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新华网德黑兰2月11日电(记者杜源江 何光海)伊朗数十万民众11日上午在首都德黑兰的自由广场举行集会,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32周年。伊朗其他大部分城市当天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在德黑兰自由广场,伊朗民众挥舞国旗,高举已故前最高领袖霍梅尼及现任最高领袖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的画像,高呼反美国和反以色列的口号。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集会上发表讲话,公布了伊朗政府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并对西方国家的对伊政策进行了谴责。他表示,伊朗永远不会放慢推动核计划的步伐,西方国家必须与伊朗合作,而非对抗。

  在提及埃及局势时,艾哈迈迪-内贾德呼吁美国不要干涉埃及内部事务,并称埃及和北非一些国家的局势表明,有利于中东地区国家的迹象正在出现,“一个摆脱了美国和以色列影响的新中东地区将很快形成”。

  1979年2月11日,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亲西方的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同年4月1日,伊朗成立伊斯兰共和国。当年12月,伊朗举行公民投票通过新政权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根据宪法,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霍梅尼为伊朗国家最高领导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肖欣)持续数周的突尼斯骚乱突然演化成总统“弃国”,政权“变天”。执政长达23年的总统本?阿里14日突然宣布解散国会和政府,并乘机连夜“弃国出走”。本?阿里流亡前曾在当天发表的最后一次全国电视讲话中承诺,将放弃竞选2014年的总统职位,并在6个月内举行大选。

本?阿里的流亡目的地随即成为媒体关注和猜测的焦点。先是被传为法国,但被法国官员否认。随后,半岛电视台的消息称,本?阿里已从马耳他换乘民用机飞抵沙特。直到15日,沙特王室发表声明,证实本?阿里及其家人已于清晨抵达沙特,他们将得到沙特国王的庇护。

14日晚间,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则通过突尼斯国家电视台宣布,由于总统本?阿里已于当晚离境,根据宪法第56条的规定,他本人从即日起代行总统职权。并表示将与各政治派别协商,尽快恢复全国稳定和安全。

由于不满高失业率、高物价和政府腐败,近一个月来,突尼斯爆发了连续骚乱,已有数十人在骚乱中死亡,数百人受伤。本?阿里曾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全国电视讲话向民众表明推动改革的决心,撤换了内政部长,并承诺突尼斯不实行终身总统制,他本人也不会再谋求连任。

但本?阿里的承诺终难以平息愈演愈烈的抗议示威和骚乱,14日,上万示威者聚集在首都突尼斯市市中心内政部前,直接喊出了“要面包,不要本?阿里”的口号。此时,同样的骚动正在突尼斯几乎所有大城市上演。突尼斯有关当局14日傍晚宣布,为保护所有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突尼斯“决定立即在全国所有领土上实施紧急状态法”。

舆论认为,突尼斯政局的“风云突变”,折射出长期以来体制僵化、改革滞后和贫富分化严重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全球金融危机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突尼斯全球竞争力排名居非洲国家之首,但经济结构失衡,主要依靠出口和国外投资。欧洲经济的不景气直接打击了突尼斯的出口经济和支柱产业旅游业。国内物价飞涨、失业率特别是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了骚乱爆发的直接诱因。

本?阿里是突尼斯脱离法国殖民统治独立以来的第二位总统,其流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突尼斯人能否接受加努希领导的新政权,骚乱是否将就此终结,都还是未知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5日就突尼斯局势答记者问说,突尼斯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中国衷心希望突尼斯早日恢复社会稳定,这符合突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2009年1月13日,阿诺德。施瓦辛格将他在电影《王者之剑》中使用的剑带到会议室。

    他曾是银幕硬汉,但未能成为政坛英雄。

  在金融危机席卷后的加州,民众更关心的是一个经济低迷的州如何实现复苏,而对一个州能否变得更绿似乎缺少更多的热情和迷恋。

  加州“田野调查”机构主管马克·迪凯米勒称,他(施瓦辛格)试图撕裂官僚主义,炸掉“暗箱”,让整个州政府变得精简且高效。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也许,施瓦辛格在加州的绿色政绩不属于现在,而是交由未来评判。

  

    去年10月,时任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在微博上就说起卸任后的安排。他写道:“我是否还有耐心坐在片场以及花费三个月或六个月去拍一部电影?我不知道。”

  不过,施瓦辛格暗示,他会在环境和政治改革领域继续有所作为。

  上个月,施瓦辛格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举办了一场私人告别晚会。面对数百名支持者以及州政府职员,施瓦辛格聊起未来将何去何从的话题时,说道:“我现在没有任何计划。”

  2011年1月3日,民主党人杰里·布朗接替共和党人施瓦辛格,出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自称激发加州转变

  2003年,加州举行州长选举时,众多选民选择了“终结者”。不过,也有观察人士当时评价施瓦辛格仅仅是“四肢发达的动物”。

  七年后,当施瓦辛格终结自己的加州州长生涯时,美国媒体充斥着有关加州的负面新闻———中小学问题太多;公立大学逐渐失去吸引力;联邦政府接管了部分州监狱的事务;加州财政赤字不断增加。

  日前,在媒体采访时,施瓦辛格谈到这七年来的工作。他承认有错误,没有完全履行竞选时的承诺,而最让他感到失落的是加州财政状况日益窘迫。

  然而,他随后表示,加州的绿色经济发展迅速,这是他带给加州的“转变”。

  美国媒体用两种颜色来诠释施瓦辛格治理下的加州遗产———绿色和红色,前者意味着环保立法,后者则代表财政赤字。

  堪称“绿色州长”

  观察人士指出,最令施瓦辛格感到骄傲的成就是签署《议会法案32》。该法案使得加州成为美国首个对来自于工厂、发电厂以及冶炼厂的温室气体实行强制性控制的州。

  除了《议会法案32》,施瓦辛格还签署了一系列环境法律,其中涉及“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他成功推动形成美国最大的海洋保护区网络,且要求该州33%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领域。

  尽管施瓦辛格梦想的“氢能高速公路”尚未变成现实,而且他还建议关闭州公园,从而减少公共开支,然而环保主义者还是时常视其为“盟友”。

  “针对小布什否认气候变化的情况,施瓦辛格则极力抵制。”“保护选民的加州联盟”执行主管华纳·查伯特表示,“他(施瓦辛格)展现了领导力,发出了代表国家的声音。”

  去年12月15日,施瓦辛格获得“美丽地球”组织为其颁发的“2010绿色州长年度大奖”,从而表彰其“在改善环境方面显示出的伟大领导能力和巨大勇气”。

  未能促使政府高效

  赞誉之外,也有指责和不满。

  2003年,还是州长候选人的施瓦辛格,在挑战时任州长格雷。戴维斯时,向选民们许诺,“审计一切,终结疯狂的财政开销”。

  他还说:“如果你们对现有的行事方式表示愉悦,那么你们就跟着现任领导者。倘若你们渴望改变加州,那么加入我的阵营。”

  七年后,加州财政赤字达254亿美元,远远多于戴维斯卸任时的102亿美元。

  2004年,施瓦辛格正处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其民意支持率达到65%.2006年,施瓦辛格轻松赢得连任。当其卸任时,支持率却为23%,仅比戴维斯卸任时多出一个百分点。

  加州“田野调查”机构主管马克·迪凯米勒称,他(施瓦辛格)试图撕裂官僚主义,炸掉“暗箱”,让整个州政府变得精简且高效。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民众依然喜欢这个人,但是他的作用不大。”

  为何从当初的65%降至如今的23%?

  “很复杂。”众议员科特·哈格曼评论施瓦辛格的作为时说出这么一句话。

  哈格曼曾是支持施瓦辛格的重量级人物。哈格曼说:“我非常积极地为他助选,因为我对这个政治局外人可能给加州带来的变化深表乐观。”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长期借债度日的加州财政出现问题。

  2009年7月,施瓦辛格被迫宣布该州进入财政紧急状态。

  2010年,施瓦辛格削减了74亿美元的政府支出。

  因为此番削减支出主要涉及公共卫生部门、儿童福利和监狱系统,所以该州的相关部门出现疲软状况。

  例如由于监狱维护费迟迟得不到州财政的支持,部分监狱的管理职能被迫交给联邦政府负责,而施瓦辛格的监狱改革由此终结。

  媒体称,加州从一个堪称“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的州,沦落到一个“人人都不想去工作”的地方。

  而现年63岁的施瓦辛格在接受采访时一再为自己辩驳。他说,要不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他的一些施政策略一定会让加州变得更好。

  很难再上大银幕

  壮志未酬的施瓦辛格必须面对离任的现实。

  七年任期结束,他的未来计划成为很多媒体猜测的话题。

  依据惯例,美国卸任官员或议员往往会著书,畅谈人生之路;还会利用各个场合发表演讲,借此既可以继续影响社会,也可以赚取“生活费”。

  有媒体称,一堆好莱坞和房地产公司的合作邀请正等着施瓦辛格筛选。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在放弃了两届州长任期的17.4万美元年薪后,施瓦辛格将要重启“捞金时代”。

  2003年就任加州州长后,施瓦辛格的私人财产交由一个私人信托基金保管。卸任后的施瓦辛格可以拿回包括多处房产在内的巨额资产支配权。

  加州政府资料显示,自2001年以来,施瓦辛格为两次州长竞选活动以及其他政治活动,直接或间接投入了总计2500万美元。

  这2500万美元还不包括交通费。他经常每周乘坐私人飞机在洛杉矶和萨克拉门托之间往来数次,这都是他自己掏腰包。

  鼎盛时期的施瓦辛格拍一部电影可赚3000万美元。

  好莱坞的内部人士预测说,施瓦辛格可能会担任制片人或者导演,但是不要期望他还能再度成为摆弄自动武器的银幕大英雄。

  在好莱坞知名“推手”迈克尔·雷文看来,施瓦辛格是富有且聪明的男人,而这类男人往往有很多的可能性。

  不过,雷文认为,乱七八糟的政治“玷污了这位超级英雄人物”。

发表在栏目: 娱乐无限
周五, 31 12月 2010 20:23

紐約禁噁心反吸煙圖像

紐約市推行的反吸煙宣傳運動,結果搞出一個「大頭佛」。當局利用令民眾明白吸煙的害處,特意用令人噁心、觸目驚心的圖像作為反吸煙標誌,結果惹來三家煙草公司、零售團體及便利店不滿。有關公司入稟法院,指控標誌違反售賣者的權利。曼克頓聯邦法院法官周三裁定,市政府推出的標誌,會損害香煙供應商的言論自由、權利,下令當局停止展示有關圖像。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二, 28 12月 2010 12:16

瓦努阿图地震触发海啸

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附近海域26日遭遇地震,并发生小规模海啸。地震及海啸没有人员伤亡报告,却让人忆及6年前同一天发生的印度洋海啸。

 地震引发海啸

 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26日零时过后不久。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地震震中位于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以南225公里处,震源在海床以下大约24公里处。

 美国地质勘探局最先公布地震震级为里氏7.6级,随后修正为里氏7.3级。按地质勘探局说法,首次地震后发生多次余震,其中最强烈一次震级为里氏6.2级。

 地震发生后,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瓦努阿图、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发布海啸预警。“海平面读数确认(地震)引发海啸,”中心发布的公告说,“这次海啸可能对震中附近地区造成破坏。”

 不过,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随后测得瓦努阿图附近海域浪高仅比正常水平高15厘米,随即取消警告。

 瓦努阿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多发带,过去多次发生强烈地震。今年8月10日,瓦努阿图发生里氏7.5级地震,触发小规模海啸。

 尚无人员伤亡

 尚无民众在地震中遇难或受伤的报告。

 维拉港“美拉尼西亚维拉港酒店”工作人员贾奇·菲利普告诉法新社记者,地震发生时,酒店内正举行圣诞节庆祝活动。

 “我们中一些人跑到外面,站在那里盯着大海看了几分钟,但什么也没发生,”菲利普说,“没有损失或伤亡。”

 维拉港“魔法岛酒店”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肯定感觉到地震,但没有收到发生海啸的通知。”

 26日恰逢印度洋海啸发生6周年。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震触发大规模海啸,波及多个国家,超过20万人死亡或失踪。那场灾难促使多国建立海啸预警机制。

 林昊(新华社专稿)

 ■ 相关新闻

 新西兰遭遇4.9级地震

 瓦努阿图发生地震后,新西兰南岛城市克赖斯特彻奇26日凌晨至傍晚发生多次小规模地震。新西兰地质和核科学研究所录得数据显示,其中最强烈一次地震发生于上午,震级为里氏4.9级,震中距市中心大约5公里。

 克赖斯特彻奇不少民众当天趁节日大减价外出购物。地震发生后,地方政府疏散市内主要商场,封锁数个街区。

 警方说,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不过,市中心至少20栋建筑受损。

 美联社援引地震研究人员的话报道,26日一系列小规模地震是今年9月4日强烈地震的余震。

 新西兰南岛9月4日发生里氏7.1级地震,克赖斯特彻奇受灾最严重,但没有人死亡。9月以来已发生超过3600次余震。

 (林昊)

 ■ 相关新闻

 多国民众纪念海啸6周年

 26日是2004年席卷印度洋多国的海啸发生6周年纪念日,海啸造成灾难的沿岸国家——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民众纷纷举行纪念仪式,悼念在灾难中死去的亲人。此外,还有一些固执的幸存者依然在等待失踪亲人的消息。

 斯里兰卡官方的纪念仪式在首都科伦坡举行。政府官员和遇难民众家属上百人出席了仪式。这个纪念日已经被宣布为国家安全日,每到这个日子,斯里兰卡官方都会提醒民众注意海啸和其他突发事件。

 斯里兰卡民众也自发的聚集到海边,来到当年海啸发生地,将一束束鲜花放在沙滩上,并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在海啸影响的重灾区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等地,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众设计了各种纪念活动表达哀思。比如在亚齐最大的清真寺广场前,人们用黄色和白色的纸做成了上千朵纸花,并将它们插在了地上,以此象征逝去亡灵将和这片土地同在,很多在海啸中失去亲人的民众看到“花海”都热泪盈眶。

 虽然海啸过去了6年,但一些人坚持认为还能等到失踪亲人的消息。拉维·萨卡尔就是其中之一。他8岁的儿子阿普瓦被海啸卷走,萨卡尔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孩子今年应该14岁了,不仅活着而且生活得很好,因为有警察对他讲,孩子在海啸中幸存,后来被其他人带走了。

 (张乐)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二, 28 12月 2010 10:15

质询前电信部长 印度强力反腐

24日,印度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新闻只有两个———要么是涉嫌电信腐败丑闻的前电信部长拉贾接受质询,要么就是涉嫌腐败的英联邦运动会组委会主席苏雷什·卡尔马迪的住宅遭到搜查。2010年,腐败问题异常强烈地考验着印度政府。英联邦运动会爆出的腐败丑闻还没有平息,更大的电信腐败又震惊了印度全国。面对反对党制造的巨大压力,印度政府对腐败必须开展行动。

 24日,印度前电信部长拉贾乘车来到中央调查局,他将在此接受质询。据媒体披露,拉贾2008年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违法发放2G手机运营牌照,以使部分电信运营商受益,可能给政府带来39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这成为印度史上最大的腐败案。在巨大的压力下,拉贾辞职。

 “腐败部长”接受质询

 负责对拉贾进行质询的是印度中央调查局的官员。该局隶属于印度内政部,负责调查和处理官员腐败问题。

 24日,拉贾乘车来到中央调查局,刚一下车就被媒体包围。拉贾身穿驼色传统服装,戴着一条黑灰色的围巾。尽管没有对媒体表态,但是他却面带笑容。22日,拉贾曾声称将配合中央调查局,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据悉,拉贾接受质询前数天,中央调查局的相关人员已经突击搜查了他的住宅和办公室,试图发现他任内有关腐败指控的蛛丝马迹。与此同时,印度电信部的其他高级官员的住宅也被中央调查局搜查。

 就在3天前,和拉贾有着重要关系的国会议员奈拉·拉蒂阿女士也接受了中央调查局的质询,时长大约4小时。印度媒体称,24日针对拉贾的质询,特别是一些细节和内容,很有可能是在拉蒂阿质询的基础上作出的。

 目前,中央调查局还没有公开对拉贾质询的详细内容。媒体引述中央调查局匿名消息源的说法,质询的问题很可能包括他违规发放2G牌照的时间和参与相关发放电信公司的关系网等。此外,拉贾亲属和其他官员在其中的作用也是质询的重点。

 电信丑闻牵出其他腐败

 随着电信丑闻被曝光,有关拉贾的其他腐败内幕消息也在印度媒体上广泛传播。

 据印度媒体报道,最近拉贾家乡的60多名村民控告拉贾所在的DMK党的成员和开发商勾结,用远低于政府规定补偿款的价格从他们手中“骗取”大量土地,其中包括拉贾的亲戚和他的同事。

 这些村民称,本来政府规定的价格是一英亩(1英亩约等于6.07亩)地要付给43.5万卢比,但是开发商只付给65000-35万卢比,而开发商将地卖给其他公司的价格是每英亩至少150万卢比。

 开发商强行征用的这些土地是当地最为富饶的地区,柠檬、玉米、洋葱经济效益都不错。农民们抱怨,本来他们不愿意转让土地,但是开发商对他们威胁和恐吓。这家房地产开发商就是拉贾的哥哥和侄子开的。

 一年内腐败案频发

 就在拉贾接受质询的同一天,印度民众高度关注的另一起高层腐败案也有了进展。

 印度警方24日突击检查英联邦运动会组委会主席苏雷什·卡尔马迪位于首都新德里和西部城镇浦那的数处住宅,以调查与今年英联邦运动会有关的腐败案。卡尔马迪的秘书马诺杰·博霍的住宅也遭到调查。

 今年10月在新德里举办了第19届英联邦运动会,预算大约60亿美元。但在比赛开始前,场馆施工延期、安全许可证遭伪造、官员吃“回扣”等丑闻不断曝光。虽然运动会顺利结束,但是印度总理辛格下令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调查与运动会有关的财务不当行为。运动会组委会3名前高级官员11月因涉腐而遭逮捕。

 尽管卡尔马迪否认相关指控,但是他被迫辞去了国大党议会党团秘书的党内高级职务。

 一个多月前,同为国大党高层的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把手”阿舒克·恰范由于卷入孟买房产腐败案也被迫辞职。据报道,恰范在孟买海边黄金地段一个社区内以自己亲戚的名义拥有至少三套住房。这些房子是政府出资、在政府的土地上兴建的,计划分给1999年印巴冲突中阵亡士兵的遗孀。

 辛格政府必须反腐

 虽然腐败在印度并不算新鲜事儿。但是,今年,以电信丑闻为中心的一系列腐败事件前所未有地冲击着印度政府。

 一向以清廉著称的印度总理辛格也被“拉下了水”。尽管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辛格涉案,但是他不得不回应最高法院关于其未能及时应对电信案的质疑。

 反对党更是借此大做文章,要求展开跨党派联合调查,甚至要求辛格辞职。由于跨党派调查的要求被拒绝,反对派随即阻碍议会进程,致使印度议会陷入瘫痪。

 目前印度的通货膨胀十分严重,就在本周印度多地爆发了因为抗议物价上涨而举行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参加者除了工人、农民、市民之外,妇女和儿童也成了游行的主力。

 反对党人民党的发言人加瓦迪卡尔称:“这是大众对辛格政府不满的愤怒展示,人们利用全国范围的抗议游行来反腐败,同时反通胀。”

 鉴于民众对辛格政府的不满在经济问题上也有爆发趋势,分析人士认为,出于执政地位的考虑,辛格政府必须加强反腐力度。(张乐)

 ■ 链接

 拉贾:小镇律师升官记

 所在政党对维系执政联盟至关重要;党派同盟制度滋生腐败

 拉贾原本只是印度南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律师,没有电信或商业方面的任何资历。2007年,他却一跃成为印度经济命脉电信部掌门人,统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手机市场。有报道称,印度总理辛格早就知晓拉贾的腐败行为,却迟迟未对其采取行动。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原因很简单,虽然拉贾所在的DMK党只是印度南部一个长期内斗的家族政党,但却是印度执政联盟国大党的有力同盟。如果DMK退出,以国大党为首的执政联盟将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媒体分析,正因为DMK党在执政联盟中的地位,才令总理辛格对拉贾的行为“听之任之”。

 另外,拉贾在DMK党内地位极高。该党起源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自由运动,现在是泰米尔纳德邦的执政党。现任领袖卡如南德已经年过八十,只能以轮椅代步。拉贾是该党的新生代力量,实际上控制着该党的重要权力。拉贾丑闻爆出后,DMK党的支持者一直为拉贾的“清白”奔走呼号。据悉,24日-30日,在泰米尔纳德邦的各大城市将举行“清白拉贾”活动,将有一系列会议和集会,预计有上万人参加。(综合)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二, 28 12月 2010 09:03

印尼婆罗摩火山喷发

24日,印尼东爪哇省的婆罗摩火山喷发浓烟。婆罗摩火山11月8日发出声响,23日在火山口喷出白烟和火山灰,近两天喷出的火山灰高达1000米,并发出如雷巨响。火山造成的巨响与浓烟,使得附近的居民惊慌失措,纷纷到安全地区避难。当地政府呼吁火山口方圆2公里以内的民众提高警觉,防范随时喷发的热气及熔岩。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威廉大婚不请奥巴马因为婚礼“不够格”(组图)
 
  奥巴马夫妇只在国家级场合出现,比如英女王的宴会(2009年4月,伦敦G20峰会)。
威廉大婚不请奥巴马因为婚礼“不够格”(组图)
 
1981年,里根总统夫人出席了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婚礼。   哥哥要乖乖结婚了

  新快报讯 英国《每日邮报》17日消息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将不会受邀参加威廉王子明年4月份举行的婚礼,但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夫人布吕尼则很可能收到喜帖。

  英国王室的一位年长侍卫官表示,威廉王子婚礼的各项安排还会进行变动和调整,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奥巴马不大可能会出现在婚礼现场。

  圣詹姆斯宫的发言人解释:威廉现在还不是英王王位的继承人,所以他的婚礼不算是“国家事件”。

  威廉此前一心表示要办一场“平民婚礼”,他和凯特将邀请更多普通民众参加,包括他与弟弟哈里共同创办的慈善基金会的员工。此外,这对年轻人还对与民同乐的“街头宴会”这个点子念念不忘。


  一名王室的助理说:“婚礼一定会办得很得体,但绝不会大操大办,和1981年那场(指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礼)相比,现在的形势更像1947年二战后那会儿(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婚礼),各方面都要节约一点。” (张晨)

  不请美总统不合礼数?

  《每日邮报》指出,如果威廉的婚礼没有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将是一个“对传统的颠覆”。198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夫妇就收到了查尔斯和戴安娜寄来的婚礼喜帖,但刚刚经历遇刺事件的里根总统因身体原因未能赴宴,所以由夫人南希代为出席。1986年,查尔斯的弟弟安德鲁王子结婚时也邀请了里根夫妇参加,尽管安德鲁不是王位继承人,他的婚礼也不能算“国家事件”。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