核试验,这将大大增加朝鲜与美国和西方的赌注。这些官员不能确定核试验具体日期,但“百分之百地”确定就在两周内或“随时”。美国和韩国情报机构过去几周一直在监视朝鲜靠近中国边界的丰溪里核试验场的准备工作。美国官员说,朝鲜可能已经拥有几十件核武器,超出人们预期。
英国《独立报》25日说,分析人士表示,朝鲜已经准备好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韩国国家统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崔真旭说:“他们已经将土推回试验场出入口,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显然希望尽快进行核试验。此次核试验与前两次的区别在于,这可能是首次用高浓缩铀而非钚制造的核装置。韩联社25日则援引六方会谈美方前首席谈判代表希尔的话称,与前两次不同,第三次核试验可能规模“更大”。
(本报驻朝鲜、美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周知然李勇李珍本报记者郭芳赵毛兵魏辉柳玉鹏)
朝鲜将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继不久前韩国媒体爆料:朝鲜正在此前进行核试验的地点挖地道后,英国媒体24日再次援引一名“与朝鲜有紧密联系”的高官的话称,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已“几近准备完毕”。
韩媒曾发现朝“挖地道”
本月13日,朝鲜发射卫星前几天,韩国媒体就报道称,卫星侦察图像显示,朝鲜正在2006年和2009年实施核试验的地方挖一条新的地道。卫星还发现地道外有很多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泥土,可能是做核试验前填埋地道所用。韩国媒体因此推测,朝鲜可能会像前两次核试验一样,先发射导弹或者卫星,之后很快进行核试验。不过,当时的这一报道很快就被朝鲜发射卫星失败的消息所“淹没”。
24日,一家英国主流媒体再次提到这一推测。该媒体援引一名与朝鲜有着“紧密联系”的高级官员的话称,朝鲜几乎已经完成了第三次核试验的准备。但这家媒体没有透露这名高官的姓名和国籍。
美日韩紧盯朝鲜动向
朝鲜2006年首次宣布进行核试验,三年后的2009年再次实施核试验,这两次核试验都遭到安理会一致谴责。朝鲜不仅因此受到制裁,还被禁止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活动,因为弹道导弹可以用来发射核弹头。
2012年,距离朝第二次核试验又过去了3年,该国又准备进行核试验吗?对此,英国媒体采访的上述“神秘高官”予以了肯定的回答,“很快了,准备工作很快就要完成。”
英国媒体称,2006年时,正是这名高官事先预计到了朝鲜的首次核试验,并透露给了该媒体。
报道称,目前美国、韩国和日本正密切关注朝鲜的一举一动。一些观察人士称,同第一次核试验相比,朝鲜的核武研究很可能已经取得进步,能够使用更高浓度的浓缩铀开展核试验。
韩国方面还猜测,朝鲜最近可能进行导弹发射,可能就在最近数周之内。“神秘高官”对英国媒体称,就是否继续进行导弹发射,朝鲜高层曾有过争论,因为这可能面临联合国更多制裁。但最终朝鲜军队中的“鹰派”赢得了这次争论。
朝也可能放弃核试验
这名高官还称,朝鲜也可能放弃第三次核试验,前提是美国同意与朝鲜签署和平协议。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半个多世纪里朝美一直处于非正常的“停战状态”。(百千)
朝鲜对韩国的威胁已经越过了一定的度。对于“导弹”发射失败一事,朝鲜就像是错在韩国一样,连日宣称将攻击韩国。
——24日,韩《中央日报》评论称,朝威胁袭击韩国是为此前卫星发射失败“转移视线”
■ 猜测
朝新型导弹“用纸糊”?
韩国媒体24日援引德国和美国专家的观点称,朝鲜15日大阅兵上首次展示的新型导弹可能是模型,甚至可能是用纸糊的。
报道说,德国施穆克尔研究所朝鲜导弹问题专家最近发布有关朝“新型洲际导弹”的报告。报告称,朝鲜在阅兵中空开的导弹为改良的“舞水端”导弹的模型。“舞水端”是朝鲜研发的中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约3000公里。
德国专家称,从外观上看,该导弹看似射程达1万公里的远程导弹,但仔细观察就可发现只不过是模型。因此,尚无证据认为朝鲜拥有真正的洲际导弹。
此前,美国导弹问题专家赖特在一次研讨会上甚至称,朝鲜在阅兵仪式上公开的新型导弹看起来像是用多层纸糊起来的,不是实际导弹的模型,不足以视为新的威胁。(宗和)
■ 动向
朝鲜向韩发出“史上最狠”袭击威胁
韩遣警保护各大媒体
韩国媒体24日报道称,韩警方当天向韩国各大媒体大楼部署警员,以保护这些媒体的安全。此前一天,朝军发出威胁称,将对韩国总统李明博及韩国保守媒体展开“特别行动”。
朝鲜媒体13日援引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特别作战行动小组的话称,朝鲜将对韩展开特别行动。
朝鲜人民军方面称,特别行动是民心的怒吼和愤怒的爆发。朝鲜军民对李明博政府已怒气冲天,特别行动的目标针对的就是“逆贼败党”李明博和韩国保守媒体。
韩国《朝鲜日报》称,虽然朝鲜经常威胁袭击韩国,但23日的表态“堪称史上最狠”。报道称,朝鲜官方媒体《劳动新闻》23日用4个版面对韩国进行大篇幅谴责,并在第2版最上端刊登歌曲《领袖,请下命令吧》的乐谱和歌词,下端则刊登了火箭炮部队齐射的照片。
对于朝方的威胁,韩军一名发言人表示,韩美正紧密监控朝鲜军队动向,但没有发现异常。这名发言人说,尽管如此,韩军仍加强了警戒。
《朝鲜日报》报道称,由于朝鲜威胁攻击韩国媒体。韩警方已向该国一些主要媒体所在大楼部署约240名警方人员,这些媒体包括《朝鲜日报》、《东亚日报》、《中央日报》及KBS等。(宗和)
朝高官访华通报内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督促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
据媒体报道,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特别作战行动小组近日发布通告称,朝鲜革命武装力量将以韩国政府及保守媒体为对象,立即展开特别行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对此回应称,中方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的新发展,并对此深表关切。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包括朝韩双方在内的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方敦促有关各方务必保持冷静克制,不做有损半岛局势缓和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对于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国际部部长金永日访问北京时是否谈及朝鲜核试验问题,刘为民表示,金永日部长此访主要是通报朝党代表会议情况,并同中方举行中朝两党战略沟通机制第二次会议。在朝核问题上,中方已多次重申立场,有关各方是清楚的。
新京报记者 邢世伟
昨日在我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由“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已经开始收割,亩产有望突破900公斤——这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之前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昨晚8点半,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处处长彭既明电话告诉记者,具体结果大概今天能知晓。本报记者曾鹏辉长沙报道
天气原因,不能现场公布亩产量
昨天,国家农业部召集各省杂交稻专家来到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现场组织指导对袁隆平院士研制的“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进行收割验收作业。专家组首先对18块试验田共107.9亩的超级杂交稻田进行现场随机抽签验收,分别抽取出2、5、8号试验田进行现场人工收割,然后在田间就进行打谷脱粒,脱粒完成后再将稻粒筛选干净,最后进行水分检测与称重。
由于昨日天气不晴朗,无法就地晾晒测重,不能在现场得出结果。专家组将采取相关措施测准产量,然后提交数据给农业部。
早在2007年,隆回县就开始实施超级稻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2009年“Y两优3218”平均亩产达到856公斤,2010年“广占63S/1128”平均亩产达到874公斤,今年继续在羊古坳乡雷锋村种植107.9亩“Y两优2号”,据理论测产,有望实现亩产900公斤目标。
9月14日,袁隆平亲自来到隆回试验田基地,查看超级稻生长状况。他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
中新网8月10日电 在大连进行改造的乌克兰制航母“瓦良格”号(常规动力,满载排水量约6.7万吨)10日上午驶出港口开始试航。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预计航母在经过一年多的试航后,将于明年正式服役,服役后它将成为中国的首艘航母。
报道援引中国媒体的消息称,“根据改造工程进展情况,8月10日我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按照试验计划,首次出海试验时间不会太长,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报道还指出,航母正式服役前将重新命名,目前已有“天津”号被提出候选。
中国国防部7月27日首次证实了正在改造“瓦良格”号的消息,称其将用于研究、试验和训练。有分析认为,中方将在上海的造船厂进行建造国产航母所必须的技术研发,此外还将展开舰载机飞行训练等。
“瓦良格”号于1998年由澳门的一家中资企业从乌克兰购入,当时称将会改建成海上赌场。2002年被拖至大连港后进行了改造。
你也在承受着背部疼痛带来的痛苦吗?如果这个折磨着数百万人的病痛也让你无法好好工作和生活,那么你的福音即将来临。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8月2日报道,人造椎间盘已经在动物身上试验成功。
参与研究的美国科学家表示,人造椎间盘使用的是从羊身上提取的细胞,因为羊体内的细胞最接近人体构造。从初步试验中就可以看出,当把它放入产生病变的背部时,它能像真正的人体椎间盘一样工作。
研究组成员、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师劳伦斯?博纳萨尔说,在未来5年内将开始对其进行人体试验;在未来10年内,使用人体组织制作的人造椎间盘便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看起来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如果想想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以及我们是如何从零开始创造出这样一个复杂的器官,能够在未来10年内取得成功也让我们很兴奋。”
在英国,现在遭受背部疼痛困扰的人比40年前翻了一倍。几乎所有5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在忍受着退变性椎间盘疾病引起的痛苦,这种疾病多发在人体背部减震脊椎椎间盘磨损处,病情严重时常用的做法是切除损坏的椎间盘,然后使用支撑板、钢钉以及其他设备固定脊椎。这种手术的恢复常常需要几个月,也会出现无法完全康复的可能性。
纽约神经外科医师罗杰?哈特尔表示,虽然外科手术可以祛除疼痛,但手术后经常出现无法预计的情况,可能会对经常需要运动的人造成障碍。因此,他与纽约康奈尔大学的专家们一起使用从羊的脊椎内提取的细胞研制出了上述人体椎间盘替代品。
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试验报告中指出,人造椎间盘比动物体内原有的椎间盘更轻,且可快速与脊椎结合,因此将其移植进入动物身体后不会发生移位。移植之后,受试动物很快就可以弯腰、扭动身体,甚至跑步。
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者,通过一项最新专题研究证实,妇女在月经期驾车水平往往最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此时血液中的雄性激素成分较之平时要高。
科学家们早已发现,男女的辨别能力在方向感上差别显著。波恩大学生理学家帕沃吉领导的研究小组,对2组各12名男士和女士进行试验,让他们利用点按钮向左右前后移动的提示办法走出电脑屏幕上的虚拟迷宫。试验结果显示,男士平均用2分22秒时间走出迷宫,而女士平均用时为3分16秒。在监视接受试验者脑部的神经活动时,专家们还发现,试验过程中,男士大脑内层海马区十分活跃,是利用“几何方式”来辨别方向,而女士最活跃的部位则是在大脑外层右前部,她们总是试图将周围景观一一记录下来。
研究者进一步证实,导致男女方向感差别之大的根本原因在于性激素的影响。“对处于月经周期里不同阶段的妇女进行测试,能分辨出她们在方向感方面的不同水平。”妇女在月经期内,因雌性激素的下降而使雄性激素的浓度相对增高,于是她们在测试中显示了最好的驾车水平状态。相同妇女在非月经期间,驾驶技术往往比较糟糕,如泊车时更容易出乱子,甚至还经常在自己熟悉的地段迷路。
但专家们并不能回答“男性还是女性驾车水平更高”这一问题。因为妇女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填补“激素带来的缺陷”。而且据统计数字表明,女司机开车时犯下的错误,多是因拐弯不当、胆小以及泊车时没有恰当的感觉而导致的轻度撞车事故,男司机出现小事故频率不及女性,但男司机往往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便是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