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故宫建福宫内建私人会所、南京美龄宫经常对外承办婚宴被媒体曝光之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的承德避暑山庄内建“豪华私人会所”的消息再次刺激了公众的眼球。随之,讨伐“宫殿古迹兴建‘皇家会馆’贩卖‘皇家体验’”的声音不断。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新华社记者赶赴事发地进行了调查。

一条广告引发的波澜

记者在承德市采访了解到,避暑山庄“皇家会馆”5月5日在承德市地方媒体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避暑山庄皇家会馆坐落于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万树园景区内,占地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拥有总统套房、豪华商务套房、特色豪华蒙古包等各类房型40余间……皇家御宴、法式大餐,饕餮奢华餐品,至尊体验,会员独享。皇家会馆内还设世界各酒庄醇正红酒;养生SPA、茶道室、健身房、室内温泉泳池、影音厅等服务项目满足会员不同需求。

除“皇家御宴”“饕餮奢华”“至尊”“独享”这样的字眼外,这则广告还宣称:“会馆除配有秘书、翻译等常规服务外,还首推‘贴身管家’服务模式,推出一套针对尊贵会员的贴心专属服务,每名会员都有各自的客户代表……尊贵会员招募中,首批限量发行会员卡100张……”

“当时一看到广告我就来气,避暑山庄是经过国人和省市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才被世界物质文化管理部门所承认,来之不易。管理者应按照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标准来管理保护避暑山庄,让我们的世界物质文化为中国人赢得国际信誉,让世界游客为我们的保护而骄傲。”20日早上,一位正在避暑山庄晨练的承德市民对记者说,“看看那些广告内容,简直是糟蹋山庄的历史文化。”

“避暑山庄内建豪华私人会所,入会费20万元的消息”经媒体曝光后,也引起广大网民指责。有网友说:一些官员打着保护文物的旗帜,挖空心思地占用全体国民的土地物品,敛不义之财,这种行为就是侵吞国有资产!一些网民认为,这是“利用祖宗留下的属于全民的遗产,为少数人谋利。”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图为《藏地密码》

■事件:美女蹲马桶看《藏地密码》视频

■读家:徐刚

■一句话观点:坐在马桶上买书,的确颇具新意。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创意反映了传统图书发行的无奈。

近日,随着畅销小说《藏地密码10》上市,一条“美女蹲马桶看《藏地密码》”的30秒视频正被网友疯传。视频中所有演员全部来自该书出版方,由编辑部全体男女脱裤子出镜,连出版人华楠也在里面客串演了一个憋得表情痛苦,站在厕所外的绝望敲门人。据悉,“美女蹲马桶看《藏地密码》”的创意视频即将于5月中旬作为广告片投放旅游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

尽管这个坐在马桶上卖书的视频有些俗,可却丝毫不能掩盖这个卖书创意的价值,尤其在这样一个眼球经济时代。美女、马桶、《藏地密码10》,这几个本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到一起,竟然产生了如此美妙的喜剧效果,我们不得不佩服书商的精明。

一部《藏地密码》,几年之间就卖到了第10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除了这本书西藏题材的优势和作者对文字的把握,《藏地密码》的热销与发行商的营销策略密不可分。

像卖白菜一样卖书,像卖牙膏一样卖书。这是《藏地密码》图书发行商所信奉的发行哲学。一本书能做广告的地方总共七个,封面、封底、前勒口、后勒口、腰封、书签、彩插页,而《藏地密码》发行商就做到了充分利用,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做广告地方。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了那一本本被广告武装到了牙齿的《藏地密码》,才看到这雷人的美女坐马桶卖书的视频。

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图书市场而言,这其实已是一句老话。2007年易中天《品三国》(上下册)销量突破500万册,《于丹〈论语〉心得》半年销售230万册,5年后的今天,中国畅销书已经从“百万级”销量猛跌至“二十万级”销量。所以现在图书发行所需要的不是正襟危坐,而是找到卖点,引发轰动。在坐在马桶上卖《藏地密码》的视频营销出现之前,我们不是还见到过诸如图书傍名人,图书配美女,买书送礼品之类的营销策略吗?

坐在马桶上买书,的确颇具新意。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创意反映了传统图书发行的无奈。从书斋阅读走向马桶阅读,从文字阅读走向视觉阅读,从纸媒阅读走向网络阅读,从知识阅读走向娱乐阅读。这是国人十年来读书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是对传统图书发行模式的巨大挑战。微博时代,类似于坐在马桶上卖书这样的创意还会不断出现,但对于图书市场而言,却不得不面对来自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而这却不是图书营销所能解决的问题。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2日消息,科技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一些难以置信的事物也能经由科技成真。近日,美国一家广告商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数字海报。它能够识别人们的面孔,假使人们关注广告内容,数字海报将与之互动。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项数字海报发明使人们想起汤姆-克鲁斯主演《少数派报告》中的科幻情节,剧中克鲁斯饰演的角色路过一排数字标识牌,这些标识牌对他的视网膜进行了扫描,并呈现出他感兴趣物品的数字全息图像。同时,当他进入到一家商店时标识牌显示一位美丽女性向他推荐衣物的图像广告。现实中的数字海报也同样能通过摄像机扫描路过的人是否对海报关注,并适时地改变海报内容。   


儿童可以虚拟“试穿衣服” 


电影中的数字海报

  目前,这项最先进的数字海报通过叠加数字图像,使购物者能够看到衣物穿在自己身上的效果。交互广告商R/GA公司现已向美国鹰牌服饰公司推出系列童装海报广告,并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野蛮人集团(The Barbarian Group)广告公司执行总裁本杰明-帕尔默(Benjamin Palmer)说:“我们试着揭示人们大脑所思考的事物,如果人们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我们将尽可能地捕捉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面部识别技术已应用多年,但直到目前才应用至商店,这是因为该技术已发展至成熟阶段,并且商业领域能够承担相关费用。这种最新的数字海报能够探测到人们皱眉和点头的动作,以及更个性化的特征,从而让人们担忧该技术是否会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该广告公司有望在今年夏季推广这种新式数字海报,而公司的其它负责人表示,这项技术能真实地识别人们的面孔,一旦你睁开你的眼睛,该系统便会跟踪你。不过,这项新型广告技术距离成熟推广仍有一定的距离,未来它或许可以作为商店的缩影连接至顾客家中电视。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项数字海报发明使人们想起汤姆-克鲁斯主演《少数派报告》中的科幻情节,剧中克鲁斯饰演的角色路过一排数字标识牌,这些标识 牌对他的视网膜进行了扫描,并呈现出他感兴趣物品的数字全息图像。同时,当他进入到一家商店时标识牌显示一位美丽女性向他推荐衣物的图像广告。现实中的数 字海报也同样能通过摄像机扫描路过的人是否对海报关注,并适时地改变海报内容。   
 


儿童可以虚拟“试穿衣服” 


电影中的数字海报
 

  目前,这项最先进的数字海报通过叠加数字图像,使购物者能够看到衣物穿在自己身上的效果。交互广告商R/GA公司现已向美国鹰牌服饰公司推出系 列童装海报广告,并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野蛮人集团(The Barbarian Group)广告公司执行总裁本杰明-帕尔默(Benjamin Palmer)说:“我们试着揭示人们大脑所思考的事物,如果人们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我们将尽可能地捕捉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面部识别技术已应用多年,但直到目前才应用至商店,这是因为该技术已发展至成熟阶段,并且商业领域能够承 担相关费用。这种最新的数字海报能够探测到人们皱眉和点头的动作,以及更个性化的特征,从而让人们担忧该技术是否会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该广告公司有望在今年夏季推广这种新式数字海报,而公司的其它负责人表示,这项技术能真实地识别人们的面孔,一旦你睁开你的眼睛,该系统便会跟踪你。不过,这项新型广告技术距离成熟推广仍有一定的距离,未来它或许可以作为商店的缩影连接至顾客家中电视。

  (凹凸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3月1日,重庆卫视全面改版,与以往相比,在栏目设置、节目内容、时段安排等方面,都显得更加精美、更为丰富、更有特色。广大受众拍手叫好,但也有一些疑问。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

  打造公益电视频道,改版体现在“一不二减三增”

  记者:重庆卫视这次改版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改版后节目内容主要有哪些?

  何事忠:我们深知,重庆卫视是重庆最重要、最便捷、最有效的宣传阵地。近年来,重庆卫视主打红色牌、英雄牌,多次进行了改版。这次改版的目标更高,定位更准,理念更新。致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真正办成传播先进文化的主流媒体,充分体现“中国气派,重庆特色,大众需求,艺术魅力”,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更好地发挥宣传重庆、引领社会、传播知识、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根据以上总体思路,市委宣传部会同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集思广益,推动重庆卫视实现了全面改版。其特点可概括为:“一不二减三增”。

  “一不”:重庆卫视在任何时段都不再播商业广告。这是重庆卫视全面改版的最大亮点,在全国省级卫视是首创。据调查,重庆卫视改版前,每天播出商业广告时长近300分钟,是广大受众难以接受的。

  “二减”:一是减少电视剧播出量,且不在黄金时段播出。改版后的影视剧类节目包括《原版电影》、《经典电影赏析》、《英雄剧场》,其中每天播放电视剧180分钟,与改版前相比减少了270分钟。二是减少外购外包节目播出量。改版后外购外包节目由原来的3个减少为1个。

  “三增”:一是增加新闻节目播出量。新闻类节目包括《CQTV早新闻》、《CQTV午新闻》、《重庆新闻联播》、《民生》、《直播重庆》和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每天总时长约240分钟,与改版前相比增加了78分钟。二是增加自办专题节目和文化栏目。在继续做好《信念》、《记忆》、《品读》、《纵横天下》、《拍案警世》、《健康大学堂》等栏目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天天红歌会》、《百家故事台》、《重庆好人》、《书香》、《民生·鱼水情》等栏目,与改版前相比,每天播出增加165分钟。三是增加公益广告和宣传片。每天播出60分钟,比改版前增加了52分钟。重点策划和播出一大批符合频道定位、展示重庆改革发展生动实践、颂扬先进模范和感动重庆人物等方面的公益广告和宣传片,且不在单个节目或电影、电视剧中插播,而是安排在各档节目之间适当播出,以便受众完整流畅地观看重庆卫视。

  重庆卫视改版旨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等精神食粮

  记者:重庆卫视改版在全国是一大创举。请问:作出这个重大决策,有哪些重要意义?

  何事忠:电视是老百姓了解外界、获取信息、享受文化的重要渠道,是老百姓最离不开的文化民生。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力度,成效十分显著,但省级卫视的运行主要依靠市场支撑,而不是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支撑,这与由财政支撑的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以及政府出资送电影、送演出下乡等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随着重庆财力的不断增强,决定由财政扶持卫视改版,充分体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战略远见,体现了政府更好地履行推动公共文化发展的职能。

  过去,重庆卫视片面追求收视率,广告多,电视剧多,节目格调不高,内涵不丰富,缺乏思想性。很多受众看了卫视觉得收获不大,尤其是很多家长担心青少年看电视浪费时间,消磨意志。这次重庆卫视全面改版,推出的是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节目,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广大受众传播更多有价值、有营养的东西,提高受众的人文涵养、思想境界、生命质量。

  同时,重庆卫视改版,符合胡锦涛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重庆卫视改版后的节目,始终高扬时代主旋律,高唱时代正气歌,能更好地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围绕重庆改革发展的大局、大事展开宣传,既能更好地激励广大市民干事创业,又能更好地展示重庆的崭新形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能更好地满足受众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让人们共享优等精神食粮;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有利于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更多更好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总之,重庆卫视改版,是重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创新举措。

  重庆卫视改版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记者:重庆卫视改版后有哪些明显变化,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何事忠:重庆卫视全面改版是一项大胆的变革。我认为,至少有四大根本性变化。

  一是实现由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目前,不少卫视的节目形态、主题、风格大都差不多,大部分趋同、跟风、一窝蜂。你搞什么栏目,收视率稍微好一点,其他卫视频道都跟过来了。这些雷同的节目,观众看多了,就会觉得很腻,很“倒胃口”。重庆卫视这次改版,走的是独树一帜之路。重庆卫视将更新观念,推动体制重构、资源重组、流程再造、人员重组,努力办出自身特色。

  二是实现由外购外包节目为主向自办自创节目为主转变。重庆卫视原有很多节目都是靠外部购买和外包制作,这不但要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而且不利于塑造自身的特色品牌,有时购买的节目钱花得不少,但受众却未必叫好。这次改版后,呈现给受众的是大量自办自创节目,比较丰富。这种裂变,要求重庆卫视对所有节目都要精心策划、精心制作、精心组织。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已经做好准备,决心打一场攻坚战。

  三是实现由迎合市场向引导受众转变。现在,省级卫视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卫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片面追求“收视率”、广告收益,弱化了电视喉舌作用,强制受众看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节目甚至虚假广告,许多人深恶痛绝。重庆卫视改版,就是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推出的《天天红歌会》、《记忆》、《信念》、《品读》、《百家故事台》、《书香》、《重庆好人》等栏目,有助于引导受众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人生观为人,以正确的价值观做事。重庆卫视将遵循不忘本来、吸引外来、着眼未来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办好每档节目,让受众爱看,看了受益。

  四是实现由商业广告支撑向政府财政支持转变。省级卫视靠商业广告收入作支撑,其价值导向、节目播出必定受到影响,难免出现一些问题。重庆卫视这次改版,不再播商业广告,所需大部分资金由市财政给予解决,小部分由广电集团通过其他项目收入补足。这种改革,不仅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而且能激发重庆卫视创新创造的热情和动力,有利于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搞好自办节目上,而不是跑经营、拉广告。

  重庆卫视改版刚刚起步,需要广大受众呵护支持

  记者:社会各界对重庆卫视改版评价很好,也有一些人存在疑问。您怎么看待这些疑问?

  何事忠:重庆卫视改版才刚刚开始,虽然推出了一些新栏目、新内容,有了一些新变化、新特色,但是大家对重庆卫视的认识、对节目的认同还有一个过程,难免会有一些议论。但我相信,随着节目进一步办精办好,自然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我想回答3个疑问,提出1个希望。

  什么是“中国红”?重庆卫视这次改版,坚持“我爱中国红”。谈到“红”,少数人反对,以为是搞“左”的一套,甚至与走“文革”老路联系起来。这完全是错误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红色。“红”是汉语中褒义色彩最强烈的词。红色代表生机、活跃、青春、热情,代表明亮、鲜艳、力量、奔放和充满生命力。所谓红色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如火如荼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时代精神。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就是“红色中国”。从广义上讲,它既包括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精华,也包括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先进文化、进步文化的统称。细心的受众可能注意到了《品读》栏目中的读经典,既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名篇佳作,也读包括唐诗宋词在内的传统经典,还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推出的《信念》栏目,既介绍了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也介绍了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还介绍了丘吉尔、罗斯福等外国元首。我们提出把重庆卫视打造成红色频道,其目的在于让重庆卫视成为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什么是“公益频道”?卫视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让受众收看公益性节目上。重庆卫视保障运行主要靠财政支持,而不再靠商业广告支撑,由政府主导,而不再由市场主导,就充分体现了公益性。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广播电视经营体制,例如英国的BBC、美国的PBS、日本的NHK等,国家禁止这类公益电视机构播放商业广告。

  如何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一些人可能会说,重庆卫视这次改版主要体现在弘扬主旋律,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事实上,重庆卫视这次改版做到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比如开辟的栏目既有新闻类、专题类节目,又有综艺类、晚会演出类节目;既有《民生》等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栏目,又有《健康大学堂》、《拍案警世》等紧贴群众生活的栏目;既有《书香》、《品读》等读书学习类栏目,又有《天天红歌会》、《每周一歌》、《原版电影》等文艺类节目;既有《信念》、《记忆》等讲述国内外著名人物、重大史实的节目,又有《重庆好人》展现重庆各行各业平凡人做出不平凡事迹的节目。眼下虽然离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还有一段距离,但重庆卫视确实是在向这方面努力迈进。

  人民群众既是卫视的受众,更是卫视的主体。卫视节目的好差、质量的高低,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主要由广大群众来评判。卫视很多自办节目,如《天天红歌会》、《品读》、《重庆好人》、《百家故事台》、《书香》等,既是广大市民的看台,也是广大市民的舞台。我真诚希望广大受众把办好重庆卫视当作自己的事,踊跃参与进来,多提建设性意见,共同努力把重庆卫视打造成为深受大家喜爱的公益频道。 (本报记者)


重庆卫视全新改版 打造首个红色频道
来源:重庆电视台《早新闻》
播放视频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1895年11月8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他因此在1901年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宣告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以下是X射线在其115年历史上留下的一些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

  1.伦琴妻子手指X光照片

伦琴妻子手指X光照片
伦琴妻子手指X光照片(图片提供:Wilhelm Röntgen, via SSPL/Science Museum/Getty Images)

  2010年11月8日,Google涂鸦再次出现,庆祝发现X射线115周年。这张手指的照片同样有115年的历史,也是最早用X射线拍摄的照片之一。手指是X射线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的妻子安娜·贝莎的,第四根手指上的黑色团状物是吸引X射线的金戒指。

  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用称为“克鲁克斯辐射计”的早期真空管做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X射线。他注意到,当真空管的阴极射线击中放电管的一端时,就释放出一种以前未知的辐射物,这种辐射物可以穿透物质。几天后,伦琴利用这种未知的射线拍摄了这张妻子手的照片。

  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教授马丁·理查德森说:“这张照片显然给他的妻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据记载,安娜在看到这张照片后惊呼道:“我看到了死亡!”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理查德森教授的研究团队帮助推动了X射线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2.西奥多·罗斯福胸腔X光照片

西奥多·罗斯福胸腔X光照片西奥多·罗斯福胸腔X光照片(图片提供:Library of Congress)

  这是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12年遭未遂暗杀后胸腔的X光照片。当时,他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参加竞选活动时遭到暗杀,由于不会威胁到生命,胸腔内的子弹没有取出。这张照片是用对放射物而非可见光敏感的胶卷拍摄的,表明在伦琴首次用X射线进行实验后仅17年,这种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

  3.形形色色的X射线产品广告

形形色色的X射线产品广告形形色色的X射线产品广告(图片提供:Edwin S. Gerson, RSNA)

  X射线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这则1896年的广告描述了一种将“科勒解毒药”(Kohler's Antidote)作为一剂“X射线片”治疗头疼的方法,虽然这种药物并不释放X射线。广告商很快将他们的产品与“X射线”一词联系起来。除了治疗头疼的药物,当时市场上还有“X射线高尔夫球”、“ X射线火炉擦洗剂”、“ X射线避孕药”和“X射线剃须刀”。

  4.揭示艺术品下面的秘密

揭示艺术品下面的秘密揭示艺术品下面的秘密(图片提供:Franco Origlia, Getty Images)

  今天,艺术历史学家经常采用X射线穿透绘画作品(比如这张卡拉瓦乔17世纪代表作“牧羊人的朝拜”)的加工面,以揭示未上油色前的草图,发现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所做的任何改动。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刚刚公映的电影《非诚勿扰2》等影视作品不约而同地给观众带来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生硬植入广告以及过长的贴片广告引发了大批观众的反感和不满。仔细分析,其实观众并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植入广告,他们所不能忍受的是那些过度的和生硬的植入行为。

  回首过往,2010年度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现象的轮番出现并非一种新现象,早在《渴望》、《来来往往》、《空镜子》、《大宅门》;《大腕》、《疯狂的赛车》等影视作品中就已经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平心而论,它们确实为剧组筹措制作费用、缓解制作团队的资金压力,推动广电体制的改革转型,乃至探索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的新路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影视作品的商业属性与文化产业特性注定了广告是影视发展的近邻。所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看待广告存在对于当今影视发展与繁荣的意义及价值。

  然而,正视其存在的积极影响,绝非意味着漠视和袒护生硬植入广告与过长贴片广告泛滥的现实问题。从文学消费的角度而言,生硬的植入广告和过长的贴片广告影响了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的效果,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具体而言,过度生硬植入广告与过长贴片广告的“流行”,某种程度上不仅严重破坏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完整性与审美系统性,而且将作品的连贯情节肢解成碎片化的断裂性存在,其中蕴含的完整意义与审美价值被广告粗暴地解构和颠覆,这样无视艺术使命与轻视观众欣赏本位的做法,不仅有损影视媒介自身的传播形象与公众声誉,而且是对其奉为“衣食父母”的观众的不尊重,对他们观影热情的亵渎。单纯追求利润的一极,而忽视了艺术审美的另一极,片面放大了艺术生产中的功利性,而淡漠了文化消费中的审美性,将影视文化产业看做是“化钱”与“造币”的机器和工具,工具理性主义的非理性膨胀深深刺痛了全社会的审美心理,“一切皆是货币、货币就是一切”的影视创作思维深深损伤了影视艺术的审美韵味,折射出部分影视创作者媒介责任匮乏、艺术良心淡薄、公德意识沦丧的堪忧现状。从本质上看出,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影视作品所携带和负载的广告内容与数量,更在于所有的故事都被广告的逻辑所绑架,这对于影视艺术与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生硬地植入与剧情无关、与作品审美游离的商业性广告只会招致观众的厌恶、败坏作品的艺术品质。影视创作者倘若能运用智慧,发挥艺术创造性,将广告以美的规律水乳交融般融入剧情内容与艺术理想之中,在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真正实现艺术性的深层内置与隐性交融,这样的广告会得到观众的理解,要比强硬植入来得更高明与更巧妙。

  广告植入需要艺术创新思维孵化与审美理想浸润,而非生硬与蛮横般的霸权性植入。

发表在栏目: 娱乐无限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