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青岛建筑工地的一名男子在高压线下接电话时手机突然爆炸,造成身体烧伤面积达70%。事后,大家猜测是因为靠近高压电线接电话导致了惨剧的发生。那么,在高压电附近打电话到底有没有危险隐患呢?
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高压线是三相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目前高压线缆在城市中大量以“遁地”形式出现,这种线缆是带有绝缘层的。但还有一种架空高压线,为了增加经济性,使用的是裸露的导线,而直接将空气作为绝缘介质。对于这种架空高压电,则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多则5-6米,少则1-2米,可以说,高压电的架空高度肯定是达到了与地面的安全距离的。
然而,手机和其他物体不同,手机在使用的时候会向外发送无线电波。这会不会主动把高压电引下来呢?
首先,手机信号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1GHz,2GHz左右,而高压电线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频率是50-60Hz,两者相距很大,手机的天线不具备接收高压电辐射出的能量的能力。
其次,可能有人会怀疑,手机发出的电磁波会不会让头顶上的空气发生电离,增加空气的导电性,给高压电建一个“绿色通道”呢?这也不会发生,原因除了一部手机的无线电波能量太低外,手机本身使用的电磁波波段电离空气的能力太弱了。一般来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电离作用就越强。频率很高的宇宙射线对空气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太阳紫外线也可以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相比之下,手机无线电波的频率(1GHz~2GHz)太低了,它就无法电离空气。
科学证明,在高压电下打手机并不会增加被电击的危险,爆炸事件另有原因。(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昆虫间谍
昆虫间谍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31日报道,多年来,科学家在仿照昆虫制造微型飞行器(MAVs)的研究中,一直面临着携带能持久供电的电源这一挑战。最近,密歇根大学科学家就另辟蹊径,直接利用真正的昆虫,解决了飞行器电源方面的一个难题。
歇根大学电力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艾瑟姆-阿坎-阿卡达卡和同事共同开发出一种能量收集器,利用绿花金龟(GreenJuneBeetle)飞行过程中翅膀的震动来发电,通过一种压电装置,使每只甲虫输出的总体电功率达到45毫瓦。他们预测,如果把甲虫飞行肌直接和发电机相连的话,发电功率还能再提高一个数量级。这也标志着人们第一次用活昆虫和非共振装置来采集能量。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微观力学与微型工程杂志》上。
此前收集昆虫能量的方法包括用热电偶收集昆虫体热,或用共振磁性装置收集振动能量。但不同甲虫翅膀震动的频率有很大不同,同一只甲虫在不同条件下的震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非共振装置才能有效收集各种振动产生的能量。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压电装置分别测试了甲虫翅膀、胸部和翅鞘部位的发电能力。压电装置能以85赫兹到105赫兹的频率运行,这也是绿花金龟翅膀震动的频率范围。实验显示,能量收集器越靠近飞行肌底部(振动源),受到的机械压力越大,输出功率就越大。换用了更大的压电装置后,在最佳部位能达到115毫瓦。
这种装置还能拓展到同类昆虫身上,其重量要比共振式能量收集器大大降低。不考虑振动频率转换、光热环境条件的话,能得到巨大的输出功率。”阿卡达卡说,“尽管微型飞行器的研发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空气动力性能、飞行时间、载荷能力、能源储备微型化方面,机器昆虫更具优势。我们目前的技术跟自然界几千年的进化比起来还太简单。
机器昆虫能作为微型飞行器来使用,执行搜寻与救援、跟踪、监控危险环境、探测爆炸物等任务。阿卡达卡说:“目前我们在研究一种将压电陶瓷和传统硅制造相结合的新技术,以提高微振动能量收集器的效率。”(常丽君)
北京的强降雨
百年大雨、极度干旱……极端天气为什么频频发生,我国未来气候趋势究竟如何?8月29日下午,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七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现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徐影研究员称,21世纪我国极端气候可能更频繁,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
徐影表示,在未来温室气体持续升高,气温也升高的情况下,全球气候包括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持续上升,台风、飓风的风速会更大,千年一遇的洪水发生频率可能变为百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发生频率可能变为50年一遇。
就我国而言,近百年,与全球相比,我国平均气温升高了1.1度,比全球平均温度略高。徐影称,根据观测数据分析,21世纪我国极端气候可能会更频繁,台风、强对流天气可能增加,北方的降水增幅将可能大于南方。
徐影分析,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首先是粮食安全,未来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不稳定性将明显加大,粮食生产成本和投资将进一步增加,大范围严重饥荒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其次是水资源安全,靠冰雪融化形成的河流径流量增大,春季最大流量发生时间提前,水资源时空分布失衡的情况更加突出;第三是地区安全,未来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地区可能导致部分绿洲消失、城市消亡、地区不宜居住,从而激化因资源枯竭而产生的地区冲突;此外,冰川显著退缩,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人类健康、人居、工业、旅游等都会受影响。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表示,他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可利用普通的电灯泡完成整个过程。在打开房间电灯的同时,用户也打开了互联网连接。哈斯将这种装置称之为“Light Fidelity”(简称Li-fi),可用于传输来自电视波段“白空间”的无线数据或者未被使用的卫星信号。
哈斯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教授,他表示我们当前使用的无线电波数据传输方式效率不高。借助于手机,现在有140万个基站负责增强信号,但大部分能量都用在冷却上,效率只有5%。相比之下,全世界使用的灯泡却有400亿个,因此拥有更高的效率。只要将传统白炽灯换成LED灯,便可让灯泡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这项发明被称之为“D-Light”,通过改变房间照明光线的频率进行数据传输,每秒传输的数据超过10兆位,与典型的宽带连接不相上下。它可以应用于医院、机场、军队甚至于水下。从理论上说,飞机乘客能够利用机舱内发出的光信号上网冲浪。哈斯说:“我们当前采取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是效率低下的电磁波,尤其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存在很多局限性,它们较为稀有、成本昂贵并且只有确定的波段。这些局限性使其无法跟上无线数据的步伐,让效率成为一种不可能。光是电磁波频谱的一部分,将其用于无线通讯难道不是一个很棒的做法吗?”
他指出可见光谱的空间是无线电波的1万倍,使其成为可使用的最理想的波段。在一次演讲中,哈斯展示了一盏使用LED灯的桌灯,能够像桌子下面的接收器传输数据。只要将手放入光束中,视频信号便会传输给身后的屏幕,一旦阻隔信号,便会停止播放。
哈斯表示这项技术还没有与智能手机结合在一起,希望不久后可以做到这一点。他说:“任何有光的地方都是潜在数据传输源。在我看来,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超乎我们想象,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所有潜在照明装置安装微芯片,将照明与数据传输联系在一起,解决我们面临的无线通讯问题。”(孝文)
当海啸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东西能阻挡。但是从牛顿时期就开始的水波研究,最近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复旦大学昨天宣布,由该校先进材料实验室胡新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与他的合作者研究发现,一个由低频共振器排成的周期阵列能够完全阻挡住水波,这一阻挡的过程转化为电能,即便是海啸也可能变成发电的能源。这项最新成果发表在物理学领域的顶级刊物、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后浪并非比前浪有力
人们总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似乎后浪的“力气”肯定比前浪大。实际上,波浪从泛起一直到平静,不管浪花走了多少路,它所包含的能量几乎不会衰减。也就是说,无论是普通的风浪波还是海啸的水波,水波的长度周期不会使它的能量减少。
胡新华教授介绍说,水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是重力作为回复力的一种机械波,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重力,水波是不可能传播的,这也是为什么太空中不会出现水波,即便是在小小的杯子里,水也一直是平静的,不会有动荡的感觉。另一个特点是,水波是在水的表面上传播。普通的风浪波周期是1秒到25秒,海啸的波涛周期更长,周期是10分钟到两个小时。一般的风浪波是由风吹动水引起的波,而海啸则是水从海底上升或者从海面卷下来形成了波,并且造成了整个水体都在震动。
人类对水波的研究开始得很早,即牛顿时期。而对海洋能的运用,到现在已经研究了30多年。从1975年开始,科学家们把海浪能的研究作为一个热门课题,但5年之后,随着石油价格回落,对海浪能的研究投资出现大幅度下降。但在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不少科研机构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共振器阵列使海浪动能转化为电能
胡新华教授和他的合作者研究发现,一个低频的共振器产生的周期阵列可以完全阻挡住往常人们认为不能阻挡的长水波。因为研究结果发现,当水波的频率在共振器频率附近时,共振器阵列会完全反射水波,并且使共振器上下运动,这种强反射戏剧性地改变了共振器的海浪能吸收效率。
胡新华介绍称,所谓的共振器,是一种开缝管,它和实心的柱子不同,是空心的,而且在管壁上有一些缝,通过这样的共振器排成一种阵列,而且在共振器的下方有一些可上下浮动的特殊设备,当水波频率和共振器频率相同时,就能高效地吸收海浪能量,并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这些特殊设计的设备未来可用于提取海浪能,成为海浪能发电厂的核心部件。
海浪能的效率是风能的1000倍
相对于我们熟悉的风能来说,海浪能是它的1000倍,因为水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1000倍,所以能量的密集程度也是风力发电的1000倍,海浪能里面的能量密度则更高。但胡新华教授表示,这一领域的缺点是海浪能的测试和研发成本要比风能高很多。
因为海浪的频度很宽,有各种波长,就像阳光一样,光线频谱中既包含可见的部分,这就意味着需要各种频率的共振器,如果想要利用海啸的海浪能发电,按照海啸在远海中500公里的波长,近海中1到2公里的波长,要阻挡海啸的话,这个共振器就必须做得非常庞大。
课题组目前已经在部分海域尝试放置了共振器阵列,发现这个共振器阵列除了可以发电以外,还有另外的效果,就是阻挡海浪后,在这个阵列后面形成一片比较安静的水域,鱼类可在其中迅速地繁殖。不过目前来说,还很难将之用于渔业的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两个月前发表的首份全球蜜蜂现状研究报告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北半球的蜜蜂数量急剧下降,欧洲地区减少了10%至 30%,美国减少了30%,而中东地区锐减了85%,联合国认为,杀虫剂的使用、空气污染是蜜蜂的主要杀手。而近日瑞士科学家对此有了新的解释,他们认为,现代通讯工具手机是罪魁祸首。
我们知道,蜜蜂是通过身体的舞蹈、扇动翅膀的频率等来传达食物的方位、距离等信息的。工蜂能够根据领头蜂的翅膀扇动频率,阅读出各种指令,这些指令会得到严格执行,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不会受风向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蜜蜂翅膀扇动频率一般在250-300赫兹之间。瑞士生物学家达尼艾尔?法佛尔在试验中将手机放在两个蜂箱之间,当手机发射信号时,在半小时之内,蜜蜂产生的赫兹增加了8倍。相同的试验重复进行了80多次,每次都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据此,法佛尔分析说,正是手机信号的干扰破坏了蜜蜂信息的准确性,在这些错误信息的误导下,大量蜜蜂飞到远离蜂巢的地方,并最终导致死亡。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分析大脑在何时何地会活跃
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如视听信号以物理、化学形式存在,而神经系统只能以神经脉冲的形式传递信息,因此必须把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变为频 率、节奏、波长等神经脉冲来表示不同的信息,这一过程称为编码。就像人们调节收音机的频率,科学家目前已在利用一种脑皮层电流描记的方法,精确描记大脑活 动时的频率、波长等神经脉冲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有关大脑意识的更多详情,帮助人们从一个全新角度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
脑生理学的三种工具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分析大脑在何时何地会活跃。最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使用了脑皮层电流描记法,这是一种用临时放置于大脑皮层表面的电极阵列来监测大脑的技术。“分析大脑功能,通常集中于大脑的哪个部位、什么时候产生活跃。”医学院的埃里克·里奥萨德说,而分析大脑活动的频率、波 长为研究脑生理学提供了除脑电图(EEG)、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以外的第三种主要手段。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的血液动力的改变,在大脑中定位某个功能区。脑电图则是将电极放在头皮上,许 多神经元同时放电就产生了脑电波,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在专门的纸上,得出一定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的曲线即为脑电图。放电频率决定了大脑活跃频率或波 长,这是可以用赫兹或秒周期来计量的。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用脑电图监控外伤或癫痫病人的意识,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 帮助,也可用来研究睡眠。
相比于脑电图,脑皮层电流描记法能直接记录来自大脑皮层的脑波数据。在临床上,里奥萨德和其他神经外科医生用这种方法来鉴别抗癫痫药物作用源 区,绘制出这些区域以便通过外科手术清除病灶。得到病人允许后,他们将电极阵列放在癫痫病人颅骨以下的大脑皮层表面,监控大脑活动波谱,以找到抗癫痫药物 在大脑中的作用源区,与传统的脑电波监控手段相比,这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要更加详细。
精细解码脑电波
利用电极阵列收集大脑活跃性频率的数据,可以获得更多重要的内部观察资料。里奥萨德既是神经外科教授,也是神经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他 说:“EEG只能监控40赫兹及以下的频率,但是脑皮层电流描记让我们能对500赫兹以下频率的脑电波活动进行监控,从而能完整地研究大脑活动的生理机 制,得到更好的信号,并能更准确地定位信号的来源去向。”
里奥萨德和同事通过电极阵列来观察外科麻醉后的意识减弱和恢复过程,研究结果发表在去年12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他们发现,每个频率都产生了不同的信息,这显示出不同的神经回路会如何随着意识的减弱而变化。
在失去意识过程中,按某种顺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恢复意识的过程中以相反的顺序重复。某个频率区的活动性称为伽玛带,被认为是神经元与其附近神经元之间交流传输信息的表现,随着伽玛带频率的下降或回归,病人失去或恢复意识。
“不管病人麻醉得有多深,某个大脑网络总是以很低的频率保持活跃性不变,”里奥萨德说,“大脑活跃性频率高低频之间有着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也不会变,我们推测这可能与某些记忆回路有关。”
在另一篇发表于2月9日《神经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里奥萨德和同事证明了,大脑特定区域的波长可以用来测定该区域在当时执行的功能。他们 将一个电极放在多个不同的脑区,包括语言中枢测量脑活性数据,集中分析这些数据显示,病人的许多信息可通过脑区中的活性高频带获得。比如:是否听到了一个 单词?是否准备说出一个他听到或看到的单词?是否正在说一个他听到或看到的单词?
“一直以来,我们把大脑活动频率作为一个整体,用来研究一个现象,但我们发现这些频率并非毫无差别,而是非常多样。”里奥萨德说,“我们用脑皮 层电流描记法分析这些频率,可解码更多的体现大脑活动和认知意向的电流脉冲,因此可更多地从大脑无线电台中获得信息。”(常丽君)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分析大脑在何时何地会活跃
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如视听信号以物理、化学形式存在,而神经系统只能以神经脉冲的形式传递信息,因此必须把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变为频率、节奏、波长等神经脉冲来表示不同的信息,这一过程称为编码。就像人们调节收音机的频率,科学家目前已在利用一种脑皮层电流描记的方法,精确描记大脑活动时的频率、波长等神经脉冲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有关大脑意识的更多详情,帮助人们从一个全新角度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
脑生理学的三种工具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分析大脑在何时何地会活跃。最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使用了脑皮层电流描记法,这是一种用临时放置于大脑皮层表面的电极阵列来监测大脑的技术。“分析大脑功能,通常集中于大脑的哪个部位、什么时候产生活跃。”医学院的埃里克·里奥萨德说,而分析大脑活动的频率、波长为研究脑生理学提供了除脑电图(EEG)、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以外的第三种主要手段。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的血液动力的改变,在大脑中定位某个功能区。脑电图则是将电极放在头皮上,许多神经元同时放电就产生了脑电波,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在专门的纸上,得出一定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的曲线即为脑电图。放电频率决定了大脑活跃频率或波长,这是可以用赫兹或秒周期来计量的。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用脑电图监控外伤或癫痫病人的意识,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也可用来研究睡眠。
相比于脑电图,脑皮层电流描记法能直接记录来自大脑皮层的脑波数据。在临床上,里奥萨德和其他神经外科医生用这种方法来鉴别抗癫痫药物作用源区,绘制出这些区域以便通过外科手术清除病灶。得到病人允许后,他们将电极阵列放在癫痫病人颅骨以下的大脑皮层表面,监控大脑活动波谱,以找到抗癫痫药物在大脑中的作用源区,与传统的脑电波监控手段相比,这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要更加详细。
精细解码脑电波
利用电极阵列收集大脑活跃性频率的数据,可以获得更多重要的内部观察资料。里奥萨德既是神经外科教授,也是神经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他说:“EEG只能监控40赫兹及以下的频率,但是脑皮层电流描记让我们能对500赫兹以下频率的脑电波活动进行监控,从而能完整地研究大脑活动的生理机制,得到更好的信号,并能更准确地定位信号的来源去向。”
里奥萨德和同事通过电极阵列来观察外科麻醉后的意识减弱和恢复过程,研究结果发表在去年12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他们发现,每个频率都产生了不同的信息,这显示出不同的神经回路会如何随着意识的减弱而变化。
在失去意识过程中,按某种顺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恢复意识的过程中以相反的顺序重复。某个频率区的活动性称为伽玛带,被认为是神经元与其附近神经元之间交流传输信息的表现,随着伽玛带频率的下降或回归,病人失去或恢复意识。
“不管病人麻醉得有多深,某个大脑网络总是以很低的频率保持活跃性不变,”里奥萨德说,“大脑活跃性频率高低频之间有着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也不会变,我们推测这可能与某些记忆回路有关。”
在另一篇发表于2月9日《神经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里奥萨德和同事证明了,大脑特定区域的波长可以用来测定该区域在当时执行的功能。他们将一个电极放在多个不同的脑区,包括语言中枢测量脑活性数据,集中分析这些数据显示,病人的许多信息可通过脑区中的活性高频带获得。比如:是否听到了一个单词?是否准备说出一个他听到或看到的单词?是否正在说一个他听到或看到的单词?
“一直以来,我们把大脑活动频率作为一个整体,用来研究一个现象,但我们发现这些频率并非毫无差别,而是非常多样。”里奥萨德说,“我们用脑皮层电流描记法分析这些频率,可解码更多的体现大脑活动和认知意向的电流脉冲,因此可更多地从大脑无线电台中获得信息。”(常丽君)
马杜克神庙遗址大门上的龙
人们根据历史典籍记载还原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伊拉克战争以来,位于伊拉克南部古城巴比伦遗址的命运一直备受关 注。战争不仅给许多古迹带来了灭顶之灾,还给盗墓者以可乘之机,大量盗墓集团在战后大规模地拥入了当地。本文就是截取众多盗墓迷案中的一个真实故事。巴比 伦文明守护之神的诅咒,让盗墓者闻风丧胆,一尊古老的神像,引发了一连串诡异的死亡事件,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
马路突然塌陷一个深坑,诸神神像不翼而飞
2009年3月2日的清晨,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响震动了伊拉克南部城市希拉。人们从梦中惊醒,纷纷走上街头。大家发现在城中一个不起眼的街道上,突然塌陷出一个深坑,黑漆漆的,深不见底。
一时间各种传言甚嚣尘上,附近的居民都惊恐地准备迁移,直到第二天警察宣布这并不是什么地陷,而是由于城外一个延伸而来的盗洞所致的地下坍塌,大家才平静了下来。盗洞对于希拉城的居民而言并不陌生,有太多的盗墓者想要盗取古巴比伦文明遗址里传说的宝藏。
“这群天杀的强盗、小偷、破坏者”,史密夫咆哮的声音,响彻盗墓现场,“这是对人类文明最可怕的犯罪!”这位一向温文尔雅的国家考古协会会长很少如此动怒,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捏紧拳头,恨不得将那伙盗墓贼碎尸万段。
“当 至高的安努——众神之王和恩利尔——天地之主,国土命运的主宰,将全人类的统治权授予埃阿神之长子马杜克,使他显赫于众神……”在场的都是两河古文明专 家,从这段铭刻在遗迹里的文字中,已经可以知道这里就是整个巴比伦文明的中心,就是专家们多年苦寻不获的马杜克神庙。
但现在这里已破坏得不成模样,铭刻着古巴比伦文字的石板被毁坏了大半,盗墓贼更带走了所有可以变卖的东西,包括作为巴比伦文明最珍贵的文物——那原本供奉在神庙中的诸神神像,全部不翼而飞。
马杜克神像失而复得,现身死亡凶案现场
“如果神的诅咒是真的就好了,让那些文明的破坏者统统死去。”一位学者看着神庙正中的铭文,叹息了一句。
“神的眼睛将注视着所有试图侵入的渎神者,将死亡与灾祸降临到他们头上。”这句充满阴森气息的铭文,现在对应着那些已经变得空荡荡的神位,却显得莫名地讽刺。
史密夫当然不会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诅咒之上,这件事情在拥有庞大影响力的史密夫的推动下,甚至直接引起了白宫与五角大楼的注意。美国方面甚至还派遣了联邦调查局的相关专家秘密介入了这一案件。
但是犯罪专家在勘查完现场之后,却都摇头苦笑。因为他们从现场的痕迹已经认出了下手的是一支他们熟悉的极为知名的国际犯罪团队。不要说是在这处于纷乱之中的伊拉克,就算在美国本土,他们也没有任何把握能够对付得了这样的人物。
事 情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些专家们的判断,他们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却根本没能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一个多月之后,就连最为坚持的史密夫先生都已经无奈地接 受了这个事实,已经准备放弃。却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消息传了过来,被盗走的马杜克神像已经找到了,就在一宗死亡凶案的现场。
神像引发连环迷案,接触过它的盗墓贼全死了
高级警官阿里向史密夫他们介绍了这起凶案的情况。这一起死亡凶案就发生在希拉城警察局门外的街头,死者是一名三十余岁的白人男子,现在已经查明他的身份是属于盗墓团伙之中的一员。青铜铸就的马杜克神像就抱在他的怀里,而根据现场的痕迹判断,他当时似乎是要冲进警察局去自首。
在警方已经完全束手无策的情况之下,这罪犯为什么甘愿自投罗网?这让所有人都觉得莫名其妙。而随着法医的鉴定结果出来,更是让所有人匪夷所思——所有征兆都显示了这名大汉在死前受到了极度的惊吓,他的死因就是由此引起的心脏骤停。
顺着这名犯罪分子留下来的线索,警方追查到了该组织其他成员的踪迹,但结果却让他们膛目结舌。原来就在这短短的一个半月之中,参与了这次盗窃案的所有人都已经离奇死亡,而且他们的死法千奇百怪:有人从高楼大厦的天台跳下来;有人是开车途中忽然加速撞向山崖;还有一个人是无缘无故将尖刀插入自己体内活活地疼死。好似有只无形的手,在控制着他们。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最为尊重科学的史密夫,都忍不住联想到了神庙之中的那句诅咒,难道巴比伦的守护之神马杜克的诅咒,居然真的在数千年之后发挥了神奇的效力?只可惜所有接触过这座神像的盗墓贼都已经离奇死亡,再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在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神像受到保护栖身警局,当夜大火烧死三名警察
在警方结案之前,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专家配合当地警方对这一珍贵的文物专门设置了一系列的安保措施。原本以为是万无一失的,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当天夜晚,一场熊熊大火,毫无征兆地发生在存放神像的警局中。
消防人员扑灭大火后,发现守护警局的3名警察遇难。从事后的现场痕迹来看,这场大火最开始居然是因警局之中有人故意纵火而引起。那名纵火的警员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身家背景清白,刚刚结婚升职,家庭和谐。而且,当时的安排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马杜克神像的安全,警卫之间都是四人一组,且每隔几分钟就有巡逻人员经过,这名警员就算是想故意纵火,其他人也绝对有机会及时制止。
事后查明了这名警员只是用随身的打火机随处纵火,并没有准备其他任何的引火材料。在周围都是精英警卫的情况下,这种低级的纵火居然会蔓延到这样的地步,那只能意味着在场所有人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慢慢扩散,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在监控器里发现的画面,也间接证实了这样的事实,在画面里,那名警员正大吼大叫地四处纵火,明显精神已经处在了极为不正常的状态,而就在他的身边,还全副武装直挺挺地站着那些警卫与军人,对那个警员近乎疯狂的举动视而不见。就好像真的有什么神灵或恶魔,在这个时候遮蔽了他们所有的感官与知觉。
所有看过这段监控视频的人,都似乎看到了马杜克神像那双具有无限魔力的冷冰冰的眼睛。虽然在那些设备种种保护之下的神像在大火中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但是就算是史密夫教授,也都再无勇气面对这样的诅咒,于是这件案子的一切调查就此草草终结。与之相关的所有档案,都被当局列为绝密资料就此完全封存,而至于这尊神像,则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交涉之后,在严密的封存后,由还不肯死心的史密夫先生带到了美国。
谜底揭晓:
复制马杜克神像
意外破解离奇凶案
那些接连发生的离奇事件,沉甸甸地压在史密夫的心头,左思右想之下,他终于想到一个可行的计划。
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里,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全息光学扫描系统。史密夫先生希望可以借助这样的系统,详尽地获取马杜克神像上的所有数据,再同比例地重塑出马杜克神像2号以供研究。
史密夫教授的计划只是无心之举,谁也没有想到在对于马杜克神像的全息扫描完成之后,居然意外地破解了这一系列离奇案件的秘密。
原来这一尊马杜克神像是空心结构,在神像的内侧,布满了一圈圈奇怪的水波纹线条,就好似现代镭射唱片一般,而在神像外侧,以一种奇怪的规则,分布着几个风口。当风自这些风口灌入,通过这些波纹的震荡,就会形成声波振动,达到播放唱片一般的效果。
由于根本无法把握风吹入内侧的规律,研究者也无法再现这尊马杜克神像所可能发出来的声音。只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这些声音根本就不是放给人听的。因为人耳所能接受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而马杜克神像所可能发出来的声音,却属于频率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而这些次声波就是引发前面一系列离奇案件的凶手。
次声波为何能杀人
物理学家揭晓答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位物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试验。他将一台次声波发生器放进了一个正在出演喜剧的剧场,而他坐在自己的包厢之中观察动静:只见在五分钟后坐在次声波发生器附近的观众开始出现惶恐不安与迷惑不解的情绪,并且迅速蔓延到了整个剧场。而就在短时间之后,离次声波发生器最近的观众甚至开始出现了控制不住自己癫狂情绪的现象,险些引发严重的后果。
在此之后,次声波对于人体的影响才进入科学家的视野。经过研究发现,由于人体内部许多器官的振动频率与次声波的振动频率相近,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人体内部器官的振动频率相似或者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部器官的共振。次声波穿透人体的时候,非但有可能导致种种的情绪波动或者幻觉,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次声频率一致的时候,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得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之前,那些盗墓贼与警察局里的警卫与军人,都是在这尊马杜克神像所发出的次声波影响下出现种种可怕的幻觉,这才会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离奇死亡事件。
李淑芳/文《探索与发现》
“没有任何事情比情人的唇更令我心动。一个充满感官乐趣的法式热吻,光想起就使人浑身触电。”超凡的吻是一种绝妙的平衡,两人从舌头交缠,卷缩的功力到压力控制,加上湿度的把握,可是一套完整的学问。该如何训练自己成为吻的专家?以下是善吻、好吻人士的经验之谈。
(一)充分的肢体语言
先用肢体动作挑起他的渴望。
无论你多倾慕他,都别急着将唇片送上去。你应该先用指尖体会对方的体温,感觉他的情绪,以眼神传递浪漫讯息,然后再开始亲吻的动作。“挑逗是最有效的前戏,对于亲吻而言亦是如此。”William Cane这位《吻是艺术,有问必答》的作者如此表示。别忘了巧妙运用你的双眼和双手:在深情凝视下,以指尖轻轻滑过他的脸庞,偷偷在他的耳边吹气,喃喃低语你是多么期待诱人的亲吻,籍此挑起他的欲望,好为接下来的步骤拉开序幕。 假使你偏好狂野的法式深吻,就以吃来激起他的幻想!“每当我看到女友狂啖美食,就情不自禁想和她来个激情的吻。”来自纽约等28公关业者Sam Kilmore如此表示。你的情人是只不解风情的呆头鹅吗?下次试着对他津津有味地啃鸡腿!油光亮泽的烤鸡腿,在狂放的撕咬之下显得如此美味,而吃得津津有味的你,别忘了以眼光挑逗他。舔舔嘴唇,无声地告诉他:你认为他的吻,美味更甚于面前的食物!相信再苯的他也会受教。
[导读]接吻,绝对不仅仅是嘴对嘴那么简单,还要讲究肢体配合、频率速度、创意、寻找敏感带等等,让吻技高手一一教会你吧。
(二)技巧需同步
想同时体验第一类接触的美好,频率相同是非常重要的。
他喜欢哪种形式的吻?事前又需要哪些暖身动作?关于吻的禁忌有哪些?(譬如有些男人在意女人的口气芬芳,有些男人则无辛辣不欢,满口大蒜味反而能激起他无穷乐趣)这些细节和你的喜好又能否配合?根据一项非正式调查显示,大部分男人梦寐以求大胆而激烈的法式热吻,女人则比较喜欢如羽片般轻柔、浪漫胜于激情的吻。 假如对方表现不如预期该怎么办?建议你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不落痕迹地告诉他,进而改造对方。由于人都有模仿的习性,久而久之对方就能感之他的心意,做出符合希望的回应。
(三)要有绝佳的想象力
技巧绝佳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想象力。谁在乎你的吻是否长久、角度如何?你需要的是全心投入。
尽量发挥创意,将樱桃小嘴做最大运用。千万别傻楞楞地只将吻锁定在嘴对嘴。雨点般的温柔吻可以落在额头、下巴、双颊,甚至双眼与眉毛。狂放式的吸吮吻除了感受他的舌之美味,尝尝耳垂又有何不可?一个吻如果可以或深或浅地纵深延伸,想法子使它也能横向拓展,必能发掘出不同的趣味。看看来自洛山矶性治疗专家Ava Cadell博士提供的吻之线图,再生手的你也能按图所翼,好好表现:
1、先轻柔地将爱人的脸庞吻过一遍。从眉头开始,向下探索至下巴与双颊,最后将定点落至双唇部位。
2、接下来,唇与唇的嬉戏正式上场。伸出舌尖轻轻打开对方的唇片,转一圈,尝尝他口中的气味。大部分人此时都会迫不及待吸吮对方的舌头,但建议你别太躁进。想象自己以舌尖跳Tango——进退自如,仿佛和对方的舌玩一场你来我往的游戏,又好似一个淘气的孩子正大施诱惑魅力,吊他的胃口,加深你的神秘感!
3、最后就大胆长驱直入吧!挑逗对方的感官,让湿润的舌头彼此交会,快乐至最高点!
(四)挑准性感带
根据统计,男人最受用得亲吻路线依序是“由上往下”与“由前往后”--试试看以不同压力、不同湿度的吻测验他的激情指数,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以找出他的性感带。“如果他特定部位会因为吻而显得肌肉僵硬,不要放弃,继续挑逗他--这多半就是他的性感带。”性治疗师Cohen Greene说道。“我对肚脐之吻特别感到受用。”
25岁的萨克斯风演奏家王锡成如是说,“我喜欢她亲吻我的肚脐。先以舌尖绕肚脐一圈,再伸舌舔舐,并逗弄肚脐凹陷的部位,此举将令我兴奋至极而无法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