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本报讯 (记者金煜)昨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2011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雾霾天气入选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今年秋季以来,雾霾天气达到5-20天,也是北京几十年来比较多的一次。

  雾霾天今年比较多发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表示,今年雾霾天气频繁,气象预警不断,交通连连受阻。今年我国雾霾天气日数比较多,跟常年比偏多,达到了5-20天,个别地方20天以上,北京也是几十年来比较多的一次。

  中国气象科学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王亚强表示,空气中的水分是雾,悬浮在空气中的干尘粒,即“霾”,气科院正在开发预报平台,首先需要知道排放源,知道大气污染是怎么排放的,排放量多少,它的传输、沉降,及在大气中的化学过程。

  今年平均气温提高0.5℃

  中国气象局方面表示,今年全国平均气温偏高,为连续第十五年偏暖,常年是9.0℃,今年是9.5℃。

  陈振林表示,今年全年前后冷暖起伏大,一月份异常寒冷,为34年最低,二月全国明显偏暖,四月到十月持续偏暖。今年的12月有两次冷空气影响,但比往年12月少了一次。

  陈振林说,2011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大气环流异常。

  2011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 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

  2 西南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异常偏少,“水贵如油”,干旱严重。

  3 局地强降水致多个城市现“海景”。

  4 平均年降水量创60年来最低。

  5 夏季西南等地频遭高温热浪袭击,多地突破高温历史极值。

  6 雾霾天气频繁,气象预警不断,交通连连受阻。

  7 台风“梅花”路径异常,影响9省(市)。

  8 春季降水偏少,风干物燥火险等级居高不下。

  9 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剧烈并显著影响地球。

  10 “华西秋雨”为36年之最,多条江河发生罕见秋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南京10月1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记者通报,天龙座、南金牛座、猎户座三大流星雨都将在十月登台献演,这让十月的苍穹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

  首先登场的是天龙座流星雨。通常都活跃在十月上旬的天龙座流星雨,将可能于9日凌晨4时左右达到极大,届时每小时最多将有200颗左右的流星划过夜空。对于我国天文爱好者来说,8日晚至9日黎明前将是观测的黄金时间。当然,农历十二的月亮对观测的干扰不可避免。

  接踵登场的是南金牛座流星雨。王思潮介绍,以群内流星速度缓慢著称的南金牛座流星雨极大可能出现在10日。当天,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双鱼座的天区内。由于流星体速度只有27千米/秒,多数的该群内流星看上去比较慢,这让观测者很容易将它们与其他流星区分开来。

  作为哈雷彗星每年为地球带来的两大流星雨之一,猎户座流星雨的流量一直比较稳定,因此,它也是每年10月最值得关注的流星雨。王思潮介绍,今年该流星的极大将出现在21日,具体时间并不确定。猎户座流星雨的流星体速度可达66千米/秒,属于快速流星。极大时,每小时通常会有25颗左右的流星划过夜空。对观测有利的是,该流星雨的极大比较平缓,可能持续一整天。

  除了流星雨之外,十月的天空还将上演一场木星冲日。10月29日木星冲日,届时,天文爱好者只需借助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观测到木星色彩斑斓的条纹及其4颗明亮的卫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8月29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范伟。他正在与张歆艺、王雅捷等主演拍摄现代都市爱情喜剧《先结婚后恋爱》。范伟说,《先结婚后恋爱》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小情感,更是时代背景下深层次的社会话题,探讨的是幸福、婚姻与责任的话题。

此前,范伟接受凤凰网《非常道》主持人何东采访,谈及东北二人转时,他表示,不接受二人转,认为相声是更高级的幽默。

现在的二人转像个集装箱

范伟在接受凤凰网《非常道》主持人何东采访,被问及“在全国范围内,东北二人转普及的可能性大,还是北京的相声普及的可能性大”时,范伟说,“在全国,现在事实证明还是二人转普及可能性大”。其原因是,他觉得二人转表演比较多样化,比较丰富;相声是两个人表演,比如说郭德纲说相声他往那儿一站,就觉得他是那种懂幽默的人。比较聪明的人,能领会到他的相声那个包袱的高级和那个味道。“你要作为太基层的观众,可能还不太会理解他那个包袱有时候哪个坏,有时候哪个高级。二人转比较普通,什么人都能逗乐,高深的人他想放松,普通百姓他也看得懂,所以它比较普及、比较普通。原来觉着可能语言各方面有障碍,现在看来也没有障碍。而且现在这些比较红火的二人转,跟原来的传统二人转还不一样,过去是传统的戏来一本或者说一个故事,现在不是了。现在是怎么开心,观众怎么爱看就怎么来。二人转就是一个载体,就像个集装箱,往里面装那种好看的好玩的东西。 ”

范伟说,二人转讲究那种跳进跳出,即表演时强调间离效果,就是那种跳进跳出,所以比较活,“现在我就是这个人,啪,我又跳出来了,评判他;然后又进来了。它是属于跳进跳出那种,来让他语言啊什么性格好玩一点。反正那个路数我是来不了的。 ”

首次走起时尚路线

采访范伟是趁他拍戏歇息时,他刚刚拍完一场假结婚戏。他这样介绍剧情,《先结婚后恋爱》讲述了一个纠结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故事。范伟饰演的腾飞在剧中有两次婚姻,王雅捷出演他的前妻刘丽,张歆艺出演他的现任妻子乔麦,王雅捷和张歆艺的“夺夫战”极具看点。

范伟在以往的戏中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朴实、厚道。而在新剧《先结婚后恋爱》中,首次走起时尚路线,49岁的范伟演一个42岁的“大男孩”,身穿的T恤一律都是荧光色调和糖果色,鲜艳非常,清一色的小立领扮起“时尚潮人”。范伟说:“我在戏里全是鲜艳的衣服,既时尚又太时尚,属于那种半潮状态。”

不用替身吊威亚4个小时

有一场戏是范伟顶着烈日吊威亚,他坚决不用替身。一吊就是4个小时。由于威亚师未曾告知他空中如何掌握平衡,导致威亚一吊起来,范伟当即在空中失重。当时剧组人员都吓坏了,只有范伟没事人似的,还要求导演把这段戏目保留。范伟说,这不算什么,最让他难受的是北京的天热,拍戏时他穿浴袍,浴袍捂得一身汗。

有人说,《先结婚后恋爱》是《老大的幸福》的续集。范伟说,《先结婚后恋爱》与《老大的幸福》无关,但探讨的都是幸福的话题。谈到幸福,范伟说,戏中对幸福的理解有这样一句话:有人爱、有事做、有期待。这就让人有幸福感了。

范伟与王雅捷曾经合作过电视剧《马大帅》。这次拍摄《先结婚后恋爱》,王雅捷出演腾飞的前妻刘丽,王雅捷一向擅长塑造贤惠温婉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先结婚后恋爱》中,她将以一个有些势利的女人面貌出现,为大家奉献一次颠覆性的演出。

当问到该剧的结局时,范伟说,《老大的幸福》的结局观众反映太悲了,这次《先结婚后恋爱》该不会让观众失望。 □本报记者/杨 竞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核心提示:“这个世界有两个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一向以口诛笔伐的形象示人的李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但翻开10年前出版、近日再版的《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就会发现,曾经的李敖,对待李文这位爸爸的天使,百般温柔,在牢中说尽了“好话”。日前,李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半个小时的通话中,李敖除了听力有些下降外,思维清晰、不时还和记者开几个玩笑,对孩子的教育、对感情的理解、对婚姻的态度,甚至对哪位作家的不满,李敖都直言不讳。这或许就是他的“只争朝夕”、“与人斗其乐无穷”,每日读书、写字丝毫不浪费自己的老年生活。

李敖

玩微博是为了起哄

“这几个月,为了《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 80 封信》,受尽窝囊气,但仍问世了。 ”今年76岁的李敖在微博中这样说。打开李敖的微博就会发现,李敖有210多万的粉丝,可他关注的人却只有儿子李戡、陈文茜、赖岳忠3个人,近日在微博上平均每天都发2条以上消息的李敖,引用了一句名言,不服老地说:“与人斗其乐无穷”。

辽沈晚报:为什么您只关注三个人呢?

李敖:因为我不认识别人啊,我的微博是赖岳忠帮我申请和设计的,自然他就把他自己加进去了,陈文茜也是他帮我加进去的。

辽沈晚报:玩微博感觉怎么样?

李敖:写字别人都写不过我的,每次140个字我写的都很满。最开始玩微博是为了起哄,觉得好玩,和年轻人争奇斗胜也很有意思啊。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辽沈晚报:之前都说您是一个不会用电脑的人,现在水平如何了?

李敖:今年微博开始流行,最初我就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让别人教我打字,后来Ipad2出来了,我就开始用手写的,不过也觉得挺对不起Ipad的,我只会这一种功能,有点浪费。

辽沈晚报:您在微博中说的窝囊气是指什么呢?

李敖:哦,是指自序中省略掉了16个字,用省略号代替了,我很奇怪的是,10年前在北京出版都没有删,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要删掉了。

物质基础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李敖之前曾提及多次,自己疼孩子的方法,就是偷偷的给他们塞钱,而这种方式与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但看着现代社会美国式的消费观,他也有着自己的担心,而幽默风趣、针尖麦芒从来都是他的作风,这次也没有例外,他拿李文鞋子的数量开起了玩笑。

辽沈晚报:您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李敖:我觉得物质基础很重要,我是穷过的,一天只能吃到一顿饭,青春的岁月都在为了衣食而奔波,做事情也没有信心,这也是种压迫和折磨,人穷志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觉得给孩子机会,物质基础还是正确的。

辽沈晚报:那对于李文的美国式消费观你适应吗?

李敖:李文的消费方式跟我不同,她有200多双鞋子,花起钱来不管不顾的,但这不怪李文,这都是大环境造成的。后来我看新闻说某个国家的王妃有1000多双鞋,这也可以说是衡量物质基础的程度啊。

辽沈晚报:李文在接受采访时,说您年纪大了,钱没有那么多了,她了解您的辛酸。不知您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

李敖:人长这么大,什么地方都是要用钱的,我以后能留给子女的也有限,现在就只争朝夕了。

亲情、友情、爱情看得比较淡

在《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中,李敖展示了自己温柔慈爱的一面,与所有人眼中的李敖不同,80封信虽然是李敖当时在牢中其他的不能写才动笔写下的,但也可见他是一个对孩子溺爱的父亲,对亲情很珍惜。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提起人生中的亲情、友情、爱情,李敖却说,“看得都比较淡”。

辽沈晚报:不知道您会如何表达对孩子的感情呢?

李敖:亲情、友情、爱情,在我看来这都是人的私情,我看得都比较淡,过分的感情用事不好,小孩子对大人过分的依恋也不好。要疏远一点,我基本都不太主动去找他们,要钱就给他寄过去,一切尽在不言中,很实惠的。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展示了近日从济南一座清代墓中清理出的一宗精美银饰(如图)。通过这些银饰,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某种时尚。

  这宗银器发现于腊山分洪河朱家庄段的两座清代夫妻合葬墓中。考古工作者对其发掘清理时发现,男主人位于南侧墓,随葬品中只剩几枚铜钱;女主人位于北侧墓,随葬品中有4组(件)银饰等。

  记者注意到,这4组银饰颇为精美,其中一组(件)是银簪,曾经鎏金,手持处刻有精美的竹节纹,设计成挖耳勺状,属于墓主人“一器两用”。第二组银饰由4件(或称“四事”)银饰组成,通过银链接在一个菱形的银饰上。考古工作人员说,这是当年挂在妇女衣襟上的一种银饰品,其中镊子和锥子具备实用性。该清代夫妻合葬墓还出土两对像耳坠一样的鎏金球形饰品,以及4件比耳坠饰品略大的球形饰品。

  “通过这些发现推测,墓的女主人生前比较时髦,喜欢追赶时代潮流,对金银饰比较讲究,为此将几乎所有的银饰都鎏金。一头一身的金银饰,不排除她还有点炫富的心态。”济南市考古所一位考古工作人员分析。(齐鲁晚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本生产陶瓷马桶最大厂家TOTO,针对男生的小便意识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许多日本男生,对于坐着小便并没有太大的抵抗,约每3名男生中就有1人是坐着尿。

  TOTO的调查说,最近日本的男性,在洋式的抽水马桶上坐着小便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TOTO说,2004年的调查时,只有23.7%的男性会坐着小便,到2009年时已经增加到了33.4%,近年来更大幅增加,几乎每三人,就有一名是“坐”派。

  被问到为什么坐着小便的理由时,69.5%的男子说“这样比较不会尿液到处喷洒”,45.5%的人说“坐着尿比较舒服”,43.3%的人说“清洁会比较容易”。

  这些爱坐着小便的男性,以50岁左右的男子居多,占了41.0%左右。有日本男性说,站着尿并不代表就有男性雄风,但至少是坐着尿而不是蹲着,坐着比较舒服。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东方网记者吴颖、周峰6月13日报道:今天下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调整出租汽车运价和完善运价油价联动机制听证会,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出租车调价方案的听证,多数参加人赞同调价并倾向于调整起租价的方案。

  24名听证会参加人出席了今天的听证会,7名旁听及替补人员列席会议。参加人在前期认真研究听证报告和深入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对提交听证的出租汽车调价方案和完善运价油价联动机制,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当前出租汽车行业吸引力持续下降、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听证会参加人对适当调整出租汽车运价和完善运价油价联动机制表示理解和支持。

  此次听证主要包括出租车运价调整、完善运价油价联动机制两项内容。就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报告给出了二个细化方案:方案一、起步费由12元调整至13元,超过起租部分的运价和加价部分的计费规则保持不变。方案二、每公里单价由2.4元调整至2.7元,起步费和加价部分的计费规则保持不变。

  在今天的听证会,多数参加人赞同调价并倾向于调整起租价的方案,认为这一方案调价幅度较小,且比较直观、易于操作,相对比较公平。少数参加人选择调整超起租里程运价的方案,认为这一方案更能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

  完善运价油价联动机制是听证的另一大内容。听证报告提出,拟将油价与“燃油附加费”联动,具体以出租汽车运价为标准,单独设立“燃油附加费”,与运价(起步费和每公里单价)分离。对此,多数参加人表示支持,认为“燃油附加费”更能直观体现油价的变动情况,符合国内其他城市的普遍做法。但是,大家建议具体实施时要充分考虑乘客的承受能力。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工作人员在清点古钱

  “停!”6月1日上午,苏州干将路改造乐桥段的一个施工工地上,挖掘机的轰鸣声被一声大喊止住:离地四五米的地下,突然露出了一口古井,里面藏着大量的古钱币!随即,工人们第一时间通知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专家们迅速赶到,一番考证后惊喜不断:这些钱币是北宋中后期所铸,足足有4吨重,这在国内已经罕有,更难得的是,还发现了珍贵的银质“圣宋元宝”!

  一声“停”,救下一口“聚宝古井”

  昨天上午,记者也赶到了位于干将路与人民路交界位置西南处的道路施工现场发现,古井已被进行了回填。

  据当时发现古井的在场工人表示:6月1日的上午,他们和往常一样,在工地上进行常规的施工,挖掘机向地下挖土时突然一个工人大叫了一声“停”。原来,在离地面足足有四五米的地下突然露出了一口看上去就有些年头的古井。

  “我们走近一看,发现原来这个古井不像一般普通的水井那样,蛮有特色的。古井的口子也不是普通井口那样的圆形,而是呈现出了规则的正八角形,井上一圈周围好像是用陶制成的,上下端一共分成了两层,很漂亮。井的周边则是用青砖铺砌而成的,很有江南风格。”现场的一名工人介绍,“进一步的挖掘后,更为惊讶的发现古井的里面还藏有大量的古钱币。于是,第一时间通知了市考古研究所。”

  耗一天,清出4吨的北宋古币

  苏州考古研究所在接报后,当即派出8名工作人员赶到了干将路的施工现场,立刻对发现的古钱币进行了一番抢救性的清理。

  这次考古发掘的铁军是苏州考古研究所的所长助理张铁军,张铁军告诉记者:“因为这次古钱币的数量比较多,所以我们的清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发现古币的那天上午,我们一直持续了整整1天的时间才将古币完全整理出来。”张铁军说,随后他们又通过了一天一夜的整理研究,经鉴定一共清理出的古钱币有80多袋,每袋重为50多公斤,总重为4吨左右。按北宋古币的分量估算,这批钱币足足有20多万枚。

  难估价,“圣宋元宝”最为珍稀

  “此次古井中发现的古钱币上层排列十分的整齐,但是下层的钱币排列却稍显散乱。我们在进行处理后发现上层的钱币略大,且刻有‘崇宁重宝’的字样,而下层钱币略小,刻有‘元丰通宝’、‘绍圣元宝’等字样。”张铁军表示,以此判断,这些古钱币应该都是属于北宋中后期的钱币。

  张铁军非常激动地介绍:“值得一提的是挖掘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所铸的‘圣宋元宝’,这是一种不以年号命名的古钱,而且是银质的,比较珍贵。”

  那要给这4吨的古钱币估估价,又值多少呢?张铁军则表示:“这个还不好妄下结论,因为文物的价格只有在进入市场之后才能估算,所以现在还不好说!”

  初步猜测

  避战乱临时埋藏 或与梁红玉抗金有关

  那么,这么多的北宋时期的钱币到底是从何而来?又为何会被人仓促地埋藏于古井之中呢?带着种种的揣测,记者又联系到了这次考古挖掘工作的领队张铁军,张铁军表示:据考古队的初步分析,北宋时期苏州经济比较的发达,成堆的古币最有可能是来自于当时某个商家遇到战乱而仓促匿藏于此的。

  “虽然钱币很多,但我们认为应该不是富贵大户,一般富足的大户家中应该是黄金、白银,而不会直接把钱币储备在家。”张铁军介绍,在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井底有普通的取水罐,所以能推断出这个井应该就是普通的家用井,并非是专门用来储备金银财宝,再加上钱币比较凌乱,所以认为很有可能是因为突然的战乱而导致的仓促埋藏。

  张铁军还介绍道:“我们又和苏州当时的历史进行了比对,发现宋朝的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妻在这一时期曾和金军在苏州东环附近进行过一场恶战,这些钱币很有可能是当时留下的。”

  古钱币的具体来历,还有待进一步考古。

  (姚一鹤 单成志 文/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动物园中的贵妃鸡

  园方回应:这是贵妃鸡,属珍稀物种

  金华读者方先生来电:“五一”节我带着女儿去安地那边的动物园玩,门票50元一张,结果发现动物园里居然把鸡拿出来展示,这不是滥竽充数嘛。

  记者核实报道:接到读者电话,记者立即赶往位于安地镇的金华动物园,据了解,该动物园占地366亩,目前有动物60多种,共1000多只。

  记者花50元买了张门票入园,想找找读者所说的鸡。

  动物园门口有张园区图,以园门口为起点,有左右两条路可选。乍一看园区并不大,动物的种类也不算多。记者正愁找不到鸡,突然,听到左边的林子里传来一声公鸡打鸣声,雄浑高亢。

  循声找去,左边路上的第一站便是“鸡窝”所在地,官方的名字叫“鸣翠园”,展示物种:鸟类。

  这里有4个笼子,其他3个都是鸟笼,唯独中间有一个装的是鸡,大概有10多只。

  这些鸡毛色以黑白灰色调为主,与常见的鸡不大一样。看了笼子外挂着的介绍牌,才知道原来它们名叫贵妃鸡,“原产英国皇室”。

  记者在笼前停留了一阵,有几拨游客经过鸡在笼中不停地打鸣。见此情景,几乎所有路过的游客都会嘀咕一句:“嘿,居然有鸡,怎么回事?”

  为什么动物园要在鸟类展区里放鸡呢?记者联系了动物园的经营方——金华龙宝动物园有限公司经理王利涛。

  王利涛说,两年半前,动物园开园时引进了这种贵妃鸡,理由是“贵妃鸡属于珍稀禽类。“当时是以每只100元的价格,从萧山一家珍稀禽类养殖场买来的,买了3只,后来繁殖到了15只。”

  除了贵妃鸡,王利涛还报了一串动物园展示的雉鸡类动物,有白鹇、环颈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和原鸡等。“原鸡看上去和普通的大公鸡差不多,却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是家鸡的祖先。”

  记者专门请教了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的吕骅老师,他也认同王经理的说法。“在禽类中,除了普通的鸡鸭鹅和鹌鹑之外,其他都属于珍禽。”吕老师说鸡有蛋用、肉用和药用之分,像贵妃鸡、珍珠鸡就属于观赏用,“贵妃鸡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高,所以数量比较少。动物园里展示这种鸡也算正常。”

  金华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张毅彪则认为,在动物园展示贵妃鸡,“可以起到科普作用,挺好的。”

  对此,宁波动物园一位姓张的负责人表示,这很正常。“宁波动物园里也有白颈长尾雉、红腹锦鸡等雉鸡类的动物展示,这些鸡观赏性比较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动物园的发展消耗比较大,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一般非政府投资的动物园,回本很困难。像宁波动物园,投资方是当类似公益事业在做,一开始就没打算回本。在投入大、收益少的情况下,要匀出钱来扩充规模、增加动物是有困难的,所以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期。”

  这位人士还提出,不能单纯以动物种类多少来衡量一个动物园。“现在评价一个动物园,更要看动物的珍稀程度、科普作用和动物保护功能等等。”(冯怡 俞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千手拂云 千眼观虹——季羡林、钱学森、陈省身、侯仁之、杨绛、黄万里的人生比较》,卞毓方著,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定价:35.00元
历史有各种各样的写法,譬如以朝代更替为框架,譬如以重大事件为核心,譬如以社会发展为经纬。我不是搞历史的,写不来那些“学”“术”并重的论著。我写散文,一般只对人物感兴趣,涂鸦之余,兴之所至,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事迹,把他们从时间的深处请回来,组合排列,纵向展示,横向比较,在我看,亦不失为断代史的两三注释,三五补白。
这是2007年7月13日的事。那天,在位于京城西郊的301医院,笔者看望住院治疗的季羡林先生,趁兴谈道:“您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元老,在清华读书时就受吴宓的启发,把陶渊明和一位英国的浪漫诗人加以分析研究,我现在受您的启发,也想作一篇关于您那一代人的比较文章。”
季先生转过头来,寿眉上挑,目光似乎有点警惕:“我那一代,你怎么比?”
“您是1911年生的。”我说,“当初,为了写您的生日,我查了很多资料。对于您,1911年有两件大事,一、辛亥革命,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二、清华正式建校(之前是清华学堂)。1911年诞生了很多名人。” “那范围太大了,你没法比。”季先生说。
“我只挑与清华有关的。”
“你都挑了谁?”
“第一个是王竹溪。”我说,“他是1911年6月7日生的,大您两个月。1929年进清华,高您一级,学的是物理。1933年毕业,入清华研究院,当周培源的研究生。1935年8月31日,王竹溪与您,还有乔冠华等六人一起去欧洲留学。您在《留德十年》中说,王竹溪是象棋高手,你们五个人,单独跟他下,不管下多少盘,总是输。输急了,五个人联合起来跟他较量,结果还是失败。哲学家乔冠华的哲学也帮不了忙,在车上的八九天中,你们就没有赢过他一局。”
“王竹溪这人很好,学问大大的有。他象棋厉害,但不是清华顶尖的,顶尖的是彭桓武,他只是老三。”季先生说,“前些年我碰到彭桓武,说起当年清华园的象棋比赛,彭桓武奇怪,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是王竹溪讲的。”
“当年六人同行,您去德国,王竹溪去英国,他比您先回,在西南联大当教授,是杨振宁、李政道的导师。”我说,“这事很出名。”
“当然啦,杨振宁、李政道得了诺贝尔奖。”季先生欲说还休,粲然一笑。
“我的所谓比,是比当事人一生的轨迹。”我说,“山不转水转,1952年院系调整,王竹溪转入北大物理系,又与您成为同事。‘文革’中他去了江西鄱阳湖鲤鱼洲‘五七干校’,在那儿患上了血吸虫病。”
“我没有去鲤鱼洲,不是不想去,是不够格,留下来,当批判的靶子。”季先生停顿,没有继续说下去。 “杨绛也是1911年的,生日是7月17日,比您大半个月。”我说。
“她入清华时叫杨季康。”季先生记得清楚,“她是研究生,我是本科生。”
“杨绛1932年入清华,先是借读,第二年考上清华研究生。”我说,“她研究生没有念完,1935年陪钱锺书出国留学,杨绛和钱锺书去的是英国。”
稍等,我又说:“钱学森也是1911年出生,生日是12月11日。他大学不是清华,是上海交大。1934年毕业,1935年去美国留学。”
“钱学森跟清华没关系吧?”季先生反问。
“有关系。”我讲,“他1934年从上海交大毕业,考取了清华当年留美公费生。2001年清华九十周年校庆,在历届学生中选出二十位知名学者,其中就有钱学森。”
“噢,你弄得很细。”季先生说,“你想比的,还有谁?”
“还有侯仁之。”我答。不待我说下去,季先生就讲:
“侯仁之我知道,比我小四个月。”
“您记得很准。”我笑了,“您生日是8月6号(公开的说法实际是8月2号),侯仁之是12月6号。”
“他不是清华的。”季先生说。
“侯先生是燕京大学历史系出身,念书时旁听过清华的地理课,在燕京大学任教时又兼过清华的《市镇地理基础》课。1952年转到北大。去年(2006)年底,侯先生和您,以及其他十位教授一起荣获北大首届‘蔡元培奖’。”我答。
“林庚去年10月走了,要是晚走俩月,‘蔡元培奖’应该有他。”季先生神情转为黯然。
冷场。双方都没有说话。我想到林庚,他是1910年出生的,1928年上清华,先学理科,后改文科,林庚个性鲜明,和季先生渊源很深,要是小一岁的话,倒是个理想的比较对象。
过了一会儿,季先生问:“还有吗?”
“陈省身。”我说,“他上学早,1930年就从南开大学毕业,然后到清华任助教,并读研究生。1934年研究生毕业,去德国留学。回国后,任清华教授。”
“我们见过,在南开大学。那一回,是出席范曾搞的一个活动。”季先生笑笑,“是为范曾撑腰,壮门面,碰上的。陈省身已经过世了吧。”
“是2004年。”我答。
鉴于讲话时间已长,我赶紧长话短说:“还有黄万里,黄炎培的儿子,清华水利系教授,‘右派’;还有钱钟韩,钱锺书的堂弟,他考上清华,没上,念了上海交大;还有孙毓棠,清华历史系的,诗写得很好,在文学圈里相当活跃;还有董同龢,音韵学家,他1932年进清华中文系,担任过《清华周刊》编辑,以及中国文学会主席,后来去了台湾。不谈了,不谈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黄炎培我熟悉,黄万里不清楚,孙毓棠熟悉,钱钟韩、董同龢知道一点,不多,你点的这些人,都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我等着看你的文章。”季先生微笑颔首。
然而,2007年下半年,外加整个2008年,我已移情语言文字探源,且在推出《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之后,又完成了一本《季羡林图传》,同时趁热打铁,着手撰写《天意从来高难问——晚年季羡林》,因此,前面所说为季先生那一代同龄大师作比较文学的事,一直没能提上日程。其间,也曾把题目交给我的学生赵枫莲女士,她作了努力,写出部分初稿,后因故未能完成。2009年岁初,我做美国之行,便中探访、游览了钱学森、陈省身、黄万里当年留学、工作之地,往事袭来,怦然心动,遂决定亲自动手,以上述与季羡林先生的谈话为契机,写一本比较文学的专书。
在1911年出生,而又与清华有关的名人中,我最终挑选了六位,分别是:季羡林、钱学森、陈省身、侯仁之、杨绛与黄万里。王竹溪其实是个好例子,才气好,人品也高,但在写了一半以后搁下,原因在于他去世太早,只活了七十一岁。七十一岁,拿“古尺”衡量,也是过了“古稀”,高寿了,但在今天,只能算中寿,和上述六位比,更是小来兮。本书最终确定的六位主人公,都活到九十岁以上,而且在笔者着手“比较”的时候,其中四人业已九十晋八,百岁在望——光凭这一大把年纪,就够“巍巍乎高哉”的了;按生日先后排列,分别是杨绛、季羡林、侯仁之和钱学森。以上六位大师,都是二十世纪漩涡湍流中的砥柱,在历史的花名册上,是要用粗犷的字体特别标示的优秀分子。他们都是与清华学校同庚,大学毕业后转向海外,而后又叶落归根,在各自的领域撞响黄钟大吕。鉴于出身不同,秉性迥别,机缘殊异,他们的人生曲线,既有交叉,重叠,更多的则是犬牙交错,参差不齐。所以阅读他们,就像从直升机上鸟瞰一场高水平的马拉松赛,道路的每一处转折、倾斜,选手的每一程战术、发挥,都看得一清二楚。
六位大师,每一位都是一部大书,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写,工程未免庞大,我投机取巧,只挑他们关键时刻的典型表现——即便如此,有一些地方,也只是点到为止,有那个意思就行了。现在干什么事都讲究互动,我把更多的思考留给读者,我相信读者的眼力。
(本文为《千手拂云 千眼观虹》自序)
《科学时报》 (2011-04-28 B3 社科 视点)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