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本报北京电(驻京记者 柯立)“听说连战、蒋孝严等曾表示,愿意来武汉参加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对此我乐见其成”,全国政协香港委员、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达昨天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对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任何活动,都值得支持,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本份。”

  自2008年以来,孙必达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上递交关乎武汉、辛亥首义的提案,还得到20余位海内外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支持。“武汉三镇至今留有大量珍贵的辛亥革命遗迹,也有大批辛亥后裔,历史地位无法取代。”

  今年,除武汉、广州、北京的纪念活动外,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政府也在筹备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如何看待这些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孙必达认为:单纯纪念辛亥革命本身,武昌是首选之地。辛亥革命深刻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了辛亥革命,才有民主中国的成立、亚洲第一共和国,全球华人无论怎么纪念都不为过。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分析大脑在何时何地会活跃
 

  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如视听信号以物理、化学形式存在,而神经系统只能以神经脉冲的形式传递信息,因此必须把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变为频 率、节奏、波长等神经脉冲来表示不同的信息,这一过程称为编码。就像人们调节收音机的频率,科学家目前已在利用一种脑皮层电流描记的方法,精确描记大脑活 动时的频率、波长等神经脉冲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有关大脑意识的更多详情,帮助人们从一个全新角度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
 

  脑生理学的三种工具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分析大脑在何时何地会活跃。最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使用了脑皮层电流描记法,这是一种用临时放置于大脑皮层表面的电极阵列来监测大脑的技术。“分析大脑功能,通常集中于大脑的哪个部位、什么时候产生活跃。”医学院的埃里克·里奥萨德说,而分析大脑活动的频率、波 长为研究脑生理学提供了除脑电图(EEG)、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以外的第三种主要手段。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的血液动力的改变,在大脑中定位某个功能区。脑电图则是将电极放在头皮上,许 多神经元同时放电就产生了脑电波,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在专门的纸上,得出一定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的曲线即为脑电图。放电频率决定了大脑活跃频率或波 长,这是可以用赫兹或秒周期来计量的。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用脑电图监控外伤或癫痫病人的意识,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 帮助,也可用来研究睡眠。
 

  相比于脑电图,脑皮层电流描记法能直接记录来自大脑皮层的脑波数据。在临床上,里奥萨德和其他神经外科医生用这种方法来鉴别抗癫痫药物作用源 区,绘制出这些区域以便通过外科手术清除病灶。得到病人允许后,他们将电极阵列放在癫痫病人颅骨以下的大脑皮层表面,监控大脑活动波谱,以找到抗癫痫药物 在大脑中的作用源区,与传统的脑电波监控手段相比,这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要更加详细。
 

  精细解码脑电波

  利用电极阵列收集大脑活跃性频率的数据,可以获得更多重要的内部观察资料。里奥萨德既是神经外科教授,也是神经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他 说:“EEG只能监控40赫兹及以下的频率,但是脑皮层电流描记让我们能对500赫兹以下频率的脑电波活动进行监控,从而能完整地研究大脑活动的生理机 制,得到更好的信号,并能更准确地定位信号的来源去向。”
 

  里奥萨德和同事通过电极阵列来观察外科麻醉后的意识减弱和恢复过程,研究结果发表在去年12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他们发现,每个频率都产生了不同的信息,这显示出不同的神经回路会如何随着意识的减弱而变化。
 

  在失去意识过程中,按某种顺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恢复意识的过程中以相反的顺序重复。某个频率区的活动性称为伽玛带,被认为是神经元与其附近神经元之间交流传输信息的表现,随着伽玛带频率的下降或回归,病人失去或恢复意识。
 

  “不管病人麻醉得有多深,某个大脑网络总是以很低的频率保持活跃性不变,”里奥萨德说,“大脑活跃性频率高低频之间有着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也不会变,我们推测这可能与某些记忆回路有关。”
 

  在另一篇发表于2月9日《神经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里奥萨德和同事证明了,大脑特定区域的波长可以用来测定该区域在当时执行的功能。他们 将一个电极放在多个不同的脑区,包括语言中枢测量脑活性数据,集中分析这些数据显示,病人的许多信息可通过脑区中的活性高频带获得。比如:是否听到了一个 单词?是否准备说出一个他听到或看到的单词?是否正在说一个他听到或看到的单词?
 

  “一直以来,我们把大脑活动频率作为一个整体,用来研究一个现象,但我们发现这些频率并非毫无差别,而是非常多样。”里奥萨德说,“我们用脑皮 层电流描记法分析这些频率,可解码更多的体现大脑活动和认知意向的电流脉冲,因此可更多地从大脑无线电台中获得信息。”(常丽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分析大脑在何时何地会活跃

  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如视听信号以物理、化学形式存在,而神经系统只能以神经脉冲的形式传递信息,因此必须把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变为频率、节奏、波长等神经脉冲来表示不同的信息,这一过程称为编码。就像人们调节收音机的频率,科学家目前已在利用一种脑皮层电流描记的方法,精确描记大脑活动时的频率、波长等神经脉冲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有关大脑意识的更多详情,帮助人们从一个全新角度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

  脑生理学的三种工具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分析大脑在何时何地会活跃。最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使用了脑皮层电流描记法,这是一种用临时放置于大脑皮层表面的电极阵列来监测大脑的技术。“分析大脑功能,通常集中于大脑的哪个部位、什么时候产生活跃。”医学院的埃里克·里奥萨德说,而分析大脑活动的频率、波长为研究脑生理学提供了除脑电图(EEG)、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以外的第三种主要手段。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的血液动力的改变,在大脑中定位某个功能区。脑电图则是将电极放在头皮上,许多神经元同时放电就产生了脑电波,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在专门的纸上,得出一定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的曲线即为脑电图。放电频率决定了大脑活跃频率或波长,这是可以用赫兹或秒周期来计量的。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用脑电图监控外伤或癫痫病人的意识,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也可用来研究睡眠。

  相比于脑电图,脑皮层电流描记法能直接记录来自大脑皮层的脑波数据。在临床上,里奥萨德和其他神经外科医生用这种方法来鉴别抗癫痫药物作用源区,绘制出这些区域以便通过外科手术清除病灶。得到病人允许后,他们将电极阵列放在癫痫病人颅骨以下的大脑皮层表面,监控大脑活动波谱,以找到抗癫痫药物在大脑中的作用源区,与传统的脑电波监控手段相比,这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要更加详细。

  精细解码脑电波

  利用电极阵列收集大脑活跃性频率的数据,可以获得更多重要的内部观察资料。里奥萨德既是神经外科教授,也是神经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他说:“EEG只能监控40赫兹及以下的频率,但是脑皮层电流描记让我们能对500赫兹以下频率的脑电波活动进行监控,从而能完整地研究大脑活动的生理机制,得到更好的信号,并能更准确地定位信号的来源去向。”

  里奥萨德和同事通过电极阵列来观察外科麻醉后的意识减弱和恢复过程,研究结果发表在去年12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他们发现,每个频率都产生了不同的信息,这显示出不同的神经回路会如何随着意识的减弱而变化。

  在失去意识过程中,按某种顺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恢复意识的过程中以相反的顺序重复。某个频率区的活动性称为伽玛带,被认为是神经元与其附近神经元之间交流传输信息的表现,随着伽玛带频率的下降或回归,病人失去或恢复意识。

  “不管病人麻醉得有多深,某个大脑网络总是以很低的频率保持活跃性不变,”里奥萨德说,“大脑活跃性频率高低频之间有着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也不会变,我们推测这可能与某些记忆回路有关。”

  在另一篇发表于2月9日《神经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里奥萨德和同事证明了,大脑特定区域的波长可以用来测定该区域在当时执行的功能。他们将一个电极放在多个不同的脑区,包括语言中枢测量脑活性数据,集中分析这些数据显示,病人的许多信息可通过脑区中的活性高频带获得。比如:是否听到了一个单词?是否准备说出一个他听到或看到的单词?是否正在说一个他听到或看到的单词?

  “一直以来,我们把大脑活动频率作为一个整体,用来研究一个现象,但我们发现这些频率并非毫无差别,而是非常多样。”里奥萨德说,“我们用脑皮层电流描记法分析这些频率,可解码更多的体现大脑活动和认知意向的电流脉冲,因此可更多地从大脑无线电台中获得信息。”(常丽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发现显示出土卫六的神秘大气层是如何活动的

  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有厚重的烟雾,比地球上的任何烟雾都脏得多。科学家如今在那里有了惊人发现:珍珠白的卷云,与我们在地球天空中看到的云很相似。这些新发现显示出土卫六的神秘大气层是如何活动的。

  土卫六上令人窒息的烟雾完全覆盖了土卫六表面,使它看起来像一个肮脏的橙色球体。地球上的望远镜和目前正在绕土星轨道飞行的美国航天局“卡西尼”号飞船都在这些烟雾中观测到由甲烷和乙烷构成的蓬松云朵。

  美国航天局“旅行者”1号探测器1980年掠过土卫六时曾发现细微迹象,表明土卫六的平流层可能存在冰云。新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罗伯特·塞缪尔森说,这种“冰由某种奇异的有机化合物构成”。

  如今,科学家用“卡西尼”号飞船上的合成红外分光计证实土卫六上存在由奇异的冰构成的稀薄的缕状云。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戈达德航天中心的卡丽·安德森说:“它们很薄,很容易被忽略。”

  安德森和同事塞缪尔森通过一系列观测在土卫六北极附近发现这些云朵。

他们猜测,大气层较高处的碳氢化合物或氮-碳氢化合物因为气流持续从较热半球极地向较冷半球极地流动而向下移动。安德森说:“有机气体在下降过程中凝结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国际在线专稿:据以色列《国土报》2月24日援引美联社的报道称,国际原子能机构某成员国的报告称,伊朗正秘密与津巴布韦官员接触,商谈开采该国的铀矿事宜。

  报告说,伊朗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铀,以满足其核活动的需要,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津巴布韦。伊朗外长萨利希上个月与津巴布韦矿业官员秘密会谈,恢复两国关于伊朗在津巴布韦开采铀矿的谈判。报告还称,后续的工作还包括伊朗工程师找到非洲各国的铀矿位置并评估其蕴藏量。

  这份报告的真实性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另一个成员国官员的证实。这名官员称,萨利希出访津巴布韦只是伊朗寻求国际合作的一部分,伊朗的目标遍及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涉及的国家可能有10多个。

  两名透露情报的官员所属国家都在密切关注着伊朗的核计划。因此,他们要求媒体不公开其真实身份。这份报告的出炉恰逢国际组织估计,伊朗国内的铀产量无法支持其核活动的需求。(朱艳)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经常参加社交活动有助于人在年老时维持生活自理能力。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对954名成年人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研究开始时,被调查对象生活都能完全自理。研究期间,他们每年接受体检和智力测试,并提供平时参加社交活动的信息,如外出就餐、参加志愿者活动、与社区其他人士交往等。目前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82岁。
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的老人更容易保持生活自理能力。与较少参与社交的人相比,社交活跃的老人在进食、洗澡、穿衣或上厕所等事务方面保持自理能力的几率要高出一倍;在打电话、做饭以及自行吃药等日常活动方面保持自理能力的几率则高出50%。
研究人员说,社交活动可增强神经系统和骨骼功能,从而起到防止体能衰退的作用,这可能是防止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新一期《老年学期刊:医疗科学》杂志的网络版上。(来源:新华社 高原) 更多阅读 《老年学期刊:医疗科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马强等人对太阳黑子进行了 多次观测。他告诉记者,本月15日,编号为AR1158的太阳大黑子群出现在太阳正中央,随后几天先后又出现了编号AR1161和AR1162的两大黑子 群,受太阳自转影响,这两大黑子群目前正在向太阳东部边缘移动。目前编号AR1158的黑子群已移动到太阳另一侧,几天后,其他两大黑子群也将移动到太阳 的另一面。“如果这些黑子群还存在的话,十几天后还能再转回来,届时,有兴趣的公众仍可睹其风采。”

     “近两三天,有兴趣的公众可抓紧时间欣赏黑子群。但错过也不要沮丧,因为太阳表面上还零星分布着其他小的黑子可供观赏。”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说,在日出、日落的瞬间,或是大雾天气里,只要阳光不刺眼,可以裸眼看上几秒钟。

     如果想在除早晨或傍晚外的其他时间观察黑子活动,需要使用专门制作的带有滤光片的天文望远镜,或者用一个电焊工的滤光片,或是涂抹上黑墨的玻璃,或太阳卡观看太阳,切忌用眼睛直接观看,更不能用普通的望远镜观看,否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甚至失明。

      赵之珩介绍,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大气活动中一种现象,一般同时会出现太阳耀斑和谱斑等。太阳黑子活动区在本月15日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引起了我 国上空的电离层突然骚扰,对短波通信构成影响。这是第24太阳活动周开始以来的第一次X级耀斑,也是本太阳活动周迄今最大级别的耀斑爆发。

     科学观察显示,近半年太阳黑子出现的几率和次数越来越多,预示着太阳活动正从低谷进入新的活动周期,太阳黑子将进入活动相对频繁的丰年。天文专家表示,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黑子渐多,表明新一轮太阳活动期即将到来,太阳“活动高峰年”或将出现在2012年。(记者 周润健)

 

 

相关阅读:

 

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耀斑 中国短波通信受影响 

 

     太阳黑子活动区15日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引起了我国上空的电离层突然骚扰,对短波通信构成影响。.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欧洲青年用时尚的音乐、电影、街头艺术等来塑造和突出与众不同的自我,同时也注重自己与周边环境、社会群体的融合。”2月22日,正在北京参加“中欧青年交流年”活动的欧洲青年论坛主席彼特·马特加思克,在“中欧青年文化论坛”上这样表达了他对青年时尚文化的认识。

当天上午,作为“中欧青年交流年”中方开幕式系列活动首场活动的“中欧青年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青联副主席卢雍政和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高佑翰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和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中国区主席米歇尔·康·阿克曼,分别就“中欧传统文化:现代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而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峰和欧洲青年论坛主席彼特·马特加思克,则就“青年时尚文化:从行为到观念”一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在真诚、自由、坦率的气氛下,来华参加交流年活动的百余名欧洲青年代表与来自中国各地的百名青年代表积极交流、畅所欲言。有的关注“推进文化发展与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之间的关系;有的认为“时尚意识代表着青年人的敏锐、追求和审美意识”;有的则相信“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接纳世界其他文化的同时,也要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

当天下午,“中欧青年交流年”伙伴活动项目洽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青联国际部副部长贾波介绍了中方对主要活动的设想,包括旗舰活动、伙伴活动、重点活动、媒体宣传活动四类;欧盟代表马兹娅·康德女士则介绍了欧方主要活动设想,包括接下来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青年周”活动、“欧洲志愿者”交流机制等。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任助理贾铁松详细介绍了“伙伴活动”项目的背景及中欧青年组织结对情况。

在之后的中欧青年代表分组洽谈中,双方青年思维活跃、想法创新,提出了“组建中欧青年长期、可持续交流的机制”、“组织一个‘让欧洲更了解传统中医’的交流活动”、“双方互派学生代表到对方国家进行两个月民宿”等一系列有趣又具可操作性的建议。

“中欧青年交流年”是中国政府与欧盟首次合作开展的主题年活动,也是一个让欧洲青年了解中国、让中国青年了解欧洲的人文交流活动,包括一系列较大规模、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青年互动活动。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祖宾·梅塔又来了,这次他将指挥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演绎马勒。

早报记者 梁佳

今年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逝世100周年,上海大剧院将在下月陆续推出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系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的揭幕之演,3月23日,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将率领意大利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亮相上海大剧院。梅塔在下半场安排了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又称《巨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巨人》并非普遍演出的四个乐章版本,而是五个乐章的原创版。另外,大剧院免费的艺术课堂也将陆续推出,为乐迷讲解马勒和他的音乐。

完整“马一”

呈现感伤《花之乐章》

马勒在创作第一交响曲时,共写了五个乐章,可惜这首交响曲目前的录音多是四个乐章(即马勒自己删除了第二乐章的版本)。当年,完整版先在汉堡、魏玛等地演出,到柏林上演时,马勒本人对作品进行了修改,省略了其中的一个乐章——《花之乐章》,只剩下四个乐章的构架。直到二战之后,《花之乐章》才被重新发掘。这个慢乐章选用了马勒自己早期为冯·歇弗尔的诗《萨金根的号手》谱写的歌曲旋律作为基本主题。马勒的朋友斯坦尼塞称这个旋律为“沃纳尔小号曲”,是“一首小夜曲,它飘越月光映照的莱茵河,飞向玛格丽特所住的城堡”。斯坦尼塞说,马勒认为这首小夜曲表达的是感伤。值得聆听的是乐章中一段小提琴的独奏。

一般来说,很多作曲家在新作更改后不会保留旧有的版本,但马勒仍然将有《花之乐章》的原始版保存了下来,使今天的观众有了聆听的机会。据了解,五个乐章的原创版在乐团演出中并不多见,此次梅塔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决心演绎该版本,这无论对音乐会本身还是观众欣赏来说,都不啻为一次难得的机会。

梅塔执棒

揭幕系列纪念活动

印度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曾4次造访上海,与他合作最多的是以色列爱乐,他是该团首任也是至今唯一的音乐总监。此次与他合作的是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这个乐团虽然没有一流乐团那么出名,但也历史悠久。从1933年起,佛罗伦萨将每年5月的音乐活动用“五月音乐节”的形式固定下来。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的历史更早于“五月音乐节”,乐团诞生于1928年,创始人名叫维托里奥·古伊。2006年,梅塔任该团终身名誉指挥。实际上,曾在紫禁城上演的张艺谋版《图兰朵》就与该乐团有过合作。从1950年代起,乐团录制过不少获得格莱美奖的唱片,与乐团合作过的世界级指挥家有德萨巴塔、瓜内利、马里努齐、加瓦泽尼、瓦尔特等。

本次音乐会是上海大剧院为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推出的第一场演出。在此之后,被誉为“马勒第二交响曲”最佳演绎者和代言人之一的美国音乐研究者吉尔伯特·卡普兰将于4月4日携手上海爱乐演绎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同时,他还将参与大剧院“艺术课堂”特别活动,带来《马勒的音乐与人生》以及《解析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两场讲座。

艺术课堂(上海大剧院)

《反讽的深意:

马勒音乐的“后现代”意味》

主讲: 杨燕迪(音乐学家)

时间: 3月13日 14:00

《马勒声乐艺术解析》

主讲: 周正(声乐学者,歌唱家)

时间: 3月13日 19:30

《马勒的音乐与人生》

主讲: 吉尔伯特·卡普兰(美)

时间: 4月 19:30

《解析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主讲:吉尔伯特·卡普兰(美)

时间: 4月4日 18:15

备注:购音乐会票者附送入场券

《马勒唱片赏析》

乐评人:沈洋、沈次农、韩斌等

时间: 5月 14:00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中新网广州2月19日电 (廖丽丽 刘烨)二月的羊城,春寒料峭。19日,天空飘着小雨,此时的黄花岗公园略显冷清。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代表庄重地向烈士献上花圈,四十余位辛亥志士后裔共聚一堂,共忆先辈峥嵘岁月。

  19日上午,在拜祭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后,辛亥百年纪念论坛(黄花岗站)随之拉开帷幕,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埋骨之地举办的这次纪念活动,拉开了步入农历辛亥百年之后纪念活动的序幕,吹响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集结号。

  转眼间,辛亥革命已百年,往者已逝,待来者追忆。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有更多的声音在为如何发扬光大辛亥精神而呐喊。辛亥革命网的发起人陈木奎认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要纪念和缅怀辛亥志士为国家进步、民族独立所作出的流血牺牲,更要通过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秘书长郭月虹女士在谈起她的伯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郭继枚先生时说道:“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他们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下一个百年,我们更应当将先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郭月虹女士对当前有些年轻人不了解历史感到担忧,她指出,现在拜金主义之风盛行,有些年轻人不理解先辈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精神,她认为对现在80后和90后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

  在论坛上,四十余位辛亥志士后裔聚首一堂,共同追忆先辈往事,其中包括了埋骨黄花岗上的温生才、郭继枚、黄鹤鸣、罗遇坤、秦炳等烈士的后裔。论坛上,温生才烈士后裔温国杰等几位志士后裔代表先后发言追忆了先辈革命事迹,对先辈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所做的努力表达敬意。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主任田苹详细介绍了“广州三•二九起义”的经过,正是这次起义揭开了辛亥那一年跌宕起伏的革命序幕。论坛结束后,部分嘉宾参观访问了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重温那段峥嵘历史。

  据悉,本次论坛由由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辛亥革命网广州市黄花岗公园、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主办,广东省社科院、民革广东省委会、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等单位嘉宾也参加了此次论坛。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6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