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外媒曝光的iPhone图片

  今天早些时候,9to5mac最先爆出下一代iPhone的后盖图片。很快,他们又贴出了更多的高清大图,其中包括白色和黑色两种。正如你所见,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该外壳的大概结构和材质。

  这些照片清晰地显示出下一代iPhone的部分特性。很早前就传言的更小的接口坞已经能看出来,耳机插孔也被首次移到了底部,扬声器栅格经过了重新设计。同时在摄像头和LED闪光灯之间有一个新的开口,初步猜测可能是手机的第二个麦克风,使手机在录像时更好地捕捉音频。

  外媒曝光的iPhone图片

  此外还有一些下一代iPhone零件的照片,可以大致一下看出下一代iPhone的框架,包括“Home”键。来自苹果供应链的消息称,新的iPhone宽度与此前的相同,但长度有所增加。同时消息人士表示,新的iPhone界面将被重新设计,屏幕尺寸为3.999英寸,分辨率为1136×640。

  上面这张被认为是下一代iPhone正面玻璃的照片,据称这种玻璃能够容纳一个更长的显示屏幕。同时可以看出前置摄像头似乎移动到了听筒上方。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了这组奇妙的照片。

据宇航员称,这组照片是由多图"叠加"而成。

国际空间站上的固定式照相机共拍了46张照片,佩迪特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这种奇特的复合景象。
佩迪特的照片看起来很像科幻影片《2001:太空漫游》中的场景,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拍的是真实的景象。
佩迪特(左)和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南科26日成功进入“龙”飞船。它是世界上第一艘商业性质的飞船。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近日,以为喜欢摄影的宇航员在太空拍摄了一组惊人的“星轨”照片,展示了快速穿越恒星时发生的奇特情景。这些具有神秘色彩的画面看上去很像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中的场景,不同之处是,这些罕见的照片拍的是真实的景象。

  宇航员唐-佩迪特从距地球240英里(约合384公里)的国际空间站拍摄了这些惊人照片。他表示:“星轨是用10到15分钟曝光时间拍摄出来的照片。但对现代的数码相机而言,最长曝光时间可能只有30秒,因为电子探测器噪声很容易让图像变得模糊。我使用了多个曝光时间是30秒的照相机,然后用成像软件将它们‘叠加’起来,从而制造了更长的曝光时间。”星轨:这些星轨照片是用10到15分钟曝光时间拍摄出来的。然后,佩迪特把几个图像叠加在一起,产生这种独特画面。(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相关阅读:

  组图-一周最佳太空照片 蔚蓝星球与完美日环食

  科学家制"太空出租车" 载人太空之旅终点站火星

  摄影师别出新裁拍摄日食 太空中震撼日环食亮相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明星代言医药广告引发热议———

“毒胶囊”事件曝光之后,一些明星代言医药广告的现象也再度引发热议,其中修正药业被网民列举出9位明星代言的“豪华阵容”。广告和法律界人士指出,在世界上明星代言医药广告都非常敏感、谨慎,我国亦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限制,应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为明星代言医药广告上一道“紧箍咒”。

■明星高价代言医药广告被曝光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九位为涉案的修正药业代言的明星也被曝光,其中孙红雷、张丰毅、陈建斌、林永健等分别代言了修正药业的斯达舒、六味地黄胶囊、感愈胶囊等多款产品,同时披露的还有这些明星高昂的广告代言费,其中孙红雷以两年400万元的广告代言费位居榜首。

此前,演员侯耀华因为拍摄亚克口服液、渭肠益生元等10则涉嫌违法违规内容的广告,一度引发“侯耀华代言门”的社会热议话题。中国商联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也曾一口气曝光18则涉嫌违法违规广告,赵忠祥、王刚、汤加丽、王海珍等著名人士被一一点名。

■是“无辜被害”还是“见钱眼开”?

在关于明星代言医药产品的“良心”大讨论中,既有骂声一片,也有不少声音表示明星也是受害者,是“无辜被害”。

上海金澄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巍嵩表示,在媒体曝光前,一些药品“所有证件都齐全”,连监管部门都不知道有问题,这些明星怎么可能知道?比如“毒胶囊”重金属超标需要专业检测,要求明星们去辨别过于苛求。

但更多的社会舆论认为,应不应该随意代言医药产品和懂不懂专业知识没有必然联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系主任程士安认为,明星在做产品代言的时候,起码应该了解所代言产品的品质和社会评价。

■明星频陷“代言门”

需要怎样的“紧箍咒”?

明星代言医药广告是否在法律上有章可循?上海市工商局广告监督管理处处长缪钧表示,我国现行的广告法等法规并没有禁止明星代言广告;但针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不得以患者的名义和形象进行宣传。

缪钧介绍说,我国食品安全法也对明星广告代言行为做了一些约束性的探索,其第五十五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要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这就意味着,一旦被查实为虚假广告,代言的明星也要‘连坐’。”

国外对于明星代言广告的一些举措或可作为“他山之石”。上海市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谭芳表示,一些欧美国家,代言人已经承担了民事担保责任。“例如美国的名人、政治家、体育和运动明星等一般都拒绝代言药品广告,因为风险太大,一旦出现差错,会与药厂一同遭到起诉,代价太高,得不偿失。”

不少国家对于药品广告的数量和内容都有严格的控制。如荷兰严格控制药品广告宣传,平常电视、报刊上药品广告几乎绝迹。泰国药品与食品委员会对药品广告管理也非常严格,除了少量感冒类常用药外,很少看到药品广告。程士安表示,相比之下,我国媒体中药品广告的数量和所占比例较大,“有必要对各类广告的比例进行限定”。

■文/新华社记者

黄安琪 罗争光 俞丽虹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能剥掉胶囊直接吃药吗?

  连日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国内9家药企的13种产品采用了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截至目前,只有两家药企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胶囊药物,其余药企均暂无动作。

  “毒胶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公众对于胶囊药的信任度也降到了冰点。

  记者在本地药店调查发现,虽然被曝光的“毒胶囊”已经难觅踪迹,但是患者坚决对各类胶囊药说“不”。

  而在网络上,一些“安全服用胶囊”的帖子却在被网友高频率地转发。

  那么,胶囊药该如何放心吃?“毒胶囊”又该如何鉴别?昨日,针对这些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 邢进 见习记者 施杨

  进展 仅两家企业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药物

  连日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国内9家药企的13种产品采用了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热议。

  到目前为止,被曝光的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药品胶囊中,仅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和铬含量超标最严重的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胶囊药物,其余药企均暂无动作。

  对央视关于铬超标胶囊的报道,修正药业方面回应称,其生产的胶囊完全合格,并将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

  而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则于15日在其官网上发出一篇《关于我企业使用抗病毒胶囊壳重金属“铬”含量的说明》。

  “说明”中提到,“在2000版药典中,检验标准没有重金属铬的含量测定,只是规定重金属的含量标准为不超过5mg/kg。曝光的我企业抗病毒胶囊(产品批号:091102),是2009年11月份生产的,执行2000版药典标准,所生产抗病毒胶囊(产品批号:091102)为合格产品”。

  4月16日,蜀中制药办公室经理安国勇在回答记者有关企业涉嫌铬超标事件的提问时表示,该厂药品“自身检测是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企业自检胶囊铬不超标”。

  除上述企业外,其余涉事企业均未作出任何回应。

  调查 被曝光胶囊在郑州已难见踪影

  被曝光的“毒胶囊”在郑州是否还有销售呢?

  昨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药店,在工人路上一家小药店内买到了四川蜀中制药的诺氟沙星胶囊。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陇海路上的一家大药房内,在这里并未见到被曝光的药品,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羚羊感冒胶囊、诺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这种常见药我们这里都有,但一直都是进的别的厂家的。”

  而在伏牛路上一家大药房中,记者也未见到被曝光的药品,不过药店的工作人员介绍,修正药业的羚羊感冒胶囊前段时间还有,最近已经卖完了。

  在记者调查的几家药店中,除了在极个别小药店还能见到被曝光的药品外,其余大中型药房内已经很难见到被曝光的药品。

  事例 退掉胶囊换成片剂或者冲剂

  毒胶囊问题曝光后,引发了市民对胶囊药物的恐慌。

  记者调查发现,药店内胶囊类的药剂销量都有明显的下降,同样成分、同样药效的情况下,病人大多都选择片剂或者冲服的药品。

  正在药店内选药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被曝光的那些肯定是不会买的,但是这么多种胶囊不可能每种都经过检测,安全起见还是买片剂的放心。”

  市民李先生看完病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取药,可是在发现开的药大多数是胶囊后,李先生把药全部退了,并拿着处方找到医生要求重新开药。

  对此,医生表示理解,并重新为李先生开了新的处方:“吃药就是要让病人能放心治好病,现在全民恐慌胶囊,害怕吃了之后反而会有副作用,因此拒绝服用胶囊药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有些药品只有胶囊状的,希望病人还是要以治病为先,不要盲目地拒绝,以免因此导致病情加重。”

  声音 网友支招“安全服用胶囊”

  在胶囊问题曝光后,网友们也都纷纷集思广益,找出了许多不吃胶囊的办法。

  网友“创业最前线”昨日在微博上发布了教程帖,旨在教广大网友如何服用胶囊,不少网友纷纷转发。

  1.买一馒头(包子或发糕也可以,要又热又软的)。

  2.捏成凹片。

  3.拧开胶囊倒药进去捏成团(为保证能吞进去,最好分为两颗)。

  4.可以安全服用药物了,前提是买到安全的馒头。

  网友“驼背熊熊”发微博:推荐大家把药粉倒入糖水中喝下去,这样不会太苦,或者使用煮好的元宵皮包裹胶囊内的药粉吞食。

  而据媒体报道,杭州的黄老太因为担心问题胶囊,她选择将胶囊“生吞活剥”,把胶囊一颗颗拧开,捏着鼻子直接往下吞药粉。结果一阵猛咳后发觉嗓子火辣辣的,到医院检查发现食道被药粉灼伤了。

  专家 胶囊药不要打开服用,尤其是肠溶性和缓释胶囊

  网友介绍的方法是否可行?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郑州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葛春丽。

  “胶囊药是不可以打开吞服的,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葛春丽介绍,许多药物之所以制成胶囊,第一是为了掩盖药品的性状。第二有些药品制成胶囊是为了定位,并缓解药品对肠胃的刺激。

  有些药品的味道比较刺激或者特别苦涩,不好下咽,制成胶囊是为了不让患者产生厌恶感。

  有些定位型的胶囊目的是只在肠中溶解,如果它在胃中溶解则可能导致胃出血。

  所以,缓释胶囊及肠溶性胶囊是一定要整颗吞服的,以保证药物在肠道特定位置被吸收。缓释胶囊打开服用会降低疗效,肠溶性胶囊打开服用则会引起药物性胃炎。

  “网友介绍的馒头包着药粉吃的方法也不太可行,定位型的胶囊肯定不能这样服用。而对于普通的非定位型的药品,用馒头包着吃对胃的刺激肯定比胶囊要大,因为胶囊是缓慢释放的。”

  葛春丽特意强调,对于胶囊类药物,最好是按照说明书,用温水整体吞服。

  链接

  如何鉴别“毒”胶囊

  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和药用明胶做的胶囊会有三个地方差异。

  质脆: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所以胶囊一捏就碎、一碰就碎。

  色艳:工业明胶做的杂质多,厂家会多加香精、染色剂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

  口松易拧: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材料、工艺差,胶囊口是松的,容易拧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央视《新闻1+1》2012年4月17日播出《治理有毒胶囊,用什么药?》,被曝光江西龟峰明胶厂生产销售无标识的白袋明胶已10年之久,主要流向就包括浙江新昌药用胶囊生产厂;而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是果冻胶、工业明胶、药用明胶等多种胶类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这些工业明胶是否还流向了药用胶囊企业之外的其他领域呢?张泉灵称,如果只有目前曝光的9家企业13个批次胶囊有问题,必须说记者的手实在太准了。以下系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

  蓄意放火,不法企业烧掉的到底是什么记录?

  张芸:

  我们走近看上面写着明胶批到记录表。

  解说:

  4家涉案企业,23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警方调查,明胶行业到底还有什么秘密?

  李明元:

  前两年反正也不讲什么蓝皮不蓝皮。

  解说:

  让百姓吃到放心药,全国多个省市连夜展开行动。

  药店销售人员:

  接到总部的通知,相关批号的药品现在都已经下架了。

  解说:

  《新闻1+1》今日继续关注“胶囊里的秘密掀开来查下去!”

  主持人(张泉灵):

  您好,观众朋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新闻1+1》,我是张泉灵。

  今天继续来关注工业明胶做成的药物胶囊。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怀疑药物胶囊可能会有食用的安全风险,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药究竟该怎么吃?能不能把胶囊拔开把壳扔掉,直接把里面的药粉吞下去,甚至还有人在网上开始给大家支招。

  八步流程的自制胶囊法,用一个馒头皮,把馒头皮捏的更加薄,把胶囊里的粉末倒进去,把馒头皮包起来,最后包成一个小包子状,直接替代胶囊吞食下去。这样的办法真的管用吗?专家说,其实胶囊有自己的作用:第一,防止你觉得太苦;第二,防止药物里的粉末呛着你;第三,能够保护消化道不被灼伤;第四,还有特别缓释类胶囊可以保证药到特定的部位才被消化吸收。所以馒头替代胶囊法是不科学的,有可能在食道里就散开了,还是会灼伤食道。

  遇到这个也不行,那个也有风险的时候,大家自然就会问了,怎么办呢?不知道药品监管企业和药品生产厂家听到老百姓这样带着无奈和愤怒的“怎么办”的时候,内心会不会有压力?是的,得你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同时在事情出来了之后,在黑盖子被揭开了之后,老百姓也在看着监管部门、看着药品企业,看你们怎么办?先来看看监管部门都已经有了哪些动作?

  (播放短片)

  辽宁执法人员:

  对相关的单位进行检查,停止销售和使用所曝光的产品。

  南京药店销售人员:

  我们也经过全卖场的一个清查了,所有曝光的品种我们一律没有。

  浙江医生:

  我们这里药房、药品店自查,我们发现目前同等批次的药物是没有的。

  解说:

  问题曝光,各地彻查,尤其是涉案企业被揭露的浙江新昌、河北阜城和江西宜阳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截止今天上午,浙江新昌县公安局已对2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今天,在新昌县政府网站也发布了新昌全力查处违规胶囊企业的公告。公告称,公安局迅速成立案件侦查专案组,由县委常委、公安局长任组长,开展立案侦查,抽调警力,全面进行调查取证、抓捕和审讯犯罪嫌疑人。同时公安部门表示,积极开展行业整顿,配合药监、工商等部门对全县43家胶囊生产企业进行停产整顿。

  在江西宜阳,被曝光的龟峰明胶厂厂长李明元已经在4月15日被江西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控制,并开始接受调查,该厂的销售台账也已被警方查扣。今天,宜阳县人民政府网站也发布了相关信息,显示宜阳县已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公安局、质监局、卫生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处置。

  在河北阜城,涉案企业学洋明胶蛋白厂经理宋训杰已经被公安机关拘留,除了非法生产销售那些问题明胶,他还需要为自己的纵火行为负责。截止昨天下午17点,河北阜城县公安、质检等部门查封的该企业产品达200多吨,其中无标识产品约10吨。县政府同时表示,已责令全县所有明胶企业一律停产整顿。

  问题曝光的15日当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紧急发出《关于暂停销售使用媒体曝光的13个“铬”超标产品的通知》。目前,全国多个省市都在展开行动。

  今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还发布了一条,“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部署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查处工作的消息”,其中公布了天津、辽宁、江苏、重庆、青海、宁夏等八个地区的查处工作。而在消息中可以看出,这些地方的牵头部门均为各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持人:

  关于这个事件的最新进展,接下来连线一些此时正在被曝光的地方进行继续调查的记者。首先要连线正在浙江新昌的记者李晶晶。

  李晶晶,关于黑心胶囊目前最新的调查有什么样的进展?

  李晶晶(本台记者):

  目前新昌县对整个胶囊生产企业,已经有57条生产线被查封,同时有26个原料和成品仓库也被查封了,这其中包括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提到曝光的卓康和华星两家企业。对明胶的原料、成品的药用胶囊目前已经抽样拥有100批,这100批已经陆续送到了浙江药检所,还有绍兴市药检所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主要就是重金属“铬”的情况。

  最新的情况,目前为止这100批次有13批次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其中有两个批次不合格,这两个批次都是成品的胶囊,“铬”含量都是超标的,这两个批次都是来自于同样一家公司,是浙江林峰胶囊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并不在《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企业名单之中,剩下的80多个批次的样品,最快大概在明天节能出检测结果。

  主持人:

  已经被曝光的这两家企业,华星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

  李晶晶:

  涉案的这些企业,目前整个全县的胶囊生产企业都是处于一个停产的状态,要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

  主持人:

  谢谢李晶晶从前方带回的最新消息。

  给浙江这些企业来提供工业明胶原料的主要来自河北和江西。接下来连线正在江西采访的记者窦伟。

  窦伟,现在江西对这件事情的追踪和处罚有什么样最新的进展?

  窦伟(本台记者):

  就在今天龟峰明胶厂厂长李明元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他所涉嫌的罪名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同时,该厂一名主抓生产的副厂长也已经被取保候审,另外厂里面还有五名工作人员也被警方控制,接受下一步的调查。

  主持人:

  另外,当地政府部门今天有没有最新的表态和回应?

  窦伟:

  同样是在今天中午,宜阳县委县政府已经做出了一份回应,认为该县的职能部门确实存在着监管不力的问题,上一级质监部门,也就是上饶市质监局已经派出了一个调查组进驻到宜阳县,展开了调查,就在一个小时之前,宜阳县质监局某分局局长因为监管不力已经被责令停职,接受调查。

  主持人:

  另外,在前面调查当中曾经说到过龟峰明胶厂,它在当地是一个老企业了,您了解到的背景怎么样?

  窦伟:

  我现在就在龟峰明胶厂的一个车间或者叫仓库。这里面堆放着大量没有标识的白袋明胶,根据质监部门跟警方联合组成的调查组,在查阅龟峰明胶厂销售台账的时候,发现龟峰明胶厂生产销售这种白袋明胶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其主要的流向就包括浙江新昌的一些药用胶囊生产厂。

  主持人:

  谢谢窦伟从前方带回的最新消息。

  从目前透露出来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情的确是刚刚揭开了盖头而已,值得认真查、彻底查。

  先来提两个问题:

  第一,目前涉及到使用工业明胶来做药物胶囊的企业是否只有记者摸排到的这几家企业?另外,记者送检的这些药物胶囊当中,目前有13批,涉及9个,其中不乏大企业,13个超标批次的产品是有问题的,是不是只有这9家企业13个批次的胶囊有问题?如果真的只是这样,必须说记者的手实在太准了。

  第二,目前查处的方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就是媒体曝光,迅速封厂、抓人、下架。在这一阵暴风雨之后,监管体系能不能保证是一个长期有效的体系,能不能保证是让黑心企业走投无路的这样一个体系。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之外,还有一个维护市场诚信的主体,那就是企业本身。在事发之后,企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做法呢?再来看一看。

  (播放短片)

  解说:

  39.064mg/kg、15.22mg/kg、17.65mg/kg、37.26mg/kg、10.48mg/kg、87.57mg/kg、51.45mg/kg、181.54mg/kg。

  9家药企13个产品“铬”含量超标,超出人们想象,而曝光后的回应也耐人寻味。

  目前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以及吉林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已经公开确认召回相关产品,一家药企通过网站进行道歉。

  4月15日,吉林辉南天宇药业在官网上发表,“关于我企业使用抗病毒胶囊壳重金属‘铬’含量的说明”称,被曝光的被曝光药品是2009年生产的,2000年版药典的检验标准并没有重金属“铬”的含量测定,不能按照2010年版药典标准去衡量。而今天,吉林辉南天宇药业官网又出现了一份声明,表示要召回相关产品,称公司所选空心胶囊生产企业手续齐全,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企业。声明还指出,这次事件为企业敲响了警钟,并对于本次事件给客户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了道歉。

  工作人员(吉林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

  第一个,涉及到的产品我们已经在召回。第二个,我们厂这边也在进行自查,包括送检、复检,在检验报告没出来之前,我们现在不能做什么其他评论。

  解说:

  与辉南天宇药业递进式的表态不同,修正药业则是在4月16日一天之内就发布了两起声明。第一份声明称,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了安全检查小组,对相关产品质量复查,积极配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复查,并承诺如果检验出有任何质量问题,公司愿意接受国家机关的任何处理。随后,修正药业又发布了第二份声明,并将前一份声明撤换,新声明取消了“如有质量问题愿意接受处理”的承诺,取而代之的是“羚羊感冒胶囊所选择的空心胶囊生产企业是资质齐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企业。针对复查结果,我们将保留依法追究相关供应商责任的权利。”

  今天,来自中新社的报道说,四川蜀中制药已经暂停相关生产线,对未出厂的制剂暂停出厂,并要求停止销售被曝光批次的药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 “涉用皮革明胶 13胶囊停售停用”追踪

  新京报(微博)讯 (记者张太凌)记者昨晚从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政府证实,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经理宋训杰为隐匿销毁证据,于前日下午在厂区内实施放火,已被拘留。

  公安调查前厂区突起火

  前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微博)》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浙江等地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其中涉及河北省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

  据悉,前日下午3时左右,在公安执法人员进入学洋明胶厂准备调查时,工厂内的一栋白色办公楼突然起火,火势持续了1个小时左右被扑灭。

  据央视报道,火灾扑灭后,大楼里的电脑及办公桌椅等已经烧得面目全非,一些铁皮柜装着的票据和文件化为灰烬。当天下午1时许,还有一辆满载白色袋子的可疑车辆开出工厂。

  阜城县政府相关部门昨日称,经公安机关调查确认,火灾系人为放火,嫌疑人系该厂经理宋训杰,其目的是销毁、隐匿证据。昨晚,当地政府确认,宋训杰已被公安机关拘留。而火灾发生前开出学洋明胶厂的福田车已被找到,125袋(约4吨)无标识白袋明胶被警方扣押。

  央视报道称,该车是在该厂负责人一亲属家中被发现的。截至目前,公安、质监等共查封该企业产品200多吨,其中白袋子明胶产品10吨。

  阜城县明胶企业全停产

  目前,衡水市已派出调查组会同阜城县对涉及企业展开调查,同时责令全县所有明胶企业和销售公司一律停业整顿,公安部门已对学洋明胶厂相关人员依法控制。

  浙江4家企业22人被控

  又讯 据新华社电 截至昨日12时,浙江省新昌县警方共抓获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共4家企业的涉案人员22名,对其中11名疑犯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公安部门称,将配合药监、工商等部门对全县43家胶囊生产企业进行停业整顿,对非法生产胶囊企业进行封查。

  ■ 应对

  北京医院药店停售“问题胶囊”

  药师将负责推荐替代药品;发现问题药品可拨83979811举报

  新京报讯 (记者温薷)针对13种胶囊涉嫌铬超标,北京市已部署全市医疗机构、批发企业和药店暂停销售相应批次药品,医院、药店须配备专人指导患者选择替代药品。

  全市昨起停售相关药品

  昨天,北京市药监局(微博)副局长袁林介绍,前晚得知央视曝光“皮革胶囊”后,连夜部署了全市范围内药品下架工作。昨日,药监部门已展开全市范围的监督检查。如发现这些批次的产品,要求一律由企业自行登记保存,并上报所在地药监分局。

  “这些药品在京销售面并不是很大,有些药品甚至没有销售。”袁林表示,市民如果发现这些批次的药品,可拨打市药监局举报投诉电话83979811。

  昨晚,记者走访北四环惠新东桥附近的金象大药房、德威治大药房,均未发现相应批次药品在售。金象大药房工作人员表示,药房已接到下架相关药品的通知。

  药师将推荐替代药物

  记者看到,被曝光的药品用途包括清热、消炎、通便等。“被曝光的这些药品都属于常用药品,而非急救、必需药品,市面上都是有替代药品的。”袁林说,各医院将由医生、药师为患者开具替代药物,零售药店也将指定药师负责帮助患者推荐替代药物,并进行用药方面的指导,“患者不会为此影响治疗”。

  近期延伸检查胶囊药品

  据悉,北京在售的胶囊药物中,绝大多数药用硬胶囊都产自外地,只有部分软胶囊、缓释胶囊北京本地有产。

  袁林介绍,北京近期还将专门针对在售的胶囊药品,开展延伸检查,胶囊材料和药品原料都会被纳入检查之列。

  ■ 追访

  1 “问题胶囊”该由谁监管?

  记者昨天从药监部门了解到,明胶作为工业产品,在做成药用胶囊之前,由质监部门负责监管;做成药用胶囊之后,则由药监部门监管。在明胶制造、胶囊加工、药企制药的全程生产过程中,相当于分段管理。

  而在明胶制造企业、胶囊加工厂、药企的生产链条中,谁应为“皮革胶囊”负责?药企作为最终产品的制作者,是否可以免责?一药监部门人士认为,生产药品的企业按照规定,必须进行来料的登记、检验等程序,保证材料符合技术要求。因此一旦发生问题,药企是不能免责的。

  2 “皮革胶囊”将如何处罚?

  有业内人士表示,央视曝光的涉嫌铬超标胶囊药品的检测依据,来自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但该检测中心并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检测机构。因此,预计国家药监局还要经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再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处理。如果确实有铬超标现象,会依法查处。

  该人士认为,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国家药监局进行“二次检验”结果即便铬含量合格,相关药企也不能免责。因为按照规定,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他估计,相关批次药物停售之后,可能还会进行召回,以及按照假药、劣药进行罚没等。

  新京报记者 温薷

  ■ 反应

  修正药业“改口”称配合复检

  前日,“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事件曝光后,昨日,涉及的药企通化金马官网遭到黑客攻击,修正药业官网也继前日后再度被袭,两家页面均被改为与工业明胶相关的文字。

  修正药业 配合复检

  针对媒体曝光胶囊产品铬含量超标,修正药业昨日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已组建了“羚羊感冒胶囊安全检查小组”进行调查,对该批产品(空心胶囊疑似有质量隐患)进行了质量复查。

  声明称,正积极配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复检,并将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权威机构科学检测报告结果。“如果检查出有任何质量问题,我们愿意接受国家机关的任何处理。”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播出当日,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曾对媒体表示,“胶囊经过检验是完全合格的,没有发现铬超标”。

  通化金马 股价暴跌

  记者昨日致电A股上市公司通化金马证券部,相关人士称,当地药监局正介入调查,何时能给出结果尚不知道。

  受此消息影响,通化金马股价于昨日早盘出现暴跌,跌幅一度接近6%,不过此后又再度收窄。截至收盘,报4.98元,跌1.58%。

  记者查询公司财报发现,根据2010年年报,此次被央视曝光胶囊药品“清热通淋胶囊”毛利率高达77.69%,当年销售额751.73万元,占总营业收入4.43%。

  蜀中制药 曾被整改

  而另一家涉及药企“蜀中制药”,已是一年内两度曝出药品质量问题。该公司曾于去年年底接到监管部门630多万元的罚单。

  去年4月,国家药监局和四川省药监局在对蜀中制药的突击检查中发现,该药企中药生产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要求其中药车间停产整改。并有业内人士质疑,其使用了“苹果皮”之类的非药用原料物质进行生产。

  蜀中制药在业界有“普药大王”之称,拥有国药准字品种200多个、六大剂型,其中包括本次遭到曝光的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

  新京报记者 刘夏

  河北问题明胶厂法人和总经理等涉案人员被抓获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网友“龙灿”7月30日下午发布微博称故宫失窃案没有任何人被处理,如今“故宫又出大事了”,称故宫器物部手续不全,将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出库,不料被工作人员摔碎。故宫一级文物一共才1106件。这条微博在网络被迅速被转载,很多网友表示惋惜,更多网友对故宫的相关管理提出质疑和不满。翌日晨,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候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经过26日的调查认证,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失误所致。(近日央视《朝闻天下》)

7月4日发生的一级珍品文物损坏事件,直到7月30日被网友微博曝光,故宫不仅未向社会公众通报,甚至都没有向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报告此事。不仅如此,网友微博曝光后,记者致电采访,故宫方面还装模作样地回应“是否属实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了解”,好像这件事刚发生,或者根本就是一件故宫内部都尚需“抓紧进行了解”的小事。更诡异的是,网友微博曝光时距离事件发生正好26天,而故宫证实此事时也恰好“经过26日的调查认证”,给人一个错觉,好像故宫一弄清事件原因,就立即对外公布了,并不存在任何隐瞒。

倘若没有网友曝光,故宫这起“文物门”,是不是还被隐瞒得好好的?如此国宝级珍品文物被损坏,故宫无权既不上报也不让公众知晓,这不仅违反了文物保护法规,更是对公众知情权一而再、再而三的傲慢无视。与故宫对文物损坏事故的刻意隐瞒相比,“事故发生后故宫立即成立调查组彻查事故”的这一套说辞,简直让人作呕。试问,矿难发生后,煤老板可以对外隐瞒事故,自行“立即成立调查组彻查事故”,当纸包不住火时傲慢宣称“我没有隐瞒,只是刚好到今天才调查认证出事故原因”吗?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堪称国宝,但是损坏了却可以秘不外宣,只在被曝光之后,才无奈予以证实——这对故宫来说,几乎就是一种傲慢的惯例。比如此前的“会所门”,故宫不惜撒一百个谎来圆一个谎,坚称“不存在也不可能”;然后又用“解雇门”来给“会所门”收场——故宫宫廷文化发展公司怀疑是内部人泄密而开除了所有员工。这一次的“文物门”,消息源据称来自一位业内专家,故宫大概又得好好“清理”自己的文物专家队伍了。可是除此之外,故宫显然从未因为“门”多而真正有所改变。

“盗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文物门”,多少“门”也未能改变故宫的傲慢,特别是对民意的藐视。倘若此前的任何一“门”能被故宫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文物门”也不至于对外隐瞒长达一个月,直到网友微博曝光才被动证实。那可是珍贵的国宝啊,并不是任何私人的东西。损坏了就必须有人承担监管失职之责,给出一个问责交代,并出面向民众致歉。想不到,故宫居然选择了刻意隐瞒文物损坏事故,这就不仅是简单的傲慢自负,更充分暴露了故宫在文物管理中的巨大漏洞和高度集权。

说实话,将那么多的国宝交给这样一个傲慢不思悔改的机构管理,公众实在是有些不放心。既然再多的“门”都不能让故宫实现自我反省改良,上级监管部门也许该在制度和管理上给故宫动动手术了。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外地发生丑闻,本地一般会撇清与丑闻的关系,而不会在别人的丑闻中反思自己。

广东惠州从一家黑砖窑解救了14名奴工,这些奴工都是从黑中介买来,每个奴工身价400元,工作3个月仅获5元酬劳。当地还有十几个黑砖窑,出事黑砖窑已存在至少七八年。(5月12日《广州日报》)

2007年媒体曝光的山西黑砖窑事件,其中让人震撼的人性沉沦和法律沦陷,曾激起舆论愤怒的声讨和追问,并促使有关部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运动,“黑砖窑”一度似乎从舆论中消失了,然而人们一直怀疑,是否真绝迹了?这则报道给出的答案是从未消失过,继安徽和山西再现奴工后,出现过奴工的新闻地图上,这次又多了惠州。

当地官员说,出事的这个黑砖窑在当地已存在七八年了。这说明,早在山西黑砖窑丑闻曝光前,惠州就存在这种现象了;而随后掀起的专项整治运动,并没整治到惠州。当有关部门严打黑砖窑时,惠州黑砖窑的奴工正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干活慢点挨砖头暴打,想逃跑被抓住就用棍子打。

这个黑砖窑的曝光,延续着以往其他地方黑砖窑的曝光过程,不是政府部门在监管和整治中发现的,而是媒体介入的结果:在家长举报、记者探访后,最终揭开了这层丑陋的面纱。虽然在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积极介入,可为什么监管部门无能发现黑砖窑,却要依赖媒体?当地解释说:此前,他们也曾多次查处过,但因位置偏远,监管困难,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这是推卸责任。黑砖窑一般都藏在“位置偏远”的地方,但岂能因偏远而放弃监管。

从当地官员的表态看,他们是知道本地存在黑砖窑的,可为什么不打?尤其是在山西曝出丑闻引发全国舆论大哗后,为什么不治理本地?在这里,可能出现了一种常见的“政府病”,即外地发生丑闻,本地一般会撇清与丑闻的关系,而不会在别人的丑闻中反思自己。山西出了黑砖窑,其他地方不是查本地的问题,而是急于说本地没黑砖窑。可现实表明,黑砖窑奴工绝不只是山西的特产。

当初山西黑砖窑奴工刚曝出来时,舆论群情激愤。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问题没得到解决,黑砖窑似乎到处都是,奴工似乎不只山西有,而且悲惨的程度不低于山西。因为见多了,媒体报道多了,人们对黑砖窑的新闻似乎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没有当初愤怒了,甚至不当作多大的新闻了。这种对新闻的麻木,这种审丑的疲劳,背后是政府部门治理黑砖窑的失职和失败。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英男子用LED钥匙环画出光速汽车(图)
 

  中新网3月10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两名英国男子使用LED钥匙圈和一架调整到延时曝光模式的相机,拍摄出了这些令人惊异的照片:照片上的“汽车”仿佛是以光速行驶一般,穿过街道和乡村。
 

  据了解,今年31岁的马克•卡梅隆(Marc Cameron)经营着一家媒体公司,他的好友,今年28岁的马克•布朗(Mark Brown)是一名专业摄影师。
 

  他们两人先是在傍晚选好拍摄地点,然后一边用随身携带的LED钥匙圈在空气中“画”出汽车的图案,一边由布朗用延迟曝光照相机进行拍摄。
 

  据布朗介绍,延迟相机的曝光时间,可以让这些“光涂鸦”在照片上留下痕迹,尽管拍摄原理并不复杂,但每拍摄一张这样的照片,卡梅隆和布朗都需要花上将近4个小时对细节做出计划。
 

  “每一个看到这些照片的人,都惊讶不已,认为这些照片简直是艺术品”,布朗说,“他们问我们用了什么高科技制作这样的照片,我们说这可是商业机密呀。”
 

  而卡梅隆则表示,两人一开始这样做只是为了好玩,后来发现这完全可以当成一项商业计划来做。
 

  目前两人正在制作汽车系列的第四组照片。“在摄影中用光来作画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而汽车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卡梅隆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二者合二为一。”
 

英男子用LED钥匙环画出光速汽车(图)
 

  每张照片都需要很仔细地对细节进行设计

英男子用LED钥匙环画出光速汽车(图)
 

  卡梅隆和布朗每拍一张这样的照片都要花去近4个小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22日报道,一封写给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信,在尘封数十年后于近日曝光。根据信中的一些信息显示,卓别林的出身可能和他自传中描述的情况有所出入。这位喜剧大师可能是吉卜赛人的后代,并出生在大篷车中。


喜剧大师卓别林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卓别林1971年收到这封信后,一直把信锁在书桌里。卓别林和最后一任妻子奥娜1977年和1991年先后离世,书桌继由他们的女儿维多利亚保存。

  维多利亚让锁匠打开抽屉后发现了这封信。信中写道:“你是否知道,你出生在大篷车里,我也一样。那辆大篷车不错,属于吉卜赛女王,也就是我的姑姑。”信件落款签名是杰克-希尔。希尔告诉卓别林,写这封信不为索取钱财。


12岁(左)和25岁(右)的查理-卓别林

  而卓别林在收到这封信之前,曾在自传中写道,他1889年4月16日出生在伦敦。《每日邮报》猜测,卓别林在世时,特别是在1910年移居美国后,觉得承认是吉卜赛人后代会有些不光彩,所以就以伦敦人自居。


吉卜赛人常用的旅行马车

  按照广为人知的说法,卓别林年幼时父母离异,不久父亲去世,母亲患上精神病。卓别林曾在孤儿院生活,在街上流浪,做各种零工。卓别林一些亲属现在住在瑞士蒙特勒,而一些亲属相信希尔信中所写内容是属实的。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