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中新网10月3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强度继续加强,3日20时至4日20时,中国钓鱼岛附近、东海大部海域等将有7-8级大风,其中台湾以东洋面部分海域的风力有9-10级。“菲特”将于5日下午到夜间进入东海东南部海面,以后逐渐趋向华东近海。

中央气象台10月3日18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的中心10月3日17时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东偏南方大约9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0.9度、东经129.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7级风圈半径300公里,10级风圈半径80公里。

预计,“菲特”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向琉球群岛以南海域靠近,强度继续加强,最强可达强台风或超强台风(15-16级,50-55米/秒)。“菲特”将于5日下午到夜间进入东海东南部海面,以后逐渐趋向华东近海。

受“菲特”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3日20时至4日20时,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东海大部海域、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将有7-8级大风,其中台湾以东洋面部分海域的风力有9-10级,“菲特”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的风力有11-14级。

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日本西部遭受“塔拉斯”台风重创,造成河水暴涨冲走楼房、山崩压毁房屋等灾情,已知至少有27人丧生和54人失踪。

  其中一名罹难者因洪水涌进他的车内惨遭溺毙,街道遭洪水淹没的情景彷佛311海啸灾难重演。目前有数以千计民众受困。

  日本政府鉴于受害人数将逐渐增加,已经成立重大灾害对策本部,但山崩和道路受损仍阻碍救援工作进行。

  塔拉斯在和歌山县、奈良县等地造成土石坍方,灾情频传。日本近畿及东海地区等地也豪雨成灾,导致土石坍方、河川暴涨、桥梁及铁轨、道路等被冲毁。

  塔拉斯上月30日晚上开始降雨,到4日为止,在奈良县上北山村的总雨量超过1800毫米,创下当地观测史上新高记录,几乎是当地往年1年平均降雨量7成。

  日本气象厅表示,来自南方暖湿气流带来水气,到明天为止,日本东海地区、关东甲信等地仍可能出现大雨,民众应严防土石流、河川暴涨、房舍浸水等灾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3日下午,日本和歌山县白浜町千畳敷,游客们正在躲避第12号台风“塔拉斯”带来的强风。 3日下午,日本和歌山县白浜町千畳敷,游客们正在躲避第12号台风“塔拉斯”带来的强风。

  中新网9月4日电 综合报道,今年第12号台风“塔拉斯”3日带着强降雨与强风横穿西日本,到当地时间3日夜10时止,至少有2人被压在塌方的土石下死亡,13人失踪,67人受伤。由于担心河水泛滥造成危险,各地发出了建议疏散指令。其中,冈山市约18万人、兵库县姬路市约10万人,全国共计约46万人需避难。停电与交通混乱的情况也接连发生。

  据报道,日本部分地区的累计降雨量超过1300毫米,创历史新高。由于此次台风移动速度缓慢,加之势力减弱后仍有可能带来持续强降雨,因此预计日本西部到北部的广大地区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的强降雨。

  当地时间3日上午6点20分左右,松山市的1名女临时工(45岁)被河水冲走后死亡。上午11点05分左右,奈良县十津川村发生塌方导致民房被毁,1名无业男性(73岁)被压死亡。

  日本新闻网的消息说,据日本消防厅统计,全国至少有67人在这一场台风中受伤。同时由于河水泛滥,全国有46万人避难,其中冈山市有23万人避难。有12万户人家停电。

  稍早时日本共同社的消息说,日本2府13县至少有52人不同程度受伤。全国共计约42万人被建议疏散。

  报道指,奈良县上北山村72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了1300毫米,创下当地有观测史以来的新高。该村往年9月份的月评价降雨量为408.4毫米。德岛、高知、鸟取、和歌山等地的降雨量也达800~1000毫米左右,部分地区创历史新高。

  预计西日本与东日本到4日将会出现每小时50~60毫米的超强降雨,部分地区可能超过80毫米。截至4日傍晚的24小时预计降雨量为:近畿地区最多可达500毫米,东海地区可达400毫米,中国地区与关东甲信地区可达300毫米。

  据悉,和歌山县的南纪白滨机场观测到的最大瞬间风速为35.0米,滋贺县彦根市为34.0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台风“梅花”昨日17时中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东偏南方向大约285公里的海面上(北纬28.9度,东经124.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

  受“梅花”外围云系影响,今天白天,浙江东部沿海至长江口地区普遍出现6-7级风,局地阵风8-10级;舟山群岛附近风力达7-9级,阵风10-12级。浙江中北部出现10-30毫米降雨,浙江绍兴部分地区降雨35-66毫米。

  预计8月6日20时至7日20时,河北东部、天津东部、山东中东部、江苏东部、上海、浙江东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其中江苏东部、上海、浙江东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同时,黄海大部、东海大部、浙江东北部及沿海、上海东部、杭州湾、长江口、江苏沿海、山东半岛南部和东部沿海将有7-9级大风,部分海域或地区阵风可达10-12级,“梅花”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的风力有10-13级,阵风可达14-15级;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浙江南部沿海、台湾北部和东部沿海、福建北部沿海也将有6-7级大风,阵风可达8-9级。

  气象专家提醒,由于未来“梅花”将沿着我国东部沿海北上,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沿海地区将会出现明显的大风和巨浪,相关部门应组织出海船舶回港避风,加强港口、大桥等重点部位防风检查;同时,海上作业、海岛旅游、水产养殖等相关行业,也需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此外“梅花”未来路径的变化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众应及时关注最新的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

  ■链接

  热带气旋标准

  根据热带气旋的强度对其进行分级的标准。也称台风标准。

  分级及标准

  热带低压(TD):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即风力为6-7级;

  热带风暴(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即风力8-9级;

  强热带风暴(S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即风力10-11级;

  台风(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即风力12-13级;

  强台风(S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即风力14-15级;

  超强台风(Super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等于或大于51.0米/秒,即风力16级或以上。

  追风

  昨日下午,上海小洋山港国家级气象站测得近地面风达8级,上海台风研究所的“追风车”所在相对避风的港口风力也已经达到6级。追风成员根据现场情况在40分钟内释放了两个探空气球,高空接收数据正常。带队的赵兵科博士告诉记者,后续还将根据风雨变化情况,增放探空气球,接收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据中国天气网

  铁 路

  动车、高铁或限速停开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日获悉,受强台风“梅花”影响,6日和7日两天,南昌铁路局和上海铁路局杭州站可能将适度对沿线动车、高铁采取限速或停开措施。

  杭州站工作人员吴蔚说:“按照铁路部门规定,当风力达到9级时,动车、高铁将限速,达到11级时则停开。”截至6日13时,吴蔚表示杭州站还未接到上海铁路局具体调度指示,目前列车运行正常,接下去将根据台风逼近时的风速风力做出调整。

  此外,如遇台风带来不同程度的降雨时,南昌铁路局还将对动车组运行速度予以不同规定。如遇时、日、连续降雨量超过45毫米、135毫米、160毫米时,动车组将限速160公里/小时运行。

  航 空

  大批航班被取消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日从东航、上航了解到,东航、上航计划取消7日零时至14时进出上海浦东机场和宁波栎社机场的航班,取消7日10时至14时进出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班,取消7日零时至12时进出杭州萧山机场的航班,预计共取消航班近150个。

  受台风影响,截至记者发稿时,上海虹桥机场已取消航班24班,浦东机场取消航班51班。杭州萧山国际机场6日全天航班较平日有较大幅度减少,截至6日12时30分,全天计划执行航班295架次,总量较平日减少140架次。国航决定取消12时以后的当日所有进出港航班,东航、南航、等其他航空公司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海 事

  25艘渔船待救援

  据新华社电 浙江海事部门于昨日13时发布一级防台警报,进入全面抗台阶段。海事部门浙江辖区内沿海客运航线全部停航。

  据浙江海事部门最新统计,截至昨日8时,除渔船外,共有4262艘船舶在海事部门浙江辖区避风,其中无动力船舶270艘,危险品船舶318艘,施工船舶261艘,客船404艘。

  据介绍,浙江海事局已经做好辖区内船舶防抗台应急救援准备工作,6艘专业救助船舶和10艘应急救助船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出动。有25艘渔船在台风影响区域海面上,大部分为山东籍,涉及人员约200人,“希望当地船只能配合舟山市政府的紧急处置工作”,已有两艘1万马力的船只赶往该海域进行救援。

  六座跨海大桥接受考验

  南方日报讯 中国东部沿海六座建成及在建的跨海大桥,在这个夏天将迎来近5年来最大考验。随着“梅花”台风的推进,他们将接受台风的检阅和考验。

  今年第9号台风“梅花”,自7月28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以来,最大强度达到16级,被普遍认为是近5年来对中国东部沿海影响最强的台风。包括已建成通车的浙江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山东青岛海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以及在建的福建厦漳跨海大桥和浙江嘉绍大桥六大跨海桥梁将面临严峻考验。

  杭州湾跨海大桥

  为有效应对“梅花”,当地高速交警部门制定了应急预案,当台风风力达到9级时,大桥就将关闭。目前,杭州湾跨海大桥上启动了11套气象设备,随时监控大桥周边气象情况。此外,大桥上的观光平台和观光塔将分别于今天12时和15时关闭,所有露天平台上的垃圾桶、坐椅等都被提前拆除。

  浙江嘉绍大桥

  尚在建设中,同样横跨杭州湾,与杭州湾跨海大桥相比,嘉绍大桥的跨江距离要短许多,大桥桥长只有10公里,但是桥面更为宽敞,达40.5米,是世界上最宽的多塔斜拉桥。据了解,目前嘉绍大桥指挥部已召开嘉绍大桥及南接线工程防台工作紧急会议,部署防台抗台工作。会议要求,嘉绍大桥工程6日12时之前全部停止施工。

  上海东海大桥

  大桥管理方表示,一旦桥面测得的风速超过每秒25米,即相当于10级左右大风时,将采取封桥措施,以确保车辆安全。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7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青岛海湾大桥

  又称胶州湾大桥,全长41.58千米,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此前根据山东省气象台预报,“梅花”6日后主要有两种可能的路径进入山东: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后北上进入山东,或沿华东沿海北上进入山东。山东省气象台已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福建厦漳跨海大桥

  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大桥路线全长9.33公里,其中桥长约8.555公里,路基宽度33.5米,于2008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预计于2012年底建成通车。但从其地理位置来看,将避过“梅花”的正面袭击。

  舟山跨海大桥

  舟山跨海大桥不是“一座桥”,而是“一组桥”,起自舟山本岛的329国道鸭蛋山的环岛公路,经舟山群岛中的四座岛至宁波镇海区,全长48.1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4日20时起,舟山市防指就启动了防台Ⅱ级应急响应。从5日下午开始,舟山市关闭了普陀山、朱家尖等所有景点,并规定当风力达到10级左右就停航所有航线。当桥面风力达到10级后,舟山跨海大桥将实施封道。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卫星拍台风梅花(左)及热带风暴苗柏同现太平洋(右)


美宇航局“大地”卫星在8月4日国际标准时2:20(北京时间10:20)拍摄到台风“梅花”(Muifa)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Aqua卫星周五拍摄的两张热带气旋照片显示,同样位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梅花的规模几乎是热带风暴“苗柏”的两倍。

  Aqua卫星上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中午12:35(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0:35)在日本冲绳群岛附近拍摄到了台风梅花,并在西太平洋远东地区拍摄到了热带风暴“苗柏”。通过对比很容易发现,梅花的形态比苗柏要规则得多。虽然有云层覆盖,但仍然可以看到梅花的风眼,但苗柏却没有。

  8月5日,台风梅花的最大持续风力将近80节(约合148公里/小时),台风风力扩大到距离台风中心70英里(约合113公里)的地方,热带风暴的风力扩散范围则达到了220英里(约合354公里),使得梅花成为了直径达到440英里(约合708公里)的超级台风。

  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上午5点(北京时间5日17时),梅花距离美军嘉手纳空军基地西南方向仅45海里(约合73公里),给该岛带来了暴雨、台风和大浪。台风中心接近北纬25.8度/东经127.2度,并且正在以将近7节(约合13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到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点(北京时间5日20时),梅花的中心已经离开嘉手纳空军基地,距离该岛西南偏西方向55海里(约合102公里)。最大浪高接近36英尺(约合11米),海上航行环境十分危险。梅花有可能转向西北或正北方向,绕过中国东部沿海,并在韩国登陆。

  热带风暴苗柏目前正在北太平洋开阔水域移动,不会威胁陆地区域。该风暴位于威克岛西北偏西方向675英里(约合1086公里),接近北纬26.8度/东经155.3度。苗柏的最大持续风力为50节(约合93公里/小时),热带风暴风力范围达到距离中心120英里(约合193公里)处,直径达到240英里(约合386公里)。苗柏正在以8节(约合14.8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产生的浪高达到21英尺(约合2.44米)。

  苗柏在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有可能在减弱并折向东北方向前达到台风强度。(鼎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日本科学家表示,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继续影响西太平洋的天气模式,日本将会遭受强度越来越大的“超强台风”的侵袭。

  超级电脑模拟结果显示,到2074年,将会出现更多风力达到每小时179英里(约合每小时288公里)的台风,即藤田级数(Fujita Scale)中的F3级。藤田级数共分5级,分别为F1级、F2级、F3级、F4级、F5级。根据定义,超强台风的风力至少达到每小时150英里(约合每小时241公里)。如此强度的风暴的破坏力比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破坏力还大。

  飓风“卡特里娜”在2005年8月登陆墨西哥湾,对沿岸美国各州遭到了极大破坏。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坪木和久(Kazuhisa Tsuboki)说:“这些风暴形成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西太平洋海面温度升高。”坪木和久与日本气象研究所的一个团队合作,模拟出全球气候变暖对台风形成的影响。据他介绍,倘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以当前的速度持续下去,到2080年,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将比现在高3.6华氏度(2摄氏度)。

  坪木和久说:“差异看上去似乎微乎其微,但却会对台风的形成造成很大冲击。这是因为,即便海水温度上升幅度相对微小,仍会给风暴增加无穷的能量。”空气温度上升还会增加低层大气的水汽量,进而给风暴的形成添加更多“燃料”。坪木和久说,台风一般覆盖311至497英里(500至800公里)的范围。然而,令研究人员吃惊的是,超级电脑模拟出来的超强台风覆盖范围虽小,仅仅延伸249英里(400公里)的区域,不过,由于汇集了更多的能量,它们的风速更快,造成的破坏力更大。

  坪木和久介绍,如此强大的暴风雨会对全日本造成重大破坏,日本尚未准备好应对如此狂暴的气候。超强台风所到之处会将房屋夷为平地,重创桥梁、电网等基础设施。台风引发的洪水还会淹没地势较低的区域。迄今为止,袭击日本的最具破坏力的台风是“维娜”。台风“维娜”1959年9月在名古屋附近的伊势湾(Ise Bay)登陆,随后开始在日本全国肆虐,最终造成5238人死亡。(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记者27日从中国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采访了解到,鉴于今年的第二号超强台风“桑达”在未来几天可能会影响到南澳海域。为确保安全,正在执行“南澳I号”水下考古的“南天顺”号打捞平台已于27日上午到达南澳前江码头避风。

  根据气象预报显示,今年第二号超强台风“桑达”在未来几天可能影响到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周边地区,“南天顺”号所在的南澳海域可能会出现大风天气。受台风外围的影响,“南天顺”号打捞船26日晚启动防台风预案,26日晚上8点钟,“南天顺”号打捞船从“三点金”海域开往距离前江码头400米外的前江锚地进行抛锚避风,27日上午9点左右“南天顺”号打捞船正式回港,暂停考古作业。

  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工程师陈赞源向记者介绍,按照之前制订的防台风预案,出现7级风,“南天顺”号打捞船就要回港避风,而这两天打捞作业海域的风力达到了阵风8级的程度。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南天顺”号上的工作人员已经将船上所载文物转移至船舱内的安全区域。台风“桑达”的影响过去后,考古队将继续展开“南澳I号”水下考古作业。云澳边防派出所已再次启动24小时雷达监视,密切关注“南澳Ⅰ号”海域安全。

  2007年5月25日“南澳Ⅰ号”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附近“三点金”海域被发现。今年4月23日“南澳Ⅰ号”开始2011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截至26日,今年的水下考古已经发掘出瓷器、陶器和金属类文物近2800件。(李怡青 陈妍)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图表:“桑达”发展为超强台风 福建沿海风力将加大 新华社发

  超强台风“桑达”将逐渐向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我国东南海域将有6-7级大风,局部地区有中到大雨。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27日,今年第2号超强台风“桑达”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大约5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20百帕。

  预计,“桑达”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强度还将略有增强。

  受其影响,未来24小时,巴士海峡、台湾东南部海域将有9-11级大风,部分海域的风力可达12-14级,台湾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台湾东北部海域将有7-9级、阵风10-12级的大风;台湾沿海、福建沿海、浙江东南部沿海将有6-7级大风,部分地区将有中到大雨。

  中央气象台发布海上大风橙色预警,提醒受大风影响海域航行、作业的船舶和人员回港避风,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相关部门加固港口设施,充分做好防范准备。(张辛欣)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日本科学家表示,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继续影响西太平洋的天气模式,日本将会遭受强度越来越大的“超强台风”的侵袭。

  超级电脑模拟结果显示,到2074年,将会出现更多风力达到每小时179英里(约合每小时288公里)的台风,即藤田级数(Fujita Scale)中的F3级。藤田级数共分5级,分别为F1级、F2级、F3级、F4级、F5级。根据定义,超强台风的风力至少达到每小时150英里(约合每小时241公里)。如此强度的风暴的破坏力比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破坏力还大。

  飓风“卡特里娜”在2005年8月登陆墨西哥湾,对沿岸美国各州遭到了极大破坏。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坪木和久(Kazuhisa Tsuboki)说:“这些风暴形成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西太平洋海面温度升高。”坪木和久与日本气象研究所的一个团队合作,模拟出全球气候变暖对台风形成的影响。据他介绍,倘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以当前的速度持续下去,到2080年,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将比现在高3.6华氏度(2摄氏度)。

  坪木和久说:“差异看上去似乎微乎其微,但却会对台风的形成造成很大冲击。这是因为,即便海水温度上升幅度相对微小,仍会给风暴增加无穷的能量。”空气温度上升还会增加低层大气的水汽量,进而给风暴的形成添加更多“燃料”。坪木和久说,台风一般覆盖311至497英里(500至800公里)的范围。然而,令研究人员吃惊的是,超级电脑模拟出来的超强台风覆盖范围虽小,仅仅延伸249英里(400公里)的区域,不过,由于汇集了更多的能量,它们的风速更快,造成的破坏力更大。

  坪木和久介绍,如此强大的暴风雨会对全日本造成重大破坏,日本尚未准备好应对如此狂暴的气候。超强台风所到之处会将房屋夷为平地,重创桥梁、电网等基础设施。台风引发的洪水还会淹没地势较低的区域。迄今为止,袭击日本的最具破坏力的台风是“维娜”。台风“维娜”1959年9月在名古屋附近的伊势湾(Ise Bay)登陆,随后开始在日本全国肆虐,最终造成5238人死亡。(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截至18日,海南全省范围的强降雨天气已基本结束,19日起,全省天气以晴好为主。受强台风“鲇鱼”的影响,22日后,海南又会有一次全省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的天气。


  第二轮强降雨已停


  10多天的强降雨天气给海南全省带来影响。9月30日至10月9日,海南全省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突破了1961年以来的同期历史纪录,引发了特大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全省16个市县受灾。


  10月14日至18日,海南省海口、文昌、琼海等17个市县再次普降大到暴雨。海南省民政厅统计数据显示,大暴雨共造成208.41万人受灾,13.93万人紧急转移,9.8万公顷的农作物严重受灾。


  为此,海南省民政厅启动了救灾应急三级响应。海南省民政厅新闻发言人石清理说,截至18日,海南已下拨生活救助资金5600万元,倒塌房屋重建资金2716万元,调拨、分发救灾帐篷1250顶,棉被3万多床,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琼州海峡客滚船复航


  由于琼州海峡海上风力持续减弱,海口海事局决定18日11时30分起琼州海峡客滚船全线复航,港口秩序恢复正常。


  海口港务秀英轮渡公司副经理吴强介绍,15日抗风等级8级以下的客滚船停航后,海口港仅有6艘抗风等级8级以上的客滚船运行,港口运力大大减小,16日港口紧急调运一艘抗风等级8级以上的客滚船增加运力,此次停航未给港口造成大批旅客车辆滞留。


  据悉,受弱冷空气和南海辅合带共同影响,琼州海峡风力加大,海口海事局为保证过海旅客安全,自15日13时起琼州海峡客滚船部分停航。截至18日11时30分客滚船全线复航,琼州海峡停航时间已达70个小时。


  >>应对


  万州岭水库爆破泄洪


  17日,陵水县隆广镇丹陆村的万州岭水库告急,下游数千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经过抢险队连续7个多小时的作战,水库坝身的缺口已经被堵住。


  从17日夜里到18日傍晚,抢险队一方面继续对水库坝身进行加固,一方面对水库泄洪道进行了爆破。18日上午11点30分和下午1点两次爆破均宣告成功。为预防不测,昨天晚上,陵水县政府已紧急将地势较低、最易受到威胁的2800名群众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置点。

 >>影响


  海口84所学校停课一天


  海口市多所农村学校积水或学校周边道路积水严重,考虑到师生安全,海口市教育局决定对积水比较严重的84所学校18日停课一天。


  据介绍,截至17日晚,海口市有84所学校因受新一轮强降雨影响无法正常上课。其中地势相对较低的龙华区就有26所,这些学校主要集中在受灾比较严重的龙桥镇和龙泉镇的农村学校。城区学校中,有海口景山学校、海口市新书人学校和海口市16小三所学校因为地势较低,周边积水较为严重,为了师生们的生命安全,海口市教育局决定这部分受灾比较严重的学校停课一天。


  山体滑坡省道5次中断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万宁多处地方发生山体滑坡。万宁风门岭从10月3日至今,已发生5次山体滑坡,导致省道牛营线5次中断交通。16日至18日,风门岭连续发生山体滑坡。


  18日上午,记者沿省道牛营线往三更罗镇走,一路上发现多处地方发生山体滑坡,一处山体滑坡致几棵大树横在路上,公路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斧子和电锯进行清理。在路基两侧,记者还看到很多陷下去的大坑,最深的达七八米。由于交通中断,很多群众只能徒步向外走。


  在离风门岭一公里处,路上拉起了警戒线,几辆车停在路边等候。万宁市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说:“连日的强降雨使山体泥土松软,山体滑坡频发,风门岭在10月3日、6日、16日、17日、18日已发生了5次山体滑坡,一次比一次严重,18日凌晨的滑坡超过1万立方米,导致省道牛营线的交通再次中断。”


  超强台风鲇鱼呈现四大特征


  一是强度大。


  据监测,“凡亚比”中心最大风速曾经达到52米/秒,而“鲇鱼”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72米/秒),是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强度最强的台风。依据美国标准,它也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强的台风。


  二是后期路径存在不确定性。


  从预报角度分析,“凡亚比”的移动路径相对明确,而“鲇鱼”进入我国南海之后,考虑到将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等的影响,其移动路径、速度、强度等方面的变数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是影响时间长。


  18日14时“鲇鱼”的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地区,预计将于19日凌晨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并逐渐向海南东部到广东中部沿海靠近。其后期的风雨影响或将持续至24日。


  四是影响因素多。


  与“凡亚比”相比,“鲇鱼”除了将给我国台湾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带来强降雨外,其狂风对建筑物、农作物、海上作业、交通航运等的影响也会比较大;若是恰巧与10月23日左右的天文大潮相遇,还有可能出现风、雨、潮三碰头的局面。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