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波兰是个能源进口国,自身只能提供国内30%的能源需求,其余的都需要进口。但现在波兰制订了野心勃勃的能源战略,计划大力开采储量位居欧洲首位的页岩天然气,希望借此跻身能源生产大国,改变能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页岩天然气开采潜力巨大

  页岩天然气是一种非传统天然气,多蕴藏于地下深层岩石结构中,曾一度被认为难以开发,但随着钻探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天然气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经成为了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年,页岩天然气只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1%,而目前已经达到了25%,在未来的10年间,这一比例将继续提升至50%。

  受此鼓舞,波兰也决定大力促进页岩天然气的开发。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研究报告,东欧地区的页岩天然气储量达7.1万亿立方米,其中波兰储量高达5.3万亿立方米,高居欧洲第一。按照目前波兰每年1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消耗量,这一储量足够波兰使用300多年。专家表示,如果欧洲国家的页岩天然气得到有效开发,将一举改变欧洲的能源地图,像波兰等储量丰富的国家,甚至可以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

  波兰政府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开采计划。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称,页岩天然气开发是波兰面临的重要机遇,也是波兰政府的责任。总理图斯克也表示,开采页岩天然气是波兰能源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波兰政府的态度非常坚决,将为勘探、科研和实现页岩天然气利用创造最佳条件,如果可能,波兰应开采出每一立方厘米的页岩天然气。

  欧美能源巨头抢占先机

  在波兰页岩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中,很多欧美的石油天然气巨头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抢先一步进入了这一领域。在过去的几年间,波兰政府先后颁发了86张天然气勘探许可证,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马拉松等欧美能源巨头都名列其中,被允许在波兰境内勘探并进一步开采页岩天然气。

  今年5月份,美国奥巴马总统访问波兰。波美两国在页岩天然气开采领域的合作正是双方领导人会谈的重要话题,美方希望凭借在技术、经验方面的优势来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波外长西科尔斯基表示,页岩天然气开采已经成为波美两国最关键的合作领域之一。波兰天然气公司预计,已经先期进入的美国公司,如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在这一领域的投资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目前,波兰计划钻探的124口天然气井中已经有7口顺利完成,正在进行储量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估。美国第3大石油公司康菲公司在波兰境内的第一口勘探井现在正在紧张的作业中。该公司表示,经过4至5年的勘探和试开采后,到2015年左右,波兰将会成为一个天然气生产大国。

  引发环境污染担忧

  目前的页岩天然气开采主要使用一种叫做“水力压裂法”的技术,也就是将数百万升的水、砂子以及化学品进行混合,然后在高压下将其注入岩石,从而使岩石分裂,岩层中的天然气就可以慢慢渗透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危害环境。另一方面,这一技术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每口页岩气井要耗费1500万升水才能使页岩断裂。此外,页岩天然气开采过程中还会导致大量甲烷的泄露,这是一种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强几倍的气体。

  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页岩天然气的开采都遭遇了环保人士的激烈反对。今年3、4月份,加拿大魁北克省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分别暂停了当地的页岩天然气开采。5月份,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旨在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法”来开采页岩气和石油的法令,如果参议院在7月份也通过这一法令,法国将成为第一个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法”的国家。

  波兰目前面临着巨大压力。欧盟也在关注此事,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奥廷格表示,在页岩天然气的开采问题上,欧盟主要监管开采方是否遵守欧盟的相关法律,其中主要是环境保护问题。不过,波兰政府继续开发页岩天然气的态度仍然坚决。外长西科尔斯基表示,“一些国家打算禁止页岩天然气开采,但是我想说,民众无需担心,我们有必要向环保人士和民众说明页岩气开发的具体情况,据我所知,技术在不断发展,一切都会更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太阳能为震后海地带来光明

太阳能为震后海地带来光明太阳能为震后海地带来光明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010年3月报道,随着去年一个10千瓦的光伏系统在波坎加里(Boucan Carré)医疗中心成功安装,非营利组织“健康伙伴”(Partners In Health)正进一步扩大太阳能在海地的应用。鉴于海地的基础设施已经变得支离破碎,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捐助在不断增加,许多人认为如今是在海地发展新能源的一个良机。

  7.宇宙比你想象的老2000万年

宇宙比你想象的老2000万年宇宙比你想象的老2000万年

  研究人员在2010年2月宣布,根据迄今对宇宙年龄最为精确的测算,宇宙比科学家以前想象的老2000万年左右。最新数据来自于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发射于2001年,肩负的使命是绘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如图所示,科学家用电脑模拟结果比较WMAP探测器宇宙微波背景数据的热点和冷点。

  8.大王乌贼塑化处理前景象

大王乌贼塑化处理前景象大王乌贼塑化处理前景象

  这条大王乌贼是2010年3月在德国进行生物塑化处理的两条大王乌贼之一,即将在那个月底与公众见面。据新西兰奥克兰科技大学乌贼专家史蒂夫·奥谢(Steve O'Shea)介绍,生物塑化用硅胶取代动物脂肪和体液,以前也有人对一条大王乌贼(如图所示)实施过生物塑化处理,不过,两条最近接受这种技术处理的乌贼是“迄今最栩栩如生的标本。”

  9.克什米尔达尔湖上的小贩

克什米尔达尔湖上的小贩克什米尔达尔湖上的小贩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克什米尔小贩在日渐干涸的达尔湖的早市卖花和蔬菜。专家在2010年6月表示,由于湖水受到污染以及水位下降,那些生活依赖于达尔湖的当地人今后的生计便成了问题。

  10.宾夕法尼亚州页岩下钻探天然气

宾夕法尼亚州页岩下钻探天然气宾夕法尼亚州页岩下钻探天然气

  在这张资料照片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霍普威尔镇农田矗立着天然气钻机,下面就是庞大的马塞勒斯页岩。在过去三年内,数十家能源公司用事实证明,只要结合使用一些传统石油钻探技术,他们就能穿透马塞勒斯页岩,找到储量丰富的天然气。(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1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等机构近日公布了近期精彩太空图片。这些图片所涉及的太空事件包括:甚大望远镜阵列的激光束剑指苍穹、“哈勃”太空望远镜捕捉到超新星附近耀眼的粉红色光环、月球上发现首个天然桥、补给太空船离开国际空间站以及“卡西尼”号太空船捕捉到土卫四表面波浪起伏的峡谷冰壁等。

  1. 月亮桥

月亮桥
月亮桥

  月球勘测轨道器相机在月球的表面发现了首个已知的天然桥。在9月7日公布的一幅月球图片中,这个天然桥右侧的光线可以从“桥拱”之中穿过,从而在左侧的那个深坑中照射出一个新月形的图案。本图公布于9月7日。

  在地球上,天然桥通常是由于岩石受到风力和水长期侵蚀作用而形成。但是在月球上,这种地质特征通常是由于熔岩管道崩塌所形成的。这些熔岩管道可 能在很久之前就已在月球上形成。不过,在本图中的这个天然桥并不是由熔岩管道崩塌所形成。据月球勘测轨道器官网介绍,这个天然桥是由一次陨石撞击事件所形 成。这次陨石撞击事件形成了“国王”陨石坑,也导致附近的岩石熔化,从而形成了这个天然桥。

  2. 剑指苍穹

剑指苍穹
剑指苍穹

  8月份,在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阵列中,雅普望远镜所射出的一束激光有如一道利剑直指苍穹,似乎已将银河系刺穿。

  雅普望远镜的激光束在地球大气层之上约90公里的太空中制造了一颗假星。这种所谓的“激光导星”可以帮助天文学家修正望远镜所拍摄的太空图片因大气层干扰所产生的模糊效应。据欧洲南方天文台网站介绍,利用激光对准银河系的中心,天文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监测星系的内核。在银河系内核区域,那里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在不断地吞噬周围的气体和尘埃。

  3. 粉红色光环

粉红色光环
粉红色光环

  在9月2日公布的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一张太空图片中,在超新星“1987A”的附近,出现一个耀眼的粉红色光环。这个耀眼的粉红色光环实际上是一股星系冲击波的残留物。

  恒星爆炸所释放的大量物质猛烈撞击光环周围区域。在撞击过程中,物质急剧升温,从而导致这种耀眼光芒的出现。据“哈勃”太空望远镜官网介绍,这个光环直径大约为1光年。其实早在这颗超新星爆炸的2万年之前,光环物质就已经开始自行脱离该恒星。

 

  4. 星系垃圾车

星系垃圾车
星系垃圾车

  满载着各种垃圾,无人驾驶的“国际空间站进步-38”号补给太空船于8月31日离开国际空间站。

  “进步-38”号很快就会脱离轨道,并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开始燃烧。不过,在此之前,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已获得该太空船的工程数据,并进行各种测试。“进步-38”号的继任者“进步-39”号已于近日发射升空,该飞船为国际空间站送去2.5吨的食品、水和燃料等各种补给品。

  5. 脆弱的地形

脆弱的地形
脆弱的地形

  近日,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太空船飞越土卫四上空,以最佳的视角拍摄了这颗遍布陨石坑的小卫星北极地区的画面。本图公布于9月7日。

  据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官网介绍,这张满眼尽是“荒凉景象”的图片显示了土卫四表面有如波浪起伏的峡谷冰壁。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种冰壁最初被天文学家们形容为“脆弱的地形”。这些冰壁越过各种陨石坑,沿着土卫四的表面漫延。(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俄克拉荷马州皮谢尔的陷坑

俄克拉荷马州皮谢尔的陷坑
俄克拉荷马州皮谢尔的陷坑

  长年开采锌矿和铅矿让俄克拉荷马州与堪萨斯州交界附近皮谢尔的地面布满陷坑,包括2008年所拍照片中的这个陷坑。一些矿在挖掘过程中距离地面太近,顶部无法支撑上方土壤的重量,最终导致塌陷。密苏里州的格乌泽说:“密苏里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煤矿附近也曾出现过陷坑。我们的建矿技术越来越高,顶部足以支撑上方土壤的重量。”

  7.冰岛陷坑

冰岛陷坑
冰岛陷坑

  冒险家米克·科伊纳和他的皮划艇沿着冰岛第二长河——乔库尔萨河上游一个陷坑的坑壁下降。乔库尔萨河的河水来自一条冰川的融水,这个深150英尺(约合45米)的倒扣漏斗形陷坑由下方地热喷口喷出的上升蒸汽所致。

  8.墨西哥伊克·基尔天然井

墨西哥伊克·基尔天然井
墨西哥伊克·基尔天然井

  一群游泳爱好者在伊克·基尔天然井蓝宝石色的水中享受游泳乐趣。这个天然井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奇琴伊察的古玛雅遗址附近。在海平面出现的陷坑会充满水,深度与地下水位相当,形成著名的清澈蓝色水池。玛雅王室会在水池内放松身心和举行祭祀仪式。

  9.葡萄牙里斯本的陷坑

葡萄牙里斯本的陷坑
葡萄牙里斯本的陷坑

  2003年拍摄于葡萄牙里斯本,一辆不幸的巴士成为街道上一个大陷坑的“午餐”。密苏里州的格乌泽表示,能够导致水流入地下土壤的任何因素都能加速陷坑形成。在很多城市,下水道、光缆等公共基础设施埋入填满松散料的沟槽内,这些充填料会随时间推移被最终冲走。在某些情况下,一段路面会最终变成一个下方基本上空空如也的混凝土桥。格乌泽说:“此时的路面无法承受上方驶过卡车的重量。”

  10.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

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
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

  照片拍摄于1998年。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是一个石灰石陷坑,深度大约在50英尺(约合15米)左右,里面生活着罕见的蕨类植物。上世纪90年代,一群探洞者买下了这个陷坑,通过这种方式为子孙后代保护这个自然奇观。

  喀斯特地貌通常由石灰石或者白云石岩床溶解形成。美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密苏里州、阿肯色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拉巴马州北部、德克萨斯州以及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标志性特征为下沉的溪流、伏流、大型泉水、洞穴以及陷坑。(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风力发电是目前再生能源中使用比较普遍的技术手段。但风力发电产生的能量不稳定,加之电网没有足够的接收能力,也缺少储存电力的可行性,致使发电设备生产的能源越多,造成的浪费也越多。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将电能转变为瓦斯的办法,用来储存过多的电能。

  德国科学家自2008年起对这项科技进行研究,2009年已在实验项目上取得成果。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德国举国上下停止使用核电的呼声甚高,使用再生能源已成未来趋势。目前有多家电力供应机构以及汽车制造商对电能到瓦斯感兴趣。其中一些已经开始建造实验性设备。

  一项来自能源部门的调查表明,由于设备饱和,2010年德国大约有每小时100兆瓦的风力电能没能进入电网。如果将这些浪费掉的能源中的5%转化为氢继而甲烷输入天然气网络,则会解决7万名用户1年的瓦斯需求。

  目前德国境内的电网不能解决再生能源发电的储存问题,扩大电网建设造价昂贵,并且在许多地区遭到当地民众反对。但德国存在一个完善的天然气输送网络且存储设备相当先进。科学家因此研制了一种名为“电能到瓦斯”的办法,由此产生的气体被称为“再生能源瓦斯”。

  从再生电能到瓦斯经过两个过程。首先利用电能从电解质中产生氢,但这时的氢气还不能直接进入天然气管道,因为氢气只能以特定的浓度才允许和自然甲烷混合。氢气在添加二氧化碳之后变成了再生能源甲烷,它和天然气具有同等作用,可以毫无问题地存储于天然气管道中。

  自然界的天然气在取制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在燃烧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利环保。而再生能源甲烷虽然具备与天然气同等性质,却不会对大气造成有害影响。并且再生能源瓦斯和天然气有同样的作用,可以用来生产热能、发电、供暖、烹饪以及驱动汽车等。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风力发电是目前再生能源中使用比较普遍的技术手段。但风力发电产生的能量不稳定,加之电网没有足够的接收能力,也缺少储存电力的可行性,致使发电设备生产的能源越多,造成的浪费也越多。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将电能转变为瓦斯的办法,用来储存过多的电能。

  德国科学家自2008年起对这项科技进行研究,2009年已在实验项目上取得成果。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德国举国上下停止使用核电的呼声甚高,使用再生能源已成未来趋势。目前有多家电力供应机构以及汽车制造商对电能到瓦斯感兴趣。其中一些已经开始建造实验性设备。

  一项来自能源部门的调查表明,由于设备饱和,2010年德国大约有每小时100兆瓦的风力电能没能进入电网。如果将这些浪费掉的能源中的5%转化为氢继而甲烷输入天然气网络,则会解决7万名用户1年的瓦斯需求。

  目前德国境内的电网不能解决再生能源发电的储存问题,扩大电网建设造价昂贵,并且在许多地区遭到当地民众反对。但德国存在一个完善的天然气输送网络且存储设备相当先进。科学家因此研制了一种名为“电能到瓦斯”的办法,由此产生的气体被称为“再生能源瓦斯”。

  从再生电能到瓦斯经过两个过程。首先利用电能从电解质中产生氢,但这时的氢气还不能直接进入天然气管道,因为氢气只能以特定的浓度才允许和自然甲烷混合。氢气在添加二氧化碳之后变成了再生能源甲烷,它和天然气具有同等作用,可以毫无问题地存储于天然气管道中。

  自然界的天然气在取制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在燃烧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利环保。而再生能源甲烷虽然具备与天然气同等性质,却不会对大气造成有害影响。并且再生能源瓦斯和天然气有同样的作用,可以用来生产热能、发电、供暖、烹饪以及驱动汽车等。(黄霜红)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生物合成过程图
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历来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FR901464是假单孢菌产生的、结构独特且具有全新作用机制(作用于mRNA剪接体系的SF3b复合物)的高活性抗肿瘤天然产物(对多种人癌细胞体外的IC50为0.6-3.4 nM),近年来引起了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关注。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采用PCR克隆特异的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HCS)基因的方法,从假单孢菌sp. No. 2663中克隆了完整的FR901464生物合成基因簇。该基因簇包含20个基因,编码5个“AT-less”聚酮合成酶(PKS),1个杂合的聚酮/非核糖体聚肽合成酶(PKS/NRPS),1个非核糖体聚肽合成酶(NRPS),3个独立的酰基转移酶(AT),4个聚酮骨架β-烷基化相关蛋白,4个后修饰酶,2个调控蛋白。
通过体内基因敲除和体外生化实验相结合,研究人员初步阐明了FR901464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采用高度杂合的“AT-less”PKS-NRPS-HCS三元体系,以甘油作为PKS的起始单元、Baeyer-Villiger氧化解离聚酮链。
该研究揭示了自然界聚酮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复杂多样的生物合成机理,为进一步发现新的酶催化反应并通过对其生物合成基因的调控产生结构类似物创造了条件。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部分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来源: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这九座美丽的石拱门桥是经过漫长的风化与水蚀,由时光雕刻而成。然而,这些塑造它们的力量,终有一天也会将它们带走。

  1.美国 虹桥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拱桥虹桥

  坐落于美国犹他州南部的虹桥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拱桥。当地一直以其土著部落而闻名,而这些壮观的沙石构造直到20世纪初才被美国的研究者们发现。这一发现的姗姗来迟,与鲍威尔湖以及其分支水流造成的隔绝有一定牵连。

  1910年虹桥被纳入建为虹桥国家纪念碑,它高84米,宽13米,其中顶部最厚处有13米长。

  2.英国 杜德尔门


冰冷的英吉利海峡海水从中穿过

  杜德尔门坐落于英格兰南部的侏罗纪海岸。与其说它是一道门,倒不如称它为一扇窗,从“窗口”穿过的是英吉利海峡冰冷的海水。

  杜德尔门是由波特兰石灰岩构造而成,这种石灰岩比泥土和砂浆都要坚硬,能保护桥身不受海浪冲蚀。但杜德尔门终有一天会裂开,它的顶部会掉落下来,而边角部分将慢慢分离最后变成海峡上的一座小岛。

  3.中国 仙人桥


像是随时会坍塌下来

  这座仙人桥坐落于中国山东泰山一条陡坡上,它的陡峭度会让你望而却步,乍看有点像电影《夺宝奇兵》里的场景。仙人桥是由几块巨大的石块一块一块堆砌而成,充满随时坍塌的危险。

  假如来场地震,仙人桥和它上面的的石块都会坍塌到泰山底部的深峡谷里。到那时,所谓的“仙人“也不得不驾鹤西去了。

  4.法国 普安特石拱桥


风景优美 绿意盎然

  普安特石拱桥位于法国南部,这儿曾经是座远古石灰岩悬崖,由于阿尔代什河的不断侵蚀,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普安特石拱桥。这座风景优美的天然石拱桥估摸有60米宽,45米高。

  这儿同样游人如织,人们来这只为看看当地的大量史前遗址和洞穴,比如著名的肖维岩洞。当地的拱桥谷小镇住有约200个人,不过这个数字到了夏季能增加10倍。

  5.美国,德里克特拱门


星空下的德里克特拱门

  美国犹他州的国家公园拥有2000多座石拱门桥,而高16米的德里克特拱门是迄今为止最为闻名的一座。让人好奇的是,早在1929年,它还不属于国家公园之列,直到1938年公园扩大边界它才加了进去。

  自1970年以来,犹他州国家公园的43座天然石拱桥已夷为平地。尽管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但令人沮丧的是,这些现存的石拱门桥终有一天也会消失殆尽。有一点值得注意,在1950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曾考虑给它们镀上透明塑料,防止进一步腐蚀。尽管出于好意,但其实涂跟不涂没有太大差别。

  6.中国阳朔 月亮山


攀岩爱好者们的天堂

  在中国西南部桂林市的阳朔县,天然石拱桥数量众多,月亮山只是其中一座。经过几百万年的侵蚀,该地区的喀斯特石灰岩基岩形状起伏不定,难以琢磨,似乎在藐视万有引力的亘古定律。月亮山或许算是这儿最有名的一座拱桥,它巨大的“窗户”形似新月,随着你观看地点的变化会有不同的发现。

  整座山体垂直而落,粗糙的石灰岩上把手点也随处可见,因此这儿成了攀岩爱好者的天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当地安装了几十套职业设备以保证攀岩者们的安全,让他们充分享受攀登的乐趣,而不单以差强人意的服务和安全设备马虎了事。

  7.澳大利亚 伦敦拱


被蔚蓝海水拍打着伦敦拱

  伦敦拱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坎贝尔港的国家公园,离海岸不远,长期经受着海浪的拍打。

  它曾是伦敦桥的一部分。伦敦桥靠近海岸线,双拱造型十分壮观。在1990年的1月15号,靠近海岸的伦敦拱突然崩裂,使两位游客瞬间置身两座分离的小岛中。

  8.马耳他 蔚蓝之窗


如此美丽的蔚蓝之窗

  蔚蓝之窗形成于几百万年前,当时一座石灰岩洞突然崩裂,于是留下了今天这座天然石拱。去往马耳他的戈左岛,整个蔚蓝之窗便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座海蚀拱规模不小,吸引了无数观光客前来,为他们呈现了一个高出深蓝地中海50米的“窗口”。 世间万物皆不久留,蔚蓝之窗亦是如此。马耳他官方曾警示过游客们不要太过靠近石拱,因为之前就发生过岩石掉落造成安全事故。依次估计,蔚蓝之窗的在地球上的停留时间不会太久了。

  9.中国 西普顿石拱门


拥有辉煌海拔和艰辛发掘史的西普顿石拱

  西普顿石拱门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格尔的一片荒凉地区,这座石拱门的发掘实属不易,直到1947年英国探险家艾瑞克.希普顿才在附近山区发现了它。如今它被视为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有365米,大约相当于美国帝国大厦的高度。这座巨星石拱门在被西普顿发掘后就被遗忘了一段时间,虽然曾经被吉尼斯记录在册,可后来吉尼斯的编辑门也不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于是就将它放弃了。直到2000年,一支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的研究队伍成功抵达于此,最终将它的辉煌海拔收录于册。

  如同日落一样,石拱门和石拱桥在大自然都只作短暂停留,这种短暂使得它们的美丽变得更加珍贵。透过它们的兴衰起伏,我们可以真正领会到地球上各种地质作用的漫长演化,从而更加珍惜它们。 (中国国家地理网 实习编辑 吴丹)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事故现场,消防人员淋水稀释气体。 事故现场,消防人员淋水稀释气体。

消防救援人员与燃气抢修工程人员通力合作,及时处理该事故。 消防救援人员与燃气抢修工程人员通力合作,及时处理该事故。

  中新网阿克苏3月6日电 (汪渝 刘新)3月6日12时30分左右,新疆阿克苏市栏杆路与新华东路交界处,一台挖掘机在施工时不慎将该路段天然气主管道挖断,致使该片区停气6小时。

  事故发生后,当地群众及时报警,消防、公安及燃气公司抢修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浓烈的天然气味弥漫事故区域,地下一根黑色的天然气管道已裸露在外,并不断发出“嗤嗤”的响声,天然气大量外泄。肇事挖掘机停在离泄漏点不远的位置。

  先期达到的消防救援人员迅速拉起警戒线,并将警戒线内的无关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在燃气泄漏时打手机、抽烟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很可能引发燃气爆炸。”消防人员不断向现场人员发出警示,并将泄漏点附近的电缆井盖、下水道井盖等全部打开,尽量使燃气稀释。

  阿克苏市天然气公司技术人员迅速启动燃气应急预案,果断关闭了该路段的天然气总阀,切断气源,由消防人员淋水稀释气体。管内气压逐渐下降,大约一个小时后,险情得到基本控制。截止18时30分许,断气区域已恢复正常供气。

  据初步调查,此次事故的原因系机械操作失误,挖裂天然气主管道所致。事故还在进一步处理之中。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人类对氢能源的实际应用可以追溯到200年前。氢储量丰富、易于获得,是理想的能源载体。氢燃料优点很多,其一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这一特点 使氢燃料显得尤为抢眼。然而如何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出大量氢气,是一个处于讨论中的问题。这里提出一个改造现有天然气电厂的设想,或许可以为氢能源的生产增 添一些启示。
 

  氢经济时代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许多问题集中出现,如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低排放或零排放车辆的需求持续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加快等等。同时,伴随着日渐高涨的全球能源紧缺呼声,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能源多样化战略,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探索代替化石燃料的 能源 技术。
 

  在各种新能源中,氢能源被认为最有可能大量投入实际使用。许多国家都展开对氢能的开发利用。美国、日本等国都大力发展本国氢燃料电池及氢的制造、运输、储存技术。
 

  氢气生产方法不同,其投资额和边际成本也不一样。制氢的能源和燃料也有多种来源, 能源有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力等,燃料有生物燃料、煤炭等。统计数据表明,煤炭制氢最便宜,但这一方法产生的高污染又会使氢气科技的环保性荡然无存。 天然气制氢很好地摆脱了这一问题,想要开启氢经济时代,首先就要寻找出经济实惠的大量生产天然气的方法。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阻碍着人类社会迈入一个低 碳氢燃料时代。
 

  从现有天然气电厂“抽”氢

  荷兰及法国的一些化学家指出,建造花费巨大的新工厂不切实际,改造已有天然气发电厂更加现实。但是有批评指出,将现有天然气发电厂进行翻新,可能会使效率低下。不过要想逾越通向氢时代的障碍,目前也只能采用现有的化石燃料技术。
 

  尽管将氢转化为能量所需的廉价燃料电池及其他技术都已相当成熟,但是目前还未找到大量生产氢的方法。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加蒂.罗腾博格团队与 其法国里昂大学的同事认为,由于 能源 市场相对保守,只有使用现有矿物燃料基础设施才比较实际,并且有成功的可能。他们开发了一种催化剂,可以模仿沼气发电厂的燃料室,在燃烧室里分解甲烷、产 生氢气。这一方法对现有发电厂的改动很小。
 

  焦炭沉淀物问题

  对于到底应该使用哪种催化剂,研究者尝试铈的氧化物以及镍催化剂,将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至400摄氏度至500摄氏度,来模拟发电厂的情 形。最开始,甲烷燃烧消耗所有氧气并产生热量。接着,在催化剂及热量作用下,剩余沼气分解成固态碳和氢气。两个甲烷分子的8个氢原子可以产生大约2个氢气 分子——使用这一方法氢气的实际产生率约为25%~30%。
 

  在发电厂内产生的部分热量会像平常一样用于发电,这样可以利用浪费的能量,提高效能。
 

  实验显示,催化剂在被固态炭堵塞前,可以连续有效工作7小时。据研究小组的久瑞安.贝克尔斯介绍,即使催化剂被堵住,也很好清理,因为这些焦炭 沉淀物很容易燃烧。他还说:“改变在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也是减少焦炭沉淀物的有效方法。”但他补充说,研究人员不确定是否能在真正的天然气发电厂内,实 现这样的控制水平。
 

  生产氢气能耗高

  哈里斯指出,全世界95%的氢气都是从天然气中获取的,使用的正是化石燃料转化炉。在转化炉中,天然气与蒸汽反应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实际产生氢气的效率大约为65%~70%。他说,在找到生产氢气的可再生资源之前,这一效率已经够用。
 

  但瑞士联邦科技学院的阿尔多.史丹菲尔德却持不同意见。他指出,要产生需要的蒸汽,必定要消耗一定的燃料。相比而言,天然气发电厂从天然气中获取能量的效率更高。他还说:“因为生产氢气是一个高耗能过程,因此在转炉中用甲烷生产氢气,每千瓦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更多。”
 

  太阳能解决方案

  史丹菲尔德的研究建议将注意力集中在太阳能上,因为太阳能可以提供热量来分解甲烷并生产氢气。他说:“通过这些复杂的过程,我们‘混合’太阳能 及化石燃料产生的能量,将现有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技术与未来的太阳能化学技术联系起来。这样能节省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能为太阳能生产氢气 铺路搭桥。”
 

  不过,这一设想同许多其他提议一样还只处于理论阶段。展望未来,如果能够找到大量可持续生产氢的方法,或许可以开启一个崭新的氢经济时代。(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