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电 日前,古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题为“友谊的反映”——中古友谊图片展。在活动开幕式上,哈瓦那大学校长古斯塔沃·科布雷伊罗博士,中国大使馆教育专员鞠时光博士共同剪彩。古巴主要华人社团负责人及当地媒体、孔院及塔拉拉校区的师生共计300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图片展吸引了众多留学生观摩,100张图片中有不少是首次对外展出的珍贵历史图片,有1960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分别接见切·格瓦拉的照片,有江泽民主席1993年访问古巴的照片,有胡锦涛主席2004年访问古巴的照片……古巴前驻华大使罗兰德·洛佩斯、古巴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白诗德在看完展览后感慨地说:“正是有了两国领导人近半个世纪的兄弟情谊,才有了中古源远流长的友好交流,而现在在古巴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就是这兄弟情谊最好的见证。”
据悉,这次图片展将持续15天,并将在哈大其他校区巡展。
楚天都市报讯 在昨日举行的襄阳科技城建设和发展推介会上,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万波说,将加大奖励力度招揽国内外高端人才。
为配套襄阳科技城建设,高新区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襄阳产业化基地暨襄阳科技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出500万元+豪华别墅等优厚条件,广揽国际领军人才。
根据实施意见,高新区将设立“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从今年起每年至少安排2000万元重点支持留学人员入驻襄阳科技城;经论证、审批的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投资新办企业,将按照项目评级分别奖励企业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记者谢东波 通讯员郑钟鸣
东北新闻网讯 本网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网站获悉,校方已就王圣淇任职情况作出如下说明:
近日,一些媒体和网站对王圣淇同志任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一事较为关注,为回答媒体和网民的疑虑,现就其任职的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2010年7月,学校党委决定,将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合属办公的国际教育学院分离出来,组建国际教育学院。在认真履行干部选任程序的基础上,聘任王圣淇为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
1.关于王圣淇文凭的真实性问题。经我校组织部和人事处认真审核,确定王圣淇的文凭是真实可信的。王圣淇于2007年6月获得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荣誉文学学士学位,并于2009年2月1日得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2008年9月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并于2009年9月l7日得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由于中外学制的差异,王圣淇比国内读书的同龄人提前3年获得了硕士学位。
2.关于提任王圣淇为副处级的政策依据。王圣淇的任职,依据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5号)文件第三条的规定:“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商业金融机构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吸纳到能够发挥其专业和特长的岗位,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以担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的领导职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王圣淇具有在国外四年留学的经历,期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联外联部副部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学生会福利社社长,有一定的留学生管理工作经验。
3.关于提任王圣淇为副院长的初衷。学校着眼于未来科学发展的深层次考虑,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和外向发展战略,加大高学历和海归人才的使用力度,因此注重把优化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我校留学生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规模现已达到了140余人,因此配备好干部、带好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目前,该学院班子配备了四名干部,其中主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同志应了解和熟悉外国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王圣淇的个人经历和工作经验比较适合此项工作。
4.关于王圣淇的任命程序问题。我校党委严格按照《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政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的原则,按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程序提任使用干部。在王圣淇被提拔使用过程中,认真履行了民主测评、组织考核,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和票决、公示等组织程序。
据法新社13日报道,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15日将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应该派遣更多的留学生赴中国留学,并且要申办2020年世博会。
报告称,中国现在每年赴美留学人数近13万,是美国去往中国留学人数的10倍,报告对奥巴马政府在未来4年里将赴华留学生人数增加到每年2.5万的呼吁表示欢迎。“如果我们想要有足够的商业、学术以及政策专家来应对一个不断强大的中国,增加在华美国学生的数量是非常关键的。”报告指出,中国在美建有大约70家孔子学院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但美国在华提供开放图书馆的机构只有5家。
另外,该报告还批评美国在公共外交领域缺乏资金投入。报告称,在去年的上海世博会上,美国馆的质量很难令人满意———只是由私人资助、在最后时刻拼凑起来、播放简单美国宣传片而已。虽然很多美国人不再对全球性质的博览会感兴趣,但是却有大约7000万人到上海世博会参观,其中有700万人造访了美国馆。考虑到每年赴美旅游的中国人不到100万,“世博会简直就是一次千载难逢、最大限度影响两国关系的机会”。报告建议美国修改法律,允许政府支持这种国际博览会,包括为2012年韩国世博会的美国馆提供帮助,以及申办2020年世博会。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http://www.huanqiu.com )![]() |
李德慧在做实验 |
转眼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德慧到新加坡快一年了。
走出国门看世界
与其他海外留学生有所不同,李德慧并非一入大学便计划要出国。“由于学校与巴黎高师有合作关系,在大三的时候,我被推荐到法国参加选拔考试。”在考试中,李德慧发现国外的教学模式与国内有很大不同。“虽然最终没被录取,但那次海外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体验到不同的思考问题方式。”李德慧第一次萌生出国的念头。
大四时,李德慧选择了保研,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攻读硕士学位。随着对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李德慧更坚定了出国学习的念头。“当时家里也不太支持我出国,幸好我坚持过来了。”为了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李德慧每天从早上到深夜都在查找学校信息、填报申请资料。“那时候铁了心要出去,虽然很痛苦,但痛并快乐着。”李德慧说。2009年9月,他收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递出的橄榄枝。
为理想而坚持
“下飞机时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天气太热了,不得不在机场换成短袖。”李德慧至今对初到新加坡的印象还十分深刻。
学校开学后,李德慧开始跟随导师进行物理实验、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他在尽快适应英语授课的同时,还要抽时间找参考资料辅助学习,过得很忙碌。“最难熬的还是一个人独处,时常有一种孤独感袭来。周末想出去玩,但没有可以一块出去的朋友,只能呆在宿舍里,听着从天花板风扇上传来的嗡嗡声。”
“当然,你在承受痛苦的同时,也会有同等的收获。”乐观的李德慧说。
李德慧告诉笔者,目前新加坡中国留学生的社交还是以本国间学生的交往为主。他解释道,国内留学生在一起比较容易产生共同话题。“学校的国际留学生很多,如果自己对别国留学生的文化不熟悉,很难找到话题。在交流过程中,不清楚哪些做法是合适的,哪些做法是人家的禁忌。”
拓展思维空间
留学生活让李德慧在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两方面进步很多。老师自身对物理学科理解透彻,讲述问题时思路很清晰。“我的导师在美国待了9年,把美国的治学习惯也带到实验中,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问题处理,他都会按照美国习惯来要求我们。比如,导师会要求我们在实验前做充分的文献调查,然后论证实验是否值得去做、如何去做,并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很有帮助,能够培养我们将事情做得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从实验组的讨论中,李德慧也受益良多。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留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家在一起相互配合,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相比之下,中国人较谦虚、含蓄。表现在科研中,国外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参与讨论,提出的问题也很直接,喜欢追溯问题的根源。而国内学生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缺乏深入思考,学到的知识比较平面化,等到真正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存在很多疑问,需要一一去查书确认。”
“博士毕业之后,想换个国家做博士后。”李德慧仍准备漫步于留学旅途中。
新闻背景:第四届北京国际教育服务行业峰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大学、中学、留学中介、语言培训等教育机构的代表近200人齐聚一堂。就留学和教育开放,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谷天刚接受了本报专访。
笔者:我们发现,此届峰会的一大主题词是留学“引进来”,随着中国赴海外留学人数的逐年增加,您认为如何在“走出去”的迅猛势头下加大外国学生在华留学“引进来”的力度?
谷天刚:为提升我国对外交往软实力,需要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北京作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和中华文化对外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亦需要更多人了解。为此,我们大力发展北京留学生教育,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北京留学,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人文交流,促进北京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届峰会提出“引进来”的主题,就是希望留学服务行业为北京外国留学生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笔者: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2010年9月公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的目标。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有81所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当前北京的来华留学工作进展如何?
谷天刚:留学生工作是北京市教育对外开放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大力发展留学生规模:首先,设置北京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吸引外国优秀学生来北京学习。从2006年至2010年,我们投入了1.9亿元人民币作为市政府的奖学金,先后有49所高校1.5万名外国留学生获得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其次,北京市教委每年定期组织多项活动让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组织北京院校参加国外教育展或举办教育说明会,宣传北京教育。
最后,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外国学生在北京留学,在推进自身就业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能以在京留学生为纽带,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为此,一方面,我们为外国学生了解北京、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平台;另一方面,为他们实现个人发展提供帮助。我们希望在京留学生能认识北京、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这样我们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笔者:本届峰会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教育服务业,您怎样评估国内教育服务业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
谷天刚:留学服务机构旨在满足大量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需求,在保障学生与家长利益的同时,为出国留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首先,留学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大批国际化人才。其次,留学服务机构了解国外留学政策,在服务中国学生赴国外留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明年澳洲海外留學産業將受到重創,澳洲中央昆士蘭大學(Central Queensland University, CQU)預計明年海外留學生市場將會損失2000萬元的收入。
CQU擁有多個校區,且該校約半數的學生來自海外。學校副校長Scott Bowman說:“2011年進入我校就讀的學生人數下降了25%,而2012年的情况也大抵一樣。”
海外學生入學人數的大幅下降使得CQU明年的財政預算將不得不降低2000萬元,2012年的預算也會下降1600萬元。CQU是最依賴國際留學生帶來財政收入的學校之一,該校的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80%都來自于海外,而且大部分都是印度學生。
澳洲移民政策緊縮、簽證過程變慢、澳元走勢强勁以及不少私人院校的倒閉,都使得澳洲的留學産業大不如前。很多大學明年入學的新生人數都有了大幅下降。澳洲巴拉瑞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allarat)的國際學生比例今年已經從32%下跌到22%。不過CQU的Bowman表示,雖然CQU學生數量大减,但是學校還是保持著原來的所有課程。
根據澳洲政府的最新數據,在統計了包括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短期英語教育在內的所有教育機構的學生入學人數之後發現,十月份澳洲所有教育機構的入學人數一共下降了1.4%,幷且還在持續下降中。據悉,自2002年以來,澳洲的留學教育産業原本一直經營良好,平均每年增長10.7%。
学生上街示威游行抗议学费涨价
中新网12月10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议会9日晚些时候将就上调大学学费议案投票,大批学生聚集在伦敦市中心抗议游行。
此次投票被看作联合政府组建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
联合政府中的自民党在大选前曾经承诺反对上调学费。预计许多自民党议员将投弃权或者反对票。
游行中,学生和警察发生冲突,双方均有人受伤。
(澳洲日报讯)由于国际留学生人数的下降,2012年前维州经济将损失近26亿元。《澳洲人报》周三称,这一损失主要是归咎于技术移民政策的紧缩“毁掉了”该州曾经繁荣的、以移民为根本驱动力的留学市场。
本周,澳洲国际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IEAA)公布了以上数据并警告称,成千上万人可能因此饭碗不保。该协会呼吁在海外和国内大力宣传维州的国际教育产业,并且向留学生提供公共交通优惠。该协会称:“目前,整个澳洲留学产业所面临的衰退将导致成千上万的维州人失业,如果联邦政府和州教育厅不迅速联手对该产业提供支援,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在这份由澳洲私立教育和培训机构委员会(Australian Council of Priv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委托Allen咨询公司发起的调查中,2012年前,维州因留学生人数减少所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恐高达6.52亿元。如果考虑到后续和附带影响,则维州总产值(gross state product)将短少25.6亿元。
如果维州国际教育产业崩溃,则仰赖该产业的住宿业、咖啡馆和餐馆等遭受的打击最沉重,约将损失2.5亿元。零售业将少赚2.44亿元,教育机构将错失2.33亿元的收入。Allen咨询公司还预测,2012年前,到维州就读的国际学生人数将大跌24%,即2.4万人。
维州教育厅长派克(Bronwyn Pike)的发言人称,政府已经制定了投入1400万元拯救国际教育产业、挽回留学生的行动计划。但私立教育和培训机构委员会,仍呼吁政府再投入1000万元。
IEAA执行董事穆雷(Dennis Murray)表示,如果把公共交通优惠扩大到留学生身上,则维州政府每年最多需承担3500万元的成本,然而,与当前国际学生带来的滚滚财源相比,这笔成本不过是只占0.6%的“蝇头小利”而已。维州教育厅长派克反驳称,政府已经给予留学生相当大的交通补助了,而且交换生和有难民身份的留学生已经可以享受交通优惠了。
来自中国的29岁新郎江川(音译)与28岁新娘唐薇(音译)10日在悉尼Chippendale婚姻注册处成婚。
滴答网讯 据澳洲《星岛日报》报道,2010年10月10日,悉尼、巴拉玛打和纽卡素三地共106对新人在这个被喻为“十全十美”的好日子,在婚姻注册处共结连理。该数目刷新2008年8月8日纽省婚姻注册处所纪录的96对结婚,而10日在悉尼Chippendale婚姻注册处见证这一时刻的纽省律政厅长哈蔡斯特高称,在2010年10月10日这一特别日子结婚是百年一次。
哈蔡斯特高表示,10日是自纽省婚姻注册处于1856年成立以来最繁忙的一天,一年前已经有将要结婚的夫妇开始预订这一天。尽管10日进行注册结婚的夫妇为106对,但相信各种形式的结婚有上千个。他说,“有些夫妇选择10时差10分、10时和10时10分的特别时刻结婚,还有一位新娘更是幸运地在这一特别日子同时又是她的生日结婚。另外,还有不少来自海外的夫妇选择这一天在悉尼注册结婚。”
据婚姻注册处发言人Alana Sheil透露,106对在婚姻注册处结婚的夫妇当中,65对在悉尼市的Chippendale,35对在巴拉玛打,还有6对在纽卡素。由于Chippendale婚姻注册处的场地有限,19对夫妇在此场地登记注册,还有46对则在注册处于Madina酒店租借的场地举行婚礼。
记者10日在Chippendale婚姻注册处见到不少华裔夫妇。28岁唐薇(音译,Wei Tang)和29岁江川(音译,Quan Jiang)是10日注册结婚的第二对华人夫妇。他们接受采访表示,10在中国象征着完美,而今天是2001年10月10日,不仅日子很完美,而且天气也是-早上还下雨,但现在却已天晴。
来自中国河南洛阳的28岁丁艳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新郎Frank Rusdiyono,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共结连理。7年前来澳留学的丁艳两年前与Frank在零售行业相遇,两人现均在银行工作。丁艳表示,这是激动难忘的一天,选择10月10日的原因是这一天代表着“十全十美”,而且没有赶上9月9日。她还称会与丈夫拍很多照片,尽情享受这个特别日子。
为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10日登记注册的每一对新婚夫妇还会得到一个镀银相框做纪念。有数据显示,注册结婚从2002年起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结婚方式,受欢迎程度几乎是传统教堂婚礼的两倍。去年,纽省共有25718对夫妇注册结婚,14966对夫妇采用宗教结婚仪式,注册结婚占到全省总结婚数的63%,比1999年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