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幼儿园中所有儿童都是一个装扮
幼儿园中所有儿童都是一个装扮

  妇女要求“裸胸游泳”

  从2007年开始,瑞典兴起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运动:众多女性要求男女平等,努力捍卫在全国各地游泳池内不戴乳罩游泳的权利。

  这场“裸胸运动”始于当年8月,当时,两名年轻女子在瑞典南部的乌普萨拉市一家休闲中心游泳时没有穿比基尼泳装的上衣,工作人员要求她们遮住胸部。由于两位姑娘拒绝这样做,她们被强行赶出了游泳池。

  一些对此不满的女性遂成立了“裸胸”活动小组,积极组织裸泳活动。其中一名22岁的当事人拉格尼尔德卡尔森说,男女享有一样的权利,如果女人必须戴胸罩的话,那么男人也应这样,“男人无权指责女人裸着上身,因为男人们就是这样”。

  2008年1月,“裸胸游泳运动”已取得了首个重大胜利,一家游泳馆公开表示,将允许妇女们在游泳池内不戴乳罩游泳。2009年,经法院裁决,女人拥有了和男士一样“无上装游泳”的权利。瑞典一些社会民主党政客还提议安装男女混用厕所。

  开设“男人避难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瑞典及其他北欧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名为“男性综合征”,表现为离婚率、自杀率上升,心理焦虑的人数增加。有研究表明,这是“由男人地位失落产生的危机感导致的”。瑞典人为此特设了“男人避难所”,专门对患有“男性综合征”的人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生意相当红火。

  但比起女权组织来,瑞典的男权组织还没有形成气候,许多组织都是刚刚成立不久便“夭折”了。因为和其他国家的男性一样,瑞典男人也很好面子,真正请“组织”出面打抱不平的人并不多。

  并非所有人都赞同

  如今,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正在瑞典展开,一些人认为瑞典在性别平等方面走得太远了。

  “无性别教育”,被指责是在提倡极端女权主义。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动机是促进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但方法有点“过”。这种刻意模糊性别概念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困惑,难以面对幼儿园以外的世界。

  曾任瑞典职业联盟男女平等专家的专栏作家克拉松表示,成年人不应该打扰孩子自己们对性别的探索和认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幼儿园中所有儿童都是一个装扮
幼儿园中所有儿童都是一个装扮

  妇女要求“裸胸游泳”

  从2007年开始,瑞典兴起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运动:众多女性要求男女平等,努力捍卫在全国各地游泳池内不戴乳罩游泳的权利。

  这场“裸胸运动”始于当年8月,当时,两名年轻女子在瑞典南部的乌普萨拉市一家休闲中心游泳时没有穿比基尼泳装的上衣,工作人员要求她们遮住胸部。由于两位姑娘拒绝这样做,她们被强行赶出了游泳池。

  一些对此不满的女性遂成立了“裸胸”活动小组,积极组织裸泳活动。其中一名22岁的当事人拉格尼尔德卡尔森说,男女享有一样的权利,如果女人必须戴胸罩的话,那么男人也应这样,“男人无权指责女人裸着上身,因为男人们就是这样”。

  2008年1月,“裸胸游泳运动”已取得了首个重大胜利,一家游泳馆公开表示,将允许妇女们在游泳池内不戴乳罩游泳。2009年,经法院裁决,女人拥有了和男士一样“无上装游泳”的权利。瑞典一些社会民主党政客还提议安装男女混用厕所。

  开设“男人避难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瑞典及其他北欧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名为“男性综合征”,表现为离婚率、自杀率上升,心理焦虑的人数增加。有研究表明,这是“由男人地位失落产生的危机感导致的”。瑞典人为此特设了“男人避难所”,专门对患有“男性综合征”的人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生意相当红火。

  但比起女权组织来,瑞典的男权组织还没有形成气候,许多组织都是刚刚成立不久便“夭折”了。因为和其他国家的男性一样,瑞典男人也很好面子,真正请“组织”出面打抱不平的人并不多。

  并非所有人都赞同

  如今,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正在瑞典展开,一些人认为瑞典在性别平等方面走得太远了。

  “无性别教育”,被指责是在提倡极端女权主义。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动机是促进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但方法有点“过”。这种刻意模糊性别概念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困惑,难以面对幼儿园以外的世界。

  曾任瑞典职业联盟男女平等专家的专栏作家克拉松表示,成年人不应该打扰孩子自己们对性别的探索和认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3月17日电 台北市创台湾之先,由民政局人口政策科成立“同志”(同性恋)业务的窗口,市府跨局处定期与性别团体对话。此外,市府还打算规划“性别友善厕所”。

台北市民政局科长游竹萍说,男女混用的厕所就是“性别友善厕所”,没有特别设计需求或设施,涵义是让“男女生不需要被分类”。但更重要的是,如厕民众要尊重不同性倾向的生理需求。

台北市府前年11月曾函颁“台北市政府营造友善同志环境实施计划”,每半年与“同志”团体与性别平等专家举行一次联系会议,从小区、教育、医疗、职场等各方面改善同志环境。会议中也得到不少建议。

世新大学日前设置性别友善厕所引起关注,民政局近日也广泛搜集市府各机关公厕规划案,并咨询过世新大学的经验,希望在两年内找到示范点,推出“公家版”的性别友善厕所。

游竹萍说,曾有性别协会反映,有名30多岁女同志,因外貌打扮像男性,上女厕时常常遭人白眼,导致该女性常憋尿罹病,今年初洗肾过世。

郭妈妈则说,她的女儿念小学时就喜欢女生,长大后才知道自己是跨性别者。女儿18、19岁时打扮中性,上女厕时一度被打扫阿姨误认为男性,甚至斥责报警处理。郭妈妈建议女儿改上男厕,想不到“之后就没有发生误会”。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裸婚,还是不裸婚”,是困扰许多80后一代年轻人的头等人生大事。裸婚,需要双方坚实的爱情根基和持续不断的长期艰苦奋斗。不裸婚,需要一方或两方实打实的物质财富做保障。对于活在当今不正常又不正常时代的中国80后而言,裸婚或不裸婚,从人类男女两性的进化视角来看,不过都是适者生存王道的一种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新闻周刊》7月18日)

婚姻和爱情不一样。爱情可以没有物质做支撑,只要在大量喷涌而出的性荷尔蒙和使人快乐愉悦的多巴胺的鼓动下,单纯浪漫的爱情就可以冲动地达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至高境界。然而,婚姻却是现实的,而且很现实,每日都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当然,同时还有爱情的话,那最好不过了。对于爱情,人类男女有着普遍的共识,然而对于婚姻,则天然有异,或者说,至少不完全相同。可以说,就婚姻而言,女人是巢穴动物,遗憾的是,男人却不是。于是,这就无可避免地造成了男女婚姻的诸多矛盾。

幸运的是,这样的矛盾并没有失控,达到完全不可调和的地步,不然人类就会绝种。这是人类千百万年逐渐进化出来的一种适应机制——裸婚或不裸婚,需要根据当事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客观条件审慎抉择。如果确实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不裸婚,而又不得不结婚,比如,女方年龄逼近最佳生育大限,或者未婚先孕了,或者自身条件不允许再投入择偶市场自由选择,那就必须选择裸婚,然后夫妻一起奋斗打拼,创造未来的幸福。在这种情况下,裸婚成为必然的上策,而不是什么下策,选择裸婚就成为一种明智之举。

社会经济剧烈变化的年代和国度往往加剧男女婚姻的矛盾冲突,造成许多悲剧的爱情和婚姻。中国80后一代的父母的结婚,用现在的裸婚一词来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今天步入时不待我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生阶段的80后,却尴尬地不得不痛苦地面临艰难的抉择——“裸婚,还是不裸婚。”在大城市房价不断高企的这个不正常的时代,不裸婚,要么一方有经济实力买房,要么双方合伙起来有经济实力买房,即便大笔举债也在所不惜。对于后者而言,显然是一种寅吃卯粮的策略——冒险,却有最大化收益的可能,因而值得。

万物存在的最终目的,包括自诩为灵长类的我们人类,在达尔文主义者看来,不外乎是自身基因传递(生育最多、最好的孩子,并使他们成长为具有繁衍竞争力的成人)的最大化。因而,面对严酷的大城市生存之境——少数人有数套房但自己不住,而可怜的大多数人则悲惨地连立锥之地都没有,属于后者的男女,就必须聪明地进化出一套新的婚姻机制,才能使自己的基因传递利益最大化。于是,在所难免的裸婚、男女小三、戴绿帽子就横空出世了。

150年前,查尔斯·达尔文在其震撼全世界的煌煌巨著《物种起源》中,以看似冷冰冰但却包含善意提醒的口吻指出:“世间万物,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此看来,要是听达尔文谆谆教导的话,80后的裸婚或不裸婚,就根本不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五, 14 1月 2011 11:29

日三成半夫婦厭性事

日本厚生勞動省去年對一千五百四十名年齡介乎十六至四十九歲的男女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十六至十九歲的年輕男性中,有三成半人表示對房事沒有興趣,甚至討厭,較二十年前的同類調查增加近一倍;而二十至二十四歲組別男性,亦有逾兩成一人討厭房事。另外,已婚夫婦中,一個月以上沒有過性生活的「無性夫婦」首度突破四成,較○四年增加近百分之九。厚生勞動省擔心,國民對性事不感興趣,會令少子化趨勢加劇。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