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蚕茧星云周围密布的丝状结构。这是由赫歇尔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红外图像

  欧洲航天局赫歇尔太空望远镜近日在星际云中发现了一种如网络般的错综复杂的气态丝状结构。奇特的是,每一个丝状结构宽度大概相同。天文学家认为,这一现象表明,这种丝状结构可能是由贯穿于银河系的星际音爆形成的。

  赫歇尔太空望远镜观测发现,这种丝状结构特别巨大,在太空中绵延数十光年。此外,在丝状结构中部分区域常常可以发现新诞生的恒星。由赫歇尔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一幅图片中,天鹰座区域中的一个丝状结构中,竟然包含了一个由大约100颗婴儿恒星所组成的恒星生成区。

  此前,其他一些红外卫星也曾经在恒星际云中瞥见过这种丝状结构,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如此清晰过,现在赫歇尔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清晰到能够测量丝状结构的宽度的程度。赫歇尔太空望远镜图像显示,每一个丝状结构可能长度或密度不同,但宽度几乎是相同的。

  研究团队认为,随着爆炸的恒星产生的音爆在星际云中穿行,它们会同时损失能量,直到最后能量完全消失,但是它们也在星际云中留下了这些丝状结构或压缩物质。(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国希望在2020年开始预测地震(图片来源:Flickr/Remko Tanis)
中国将在4月晚些时候开始建造一颗试验卫星,从而检测大气层的电磁场异常,该卫星是中国拟议中的地球监测网络的一部分,它有望在2014年发射升空。
中国地震电磁探测试验卫星(CSES)自从2003年开始就在研发,它是该网络的首个空间组成部分。它的数据将与地面监测网络的数据关联起来。
该网络最终打算提供地震(诸如3月11日在日本沿海发生的地震)预警。
研究表明,强烈的地震活动常常导致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电磁异常,这能帮助对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CSES工作组负责人申旭辉说该卫星最终将与一个更大的观测系统连接起来。中国希望到2017年发射另外两颗卫星,并且从2020年开始预测地震。
法国DEMETER(地震区电磁辐射检测)微卫星研究类似的电磁异常,该项目的研究组长Michel Parrot说:“CSES将研究地震期间的电磁扰动。DEMETER已经经常观测到了类似的扰动。”
然而,简单的数据并不够用。他说:“当你记录下一次扰动的时候,你需要把它与其他地方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确保它不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
中国的这个网络比现有的系统更加雄心勃勃,因为它将使用几颗卫星。Parrot还说:“用一颗卫星每天只能监测特定地区几分钟,有了几颗卫星,你就可以更频繁地监测一个特定地区——如果在一些地区连续观测到一个扰动,它就更加可靠。”
自从DEMETER项目在6年前开始,中国地震局的科研人员一直在帮助分析这些数据。中国还正在与其他一些国家合作,包括意大利、俄国和乌克兰,这些国家自己拥有地震电磁系统。
俄罗斯Fiodorov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Sergey Pulinets说,中国的任务更加复杂,因为尽管DEMETER表明可以从空间监测地震的前驱,CSES将试图预测地震。他说这可能“为人类的安全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申旭辉说,在上个月日本地震发生的两天前,中国科研人员使用地面系统探测到了该地区的电磁异常信号。在这场地震之后,他们分析了这些信号,并确信这些信号与这场地震“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该技术仍然处于试验阶段,而且有假警报的风险。申旭辉说:“因此我们不进行预报或宣布”。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微博世界,著作权何去何从?

微博是人们现代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南方人物周刊》更是将“微博客”评为2010年度人物。所谓微博,顾名思义是微型的博客,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客户端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传播。与普通博客相比,微博一般限于140字,更新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为便捷。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之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各大网站开始纷纷推出微博。微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著作权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微博是否享有著作权

是否享有著作权,是微博时代在著作权法律保护问题上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作品”,而“作品”之所以成为“作品”的核心要件在于其具有独创性,因此,判断微博是否能够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在于其是否具有独创性。

之所以会有这种疑惑,主要在于博客的字数限制。有人说,“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140字的限制,对于普通的微博使用者,大多可能是流水账似的记录生活和心情:“刚刚吃过饭,很饱。”“晚上饭局,期待10年后中学同学相聚。”“今天去超市,买了一桶花生油。”……类似这种简单描述生活柴米油盐的表述,显然达不到著作权法中独创性的要求,自然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但平民毕竟是平民,终究成不了莎士比亚。新浪微博中国首届微小说大赛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她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对于这样的构思和表达,却并非每一个平民都可以做到。作品独创性的判断不在于文字的多寡,而在于通过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精妙构思和遣词造句的功底。这可能是微型小说、微型散文、微型童话或微型诗歌等多种文学样式,以微博为载体表现了出来。它们作为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理所当然。

因此,微博是否享有著作权,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而应当看发表的微博的具体内容。一篇能够受到著作权保护的微博文章,并不在于其字数有多少,而在于其如何在140字之内“妙手著文章”。

微博转发的隐患

与普通博客相比,微博的重要特点就是传播速度极快。重要原因即是微博世界中的转发现象。微博之间的转发,只需点击微博帖子下的“转发”字样,即能在显示原始帖子内容的同时,显示原始发帖人的昵称,与原创帖子存在明显的区别。基于微博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分享,因此这种转发符合微博世界的游戏规则,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存在著作权法律隐患的是“直接引用”行为,及以原创微博帖子表现出来的转发行为。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著作权人对自己的作品具有发表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他人不得侵犯著作权中的这些人身权和财产权。只有满足“合理使用”的12种情形,使用人才可以在法律上免责。这12种情形包括公务使用、个人学习、科学研究、课堂教学等,同时需要满足指明原始作者和作品名称。严格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在微博上直接引用他人作品,如果引用部分属于他人作品的全部,如微型文学作品,或者他人作品的实质部分,则存在侵犯著作权之虞。

140字的微博世界,是否应当严格执行著作权法的规定?当然,著作权法规定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对于现实和网络是同样适用的。如果微博转发行为构成著作权侵权,则理应承担侵权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微博存在的合理性更多的在于分享,而不是创造,因此笔者认为微博转发行为构成著作权侵权应当是“显而易见”的,一般的侵权应根据微博的分享性原则予以免责。而就如何认定“显而易见”的著作权侵权,一方面转发者在主观上应当具有“显而易见”的恶意,另一方面转发行为应当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后果。

微博运营商的法律责任

尽管微博世界发生著作权侵权的情形比较少,但一旦发生,如何认定微博运营商法律责任这一问题就不容回避。与普通博客运营商相比,微博运营商面对信息数量更多,每一分每一秒都存在更新的帖子,根本无法进行具体审查。除了对内容上明显存在反动、色情、暴力等敏感性词语进行自动过滤和删选外,微博运营商不会主动进行审查。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据此规定并结合微博的特殊性,微博运营商的审查义务应当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如果权利人发现他人微博上存在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可以通知微博运营商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只有在微博运营商未采取相关措施的情形时,才承担法律责任。

请本文作者与本栏目联系。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我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4月11日消息,猫和鸟打架,这在平日看来基本是不可能的,毕竟猫不会飞,怎么可能和鸟扯上关系?但日前一位美国网友却将一段猫和鸟打架的视频上传到了网络上,并引发了百万次的点击。

  在视频画面中,一只野猫在路边悠闲的散步,突然间对面飞来一只鸟,小鸟似乎对猫咪非常的感兴趣,飞到猫咪的面前开始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随后转身飞走了。野猫看起来并不怎么“待见”这只小鸟,根本就不搭理它。小鸟见猫咪无动于衷,忍不住再次飞过来骚扰这只野猫,就这样三番五次的过后,这只猫终于动怒了,突然间跳起来,用两只前爪去伏击这只调皮的小鸟,而且一下子给抓着了。  

  这一幕恰恰被一位在路边经过的美国网友拍到。他在视频后面留言到:“太不可思议了,当时我只是觉得很有趣,于是便开启了录像机,但是却拍到了这样有趣的画面,那只猫功夫是如此了得,先是施展了‘凌波微波’,随后又用‘飞天擒拿术’将小鸟给抓住。一蹦一抓令人叹为观止。”

  这段视频总计52秒,尽管不长,但是在上传到网络上之后,立马引起了轰动,迄今为止已经有百万次的点击量。很多网友纷纷留言赞叹这只猫简直就是功夫大师。

  (科学网-kexue.com 千里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最近,一种所谓的“古董”安宫牛黄丸价格暴涨。正规药店里出售的安宫牛黄丸每粒标价不过几百元,而在网络上1993年之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一粒甚至要卖到几万元。专家指出,买药还要去正规药店,网上售卖的当心是假药劣药。

  4月6日,记者在淘宝网上看到,安宫牛黄丸标价最高的为58000元,卖家zyylovezlx在商品介绍列出了“1982年香港马百良药厂出品”、功能为“清热解毒、镇惊开窍”,成分为“牛黃、麝香、珍珠、黄连、黃苓、栀子、郁金、冰片、蜂蜜及辅助剂”。

  排在第二位的是一粒上世纪“70年代产的安宫牛黄丸”,标价38000元,卖家“幸运果果龟”称自己卖的安宫牛黄丸是原河北省承德市制药厂生产的,其姥爷在大概1973、1974年的时候,为了治疗舅舅的脑膜炎托关系弄来的,并称,“不敢保证是否还有疗效”,但保证“绝对正品”。

  另一位卖家“甜甜公主baobei”店里的“香港马百良安宫牛黄丸(1985)”同样标价38000元,店家同样表明货品来源意图说明所售安宫牛黄丸的“正宗”。卖家称,该药是亲戚从香港带回,“保证真品”。另一卖家店内销售的“古董级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散)”标价23000元,称是“中药世家留存、真材实料,仅此一小瓶,不是仙丸,却胜似仙丹”。

  记者从同仁堂药店获悉,目前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最贵的一丸也就350元,网上标价58000元的安宫牛黄丸与之相比,价格贵了165倍。

  擅自服用容易产生危险

  网上高价售卖的安宫牛黄丸,尽管来源不一、厂家也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点就是,很多卖家都特意强调自己所售药品为“1993年以前生产的”。他们称,只有此前生产的才含有犀角。

  北京地安门中医门诊部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告诉记者,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属于中医方剂的开窍剂。中医将其与紫雪丹、至宝丹称为“凉开(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为“三宝”之首,由牛黄、麝香、珍珠、朱砂等11味中药组成。

  陈年安宫牛黄丸和普通安宫牛黄丸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使用的是野生犀牛角还是水牛角。1989年我国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3年以后,野生犀牛角被明令禁止用于制药原料,生产厂家于是改用水牛角的浓缩粉替代。有人认为,水牛角和犀牛角虽然成分类似,但是药效仍存在一定差距。所以,1993年前产的含有犀牛角成分的安宫牛黄丸身价倍增。尹志超表示,目前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工艺和做工都非常严格,其疗效依然有非常充分的理论依据,消费者不要盲目追求所谓1993年前生产的“陈年”安宫牛黄丸。

  尹志超提醒,安宫牛黄丸的功效是“开窍醒神”,是主治老年人中风、半身不遂的急救药,抑制病况深度发展。因其是个大凉药,只能作为急救,不能作为保健用药,更不是万能的特效药。患者如果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擅自服用,极易产生危险。

  网上随意销售属违规

  记者在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的包装上看到,有效期为5年,这与网络上宣传安宫牛黄丸“越陈越好”的说法相去甚远。难道安宫牛黄丸不会因为过了保质期而失去疗效吗?

  尹志超指出,中药当然是有保质期的,过了期就逐渐失去了疗效,一些过期中药颜色发生变化、有破损等,就变成了劣药,服用后无法保证人体健康。

  不过,他同时指出,如果使用蜡丸密封的中药,不会生虫也不会发霉,即可长期存放,当然保存的环境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而普通包装非蜡丸形式包装的药丸子,存放时间长了则会发霉生虫,失去疗效。

  另外,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允许在网络销售药品的只有十几家网上药店,而这些网上药店也只能在网络销售非处方药,而安宫牛黄丸属于处方药,因此普通卖家销售均属违规。尹志超提醒,普通消费者无法鉴别网络上销售的安宫牛黄丸是否真货,应谨慎购买,以免买到假药。(记者夏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2011年3月29-30日,973计划有关水产基础研究的4个项目在湖北赤壁召开会议,研讨成立水产研究项目网络。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品产量最高的国家,水产品是我国唯一年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值的农产品。鉴于水产在农业中的重要性,973计划针对鱼类及贝类的功能基因组及分子育种、水产品的免疫防治和集约化养殖等先后部署了6个项目。本次会议上,973计划在研水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及部分学术骨干分别报告了各自研究的科学问题、工作进展及可共享数据及资源。与会专家一致认可水产研究项目网络的组织方式,并就项目网络的运行机制、数据共享及合作方式等方面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就实行轮值主席制和年度交流制形成了共识,同时深入研讨了水产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国内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登场啦!”2011年4月份开始,当人们点击网易视频的“公开课”内容,就可以观看和聆听到来自复旦大学的讲座内容。
来自哈佛、耶鲁、牛津、斯坦佛、普林斯顿等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已风靡全国,如今,复旦大学网络公开课的推出令人眼前一亮。在与世界一流大学、全球知名学者教授同“网”亮相中,国产网络公开课的魅力几何?
讲座视频上网,“课堂”突破时空
首位走上复旦大学网络公开课讲坛的是台湾中研院副院长、著名历史学者王汎森教授。他对中国思想史、学术史及史学史都颇有研究。作为复旦大学“人文振兴计划”延请的光华杰出人文学者之一,他的系列讲座题目《执拗的低音》共分四讲,内容为对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
为何网络公开课要从讲座开始?校方表示,在复旦大学的教育理念中,讲座是大学最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活动之一,内容精炼、选题前沿,也利于教授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交锋。
记者从复旦大学的主页和论坛上发现,学校平均每年都有超过2000场各类讲座,资源非常丰富。“过去5年来,我们积累了大约500场讲座视频,下一步计划从中选择一部分陆续公开上网,让更多好学的社会人士分享。”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方明说。
“过去是边走边听音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乘车时、工作间歇中会拿出手机,看下载的网课视频。”在一家电子公司担任副总的马俊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耶鲁大学的《哲学-死亡》网络课程,“太精彩了,当雪莱·卡根教授盘腿娓娓道来的时候,我完全被大师的精神世界所牵引、所折服。”马俊曾经在职攻读复旦大学硕士,“现代大学不应该有高墙,除了讲座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课程触网。”
网络公开课受网友“力挺”
记者发现,在复旦大学网络公开课的页面上,不仅有讲座的梗概、现场视频与照片,还有很多网友“力挺”的跟帖。有些网友看到精彩的讲座预告,更是发出了要早起排队等“沙发”(表示占领先机的网络潮词)的号召。记者数了数,王汎森教授系列讲座的四讲内容上网仅四五天,就吸引了网友45条“微博”留言与67条跟帖。
网友“华老夫子”说:“王汎森教授给我们的启发很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仅是对历史,对很多看法都受自己主观的和现有知识的影响,没有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其实,很多事情是要追本溯源的。”
网友“沉默的大多数”说:“中国太需要这种开拓思维的课了!通过网络视频,我们得以分享大师的思考、学识和智慧。他们就像一个个太阳,让我们不停地吸取能量……”
更多的网友则希望这样的网络公开课多多益善。如网友普渡说:“希望这样的讲座在网上多一些,可以让博友们看见,多听听学学,必有收获。”
还有不少网友对国内的网络公开课提出了发展建议。网友“i达人”说:“希望高深的人可以把学问讲得深入浅出一点,再生动一点,让更多的人可以听懂。另外,我看到网易视频上还有国外知名大学,如哈佛、牛津、耶鲁的近百门网络课程,非常精彩。国内的公开课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才能在网络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啊。”
让名校公开课走得更远更好
“虽然现在网络公开课受到越来越多白领等各界人士的欢迎,但是国内网课真正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我国多年前就提出高校建设精品课程,并上网向社会公开,但是上网的情况、利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有的是死链接,有的长时间无更新,普遍影响很局限,远不及如今的国外名校公开课,由此可见,如何促进高校资源社会共享、将网络课程真正建设好还需要多方努力。
熊丙奇表示:网络课程的真正风靡,也需要学习目的转化,当越来越多的人不是为了学分、为了功利而学,而是为了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而学的时候,网络课程才会拥有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的使命就是为了灌输知识,至于如何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讲课是否有幽默感、有感染力,能否引起深思、改善学生的心知模式则甚少考虑。为了应对网络时代、全球化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在教师的考核、培养和自我目标设定上进行改革探索。”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严诚忠教授表示,除了上课风格、语言表达外,我们的高校还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开发精品课程向社会公开,这些课程必须代表学科特色,并突破传统经典范畴,更广泛、更具时代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社会文化的大学使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有木有”、“尼玛”、“伤不起”频繁出现,句尾再加上大量感叹号,这就是基本的咆哮体。从上周开始,诞生两年多的咆哮体突然集中爆发,各行各业的咆哮体迅速在网络走红,以夸张的手法描述自身行业的特征以及工作学习中的体会,甚至王菲、王力宏等明星也加入了咆哮大军。

咆哮体大爆发的导火索源于“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一帖,该帖由“沪江法语”首先转发到微博上,帖中作者用连篇累牍的感叹号和语气词“啊”,抱怨法语的难学。咆哮体的最大集中地是成立于2008年的 “景涛同好小组”,小组以台湾知名演员马景涛命名,因为他主演的很多角色都表情夸张、以咆哮姿态喊出大量夸张的反问句和感叹句。目前该小组已分成多个小组,总成员有8万多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马景涛,每个人都是一个“咆哮帝”,各行各业各色人群都有无数说不出的“伤不起”“有木有”,各行各业的网友“吐槽”着自己这一行有何等的“悲催”。

网友为什么爱咆哮?专家表示,从心理学上讲,年轻人通过在网络上自创各种语体,对于宣泄压力、获取群体认同感,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网友来说,当他们用一连串的感叹号时,未必有那么多需要咆哮的内容,只是模仿咆哮来玩。而看咆哮体的人,最大的乐趣当然也不是在感叹号,有趣的内容仍然是吸引网友的硬指标。

尽管咆哮体的文字在视觉和听觉上非常可怕,但这种宣泄总的来说非常温和,很少出现攻击性言语,更多是一种自嘲,更和现实生活的咆哮行为没有关系。在凡客体、知音体、红楼体、新浪体、梨花体、纺纱体浮云飘过后,借助微博,网友自娱自乐的网络语言创意将会出现得更为密集。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大脑通信网络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父母的遗传
 

  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来自墨尔本大学神经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的亚历克斯-福尼托(Alex Fornito)是该项研究报告的首席著作者,他说,这一发现对于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一些人执行某些特定任务会远远强于其它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有助于了解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遗传学依据。


     先前的研究显示,在智力测验中,能取得高分个体,大脑功效也更高。同时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效能明显降低。


     福尼特说:“大脑网络复杂程度相当惊人,数十亿的神经细胞通过数万亿的纤维相连。在这个网络中,有效的通信非常重要。连接越多,网络效率就更 高,这些连接使得大脑不同的区域可以相互快速高效的通信。另一方面,会尽力使得网络连接配线数目最小化,因为从消耗的能量来看,每一个配线连接都非常昂 贵。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一些人的大脑运转比其它人更有效。”
 

  双胞胎基因比较试验


  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一些来自昆士兰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他们对38对同卵双胞胎和26对异卵双胞胎的大脑扫描进行了比对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拥用相同的基因,而异卵双胞胎有大约50%的基因相同。
 

  福尼托说:“对于研究基因在决定某一具体特性中有多么重要,双胞胎无疑是比较完美的研究对象。假定存在差异,且基因在确定遗传特征方面非常重 要,那么我们可以预测出同卵双胞胎在这些功能方面的相似性要远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的统计模式,精确的计算出基因在确定遗传特性中 所起到的作用。”
 

  大脑网络如何组织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揣测着这些复杂网络的组织形式,但是,全面绘制人类活体大脑连接难度非常大。
 

  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测量了整个大脑中网络连接的效益,同时对大脑的具体区域也进行了类似的测量。
 

  福尼托说:“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出了异卵双胞胎大脑网络组织中的差异出现在哪些位置。就他们大脑网络的效益而言,我们发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大脑功效与生俱来


  研究发现平均全部差异的60%都和基因有关。因此,大脑如何连接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仍有足够的空间让大脑响应外界环境。
 

  福尼托说:“在大脑的某些区域,遗传作用更加突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前额皮质是大脑中受遗传影响最强烈的区域,而这一部分在策略性思考、计划 编制以及记忆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受许多精神疾病影响的首要区域之一,精神分裂就是一个重要的实例。因此我们的发现指出了这些大脑变化的潜 在遗传根据。”
 

  虽然基因遗传起主要作用,但是当大脑出现问题时,适时地利用外界环境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还是可以避免精神疾病和大脑失调的发生。
 

  福尼托补充说:“最终,这项研究将帮助我们找出哪些特定基因非常重要,从而解释认知道能力上的差异,以及确定患类似精神分裂和老年痴呆病等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风险。”他表示,这项研究将为治疗大脑失调类疾病开拓新的基因疗法。(锋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遗传基因对大脑网路配线的“成本效益”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阐明了一些和大脑形成有关的问题。


大脑通信网络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父母的遗传

  来自墨尔本大学神经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的亚历克斯-福尼托(Alex Fornito)是该项研究报告的首席著作者,他说,这一发现对于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一些人执行某些特定任务会远远强于其它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有助于了解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遗传学依据。

  先前的研究显示,在智力测验中,能取得高分个体,大脑功效也更高。同时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效能明显降低。

  福尼特说:“大脑网络复杂程度相当惊人,数十亿的神经细胞通过数万亿的纤维相连。在这个网络中,有效的通信非常重要。连接越多,网络效率就更高,这些连接使得大脑不同的区域可以相互快速高效的通信。另一方面,会尽力使得网络连接配线数目最小化,因为从消耗的能量来看,每一个配线连接都非常昂贵。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一些人的大脑运转比其它人更有效。”

  双胞胎基因比较试验

  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一些来自昆士兰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他们对38对同卵双胞胎和26对异卵双胞胎的大脑扫描进行了比对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拥用相同的基因,而异卵双胞胎有大约50%的基因相同。

  福尼托说:“对于研究基因在决定某一具体特性中有多么重要,双胞胎无疑是比较完美的研究对象。假定存在差异,且基因在确定遗传特征方面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可以预测出同卵双胞胎在这些功能方面的相似性要远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的统计模式,精确的计算出基因在确定遗传特性中所起到的作用。”

  大脑网络如何组织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揣测着这些复杂网络的组织形式,但是,全面绘制人类活体大脑连接难度非常大。

  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测量了整个大脑中网络连接的效益,同时对大脑的具体区域也进行了类似的测量。

  福尼托说:“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出了异卵双胞胎大脑网络组织中的差异出现在哪些位置。就他们大脑网络的效益而言,我们发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大脑功效与生俱来

  研究发现平均全部差异的60%都和基因有关。因此,大脑如何连接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仍有足够的空间让大脑响应外界环境。

  福尼托说:“在大脑的某些区域,遗传作用更加突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前额皮质是大脑中受遗传影响最强烈的区域,而这一部分在策略性思考、计划编制以及记忆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受许多精神疾病影响的首要区域之一,精神分裂就是一个重要的实例。因此我们的发现指出了这些大脑变化的潜在遗传根据。”

  虽然基因遗传起主要作用,但是当大脑出现问题时,适时地利用外界环境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还是可以避免精神疾病和大脑失调的发生。

  福尼托补充说:“最终,这项研究将帮助我们找出哪些特定基因非常重要,从而解释认知道能力上的差异,以及确定患类似精神分裂和老年痴呆病等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风险。”他表示,这项研究将为治疗大脑失调类疾病开拓新的基因疗法。(锋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5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