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0届毕业生。
任悦摄
阅读提示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评价似乎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由政府主导的“教学评估”,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其“劳民伤财”、“形式主义”,批评声始终不绝于耳,呼唤一个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的评价机构来进行大学评价的需求越发强烈;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很多民间机构进行的大学排行榜,其科学性和公正性,无法令人信服。
“中国特色”的大学评价模式,路在何方?
不久前,已寂静一时的“大学排行榜”再度引发喧嚣。
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全书110万字,内容包括我国706所普通本科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学科门类排名、本科专业排名。在武书连的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以207.91分夺得全国高校综合实力冠军,北京大学以200.34分蝉联亚军,曾经连续14年冠军的清华大学以190.25分屈居季军。
此榜单一出,公众哗然。一方面,有评价指出,此次浙江大学总分夺冠,标志着经过1978年改革开放32年的演化,经过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后10年的激烈竞争,中国高等教育的领跑者已经由北大清华两强鹤立的不变局面,演变为清华、北大、浙大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中国大学评价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另一方面,有公众质疑,即使浙江大学近年来发展的速度和成就有目共睹,可真的能力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而独占鳌头?这份榜单公正吗?权威吗?可信吗?
“公正吗?”“权威吗?”“可信吗?”质疑声代表了自“大学排行榜”诞生以来,公众心中一直的疑问和担忧,面对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大学排名榜单,我们能相信吗?我们该相信谁?
1.大学排行
“悬在大学校长头上的剑”
大学排行榜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世界范围内,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大学排行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率先对全美本科院校进行排名,两年评一次。到1987年时,开始面向研究生教育,并改为每年评一次,旨在为家长和学生在择校时提供一些具有可比性的参考数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大学排行榜一经推出,因其服务对象明确、评估方法科学、指标体系合理,民众反响良好。其后,各国也纷纷效仿并对世界范围以及本国范围内的大学进行排名。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英国的《泰晤士报高教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加拿大《麦克林杂志》的加拿大大学排行榜以及日本《钻石杂志》日本大学排行榜。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大学排行起步较晚,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中国大学评价》(武书连,1993)、网大版的大学排行榜(1999)、中国校友会的大学排行榜(2003)、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排行榜(2003)和武汉大学的大学排行榜(2004)。目前,尽管各个大学排行榜在各项评价指标与权重上有不同的操作技术与理念,但都吸取了欧美国家大学排行榜的排序形式。
在我国,大学排行榜从诞生之初就饱受质疑,“大学排名像是悬在中国大学校长头上的一把剑,很多大学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学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曾这样评价。
还有大学校长认为“大学排行榜污染学术空气”。甚至有专家评价,从目前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种种弊端来看,最严重的问题应该是排行榜很可能异化成如同某搜索引擎的“竞价排行榜”一般的怪胎,谁给钱多,谁的排名就靠前。
不仅在国内对大学排行榜有质疑,在国外,近些年来,对大学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之争论也时有发生。
在2004年北京召开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指出:“大学排名是不科学的,世界上伟大的大学是不可以排名的;不同的大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不可比的。”有专家分析,剑桥大学校长的话,究其含义是指大学排行在衡量和评价大学优良传统、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文化等方面是无能为力的,虽然数据很大程度上体现物质层面上的水平,但在大学精神层面上很难做到准确的评估,另外大学排行很大程度上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性相悖,因为大学排行的前提是对大学进行分类,刚性的分类可能使不同特点的大学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从以上角度来看,大学排行的价值是有局限性的。
2011年第4期封面故事
备选封面一
备选封面二
备选封面三
这期盐专辑(下)的主题是“盐与健康”。除了这个主题之外,本期还包含国内外的海盐与井盐等内容。因此,我们遴选的范围就大了许多。这次封面选择的过程与以往也有点不同。以前,封面都是由编辑们投票产生的,这一期单总编想征求一下广大网友们的意见,所以把备选封面放到了他的微博里。网友们发言十分踊跃,而且都很认真,评价中肯。看得出来,很多网友都是我们杂志的忠实读者,非常了解我们的风格。
最受网友推崇的是第二张,这张照片表现的是西藏芒康县的晒盐场。在夕晖下,整个画面有一种田园牧歌般安静而祥和的氛围,无论光影和构图都极富艺术表现力。可是,如果单独看,这张照片很像云南元阳“万千明镜映炊烟”的梯田,画面上“盐”这个要素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只好割爱。
一些网友也很喜欢第三张黄色的盐湖照片,认为“颜色很美、很醒目”。这张照片表现的是埃塞俄比亚达纳基勒沙漠中的一个盐湖,这种明艳的黄色实际上是铁离子,在大片黄色之上的白色结晶,才是盐。这张照片虽然很漂亮,但是由于构图和表现内容与我们上期的盐专辑封面太过相似,所以无奈落选。还有网友喜欢第四张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盐田的照片,觉得“看着很深沉”。这些明朝即存在于此的砚台状晒盐槽,规模宏大,在光与影中,积淀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确实显得很“深沉”。但也有网友认为这张画面“不够有冲击力和直接”。
备受网友好评的,还有第一张山东潍坊海盐场的照片,网友给出的评价是“有视觉冲击力”、“另类,别致”,认为这是“一种很大气厚重的盐的景观”。这张照片初看上去,很像农民在耕田,但是仔细一看,那白花花的“田垄”,竟然是盐。综合网友们的意见,编辑们对这几张备选图片从内容与形式上又一次进行了考量,最终胜出的,就是这张山东海盐场的照片。
核心提示: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网推出人物访谈栏目《民意代言录》。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在接受对话时指出,说到“唱红”,当然会有一些人不乐意,但重庆人不怕人家说三道四;重庆打黑是严格依照司法程序进行的,不存在干预司法独立的状况。薄熙来还透露,重庆市通过“大下访”的活动,把群众上访问题做了一个大扫除、大清理、兜底的大解决。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 今日下午,重庆代表团对中外记者开放,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重庆市长黄奇帆等出席。薄熙来指出,说到“唱红”,当然会有一些人不乐意,但重庆人不怕人家说三道四;重庆打黑是严格依照司法程序进行的,不存在干预司法独立的状况。薄熙来还透露,重庆市通过“大下访”的活动,把群众上访问题做了一个大扫除、大清理、兜底的大解决。
薄熙来:重庆人不怕说三道四
问:重庆去年在户籍改革、公租房建设、两江新区、房产税、红色电台等诸多方面亮点频出,引发关注。请问薄书记怎么评价重庆这些工作?
薄熙来:我们怎么敢评价呢,如果评价了,网民就会说我们自高自大,所以不能够落入你这个问题的陷阱。刚才黄市长就没有落入你们的陷阱,我们从来不讲模式,现在也不做评价,记者朋友们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是有一个好处,好的评价我们听一下就过去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忘。听到不好的评价,我们也有精神准备,因为从政这么多年,听批评都听出茧子了,我们也比较迟钝,地方官当长了就有这个本领。
要是人家一说什么就很敏感,缩手缩脚,那你就什么事也别干了。认准就得干,所以也不在乎人家对我的评价,对我说三道四。比如说打黑,我也知道有些人说三道四,也有些人说风凉话,我冲击到那么多人的利益,怎么能有人不说风凉话呢?所以我心里想,肯定又触及到什么人的利益了,或者是被打击的人收买了一些人在攻击我们。
说到“唱红”,我们这边“唱红”,当然会有一些人不乐意。但我们不仅说共产党的好话,还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话。而且重庆电视台还有很多经济栏目、很多包括古今中外、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节目,是博采众长的,重庆人也是胸怀宽广的。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等,都在我们介绍之列,因此重庆人不怕人家说三道四。
刚才这位朋友提出来,我们怎么自我评价,我们就讨论了自我评价。至于说其他朋友是怎么评价的,其他报刊是怎么评价的,我们也就是听其自然,只能这么说。至于重庆自己的工作,我们一定会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处理好,包括经济工作、思想工作。至于说到有些什么不合适的,我们也希望如果朋友们看到我们妨碍了老百姓的利益,请一定提出来,我们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黄奇帆:全市拆迁基本“零上访”
问: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一下薄书记,第一个问题,去年在很多内地省份因为拆迁引起了群体事件的发生,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出了,要加强创新型的社会管理。据我们了解,重庆实现了“零上访”。首先,想请薄书记介绍一下重庆在社会危机管理方面的经验。第二个问题,重庆去年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亮点,当然也有一些人想了解一下重庆今年在法制建设方面以及司法独立方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工作,谢谢。
薄熙来:“零上访”这个问题先请黄奇帆市长谈一下。
黄奇帆:最近三年,重庆因为旧城改造,对一些危旧房进行了拆迁。三年里面,重庆的危旧房拆了1200万平方米,涉及到几十万老百姓,拆迁下来还真的是基本“零上访”。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条?我们认识到。危旧房改造一方面是为了老百姓居住的安全。那些危旧房可以说非常不安全,一不通电,二不通水,三不通煤气,四也没有电视,很多危旧房里面老百姓还点蜡烛,把它们拆了是为老百姓办好事。
熙来书记在三年前就自发去现场,看到那些非常破烂的房子,看到老百姓住得非常苦,他就讲了这样一个概念,“对原住民的安全,不仅要作为拆迁政策的安置,而且要帮他们从基本的生活保障上得到改善,能不能做到按照拆迁加50%的面积。”比如说,拆迁户原来的住房是三十平方米,那我补偿给他四十五平方米。有了这个概念以后,这1200万平方米拆迁后的安置面积,比过去政府确定的标准还要高50%的面积。这样就保证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从破房子搬到了好房子,面积还增加了50%,老百姓当然高高兴兴。所以既保证了民生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薄熙来:我没精力干预司法审判
薄熙来:我再补充回答一下关于上访的问题,实际上“零上访”不仅仅是拆迁的问题。我们在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的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中,开始是王市长,后来是其他同志,他们都高度重视危旧房问题,在这个危旧房改造的过程中,给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加了50%面积,拆一等于是还一点五,老百姓当然没话好说。
另外,重庆对于上访老百姓,我们前些年搞了一个叫“大下访”的活动,组织了20万人次的机关干部,解决了20万件上访,这是主动的“大下访”,政府花了100多个亿。这个是王鸿举市长开始的,后来是其他同志接的,把这些上访做了一个大扫除、大清理,兜底的大解决。所以重庆现在在群众信访问题上,就感觉到轻快得多了。
再有一个问题,你说司法独立的问题,司法独立我是这么想的,因为打黑除恶涉及到那么多的案件,几百个案件。要说起来,我不让他们独立也不行,我也没有精力去干预司法审判,每一个案件都非常复杂。我们的检察长和法院院长在这儿,他们都了解,在具体的案件上,基本上我是比较官僚主义的,也从来不过问这些事情。因为这些案件完全应该由公检法系统处理,按照司法程序依法定罪、依法宣判、依法处理。我们重庆市的案件,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电视里面公开播放的。因此检察院、法官、公诉人,有几位在市民中是很有名的,老百姓对他们都很尊敬,竖立了一身正气。重庆在“唱红打黑”之后,大家对公检法这三家都很尊敬,确实是弘扬正气,打击了邪气。
李国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据新华社电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山东省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计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将逐步推行本科与专科(高职)入学分类考试。
高职入学将单独考试
山东将逐步建立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建立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破格录取、定向录取的规范程序,扩大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自主权。选择条件成熟的高校实施免试注册入学、宽进严出的招生培养模式。
山东省明确,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将逐步推行本科与专科(高职)入学分类考试,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继续执行全国招生政策,统一组织考试,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山东省自定政策,单独组织考试、录取。
中职学校将自主招生
在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山东省将改进普通高中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完善多元录取体制,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普通高中录取将以学生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重要依据,按照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录取学生。推动普通高中将60%以上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
此外,山东将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优化高中阶段招生规模结构,确保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改变以普通文化课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的单一模式,实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免试注册入学制度。
■ 相关新闻
今后上高中不再文理分科
据新华社电 近日,山东省印发《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对2011年以后入学的高中生进行文理分科,且现有普通高中到2015年班额达50人以下。
根据计划,将推动普通高中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同时推动高校与特色高中通过联合开发课程等方式,联合培养有特殊才能的高中生。
本报讯 (记者刘洋) 昨日,北京市公安局“平安北京”微博“晒”出了“警察街舞迎新春”的视频,5名男民警和7名女民警大跳街舞和“Nobody”,此举引起网友热烈转发和讨论。警方介绍,这是去年底公安内部联欢时拍的片子,通过微博平台发出来是为更全面展示民警形象,也是宣传上的一种尝试。
男警舞步致敬杰克逊
“今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发个‘警察街舞迎新春’的视频给大家看吧,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昨天下午3点多,“平安北京”发出这条微博,网友打开链接视频,发现果真是民警在跳街舞。
时长不到一分半的视频,穿着制服的男女民警分别表演了两段舞蹈。其中,女民警舞蹈还是时下里大热的韩国性感舞蹈“Nobody”。
5名男民警的街舞开场还向歌神迈克尔·杰克逊致敬,一起跳了杰克逊“顶胯”舞步。他们身着警服、警帽,戴着白手套,虽然舞者有胖有瘦、高矮不一,但舞步很整齐。舞蹈中还有敬礼的动作,最后,还齐刷刷地用手掸了掸左肩,很潇洒。
网友评警花青涩严肃
从视频上看,女民警的出场地点应该是“北京市公安局”(背景挂着牌子)的正门前。7名警花双手叉腰,踏着节奏,一步步下台阶,很整齐。不过,相对于男民警,女民警则有些青涩、不齐,表情也过于严肃,被网友评价“面容貌似有点‘冷’”。
该视频刚发出40分钟,转发量就达到了189次,评论也达到108条。虽然舞蹈不专业,但显然“逗”到了网友,评价均是一边倒的称赞和调侃,不吝啬地给出“萌(可爱)”、“惊艳”等形容词。但也有挑剔的网友称“寒碜”、“雷人”。
“民警也没有那么死板”
负责“平安北京”微博的民警说,这其实是去年公安内部年终联欢会时拍摄的视频,跳舞的都是北京市公安局某部门的普通民警,并没什么舞蹈特长,纯为了自娱自乐。但是,今年有了微博这个平台,就特别发出来给大家分享。
“其实民警也没有那么死板,每个行业都一样有工作的方面,也有轻松自在的一面。这个可能更能够让百姓全面地了解警察吧。”这名民警说,平安北京微博平时也有公益广告等宣传内容,而发这段视频,更多的是一种尝试。“看看这种方式大家能不能接受,对我们(宣传)也是思路上的拓展。”
■ 对话
“警察形象不取决视频”
“平安北京”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系工作方式的一种尝试
昨日,“平安北京”微博团队仍在正常工作。提到跳舞视频,微博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算是工作方式的一种尝试。
新京报:据说这段视频都是大家去年拍摄的,为什么去年没有放上?
“平安北京”:去年没有这个阵地,今年才有平安北京微博。当时拍这段视频,说实话还是内部联欢准备的。今年放到酷六网上,也有网友在微博上转发,我们想既然是民警原创的,不如自己放上去。
新京报: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吗?
“平安北京”:算是工作方式的一种尝试吧。
新京报:有没有担心这种视频会对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平安北京”:我觉得警察形象是否正面应该取决于自身工作,而不是在于对这个的评价。如果警察工作到位了,评价自然就好了,如果工作不到位,拍多少视频对形象都没有帮助。
新京报:以后会考虑多放这种宣传片吗?
“平安北京”:会考虑,但首先还是完成本职工作。其实这个对我们来说难度也蛮大的。
新京报:微博发出这段视频时,都征求过跳舞民警的同意吗?
“平安北京”: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儿。
新京报:今年没有拍新的?
“平安北京”:今年拍的明年再看吧,哈哈。
“业余时间练习跳了半宿”
参与跳舞拍摄民警称他们是纯业余的,跳得整齐是剪辑结果
被网友戏称为“最认真的胖GG(哥哥)”、“该减减肚肚”的男民警,作为第一排中间的领舞者,受到网友热烈关注。其实,他说自己是纯业余的,为了拍这段视频,他们叫停了好多遍。
新京报:网上有很多人评价男民警们跳得好,你们是不是有人有舞蹈经验?
民警:我们都是纯业余的。而且基本上没有训练时间,(跳得整齐)还是后期剪辑的结果,当时叫停了很多遍呢。因为是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练习,基本上跳了半宿。
新京报: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民警:没有,这总共就两天时间,都是下班后。第一天看录像,第二天就跟着跳了。
新京报:当初参与跳舞的有没有被硬拉进来的?
民警:那倒没有,因为当时不是为了对外发布嘛。因为每个单位都有年会,所以(给同事们)跳个舞没有更多的压力。反正就是有创意,就完成呗。
新京报:对于有网友说“雷人”,或者“不专业”的评价怎么看?
民警:(笑)网友说什么都挺正常的,我们只是希望大家能了解警察生活中的另一面。根本上说,我们会把本职工作做好,这个也就是生活中的调剂和花絮吧。
昨天,由尤小刚导演,俞灏明、石小群等主演的电视剧《8090向前冲》举行了看片会。尤小刚直言该剧不是童话式的偶像剧,与赵宝刚那些过于理想化的青年题材剧不同。尤小刚说:“我敢打包票,这部戏是青年题材剧中最具广泛代表性、最接地气的。”
《8090向前冲》讲述了两个80后家庭及他们身边朋友成长的故事。尤小刚说:“这是一部与《奋斗》完全不同的戏,它没有俏皮的台词和炫目的包装,而是一部真正接地气,反映80后真实生存状态的青年社会情感电视剧。这些人没有官爸爸、富爸爸,也没有横财和奇遇,很真实。”
让尤小刚惋惜的是,该剧进入后期制作时,俞灏明因拍戏被烧伤,因此没能回来配音。对于俞灏明的表演,尤小刚评价说:“虽然他没有经过专业的表演训练,但他很聪明,做事认真。剧中每个重场戏我都会亲自演一遍给他看,他一看就会。”该剧将于3月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