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9日消息,澳大利亚芒乐桃动物园(Monarto Zoo)中这只出生刚4周的非洲小狮子深得动物园游客们的喜爱,饲养员们要等到下个月才能知道它的性别,而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小狮子起个名字。


小狮子妈妈Kiamba在一起,刚出生的这段时间它每天只是吃饭,睡觉和玩耍。

  芒乐桃动物园的老板克莱尔(Claire Geister)表示,食肉动物的单胎幼崽是相当罕见的,饲养员们很关注狮子妈妈Kiamba,它是自然分娩诞下小狮子的。幼崽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发展良好,已经敢于到外面的环境来冒险。工作人员在为小狮子的健康检查做准备,也将届时确认它的性别。

  Claire Geister说:“到时我们将给Kiamba注射镇静剂,以确保为其宝宝做检查并确定性别。有些动物园游客已经幸运的看到了小狮子,但是目前它还不能放到外面被参观,预计这种情况要到7月份学生们放假的时间。

  南澳大利亚动物园的CEO教授克里斯西说:“非洲狮子由于栖息地的丧失、人类冲突和野生动物疾病数量已经明显下降,现在其数量只有不到两万只,而在20世纪60年代曾有25万左右。


这只无名的小狮子将在下个月确定其性别。

  小幼崽的妈妈Kiamba今年7岁,来自阿德莱德动物园,而父亲Leroy今年已经10岁了,在之前曾与四只雌狮一起生活过。

  为了庆祝小狮子的到来 ,芒乐桃动物园(Monarto Zoo)决定让公众来给小狮子命名。并举行一场拍卖会,从今天开始到下周截止,6月14日出价最高的人将获得选择三个名字的权利,最后由动物园来决定名字。所筹得的款项将用于动物园的保护方案。


小狮子与妈妈Kiamba相互依偎。

  (科学网-kexue.com玛格)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

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图片来源:Chris Du Plessis/Gallo Images via Getty Images)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图片来源:Chris Du Plessis/Gallo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黑鹰妈妈不会阻止孩子间的争斗,尽管这种斗争往往导致丧命的惨剧发生。福布斯指出,黑鹰巢穴内会爆发“暴力冲突”,父母只会袖手旁观,任由年长的孩子杀死弟弟妹妹。他说:“这与亲手杀死亲骨肉没什么分别,长子与母亲合作,导演了这一幕,母亲也很愿望看着这一切发生。”

  这种骨肉相残看似残忍,但在很多鸟类身上均较为常见。幼仔间的争斗可能帮助食物资源实现合理分配,确保身体最健壮的孩子存活下来。黑鹰妈妈关注的并不是某一个孩子,而是整个家庭的繁衍生息。

  5.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

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图片来源:Erwin and Peter Collaerts)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图片来源:Erwin and Peter Collaerts)

  由于抛弃亲骨肉的行为,Hooded Grebe妈妈也是动物世界的最差妈妈之一。Hooded Grebe妈妈使用腐烂的植物建造漂浮的巢穴,与“老公”一起孵化两枚蛋直到其中一个孩子出生。福布斯说:“一旦长子出生,Hooded Grebe妈妈父母便带着它离开巢穴,任由幼子自生自灭。它们只把精力放在长子身上。”Hooded Grebe妈妈这么做就是为了保险起见,即使长子出问题,至少也有一个孩子存活下来。福布斯说:“大型捕食性鸟类往往采用这种方式。”

  6.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

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图片来源:Arthur D. Chapman)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图片来源:Arthur D. Chapman)

  如果长尾南蜥妈妈产了一窝蛋并且周围有很多捕食者,它们会在孩子孵化前将蛋吃掉。福布斯表示,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做法,它们要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确保能够进行下一次繁殖。他说:“长尾南蜥妈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捕食者的存在让它的孩子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可能,它只能选择吃掉蛋,实现营养的再循环。”

  7.野兔妈妈:抛弃骨肉

野兔妈妈:抛弃骨肉(图片来源:Jack Milchanowski, Visuals Unlimited)野兔妈妈:抛弃骨肉(图片来源:Jack Milchanowski, Visuals Unlimited)

  孩子出生后,野兔妈妈便将它们抛弃在窝里,在最初的25天,它们每天只在窝里呆大约2分钟,给孩子喂食。在此之后,年幼的孩子就必须自食其力。兔子肉味道鲜美,捕食者尤其喜欢吃小兔子肉。为了保护孩子,野兔妈妈将它们藏在地下隐秘的兔子窝,让它们能够存活下来。虽然照顾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却能够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1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在动物世界,很多母亲表现出残忍和可怕的一面,似乎无法与“伟大”二字联系在一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动物世界的“最差”母亲进行了盘点,包括黑鹰、野兔、埋葬虫和大熊猫在内“不称职”的母亲纷纷榜上有名。

  1.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图片来源:Gary Meszaros/Visuals Unlimited)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图片来源:Gary Meszaros/Visuals Unlimited)

  埋葬虫妈妈绝对是动物世界“坏妈妈”的典范,在一场致命的“抢座位”游戏中,它们会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幼虫会爬进爸爸妈妈埋葬的死老鼠体内。母亲会用反刍的方式喂食孩子老鼠肉。加拿大温尼伯大学生物学家、《家族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Families)一书作者斯科特·福布斯表示:“幼虫来回摆动身体,乞求妈妈喂食。最先抢到‘座位’的幼虫得到食物,最后的不幸儿只能苦苦乞求,在没有食物可分之后,埋葬虫妈妈便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要在幼虫中间做出选择,幸运的可以得到食物,不幸的便被自己吃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繁育的幼虫数量超过老鼠肉所能满足的数量。这种吃掉亲骨肉的策略能够提高幼虫的整体存活率,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

  2.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

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大熊猫也是动物世界的最差母亲之一,它们有时会孕育两个宝宝,但极少全部抚养。福布斯说:“大熊猫在媒体报道中的形象极佳,但它们也是不称职的妈妈。”它们的第二个孩子无依无靠,体型只有一块黄油那么大,通常被弃之荒野,任由其自生自灭。

  “受宠”的长子一天天长大,耗费了母亲大部分精力,每天都要吃大量竹子。福布斯说,在彻底断奶前的八九个月,大熊猫妈妈可能无法同时喂饱两个孩子。“把精力放在长子身上而不是两个孩子兼顾可能是一种更合理的做法。这就像在投入大量资源前控制产品质量一样。”

  3.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

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图片来源:Heidi and Hans-Jurgen Koch, Minden Pictures)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图片来源:Heidi and Hans-Jurgen Koch, Minden Pictures)

  尽管长得惹人喜爱,仓鼠妈妈也会残忍地吃掉亲生骨肉。福布斯认为仓鼠妈妈需要采取这种残忍的方式,将幼仔数量控制在自己抚养能力之内。他说:“它们不知道能找到多少食物。它们需要控制幼仔数量,淘汰掉存在发育缺陷的孩子,同时确保其他孩子能够在食物短缺情况下存活下来。”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20:10

树袋熊:不是熊的“熊”(图)

一只树袋熊妈妈正和自己的孩子在树杈上休息。
一只树袋熊妈妈正和自己的孩子在树杈上休息。

  概况

  树袋熊通常被人们称为考拉。虽然名字中有个“熊”字,但这种招人喜爱的动物并不是熊家族成员,而是一种有袋动物。出生之后,考拉宝宝会留在妈妈的育儿袋内生活大约6个月。可以爬出育儿袋后,小家伙则会趴在母亲的背上或者依附在腹部。它们会与母亲共同生活大约1年时间。

  考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当地拥有大量它们最喜欢的桉树。考拉极少离开桉树,锋利的爪子和适于抓握的脚趾能够让它们轻轻松松留在树上。白天的时候,考拉会留在树杈或者隐蔽处睡大觉,睡眠时间长达18个小时。醒着的时候,尤其是在晚上,它们会痛痛快快地享受桉树叶。

  考拉并不需要摄入大量水,身体所需的绝大多数水分均来自桉树叶。一天之内,一只考拉便可消灭相当于自身体积的桉树叶,大约在2.5磅左右(约合1公斤)。有意思的是,考拉甚至会将树叶储存在育儿袋内。

  考拉的消化系统非常特殊,长长的消化道允许它们分解难于消化的桉树叶并且不被树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伤害。桉树叶中含有非常难闻的油,气味与止咳药片类似,由于吃喝拉撒都在树上并且每天吃掉大量桉树叶,考拉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一个“臭球”。

  上世纪20和30年代,大量考拉遭到捕杀,数量直线下降。在再引入计划的帮助下,考拉数量得以回升,但当前的数量仍然很少并且较为分散。考拉需要很大的生活空间,每只考拉需要分配到大约100棵树。在澳大利亚林地继续呈萎缩之势的情况下,如何帮助考拉家族复兴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基本信息

  类型:哺乳动物

  饮食结构:食草动物

  野外平均寿命:20年

  身长:23.5至33.5英寸(约合60至85厘米)

  体重:20磅(约合9公斤)

  保护现状:受威胁物种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动物世界,很多母亲表现出残忍和可怕的一面,似乎无法与“伟大”二字联系在一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动物世界的“最差”母亲进行了盘点,包括黑鹰、野兔、埋葬虫和大熊猫在内“不称职”的母亲纷纷榜上有名。

  1.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图片来源:Gary Meszaros/Visuals Unlimited)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图片来源:Gary Meszaros/Visuals Unlimited)

  埋葬虫妈妈绝对是动物世界“坏妈妈”的典范,在一场致命的“抢座位”游戏中,它们会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幼虫会爬进爸爸妈妈埋葬的死老鼠体内。母亲会用反刍的方式喂食孩子老鼠肉。加拿大温尼伯大学生物学家、《家族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Families)一书作者斯科特·福布斯表示:“幼虫来回摆动身体,乞求妈妈喂食。最先抢到‘座位’的幼虫得到食物,最后的不幸儿只能苦苦乞求,在没有食物可分之后,埋葬虫妈妈便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要在幼虫中间做出选择,幸运的可以得到食物,不幸的便被自己吃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繁育的幼虫数量超过老鼠肉所能满足的数量。这种吃掉亲骨肉的策略能够提高幼虫的整体存活率,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

  2.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

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大熊猫也是动物世界的最差母亲之一,它们有时会孕育两个宝宝,但极少全部抚养。福布斯说:“大熊猫在媒体报道中的形象极佳,但它们也是不称职的妈妈。”它们的第二个孩子无依无靠,体型只有一块黄油那么大,通常被弃之荒野,任由其自生自灭。

  “受宠”的长子一天天长大,耗费了母亲大部分精力,每天都要吃大量竹子。福布斯说,在彻底断奶前的八九个月,大熊猫妈妈可能无法同时喂饱两个孩子。“把精力放在长子身上而不是两个孩子兼顾可能是一种更合理的做法。这就像在投入大量资源前控制产品质量一样。”

  3.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

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图片来源:Heidi and Hans-Jurgen Koch, Minden Pictures)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图片来源:Heidi and Hans-Jurgen Koch, Minden Pictures)

  尽管长得惹人喜爱,仓鼠妈妈也会残忍地吃掉亲生骨肉。福布斯认为仓鼠妈妈需要采取这种残忍的方式,将幼仔数量控制在自己抚养能力之内。他说:“它们不知道能找到多少食物。它们需要控制幼仔数量,淘汰掉存在发育缺陷的孩子,同时确保其他孩子能够在食物短缺情况下存活下来。”

  4.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

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图片来源:Chris Du Plessis/Gallo Images via Getty Images)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图片来源:Chris Du Plessis/Gallo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黑鹰妈妈不会阻止孩子间的争斗,尽管这种斗争往往导致丧命的惨剧发生。福布斯指出,黑鹰巢穴内会爆发“暴力冲突”,父母只会袖手旁观,任由年长的孩子杀死弟弟妹妹。他说:“这与亲手杀死亲骨肉没什么分别,长子与母亲合作,导演了这一幕,母亲也很愿望看着这一切发生。”

  这种骨肉相残看似残忍,但在很多鸟类身上均较为常见。幼仔间的争斗可能帮助食物资源实现合理分配,确保身体最健壮的孩子存活下来。黑鹰妈妈关注的并不是某一个孩子,而是整个家庭的繁衍生息。

  5.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

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图片来源:Erwin and Peter Collaerts)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图片来源:Erwin and Peter Collaerts)

  由于抛弃亲骨肉的行为,Hooded Grebe妈妈也是动物世界的最差妈妈之一。Hooded Grebe妈妈使用腐烂的植物建造漂浮的巢穴,与“老公”一起孵化两枚蛋直到其中一个孩子出生。福布斯说:“一旦长子出生,Hooded Grebe妈妈父母便带着它离开巢穴,任由幼子自生自灭。它们只把精力放在长子身上。”Hooded Grebe妈妈这么做就是为了保险起见,即使长子出问题,至少也有一个孩子存活下来。福布斯说:“大型捕食性鸟类往往采用这种方式。”

  6.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

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图片来源:Arthur D. Chapman)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图片来源:Arthur D. Chapman)

  如果长尾南蜥妈妈产了一窝蛋并且周围有很多捕食者,它们会在孩子孵化前将蛋吃掉。福布斯表示,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做法,它们要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确保能够进行下一次繁殖。他说:“长尾南蜥妈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捕食者的存在让它的孩子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可能,它只能选择吃掉蛋,实现营养的再循环。”

  7.野兔妈妈:抛弃骨肉

野兔妈妈:抛弃骨肉(图片来源:Jack Milchanowski, Visuals Unlimited)野兔妈妈:抛弃骨肉(图片来源:Jack Milchanowski, Visuals Unlimited)

  孩子出生后,野兔妈妈便将它们抛弃在窝里,在最初的25天,它们每天只在窝里呆大约2分钟,给孩子喂食。在此之后,年幼的孩子就必须自食其力。兔子肉味道鲜美,捕食者尤其喜欢吃小兔子肉。为了保护孩子,野兔妈妈将它们藏在地下隐秘的兔子窝,让它们能够存活下来。虽然照顾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却能够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灰熊妈妈教幼崽爬树


棕熊妈妈亲身示范爬树要领

  据外媒报道,近日德国汉堡市的哈根贝克动物园上演了一出堪察加棕熊妈妈亲身示范幼崽如何上树的片段。

  据报道,事件的起因是棕熊们想捕获飞进它们领地的一只乌鸦,但棕熊妈妈在帮助其中一只幼崽上树时,发现小棕熊还没掌握爬树的要领,于是亲身示范。但随后乌鸦安然无恙飞离棕熊圈。

  堪察加棕熊也被称为远东棕熊,是棕熊的一种。它们体积较大,一般可以长到3米左右,体重可达650公斤。它们普遍以鲑鱼、花生和蓝莓为生,通常情况下并不捕食乌鸦。

  哈根贝克动物园目前收养了1850种动物。临近堪察加棕熊领地的还有长颈鹿、大象、老虎、巨型水獭和猩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快乐的小家伙:约瑟夫快满3个月了,他老喜欢笑


温馨的微笑:这是约瑟夫在妈妈肚子里时进行的扫描检查照片,那时是怀孕17周

  婴儿约瑟夫·亨利(Joseph Henry)笑的多开心啊!这毫不奇怪,因为他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微笑了。

  在一次扫描检查中,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小约瑟夫毫无疑问的正在微笑呢!而那时,他才17周大。现在小家伙已经3个月大了,成了一个漂亮的孩子,而且他笑起来还是和当初在妈妈肚子里那会一摸一样。

  他的父母山姆(Sam)和路易斯(Louise)说,亨利很容易满足,他喜欢笑。很多时候甚至是没什么理由的傻笑。

  亨利夫人来自伯克郡,她怀孕时已经40岁了。当她和丈夫在伦敦一家私人诊所的监视器上看到小亨利在肚子里的笑脸时,她说他们夫妇俩不由得就相信小亨利很健康。

  只是在给他们做检查的妇科医生说,在他4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还从未看到过这样的笑脸时,夫妇俩才意识到这件事是多么的不寻常。

  亨利先生41岁,开着一家金融咨询公司。他说:“这简直棒极了!我希望这说明小约瑟夫感到很安全。”

  根据英国法律,只有怀孕不超过24周的婴儿才可以进行堕胎手术。因为医学研究认为,婴儿要到28~32周左右才会有情绪反应,因而能感觉到痛苦。但现在看来,这一结论可能需要作出修改。

  如果能证实腹中的婴儿发展出情绪,并因此能体验到欢乐和痛苦的时间要早于预期,那么英国的相关堕胎法律可能将需要作出相应的修订。

  为约瑟夫进行扫描检查的斯图尔特·坎贝尔(Stuart Campbell)医生表示,这是有记录以来发现的婴儿最早的微笑。他说:“我很想对此给出一个科学上的解释,但是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妈妈不断舔着小家伙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近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动物园26年来首次迎来了一只小长颈鹿的降生,虽然它还没有起名字,性别也不明显,但毫不影响其成为动物园的超人气新星。


刚刚出生的小长颈鹿露出“笑脸”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辛辛那提动物园执行理事塞恩-梅纳德说:“新生命降生是一件令人敬畏的事,大自然有一套非凡的体系。即便是小老鼠诞生也是如此,当你见到一个约1.83米高的宝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一定会觉得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真是让人兴奋的一天。”


爸爸和妈妈一起呵护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

  小家伙的妈妈泰萨重约820千克,从当地时间上周六早上5点左右就变得焦躁起来。不久动物园志愿者就发现小长颈鹿的脚已经从妈妈肚子里伸出来,于是急忙联系工作人员。四个小时后泰萨顺利生产。小家伙花了20分钟站立起来,不久后游人们就可以一睹小家伙的风采。

  虽然长颈鹿生宝宝并不稀奇,但对辛辛那提动物园来说,上次有长颈鹿宝宝降生到该动物园还要追溯到1985年。此前共有10只小长颈鹿诞生,最早一只生于1889年,标志着辛辛那提动物园成为整个西半球首个人工饲养条件下繁育长颈鹿的动物园。


出生后不久小长颈鹿就站立起来

  从它刚一诞生,人们已经开始就名字问题有各种提议。由于动物园里还有植物园,有人建议命名为“四月”或者“郁金香”。动物园管理人员表示他们可能会举办为小长颈鹿命名的庆祝仪式。

  (蒙斯)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一只苍鹭叼起一条小鳄鱼,鳄鱼妈妈及时赶来驱赶入侵者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3月18日消息,46岁的摄影师克劳迪-昆克尔(Claudia Kuenkel)近日在佛罗里达州波克县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抓拍到了非常罕见的一幕。一只苍鹭在从一个鳄鱼巢里叼起了一条小鳄鱼,而鳄鱼妈妈及时赶走苍鹭,使得小鳄鱼免于成为一顿午餐。


鳄鱼妈妈穷追不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只小鳄鱼还太小,面对苍鹭毫无抵抗能力。但小鳄鱼的妈妈及时发现了险情,迅速的冲了上去追赶苍鹭。由于鳄鱼妈妈的反应迅速,惊恐的苍鹭只得丢下这块到嘴的美餐,最终小鳄鱼安全的爬回了自己的巢穴。


小鳄鱼毫无招架之力


苍鹭不得不丢下自己的战利品

  克劳迪说:“我当时位于近30米外,起先看到的只是一只鸟站在那边,这并不稀奇,所以我准备离开。而接下来我发现大鳄鱼快速奔跑过去。你知道,这种大鳄鱼一般不怎么活动,只会懒洋洋的晒太阳,我之前从没见过这样的情景。”苍鹭显然措手不及,来不及起飞,于是只得拼命奔跑,最后不得不丢下自己的战利品。不过它似乎仍然不死心,后来还在附近徘徊寻找下手机会。


鳄鱼妈妈非常警惕,一旦发现入侵者,它们会表现的非常凶悍


苍鹭似乎仍不死心,还在附近徘徊寻找下手机会

  昆克尔女士来自佛罗里达州,她补充说:“其实我当时还没太明白状况,事后当我翻看照片时,才发现原来苍鹭叼着一条小鳄鱼,这才搞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从没见过一只苍鹭竟敢尝试吃掉一条小鳄鱼,幸好鳄鱼妈妈非常警惕,一旦发现入侵者,它们会表现的非常凶悍。这只小鳄鱼很幸运,它有一个好妈妈。”

  (蒙斯)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松鼠妈妈正在忙着搬家,最重要的“货品”自然是宝贝孩子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松鼠妈妈正在忙着搬家,最重要的“货品”自然是自己的宝贝孩子,要确保安全的把小家伙带到一个刚刚建好的新巢穴中。抓拍下 这些温馨照片的,是莫尔凯尔-伊拉兹马斯(Morkel Erasmus)先生,他也是一位孩子的父亲。28岁的莫尔凯尔先生当时正和妻子在度假的途中,在公园的树上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碰巧在 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遇到了这对松鼠母子。
 


小松鼠卷成了一个小球紧紧抱着母亲
 

  莫尔凯尔先生说:“当时我们正开着车沿着河边的树林前行,突然间我发现旁边的树上有动静,看到一只松鼠在树上移动,但明显感觉它的脸大的很奇怪。后来我通过相机镜头才得以看到,原来是这只松鼠正在以不寻常的方式带着它年幼的孩子出门。”
 

  “松鼠妈妈显得非常小心,以免把孩子掉下,那可能会让小家伙成为某些动物的午餐。”莫尔凯尔先生补充道,“那棵树非常的高,你可以看到它们抱的非常紧,另外我怀疑这个小家伙当时仍在睡觉,松鼠妈妈是趁着这个时候把它送到另外一个更好更安全的巢穴。”
 


通过这些照片也许能让你回想起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莫尔凯尔是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到的这一幕,他表示,享受一个美好的野外旅行其实并不只是看一些如豹子或大象之类“传统壮观”场面,即使是最 小的生物,也会为旅途提供精彩和乐趣。通过这些照片能够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而如果光想着盯住看那些大型动物,就很可能会错过这些精彩。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