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新闻网讯)澳洲史上第一次长期研究发现,吸烟至少会使人的寿命缩短十年。

“人们并不知道,即便只是少量吸烟,也会对你的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让你患上)癌症、心脏疾病、肺部疾病和其他疾病。”研究报告的合著者,来自癌症防治协会的西塔斯(Freddy Sitas)副教授说。

萨克斯研究所(Sax Institute)的45 and Up研究对20万名45岁以上的澳洲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即便是轻度吸烟者——每天抽的烟不超过10支——死亡风险也会增加一倍。如果一天抽一包烟,早死的风险就将增加四倍。越早戒菸,效果越好。

直到目前为止,健康专家一直以来海外有关吸烟影响的调查,这是澳洲首次对吸烟进行大规模的长期研究。

而这项研究的结果比以往的更加令人警醒:三分之二吸烟者的死亡可以直接归因于吸烟。而国际研究估计,一半吸烟者的死亡可以直接归因于吸烟。

“我们都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但是知道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直接来自澳洲的大规模证据来证明吸烟是多么糟糕。”45 and Up的研究主管班克斯(Emilly Banks)教授说。

这项研究由国家心脏基金会(National Heart Foundation)和新州癌症防治协会(Cancer Council NSW)赞助,研究发现,吸烟者死亡的风险比那些从未吸过菸的人高出3倍。

在参与研究的志愿者中,有8%现在吸烟,略多于三分之一从前吸烟。

这项研究也根据年龄、税前家庭年收入、教育水平、居住地区、酒精消费量和身体质量指数对统计结果作了调整。

在澳洲,男性和女性吸烟的风潮分别在1945年和1978年达到顶峰。班克斯教授说,澳洲人才刚刚意识到吸烟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在截至2012年6月的四年间,研究人员通过将出生、死亡、结婚登记处的死者名单与参加研究的志愿者名单进行比照,统计出那些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案例。那些在研究开始时就已经罹患癌症、心脏疾病和中风的人则不被纳入统计。

2011-2012年度的澳洲健康调查称,有800万澳洲成年人曾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吸烟,310万人目前吸烟。

在过去十年中,吸烟率一直在下降,男性的吸烟率从27%下降到了20%,女性从21%下降到了15%。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5月31日被定为国际无烟日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今天是国际无烟日,控制、减少吸烟是这个节日的主要目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11月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

  此前有过统计,目前中国吸烟人数已超过三亿,52.9%的成年男性、2.4%的成年女性吸食烟草;72.4%的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吸烟的危害众多,科学网盘点了吸烟的几大危害:

  吸烟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提高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有吸烟史的女性会面临更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即便她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已经戒烟几十年也是如此。

  在英国,每年大约有46,000起乳腺癌病例患者被确诊,每八名女性中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面临这种疾病的威胁。领导此项研究的,是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的Juhua Luo博士和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卫生伙伴研究基金会(HealthPartners Research Foundation)的Karen Margolis博士。

  他们研究了1993~1998年中,年龄在50~79岁不等的8万名女性样本数据,还有跟踪研究中确定的3,250例乳腺癌病例,这些妇女被调查她们的吸烟及接触二手烟的情况。结果表明,那些烟民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约16%,其中有的女性抽了超过50年的烟,那些青少年时代开始抽烟的人也被认为处于高度危险状态之下。

  引发男性智力下降: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不吸烟男性,吸烟男性智力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但吸烟与智力的关联度在女性中不明显。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可能对男性智力产生多种影响,例如记忆力损伤、认知技能全面下降、无法将过去经历与现实行为相联系等。

  研究者发现,戒烟可以减缓智力下降的速度,戒烟越久,效果越明显。戒烟后头十年,男性智力下降水平仍较明显;但戒烟十年后,智力下降速度基本等同于从不吸烟的人。但研究者在女性中没有发现吸烟与智力下降之间的明显关联。报告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男性相比女性抽烟量更多、频率更高

  清晨吸烟更易上瘾产依赖:

  美国研究人员指出,清晨尤其是起床后1小时内吸烟,患癌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清晨起床吸烟或会吸入更多尼古丁及其他烟草毒素,亦更容易使人上瘾,生成更强的尼古丁依赖性。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研究人员对4,775名肺癌患者及2,835名没患癌的烟民进行分析,发现与起床1小时后吸烟相比,起床后31分钟至1小时内吸烟,患肺癌机率高31%;起床后半小时内吸烟,患肺癌的几率则高出79%。
 
研究人员向患头颈癌的烟民作相同实验,亦发现起床后31分钟至1小时内吸烟,患头颈癌机率高42%;起床后半小时内吸烟,患此癌的机率亦高出59%。

  孕妇吸烟孩子易患精神病:

  芬兰研究人员对该国所有1987年至1989年间出生婴儿的登记信息及其成年前在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比较。
 
经研究发现,怀孕时每天吸烟不到10支的孕妇所生的孩子,在成年前患精神疾病的比例约为21%。如果母亲孕期每天吸烟数量超过10支,那么她们的孩子成年前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为25%。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鲜为人知的另类国际节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考古学家发现古玛雅人喜吸烟 酷爱浓烈迷幻烟草

  吸烟易致前列腺癌复发 吸烟患者死亡风险也较高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许多人吸烟后都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有所下降,而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戒烟,记忆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20日发布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对一些志愿者进行了记忆测试,这些志愿者包括吸烟者、戒烟者和从不吸烟者。他们被要求在校园中的一些指定地点完成预先交代的一系列任务。

  结果显示,吸烟者群体的记忆力表现最差,平均只能记起59%的任务;而从不吸烟的群体表现最好,平均能记起81%的任务。那些已经戒烟者也有较好的表现,平均能记起74%的任务。

  参与研究的汤姆-赫弗南指出,本次研究显示了戒烟能够帮助改善认知能力。吸烟者如果戒烟,记忆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美国《药物和酒精依赖》杂志上。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不少烟民爱在大清早吸一口烟抖擞精神,觉得这样可以为自己带来充沛的精神。但这样的做法则是相当错误的。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指出,清晨尤其是起床后1小时内吸烟,患癌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清晨起床吸烟或会吸入更多尼古丁及其他烟草毒素,亦更容易使人上瘾,生成更强的尼古丁依赖性。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研究人员对4,775名肺癌患者及2,835名没患癌的烟民进行分析,发现与起床1小时后吸烟相比,起床后31分钟至1小时内吸烟,患肺癌机率高31%;起床后半小时内吸烟,患肺癌的几率则高出79%。

  研究人员向患头颈癌的烟民作相同实验,亦发现起床后31分钟至1小时内吸烟,患头颈癌机率高42%;起床后半小时内吸烟,患此癌的机率亦高出59%。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本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多摄取膳食纤维确实能降低罹患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风险,但吸烟会使这一功效大打折扣。

  据日本《读卖新闻》9日报道,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岩手、高知和冲绳等8个县的约8.7万名45岁至74岁居民为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在约10年的调查期内共有3237名被调查者患上脑卒中或心肌梗塞等疾病。

  将调查对象按膳食纤维摄取量的多少分组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摄取膳食纤维越多,脑卒中或心肌梗塞等发病的风险越低。

  对于男性调查对象,研究人员分为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吸烟的男性即使摄取大量膳食纤维,脑卒中或心肌梗塞等的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而不吸烟的男性,如果多摄取膳食纤维,其脑卒中或心肌梗塞等的发病率要远远低于少摄取膳食纤维的男性。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自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一个多月过去,禁烟效果如何?记者探访一些公共场所发现,很多室内公共场所依旧允许烟民吸烟,而在少数执行规定严格的场所,烟民则在想办法寻找“冒烟”的机会,于是,航站楼的花坛成了烟灰缸,被塞满烟头。

  -记者调查

  禁烟严格场所烟民偷着抽

  端午小长假几天中,记者出入多个公共场所,发现虽然有的公共场所严格执行“禁烟令”,但无奈烟民守法意识不高,仍旧偷着抽烟。在西四附近的一家医院的病房楼内,几名男病友聚在病房区一侧的窗口处喷云吐雾,“病房里严禁吸烟,我们也不敢抽,这里护士看不见。”一名抽烟的病人说。虽然看不见抽烟,但是积聚的烟味,对其他从楼道经过的病人和家属来说,还是很刺鼻。

  首都机场也在近日关闭了航站楼内所有吸烟室。但一些烟民为了解烟瘾,趁工作人员不备时吸烟,然后将烟头塞到机场大厅外装饰的花坛里。在T2航站楼外的花坛20分钟就有七八个烟头。一名正在抽烟的男士称,候机楼内不让吸烟,所以他就到外面抽,“这里就不算室内了吧?”任志强在微博中也说,机场花坛变成了烟民的垃圾筒,他发的图片中,花坛边缘布满烟头,足有二三十个,旁边还放有一个打火机。

  记者了解到,首都机场已分别在T2、T3航站楼外的人行步道里侧设立了室外吸烟区,即便如此,仍发生了工作人员劝阻乘客不要在航站口内吸烟,乘客声称拒绝登机的事件。机场方面表示,只能通过工作人员劝阻、消防人员加大巡查等方式落实禁烟政策。

  禁烟懈怠场所商家同意抽

  相比医院、机场等严格执行禁烟规定,一些公共场所的态度就没那么坚决了。在一家商场,经营区域没有任何人吸烟。可是,卫生间的管理员虽然起初表示不可以吸烟,随后却又说,躲到卫生间的最里面可以吸烟,只要别被查到即可。

  餐饮场所的吸烟问题,至今还未得到解决,大多还设有吸烟区。在学院路的一家上岛咖啡馆里,过道两侧分别是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即使坐在非吸烟区里,从对面飘来的烟味依旧强烈。记者询问服务员为何不遵守全面禁烟规定,服务员只报以微笑。而根据5月1日全面禁烟的规定,室内公共场所不得设置吸烟区。

  -专家说法

  法不完善烟难禁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表示,卫生部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违规的人或单位如何处罚,这还需要配套的法规予以完善。而且《细则》中称卫生行政部门是执法单位,但执行起来并不有效。

  5月26日,卫生部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支持控烟活动,请公众看到违规吸烟的人就拍下上传。截至昨天,该微博已有8177个粉丝,虽然有人上传了在商场、餐厅的吸烟现象,但博主在回应中只能予以谴责。据了解,该活动主要还是监督全国医院中出现的吸烟问题。

  禁烟不妨主动劝阻

  近日,一位河南老人在北京站等地抢吸烟者手里的烟进行禁烟宣传引发争议。记者在餐厅就餐时,遇到一名吸烟的顾客,服务员对此无动于衷,只能由记者委婉地向那名顾客提出不要吸烟的要求。在说明情况后,吸烟的顾客很配合地掐灭卷烟,并表示歉意。控烟专家说,老人的做法不一定提倡,但大多数情况下,主动劝阻都会取得效果。一项调查显示,在禁烟效果最差的餐厅,尽管92%的人知道5月1日起全面禁烟,但只有2.3%的人会主动劝阻。如果更多的人参与到劝阻的队伍中来,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将不再困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端午假期的一场持续强降雨,让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得到缓解,江苏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实惠,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3毫米,旱情基本没有缓解。

  不过,这场降雨使湖南贵州等地出现罕见的旱涝急转,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昨天已针对贵州严重暴雨洪涝灾情,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预计6月18日,江苏将进入梅汛期,虽然旱情有望大范围缓解,但旱涝急转也不可不防。

  □快报记者 孙羽霖

  安莹 赵丹丹

  尴尬的旱情

  端午降水基本没缓解全省旱情

  6月3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较强降水过程,旱情持续缓解。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昨天,长江中下游5省耕地受旱面积3464万亩,比降雨前减少了2231万亩;有21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比降雨前减少了168万人。

  不过,这场端午节降水并没有给江苏带来多少实惠。根据气象部门降水记录,6月5日20点至6日20点,南京城区降水量在1至6毫米,高淳、溧水降水量在7.3毫米、13.8毫米。在苏州最南部的地区,降雨量也仅仅是刚达到中雨等级。据统计,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3毫米,旱情基本没有缓解。而且,由于昨天气象条件不具备,人工增雨也没能成功实施。

  记者从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了解到,截至6月2日,全市已投入抗旱资金达到1.28亿元,抗旱翻水点1118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机具8000台(套),投入抗旱劳力20万人次,翻水、调水的总量达到3.6亿立方米。

  目前来看,河湖、水库塘坝蓄水量仍在减少,但6月份需水量却在增加。此外,据水文气象预报,长江流域来水不会明显加大。相关人员表示,下一阶段全市150万亩的水稻种植、30万亩养殖用水量很大。如果是空梅,抗旱形势将更加严峻。

  玄武湖每天引20万吨长江水

  这个端午小长假,不少来南京游玩的游客发现,干旱没有对玄武湖造成多少影响,原因是每天有20万吨长江水引入玄武湖,然后再向内河分流。

  据南京市城管局相关人员介绍,多年以前,玄武湖就开始从长江引水,主要由上元门自来水厂完成,该厂目前6台水泵开动了4台,每天从长江引水20万吨。长江水经过简单沉淀后引入玄武湖,在玄武湖中转后,再分别引入内秦淮河、内金川河等,不仅能保证景观效果,还能保证内秦淮河水位达到6.3米—6.55米的标高。这也就是说,即使干旱,只要玄武湖不断从长江引水,就不会出现干涸。

  这位人士表示,今年一直持续干旱,目前降雨仍少,而夏天气温高,蒸发量大,如果还保持在往年的水位,显然已不够了,水位较低时,阳光直射湖底,蓝藻会趁机借光合作用迅速生长。因此,这段时间玄武湖水位一直控制在10.1米左右,比往年调高了10厘米。这对防止夏季蓝藻暴发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水位调控得好,才能保证游船顺利通行游览。此外,目前石臼湖地区的旱情,仍得靠从长江引水来解决,目前已翻水达1400万立方米。

  候鸟迁徙受影响,还可能带来鼠患

  石臼湖的命运,是这场旱情的一个缩影。人们不禁担心:每年12月份是天鹅来石臼湖过冬的时候,干旱会不会影响到候鸟的迁徙?

  今年干旱,大家考虑比较多的可能是对粮食的影响,但是对于数学家来说,主要考虑的是未来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干旱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理学院院长蒋勇教授表示,干旱会导致很多水生植物动物的死亡,比如一些小的贝壳、螺蛳和水草等,这些原本都是候鸟的食饵,可能会造成候鸟迁徙受到影响,使得候鸟可能不会迁移过来,即使迁移过来也不会呆太长时间。

  今年开始,江苏省环保厅首次向公众公布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蒋勇表示,干旱使得某一区域的湖泊干涸,原来大面积生长的水生植物生存的范围缩小,导致病菌有机会繁殖。“比如老百姓预防传染病通常会勤洗手,如今水变少了,细菌的密度就会上升。”另外,干旱可能还会带来鼠灾的隐患,有些鼠类适合生存于半干旱和干旱的状态下。

  纠结的梅汛

  预计3天后,江苏有降水

  雨水没能缓解江苏的旱情,今天起晴热高温天气又要来了。昨天,江苏省气象台发布高温预报,预计未来三天,江苏西部地区的最高气温将重新回到35℃以上,这给持续的旱情再次拉响了警报。在这三天中,高考考生迎战人生首次挑战,抗旱重任也需再坚持。预计在高考之后,江苏有望再次迎来降水。

  根据中央气象台中长期预报,9日—11日和14日前后,长江中下游的总降雨量一般有50毫米—110毫米,部分地区有130毫米—180毫米,江南北部的局部地区可达200毫米以上。与常年同期相比,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偏多,部分地区偏多1—2倍。

  据悉,今年夏天,南京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将以正常略多为主,降水分布时空不均,梅雨期多过程性降水。其中,6月、8月降水量正常略多,7月正常略少。此外,今年入梅仍将正常,大约在6月中后期(常年6月18日),出梅正常或略晚,大约在7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常年7月10日)。梅雨长度为20天左右。

  “绝大多数年份的总降水量和主汛期的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都是相对稳定的。专家向记者介绍,气温升高带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出现数量多、强度大、影响重的趋势。

  空梅和洪涝,谁来都不好受

  “从目前天气预估来看,想要缓解旱情,要等到6月中旬的梅汛期了。”根据气象资料记载,江苏省平均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一旦梅雨到来,将会带来有效降雨,从而在根本上缓解此次旱情。“不过,现在还不敢说梅雨会如期而至,历史上晚梅、空梅也时有发生。如果出现了空梅,之后进入伏夏,旱情的严重性将会超出我们想象。”气象专家表示。

  今年以来南京天气干旱,前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日照时间长、强度大,导致蒸发旺盛,湖库蓄水明显不足,旱情持续发展。但根据往年经验,大旱之后很可能有大涝,6—9月是南京的主汛期,防汛仍不能掉以轻心。

  昨天,8点27分江苏已经进入二十四节气的“芒种”时节,一年当中雨水最充盈的时节就要来到了。有专家预测,随着雨季的到来,长江中下游在本月内基本可以解除旱情警报。但是也有专家提醒,进入汛期后,如果近期连续出现强降雨,将出现旱涝急转的局面。

  抗旱抗涝,南京做两手准备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端午假期降水集中,浙江、湖南等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100毫米、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当地气象部门甚至发布了暴雨警报防止旱涝急转。对此,南京市防汛防旱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目前从气象预报来看,最近一段时间南京地区雨水仍少,不过按照往年6月18日进入梅雨季节,不排除到时会有持续降雨,甚至是大暴雨,南京局部地区也有可能出现洪涝的情况。不过,他们已经做好两手准备,立足于现在抗旱的情况下,防汛工作也提上日程,前期已经进行过防汛演练,防汛抢险队早已到位,抽水的泵机,所有防汛物资包括草袋、麻袋、块石、碎石等已到位,随时应对。

  相关新闻

  湖南江西贵州

  出现旱涝急转

  端午节的这次较强降水过程,除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前期严重旱情有较为明显的缓解作用外,也使得湖南、贵州等省局部地区旱涝急转,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湖南:248个乡镇降暴雨

  6月4日8时至6月5日8时,湖南共有248个乡镇降暴雨,其中有103个乡镇遭遇大暴雨,多个地方旱涝形势急转,娄底、湘西等地已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据监测,娄底市新化县金凤乡24小时降雨量最大达205.7毫米。娄底共有55个乡镇因特大暴雨受灾,当地紧急转移了约1.66万人。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湖南可能进入今年入汛以来的多雨时段,前期的抗旱工作将随之转向防汛抗旱并转的复杂局面。

  江西:52.37万人受灾

  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介绍,共有新余市、鹰潭市、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等5个设区市、20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52.37万人,紧急转移1400多人。

  据统计,6月2日8时至6月6日8时,江西全省92个县市区出现降雨,主要集中在此前旱情严重的中北部地区,全省平均降雨量85毫米,最大为鹰潭市198毫米,其次为宜春市166毫米,南昌市153毫米。江西上高、东乡等县(市、区)累计降雨量超过200毫米,59个县(市、区)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最大过程降雨量为上高县塘下庙站292毫米。

  贵州望谟:已有9人身亡

  贵州省望谟县5日8时至6日8时出现持续特大暴雨,县城被淹,一度停电停水,7个乡镇通讯中断。截至6日20时,已有9人死亡、13人失踪。

  据了解,受强降水影响,红水河支流贵州望谟河发生超保证水位3米洪水,望谟县城王母桥、宁波桥过水水深0.8米,城内多处路段及沿河两岸低洼地带受淹严重,最大水深达1.5米,县城及受灾乡镇紧急转移群众6000余人。截至6日17时,望谟县城已通电,其他救灾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有关灾情在进一步调查统计中。 据新华社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今年3月23日,位于朝阳区惠新东街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内,设有专门的无烟区。 今年3月23日,位于朝阳区惠新东街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内,设有专门的无烟区。

今年3月23日,惠新东街牛大碗餐馆内,“请勿吸烟”标志贴上墙。实习生 田恬 摄 今年3月23日,惠新东街牛大碗餐馆内,“请勿吸烟”标志贴上墙。实习生 田恬 摄

  本报讯 今日,卫生部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简称“80号令”)正式实施,新增加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规定。昨日,卫生部官员明确,按照新细则的要求,饭店、候车室等公共场所不应再设“吸烟区”。但是记者了解到,这一规定无相应处罚条款。

  【禁烟范围】

  吸烟区不得设于行人通道

  修订后的《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但是,“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否意味着不能再设“吸烟区”,卫生部环境卫生处处长谢杨昨日解释说,实施细则生效后,可以理解为今后饭店、候车室等公共场所不应再设“吸烟区”。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具体包括宾馆、饭店、酒吧、影剧院、游艺厅(室)、公园、展览馆、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28个场所。

  【吸烟处罚】

  主要还是倡导 未写明罚则

  1991年的细则对违规者的罚款为20元至2万元,新版《实施细则》将经营者违反公共卫生管理条例的处罚额度提升至500元至3万元。但是记者并未在新细则的“法律责任”一章中看到违反室内禁烟应处以何种罚款。谢杨坦言,现阶段控烟主要还是倡导,在细则中并没有写明违反此规定的罚则。

  谢杨在之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国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这次修订实施细则,表明了卫生部积极履约控烟的决心。

  控烟新规定

  1.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2.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

  3.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

  4.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 追访

  禁烟对象是谁?

  公共场所禁烟约束经营者

  《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约束的只是经营者,无法对吸烟者进行处罚”。

  谁负责?谁来罚?

  卫生监督机构来监督执法

  本次细则修订将执法主体由“卫生防疫站”统一修改为“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具体监督执法任务。

  控烟专家、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用“非常不明确”,来形容目前有关控烟执法的情况。她说,在条例中,没有写明有关控烟监督执法的相应条文。她反问:“监督执法没有明确条款,是准备再出更细的条款吗?”

  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监督实施工作主要由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但室内公共场所众多,监督力量很有限,更多地需要各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及公众的支持。

  办公室何时禁烟?

  建议办公室纳入禁烟范围

  根据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包含宾馆、饭馆、公共交通工具等七类28项。但是办公室并未包含其中。

  专家称,办公室、办公楼的楼梯间,都已经成为吸烟的“重灾区”,应尽早明确包含进公共场所的范围。但是记者了解到,如要修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则需国务院法制办进行。

  ■ 观察

  控烟:“80号令”的决心与无奈

  虽然卫生部官员进一步明确了室内公共场所不应再设“吸烟区”,但是细则中并没有写明违反此规定的罚则。

  为何有规定,但无罚则?有卫生部官员昨日向本报说,“80号令”的控烟条款,一方面代表着卫生部控烟的决心;而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了卫生部门在执行上的无奈。因为“控烟不是卫生部一个部门能做好的事情,更不是一个部门规章能解决的事情”。

  部门规章的局限

  卫生部“80号令”仅为部门规章,此次修订背景复杂,原因之一为上位法未作修改。上述卫生部人士说。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于1987年4月1日由国务院发布,至今已逾24年。此次新版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即“80号令”)的实施,也是代替1991年3月11日发布的老版本细则。但无论是1987年版的国务院令,还是1991年的老版实施细则,均不涉及控烟内容。

  记者注意到,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未作修改的情况下,控烟内容等于是新写进了《实施细则》里。“原则上我们不能让步。我的理解是,既然现在要修改细则,就一定要把控烟问题写上。”上述卫生部人士透露:“在讨论时,就有人提出,仅就一个部门规章而言,是操作不了公共场所控烟的要求的。”

  除了罚则不明外,仅一个部门规章的权限,“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约束的只是经营者,无法对吸烟者进行处罚。同时,面对庞大的餐馆、宾馆设施,执法力量薄弱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鼓励地方立法突破

  上述卫生部人士建议,在“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写进“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要解决目前控烟困境,就需要更高部门能够出台条例,甚至由人大进行全国性控烟立法。

  但这并非易事。除必要的立法程序外,控烟专家、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说,专家们曾多次提出控烟立法的建议,但均没有得到理想回应。而到目前,国务院法制办也无公开表态有控烟立法的打算。

  在此情况下,上述卫生部人士和吴宜群均认为,地方通过人大立法对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是可以尝试的一条路径。

  目前,部分地区正在进行地方控烟立法,“80号令”要求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吴宜群举例说,有的地方条例中,没有将餐馆包含在完全禁烟的范围内,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地区应该执行地方立法,还是按照“80号令”的范围执行?

  ■ 背景

  肺癌已成居民“第一杀手”

  北京超过480万辆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吸烟一样,是导致北京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4月23日,在2011年肿瘤防治宣传周上,临床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联手多位肿瘤科专家呼吁,应该像严惩酒驾一样,用法律手段和严格的执法,惩治公共场所吸烟行为。

  肿瘤医院院长赵平介绍,肺癌已是目前北京市居民的“第一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造成这一现状的“祸首”,第一是吸烟或吸二手烟,第二就是环境污染。赵平说,目前国际已发表的科学研究显示,汽车尾气排放的致癌因素,与烟草中致癌因素相似。

  专家建议,政府应尽快立法,建立专门执法队伍,重罚“公共场所吸烟”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 案例

  香港控烟曾设缓冲期

  香港的控烟工作,曾设立缓冲期。2001年,香港卫生署成立控烟办公室,其中有百人执法队伍。2007年元旦,香港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2009年7月1日,香港进一步扩大禁烟场所,开始全面禁烟。此前还可以吸烟的酒吧、会所、夜总会、浴室、按摩院及麻将馆等6类娱乐场所也实行禁烟,违者最高将处以5000港元罚款。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吴鹏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广州4月30日电 题:禁用增白剂、醉驾入刑等新规将于五一起实施

  作者 黄雪琴

  禁用面粉增白剂、醉驾入刑、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商品房明码标价等一批民生新规5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国民发现面粉被“增白”、公共场所吸烟者可打电话举报,醉驾后果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或终身禁驾,这些新规的正式实施体现了政府对百姓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极大关注。

  近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染色馒头”事件尘埃未落,“回炉面包”、“牛肉膏”接踵而来,“墨汁粉条”、“死猪腊肉”又乘势追击,让人触目惊心。“禁用面粉增白剂”新规明确,5月1日起,国家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该新规无疑承担着给中国国民一种精神慰藉的责任,也展示了国家打击有害国民生命健康食品的坚定态度,但是能否安抚国民惊恐的心,重建国民对食品的信心关键还在于质监部门、执法人员能否有效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明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为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富二代酒后驾车撞死路人的新闻和随之频繁出现的醉驾事故发生后,道路安全备受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日也将实施:醉酒驾驶、情节恶劣的追逐竞驶等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将追究刑事责任。修改后的法律还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将一律吊销驾照,并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酒后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驾驶员将面临终身禁驾。

  广州市越秀区交警支队梁警官指出,明起实施的醉驾入刑新规对醉驾打击非常严厉,罚款从200元以上500元以下提高至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期限从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改为6个月;严重者还将终身禁驾,“这对驾车者是最严厉的惩罚了。”

  然而,若非如此严厉的处罚,如何能让醉酒驾驶者意识到自己一时的兴奋与无知能造成多严重的后果,如何能警示藐视他人生命安全的驾驶者?

  无疑,关注生命,新一批的民生新规把国家对国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关注以规章制度形式写入法律法规,是十分可喜之举。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表示,脚趾甲可以成为诊断肺癌的先兆。

  据悉,他们通过研究脚趾甲中尼古丁的含量发现,高尼古丁含量的人得肺癌的风险,比低含量的人高出三倍。

  而令人震惊的是,在接受试验的人中,有些人脚趾甲中尼古丁含量高,却从未有吸烟的历史。专家称,这证明吸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巨大。

  人的脚趾甲每年只会增长一厘米,这一增长速度比手指甲要慢得多,因此,从脚趾甲中更能判断出是否受过尼古丁的侵害。

  该研究小组曾花费了12年的时间用来跟踪记录850人的健康状况,他们发现脚趾甲中的尼古丁含量过高还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估计有120万以上的新发肺癌病例,死亡约110万人,平均每隔30秒就有人死于肺癌,而90%的肺癌是由吸烟引起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