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中新社北京8月22日电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当地时间21日晚迅速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市中心,并与当地居民欢庆胜利。目前的消息显示,卡扎菲的长子默罕默德和次子赛义夫已经被捕,但卡扎菲本人下落不明。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发言人阿布·巴克尔·塔尔布勒西21日透露,卡扎菲的两个儿子在的黎波里城西的一个度假村被捕。

  国际刑事法庭检察官奥坎波证实了赛义夫·卡扎菲被捕之事,并将与反对派接洽协商引渡事宜。国际刑事法庭6月27日以反人类罪对卡扎菲、其子赛义夫和利比亚情报部门负责人塞努西发出逮捕令,他们涉嫌杀害平民抗议者。

  目前,卡扎菲本人下落不明。但在的黎波里城破之际,利比亚国家电视台播放了一系列卡扎菲的强硬讲话,但是并未显示卡扎菲的画面。

  未经证实的报道说,有人在的黎波里机场见到两架南非的军机,引发了人们对卡扎菲已乘飞机逃离利比亚的猜测。“全国过渡委员会”秘书长马哈茂德·萨玛姆以“机场已被控制”为由否认了这一说法,但他同时承认自己并不认为卡扎菲仍留在的黎波里。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反对派武装已进入卡扎菲政权指挥中枢阿齐齐亚兵营附近的绿色广场。在利比亚冲突期间,卡扎菲的支持者经常聚集在绿色广场上力挺这位利比亚领导人。

  反对派武装的车队驶入的黎波里市中心,周围聚集了欢迎的人群。当地居民挥舞旗帜,发出阵阵欢呼,甚至朝天鸣枪庆祝。电视媒体画面显示,反对派人士在绿色广场上欢庆胜利。

  据阿拉伯电视台报道,在攻城过程中反对派几乎未遇抵抗。反对派宣称,除了阿齐齐亚兵营以外,目前的黎波里全城都已处于反对派的控制之下。

  与此同时,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发表声明,呼吁利比亚立即开启和平权力过渡的进程,并表示北约愿与反对派合作实现上述目标。

  据美联社报道,反对派高级官员透露说,负责保卫卡扎菲和首都防务的政府军已经投降。“全国过渡委员会”秘书长马哈茂德·萨玛姆说:“其指挥官已经加入革命阵营并命令士兵放下武器。”

  当天早些时候,反对派武装攻克了政府军拱卫首都的一座军事基地,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在夜幕降临前向的黎波里推进了20多英里。自20日晚以来,持续6个月之久的利比亚胶着战事在短短数十小时内取得了戏剧性的突破进展。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韩联社援引朝鲜中央通讯社的消息,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访问俄罗斯第二天的21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公开了朝鲜代表团的名单。

  据报道,除金正日外,朝鲜代表团由人民武力部部长金英春,内阁副总理姜锡柱,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劳动党书记金养建、朴道春、太宗守,劳动党机械工业部部长朱奎昌,劳动党轻工业部第一部部长朴奉珠,劳动党咸镜北道责任书记吴羞容,外务省第一副相金桂冠,朝鲜驻俄罗斯大使金英在,朝鲜驻纳霍德卡总领事沈国龙等官员组成。

  名单未包括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

  朝中社报道称,金正日应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邀请前往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进行非正式访问。金正日20日上午途中经过了哈桑。据报道,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地区全权代表伊沙耶夫(Victor Ishaev)和俄远东滨海边疆区州长达尔金(Sergey Darkin)等官员到哈桑火车站迎接。

  朝鲜曾提前公开过金正日的访俄计划。 朝中社表示,金正日在俄罗斯干部的送行中从哈桑站启程前往目的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8月10日电 综合报道,韩国官员说,朝鲜军方当地时间10日下午向延坪岛附近海域开炮后,晚上再次发射了海岸炮。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联合参谋本部一位有关负责人当天说,朝鲜当地时间10日下午7点46分许向“北方界线”海上发射了海岸炮,对此,韩国军方进行了回射。韩国延坪岛居民说,朝鲜方面再发射三枚海岸炮。

  报道称,韩国军方正在密切关注朝军的动向,做好应对态势,目前,朝方没有特殊动向。

  此前报道说,当地时间10日下午1时,韩军方发言人介绍说,从朝鲜龙媒岛南侧传来3次炮击声,并推测其中1发落在北方界线(NLL)附近,因此韩方在当地时间下午2时许用K-9炮进行应对射击,向NLL附近共发射3枚炮弹。

  联参相关负责人说,由于西海可视距离只有1公里,无法用肉眼正确判断炮弹是否越过NLL。但利用观测装备,判断炮弹越过了NLL。

  韩军方发言人表示,应对射击后,韩方马上通过广播要求延坪岛居民疏散。经证实,韩军和当地居民均未受损失。

  韩国方面还说,当地时间当天下午1时25分许,动用国际船舶网警告朝方,此后决定了应对射击强度。若炮弹落在舰艇附近,韩方可能立即采取措施,但因为只到NLL附近,韩方也发射到了NLL附近。

  韩联社称,朝方最近在进行射击训练,但未通知韩方。韩军方正在了解是有目的的射击还是误射。

  报道指,朝中社曾于9日刊文指责韩军方高层人士曾与秘密访韩的美军官员就“为应对可能的军事挑衅”和“加强包括核武器、导弹和网络作战部队在内的军事力量”进行“最高机密会谈”。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科学网(kexue.com)讯 针对韩国媒体日前报道来自中国的“人肉胶囊”流入韩国市场,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昨早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卫生部已责成吉林省卫生厅立即展开调查。

  韩国杂志《新东亚》日前报道,韩国海关年初查获一批从中国吉林延边医院走私入口的“人肉胶囊”,疑以死胎或出生一两个月夭折的婴尸研制而成,声称有绝佳的滋补效果,特别适合手术后或身体虚弱的人食用,每一百颗要价约80万韩元(约895新元)。

  报道指,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所化验后发现,胶囊成分与人类脱氧核糖核酸(DNA)99%一致,且具有男女两性的遗传基因。当局初步认定,胶囊以人肉研制而成,并非原以为的人类胎盘。

  据新加波《联合早报》报道,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说:“卫生部坚决打击贩卖人体组织和尸体的行为,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和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患者的遗体,以及胎盘的管理和处置。”

  乙肝流行较严重 中国实施补种疫苗

  另外,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王斌昨天透露,中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患者众多,疾病负担沉重。为遏制乙肝严重流行趋势,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于2009至2011年在全国范围对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截至2011年7月底,全国累计补种了6198.7万人。

  不过,卫生部承认,全国仍有山西、内蒙古、湖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7个西部省区未落实接种任务。王斌解释,在确定目标人群(即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时,因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所需的时间因此相对更长。

  王斌称, 中国乙肝防控步伐已有所加快,防治水平明显提升不少: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取得了大幅度提升,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从1999年的70.7%和29%,上升到2010年的94%和88%。

  另一方面,2009年至2011年间,中央财政投资了44.48亿元(人民币,约8.41亿新元),在全国支持建设1105万户农村无害化厕所,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进而改善环境卫生,并从根本上防治综合疾病。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建设1008万户无公害化卫生厕所。(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8月10日电  在大连进行改造的乌克兰制航母“瓦良格”号(常规动力,满载排水量约6.7万吨)10日上午驶出港口开始试航。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预计航母在经过一年多的试航后,将于明年正式服役,服役后它将成为中国的首艘航母。

  报道援引中国媒体的消息称,“根据改造工程进展情况,8月10日我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按照试验计划,首次出海试验时间不会太长,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报道还指出,航母正式服役前将重新命名,目前已有“天津”号被提出候选。

  中国国防部7月27日首次证实了正在改造“瓦良格”号的消息,称其将用于研究、试验和训练。有分析认为,中方将在上海的造船厂进行建造国产航母所必须的技术研发,此外还将展开舰载机飞行训练等。

  “瓦良格”号于1998年由澳门的一家中资企业从乌克兰购入,当时称将会改建成海上赌场。2002年被拖至大连港后进行了改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韩忠、梁智、陈福乐、飞天燕子、五佰在回京列车上拍摄的合影 (以上姓名为网名) 韩忠、梁智、陈福乐、飞天燕子、五佰在回京列车上拍摄的合影 (以上姓名为网名)

  2011年8月2日下午2时,五个来自中国各地的网友,自驾车赶往黑龙江省方正县,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砸了当地政府为"日本开拓团"所立的纪念碑

  事发

  被"碑剧"激怒5人自发前往方正县

  7月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迅速发酵。

  该微博称,为了GDP和政绩,黑龙江省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并投资1500万为开拓团拍电视剧立传,规定街头牌匾必须标有日文,不服从的要罚5000元。网友将这一事件称之为"中国式碑剧"。

  7月31日,正在河北的陈福乐坐在电脑前看到此新闻后,怒不可遏,心中马上有了砸碑的想法。于是,安排好了家中的事情,三天后从保定坐车从北京出发到哈尔滨。

  在路上,他得知,网友梁智、五佰、韩忠、飞天燕子等四人也有前往砸碑的想法。8月2日,五人从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赶往黑龙江方正县。

  为躲开看守破网潜入现场

  在哈尔滨火车站,五人租到一辆北京牌照的汽车,当做没事的样子赶往方正县,墓碑比较好找,仅有一条水泥马路通往墓碑,其他均为土路。但是沿途警车较多。

  五人不敢停留,直接将车开到一个距离墓碑五六里地的村子里。

  五佰询问周边老乡怎样才能到达墓碑,老乡对为日本人立碑一事颇为不满,但是却不愿多说。

  老乡告诉五佰,沿路均有警察看护,无法接近,后来一名老乡告诉五佰有一条小路可通往墓碑公园后门,但沿途均为森林。

  五人顺着森林向前进,公园外有一道一米多高的铁栅栏,两道两米多高的铁丝网,几个人摘了一些树叶,套在手上,扒开铁丝网,公园仅有五六米远。

  泼漆又砸碑发挥机智留图为证

  五个人商量了几分钟,决定立即行动,陈福乐、湘军五佰打开随身携带的油漆桶,冲向墓碑,泼在墓碑上正反两面,飞天燕子和梁智手拿锤子乱砸一气,但是墓碑非常结实,只砸出几个小坑。

  听到声响,现场警察刚刚反应过来,要求他们立即住手。

  四人很快被警方控制。五佰手忙脚乱拍摄了几张照片,然后用手机发短信给朋友汇报砸碑情况。

  随后20多辆警车赶到现场,将五人分别带到当地公安局。

  在警车上,五佰发出两条短信:“在方正、已砸碑、被抓”向网友求救。

  晚上8点30分,五人被警察告知领导已经同意放人。五人在被要求口头保证肯定离开方正县后,被警车送往收费站。直到他们的车上高速后,警车才掉头返回。

  他们在哈尔滨吃了面条,由于没有赶上昨日的火车,在火车站一处小旅馆住了一晚,今天早晨乘坐动车赶回北京。动车上的五个人一路上电话不断,全部是全国各地媒体要求采访的电话。对于这件事,他们一致对外表示:绝不后悔。

  当地公安

  批评教育后将五人释放

  昨晚,黑龙江省方正县公开回应称,方正县设立的日本人公墓和中国养父母公墓,反映了方正县在抗战结束时所经历的一段特殊的历史。

  而设立这两面名录墙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真实、有说服力地展示这段历史,警示和教育后人更加痛切地认清法西斯主义的罪恶。

  中日友好园林并不是一处开放的旅游景点,而是专门接待来访日本团体的。

  平时大门都是紧锁的,入内需经过县外事部门批准。这里每年都接待日本民间访问团体20余个,其中也有不少日本的中小学生,该园林已成为向他们揭示侵略战争对其本民族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重要场所。

  许多来访的日本人被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忏悔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

  记者今天上午从方正县公安局证实,昨天中午11时许,确实有5人进入该县中日友好园林,用锤子损坏石碑并往上泼油漆。事发后,当地警方将5人控制,在进行了批评教育后,当天晚上将5人“释放”。

  对话

  石碑一天不拆我们五个就还要去砸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去之前有没有担心过会受阻?

  陈福乐:我去之前做好了被拘留15天的准备,所以走之前办好家里的事情才出发的。

  FW:去之前有没有告诉家人、朋友?他们有没有阻拦?

  陈福乐:没有,怕他们担心,在路上才得知这四位朋友也要前往,就一起在哈尔滨会合。

  但砸碑后,不少朋友都知道了,纷纷打电话来声援。

  FW:当时砸的时候有种什么感觉?

  陈福乐:就是解气!真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每一锤子都特使劲的砸下去,有种出气的感觉!

  FW:现在准备回家后做什么?还会继续关注这个碑的情况么?

  陈福乐:回家准备继续做好保钓的事情,石碑的事情肯定还要关注,只要它一天没拆,我们五个就还要去砸!

  日媒

  报道内容不表态

  今天出版的日本朝日新闻,对昨天发生的“开拓团”纪念碑被砸一事进行了报道。

  并称中国部分媒体以“为什么给侵略者立碑”造成了广泛的反对声音。

  在整个报道中,日本媒体暂时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态度以及对此事的看法。

  历史介绍

  日本开拓团是日本侵华时日本对华移民侵略的工具。“开拓团”侵占了中国的土地,协助日军维持治安,参与镇压抗日武装。

  从1936年到1945年,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涌入东北,其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

  日本当局还号召“开拓者”继承几十年来崇高的牺牲者及前辈们的努力成果,成为大和民族向大陆发展的先驱和帝国的基石。

  尽管日本掩盖移民政策的侵略性,但日本移民在抗日游击区和中苏边境的密集配置,给抗日联军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另外,“百万移民的开拓团”还是日本关东军的后备军事力量,其中青少年在3年训练后,绝大多数都充军侵华。

  文/记者王南任佳王璐夜线报道组王永生兰艺云实习记者张雷实习生张岩

  砸碑者介绍

  陈福乐 35岁 河北保定人韩忠 24岁 湖南株洲人五佰 29岁 湖南长沙人梁智 31岁 河南许昌人飞天燕子 30岁 江西新余人

  注:五人均为自由职业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网传艳照中的一张。 网传艳照中的一张。

  昆明信息港讯 8月4日上午,经本网记者向昆明市公安局求证:近日在网络上传播的“昆明发改委官员艳照”,经技术检验认定,确系拼接修改合成。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该国科学家在过去3年间,在一些实验室里制造出150多例人类和动物的杂交胚胎。至此,是否会出现人兽杂交怪物的讨论又出现在一些媒体上。据悉,虽然人与动物混合胚胎遭到了很多英国人的反对,但在英国,这种实验有法可依。

8月2日,本报记者就该话题电话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

“兽”是过时的概念

邱仁宗首先纠正了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人兽胚胎”提法:“兽”是过时的概念,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人与非人混合胚胎”或“人与动物混合胚胎”。

另外,2003年8月中国《细胞研究》发表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盛慧珍等人撰写的一篇论文,报告他们成功地将人类皮肤细胞核转移入新西兰兔子的去核卵内,创造了400个人/动物胚胎,即杂合体胚胎,其中100个存活若干天。而这次英国媒体报道该国科学家在3年仅制造出150例杂交胚胎,邱仁宗认为,这本身就是“小题大做”,有炒作的意味。

在谈到是否应该允许或禁止杂合体和嵌合体研究之前,邱仁宗首先明确了杂合体和嵌合体的概念。

杂合体是由不同物种的配子结合成的机体,其每一个细胞核内都有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在农业上很早就实现了物种的跨越。而骡子是驴与马的杂合体,是公驴的精子和母马的卵子相结合的产物。

如果将人的配子与动物(这里所说的“动物”指与人相对的“非人动物”)的配子交配产生的胚胎或机体,就是人—动物杂合体,这种杂合体的每一个细胞的核内都有人和动物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所以又称真正的杂合体。

邱仁宗介绍说,盛慧珍所做的工作是将人的体细胞核转移到去核的动物卵内形成的胚胎,这种胚胎也是每个细胞含有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但其细胞核内是一个物种的遗传物质,而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内是另一个物种的遗传物质,在盛教授所创造的杂合体胚胎内,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人的,而细胞质线粒体内的遗传物质是兔子的。这种杂合体称为细胞质杂合体。也有可能将动物的体细胞核转移到人的去核卵内形成另一种细胞质杂合体,目前未见有人做报道。

嵌合体是由两个同种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或两个不同物种的细胞组成的机体,也就是说,在嵌合体内,有两类细胞或组织,一类细胞和组织来自某一受精卵或某一物种,另一类细胞和组织则来自另一个受精卵或另一物种。在人和动物中可产生自然的嵌合体。在早期胚胎阶段,两个受精卵有可能融合,融合后的胚胎是由两个受精卵的遗传物质组成,即由两个卵和两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生出的嵌合体可能肝有一组染色体,肾有另一组染色体,可有两群红细胞,来源于不同的受精卵,形成“马赛克”机体。这两个融合的受精卵往往是异性,既有卵巢又有精囊,形成真性雌雄同体性。

邱仁宗指出,近几年来,研究中创造的嵌合体多有报道:1984年,美国科学家用一个山羊和一个绵羊胚胎结合在一起产生嵌合体。200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造了具有人类神经元的小鼠。人类神经元在这只小鼠脑中占1%。2007年,美国内华达大学创造了一只有15%人细胞的绵羊。

依据嵌合体概念,移植了猪心瓣膜的人也应该是嵌合体,这是治疗的产物。如果将来异种移植获得成功,例如器官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猪的器官,移植后病人也应该是嵌合体。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新快报讯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8日报道,每年7月底,美国弗吉尼亚东北部有名的阿萨提格岛都异常热闹,因为数以百计的小野马会从水中横渡阿萨提格海峡,这一壮观的场景吸引了上千的游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观。

  报道称,29日,观众们纷纷用摄像或拍照的方式记录了第86届“海滨牛仔”的横渡大赛。这项比赛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其参观费用于保护弗吉尼亚州的野生动物。今年的“海滨牛仔”横渡虽然只有130匹左右的小野马,却吸引了4万多人前来参观。据悉,这群小野马仅用了4分40秒就完成了横渡任务,尤其幸运的是由于退潮,这群马匹仅仅需横渡本来距离的一半。

  据悉,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将近100年,这些野马的祖先是由当地居民捐献出来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实体书店丧钟敲响

文/编译自《经济学人》

众所周知,实体书店如今每况愈下,因为买书人不是在线订购,就是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看。书店或许仍是一个可以看书和徜徉的好去处,但交易基本都跑到网上去了。

书店悲歌近日轮到连锁书店博德斯(Borders)。它决定将全部资产以2.15亿美元变卖给私募基金Najafi旗下的“直销品牌”;后者还将接手2.2亿美元的债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雇员超过1.1万人的博德斯今年2月寻求破产保护后,迄今又亏了1.91亿美元。19日的资产拍卖会事关这家名店的命运;此前博德斯已关闭了逾三分之一的分号。

由于“直销品牌”是一家图书音像产品的在线和邮购经销商,有人猜测:新老板无意让书店再开下去;它可能只看中博德斯的营销网络,其余的估计都想脱手。无论如何,对书店员工和顾客而言,前景都不很妙。

与同行巴恩斯和诺布尔相似,博德斯也素有企业怪兽的声名,数十年来一直在挤垮更有人情味的小书店。这仅仅是一个恶有恶报的故事吗?

我们曾指出,这些庞大书店帝国也扮演了重要作用——它们往往是美国小镇或郊区的唯一书店;如果没有它们,读者只能到沃尔玛选购有限的图书。

这些大书店提供了一个让人们既能买书,又能与其他书迷交流、听作者演讲的地方,顾客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中从容看书。

问题大概就出在“ 没有压力”这一点上。加州州府萨克拉门托以南一小镇的报纸近日的一篇报道,很好地说明了问题所在:

“我只是进来喝咖啡、跟朋友打招呼。”73岁的约翰·韦加说,“我不会在这里买书。来书店的人只是拿起一本25美元的书,从头到尾读完,再放回架上。”

19岁的连环画迷伊曼纽·伊文斯说,他喜欢靠在书店的舒适走道上看书,至少已看完50本。

除了咖啡和无线上网之外,人们还肯在实体书店为什么东西掏钱?独立书店能否收取会员费?企业赞助的模式可行吗?

市场正在排挤掉一个有意义的公共场所。书店留下的空白会由什么来填补呢?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8 页,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