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8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18日下午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会谈,承诺会让核灾难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天野之弥先前对日本未能提供最快速详尽的讯息感到沮丧,但他认为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情势发展虽然“非常严重”,却还不是断言“失控”的时候。
时事通讯社报道称,天野今天上午抵达日本成田机场,和菅直人会谈后,他计划在这一、两天参访严重损坏的福岛核电厂现场。
产经新闻引述菅直人发言报道,他承诺“会向国际社会确切传达(核电厂)情况”。
日本遭受地震、海啸和核污染以来,联合国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当地的灾情动态、人道主义局势以及救援工作的进展。潘基文秘书长今天亲自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并再次强调,只要日本政府有需求,联合国随时准备在各个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发布的日本灾情最新报告说,日本东北部地震灾区遭遇了强冷空气袭击,大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天气和大幅度降温,为救援行动带来了新的困难。目前,分散在2000多个临时避难所中的近50万灾民缺乏抵抗严寒的衣物、毛毯和取暖设施,而且饮用水和食物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供应紧张。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开始参与救援行动,并将主要负责饮用水、帐篷、燃料和毛毯等后勤物资的运送和分发工作。
为改善受灾地区的通信联络状况,国际电信联盟还向日本紧急运送了大约100部具有全球定位功能的卫星电话和37台宽带全球局域网终端,这些装置均带有太阳能充电板,可确保救援人员在灾区断电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加强搜救过程中的相互联络。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今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向媒体通报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他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的状况非常严峻,电站附近方圆20公里内的人员撤离工作已经完成,从对核辐射的监控情况来看,日本东京和其他城市的辐射水平确实略有增加,但尚未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天野之弥将于明日起程前往日本,实地了解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地区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情况,以便尽快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汇报最新进展。应日本政府的请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决定向福岛第一核电站派两个专家小组,一个负责核安全工作,另一个负责辐射保护。
世界气象组织现已启动了“环境紧急响应机制”,设在东京、北京和俄罗斯奥布宁斯克的三个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开始全面运转,对大气中核放射物质的粒子运动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并为面临潜在风险的国家提供指导意见。此外,世界卫生组织也对日本核泄漏事件作出反应,建立了一个包括辐射应急医学、剂量学、公众健康干预、长期监护和随访等专业在内的由40多个机构组成的全球性网络,随时准备为核事故情况下涉及公众健康的政府行动提供技术咨询、建议或帮助。
迄今,已有113个国家和地区向日本政府表达了愿意提供援助的意向。在联合国灾害评估和协调小组的调动下,日本目前接收了来自14个国家的国际救援队,其中包括689名搜救专业人员和32条搜救犬。(卞晨光)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年报披露,2010年实现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9.9亿元,同比增长35.4%,符合此前券商预计增幅空间的上限。折合计算中石油去年日赚约3.8亿元。这也是中石油上市以来创下的史上第三高业绩,仅次于2007年的1456亿元和2006年的1422亿元。其中,勘探板块是利润的主要贡献者。
唯炼油板块利润下滑
中石油去年营业额14654亿元,同比增43.8%。公司表示去年公司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均高于油价的增长幅度。
在上游勘探开采、炼油、天然气和成品油销售这四大板块中,勘探板块是利润的主要贡献者。去年全年中石油生产原油8.58亿桶,同比增长1.7%,产量增幅创下近年来最高幅度;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46.4%。
在四大业务板块中,炼油板块是去年唯一利润下降的板块。
中石油表示受到去年全年原油价格上升和国内成品油价格未完全到位影响,炼油与化工业务板块盈利空间收窄,实现经营利润78亿元,同比下降54.7%。这一经营利润仅占其净利润的5.6%。此外,去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7.2%。成品油销售板块也实现经营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20.3%。
油价高涨推高盈利预期
中石油昨日披露,因国际油价走高,去年集团缴纳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即俗称暴利税)大幅增加,从2009年的200.2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521.72亿元,增幅达1.6倍。此外因成品油销量增长,消费税从2009年的824.29亿元增至去年的896.7亿元。
尽管炼油利润收窄、税收增加,中石油仍创下了日赚3.8亿的史上第三高业绩。
分析人士认为,高涨的国际油价反而将推高其盈利预期。交银国际分析师贺炜对记者表示,若目前100美元的国际油价水平维持到年末,即使今年中石油炼油出现亏损,其利润还将大幅增长。“国际油价上涨给其上游开采带来丰厚的利润,如果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也能够按照定价机制顺利调整,2011年其利润有望达到2000亿元。”
贺炜表示,中石油的利润主要与国际油价有密切关联性,因为其上游板块所占利润比重非常大,即使炼油板块亏损,这部分仍将可以由其上游板块的巨额利润来弥补。
中国石油A股周四收报11.64元,上涨0.78%,H股收报10.46港元,下跌0.76%。
放大镜
中石油利润主要用于再投资
中石油昨日披露,去年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增长3.5%至2762亿元,其中58.3%用于勘探与生产,16%用于炼油与化工,19.4%用于天然气与管道。集团公司预计2011年集团资本性开支3200亿元。
对于中石油的巨额利润用于何处,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财务总监周明春此前表示,中石油已确定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都需要科学使用资金,即用于海外并购和国内扩大再生产。
他表示,2009年,中国石油挣了1033.9亿元;但2010年中石油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炼化结构调整、天然气引进以及海外油气并购等主营业务基础性战略投资将近3000亿元。
责任编辑:NN013(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钟晶晶)
3月13日照片:2011年3月13日,洪水仍然滞留于仙台附近的日本海岸
3月14日照片:透过一层薄薄的云雾可以看到,大地震和海啸发生数日后,仙台南部的洪水仍未退去
意大利宇航员保罗-内斯波里表示,“我们的心与日本的朋友在一起。”内斯波里等人在3月13日从空间站轨道上(海拔354千米)拍摄了这些照 片。3月13日的照片显示了日本东北岸港口城市仙台的北部地区所遭受的破坏,石卷湾、成濑河以及东松岛市的一部分都尽收宇航员的眼底。在宇航员的视线中, 洪水依旧汹涌。
美国宇航局一份官方声明表示,“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无论是农田还是居住区,都已淹没于浑水中。海啸带来的洪水包围了松岛机场的跑道。”此外,石卷湾上覆盖了一层油污,这些油污都是由被地震和海啸破坏的炼油厂中泄漏出来的。
3月14日,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一个相对较低的高度(海拔345千米)拍摄到了仙台海岸线及附近地区的震后情景。美国宇航局在介绍这幅图片时表示,“透过一层薄薄的云雾可以看到,大地震和海啸发生数日后,仙台南部的洪水仍未退去。”
投入大约1000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是国际上五个不同航天机构代表15个国家共同协作的成果,其中日本是一个主要的参与者。此次日本大地震还对 日本筑波航天中心造成了破坏,筑波航天中心是国际空间站日本控制室所在地,也是日本与美国宇航局国际空间站任务控制室相互联络的组织。除了筑波航天中心 外,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另一设施也因大地震被迫关闭,还有两处研究设施也陷入半关闭状态。
日本共派出8名宇航员在美国宇航局约翰逊太空中心受训。其中,曾经飞过空间站的女宇航员山崎直子近日通过媒体向关心她安危的公众表示感谢,“谢谢你们关注日本地震。我很好。昨晚断电了。真心保佑那些仍在受难的人们,同时也感谢所有营救队。”
近期准备返回地球的国际空间站部分宇航员也表达了他们对日本深深的同情。美国宇航局空间站返回任务指令长斯科特-凯利通过电视声明表示,“我们的心已飞向遭受灾难的日本伙伴身边。我们真心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恢复,重建家园。日本人民非常坚强。”
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对美国宇航局的伙伴以及全世界无私帮助日本的人们表示感谢,“感谢来自全世界的友爱。让我们一起为灾难受害者祈祷。”(彬彬)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日前发布消息说,国际空间站新一批长期考察组3名宇航员及3名后备宇航员已全部顺利通过考试,并完成飞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根据俄航天署当天在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名单,俄罗斯宇航员亚历山大·萨莫库佳耶夫将担任飞船指令长,俄宇航员安德烈·鲍里先科和美国宇航员罗恩·加兰将担任飞船随航工程师。此前,他们与3名后备宇航员在培训中心的模拟设备上完成了为期两天的飞船和空间站操控综合考试。专家组对他们掌握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和考察组总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按计划,国际空间站新长期考察组成员将在3月30日乘坐“联盟TMA-21”载人飞船奔赴国际空间站,开始为期170天的太空之旅。到达空间站后,他们将进行44项科学试验,并分别实施两次美国航天飞机和3次俄罗斯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此外,宇航员还将执行若干次太空行走任务。
据俄罗斯联邦航天署介绍,宇航员这次乘坐的飞船被命名为“加加林”号,以纪念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耿锐斌)
遇难和失踪者已过2000
日本气象厅3月13日上午宣布,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大地震震级由里氏8.8级修订为9.0级。气象厅还宣布,13日起3天内发生7级左右余震的概率为70%。自11日地震发生以来,每天发生5级以上的余震约150次。气象厅13日下午宣布解除所有地区的海啸警报。
截至13日记者发稿时,日本警方公布遇难和失踪者已超过2000人。重灾区宫城县警方表示,县内死者可能超过万人。据多方统计,因地震房屋倒塌、海啸等灾害从宫城、岩手等6个县疏散的人数已超过35万。眼下灾区最缺少的是饮用水、食品和毛毯等生活必需品。东京一些超市还出现了抢购蔬菜和食品的现象。
防卫大臣北泽俊美13日透露,已接到菅直人首相的命令,要求自卫队参与救灾人数增至10万。
核泄漏事故初定为4级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13日上午向政府通报称,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发生“紧急事态”,反应堆丧失冷却功能。当天上午3号机组周围的核辐射量每小时超出污染标准值500微西弗,并一度升至1204微西弗,快到14时时检测出1557.5微西弗的高辐射量,之后又有所下降。
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3日下午在记者会上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的建筑内可能已充满了氢气,有可能发生爆炸。他同时强调:“不会导致堆芯熔化。即使发生爆炸,也不会对周边民众健康造成明显影响。”日本政府初步确定此次核泄漏事故为4级,即造成“局部性危害”。
福岛县政府13日发布消息称,新确认有19名从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内撤离人员遭到核辐射。目前已确认有22人遭到了核辐射。据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估计,约有160人可能遭到了核辐射。
日本经济财政大臣海江田万里13日表示,在东京电力公司与东北电力公司电网覆盖范围内“为防止发生突然的大规模停电,可能在各地区实施计划性(轮流)停电”。
13日下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专题会商分析认为,未来三天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日本东部的北太平洋区域扩散,对中国无影响。
暂未收到我公民伤亡报告
当地时间13日12时2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日外务省副大臣伴野丰和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前往迎接。伴野丰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到达表示欢迎。程永华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到来,是中日友好的证明。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尹光辉说,救援队将竭尽全力,发挥专业化水平展开营救。
据悉,中国国际救援队已于当晚抵达地震重灾区岩手县大船渡市,在该市一所中学的操场上扎营露宿,14日一早将投入救援行动。
地震发生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分别向宫城县、茨城县派出工作组,驻新潟总领馆和驻札幌总领馆分别向福岛县、岩手县派出工作组。中国使领馆工作组在灾区走访、慰问和救护受灾地区中国公民,同时与当地政府建立联系,了解中国公民受灾情况,并请日方协助确保受灾地区中国公民的安全。至今日本政府尚未公布在日外国人受灾情况。截至13日下午,中国驻日使馆没有收到在日中国公民伤亡的报告,使馆通过网页和电话确认平安的在日中国公民5500多人,收到求助信息 4400多件。
本报讯 日本政府已派遣自卫队前往灾区。截至12日凌晨,超过8000名自卫队成员已抵达地震和海啸重灾区宫城县及周边地区,着手展开搜救。据悉,日本政府将派出包括自卫队在内的约5万人前往灾区展开救援。
“调动一切可调动资源”
日本防卫省12日说,大约8400名自卫队成员已抵达灾区,展开部署,搜救即将开始。
防卫大臣北泽俊美下令自卫队“调动一切可调动资源”,“全面驰援”灾区。北泽同时要求自卫队重点防护核设施安全,避免核泄漏,疏散核设施附近人员。
内阁府副大臣东祥三11日晚间乘自卫队直升机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宫城县。
应宫城县、福岛县和茨城县当地政府请求,厚生劳动省11日紧急组成医疗救护队前往这三处受灾县。
日本警察厅派出紧急搜救队前往东北部灾区。大阪县警察局自发派出180名搜救人员。
日本消防厅当天总计派出26队搜救组,经由陆路和航空前往灾区。
直升机航母率军舰救援
在岩手县一处受灾地点,航空自卫队使用直升机救起10名受困人员,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陆上自卫队则动用直升机救出受困于宫城县一所小学的数百人。海上自卫队出动数十艘战舰,沿宫城县海岸巡视,监测海啸后续数据,搜寻可能受困的渔船和人员。
防卫省当天动用总计25架F-15战斗机和P-3C巡逻机,展开航空巡查,监测地面受灾情况。
陆上自卫队派出通信联络成员前往灾区各地,配合当地官员,及时与防卫省联络,按各灾区所需,调配自卫队。
到12日上午10时为止,日本海上自卫队的29艘护卫舰和大型运输舰,以及1.9万吨的“日向”号直升机航空母舰已经抵达位于岩手县三陆地区外海,展开救援工作。陆上自卫队北部方面队的900名队员和250辆救灾车辆已经集结完毕,开始奔赴灾区。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 现场
海啸卷走船只81人获救
日本东北部海域11日发生里氏8.8级地震,整个日本东北部海岸遭不同程度的海啸袭击,宫城县仙台港口观测到的巨浪有10米之高。
据日本时事社12日报道,日本宫城县11日在海啸中被海浪卷走的一艘船已被发现,船上81人全部获救。日本海岸警卫队的直升机发现了这艘船,并放下悬梯将全部人员救起。船只出现裂缝,少量进水。
据报道称,日本自卫队出动四架大型直升机正在抢救被大火围困的宫城县气仙沼市一所小学内的800余名市民。到现在为止,已经救出了300人,还有500人等待救援。目前,宫城县消防部门调集了大批的消防车正在设法阻止大火向小学校逼近。
■ 难点
重灾区陆路难进入
与以往地震救灾工作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地震引发海啸,致使重灾区“面目全非”,陆路难以进入,使搜救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尤其是随着时间推移,失踪报告越来越多,亟需搜寻的线索越来越多。
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12日公布,在当天地震和海啸后,这家铁路运营商至少4列旅客列车失踪。
地震发生时,这4列旅客列车正在宫城县和岩手县行驶。公司官员说,现无法统计4列旅客列车上的乘客总数。
地震还导致这家铁路运营商的另外一列火车在行驶过程中出轨,人员伤亡情况不详。
另外,一艘搭载超过100名乘客的轮船在海啸中沉没,眼下人员情况不详。
■ 中国行动
15人救援队赴日搜救
本报讯 (记者王卡拉底东娜 张静)昨晚消息,中国将派出15人的国际救援队,预计今日凌晨5时乘民航包机赶赴日本。据悉,中国红十字会12日向日本红十字会提供1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
据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消息,11日晚8时准备完毕,可以随时出发。日本政府当时未同意接受国际救援队进入。
对于社会各界关心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为何迟迟“待命”而未进入日本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昨天上午10时在其官方微博上解释了国际救援程序。官方微博消息称,中国国际救援队是国际重型救援队,能力不是问题,主要在于日方尚未同意进入。官方微博还称,汶川地震时候,日本救援队也待命了很长时间。“互相理解吧。”
昨日,记者从武警总医院获悉,此次中国救援队以搜救为主,总共派出15名成员,其中只有一名医生随队进行医疗救援和保障。
■ 国际反应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说,美国愿意“提供任何需要的帮助”。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已做好准备,向日本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说,法国“将派搜救队、飞机和一切需要的东西帮助日本”。
美国航母“掉头”救援
应日本政府的援助请求,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表示,将向日本提供包括2艘航母在内的8艘军舰,协助日本抗震救灾。
目前除驻扎在日本的一艘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已经用于协助日本救灾之外,另一艘在日本海参与日韩军事演习的航空母舰“里根”号,也已经掉转方向,向东北驶往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协助救援。如果日本还有需要的话,另外一艘在关岛的航母也可能将驶往日本。
此外,欧盟、英国、瑞士、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波兰、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也表态愿意协助日本救灾。
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处发言人伊丽莎白·比尔斯11日说,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个搜救和援助团队正待命前往日本灾区参与地震搜救和援助。
综合本报记者张乐、新华社报道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沈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新任命的联合国利比亚问题特使、约旦前外交大臣哈提卜即将于下周率领一个联合国小组前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与有关各方就如何解决该国目前面临的危机进行商讨。
潘基文表示,这次访问得到了利比亚外交部长库萨的认可,哈提卜将与联合国负责政治、人道以及人权事务的相关官员一起,于下周早些时候前往的黎波里进行几天的访问。
“我们所面临的最迫切挑战就是人道危机,死亡人数每天都在增加,利比亚人民的生存状况正在不断恶化。我们都看到战争已经升级,而平民则是暴力冲突的最主要受害者。”
潘基文说,哈提卜将“毫无含糊”地向利比亚当局表达国际社会对当地局势的关切,并将与利比亚有关各方及其邻国就采取何种行动来结束当前冲突进行讨论。哈提卜当天表示,希望自己能够为联合国帮助利比亚及其人民克服当前危机的努力助上一臂之力,但他也承认这份使命的复杂与难度。
“我知道这项任务的复杂性,也知道现在当地局势的严重性,我希望通过自己代表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这份努力,能够成功地阻止杀戮和结束平民所遭受的不幸,满足他们所面临的人道主义需求,同时确保利比亚人民的团结一致和他们的领土完整。”
据报道,潘基文本人也将于下周前往埃及和突尼斯访问,期间将与哈提卜进行会见,并听取他在利比亚与有关各方商讨的结果。
新华网巴黎3月11日电(记者张欣)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11日召开理事会,确认由前荷兰经济大臣玛丽亚·范德胡芬接替田中伸男出任该机构新一任执行干事,任期从今年9月1日开始。
国际能源机构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两任部长经历让这位新任执行干事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和较强的决策能力。
范德胡芬2002年至2007年担任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大臣,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间又转任经济大臣。
现年60岁的田中伸男自2007年9月起担任国际能源机构执行干事,四年任期将于今年8月31日正式结束。此前他还担任过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并从2004年起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科学技术产业局局长。
国际能源机构是石油消费国政府间的经济联合组织,其宗旨是协调成员的能源政策,提高石油供应的自给能力,共同采取节约石油的措施,加强长期合作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供石油市场情报,拟订石油消费计划,促进与石油生产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关系。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李宣良)中国首部“全球核态势评估报告”10日在北京正式发布。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份报告,对过去一年全球核领域发生的事件进行了介绍和述评。这是中国学术研究机构第一次公开发布有关全球核态势的评估报告。
这份名为《全球核态势评估报告:2010/2011》的报告全文约23万字,分为核政策与核战略、核力量、核裁军、核安全、地区核问题、国际组织与核问题等章节。参与报告撰写的既有中国军控与裁军领域的资深专家,也有国际知名的外国学者。报告力求以国际化的视野,在全球关注的核问题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表达中国的立场。
报告认为,国际社会对核问题关注有增无减,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等组织仍是全球讨论核问题的重要平台,一批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为推动国际军备控制与核裁军做着不懈努力。在核安全方面,国际社会日益重视核设施,核安全任重道远。
报告指出,美国发表一系列涉核政策宣示,美俄达成新的战略武器条约,给国际核军控与裁军带来积极影响,但有核武器国家仍坚持核武器库现代化,核威慑仍是国家安全政策中的重要支柱,无核武器世界倡议受到人们质疑。
报告指出,地区核问题处境不同,但均未取得重要进展。伊朗浓缩铀活动在继续,其核电站也开始装料,准备投产。朝鲜向国际社会展示其轻水反应堆和浓缩铀能力,“六方会谈”仍无启动迹象。大国应重新审视各自对地区核问题的政策,采取综合手段,寻找地区核问题解决的方案。
报告表示,中国政府在过去一年里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在核军控、防扩散、核安全等领域宣示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在地区核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赢得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报告主要撰写者之一、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滕建群博士表示,回望2010,展望2011,全球核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学术研究机构对全球核态势的评估将继续进行,“全球核态势评估报告”有望成为表达中国声音和立场的年度例行报告。
责任编辑:NN049(本文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