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张学荣)听说了喝奶粉可致性早熟,没料到穿件运动服也会出此状况。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其昨日发布的《毒隐于衣——全球品牌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报告中称,阿迪达斯、李宁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产品中含有“环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医学实验证明这类激素可能导致性早熟,并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雄性体征的发育。
“2/3样品被检测出NPE”
“今年4月至5月间,我们绿色和平在中国、英国、阿根廷等全球18个国家采购了15个服装品牌的78件样品,其中包括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及鞋类。这些样品的产地涉及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等13个纺织品生产国。绿色和平将这些样品送至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包括阿迪达斯、李宁等在内的2/3的样品被检测出含有NPE。”负责此次调查的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张凯告诉记者,在此次抽样中,阿迪达斯含有NPE的比例为40%,而李宁含有NPE的比例为100%,这些李宁品牌系列服装全部产自中国大陆。
张凯告诉记者,NPE在纺织生产中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剂,被排放到环境中会迅速分解成壬基酚(NP)。NP是一种公认的环境激素,它能模拟雌激素,对生物的性发育产生影响,并且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同时,NP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蓄积,因此研究表明,即便排放的浓度很低,也是极具危害性的。
“用最通俗的话来讲,NPE摄入量和性早熟有正相关;同时,试验证明,这种环境激素能导致雄性鱼类雌性化。科学家在对小白鼠的试验中发现,长期摄入NPE的母鼠产下的雄仔睾丸要比正常情况下小很多。”张凯说。
“所有产品符合欧盟标准”
据了解,鉴于NPE和NP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欧盟已于2005年颁布《REACH法规》,禁止其在纺织生产行业中的使用。中国政府也在今年年初将NPE和NP加入《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但我们无法理解的是,中国政府禁止含有NPE的服装对外出口,但是却允许其在国内市场生产销售。对于NPE在国内的使用和排放,中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定。”张凯说,希望中国政府能尽早出台相关规定规范NPE的使用。
昨日下午,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小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和平发布报告后,李宁公司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李宁公司所有服装产品中NPE的含量绝对符合欧盟标准,“绿色和平组织公布了其对包括李宁服装品牌在内的抽样产品检测报告,所抽查的4件李宁产品NPE含量分别为680毫克/千克、9.8毫克/千克、7.1毫克/千克、2.8毫克/千克,均符合欧盟REACH标准。”
阿迪达斯北京办事处公关部工作人员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此事尚不清楚。
中新网6月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8日报道,肆虐欧洲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进一步蔓延至北美。美国出现多宗感染个案后,弗吉尼亚州一名2岁女童5日怀疑不治,是欧洲以外首次有人死于这种致命病菌,全美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出现全国首宗疑似个案,染病男子春天曾赴德国,吃过当地的沙拉,现已出院,但仍接受医院监控。
美国当局在死亡的2岁女童身上发现大肠杆菌0157:H7,相信是由一个受污染泳池感染得来,女童腹泻出血,当局称仍在调查其死因。她的一名兄弟出现相同征状,情况暂时不详。田纳西州也出现多宗感染个案,1名小孩留医、另外7人情况良好。当局称初步检查显示,患者感染的是病情较轻微的大肠杆菌。
加拿大安大略省卫生厅及长期治疗署6日表示,该省多伦多西部皮尔区一男子染病,初步检验确定其体内病菌与欧洲爆发的相同,最终结果还需数天才能知晓。该省卫生厅正密切观察疫情发展,要求所有医疗单位一旦发现病例,而且病人曾赴德国,必须立刻通报。加拿大政府同时加强了对生菜、黄瓜和西红柿等蔬菜的进口检疫。
欧盟商议赔偿 建议金额1.5亿欧元
欧洲大肠杆菌疫情已导致20多人丧生,超过2400人染病。欧盟国家农业部长7日在卢森堡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疫情,焦点之一是农民赔偿方案。欧盟农业专员乔洛斯表示,建议赔偿农民1.5亿欧元,约占农民损失的三成,但西班牙、法国等国都表示金额不足,预计各方会就此角力。
据悉,有关赔偿将包括农民在上月底至本月底的损失,西红柿、生菜、黄瓜等都在赔偿范围内,但金额远低于各国要求。比利时称欧盟各国农民损失以数亿欧元计,西班牙更表示每周损失已达2.25亿欧元。法国、荷兰、比利时和葡萄牙的农夫也要求赔偿。
此外,与会部长检讨了现行食物安全警报机制,该建议由西班牙提出。德国早前称疫情源头是西班牙黄瓜,令西班牙极不满。
德检测连环推翻 被斥是“灾难”
德国至今仍未查出疫情源头。当局早前怀疑当地一个有机农场的豆芽是元凶,但初步检测结果否定此假设。联邦风险评估机构称,可能以后也不会找到源头。有学者批评德国的检测多次自我推翻,是“灾难”;欧盟卫生专员达利也称德国不应发表“草率”和“不准确”结论。但有欧盟卫生专员为德国辩护,称其有责任通知国民任何存在危险。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专家指出,食物供应链相当复杂,要追查污染源头十分困难。该专家表示,随着受污染食品被弃掉,工厂设备清洁消毒,重要证据会因此流失。此外,大肠杆菌会潜伏人体约一周,发病约一周后才会引致严重并发症,病人对于很久之前曾吃过什么,记忆已很模糊,增加追查难度。世卫传染病专家罗迪耶指出,如果当局未能在一周内找到源头,便可能永远也找不到。
中新社布鲁塞尔6月7日电(记者 沈晨)欧盟农业专员达契安·乔罗什7日在卢森堡出席欧盟农业部长紧急会议后承诺,会重新考虑提高补偿农户的级别及金额。他透露,最早会在6月8日提交全新的补偿计划。
6月7日,欧盟各国农业部长在卢森堡召开紧急会议,寻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应对措施,并讨论对遭受损失农户的补偿措施。欧盟农业专员达契安·乔罗什(Dacian Ciolos)在会前透露,欧盟准备初步向遭受损失农户提供1亿5千万欧元(约合2亿2千万美元)的补偿。
达契安·乔罗什介绍说,欧盟的补偿将主要针对新鲜蔬菜(例如西红柿、莴笋、黄瓜、南瓜等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蔬菜)种植户。一旦补偿提案在下周的欧盟会议通过,补偿金有望在6月底发放到农户手中。
1亿5千万欧元补偿的消息一经披露便遭到西班牙农业部长阿基里尔(Rosa Aguilar)的抨击。“对于西班牙来说,这根本不够。我们希望所有受影响的农户都得到补偿,百分之百地补偿受到的损失。”她说。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在德国爆发之后,德国一度将罪名强加在西班牙黄瓜头上。自那之后,西班牙农户每周的损失达到2亿欧元左右。不久之前,德国又将矛头指向本国产芽苗菜。但是经过研究调查之后,发现黄瓜、芽苗菜均非“祸首”。
据悉,德国对食物污染源头的推论不仅仓促而且不准确,引起全欧洲一片恐慌,影响多国农业出口,欧洲联盟主管卫生事务的官员为此对德国发出“警告”。
欧盟新鲜果蔬协会(Freshfel Europe)最新一期的调查报告显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爆发之后,荷兰每周要遭受8千万欧元的经济损失,德国每周的经济损失为2千万欧元,比利时每周的的经济损失为4百万,葡萄牙每周的的经济损失为3百万。西班牙的经济损失最大,每周经济损失达2亿欧元。
目前,俄罗斯依旧禁止从欧盟国家进口新鲜蔬菜。欧盟委员会此前曾发表声明,对俄罗斯禁止欧盟国家蔬菜进入俄罗斯市场表示抗议,要求俄方立即撤销这一禁令。但俄罗斯并未听从欧盟的声明取消“禁令”。(完)
据新华社电 韩国外交通商部一名官员7日说,几名欧洲联盟官员6日抵达朝鲜首都平壤,评估朝鲜的粮食需求。
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告诉法新社,来自欧洲联盟委员会人道主义救援和民事保护机构的一个小组在朝鲜将访问朝鲜全国,评估粮食需求,“应援助请求”做技术性调查。访问定于6月17日结束。
欧盟驻首尔代表处确认,了解欧盟小组的朝鲜之行,却拒绝回应媒体询问。
韩国《东亚日报》以韩国外交通商部官员为消息来源报道,欧盟小组包括5名官员,将访问医院和托儿所,与普通人、政府官员和外国援助人员面谈。部分小组成员会去平壤以外地方访问。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3月发布评估报告,认为朝方需要大约40万吨粮食援助,供应儿童和孕妇等群体。另外,美国“萨玛利亚国际救援”等5个民间组织的代表今年2月访朝,报告朝鲜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严寒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粮食供给紧张。
德国肠病疫情不断蔓延,已导致22人身亡,感染人数超过2000人,但是疫情的传染源却仍然成谜。一开始德国认为西班牙进口的黄瓜是传染源,检测结果显示,黄瓜被冤枉了。5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官员宣布,初步调查显示德国一家企业供应的豆芽等芽苗菜很可能是传染源。检测结果显示,芽苗菜貌似也背了黑锅。
致病源猜测五花八门
截至6日,11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报告疫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者人数超过2000人,死亡病例22人,520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疫情暴发初期,德国怀疑产自西班牙的黄瓜是源头。但检测结果显示,黄瓜不是致病源。那么,致病源是什么呢?
4日,德国媒体给出了不同的推测。
日报《吕贝克新闻》报道,17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5月中旬曾在北部海滨城市吕贝克市同一家餐馆用过餐。防疫部门人员已到餐馆详细调查。《焦点》周刊报道,汉堡市5月6日至8日举办过一次年度庆祝活动,吸引大约150万人。这次活动可能是致病源头。
这两则报道均以总部位于首都柏林、隶属于卫生部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专家为信息源。这一研究所4日未作回应。
《南德意志报》网络版先前报道,一家工会组织的34名女性5月12日至14日在吕贝克市会面,随后至少8人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不是芽苗菜是谁呢?
5日,事情仿佛有了点眉目。
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农业部长格特·林德曼当天宣布,初步检测结果表明,当地一家企业生产的豆芽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源头。
这家企业的一名女职工已被确诊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另一名职工也出现腹泻症状。这家企业眼下已经遭到封闭,进一步检测结果预计6日公布。林德曼呼吁德国北部的消费者不要食用豆芽产品。
但是,6日的检测结果又一次让人们惊讶了。德国下萨克森州农业部当天宣布,德国卫生防疫部门已从这家可疑的芽苗菜生产企业提取了40个化验样本,并完成了其中23个样本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并没有发现导致疫情的罕见大肠杆菌。对其他样本的检验还在进行。(综合)
■ 相关新闻
农户损失重 欧盟会赔偿
西班牙向德国索赔;欧盟将出台“整个欧洲范围”的赔偿政策
欧盟各国农业和卫生部长们6日举行特别会议,将通过一份对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农户进行赔偿的协议。
愤怒西班牙要索赔
5月中旬在德国暴发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事件后,欧洲多国都发现了类似的病例。此前德国曾怀疑是从西班牙进口的黄瓜携带病菌,随后的检验推翻了这个说法。虽然如此,人们还是不再敢买黄瓜,欧洲尤其是西班牙种植黄瓜的农户损失惨重。
西班牙对自己遭受的“不白之冤”很愤怒。该国农民要求政府向德国索赔,西班牙也已经知会欧盟要求德国赔偿。
西班牙卫生部长莱尔·帕金说:“我们对应对危机的处理方式不满意,这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利益。”
帕金还说,西班牙不仅要求赔偿,还要求改进欧盟的食品安全的预警制度。
但是德国国务秘书安提·魏德曼-马乌兹称,德国人有理由怀疑。“病菌来势汹汹,作为应对,我们对消费者提出了警告是正确的。”
欧盟开会讨论赔偿
欧盟委员会负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员达契安·乔罗什6日对媒体称,欧盟各国农业部长当天将在卢森堡举行一次特别会议,专门讨论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相关问题。
乔罗什说,各方目前对赔偿受损失农户的立场接近。“我们希望明天能够就此问题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不过,达契安·乔罗什透露,即将出台的赔偿措施,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农民,而是“整个欧洲范围”,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几乎影响了整个欧盟的蔬菜和水果种植户。
欧盟卫生专员约翰·达利已经派遣了食品安全专家前往德国,去调查究竟病原从何而来。(张乐)
■ 反应
“只好将黄瓜丢弃”
黄瓜销量下滑最厉害;经销商拒绝进新鲜蔬菜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传播开来之后,欧洲多国的果蔬种植户都面临生存危机,一些经销商干脆拒绝新鲜蔬菜进货。不少农户被迫将大量的沙拉用果蔬丢弃。
由于最开始传出的是黄瓜受到了污染,所以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销售源头最先受到影响。
危急的情况甚至已经超出了欧洲大陆,英国的果蔬种植户也受到了影响。英国批发商说,如今受到影响的果蔬价格是以前的一半,而就算如此,销售量还在下滑。黄瓜的销售量下滑得最为明显。
一些农户将生产好的果蔬丢弃。在英国东约克郡的农场经理罗格说,这几天他已经清理了5000箱准备上市的黄瓜,价值超过了1.5万英镑。该农场一周能生产5万箱,因此未来的损失还可能扩大。“我们估计影响会达到几十万英镑。”
一位名叫乔伊·卡帕罗加的农民称,他听说今后超市对黄瓜的需求可能会减少30%,所以他只好将黄瓜丢弃。
市场上已经进货的菜贩们也显得很无奈。伦敦南部布里克斯顿市场的28岁商户穆拉·塔可雷说:“通常每天我都会卖出10箱黄瓜,但上周一周才卖出1箱。”穆拉说,他在这里做了10年买卖,从没遇到过类似事件。(张乐)
据德国《焦点》杂志5月31日报道,起先,在德国汉堡发现的两根西班牙黄瓜被认为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毒源”,此后,汉堡卫生官员宣布,经检验虽然发现了大肠杆菌,但并不是目前在欧洲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西班牙随后要求立即恢复进口该国的蔬菜,并要求赔偿。
西班牙农业部长阿吉拉尔(Rosa Aguilar)要求德国,对所有因大肠杆菌疫情而遭受损失的西班牙农民进行补偿。阿吉拉尔称,由于德国取消进口西班牙黄瓜,西班牙每周损失2亿欧元(约19亿元人民币)。
德国的企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一些农场已经关闭。一位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他们不断宣传产品没有大肠杆菌,但是每天的营业额仍减少了20万至25万欧元(186万至233万元人民币)。
欧盟农业专员达契安·乔罗什(Dacian Ciolos)要求欧盟各有关国家应该采取一切措施,尽量减少大肠杆菌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欧盟委员会准备启动必要的法律程序。
虽然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也宣布导致疫情的大肠杆菌并非来自西班牙,但他同时称:“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大肠杆菌的传染源。”对西班牙企业的土地、水源和产品的检测还将继续。(葛文元)
2004年欧盟出台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所有植物药生产企业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注册,否则不允许在欧盟境内销售和使用。这一最后期限将至,中药面临不得不退出欧盟——这一年销售额约50亿欧元的世界最大植物药市场的困境。
注册成本高提供证明难
“虽然中国国内一些中药企业曾向欧盟递交申请材料,但由于多种原因,截至目前没有一家企业通过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的简化注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在欧洲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人员,都将面临经营风险,出口欧洲的中药随时可能面临处罚。
中国中药企业为何没有通过注册?刘张林分析说,一是由于中国的中成药在欧盟销售额不算太大,再加上申请注册的成本较高,大部分企业一直持观望态度,积极性不高。据了解,中成药的单个注册成本约为100万元人民币,而一家中药企业一般有多个品种,申请费用比较高。二是欧盟的注册要求较高。《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传统草药“在申请日之前至少要有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地区至少15年的使用历史”,而国内绝大多数以非药品身份在欧洲销售的中药产品难以提供在欧洲有效的销售证明。
商家受打击患者遭牵连
林国明医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经营中医诊所近21年,他的病人中既有政界要人,也有普通百姓。林医生告诉本报记者,来他诊所看病的大多是当地人,华人比例仅占不到10%。“许多当地人都把中医中药视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象征,不少人当初慕名而来,经过长时间的治疗,逐渐开始信赖中医。”他举例说:“我治疗的一个比利时癌症患者,长期以来服用中药防止病情恶化。现在我很担心他,只能建议他到欧盟以外的国家去购买中药。”
北京同仁堂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同仁堂在欧洲地区的长期规划会随着这些市场的新变化进行一些调整。但是他也表示,中国医药企业申请欧盟的植物药品注册难度很大。从客观角度来看,受限于“30年的药用历史”和“在欧盟地区至少15年的使用历史”等规定,以及高昂的注册费用。从主观角度看,欧洲对于中药仍然缺乏文化认同。他希望政府部门可以为多家中国医药企业牵头,来协调与欧盟的商洽。
国内中药企业不能在欧盟通过注册,短期来看对各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刘张林表示,首先,这对中国的中药企业是一个打击。错失此次注册机会后,中药企业要想给旗下药品申请合法身份,将面临成本暴涨的困境。如果中药在欧盟变成“黑户”,那将是中药出口的一大倒退。其次,这对欧盟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当前在欧洲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已超过5万。如果禁止中国中药进入欧盟市场,必将影响相关医药人员和医疗机构的正常经营,对当地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带有歧视性或将遭诉讼
欧盟健康和消费政策委员约翰·达利的新闻发言人文森特,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今年2月欧盟关于传统植物药注册的备忘录。他指出,2004年以前传统植物药产品和其他药品适用于同一市场准入标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简化了注册程序,对来自中国或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植物药,不要求像其他药物一样进行安全和功效测试,而只需要提供应用年限证明。同时,该指令还向企业提供了7年过渡期。如果传统植物药企业真的想扎根在欧盟市场,这个注册期限是完全够用的。
然而,对使用《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为中药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在欧洲也有不同的看法。致力于天然植物药发展的英国“自然健康”组织负责人罗伯特·维科克博士认为,《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带有歧视性,4月底他们将向伦敦高等法院提出诉讼,希望能引起位于卢森堡的欧洲法院的重视。欧洲议员帕维尔·伯克也表示,该指令原本是为了规范药物安全使用,但现在却没有一个中药企业通过注册,这是无法接受的。
近年来,中方相关部门也在为解决中药企业可能退出欧盟市场的困境想办法。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一直在推动国内有条件的企业申请注册,为企业提供相关培训、咨询,并多次组织国内企业到欧盟游说、谈判。刘张林表示,虽然国内中药企业还没有通过欧盟的注册,但长期来看依然存在变数。中方应该积极争取对己有利的机会,继续做欧盟方面的工作,加强中欧标准和认证合作,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对重点企业进行多方面支持。(吴乐珺张蕾崔鹏)
欧盟委员会15日发出通知,要求欧盟27个成员国对来自日本的食品及动物饲料进行核辐射检测。
欧盟委员会健康事务委员约翰·达里的发言人文森特说,欧盟委员会当天已经通过快速预警系统向各成员国发出上述通知,一旦某成员国发现食品及饲料核辐射超标,必须立即通过快速预警系统告知其它成员国,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欧盟从日本进口的食品数量较少。2010年,欧盟成员国只从日本进口了6500万欧元的食品,主要进口国是德国、荷兰、英国、比利时和法国。
同一天,欧盟委员会能源事务委员厄廷格在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健康与食品安全委员会发表讲话时,对日本方面处理福岛核电站事故时用空中注水的办法提出批评。厄廷格说,欧盟对这样的处理方式深表担忧。厄廷格还说,在处理核事故时,电力公司与政府似乎意见不一致,以致于“无所适从”。他说,欧洲人从此要改变对日本人实施精细工程的能力的看法。(金力)
中新社柏林3月11日电 (记者黄霜红)鉴于利比亚目前的局势,欧盟加强了对卡扎非政权施加压力。在11日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27国峰会上,欧盟制定了新的制裁措施并要求卡扎非立刻辞职。同时英法两国倾向于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涉,德国政府则对此表示反对。
欧盟内部对于针对利比亚局势将如何做出反应有争议。英法两国倾向于进行军事干涉。德国政府相反比较保守。默克尔对德国媒体说,德国愿意为解除利比亚人民的痛苦做出一切努力。但是做出决定前必须经过严密思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德国新上任的国防部长德麦齐埃也表示,北约进行军事干涉的基础目前尚不存在。
其它一些欧盟国家对军事干预利比亚政局持保留看法,这些国家担心这一举动将引起阿拉伯国家对西方的不满。之前欧盟有些国家提议在利比亚建立禁飞空域,这一点也必须得到美国和阿拉伯联盟的同意。后者尚未对此表达意见。
欧盟27国联合发表公告明确要求卡扎非立刻辞职,并表示欧盟将援助这个国家今后的重建工作。对卡扎非政权的制裁还包括冻结5家利比亚银行在欧洲的财产。之前德国已先行冻结了该国以及卡扎非家族在德国银行的资产。(完)
据悉,这份路线图将在3月份由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
为了达到欧盟2050年减排80%-90%的目标,路线图规划:欧盟希望203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40%,2040年减排60%。
根据路线图要求,以1990年排放值为基准,2020年之前,年减排目标应每年递增1%,2020年至2030年,年减排目标应每年递增1.5%,而从2030年至2050年,年减排目标应每年递增2%。
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80%-90%
电力部门承担了最重的减排任务,到2050年需减排93%-99%
欧盟要想达到2050年减排80%-90%的目标是有先决条件的。首先,欧洲减排交易体系(ETS)能够保证实现充分利用。其次,欧盟必须实现新能源的使用占到欧洲总体能源使用量的20%。再者,欧盟需要保证2020年前,现有能耗强度提高20%。
为了满足如上条件,欧盟出台了“打包政策”。2011年1月31日,欧盟委员会于布鲁塞尔发布了其《面向2020年——新能源计划》,包括计划将新能源投资翻倍,总数额将达到700亿欧元。同时加大利用多样化金融工具,包括公共债券、风投、夹层融资、证券基金以及保险投资等。据相关欧盟官员表示,这项计划将从3月2日开始正式实施。
除了能源方面的政策,2月2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10-2020欧盟交通政策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加大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未来欧盟的交通核心放在公共运输上。同时提出了2050年交通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60%的目标。白皮书预计,欧盟未来将每年至少减少5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虽然欧盟针对各个主要行业均出台了政策细则,但还是在路线图中将减排目标细分到了行业。
电力部门承担了最重的减排任务,到2030年电力行业需减排34%-40%,而到2050年则需实现减排93%-99%。住宅与服务业至2030年需减排 37%-53%,2050年减排88%-91%。工业到2030年减排34%-40%,2050年减排83%-87%。各个行业中,压力最轻的是农业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其目标为2030年实现减排36%-37%,2050年达到42%-49%。
加大低碳经济投资力度
欧盟预计,低碳领域未来40年至少每年要投资2700亿欧元
欧盟气候决策的背后是不可或缺的经济驱动。德国环境部2月21日发布的工作报告称,如果将2020年的减排目标定于30%,欧盟GDP每年将会额外增加0.6%,同时增加六百万工作机会。
报告主要起草者Carlo C. Jaeger表示:在传统经济模型中,减排将会在短期增加额外的成本。“但在新的经济模型中,欧盟可以通过较高的减排目标和适当的政策,以在未来取得技术和整个经济的竞争优势”, Carlo C. Jaeger在报告中这样认为。同时,“低碳经济的投资将会在未来带来18%-22%的GDP增长,所有27个成员国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经济成果,同时取得失业率的下降和更多的投资机会。”
欧盟委员会也认为:根据路线图的轨道发展,减排将会给碳市场带来大量密集的投资。稍后,碳价格必然会得到一定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会使得在低碳领域的总投资大于总成本,低碳经济将得以可持续发展。
此外,欧盟认为,低碳经济的投资将会在未来带来更大回报。
“研发资金和早期项目资金的投入,在某些领域将会在后期带来大规模的成本效益和渗透效益”,路线图这样表述:“尤其是在新能源、碳封存和碳捕捉(CCS),智能电网、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车等方面。”
欧盟看到了低碳经济背后的盈利预期,但其相应的成本也让一些成员国表示担忧。波兰、意大利等国均表示担心对低碳经济的投资成本过高。
根据路线图的预计,若全面实施此计划,欧盟委员会预计未来10年将需要至少增加500亿欧元的研发和示范资金。欧盟委员会提示,成员国应充分利用拍卖市场和欧盟的区域经济援助。
目前,欧洲在低碳经济上的投资占总GDP的19%,其中包括:智能电网、CCS、交通电力化、被动式建筑。欧盟委员会预计,至少需要未来40年达到每年2700亿欧元的总投资。
因为,欧盟委员会看到:“新兴经济体对低碳经济的投资一直都在增长,2009年印度在新能源等方面投资为GDP的35%,韩国为26%。”
不仅如此,一份由E3G组织发布的报告称,“欧盟能源和气候政策可能不再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规划,可能包括在2015年安装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64%,至427GW,而欧洲希望增加的总容量为322GW。“中方计划将很可能还包括,在2020年前将在智能电网投资4600亿欧元,相比之下,欧盟的计划只有230亿-280亿欧元。”
减排目标争议诸多
欧钢协会认为,欧盟委员会运用的模型低估了高减排目标对工业和就业的负面影响
即使最重的行业——能源行业已经承担了2050年最高达99%的目标,欧盟似乎并不感到满足。曾有提案要求,欧盟2020年的减排目标应该订在30%。
E3G的报告也称,如果欧盟要保障其在气候问题上的领导力和绿色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欧盟应该试图将2020年的减排目标定位在30%。
在此前,各个成员国政府和领导人们已经为30%还是25%争执了数月。英国气候大臣Chris Huhne表示,他已经取得了德国和法国的支持,他们认为30%的目标更为合适。
同时,欧盟委员会环境委员长Connie Hedegaard认为:“30%的目标是可行的,因为在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之后,减排变得更‘便宜了’”。
虽然路线图已经确定了25%的目标,但是欧盟表示:“欧盟不排除提高目标的可能性”。
如果其他国家也做出类似的减排承诺,欧盟将愿意将2020年的减排目标提高到30%。但这一承诺遭到了多个成员国的反对。
欧盟力推高减排目标,其中经济原因或为主要因素,但背后也不缺乏政治动机。
据欧盟委员会网站记录,整个路线图是从2010年就开始规划的,当时由欧洲气候基金会开始起草。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José Manuel Barroso正在竞选第二个任期,他曾在竞选中承诺:在2010-2015任期内一定会解决欧洲电力和交通系统“去碳化”问题。
而3月即将出台的路线图,可谓是10年欧洲气候基金会所推出的“兄弟版”。但30%的减排目标降低到了25%。
不仅整个减排目标受到争议,各个行业对于欧盟这种分配指标的做法也“颇有言辞”。
“我们反对将行业减排目标和整体减排目标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不愿意将国家的减排目标和欧盟的目标相挂钩。”匈牙利总统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欧盟成员国非常强烈的信号。”
在制定《新能源计划》之初,能源行业就拒绝提高能效20%的强制性目标。
国际运输组织公路运输联盟表示,这份路线图应该要求运输部门翻倍对于集体运输,其中包括巴士。但是目前的草案只要求“提高份额”。
欧洲钢铁工业协会的反应更是激烈,其总干事Gordon Moffat指出:这是欧盟的一个陷阱。
Gordon Moffat 认为,2050年的目标对欧盟各成员国应是一个“激励性”指标,其基础要建立在欧盟在低碳技术方面取得长足突破。但是,此番欧盟委员会却将其解释成一个硬性目标,这样的后果是快速导致欧洲的“去工业化”。
“欧盟委员会运用的预估模型低估了高减排目标对于工业和就业的负面影响”,他认为:“该模型没有考虑对于钢材生产的基准指标,而且欧盟在技术上也无法严格规定钢材的生产基准指标。”
同时,Gordon Moffat指出,钢铁行业的排放量实际上很难被挤压,欧盟这样单方面将减排目标提高,只会在2020年之前就导致更多失业和工业转移。
Gordon Moffat直言: “要想得到工业方面的支持,欧盟就必须给出明确的承诺,补偿和奖励措施具体是什么?否则,工业无法只靠一个目标数字就实现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