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霸王龙是称霸一时的陆地霸主,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庞然大物的咬合力同样傲视群雄,在从古自今的陆生动物中无人能敌。
尽管这种食肉巨兽的知名度非常高,但是最近几年有关它的一些传统观点受到了一些质疑,比如说这种体长12米的巨型恐龙是否真的能够奔跑,或者只能蹒跚挪动它那沉重的身躯?同样的,也有人质疑尽管霸王龙体型巨大,但它那张大嘴的咬合力却不一定能雄冠古今。
为了解开这一问题的答案,生物力学专家进行了一项最新的研究,他们使用激光扫描仪对幼年以及成年时期的霸王龙头骨进行数字化扫描。小组随后采用计算机模型重建了这种食肉恐龙的下颌部肌肉并分析其咬合表现。
这一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一头成年霸王龙的咬合力可以高达3.5万~5.7万牛顿。这一数字是过去估算值的4倍,是现代鳄鱼咬合力的10倍。霸王龙大约在距今6500万年前灭绝。这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英国利物浦大学计算机解剖学家卡尔·巴特斯(Karl Bates)认为“它当时可能是一种咬合力惊人的可怕捕食者。”
霸王龙和巨齿鲨
不过尽管霸王龙的咬合力在陆地生物中傲视群雄,但如果和海洋中的一些生物比起来仍然是不自量力,比如巨齿鲨。这种史前巨型鲨鱼可以长到16米长,体重比最大的大白鲨还要高出30倍。
过去的研究显示这些大致生活在1600万年前的可怕海洋掠食者拥有的咬合力可以达到霸王龙的3倍以上。但巴特斯说,考虑到巨齿鲨巨大的体型,它的咬合力数字应当更高。也就是说霸王龙可以用比现代的巨型鳄鱼强大10倍的超强咬合力去撕咬猎物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霸王龙的头骨可以承受的应力大小。也就是说,它可以用多大的力量去撕咬猎物而不至于伤到自己。(晨风)
北京时间9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科学家在多米尼加的水下洞穴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鳄鱼、树懒、蝙蝠、鸟类以及其他动物的化石。研究小组表示鳄鱼的尸骨在洞穴冷水中度过了数千年,可能属于一个已经灭绝的种群。通过对洞内发现的化石进行分析,科学家能够了解已经灭绝许久的动物当时的生活情况以及灭绝的原因。
1.洞穴鳄鱼
一个鳄鱼嘴化石从淡水洞穴底部伸出。这个露齿颚部化石是附近一个完整鳄鱼骨架化石的一部分。整条鳄鱼的化石掩埋在淤泥中。目前,科学家正进行分析以确定鳄鱼的确切年龄和所在种群。研究小组认为这条鳄鱼的尸骨在洞穴的冰水中度过了数千年,可能属于一个已经灭绝的种群。
除了鳄鱼化石外,潜水员在搜寻古代猴子骨骼化石时还发现了树懒、蝙蝠、鸟类以及其他动物的化石,分布在早已被水淹没的洞穴底部。研究小组领导人、纽约布鲁克林学院的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表示:“在古生物学遗址发现的化石往往埋藏在数吨岩石下方。它们受到侵蚀和天气影响,整个过程从动物死亡一直到被人发现。发现时,它们已经严重损坏。但在水下洞穴,我们却能发现保存完好的化石。”
2.收集骨骼化石
多米尼加的一个水下洞穴,潜水员克里斯蒂安-皮塔罗正在洞底收集骨骼化石。这个加勒比海国家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伊斯帕尼奥拉岛分属海地和多米尼加。由于这一地区的地质不稳定性,岩层中的化石很难完好地保存下来。研究小组表示,在多米尼加的一些地区和特定的历史时期,唯一保存下来的化石记录实际上就隐藏在被水淹没的洞穴中。通过对洞内发现的化石进行分析,科学家能够了解已经灭绝许久的动物当时的生活情况以及灭绝的原因。
3.鳄鱼化石
潜水员共潜入洞中两次,才将完整的鳄鱼骨架化石打捞出水,包括照片展现的头骨化石以及臂骨、腿骨、椎骨和尾骨化石。一个专家组用了整整3个小时,潜入洞穴,挖掘部分掩埋的动物骨骼化石。挖掘工作结束后,他们返回水面,更换氧气瓶后再度潜入洞穴,将骨骼化石打捞出水,整个过程同样历时3个小时。
4.潜水员
研究领导人罗森伯格(右)和两名潜水员注视着一棵无花果树下狭窄的入口,通往奥列格蝙蝠屋洞。在下潜26英尺(约合7.9米)之后,潜水员发现了至少4条鳄鱼的化石。这是一项令人吃惊的发现,第一次证明多米尼加东部省份拉阿尔塔格拉希亚曾有鳄鱼生存。
5.水下洞穴
类似照片展现的帕德勒·努斯特罗(Padre Nuestro)这样偏远的水下洞穴保存着生活在很久以前的动物遗骸,并且一直未被人们发现。罗森伯格说:“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我看过很多加勒比海科学家的报告。他们每天潜入这些洞穴,但在看到洞底的水池之后,他们往往就停止前进脚步。洞穴勘探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不适于普通人。我们的潜水员经过严格训练,都是经验丰富的专家。”
6.树懒化石
在奥列格蝙蝠屋洞被水淹没的洞底,潜水员戴夫-普拉特找到一个树懒骨盆和一颗鳄鱼牙齿。研究小组表示,多米尼加水下洞穴发现的动物骨骼化石有助于科学家了解一度生活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大型动物的生活情况。树懒和猴子等动物一度生活在这个岛国,现在的啮齿类大小或者更小的哺乳动物就只有这些化石。
7.蝙蝠墓
在奥列格蝙蝠屋洞被水淹没的区域,潜水员发现了大量蝙蝠遗骸,发现地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蝙蝠墓”。罗森伯格认为,附近的洞穴一度生活着大型猫头鹰或者其他猛禽,现在已经灭绝。它们的遗骸以及猎物的遗骸散布在洞底。
8.蛇脊柱
一条蛇的脊柱化石从多米尼加一多沙洞底伸出。潜水员在一些洞穴发现了猴子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化石,在奥列格蝙蝠屋洞,他们主要发现了鳄鱼和蛇化石。研究小组表示,这个洞穴在被水淹没前拥有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态位,可能是一片沼泽地或者沿海环境。
9.面对面
一名潜水员逐渐靠近巨大的古代鳄鱼化石。这个化石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研究机会。虽然被冷水淹没有助于骨骼化石的保存,但这种保存方式也提高了提取DNA的难度。罗森伯格说:“动物遗骸在水中保存了很长时间,出现了大量生物降解现象。”浸满水的骨骼化石同样提高了年代测定难度。(孝文)
稀奇的橙色鳄鱼
罕见的白虎
科学网(kexue.com)讯 人们对鳄鱼绿色的皮肤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过有其他颜色的鳄鱼你相信吗?日前,在澳大利就惊现一条全身橙色的鳄鱼,就连它的管理员也惊叹不已。
其实动物界这种奇怪的颜色也很多见,目前最为出名的白虎就是因为患有白化病而使得全身变成白色,白狮子也是这样的原因。而同样神秘的黑豹也是因为少见的疾病,使全身皮肤变色。不过奇怪颜色的鳄鱼倒是首次被发现。
这条奇怪颜色的鳄鱼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家动物园呢,院内工作人员人,它有个可爱的名字:“史努比”。史努比的体长达到8英尺,而它的性情十分暴躁,攻击所有身边的物体,甚至曾经攻击水池内的滤水器。
动物园工作人员桑德斯特罗说:“史努比是一只领地性非常强的鳄鱼,我们发现它有一天竟突然攻击水池中的滤水器,其实它来我们这很久了,之前我们看它比较正常并没有发现不对之处,可能是想怎么躲避它了,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没有发现,之后几周我才意识到它的身体是橙色。现在我都有些奇怪,它是变了颜色还是来得时候就是这样的颜色。”
不过史努比看上去除了颜色没有其它的变化,还是十分暴躁,还是经常攻击附近的事物,而且现在史努比看上去没有生病,它的食欲与是依旧的好。一位鳄鱼专家认为:“它看上去很健康,没有问题,可能是皮肤因为水中的什么物质起了反应,也是是水草或者一些红藻类植物,这些物质在鳄鱼身上起了一些化学反应。或许之后不久将会恢复绿色。”
其实动物界这种奇怪的颜色也很多见,目前最为出名的白虎就是因为患有白化病而使得全身变成白色,白狮子也是这样的原因。而同样神秘的黑豹也是因为少见的疾病,使全身皮肤变色。不过奇怪颜色的鳄鱼倒是首次被发现。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网(kexue.com)讯 这说起来更像个怪兽电影,6000万年前,一条古老的长达20英尺(约6米)的鳄鱼和一条世界上最大的蛇在哥伦比亚森林河流展开对决。
古老的鳄鱼被发现在哥伦比亚的一个煤矿里,在同一地区还发现了一条巨大蟒蛇化石。这种蟒蛇生活于热带雨林气候的淡水中,似乎已经完全适应了恐龙灭绝后的气候变化。
“气候的变化迫使大蟒蛇不得不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能够居住在不同的地区,以随时可以改变栖息地和充分利用资源,”来自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佛罗里达大学地址科学系博物馆的首席研究员 Alex Hastings说,然而它们的新栖息地却正是那些古老偏僻鳄鱼群体的家园。争夺在所难免。
古代鳄鱼和现代鳄鱼相似的一点是它们都捕鱼为食,这一点和现代鳄鱼相似,但它们和现代鳄鱼没有直接联系。
鳄鱼和蟒蛇之间必须争夺食物来源,有时候蛇也会捕食小的鳄鱼来作为它的美餐,要知道,最长的蛇可有42英尺(超过12米)长。因此,小鳄鱼需要时刻保持对大蛇的警惕,捕获一条小鳄鱼代替其它的食物对大蟒蛇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然而,等到小鳄鱼成年时,它们则都可以相安无事。(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网(kexue.com)讯 世界上最稀有的鳄鱼,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鳄鱼物种在老挝的南部被科学家们发现,一同发现的甚至还有20个野生的蛋。
这种鳄鱼叫做暹罗鳄,科学家说这种鳄鱼生活在曾经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沼泽,森林和河流中,而这次发现他们的地区是在山区,十分的不可思议,科学家们上次在野外发现这种鳄鱼还是在2008年,此后它们一直未曾路面。早在1992年,暹罗鳄就被宣布为在野外灭绝的物种。
早前由于受到了捕杀外加环境的形象,它们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现在只能在东南亚的一小部分看到它们。虽然这次发现了它们的足迹外加尚未孵化的蛋,但也不能表示它们的数量已经回升。
动物学家哈勒母表示:“这太好了,这里应该还生活这不少暹罗鳄。如果你想想现在全球人口和老挝的人口飞速增长时,这里竟然还可以给它们存活的空间,真的太好了。”
现在这些鳄鱼蛋被转到万象的动物园进行孵化,动物学家们怕这些蛋成为蛇或者蜥蜴的盘中餐才出此下策,不过哈勒母也表示,在18个月后,它们还是会被放归野外的。
暹罗鳄通常情况下可以长到3米长,不过比起其他鳄鱼,它们比较温顺。所以它们也成为了猎人们狩猎的头号目标,在近几十年里,东南亚鳄鱼肉市场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的增长,也导致这里鳄鱼数量的极具减少,味道鲜美皮肤柔软的暹罗鳄成了美味佳肴。而在动物园里的暹罗鳄由于杂交的比较多,目前世界上纯正的暹罗鳄可谓是少之又少了。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修改鸡的基因,制造出类似于鳄鱼嘴而不是鸡(喙)的胚胎,从而逆转了进化过程,此举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儿童的先天缺陷。
哈佛大学的进化生物学专家阿尔哈特-阿布扎诺夫研制出了这种具有鳄鱼嘴的鸡。他在家鸡胚胎发育初期,在鸡蛋壳上开了一个小洞,随后将微小的胶质蛋白珠滴入其中,添加蛋白质珠会抑制某些分子的发育,也会阻止鸡长出某些特征。此举让家鸡控制外貌形态的“生物信号分子”的进化过程发生了逆转,使鸡胚胎在14天内,长出了鳄鱼嘴。科学家们认为,在进化过程中,鳄鱼嘴已在数百万年前的白垩纪失去。
阿布扎诺夫表示,这种“逆向”进化过程有望为科学家们修改其他DNA(脱氧核糖核酸),并使用同样方法制造出更能适应地球气候变化的物种铺平了道路。最新突破最终也有助于消除儿童的先天缺陷。
尽管由于伦理原因,科学家们没有将这种小鸡孵化出来,但阿布扎诺夫希望最终能完成这项工作,将鸡变成手盗龙(Maniraptora)。手盗龙是小型恐龙,现存于世的鸟类中,可能有数千种鸟都是它的后代。此前科学家们就认为,鸡和其它鸟类是恐龙通过一系列遗传变化进化而来。
美国蒙大拿大学的古生物学者杰克-亨尼尔正在进行同样的工作,他试图培育出一种“鸡恐龙”,这种动物具有和恐龙一样的尾巴和手。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发育生物学家克雷格-艾伯森表示:“最新研究告诉我们,诱导某个进化过程发生逆转是一件如此简单的事情。”
母牛在鳄鱼池中淡定行走
科学网(kexue.com)讯 初生牛犊不怕虎想必都知道这句话,可是谁有真正相信呢。如今这句话看来要改词了,初生牛犊不怕鳄。
美国一名摄影师在巴西的潘特纳尔(Pantanal)湿地,拍摄到一只母牛若无其事在走秀,但重点是它脚底下都是鳄鱼,摄影师大赞,母牛真是勇气可佳。
《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照片拍摄者是来自美国维吉尼亚州(Virginia)的50岁罗伯(Robert Mooney)。他表示,当我看到这只牛走在布满鳄鱼的湿地上,这一幕太令我惊讶了!
根据维基百科介绍,潘特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位于巴西西部的马托格罗索州(Mato Grosso),占地面积达到24万2000平方公里,生态相当丰富,有超过3500种植物、650种鸟类和400种鱼类生存其中。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评选出2010年度十大新闻图片,危地马拉天坑、格陵兰岛奇异物种、“长手鱼”、冰岛火山闪电以及鳄鱼与大象殊死搏斗等新闻图片入选。
1.鳄鱼伏击大象图片
今年夏天,在赞比亚南卢旺瓜国家公园上演的一场不同寻常的“伏击战”中,一条尼罗河鳄鱼紧紧咬住大象的鼻子不放。
2.危地马拉天坑图片
今年6月,危地马拉一个相当于30层楼高的天坑吞噬了一栋三层楼高的建筑。
详细报道:危地马拉巨型塌陷地洞或由人为因素所致
3.长手鱼图片
9种使用手状鳍在澳大利亚附近水域行走而非游动的神秘鱼类在今年5月被确认为新物种。
详细报道:科学家发现9种神秘鱼类用手行走(组图)
4.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奇特生物图片
在今年10月结束的历时10年的“海洋生物普查”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叫“Mr. Blobby”的奇特鱼类及其他大量生物。
5.冰岛火山闪电图片
今年4月,剧烈的雷暴天气与火山灰交汇以后,令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的夜空呈现别样的风景。
详细报道:全球各地火山喷发壮观景象(图)
声明:新浪环球地理图片及文字为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媒体事业部授权新浪独家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这组照片展示了鳄鱼攻击大象这一惊心动魄的瞬间。在这场较量中,鳄鱼虽然凶猛,但大象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最后只能罢兵,放过大象。
1.非洲伏兵
和往来一样,两头非洲象来到水洼边喝水,但令它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只饥饿的尼罗鳄鱼就埋伏在水洼里并瞄准机会向它们展开攻击,一场生死较量就此展开。这场鳄象大战发生在赞比亚的南卢旺瓜河国家公园,来自瑞士克洛滕的游客马丁·奈菲勒拍下了全过程。奈菲勒在接受“国家地理新闻”网站采访时说:“我们看到一头母象和一头小象来到水洼边,然后就对导游说,真的太可爱了,我们在这停下来吧。突然间,鳄鱼跳了出来。整个过程可能持续了15秒。”
2.机会主义者
虽然大象很少成为尼罗鳄鱼的猎物,但这种身长可达到20英尺(约合6米)的爬行动物偶尔也会埋伏起来,袭击类似大象这样的大型动物。专家们说,每年都有数十人遭鳄鱼袭击。费城动物园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馆副馆长詹森·贝尔说:“虽然身体一天天长大,但鳄鱼最常吃的还是鱼或者小动物。然而,它们也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会埋伏在水里等待,等待猎物到水边喝水,而后发起攻击。鳄鱼有时会袭击小河马或者南非水牛并且能够将它们拖下水。”
3.拉锯战
遭到攻击后,两头大象迅速从水洼边撤离,但鳄鱼仍然死死缠住母象。据摄影师奈菲勒透露,南卢旺瓜河国家公园的导游此前从没有看到过这种景象。圣地亚哥动物园爬行动物馆馆长堂·博伊尔表示,即使对拥有惊人力量的尼罗鳄鱼来说,击倒一头大象也并非易事,说明此次伏击可能是一次铤而走险或者犯了一个错误。他说:“捕食者也会犯错误。它们有时比较冒失,事后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
4.大象逃走
在场的人感到庆幸的是,两个大家伙的此次交锋最后以握手言和收场,但对于这只饥饿的鳄鱼来说,这显然不是它愿意看到的结果。摄影师奈菲勒说:“大象遇袭后马上转身,但鳄鱼仍然没有死心。小象被鳄鱼绊倒了,幸运的是,鳄鱼最后还是放弃了进攻,重新回到水里,两头大象则快速逃走。”(孝文)
5.黑白骨骼结构
论文作者表示,Pakasuchus的柔韧脊骨(显示的是新发现的鳄鱼化石的脊骨和颅骨图案)更加有力地证明,恐龙时代的鳄鱼比我们以前认为的更加多种多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史蒂夫·萨里斯布里没参与Pakasuchus化石的研究工作,他表示,在冈瓦纳大陆(Pakasuchus生活的南方超大陆)发现的越来越多的化石,揭示了Pakasuchus所属的南方鳄鱼(Notosuchian)的种类繁多。
6.岩石明星
这项研究的领导者帕特里克·奥康纳(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和同事们正在发现Pakasuchus化石的坦桑尼亚砂岩崖壁上挖掘恐龙肢体骨骼化石。在白垩纪时期,坦桑尼亚和非洲其余部分是南部的超级大陆----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冈瓦纳大陆虽然没有很多白垩纪时期的哺乳动物化石,但是这里的爬行动物化石非常丰富。根据Pakasuchus的独一无二的齿系进行划分,它可能在哺乳动物中扮演着生态学角色。
7.像哺乳动物的鳄鱼会腾空跳跃
这张艺术概念图显示的是1.05亿年前,Pakasuchus利用细长的腿和柔韧性很好的背部弹跳起来,捕捉飞虫的画面。Pakasuchus可能是以小蜥蜴、昆虫和当时冈瓦纳大陆存在的少数原始哺乳动物为食。俄亥俄大学的论文联合作者南希·史蒂文斯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小型动物在食物链上占据着跟现代鳄鱼明显不同的位置。”鳄鱼序包括鳄鱼、短吻鳄、凯门鳄、马来鳄和与之相关的已经灭绝的种类。
昆士兰大学的史蒂夫·萨里斯布里表示,发现Pakasuchus或许会促使很多科学家回过头来,重新对他们的化石收藏进行研究。他说:“以前科学家认为这颗孤立的牙齿属于哺乳动物,现在看,可能是鳄鱼的牙。”(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