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28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发现,少年时期快乐幸福对成年生活有许多正面积极的影响,不过,也有一个缺憾——他们更容易离婚。
1946年,有2776人参加了一个同龄人研究项目,调查人员长期跟踪研究这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他们发现那些成长于快乐抚养环境的人,以后在工作和社会上表现良好,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比其他人少60%。
在此项调查中,调查对象13岁和15岁时,老师对他们的快乐、友谊和活力的水平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下焦躁、不安这样的问题。然后,科研人员把这些信息与调查对象成人后的心理健康、工作、交友等方面进行比较。
那些少年时期心理评估是正面积极的人,长大后明显要比他人幸福,包括对工作更满意,与家人朋友的联系更多,也会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但是,科研人员发现这些人更容易离婚,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他们的自尊比常人高,最后导致婚姻失败。
菲利希亚教授说:“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政治人物应该优先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尽量让他们的人生有一个最好的开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回顾往事,很多人在其一生中会后悔无数次,经常会发出“如果再回到从前……”的感叹。然而,据国外媒体3月2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挥之不去的后悔心态不仅有害心理健康,而且会殃及免疫力,危害总体健康。

  加拿大蒙特利尔康哥迪亚大学科学家发现,与喜欢“比下有余”的人相比,那些爱将自己与成功的朋友或成功的邻居相比的人,免疫力更低,感冒发病率更高。

  新 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104名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完成一项“自己最后悔的事”的调查。这些事情包括从“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到“嫁(娶)错了人”等各种情况。之后,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比较自己的后悔与同龄人的后悔在程度上的区别。科学家发现,经常想到“还有更多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作用。

  新研究负责人,伊莎贝尔·鲍尔博士表示,新研究调查了不同年龄的年轻人对生活中后悔之事的处理方式。研究发现,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处理后悔的机制”是“社会比较”——“比上不足”或“比下有余”。其结果好坏,关键取决于当事人是否能“淡化处理”后悔。鲍尔博士表示,通常“比下有余”让人感觉更爽,而“比上不足”则让人感觉更糟。

  研究成员之一,卡斯藤·沃罗施教授表示,后悔导致的情感痛苦,会进一步导致激素和免疫系统的生物学失调,进而使人更容易出现临床健康问题,比如,感冒和其它潜在的长期健康问题等。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表明,“比下有余”能够提高情绪和心理健康,有助于防止疾病。新研究还发现,年龄因素并不影响“比下有余”的积极健康作用。另外,“比下有余”的乐观态度,也可让人有更多的机会纠正和避免导致后悔的诸多错误或原因。(陈宗伦)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健康情绪的关键。很多人读过诺曼·文森特·皮尔的《积极思考》以及宣扬“吸引力法则”的《秘密》,这些“积极”的书看上去似乎不错,于是所谓“积极心理学”近年逐渐流行起来,还传入了中国。但美国注册心理师克里夫特·拉泽鲁斯认为,健康的乐观和盲目的乐观存在巨大差异,后者有着严重的危害。

  “积极主义”提倡人们总要看到生活中一切事情的光明的一面,让人对生活中残酷惨淡的现实视而不见,还阻止别人表达悲伤、痛苦、愤怒、寂寞和恐惧。在这些“永远保持积极”的人面前,你很难讲出自己的真实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心里竟然还有消极的想法,也是一种罪过。

  但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盲目乐观的人要求自己“笑对灾祸”,对自己反复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常常会使问题变得更严重——小问题如果被忽略、掩饰甚至否认,便会扩散和蔓延,渐渐变成大问题。

  理性的乐观主义者在事情不顺或倒霉的时候,不会空谈世界多么美好。如何分辨盲目乐观和理性乐观?且看以下两种说法:

  盲目乐观:“不用想太多,一切都会好的。”

  理性乐观:“我们遇上棘手的麻烦了,事情似乎不顺,但如果我们一步步着手解决,还是能做点事情的。”

  拉泽鲁斯认为,人们需要意识到在很多情况下事情已经无法改变。这很重要,因为接受现实才能有助于防止沮丧和抑郁,而盲目乐观和一厢情愿的积极想法有害无益。(伍君仪)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1月26日消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和实验后发现,微笑不仅是脸部肌肉动作,更是内在情绪的表露和两个心灵亲密融合的最直观表现。  

  充满谜题  

  现在法国布莱斯帕斯卡尔大学任教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葆拉·尼登塔尔多年从事面部表情研究,发现微笑这个常见面部表情的科学解释少得可怜。  

  微笑的表现形式就是脸颊上颧肌主要肌肉群收缩,牵动嘴角。“微笑不是浮于表面的东西,”美国《纽约时报》24日援引尼登塔尔的话报道,“与笑脸猫不同,它附着于一个身体。”  

  微笑有多种形式,有时嘴角咧开,露出牙齿;有时双唇抿住;有时眼睛眯起;有时下巴略抬。尼登塔尔说,这只是给微笑分类的第一步,不能解释微笑之谜。  

  一些研究人员希望更进一步,了解产生微笑的心理状况。他们发现,微笑往往源于快乐,人感觉越快乐,颧肌主要肌肉群收缩越强烈。不过,这并非铁律,有时当人感觉悲伤或厌恶时,相同肌肉群也会收缩。  

  除愉悦外,人有时因尴尬而微笑,这时多半耷拉着下巴;因问候而微笑,这时往往眉毛上扬;为彰显实力而微笑,这时通常抬起下巴以示蔑视对方。  

  亦重解读  

  尼登塔尔带领同事查阅大量相关研究,从大脑扫描一直到文化观察,希望建立一个有关微笑的科学模型,弄清微笑的起源以及人如何感知微笑。  

  她说,作出面部表情是微笑的一部分,他人如何解读这一表情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大脑通过三种途径区分微笑和其他表情,第一,对比一个人的脸部与标准微笑,判断对方是否微笑;第二,通过对方所处环境判断面部表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模仿识别微笑。  

  尼登塔尔和同事在最新一期《行为与大脑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模仿激活的大脑区域大部分与微笑时大脑活跃区域相同。研究人员据此希望用模仿来区分真情抑或假意微笑。  

  研究人员向一组学生展示微笑人群图片,其中一些人真心微笑,一些人则是皮笑肉不笑。学生们轻松辨认两者区别。  

  随后,研究人员要求学生在嘴唇间放置一支铅笔,这一动作牵涉到的肌肉与微笑相关。学生们无法模仿看到的脸庞,区分真假微笑时困难得多。  

  眼神交流  

  研究人员还发现,眼神交流对微笑具有重要意义。尼登塔尔和同事让学生们观察一系列人像画作,一些作品人物将目光投向远方,一些与学生四目相对。研究人员要求学生评估画作的感染力,之后用木条遮住画作中人物双眼,让学生再次评估。  

  结果,学生们认为人物眼睛未被遮住时作品感染力更强。虽然画作中每个人物都在微笑,但与学生四目相对的人像作品感染力明显更胜一筹。  

  尼登塔尔说,她和一些心理学家如今才得以初窥微笑的奥秘,而艺术家们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知晓。也许有一天能够解释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何如此迷人,“我要说,它如此成功是因为你可以与她进行眼神交流”。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六, 16 10月 2010 23:29

男人都有的四种“性缺陷”

男人的花心是因为他们先天就有强烈的“接触异性欲”,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各种挑逗。所以在生活中,每个男人都会有“性缺陷”,今天我们来揭秘男人究竟有哪四种“性缺陷”。 

 

  性缺陷1、越遮隐越刺激

  男性容易受到裸体照和脱衣舞的挑逗。这是因为,女性是“触觉型”,而男性是“视觉型”。男子喜欢看女人裸体的这种性意识的强弱,是由个人固有的色情性和跟对象接近的难易之函数关系来决定。就是说,女性越遮隐的部位,对男性的这种心理越有刺激性。

  

 

  性缺陷2、一定要靠触摸体现亲密

  男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男性喜欢触摸女性的性心理,男性先天就有强烈的“接触异性欲”。这符合动物学上的一个原理:“性爱的行为,只有雄性发挥其积极性,方为可能。”恋爱中的男女,男性特别希望能触摸到女性,这是由于他希望能把双方的亲密感具体表现出来,希望在内心得到确认。

 

  性缺陷3、目光自然投向异性

  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大街上,两组男女从相反方向走过来,擦身而过时,都向对方投去一瞥。这时,女性的一瞥是向同性投去的,男性则是向异性投射。女性一瞥,是下意识的对抗、竞争、攀比心理,男性一瞥是无意间的“多视性”。

  

 

  性缺陷4、喜欢听女人的过去

  处在恋爱阶段的男性,总会直接了当地,或者装作若无其事地询问女方的过去。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男性的独占欲强烈。男性有这样一种心理,当他爱上一个女人并想和她结婚的时候,他既希望从目前到以后独占她,也希望她的过去也是自己独占的。

 

发表在栏目: 倾述空间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