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5月21日报道】题:银河系呈镜面对称

  一项新研究提出,银河系几近完美。天文学家提出这一论断的基础是,他们发现银河系一条螺旋臂向外延伸至银河系边缘。这一发现表明,银河系具有罕见的对称之美———其中一半事实上是另一半的镜像。

  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托马 达姆和帕特里克 撒迪厄斯说,他们发现的这一结构很可能是盾牌—南十字臂从银河系内部向外延伸的部分。这一发现表明,盾牌—南十字臂完全缠绕着银河系,因而这一螺旋臂与银河系的另一主要螺旋臂英仙臂呈对称状。

  这些研究人员在即将出版的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指出,这两个螺旋臂似乎是从呈棒状的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相对两端向外延伸的,而且都缠绕着银河系。

  达姆在研究有关以21厘米无线电波长进行辐射的原子氢云的大量数据时发现了上述新结构存在的证据。这一新发现的结构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4.9万光年,这一螺旋臂的众多巨型分子云之一含有相当于5万颗太阳含量的分子氢。

  这一结构此前遭到忽视是因为,它倾斜于银道面之外。达姆说,大部分有关螺旋臂的研究关注的是银道面。

  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的罗伯特 本杰明指出:“这是一项重大的新发现。发现这一结构中存在分子气体有力地证明了这是一个螺旋臂。”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祭祀坛远眺


祭祀土层发现的牛骨化石

  经过一年多的句町文化田野调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近日在神秘的西林县普合乡句町古国铜棺墓遗址附近的岜埌山上,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古祭祀坛。

  专家介绍,根据祭祀坛上发现的烧灰土、印纹瓦片和古兽骨,以及山下的汉代陶片,初步认定这一大型祭祀坛建造的年代约在汉代的句町古国时期。句町古祭祀坛的发现,为西林是句町古国的重要中心提供了新的证据。

  句町古国与夜郎古国同期

  4000多年前,中国版图的大西南,即现在滇贵桂高原的结合部。莽莽高山峻林中,驮娘江沿岸,壮族先民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句町古国,与它同时期的还有传奇的夜郎古国。

  据介绍,句町古国是壮族先民在汉代建立的地方政权,是汉皇朝在我国西南的一个重要属国。据《史记》记载,句町国在西南地区协助汉皇朝平定了各方国的叛乱。句町古国虽然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她的都城在哪里一直是千古之谜。

  上个世纪1969年和1972年,西林县普合先后发现了惊世的汉代铜棺墓和铜鼓墓,出土了绝世的铜棺、铜鼓、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这两个墓葬出土文物的丰富和精美震动了史学界。许多学者根据墓葬的高规格和随葬品的高等级断定:这是句町王族的墓葬,并推断普合是句町古国国都的所在地。

  但这一推断因当地没有发现古句町人聚居和活动中心的遗址而引起学界的争议,至今仍没有一致的意见。

  大型祭祀坛或能认定古国国都

  据介绍,5月7日发现的普合乡岜埌祭祀坛以山为坛,气势宏伟。祭坛从山顶到山下大致分为九层,祭台层层叠合,这一样式显然蕴含着某种文化意义。顶上两层祭台是祭祀的中心,约呈正圆形,修整得很平整。顶层祭台直径约60米,二层祭台直径约100米。上面已长满了树林,整个祭祀坛显得很隐蔽。中心祭坛的地面挖下去,下面全是黝黑的烧灰积土,约有30多公分厚。据村民介绍,这是远古烧火祭祀遗留的痕迹。这个祭祀台当地壮语叫“顶娄蚆”,意为祭雷神顶台,是当地壮族群众世世代代祭雷神求雨祈丰收的祭祀坛,祭祀时祭司要点燃熊熊的篝火。

  这一发现的句町古国祭祀坛的地点在普合乡驮娘江和驮尼溪的汇合处,壮语叫“三百合”。在壮语里,“百合”是河口汇合处的意思,“普驮”是河口码头的意思。“百合”和“普驮”这两个地名在壮语中是很古老的词汇。按照史学界的惯例,古都的认定或者是发现古城或者发现大型祭祀坛。西林句町古祭祀坛的发现,确实为西林是句町古国的重要中心又提供了新的证据。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用棉签在口腔内蘸取唾液后,在试剂盒中加入几种不同的检测试剂,30分钟就可快速检验出是否感染艾滋病。5月4日,记者从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获悉,国内首个艾滋病唾液检测试剂已获批上市。
早在2009年,在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成功研制出“HIV(1+2型)口腔黏膜渗出液抗体检测试剂盒”。这款艾滋病唾液检测试剂采用先进的免疫渗滤法,操作简便,采样时无痛,不会对受试者皮肤造成针刺损伤,极大降低了被检测者和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风险。
这种唾液检测试剂,还适用于一些不宜使用静脉采血的人群,比如儿童、肥胖者、静脉萎缩者等,便于医疗条件较差、采血困难的边远地区以及大规模人群初筛使用。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除了血液外,他们的尿液、口腔黏膜渗出液、精液及泪液中均含有HIV抗体。当前,利用人体的唾液、尿液标本进行艾滋病检测排查,再结合常规的血液标本检测,已成为全球HIV监测的发展趋势。
此前,该试剂已分别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系统权威的临床研究,并在全国范围的高危人群中采集了1271份唾液样本。最终的临床考核显示,该试剂与进口的HIV抗体酶联免疫试剂阳性符合率达99.09%,阴性符合率99.79%,总符合率99.61%。
“目前,这款试剂每人份售价在百元左右,不属于非处方药物范畴,药店买不到,只适用于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北京万泰药业总经理邱子欣说,由于唾液的收集简便易行,该试剂同时也可用于医院对HIV感染的辅助诊断。“未来,它也有望进入家庭,成为人们自我检测艾滋病的一种方式。”
目前,我国现有的各种HIV诊断试剂均针对血液标本,需要进行侵袭性采样,难以满足人群监测的需求,同时还增加了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风险。此外,我国前两代艾滋病检测试剂都属于批量检测试剂,其特有的96孔板不适用于个体检验,且须在专业检测仪器的辅助下才能操作。
背景链接
诊断试剂发展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第三代艾滋病诊断试剂依赖进口,国产试剂还停留在第二代的水平。1999年,万泰公司和厦门大学科研人员共同研制出国内唯一一个能完全满足艾滋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生产要求的艾滋病毒重组抗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此后,双方研制出了国内第一个第三代艾滋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质量与国际一流产品水平一致,与国产第二代产品相比,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实现了质的飞跃,2000年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结束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同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让给占我国HIV诊断试剂市场75%以上的科华、华美、新创、金豪等十余家主要诊断试剂厂商和临床单位,使国产艾滋病毒诊断试剂盒在2001年实现全面更新换代,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至2006年,北京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艾滋病毒重组抗原与抗体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2008年,万泰公司推出国内首家上市的国产HIV第四代诊断试剂,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艾滋病诊断能力,使国产试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28日报道,与东日本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福岛县相邻的山形县米泽市,最近一段时间不断出现“唝唝”的地鸣声音,最多一天出现10余次,引起该市民众的恐慌。山形地方气象台称,这些地鸣与福岛县喜多方市为中心发生的小规模群发性地震有关,不必太多惊慌。

  山形地方气象台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米泽市即出现断续的地鸣声,甚至有地底爆炸的声音。其中3月18日这一天,市政府就接到了10余起当地居民的查询和报告。最近一段时间,地鸣次数有所减少,但是依然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人们担心附近的活火山——吾妻山发生火山爆发。

  但是,山形地方气象台主任技术专门官五十岚文和指出,这些地鸣与临近的喜多方市的小规模群发性地震活动有关。他说:“震源很浅但是规模很小的地震,有时候发生地鸣的可能性很大”。

  日本仙台管区气象台的火山中心已经对吾妻山实施24小时的监测。该中心称,到26日为止,吾妻山没有发现异常的征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路透社报道,本月早些时候,一只身长9英尺、20岁“高龄”的短吻鳄从美国派恩布拉夫一家自然中心逃走。上周末,这只鳄鱼被发现。出人意料的是,虽然已逃走一段时间,但它离该中心并不远。

  上周末,阿肯色州渔猎委员会官员看到了这只美国公鳄,当时,它正试图通过一条离自然中心很近的马路。阿肯色州渔猎委员会发言人凯斯·施蒂夫表示,它“已被抓返回了自然中心”。

  据悉,这只鳄鱼是在自然中心后的一座大楼里展出时逃跑的。负责人表示,本以为这只鳄鱼会跑到在自然中心后面的沼泽地或河口,然后失踪,没想到却被工作人员找到。

  “我们正在建造一个更高、更有防护力的围栏,这样鳄鱼就无法通过身体的重量翻越护栏逃走了。”施蒂夫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工作人员正在辨认苍蝇


诱蝇笼

  自贡市共设有35个监测点,负责对苍蝇蚊子的收集

  昨日,在自贡的农贸市场、住宅小区、餐饮店周边,活跃着一群市民眼中的“神秘人”,他们捉苍蝇、逮蚊子,还对它们冷冻、分类……原来,是自贡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对多种病媒生物进行专业监测。

  看起来好玩过程很辛苦

  “啪”的一声,随着汇东区一餐馆工作人员李师傅手起拍落,一个振翅飞舞的苍蝇被拍成了“肉饼”,正当李师傅再接再厉用苍蝇拍对准下一个“目标”时,一个“神秘人”阻止了他:“别打,留着它,我们有用。”

  “我们都是直接把苍蝇打死,还没见过有人活捉苍蝇的。”李师傅很是纳闷。

  原来,这些“神秘人”是收集苍蝇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

  疾病控制2科副科长肖崇堃说,这项工作并不像旁人想得那么“好玩”,相反特别辛苦。

  全市监测点一共有35个

  从今年3月至11月,该市疾控中心监测人员每月都会对苍蝇、蚊子进行一次取样监测。

  肖崇堃介绍:“我们在城里有15个点对苍蝇进行监测;而蚊子的监测点主要设在农村,有20个。”

  每个监测点必须按时放置捕捉工具,按时回收;到了实验室,还要把苍蝇、蚊子进行冷冻,然后分笼收集,一只一只地辨认分类。

  笼子捉苍蝇比杀虫剂强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自贡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一个绿色网状笼子放在实验台旁边,它的样子看起来像一盏“孔明灯”。

  “它其实是一个专门捕捉苍蝇的工具,名为‘诱蝇笼’。”肖崇堃说,利用这个工具活捉苍蝇,比直接用杀虫剂更管用。“只要苍蝇飞进去,绝对出不来!”

  “一般是上午9点放笼,下午4点收笼。”肖崇堃说,他们监测的场所包括农贸市场、绿化带、住宅区和餐馆酒店四大区域,主要是收集苍蝇,根据所监测区域捕捉到的苍蝇数量,来测算该区域的苍蝇密度、种类等指标。

  监测病媒生物严防疾病传播

  自贡市疾控中心主任李群说,鼠、蚊、蝇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传染病。该市疾控中心为此启动了此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为了系统监测掌握这些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资料,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防制方案,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的目的。

  截至目前,该市疾控中心尚未发现一例因病媒生物(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传染人体引发的疾病病例。

  文/图华西都市报记者罗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4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央行今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第3号》,旨在规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行为。公告表示,市场参与者应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规范自身交易结算行为,不得操纵价格或制造虚假价格,或通过其他行为误导市场。

  首先,公告表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对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清算及结算进行日常监测与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同时抄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

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应当切实做好日常监测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监测方案和实施细则,开发专门的技术系统,配备专职人员,实现实时监测,不断增强对违规交易、异常交易的快速反应与处理能力。

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可根据具体情况向市场披露重大异常交易情况。

第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结算代理人(以下简称结算代理人)可通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代理委托人进行债券交易。

未通过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交易双方应当于交易达成当日将有关交易情况送同业拆借中心备案;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交易结算的,则由其结算代理人于交易达成当日将有关交易情况送同业拆借中心备案。

第三,市场参与者应当自觉遵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规范自身交易结算行为,不得操纵价格或制造虚假价格,或通过其他行为误导市场。

市场参与者对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的日常监测与管理工作应当予以配合,并按要求提供书面材料。

市场参与者因特殊情况发生交易价格偏离市场公允价格等异常现象的交易行为,应当于交易达成前将有关情况送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或上海清算所备案。

第四,结算代理人应当本着公平的原则为委托人提供代理交易结算服务,不得误导或欺诈委托人,不得利用代理交易活动进行利益输送等违规活动。

结算代理人不得与委托人串通进行虚假交易或违规操作,不得为委托人的虚假交易或违规操作提供便利。

结算代理人应当监督委托人的交易结算行为,发现大幅偏离市场价格等异常交易结算行为时应当予以风险提示,要求委托人说明情况,并及时向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报告。

第五,交易商协会应当加强自律管理,引导市场参与者规范交易行为。

最后,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应当依据本公告制定相应的业务规则,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后实施。(中新网金融频道)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蜱虫叮咬所致的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经研究,确定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是这类“蜱咬病”的元凶。
3月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这一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是继SARS冠状病毒发现以来全球在病原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和认同,表明我国病原学及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达到一个更高水平。
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报告了以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少数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的情况。针对这一可能的新发传染病,在卫生部的组织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探索研究工作。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引进的旅美学者、得克萨斯大学于学杰教授的研究小组经过多方探索,首先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2010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开展了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从来自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和辽宁6省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完成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通过对病毒基因结构和形态特征的详细分析,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同时,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检测了600余份患者或健康人的血清,用大量病例证明了新布尼亚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因果关系。
李德新介绍说,研究明确了新布尼亚病毒致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该病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民为主,部分患者被蜱叮咬。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
“对于发现不同以往的传染病病例时,能否准确及时明确病因、鉴定病原体,是有效控制传染病、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李德新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首先得益于我国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其次得益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建设。
据了解,中国疾控中心已对全国疾控系统专业人员进行疾病检测和诊断培训,并制备了大量的实验室检测试剂分发到各省,使各省都能够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来源:新闻网 周婷玉 黄小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蜱虫叮咬所致的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经研究,确定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是这类“蜱咬病”的元凶。
3月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这一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是继SARS冠状病毒发现以来全球在病原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和认同,表明我国病原学及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达到一个更高水平。
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报告了以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少数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的情况。针对这一可能的新发传染病,在卫生部的组织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探索研究工作。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引进的旅美学者、得克萨斯大学于学杰教授的研究小组经过多方探索,首先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2010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开展了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从来自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和辽宁6省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完成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通过对病毒基因结构和形态特征的详细分析,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同时,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检测了600余份患者或健康人的血清,用大量病例证明了新布尼亚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因果关系。
李德新介绍说,研究明确了新布尼亚病毒致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该病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民为主,部分患者被蜱叮咬。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
“对于发现不同以往的传染病病例时,能否准确及时明确病因、鉴定病原体,是有效控制传染病、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李德新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首先得益于我国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其次得益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建设。
据了解,中国疾控中心已对全国疾控系统专业人员进行疾病检测和诊断培训,并制备了大量的实验室检测试剂分发到各省,使各省都能够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来源:新闻网 周婷玉 黄小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航天局14日宣布,一名工人当天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发射台施工时死亡,“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发射准备工作因此暂停一天。

  这名死者是美国航天局合同商——联合发射联盟的一名工程师,名叫詹姆斯·瓦诺夫。14日天清晨,他在39A发射台工作时从一层摔至另一层,尽管医务人员迅速赶到,但瓦诺夫最终不治身亡。

  肯尼迪航天中心发言人坎德雷亚·托马斯表示:“此事仍在调查之中。调查期间发射台的全部工作已经暂停。”

  “奋进”号航天飞机预计4月19日升空,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在空间站上,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寻找暗物质的来源。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一项目。(任海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5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