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约翰·F·肯尼迪与夫人杰奎琳

  1963年11月22日,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遇刺身亡,肯尼迪的死是专家甚至美国当局一直想要解开的谜团。今年是肯尼迪就任总统50周年,历史学家达莱克教授近日公开了这位总统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生前受访时的发言。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杰奎琳于1964年接受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的采访时称,肯尼迪遇刺的一年前曾说:“如果有人要杀我最好趁现在。”他还预言遇刺会让自己名垂青史。

  达莱克表示,他们研究发现肯尼迪对夫人的这些话是因已故历史学家戴维-赫伯特-唐纳德就林肯生平发表的演讲而起。在那次演讲中,肯尼迪问唐纳德教授如果林肯没被刺杀,他会不会还像今天这般受到美国人民敬仰。唐纳德回答不会,因为如果那样,林肯总统就不得不面对内战后重建及其他一系列问题。

  达莱克表示:“正是记住这些话,肯尼迪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占得上风后才会说,‘如果有人要杀我,最好趁现在’。”肯尼迪夫人在那次采访中的谈话共分为7个部分,将于今年9月向外界公布以纪念肯尼迪就任总统50周年。

  (KT)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法国政府多名官员31日表示,法国无意放弃核电,但将加强核安全管理。法国工业、能源和数字经济部长埃里克·贝松31日在法国《解放报》刊登的访谈中说,放弃核能会导致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同时引起进口核电量增加和电价上涨。

  贝松说,跟法国一样选择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国家很多,法国在核能问题上并不“孤立”。美国已表示不会停止开发核电,日本在遭受核电站事故后也没有叫停核电,新兴国家也在努力发展核电以满足能源需要。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贝尔纳·瓦莱罗表示,德国的决定不会对法国利用核能的计划产生任何影响。瓦莱罗表示,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核能为法国控制能源开支发挥了重要作用。

  瓦莱罗同时强调,法国将加强核安全管理,将核电站安全作为发展核能的首要考虑,这也正是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周在多维尔八国集团峰会上的表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连体双胞胎克里斯塔和塔蒂亚娜·霍根的脑袋连在一起,但是由于独特的神经连接,她们或许还共享同一个想法,并能通过彼此的眼睛看到外面的世界。
连体双胞胎克里斯塔和塔蒂亚娜·霍根的脑袋连在一起

克里斯塔(右)尽管不能看到,但她能准确说出妈妈放在妹妹面前的毛绒玩具的名字。她们的性格不同,克里斯塔比较霸道。
克里斯塔(右)尽管不能看到,但她能准确说出妈妈放在妹妹面前的毛绒玩具的名字

这对双胞胎的母亲菲利希亚表示,她想尽量让两个女儿过正常生活,她经常带她们去当地一家游泳池玩。
这对双胞胎的母亲菲利希亚表示,她想尽量让两个女儿过正常生活

女孩的母亲菲利希亚(左)说,由于女儿具有一些特异功能,因此她相信她们共用一部分大脑。她们的神经外科医生道格拉斯·科奇拉尼(右)表示,她们的神经连接非常奇特。
女孩的母亲菲利希亚(左)说,由于女儿具有一些特异功能,因此她相信她们共用一部分大脑

女孩的母亲菲利希亚(左)说,由于女儿具有一些特异功能,因此她相信她们共用一部分大脑。她们的神经外科医生道格拉斯·科奇拉尼(右)表示,她们的神经连接非常奇特。
女孩的母亲菲利希亚(左)说,由于女儿具有一些特异功能,因此她相信她们共用一部分大脑

。当其中一个小女孩喝东西时,尽管另一个并没沾一滴,但是她会把手放在胃部。她们每个人似乎都能品尝到另一个人正在吃的东西的味道。
。当其中一个小女孩喝东西时,尽管另一个并没沾一滴,但是她会把手放在胃部

这两个小女孩被认为具有独一无二的丘脑桥,共用一部分控制感官知觉的大脑。
这两个小女孩被认为具有独一无二的丘脑桥

罗莉(左)和丽巴·斯查佩尔196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出生。现在她们已经年近50,丽巴是一名歌手。
罗莉(左)和丽巴·斯查佩尔196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出生

  跟任何双胞胎都一样,霍根小姐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也有很大不同,例如4岁的克里斯塔喜欢吃调味番茄酱,而妹妹塔蒂亚娜却最讨厌这种食物。她们的母亲清楚知道这一点,因为有一天正在克里斯塔非常享受地吃番茄沙司时,尽管塔蒂亚娜并没尝一口,但她却在不停做鬼脸,像是正在试图把什么东西从她舌头上刮掉。

  独特神经连接方式

  这只是令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治疗连体婴的医生感到特别吃惊的其中一件小事,他们表示,这对小姐们可能拥有独一无二的神经连接,因此能够共享同一个想法。医生认为这对连体婴共用的大脑部位被称作丘脑,丘脑可将身体感觉和运动功能传输给大脑皮层(cerebralcortex)。也就是说,她们能通过对方的眼睛看世界,甚至能“听到”彼此的想法。在《纽约时报》进行的深入采访中,她们的母亲菲利希亚·席姆斯讲述了其中一个人的眼睛被盖住后,她能知道另一个小女孩正在看什么,当她们都饱了,而另一个却想喝更多果汁时,她们甚至会惊呼“不要”。

  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和神经学教授托德·方伯格说:“她们好像同时是一个人,又是两个人。”小姐们的神经外科医生、英属哥伦比亚儿童医院的道格拉斯·科奇拉尼已经把这种独特的连接称作“丘脑桥(thalamic bridge)”,从脑扫描图上看,两个小女孩的大脑连接处是一条直线。全球出现这种头颅连胎的概率仅为二百五十万分之一,她们的大脑连在一起。最著名的头颅连胎姐妹是罗莉和丽巴·斯查佩尔,她们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现在49岁。她们决定不接受分离手术,丽巴的职业是一名乡村歌手。然而,即使是罗莉和丽巴也没有克里斯塔和塔蒂亚娜的独特神经连接方式。因为后者在出生后不久,医生就认为她们或许能感受到另一个人的感觉。

  分享对方感受

  在早期的视频中,当医生给其中一个小女孩验血时,另一个也会大哭不止,而且利用一个橡皮奶头就能让两个女孩都平静下来。她们的母亲、26岁的斯密斯表示,当第一次听说她怀的是连体婴时,她简直被惊呆了,但她表示,对是否要留下她们,她从没犹豫过。最初医生与孩子的父母商量,是否要通过手术把两个孩子分开,但是这对夫妇认为手术太危险,因为克里斯塔和塔蒂亚娜的大脑距离太近,最终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孩子的父亲是与斯密斯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布伦达·霍根。斯密斯表示,她看到两个女儿在一起玩耍时,第一次意识到她们能通过彼此的眼睛看到外界。

  她说:“她们在玩耍时,其中一个会在看不到的情况下伸手去拿放在另一个女孩一边的玩具,并知道它的准确位置。有时候我们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因为她根本看不到她要拿的玩具,这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克里斯塔依靠妹妹的肾和心脏维持生命。有一次她拿起果汁说:“我喝的特别特别快。”这时塔蒂亚娜突然睁大眼睛,捧着胃部惊呼“不要”。方伯格博士表示,两个女孩分享彼此的感觉令他着实感觉很吃惊。他说:“这多么不可思议啊!这并非心理感应。也许她们能洞察彼此的感受。”

  分享情感反应

  这对双胞胎与一家人住在距离温哥华5个小时车程的弗侬小镇,目前她们还未采用最先进的扫描技术,因为她们还太小。不过曾看过她们的扫描图的神经学家称,她们是“荒谬的连体(compelling)”。在两个女孩都参与的一项检测过程中,科奇拉尼蒙上克里斯塔的眼睛,把电极粘贴在她的头皮上,用来研究她的脑电波。当他用光照射塔蒂亚娜的眼睛时,她姐姐的枕叶会产生很强的电反应。把另一个女孩的眼睛蒙上,也会出现相同情况。他表示,输入其中一个小女孩的视网膜的视觉信息,在被传输到她的视觉皮层前,会先经过丘脑。科奇拉尼认为这个信号在丘脑分开,通过丘脑桥进入第二个小女孩的脑皮层,这意味着两个小女孩能同时看到同一个图像。

  对此斯密斯并不感到意外,她表示,她们一家人早就注意到,当她们中的其中一个人在看电视时,另一个也会对电视节目做出反应。为了证明这一点,她用手把克里斯塔的眼睛蒙上,然后拿个毛绒玩具放在塔蒂亚娜的前面,即使姐姐看不到玩具,也能准确说出那是什么。斯密斯表示,她们还分享情感反应,“如果其中一个受伤了,另一个也会感到疼,如果你惩罚姐姐,妹妹也会哭。”两个小女孩出生时非常健康,对此医生感到非常吃惊。但是过去她们都曾突然发病,由于塔蒂亚娜的心脏把更多血液输送给克里斯塔的大脑,她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她们的大脑也很异常。塔蒂亚娜的大脑左半球比正常情况更小,而克里斯塔的则是右半球更小。

  大脑不对称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神经学家帕尔萨·米特拉说:“她们的大脑的非对称性,令人怀疑是否她们能弥补彼此存在的不足,因为她们存在丘脑桥。”两个女孩的发育情况比实际年龄晚一年,这可能是因为她们必须学着适应彼此的感觉体验。去年两个小姐们出现在《国家地理》的一部纪录片上,一个代理商还邀请她们参加一个真人秀节目。尽管这对夫妇非常乐意与全世界的人分享女儿的特异功能,但是他们并不愿意让孩子进行不必要的测试。她们的教祖父道格·麦凯说:“如果这对她们的健康有好处,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但是我憎恨那些想拿她们做试验的人。”斯密斯决定尽量让她们过正常生活。她说:“她们是两个正常小女孩,只是碰巧需要分享一个脑袋。”(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龙卷风本周袭击了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市,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导致大量房屋倒塌。这些倒塌房屋由木头、钢筋和混凝土制成,建造技术已经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了。科学家们认为,使用碳纤维、混凝土布和凯夫拉等材料建造的房子会更加坚固,足以对抗包括龙卷风在内的极端天气。
凯夫拉、钢丝网和碳纤维都拥有木头和混凝土等传统建材无法匹敌的柔韧性。与现在很多非常坚固的房子相比,使用这些材料制成的房子发生倒塌的几率要低很多。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5月24日报道,主要介绍高级材料的新书《设计未来》的作者布拉德利·奎因表示,有一种新的建筑学派,正致力于设计更加柔韧的、顺应自然而不是和自然相对抗的建筑。
碳纤维长期被用来制造自行车或眼镜等小型物品,而实际上,碳纤维也可以“化身”为坚韧的建筑材料,制造出坚固又耐用的房子。奎因表示,碳纤维具有不可思议的坚硬度和柔韧性,能经受地震,比传统结构更能经受龙卷风的“考验”。
广泛应用于防弹背心中的材料凯夫拉由美国杜邦公司上世纪60年代研制而成,具有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易于加工和成型等特点。凯夫拉材料可以让人和房子远离龙卷风袭击过程中卷来的残渣碎片,充当受灾民众的“保护伞”。奎因表示,现在,科学家们已经使用杜邦公司研制的凯夫拉材料,建造了一种“杜邦暴风屋”,它看起来像一个由钢丝网和凯夫拉材料制成的帐篷,可以将其从内部直立起来,让人远离所有四处飞散的残渣碎片。
然而,利用碳纤维和凯夫拉这些未来材料和全新的建筑理念,房屋的建造成本可能非常高。现在,对于美国乔普林市的很多受灾民众来说,由混凝土布建造的房子才能更好地缓解燃眉之急。
混凝土布是一种特殊的浸染纤维,当向其中添加水时,能变成脊柱状的隆起,因此,可以使用混凝土布来建造加固型的防护棚。混凝土布的设计初衷是建造军事基地,其工作原理和石膏绷带一样,当朝其喷水时,会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干燥一点后,会出现一个非常坚固的建筑结构,足以对抗任何极端气候。奎因表示,混凝土布很容易制造、便于处理而且造价便宜,足以成为没有防风地窖受灾民众的“庇护所”。
奎因表示,一个更加激进的建筑学派的想法甚至更加大胆,他们设计出了一种名为“地下大楼”(与摩天大楼相对)的建筑,该建筑就是被建造在地下,以免受龙卷风经过的“池鱼之殃”。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两只老虎:这是一只苏门答腊虎和她的幼崽在一起


动物保护人士表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拍摄到多达12只苏门答腊虎,实在让人非常震惊。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其他动物保护组织现在正全力阻止对这片森林的破坏和砍伐


濒临灭绝:由于栖息地不断减少,盗猎以及和人类的冲突,这种老虎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1日消息,近日,人们在印尼一片即将被砍伐的森林中拍摄到12只极度濒危的苏门答腊虎的影像。

  由于栖息地不断减少,盗猎以及和人类的冲突,这种老虎种类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1970年代,苏门答腊虎尚有大约1000只,而今天估计只剩大约400只。

  这段影像是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在苏门答腊岛中部的森林中拍摄到的。录像中还显示有一只老虎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小虎崽一起玩耍的画面。

  动物保护人士表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拍摄到多达12只苏门答腊虎,实在让人非常震惊。

  由于造纸业和棕榈油产业的发展,这一地区正遭受严重的森林破坏。WWF苏门答腊地区虎类研究小组负责人卡米拉·帕拉卡什(Karmila Parakkasi)表示:“在近两个月的观察中发现的老虎数量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他也表示:“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我们这次安装录像机设备的位置恰好非常有利,还是由于森立破坏过快,从而迫使老虎们只能聚集在相对较小的领地上。”

  在拍摄到的静止画面中显示有6只老虎,以及一只老虎妈妈带着一只小虎崽;而录像中则显示一只老虎妈妈带着她的三只小虎崽正追逐一片叶子玩耍。

  WWF称印尼政府已经表示将对这一地区的森林进行保护,但是问题在于这片森林属于巴里托太平洋木材公司(Barito Timber Pacific)的一个下属分公司。目前该公司还尚未对此发表评论。

  WWF表示,一旦获得政府许可。该公司将有权将这片森林全部砍伐,以提供造纸工业所需木材。WWF将和其他环境保护团体一起坚决反对这一砍伐计划。

  此前印尼已经和挪威达成了一项交易,同意由挪威提供10亿美元,换取印尼政府承诺将砍伐森林的许可冻结两年,以此减少全球由于森林砍伐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但是有关这一协议的细节仍然在等待印尼国会批准,议员们在一些细节上仍然存在争议。

  一旦这项协议得到执行,将有望制止工业的过快增长,从而保护森林免遭更大的破坏。印尼是世界棕榈油生产第一大国。这种产品非常重要,从饼干到肥皂,到生物柴油,都要用到。而快速增长的亚洲经济又让对棕榈油的需求量大增。

  在过去的50年内,印尼已经有两种老虎灭绝,分别是巴厘虎和爪哇虎。(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国核电站设计安全有保障,对事故有完善的预防措施。”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在成都理工大学作题为《中国核电的发展与核安全》的讲座时作上述表示。
据叶奇蓁介绍,核电设计通常有4道屏障,第一道是二氧化铀芯块,能包容98%的裂变碎片机器衰变产物;第二道是锆合金包壳,对核燃料和裂变产物进行封闭;第三道是压力边界,能包容带有放射性的高温高压冷却剂;第四道则是安全壳,能抵御外部的破坏,如地震、飞机撞击等,还能在严重事故下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
针对国人目前的谈核色变,以及对核辐射的恐慌现象,叶奇蓁介绍了我国核电站的辐射值。他以秦山二期为例指出,每年核电站对外辐射值仅为0.005mSv,远低于国家标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规定的0.25mSv的要求,也远低于我们普通人住一年砖房所受到的辐射值0.75mSv。
叶奇蓁表示,我国核电站排放的废弃物都是经过严格处理才排放到外界的,比如废气要经过过滤、吸附、衰变和高空扩散排放,废水要经过过滤、蒸发、离子交换以及稀释排放,而固体废物则要通过水泥固化、密封包装,最后再进行地下深埋,可以说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谈到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时,叶奇蓁认为,超设计的海啸高程导致了核电站的断电,而长时间的断电则导致堆芯冷却系统长期不可用,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那么,中国核电站如何做好安全保障以及事故预防?叶奇蓁表示,我国在核电设计中已经充分考虑了抗地震、防洪水等因素,对应急电源也有周密的准备。另外,核电设计中还有防氢爆措施以及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新投产的机组又增加了非能动氢复合装置,进一步减少了氢气在安全壳内的风险。
(顾华宁 彭丽)
《科学时报》 (2011-05-06 A1 要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借助DNA监测比对确认日前击毙的男子就是本•拉登本人(科学网-kexue.com配图)

  美国只用了几个小时便证实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附近一座建筑内击毙的男子就是萨马•本•拉登。他们如何得知这具头部中弹的尸体就是世界头号通缉犯呢?高级官员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给出的答案是:DNA检测比对以及其他手段。

  据一名高级官员透露,官员们将在阿伯塔巴德地区击毙的男子的DNA与本•拉登家人的DNA进行比对,最终确认这名男子就是“9•11”恐怖袭击的策划者本•拉登。现在仍不清楚官员们拥有多少本•拉登家人的DNA样本,或者这些样本来自于哪些人。在2日下午召开的一场新闻简报会上,奥巴马总统的国土安全和反恐顾问约翰•布伦南表示,他们在此次突击行动前就已经获得“初步DNA情报”。官员们指出,在这座建筑击毙的5人中,有一人是本•拉登的儿子。

  除了使用DNA鉴定尸体外,官员们还借助可视信息进行身份确认。官员们说,他们进行了照片比对并采用其他面部识别手段。此外,他们还对尸体的面部和身体特征进行了彻底的生物统计分析。美军DNA鉴定计划开拓者、法医病理学家维克托•维德恩表示,美国军方掌握了一些类似本•拉登这样的恐怖组织头目的DNA样本。他说:“美国政府在任何可能的地区寻找DNA样本而后储存起来,不管样本来自本•拉登的家人还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

  首先,科学家提取尸体的DNA样本,而后与此前获取的本人样本或者家人样本进行比对。DNA样本可从多个源获取,其中包括丢弃的口香糖、牙刷、吃了一半的三明治甚至于使用唾液封口的信封。迈克尔•柯克帕特里克是一名已退休的FBI(联邦调查局)高级副主管,曾参与创建恐怖分子生物统计学数据库。他表示,为了确认死者的身份,官员们可能使用多个鉴定手段。

  柯克帕特里克并没有参与本•拉登的身份确认工作,他所指的只是通常情况下的身份确认过程。他说:“鉴于死者身份的特殊性并且涉及国际安全,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案例,一些人难免对鉴定结果提出质疑。他们担心出错,需要反复进行鉴定。做这种事情,你是不能犯错的。在向全世界宣布前,你需要做到准确无误。你必须采用各种生物统计学手段,而后得出结论。”

  DNA检测比对

  专家们表示DNA检测比对是最可靠的鉴定手段。DNA样本可以使用棉签从口内提取,也可从血液、头发、指甲甚至于烟头上的唾液中提取。根据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目前已帮助确定了人类DNA的2万多个基因——法医专家使用DNA区分一个人的“基因足迹”,对这个人基因组不同位置的重复小标记进行比对。

  我们所有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基因足迹”,一个人的300万DNA碱基中只有千分之一与另外一个人存在差异。柯克帕特里克表示,利用家人DNA比对一个人的DNA拥有很高的准确性。曾就职于FBI的物理学家马克斯•霍克表示,这非常像进行亲子鉴定以确定遗传关系。

  计算机软件和人类DNA分析能够读取相关数据并加以证实。FBI的法医系统依靠13个DNA片段区分个体身份,而后利用这些数据创建这个个体的基因剖面图。目前尚不清楚情报官员是否使用这种方式鉴定本•拉登的尸体。

  面部识别

  面部识别软件用于鉴定死者的照片。这些电脑程序采用面部拓扑学手段,读取面部特征,例如眼睛、鼻子、嘴唇的位置、比例和尺寸。面部识别程序对死者的面部几何学特征进行测绘,而后与照片进行比对。生物统计学专家表示,它们能够找到面部的参考点,而后确定是否与死者就是同一个人。面部识别同样会比较面部特征、骨骼结构形状、痣、疤痕以及其他皮肤特征。

  身体特征

  在美军突击小组闯进本•拉登所在建筑时,他们很容易辨认出这位恐怖大亨。柯克帕特里克说:“他是一个特征较为明显的人,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他的身高有6英尺4英寸(约合1.93米),身体瘦弱。他的照片很多。”比对身高等特征无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鉴定本•拉登的尸体。

  生物统计分析

  霍克称,完整的生物统计分析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指纹、掌纹、DNA分析、视网膜扫描等等。现在尚不清楚美国在这一鉴定过程中采取何种手段鉴定本•拉登的尸体。霍克表示,一些鉴定手段同样比对手部几何学特征,例如根据照片得出手掌宽度、手部特征或者血管特征以确定死者身份。在1993年德克萨斯州韦科大卫教派所在地发生大火之后,霍克曾负责检验死者遗骸。就职于FBI期间,他还曾参与“9•11”恐怖袭击遇难者遗骸的鉴定工作。

发表在栏目: 科学

 
2009年盘锦斑海豹保护协会解救的斑海豹幼崽,放归大海。
斑海豹是唯一在我国繁殖的鳍脚类动物。它们害羞、喜静,对声音非常敏感。现在,滨海公路工程的推土车停在了离它们仅数百米的地方。
核心栖息地面临切割威胁
滨海公路开修在即的消息,是辽宁盘锦斑海豹保护协会会长田继光3月18日在盘锦市政府网页上看到的。
这条公路全长1400余公里,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辽宁省滨海公路盘锦市唐海线至三道沟道路工程规划,公路将横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这里,是辽东湾斑海豹的核心栖息地。
凭着专业敏感,田继光立刻行动起来,向各有关单位发传真、打电话,告知斑海豹栖息地情况。“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建设单位都联系了,但基本没什么有效回应。”田继光说。
无奈之下,田继光发表了一篇题为《辽宁滨海公路将穿越斑海豹的栖息地》的博客,旋即被某门户网站推至首页。
依借网络力量,田继光的呼声终于得到回应。“听说文章是一个滨海钓鱼网站转载后,被盘锦市政府发现的。”
据田继光介绍,了解到滨海公路建设可能会影响斑海豹生存环境后,盘锦市委书记和市长马上作出批示,要求认真对待。
3月30日,由盘锦市交通局主持,盘锦斑海豹保护协会、盘锦市公路管理处、盘锦市环保局、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工程环评部门共同召开会议,试图找出解决办法。
此时,滨海公路的先期准备工程已经起动,两辆挖土机在斑海豹栖息地数百米外停了下来。
“目前工程暂停了,但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还在研究。”田继光说。
 
被嘈杂围困的“家”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家波多年从事斑海豹研究,据他介绍,斑海豹属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辽东湾斑海豹是一个独立种群,从遗传学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保护这一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韩家波介绍,斑海豹出现频率最多、经常休息的地点,在距双台子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一段河岸以及河中的一个淤泥滩。该河岸长2公里左右,河岸的横截面成台阶型。“雌斑海豹分娩时需要爬到岸边或海冰上,如果没有岸冰,种群繁衍都会受到影响。”
然而,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发现了石油,辽东湾内港口的开发致使河口附近人员、车辆和船只快速增加,斑海豹栖息地逐渐缩小。最近的钻井平台距斑海豹栖息的河岸不足1公里。对双台子河支流的拦截使得一些河道淤积,也影响了斑海豹的沿河上溯。
调查数据表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辽东湾有斑海豹8000只左右;七八十年代,降到2000只;1983年之后只有1000只左右。
声音干扰对斑海豹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噪音,包括商业航线、声纳、地震探测、水产养殖等声响,除了会导致海豹捕食和交流不畅外,还可能让它们无法逃离天敌的伤害。
目前有关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及运营期间产生的噪音对海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较少,而公路的建设施工期很长,爆破、削割等都会产生极大噪音;公路建成后,大量汽车运行导致的共振,对海豹来说更加难忍,这些声音如果正好与斑海豹的听力域对应,那么,“将对它们产生致命影响”。
韩家波说,韩国很重视斑海豹保护,2014年仁川亚运会的吉祥物被称为“斑海豹三兄妹”,“其实,那就是辽东湾斑海豹”。根据辽宁海洋水产研究院等单位2010年的卫星定位追踪研究,韩国白翎岛海域实为辽东湾斑海豹的度夏地之一。
如果双台口海岸不能再成为斑海豹的栖息地,它们是否会彻底“搬家”到别处,甚至种群生存是否会受到影响,目前还没有更多的研究给出结论,韩家波表示。
 
两全其美不容易
在既有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斑海豹保护的调整方案有两个,但各有利弊:相关路段的滨海公路如果往海水方向移动,将巨幅增加成本,跨海大桥的造价是滨海公路的近百倍;如果往海水反方向移动,又将进入另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日前,《科学时报》记者与田继光再度取得联系,他表示,环评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迄今还没有滨海公路和跨海大桥的确切经纬度。环评单位是否将咨询斑海豹研究专家,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答复。
事实上,盘锦有着辉煌的野生动物保护成绩。在2007年滨海公路盘锦段公示的时候,由于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的努力,成功使滨海公路绕开了黑嘴鸥栖息地。田继光也因此保持着乐观,他想,斑海豹会有一片栖身之所的。
田继光还在等待盘锦市政府下一步的联系与计划。
《科学时报》 (2011-04-28 A1 要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2011年4月26日上午,中国大坝协会在京举办了“汪闻韶院士优秀论文奖”设立仪式。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出席了设奖仪式并为汪闻韶院士遗孀严素秋女士颁发了捐赠证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汪闻韶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和岩土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土动力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创建者之一。他终生恪守“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人生准则,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崛起和发展奋斗了一生,在土的地震液化,土石坝及地基的抗震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汪闻韶院士一生生活俭朴、淡泊名利,除读书做学问之外,从不贪图其他的生活享受。他一生辛苦节省下来的工资和稿费,没有留给子女,生前即表示要悉数捐出,用于支持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汪闻韶院士去世后,遗孀严素秋女士实现了他生前的愿望,将平生积蓄50万元全部捐献出来。
为宣传汪闻韶院士献身水利水电事业的崇高精神,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根据中国大坝协会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大坝协会接受汪闻韶院士家属的捐款,并设立“汪闻韶院士优秀论文奖”。根据“汪闻韶院士优秀论文奖”奖励办法,“汪闻韶院士优秀论文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秀论文评选由中国大坝协会负责,原则上每年评选一次。评选条件为:
一是国内外期刊正式发表的水利水电科技论文;
二是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观点明确,创新性强;
三是论文内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是论文在评审年12月31日前三年内正式发表;
五是论文发表时第一作者未满45周岁。
优秀论文每次评选出3篇,每篇奖励1万元。奖金分配由论文作者协商自行确定,论文前三名作者可获奖励证书。
第一届“汪闻韶院士优秀论文奖”的评选工作已经开始,评选结果将于2011年6月16日-17日中国大坝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发布及授奖。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社布鲁塞尔4月30日电(记者 沈晨)北约官员30日在布鲁塞尔对卡扎菲的停火请求作出回应,表示北约希望看到实际行动,而非口号表态。

  “我们需要看到行动,不是去听他们说了些什么。”一名北约官员在布鲁塞尔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还指出,卡扎菲此前曾数次提出停火请求,但利比亚政府军一直没有停止过进攻。

  这名北约官员“老调重弹”,重申所有的停火请求或者和平方案,都必须“可信并可核实”。4月11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回应非洲联盟(非盟)提出的利比亚停火方案时曾指出,任何停火协议必须“可信和可核实” ,并真正完全结束对平民的暴力行为。

  这名北约官员还表示,北约将继续向利比亚政府军施压,直至联合国的决议在利比亚得以全面落实。

  利比亚反对派发言人古贾(Abdel Hafiz Ghoga)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卡扎菲政权没有可信度,和解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说:“卡扎菲说得一点也不诚实,我们不相信他,我们不信任他。”

  利比亚当地时间30日凌晨2点半左右,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如果北约撤回战机与军舰,愿意与北约国家如美国、法国以及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展开停火谈判。

  尽管卡扎菲提出了停火请求,但是他依旧表示自己不会下台。他说:“北约必须放弃让卡扎菲下台的所有念想。我不会离开我的国家,我将战斗至死。”

  此间有报道称,卡扎菲还表示:“如果你们要石油,我们会和你们的公司签合同。这不值当打一场战争”。

  北约方面指责利比亚政府军在米苏拉塔沿海放置水雷。有消息披露,北约部队在米苏拉塔沿海引爆了两枚水雷,但是北约拒绝披露相关的详细情况,只是表示清除水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完)

(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0 页,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