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商场内迷宫式的设计
故意滞留顾客促消费
近日,商店设计专家称,宜家“迷宫式”的商场布局是一种心理武器,能在尽可能长时间留住顾客的同时还从心理上迫使消费者进行冲动消费,购买更多的商品。
据国外媒体报道,伦敦大学学院建筑环境学虚拟现实中心主任阿兰·佩恩(Alan Penn)称,宜家的战略同一些郊区的购物中心类似,尽可能长时间地留住顾客。
虽然,宜家商场内都有快捷通道,但顾客却很难找到出口,只能沿着内部设定好的的通道去参观更多的商品。
由于“迷宫式”的线路令顾客很难找到走过的路,因此顾客在看到趁心的商品时,就会放进购物车里,以免错过后再也找不到了。大量冲动消费也随之而来,如灯泡、煲锅等一些原本不想买的东西。
巧妙的“迷宫”设计,加上物美价廉的商品,使得宜家2010年在26个国家的283家分店总共赢利23亿英镑(约241亿人民币)。
不过,宜家否认其店内设计是故意迷惑顾客。据其英国及爱尔兰副总经理称,宜家的展厅旨在给顾客展示很多不同的室内布局,包括厨房、卧室、客厅等。一些顾客会花一天的时间在宜家,欣赏各种不同的布局。但宜家也欢迎提前在网上浏览过商品,有目的来快速购物的顾客。
宇航员保罗拍摄的似压扁球体的月亮
53岁的保罗,这是他首次作为工程师完成6个月的空间站部署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玛雅文明预测世界会在2012年毁灭,不久前发生的各国群鸟死亡事件和世界性的灾难性气候,让许多人相信世界末日或许会降临。如果连月亮的形状也改变的话,你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与2012世界末日的临近有关。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近日,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奇特月亮升起照片,被证明仅仅是由一个大气现象造成的,而不是末日征兆。
国际空间站在日前环绕全球运行时,遇到了一次非比寻常的月亮升起。意大利宇航员保罗(Paolo Nespoli)拍摄到了这一画面,照片发布出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因为人们无法用常识来解释这种现象,于是2012末日论又与之联系到了一起。
其实这个似压扁球体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这与铅笔放置在水里会弯曲的道理是类似的。一家天文网站的管理者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说:"保罗拍摄的照片捕捉到的是一种普通的"大气效应"。这种现象的原理是真空中的光线经过大气时会变得扭曲,扭曲程度取决于光线中有多少空气,空气越浓厚,扭曲程度也就越明显。"
据专家介绍,国际空间站经过时,月亮正在升起,这时月亮顶部在移动中穿过的光线要小于底部,造成了光线暗淡和扭曲,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压扁效果。宇航员保罗所拍摄的照片并不仅仅是这些月亮图片,他还拍摄了太空站橱窗的日落、爱尔兰西海岸、鸟瞰慕尼黑等图片。
保罗来自意大利米兰,今年已经54岁,这是他首次作为工程师完成6个月的空间站部署。在拍摄这些难以置信的照片之前,他就已经加入了一个重大的科研实验。另外,他还参加了一个名为"misson x"的宇航员培训计划,该计划允许孩子体验空间站生活。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英国54岁的毛驴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5日消息,英国有头驴现在至少54岁了,或许能够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老的驴。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头驴名叫Eeyore,是根据动画片《小熊维尼》中那头忧郁的小驴的名字起的。据猜测Eeyore可能出生于1957年,至今有54岁了,而普通驴的寿命在25-30岁之间。
就像动画片中的小驴一样,现实中的Eeyore也很忧郁,整天闷闷不乐的。也许是因为它的动物同伴都先它而死去。
本月初,Eeyore的主人Selwyn Demmy把它带到了柴郡,并发现Eeyore的前两个主人一共饲养了它50年。
Eeyore的第一位主人最初饲养它的时候还是一个20岁的少女,如今她已经72岁了。
之后,Eeyore跟其第二位主人一起生活了10年左右。在它的两个美洲驼伙伴死去后,Eeyore就变得很孤独。
如今的主人Selwyn将两只小羊介绍给了Eeyore做伙伴,现在它们相处融洽。据Selwyn猜测,Eeyore可能都会比这两只小羊长寿。
曾经有一只名叫Lively Laddie的驴活到62岁,但2005年时已经死亡,且这头驴的年龄从未得到过证实。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三峡史记
摄影家曾年1971 年起就在长江上当水手,虽然同在一条江上,但对于三峡也只是听老船员说说而已。1996 年,三峡工程动工之后,曾年几乎每年都去三峡一线,这一行程既为三峡留影记录,也圆了他的峡江之梦。将近15 年过去了,三峡大坝175 米也试蓄水成功,曾年见证的三峡,似已天翻地覆。
70亿年代
就在今年,世界人口将突破70 亿大关。人们已经开始限制自身种群的膨胀,计划生育、结扎手术、观念普及都已初见成效。然而,在惯性驱使下,世界人口仍将在许多年内继续增长。而且老龄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如何供养越来越多的老人?更何况,人类若想自救,仅仅控制人口还远远不够。
翰墨书香廷巴克图
因为地处撒哈拉的水陆要冲,廷巴克图曾是盛极一时的驼队之城和伊斯兰文化中心,珍贵的书籍是它的灵魂。后来,廷巴克图因征服者的劫掠而一蹶不振。时至今日,来自西方的作家走过它的街头,搜集古城的新故事——羊皮文书的古韵遗风,盗匪神汉的蛮横乱局以及“绿色贝雷帽”的短命皈依和罗曼史——这一切,都将在文章中重新上演。
越南超级地下洞穴
来到越南中部的峰牙己榜国家公园,在它的数百溶洞中略窥一二,便能设身处地体验“鬼斧神工”的涵义。想象一下:可容波音747 通过的天然隧道,比人世任何殿堂都更宏大的洞室,旷无一物的地下空间如黑洞般吞噬头灯的光华——而不经意处又现出巨型天坑,令幽深洞道的中途洒进阳光,生出整片森林——无止境的地下奇观,定会让你看过的所有科幻大片黯然失色。
美洲迷城卡霍基亚
与美洲印第安人相关一般联想大抵是羽毛头饰、面部刺青,幕天席地、弓箭帐篷。几乎没有人记得,早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大陆400 年前,印第安人也曾建起规模可观的都市,一座座泥土夯成的宏伟高台是它的鲜明特色。但这城市生活和文化也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应有的痕迹,几百年后发心寻觅的美国人,还能找回卡霍基亚的几分真容?
图里河林业局煤炭站,一名运煤人头发上全都是白霜
担心鼻子被冻坏,我花了10块钱买了这个帽子
一匹马突然倒在地上打滚,它是为了除掉身上的白霜
贮木场的工人在寒风中搬运木头
内蒙古呼伦贝尔现零下46.6℃极寒天气。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街头冰雾弥漫,行人呼出的气瞬间凝成了霜花。1月16日,呼伦贝尔市局部地区夜间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6.6摄氏度,这已是从1月8日起当地气温连续第9天低于零下40摄氏度,为入冬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低温极寒天气。
这个局部地区,其中就有图里河镇。零下46.6摄氏度,图里河镇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冷成名”。
本报1月17日A8版《北方的冷是真的冷零下46.6℃是什么感觉》的报道中提到一篇网上关于图里河寒冷的文字:树木、枯草上满是霜挂,这样的风景已经无人去欣赏。匆匆行走的人都像圣诞老人一样脸上都挂满了白霜。平日里柔软的鞋底也变得僵硬,走在雪地上总有会随时摔倒在地的感觉。
寒冷的气温让你无法在室外停留很长时间,若你的双手裸露在外,只需短短的两三分钟就会让你感到钻心的痛。室外的金属你可不要轻易地去用裸手接触,那种寒凉会让你受伤,若你的手上潮湿还会瞬间被粘在金属上。
你若是男儿,在这种寒冷的天气下,还会体验到你的“小宝贝”也怕冷得藏到了肚子里……1月18日,也就是这篇报道见报的第二天,我就踏上了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图里河镇的旅程,亲身去体验零下46.6℃究竟是什么感觉。
我是一个喜欢冬天的人,自认为很能抗寒。但零下46.6℃,出发前,还是让我胆怯了一阵。
出发前一天,我就打电话给在内蒙古海拉尔市居住生活的朋友,问她我需要准备些什么。根据她的嘱咐,我去超市买了保暖内衣、冲锋裤、登山鞋、厚帽子、厚手套和很多双袜子,再加上同事提供的防寒服,这就是我的“装备”了。
我穿上五件衣服四条裤子四双袜子
图里河镇位于内蒙古东北部(距漠河约390公里),属亚寒带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年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50.2℃,是全国最冷地区之一,每年只有90天左右的无霜期。
那里的气温有时比中国最北的漠河县还要冷,这和两地的海拔高度、地理环境有关。
我从杭州到图里河镇走了差不多两天的时间:第一天早上从杭州飞往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下午又飞往呼伦贝尔的海拉尔,第二天早上从海拉尔到图里河,需要坐6个小时的火车。
飞机在呼和浩特落地前,乘务员说地面温度零下15℃。我穿着保暖内衣、外套和防寒服,在机场室外体验了一下,不是很冷,感觉良好。
飞机在海拉尔落地前,乘务员说地面温度零下28℃,我又添了一件毛衣。一出舱门,风吹在脸上,就感觉到冷,一定要戴上手套和帽子了。一眼望出去,整个城市就是白色的,走在路上,就听到咔嚓咔嚓踩冰的声音。
第二天下午终于到了图里河。那时太阳开始落山,温度下降很快,我将背包里所有衣物全穿在身上:五件衣服、四条裤子、四双袜子、两顶帽子和一双防寒手套。
手套是杭州买的,200多元钱,著名户外产品,营业员说可以抵御零下20℃的气温。只是手套非常笨重,使用不方便,我在当地又买了一双便捷的手套,4元钱,也非常暖和。
带去的5支温度计全冻裂了
在这个只有一万多人的小镇上,年轻人很少,他们大多数人到附近的牙克石、海拉尔等城市工作,或者到山东、河北等地打工赚钱。
一到晚上,路上就看不到人了,寂静得可怕。晚上10点后到清晨7点间,是温度最低的时候,路上会弥漫起霜雾,当地人称之为冒白烟,“冒白烟最大的时候,路上,我和你面对面在街道两旁站着,谁也看不见谁”。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当地人拿出了当时用手机录的画面,从画面上看,能见度确实不到两三米。
路上的人们基本都只露出一双眼睛,如果逆风行走,他们的哈气会立刻变成白色的霜雾挂在口罩、眉毛、帽子等等所有有毛须的地方。
我在呼和浩特买了五支温度计,在我到达图里河的第二天早上就全冻裂了。
因为要拍照,我的右手没有戴手套,手部露在外面的时间不能超过两分钟,不然会麻木失去感觉,需要许多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我也不能戴口罩,因为如果戴上了口罩,呼出的气就会往上蹿,没一会儿我的眼镜、眉毛和头发上就结起了冰。
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室外,相机工作正常,但镜头的对焦功能和相机的连拍功能失效。相机的电池性能会迅速下降,没拍几张就显示只剩一格电了。手机也一样,如果是触屏手机,可能会无法操作或者反应变得很慢。
不过回到温暖室内,相机电池、手机功能就会恢复。不过镜头上会有雾气,得过半个多小时才能使用。
棒冰冬天卖得比夏天好
图里河的街道上,有不少小摊贩在室外卖一些山货、干货、瓜子等,他们穿的比我厚实多了,在等待生意的时候,需要不断地跺脚。
路上遇到一匹拉煤的马,主人正在修理工具,全身布满白霜的马站在那里不停哆嗦,四只脚中的两只是踮起来的,或者腾空几秒。主人说,马也怕冷,只有跑起来才不会哆嗦。
过了一会,那匹马突然倒在地上,我以为被冻坏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是马在打滚,把身上的白霜抖掉。
这个季节镇上有许多地方可以买棒冰。棒冰都是摆在室外的,开店的人说,这些棒冰冬天卖得比夏天好。
我没见到有人在路上吃棒冰,遇到两个年轻人,我问了一下,对方说:“我们这里,夏天吃冰激凌,冬天吃棒冰。”
当地人吃的都是些干货或者肉类,很少见到蔬菜。镇上有一些农贸市场,都是室内的,有暖气。
每家每户里都有土暖气,烧的是煤。土暖气用来供热,也用来做饭。室内温度二十来摄氏度,室内外的温差达到六十多摄氏度,进屋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脱衣服。
午后,图里河的气温升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有阳光相伴的话,对当地人来说,就是“太暖和了”。
大家都会出来晒太阳,不过方式可不像我们,坐在阳光下喝喝茶,聊聊天,他们需要不断走动,否则脚指头会冻麻掉。
所以,我没有在大街上看到当地人站在室外聊天的。在图里河,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个熟人,得边走边问:“嗨,你吃过了吗?”
听到另外一个传说
网上说,不能在室外解手,否则会被冻住。
这个我也试了一下,事实上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有一位当地开饭馆的大伯对我说,听说在图里河零下62℃的时候,有人在外面“嘘嘘”,结果真的冻住了,后来是拿着木棍敲掉的。
但这只是一个传说。
不过皮肤确实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外,我戴的连体帽,鼻尖露在外面,回到杭州至今,我的鼻尖上还有被冻伤的痕迹。
图里河已经连续几年因为天气冷被全国媒体关注,有当地的人路上跟我开玩笑,说帮他们申报个“全国最冷城镇”的称号,这样也许能开发一下当地的旅游。(许康平)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千岛湖,一头野熊正准备猎捕鲑鱼
俄罗斯摄影师谢尔盖·戈尔什科夫拍摄了一组生动的野外照片,展现了野熊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千岛湖猎捕鲑鱼的精彩瞬间。鲑鱼是餐馆菜单上的热门菜肴,同样也是野熊的最爱。拍摄时,这位痴迷于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冒险游到距离野熊只有几米远的地方。当地的野熊数量超过1.8万头。
野熊拥有可怕的力量和速度,小小的鲑鱼根本不是对手,只能沦为它们的晚餐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千岛湖是超过1.8万头野熊的家园
为了拍到野熊,戈尔什科夫住进树林里的一个帐篷,用了6年时间跟踪野熊,拍摄它们捕猎鲑鱼、在湖中游泳和步行数公里穿过森林的动人景象。他说:“这些照片展现了难得一见的野熊生活瞬间。千岛湖是欧亚大陆最大的红鲑鱼产卵地,也是最理想的野熊栖息地,它们每年都会到这里觅食,早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一种生活习惯。”
他说:“我曾经看过一部在这里拍摄的纪录片,从此便深深迷上了它。我来到树林,住在距野熊不远的帐篷里,经常遭遇恶劣的天气,同时还要与好奇的小熊打交道。拍摄野熊具有一定危险性。在野外,我与野熊之间的距离与你们在动物园观看野熊时的距离不相上下。现在回想起来,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拍摄多么危险。野熊导致的摄影师受伤事故超过狮子、老虎、美洲豹和鲨鱼的总和。”
俄罗斯摄影师谢尔盖·戈尔什科夫用了6年时间跟踪拍摄危险的野熊
为了能够拍到自己满意的照片,戈尔什科夫不得不冒险与野熊亲密接触
戈尔什科夫的家位于俄罗斯莫斯科,他指出:“我经常和其他摄影师一起,到野外拍摄野熊。我知道还没有人曾经在水下拍摄野熊,因此想尝试一下。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在冰冷的水中苦苦熬了几个小时,当时一些野熊将我视为猎物,真的非常恐怖。”(孝文)
4.旋涡星系
照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23日对外公布,炙热的尘埃似乎正在旋进M51星系的中心。这个星系也被称之为“旋涡星系”。这幅照片在近红外条件下拍摄,是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旋涡星系密集尘埃骨架照片。在可见光条件下,旋涡星系的曲臂更为明显,分布着粉红色的恒星形成区和亮蓝色的星团。
5.M82星系
一幅X射线照片,展现了距地球大约1200万光年的M82星系,也被称之为“星爆星系”。在这个星系一个好似快车道的区域,恒星经历着生与死的循环。照片中分布着104个截然不同的光点,其中一些可能是贪婪的黑洞。很久以前,这个星系与附近的一个星系发生相撞,现正以超过普通星系的速度形成新的恒星。这幅新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其中有8个光点在X射线条件下异常明亮。研究发现,它们的亮度会呈周期性变化,说明光源是定期剥离伴星物质的黑洞。
6.两颗土星卫星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12月拍摄,展现了土星的两颗卫星——土卫四“狄俄涅”和土卫二“恩克拉多斯”。右上方颜色暗淡的卫星便是土卫四,另一颗明亮的卫星则是多冰的土卫二。拍摄时,“卡西尼”号距土卫二更近,但从照片来看,与土卫四之间的距离更近,因为土卫二的体积只有土卫四的一半。当时,“卡西尼”号距土卫二31.7万公里(约合51万公里),距土卫四51.6万英里(约合83万公里)。
7.蟹状星云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最近对外公布,呈现了美丽的蟹状星云。公元1054年,中国天文学家首次记录了促成蟹状星云诞生的超新星。蟹状星云复杂的碎片云一直就是宇宙中最明亮最可靠的X射线源。由于这种特征,天文学家多年来便将这个星云作为一个标准,校准他们的X射线观测设备。但卫星获取的新观测数据显示,蟹状星云的光线每年都会发生小幅变化。两艘飞船最近又发现了蟹状星云出现的大规模伽马射线闪光,未来的科学家是否仍将这个星云作为一个标准面临挑战。(孝文)
英国水下摄影师偶遇鲸鱼母子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1月25日消息,这些精美的照片显示了一名英国水下摄影师与一对鲸鱼母子偶遇,并且和体重超过1吨的小鲸鱼玩耍嬉戏的温馨场景。
据国外媒体报道,35岁的英国水下摄影师罗杰-芒斯(Roger Munns)来自康沃尔郡(Cornwall),当时正在汤加群岛附近海域潜水。罗杰和他的团队碰巧遇到了一对友好的鲸鱼母子,小鲸鱼显然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座头鲸开始“研究”起身边的潜水员
可能是由于母亲就在自己身旁不远,小座头鲸开始“研究”起在它身边游来游去的潜水员,而它的妈妈也默许了这段友好的相遇。罗杰说:“我之前听说过有关小鲸鱼的一些事情,但没有料到它们竟然会这样顽皮。它似乎对我们的到来非常感兴趣,兴奋的像只停不下来的小马驹,还试着碰触我们的身体。这场游戏持续了好一会儿,我必须承认那段时光非常愉快。”
小座头鲸兴奋的像只停不下来的小马驹
当然不是所有的鲸鱼都有这样的兴致玩耍。生殖季节的雄性座头鲸随着睾酮水平的不断提高,十分渴望找到配偶。当雄性的座头鲸寻求配偶时,会与其他雄性一起包围着一只雌性,通常这是雄性之间的竞争。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竞争有时持续几小时,失败者自动游离,胜利者获得与雌性进行交配的权利。
这场游戏持续了好一会儿
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动物,性情十分温顺,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冲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暴风之眼”:木星表面壮观的大红斑
处于土星环阴影下的土卫四
火卫一表面10公里直径宽的Stickney陨坑
2005年由“勇气号”探测器在古塞维陨坑拍摄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火星日落照片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4日报道,缤纷炫丽的太空构成的美景令人类惊叹。近日,英国皇家天文台所公布近5年来从太空中拍摄的精美太阳系照片,内容精美绝伦震撼人心。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些太阳系照片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宇航局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照片,其中一张令人难以置信的火星日落照片是2005年由“勇气号”探测器在古 塞维陨坑拍摄的。图中蓝色发光区域环绕在日落周围,有时当日落完全消失时蓝色发光区域还会持续两个小时。这种发光现象是由于高纬度灰尘散射环绕的太阳光形成的。由于大气层中存在着许多灰尘,因此其余的天空部分呈现淡红色。
这张图片使宇航员有种亲身体验火星环境的冲动,图片中太阳比在地球观看的小许多,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更远。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精美太空照片,例如火卫一表面较大的Stickney陨坑、木星表面的大红斑、土星环阴影投射在土卫四上;土星土卫一的近照等,参加2011年度天文摄影比赛。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这些图片展示的是2011年第一次北极光展的一部分,这次极光持续时间长达两周,是由剧烈的太阳活动造成的。极光达到峰值时,远在北爱尔兰的人都能看到这种精美绝伦的自然景观。
1.新年极光
新年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1月7日,挪威北部特罗姆索附近山区出现美丽壮观的极光。这次极光一直持续到今年的第二周,第一周剧烈的太阳活动生成的太阳风(其实是带电粒子)导致极光形成。当带电粒子沿地球磁场线运行时,就会形成美丽的极光。带电粒子撞到极区大气层,受到刺激的空气分子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力。
2.科瓦罗亚岛(Kvaloya)天幕
科瓦罗亚岛(Kvaloya)天幕(图片提供: Fredrik Broms)
1月8日,挪威北部科瓦罗亚岛的上空出现像花环形状的北极光。2011年前几周的北极圈周围的极光活动在1月7日和8日达到峰值。不过在接下来的很多天里,高纬度地区的天空仍有极光出现。1月12日在挪威特罗姆索附近,极光从下午6时开始,一直持续了12小时。据spaceweather.com上的一份报告说,在极光活动达到峰值时,它们是如此明亮,甚至远在北爱尔兰都能看到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观。
3.小屋上空的极光
小屋上空的极光(图片提供:Peter Rosén)
1月7日,瑞典北部阿比斯库的一座小木屋上空充满美丽的淡绿色极光。摄影师彼得·罗森说:“整个天空看起来像可怕的地狱一样被分开。天空里的红色、蓝色和绿光像翩翩起舞的舞蹈王后。”引起极光的太阳喷射物还能引发地磁暴,后者可对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地球轨道里的卫星和地面上的通讯及输电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4.犹如外星日落
犹如外星日落(图片提供:Ruslan Akhmetsafin)
1月8日,形状奇特的北极光使偏远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平线看起来像是外星世界。大气里的原子类型和它们所处的高度,决定了极光会是什么颜色。人们看到的极光大多都是淡绿色。这是因为这些极光是由位于较低海拔(大约距离地面100到300公里)的氧原子产生的。蓝色和紫色极光是由氢和氦等较轻的气体生成的,较低水平的氮气会使绿色极光幕布的底部形成红色边缘。
5.天桥
天桥(图片提供: Thilo Bubek)
1月7日,挪威北部索马罗亚(Sommaroya)上空出现的一条弯曲的极光,看起来像是附近一座灯火通明的桥。天空里出现的幕布状、弧状和带状光影展又称北极光或者南极光,发生在北半球的称作北极光,出现在南半球的是南极光。(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