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中新社华盛顿10月4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总统奥巴马4日搬出共和党人最推崇的前总统里根26年前的一段话,来反驳共和党人批评他对富人增税的计划是在“搞阶级斗争”的说法,他还公开表示,自己并不介意被称为“工人阶级的战士”。

  奥巴马当天在共和党的大本营德克萨斯州的一场竞选造势活动上说,他上个月提出的改革税收制度的计划是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那就是中产阶级家庭、工薪阶层不应该支付比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更高的税率。

  “我不知道你何以反对这个原则,对我来说这非常简单:巴菲特的秘书不应该支付比巴菲特还高的税率。”奥巴马说:“但是,当我提出这一点时,国会的一些共和党人却说:‘哦,你在搞阶级斗争’。”

  奥巴马特意引述了共和党籍前总统里根的话来反驳所谓他“搞阶级斗争”的言论。1985年,里根曾说:“某些税收漏洞导致以下情况成为可能:百万富翁不用支付任何税收,而公交车司机却要拿出他的工资的10%来纳税,这太疯狂了,是终止它的时候了。”

  “说这段话的人不是民主党人,也不是疯狂的‘社会主义者’,他是里根。……所以,下次假如再有共和党人跟你提‘阶级斗争’,你只要告诉他:我和里根站在一边。”奥巴马借机嘲笑共和党人搞双重标准,他说:“我知道一些人健忘,但我不记得共和党人曾因此指责里根是社会主义者或搞阶级斗争。”

  奥巴马还对台下欢呼的听众说:“顺便说一下,我并不介意被称为‘工人阶级的战士’。因为你们需要某个人为你们而战,”

  9月19日,奥巴马公布旨在未来十年削减总额约3万亿美元赤字的一揽子计划,其中约半数将通过对富人和大公司增税来实现。不过,共和党人反对任何增税计划,众议院议长博纳、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莱恩等人还炮轰奥巴马的这项增税计划是在搞“阶级斗争”。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2)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曾经美丽的乌鲁米耶湖

  位于伊朗西北部的乌鲁米耶湖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但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有专家警告说,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乌鲁米耶湖3年将彻底消失。

  伊朗副总统兼环保组织主席穆罕默迪扎德5号在参加内阁会议后向媒体透露,伊朗政府正计划采取多种措施拯救乌鲁米耶湖,内阁会议上有关预算得到了落实。他说,事实上一些措施已经开始执行了,比如把邻近省份库尔德斯坦省的河流引入乌鲁米耶湖,这项工程已经完成了15%,另外还在研究从流经伊朗的国际河流——阿拉斯河引水入湖方案,方案确定以后也将很快执行。

  穆罕默迪扎德介绍说,政府还计划用3年时间改变当地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另外,在湖区实施人工增雨也是政府计划采取的一项措施,有望每年为当地增加60毫米的降雨量。

  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地区,面积曾达45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近年来,由于蒸发加剧和入湖水减少,乌鲁米耶湖水位下降,面积迅速缩小,到今年8月,湖区面积已经不到鼎盛时期的40%。此外,该湖还面临盐碱化、沼泽化加剧等问题。

  乌鲁米耶湖附近居民近日举行游行活动,抗议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拯救正在干涸的乌鲁米耶湖。当地官员也对乌鲁米耶湖水位下降可能引发的环境灾害表示忧虑,要求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但伊朗也有专家认为,从别的水域调水入乌鲁米耶湖并不专业,类似人工增雨这样的措施花费大、效果却并不明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阿波罗计划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新电影“阿波罗18”号中,就像“女巫布莱尔计划”太空旅行的情景,1973年美国宇航局秘密太空使命,宇航员在月球上发现了并不友好的居住在月球上的外星人,混乱随之而来,但是,美国宇航局却掩盖了这个事实。而在美国宇航局的历史上,并没有阿波罗18号的任务,美国宇航局最后一次月球任务是阿波罗17号,而这其中是否就存在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宇航局在阿波罗计划中进行了另一个秘密的太空飞行,却没有人注意到,其是绝密级的使命。但是,相关的研究学者认为,这个情况发生的概率应该是非常非常小的。首先,阿波罗计划中,涉及到太多的参与研究的人员,空间历史研究专家克雷格尼尔森(Craig Nelson)认为,如果要对整个参与阿波罗计划,大约40万人保守秘密而不透露出一点儿的消息,这是几乎不可能,而仅仅是送宇航员进入发射舱中的工作人员就需要300人。而这只是美国宇航局的一小部分,还有巨大数量的承包商,所以要让这么多的人群保守秘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而从传说中的阿波罗18号计划的发射时间看,在1973年员工数量下降到了20万人,这比阿波罗计划在1965年高峰期少了将近一半,但是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研究团队。更何况,用于发射阿波罗飞船的超级火箭:土星五号的发射过程是一个超强的噪声源,见过土星五号的发射过程都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影像。因而,美国宇航局在当时研究中还没有办法掩盖发射。同时,谜一样的阿波罗18号被认为是美国空军部队的发射任务,可以搭载在火箭上,以卫星的名义向外界公开。而克雷格尼尔森认为这个可行度很低,执行这类的载人飞行并且还要登陆月球,是非常困难的。

  与此类似的,美国宇航局在当今的世界上秘密进行一次发射,就会有更多的关注和信息的共享途经,比如,天文爱好者进行各种轨道测量等等,所以美国宇航局几乎没有几乎掩盖一个航天发射。而神秘的“阿波罗18号”被外界猜测为涉及到与美国国防部有关,这表明“阿波罗18号”秘密登月任务具有军方的背景。而电影制片人认为国防部的太空计划远远高于宇航局的太空计划。据克雷格尼尔森介绍:五角大楼的太空预算要远远高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而具体的发射任务时间并没有进行透露,而阿波罗18号秘密登月,美国国防部有着自己的发射平台,并不使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航天发射中心,另一个则位于加利福利亚州。

  尼尔森认为:美国国防部的太空预算目前在26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预算在180亿美元。根据负责国防部高级官员舒尔特(Gregory Schulte)介绍,美国国防部的预算的较大一部分花在了卫星支持的地面导航、各种发射测试等项目上,此外还包括军用卫星网络的应用,跟踪太空垃圾,避免与卫星相撞的信息等等。在过去的两年中,五角大楼发射了两架X-37B轨道飞行器,可以认为其实微型的航天飞机在降低轨道上运行。而它的发射并不是秘密,但是它的使命以及其他的类别是我们无法得知的。尼尔森认为:同样,我们没有方法了解到五角大楼是否已经启动的载人任务,到月球或者火星上建立基地的计划。(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日实施"阿波罗计划" 沙漠将现"超级太阳能电站"

  阿波罗登月遗失录像公开 近期将在悉尼放映(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本报柏林8月6日电 (记者李山)德国联邦内阁近日通过了第六能源研究计划。该计划规定了德国政府未来几年在创新能源技术领域资助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优先事项,是德国政府能源和气候政策的补充。2011年至2014年德国政府将为该研究计划拨款34亿欧元。

  第六能源研究计划是实施2010年9月德国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战略的重要一步,德国希望通过这一战略迈进可再生能源时代,成为世界最节能和最环保的经济体之一。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之后德国政府进行了核能重估,并于2011年6月确定了加速退出核能,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政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德国政府把更好地资助可持续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作为新战略,补充原有的能源和气候政策。

  第六能源研究计划被命名为“环保、可靠和经济的能源供应研究”,是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环境部、农业部和教研部的联合项目。德国政府将在2011年至2014年为该计划拨款34亿欧元,这些款项大部分来自新成立的“能源和气候基金”,比同期(2006年至2009年)增长约75%。该款项将重点资助那些对加快德国能源供应结构调整步伐十分重要的战略优先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能源储存系统、电网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整合。

  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是该研究计划两个明确的重点。目前,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教研部和环境部已经推出了一个关于“能源存储”方面的联合资助计划,下一步将继续推出关于“电网”和“太阳能建设—能效城市”的资助计划。联邦农业部则表示,从2011年至2014年将资助相关生物能源研究约1.8亿欧元。新的资助重点包括提高效率、进一步扩建有利于生物能源发展的生物能源存储能力和分布式能源结构等。

  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多部门的联合资助计划把握能源研究的新趋势,在能源政策的重大问题上构建核心竞争力,并将为此建立一个“能源研究协调平台”,加强对有关能源研究活动的协调和统一。此外,该计划还强调了扩大国际研究合作的重要性,准备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一个强大的研究工作网络。该研究计划的实施将为德国的能源供应转变提供先决条件,促使能源供应变得更加环保、安全和便宜。

  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技术部部长菲利普·罗斯勒博士表示:“能源议题是我们议事日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新的能源研究计划是我们实施能源战略的一个措施,它将为加速德国的能源转变做出重要贡献。我们需要创新和高效的能源技术,为通向安全和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时代铺平道路。这个研究计划为能源研究和发展确立了可靠的框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86岁的穆然早于40年前就提出拖冰山设想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8月8日消息,一直以来,非洲之角国家近期饱受干旱、饥饿之苦,最新报告显示,日前超过1200万人缺水,灾情令人关注。因此,有法国工程师出谋献策,提出把极地巨型冰山拖越大西洋,解决第三世界的干旱问题。

  86岁的穆然早于40年前就提出拖冰山设想,他形容冰山就如浮动蓄水库,可为干旱国家提供水源。他计划利用长条形隔热物料造成防护套,围绕适用的冰山,再于水底把冰套住,防止冰山融解,然后由拖船依靠水流,把冰山拖至温带地区。

  穆然锲而不舍,最终于2009年得到软件公司Dassault帮助,为创举作模拟测试。15名工程师利用计算机模拟立体图像,加入拖船燃料消耗及海洋温度和水流等因素,模拟测试一块7吨重浮冰从加拿大纽芬兰拖到大西洋加那利群岛。

  起初拖船因被卷入漩涡,最终花了太多时间和燃料。研究人员想出破解之法,就是将出发日期从5月中延至6月中,结果整个过程需时141天,只有38%的冰融化,如果用更大的冰山,融化率更低,整个计划估计需要花600万英镑(约6000万人民币)。

  尽管穆然的创意很好,但很多专家都认为计划太难和太昂贵,不可能成功。但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穆然相信今次模拟测试成功,有助他筹募200万英镑(约2000万人民币),准备明年测试拖行小冰山。(泰坦)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继去年八达岭长城北段安装避雷针后,近期八达岭长城南段所有敌楼也将安装避雷针,以保障长城和游人安全。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中,计划7月底前完成。

  “长城墙体上既不能打钉,也不能凿洞!”八达岭长城工作人员介绍。前两天,施工人员开始在位置较高的敌楼施工,先在敌楼上安装一个铁箍,再在铁箍上安装高约6米的避雷针,铁箍和避雷针颜色与城墙颜色一致。而游人较多的城墙上,不新增设施。施工对游客参观长城没有影响。

  去年,八达岭长城北段安装了避雷针。安装避雷针的敌楼,比城墙高几米到十几米,可以“优先”吸引雷电,将其导入地下,避免雷击事故。近日,经市文物局批准,八达岭长城南段也开始安装避雷针。工程结束后,八达岭长城所有开放段,就全部有了避雷针。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月10日,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方新贵在接受网络访谈时表示,北大考虑把思想政治课纳入到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方新贵介绍,北大近期对本科教学改革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其中大的目标是构建多样性、全方位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从2001年开始,北大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教育,在专业计划和导师指导下向学分制过度和自主选择专业的培养模式过度。方新贵表示,目前北大通识教育分了6大类的课程,同时,北大考虑应该建设所谓的核心课程,把思想政治这种课程纳入到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
北大对本科生的学分要求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方新贵解释,北大原来对本科生的学分要求比较高。但近10年来经过几次修订教学计划,把本科生毕业所需的学分压到140分左右。他介绍,本科生只需要140分,这在全国高校中应该属于最低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新药专项)实施方案,以及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审议通过的新药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新药专项“十二五”计划任务将分批启动实施。其中,新药专项“十二五”计划2012年新增课题申报指南经专项总体组专家研究并编制完成,现予发布。课题申报指南的详细内容请登录卫生部网站(www.moh.gov.cn)、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或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网站(www.cncbd.org.cn)查询。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巴西阿尔坎特拉发射中心5月29日发射了第二颗中级训练火箭,这是巴西“I-2011中级训练火箭”项目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射了两颗训练火箭,并计划在今后几年进行系列发射。

  阿尔坎特拉发射中心负责人里卡多·兰霍尔上校称,从现在开始,技术人员将着重于火箭的有效运载部分,以为预定于今年进行的两次中级训练火箭发射作测试。

  该实验火箭以80度仰角进行发射,飞行高度达到64.729米,后以每小时4850公里的速度(相当于音速的四倍)坠落在距基地53000米的 海上。兰霍尔上校称,今年还计划进行两次发射,从而完成所有技术细节的实验,从明年开始进行批量生产。此次发射是为预计在2012年和2013年进行“卫 星运载工具”的发射作准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蝙蝠洞

蝙蝠洞
蝙蝠洞(图片提供:Robbie Shone, Barcroft/Fame Pictures)

  鹿洞高656英尺(约合200米),宽492英尺(约合150米),里面生活着超过500万只蝙蝠,每天它们的排泄物就达半吨重。据悉,这种洞穴形成于雨水和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土壤)结合后的酸性溶液,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下面的石灰岩层溶解。艾维斯说,沙捞越姆鲁山为山洞的形成造就了完美的条件:纯石灰岩、降雨量丰富、富含碳的热带雨林:“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些洞穴。”

  6.“莲蓬头式沐浴喷头”

“莲蓬头式沐浴喷头”
“莲蓬头式沐浴喷头”(图片提供:Robbie Shone, Barcroft/Fame Pictures)

  一个莲蓬头式沐浴喷头结构看上去就像是装饰用的水景,探险队成员吉娜-莫斯利将手伸进从上面喷洒的水里。艾维斯称,这是“非同寻常”的发现,至今依然令地质学家感到困惑,他们也不确定“莲蓬头式沐浴喷头”是怎样形成的。据艾维斯介绍,从总体上讲,沙捞越姆鲁山洞网络的石灰岩沉淀物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300万年前,它们起到“地球历史宝库”的作用。例如,在一些年代不足35万年的沉淀物中,化学痕量成分“能以极其精确的程度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气候状况”,而古代花粉微粒则会“告诉我们当时生长在该地区的所有植物形式”。

  7.世界最大洞窟

世界最大洞窟
世界最大洞窟(图片提供:Robbie Shone, Barcroft/Fame Pictures)

  在今年5月的探险中,两名探险队员站在鹿洞的南口下面。最新探险活动是“姆鲁山洞计划”(Mulu Caves Project)的一部分,该计划从1978年开始实施,旨在绘制沙捞越姆鲁山洞结构图,搜集相关数据。2011年计划实施的活动包括,使用激光技术对世界上最大的洞窟——沙捞越洞窟(Sarawak Chamber)进行精确测量。据艾维斯介绍,根据之前几次测量,沙捞越洞窟的容积约为3.9亿立方英尺(约合1100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空间”。(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3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