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江连通的南京石臼湖原本碧波荡漾,但如今湖底成为一片平地,最大的裂缝可放下一个拳头,更有汽车在湖底通行,卷起阵阵黄土。“江苏这次出现的旱情是近11年来所没有遇过的。”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陶长生说。
江苏作为最不缺水的“水乡”今年也遭遇大旱,江淮及苏南降雨偏少七成。4月份该省降雨量更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地区基本都出现了较严重气象干旱,江淮之间局部和苏南大部分地区出现重度干旱。泰州、南通、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多市降雨量为60年来最低,宜兴、高淳、溧水、盱眙等县市出现特大干旱。
目前,江苏大中小水库蓄水都不足,对比去年10月中旬及目前的卫星遥感监测图,大湖水面都在缩小,全省三湖一库蓄水比往年同期少10亿立方米,比正常蓄水位少了23亿立方米,可用水量只有22.6亿立方米,是往年的68%。太湖每天补100多个流量,水位仍跌至历史最低。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淮河流域降水仍然偏少,江苏沿江潮位比往年同期偏低1到2.2米。需通过长江、淮河进入的一些大型电煤船受阻,给原本缺电的江苏电网带来严重缺煤威胁。
由于河床普遍水位偏低,加上天气气温升高,南京的玄武湖和秦淮河等靠长江水循环的河流和湖泊都出现了水质下降、大量死鱼和鱼因缺氧跳出水面的事件。
至5月上旬前期,淮北的丘陵高亢地区出现中旱,局部重旱,对小麦种植造成影响。“随着6月份水稻栽插季节的来临,用水高峰大约在6月10日左右出现,如果还不下雨,抗旱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大。”陶长生说。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和农时季节的推进,河湖库的蒸发量和农业用水量还将大幅增加,预计湖库水位将继续下降,抗旱供水形势日趋严峻。江苏的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目前已全部开启,全力调水。(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就像在100年前,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如今繁荣的互联网一样。那么在接下来的100年内,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
下面列出了当今科学家对2100年前生活的十大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能够变成现实的话,将会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能上网的隐形眼镜
出现时间:2030年前
预测者:来自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巴巴克·A·帕尔维兹教授
你能想象有一天上网只有眨一下眼睛那么简单吗?帕尔维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一款隐形眼镜或许会让你明白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新式的隐形眼镜上排列着一个LED集合。帕尔维兹表示:“这些LED组合可以在眼前形成各种图像。这种眼镜的大部分材料半透明,人们可以戴着它自由活动。”
这种眼镜还将识别人的面部特征,并显示所见者的生平,还能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样人们就可以看懂镜片上显示的字幕。 也许准备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们会是这种隐形眼镜的首批顾客,相信它也同样会受到科幻迷们的喜爱。
2.人体器官商店
出现时间:2030年前
预测者:维克森林大学安东尼·阿塔拉博士
若不幸遭遇车祸或疾病,人们可以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用自身细胞培育的备用器官。
科学家现在已经可以培育软骨、鼻子、耳朵、骨骼、皮肤、血管和心脏瓣膜。4年前,他们培育了第一个膀胱,去年又培育了第一根气管。在未来大约5年内,科学家将能够培育出肝脏。阿塔拉博士表示:“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将能够提供现成的器官,人们只需取出受损的器官,然后按照需要植入培育的新器官。”
3.读心术
出现时间:2030年前
预测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肯德里克·凯伊
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往中风瘫痪的患者的大脑中植入芯片,并将这个芯片同笔记本电脑连接。这些患者最终将学会如何利用意念编辑电子邮件、玩视频游戏和上网。
凯伊正在编订一本“意念词典”,他已经研发出了一个可以破解脑电波信号的电脑程序。他说:“从一大堆影像中识别出患者看到的特定影像将成为可能,而且仅仅通过检测其大脑的活动,就能够将这一影像还原。”
日本的本田公司曾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戴着头盔的员工可通过意念控制机器人的活动。
4.灭绝动物复活
出现时间:2070年前
预测者: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罗伯特·兰扎博士
未来我们将能够拥有饲养灭绝动物的动物园。兰扎能够从已死亡25年的动物尸体上提取可用的DNA,将这些DNA植入到母牛卵细胞内,9个月后,一只克隆动物就诞生了。这样,这个物种就算是复活了。
即使尼安德特人已经消亡了数万年,但是他们的DNA已经被破译了,所以有科学家正在讨论要不要让他们复活。兰扎认为:“如果我们有了控制基因的工具,那么从理论上来讲利用基因复活物种就将成为可能。问题是,我们应该这么做吗?”
5.延缓衰老
出现时间:2070年前
预测者:麻省理工学院莱昂纳德·瓜伦特博士
虽然没有人能够找到长生不老药,但是科学家现在可以从遗传学和分子学的角度分析梳理出细胞衰老的过程。很多影响衰老快慢的基因已经在酵母细胞、果蝇及蠕虫内被发现。
科学家已经通过“热量控制”延长了昆虫、老鼠、兔子、狗、猫及猴子的寿命。也就是如果在喂养它们时减少30%的热量摄入,那么就能将它们的寿命延长30%。瓜伦特发现了SIR2基因,这个基因有可能解释“热量控制”的奥秘。
6.变形
出现时间:2100年前
预测者:美国英特尔公司贾森·坎佩利
在电影《终结者2》或《X战警》中都有外形变形的情景,而这也是研究“可编程物质”的科学家们的梦想。他们制造出了与大头针的针帽一样大小的电脑芯片,这是一种纳米级的微型电脑,被称作“catoms ”。将这些电脑芯片进行编程,这些芯片根据既定电荷的不同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坎佩利表示:“比如,我的手机放到口袋里显得太大,如果拿在手里玩又太小。如果我有200至300毫升那么多的(可编程)芯片,那么我可以随时让手机变成我想要的形状。英特尔公司高级研究员贾斯汀·拉特纳称:“在未来40年内,这将成为一个很普通的技术。”
那么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我们的礼物下载软件,然后按一下按钮,礼物就出现了。
7.建造星际飞船
出现时间:2100年
预测者:康奈尔大学梅森·佩克博士
恒星离我们太远了,就连最近的恒星也需要我们的火箭花费7万多年才能到达。但是佩克相信,第一艘星际飞船会是一个微型的电脑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
即使只有少量的芯片到达了恒星,这就足以发回有价值的信息。佩克博士的设想是,向木星周围发射数百万的芯片,这样木星周围强大的磁场将能够将它们加速到“每秒上万公里”,而且他认为这一速度还可以无限增加直至接近光速。
8.战胜癌症
出现时间:2100年前
预测者:西雅图系统生物研究所勒罗伊·霍德
如今,当人们发现在胸部发现肿瘤时,可能这个肿瘤已经有了100亿个癌细胞。但是在未来,区区几百个癌细胞释放的蛋白质就能被安装在厕所内的DNA芯片识别出来,而这将肿瘤的发现时间提前10年。从此以后,“肿瘤”这一词就将从世界上消失了。
人们的体检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霍德曾写道:“2018年6月,萨莉拿出一个小型设备,在手指上按了一下,取了一小滴血。利用这滴血,可以进行2000项不同的检测,并将数据无线发送到远程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微型设备将检测数千种血液成分,而且DNA测序仪将能够快速破译个人的基因组。”
此外,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纳米粒子”,它是一种微型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像智能炸弹一样摧毁癌细胞。在过去的试验中,用这样的方式杀死过90%的癌细胞,这将使得癌症治疗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9.人类与机器人融合
出现时间:2100年前
预测者:麻省理工学院罗德尼·布鲁克斯
未来的几年,机器人可能拥有与老鼠、猫或狗甚至猴子一样的智力。到那个时候,有人觉得机器人可能很危险。有人建议我们应该在它们的“大脑”中植入芯片,这样一旦当它们产生了恶念,就可以将它们关闭。但是也有人说,为什么不同机器人融合呢?而这正是布鲁克斯的想法,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
他表示:“从现在开始的50年内,我们将能够通过基因改造看到人类身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种群将会以今天人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发生改变。我们会发现自己再也不受达尔文进化论的限制了。我的预言是,到2100年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充满智能机器人,而且人类无法将自己同它们区分开来,我们也将是机器人,同机器人互相联系。”
这样的优点是,有一天当你醒来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很完美:美丽、超级强壮而且长生不老。
10.太空电梯
出现时间:2100年前
预测者:“碳设计”公司创始人布拉得雷·爱德华兹
设想一下,有一天你走进电梯,按下上升按钮就到了外太空,是不是很酷?这就是太空电梯,它将使向游客开放宇宙的梦想成为现实。
目前,将一个重约2.2千克的东西发射到近地轨道就需耗资约5.3万元人民币,但是太空电梯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人可以在太空中旅行。
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他表示:“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一个200吨的太空电梯的大小相当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科学家们一直担心,随着气候变化情况恶化,来自北极地区的冰冷海水可能把欧洲冰冻,即欧洲局部地区温度下降、海港封冻。但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这种预测有疏漏。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人员丽莎-比尔说,欧洲冰冻的预测忽视了另外一股洋流——“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这股暖流源自非洲南端印度洋与大西洋交汇处。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的综合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厄加勒斯暖流”对于欧洲气候的影响不断增强,它会把温暖的海水从印度洋带入大西洋。
西欧沿海地区的温度比北半球许多同纬度地区要高,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每年从赤道带来大量温暖的海水。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等机构曾预测,气候变化会使北极地区的冰大量融化,大量冰冷的海水流入大西洋,减弱“北大西洋暖流”的效果,导致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温度大幅下降。
丽莎-比尔认为,自己的研究表明包括IPCC等权威机构在内的气候变化预测都有存在缺陷的可能。她说,对非洲等地区海域的观测数据现在仍然偏少,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厄加勒斯暖流”等的监测,以更加详细的数据来为气候变化决策提供参考。(黄堃)
北京时间4月21日消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依西恩·曼苏尔领导的工程师小组正在教电脑如何产生“悔意”,以提高它们的运行速度和预测能力。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相关程序,可要求电脑尝试做一些只会让它们遭受挫败的事情。通过了解希望的结果和无奈的现实之间的差异,电脑将学会“后悔”,进而想办法进行预防。
借助于这种能力,未来的电脑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将降低,进而提高效率。通过考虑所有可能的结果,电脑也可对未来进行预测,判断哪些事情最有可能发生。研究人员承认这种能力无法与科幻影片中呈现的人工智能相提并论。但在研制拥有人类情感的电脑道路上,他们已经迈出第一步。
这个电脑工程师小组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布拉瓦特尼克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曼苏尔领导。他开发的一种算法立基于机器学习能力,能够将电脑程序可能经历的憾事降至最低。这种算法将所处形势考虑在内,让电脑在运行过程中有效“学习”。曼苏尔指出,完成这项任务后,所获得的结果就好像你事先知道所有变量一样。
“后悔”程序可提高电脑工作效率,帮助谷歌等企业改善广告宣传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搜索巨头的工程师参与曼苏尔的研究。曼苏尔表示:“如果互联网服务器和路由器能够提前发现并评估所有相关变量,它们便可按照轻重缓急更有效地处理服务器资源请求、文件载入和网站访问。”
曼苏尔指出他的程序允许他们改变和影响电脑的实时决策。“它可以帮助电脑更快速地处理所有信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估,例如在线拍卖网站是否会出现竞价大战?媒体网站是否会突然出现流量高峰?在线销售的产品是否赢得消费者?”
科幻作品长久以来便预测称,电脑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感知人类的情感。《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类人机器人Data被植入一个“情感芯片”,使其能够感知人类的情感。当然了,曼苏尔等人的研究成果也有黑暗的一面,出现类似《终结者》那样的灾难。在《终结者》系列中,电脑的人工智能达到一定程度后获得自我意识,企图消灭人类。(秋凌)
据英国广播公司4月11日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2007年曾出台报告,称到2100年,海平面至少上升28厘米,这一数据是指全球平均值。目前,荷兰一组科学家将所有可能影响海平面上升的因素考虑进去,用计算机模型的方式预测了世界各地区海平面上升的不同情况。研究显示,此前的海平面上升情况显然被低估,纽约受创将最重。
这份新的预测图考虑了洋流、温度、海水盐度等因素的差异和变化,但不包括潮汐和风力引发的短期变化。预测图显示,如果全球变暖以当前趋势发展,北冰洋等地区的海水盐度将会降低,因为冰架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淡水融入海洋中。
冯德尔沃等人详细预测了13个地区的海平面变化情况,纽约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他可能受到重创的地方还包括加拿大的温哥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马尔代夫等。研究显示,那些越靠近冰架融化的地方,其海平面上升幅度越小。这是因为格陵兰岛以及南极洲的冰架重力吸引了水量。这种重力会将水引向岸边,不会大幅度增加海平面高度。
因此,格林兰岛冰架融化越多,对纽约越有好处。而如果南极洲融化,纽约将遭受重创。最靠近格陵兰岛的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将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小的城市。
一项预测结果显示,日本首都东京要是发生7.3级强震,将会造成1万多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将近百万栋楼房遭毁,数百万市民被迫疏散,全国五分之一的经济成果化为乌有。
上述数字虽只是预测,但一名灾难专家指出,未来30年内,东京发生7.3级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70%。
东京城市策划人数十年来都在积极防灾,并制定严格的建筑抗震条规,有的称得上是世界最高标准,他们希望借此将地震的破坏减到最小。不过,3月11日发生的9级强震和大海啸让日本东北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浩劫后,有人质疑东京现有的防灾机制是否足够。
东京距离这次的地震震源大约300公里,虽未遭遇东北那样的惨况,但也尝了一些苦滋味:交通中断、通信受阻、电供不足,以及商店里的必需品如牛奶面包被扫空。因此,专家认为东京当局有必要重新检讨整个对策,并把核灾难也列入计划中,他们指出,要是有比福岛更靠近东京的核电厂发生事故,要如何应对,都必须好好策划。
东京大学防灾研究所加藤孝明教授说:“如果东京遭到更强的地震袭击,面临的可能是一场大浩劫。就算是7.3级,现有的准备也不足。”
加藤孝明也是政府防灾计划咨询团的成员。他指出,日本必须修订政策,加强抗震,就算发生8级强震,当局也要有能力减轻破坏和混乱的程度。
报道称,现在,东京和周边地区的总人口已达3500万,经济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只要7.3级的地震就足以让大东京承受不起。
官方报告预测,如果7.3级地震袭击东京,将有1.1万人死亡、21万人受伤、700万人被迫疏散、经济损失预计会是3月11日地震估计损失的3倍。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靠近东京的核电厂如日本中部电力公司(Chubu Electric Power)的滨冈核电厂(Hamaoka)发生核危机,东京当局要如何应对?
加藤孝明说,当局没有制定一套计划,以应对整个东京受辐射污染的情况。假设东京发生强震,政府运作也将是个大问题,日本首相菅直人政府的一名顾问因此建议,当局应在日本其他地区成立一个影子内阁。
很多科学家预测称,日本里氏9级大地震的余威将持续数年,并在未来几年内触发一系列太平洋地震。这种前景令人感到十分恐惧,但对于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来说,这也是一个深入了解环太平洋地震带以便于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灾难的机会。
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控制中心估计,这场大地震导致地轴移动了10厘米。美国地质调查局也称,日本本州岛海岸线移动了2.5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埃里克·菲尔丁说,威力如此巨大的地震会改变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洲板块交界处的压力点,这很可能导致余震持续很长时间。
发生的地震越多,地震学家对地质活动了解的就越多,使他们能够研究更好的地震预测方法。利物浦大学地球内部动力学教授安德里亚·雷特布洛克说:“日本地震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高质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能更细致地了解板块在地震发生时及震前震后的运动情况。”
联合国发表预测称,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云有可能在当地时间18日晚些时候抵达加利福尼亚州。不过美国专家反复强调,飘到美国的辐射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将很有限。
这份调查报告是由总部设在维也纳的全面禁止核试验组织发表的。该组织的日常工作就是监测全球各地的核试验和核物质扩散情况。报告给出了福岛核电站产生的辐射云飘移路线,但是没有透露辐射云的具体辐射指数。
根据目前的风向预测,这些核辐射云最快可能会在当地时间18日晚上抵达美国南加州。报告也指出,如果气象条件有变,那辐射云的飘移路线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报告强调,污染物在飘移过程中慢慢变得稀薄。美国专家还特别强调,放射性物质在美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将极其有限。而且,随着风向的变化,污染物还可能被吹向别的地方。
昨日,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地震专家余嘉顺、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张珂等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确认,此次地震是去年9月克赖斯特彻奇7.1级地震的余震,属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碰撞俯冲造成的板缘地震。
倒塌房屋多为城中心老房
“肯定是去年9月4日的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的余震。”余嘉顺肯定地认为。
该观点也得到了张珂的认可。他分析说,此次地震是去年9月7.1级地震后最大的一次余震。与去年的主震一样,这次地震也是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碰撞俯冲造成的,属于板缘地震。新西兰位于这两大板块的碰撞边界,所以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从构造背景、震源深度等方面,这次地震都有点类似于台湾1999年9月21日7.6级的大地震。”他表示。
余震是否会继续?余嘉顺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余震会逐渐减少变弱,但是“不排除会出现更大余震的可能”。目前,基督城余震仍然不断发生,根据检测,震级3级以上的很多,4级的也不少。
他特别提醒说,地震中倒塌的建筑物大多是在城市中心的老楼,而绝大多数的新建房屋受损程度并不大。也有报道指出,去年地震中城区中心多座建筑受损后尚未修复,其中一些建筑在22日地震中发生坍塌,其中就包括了坎特伯雷电视大厦及当地标志性建筑百年大教堂。
“鲸集体死亡”,无法证明是前兆
地震发生前一天,有人发现新西兰南岛有百余头鲸搁浅死亡。随后,有舆论认为此次鲸集体死亡是地震的先兆,该说法得到一部分专家的认可。
对此,余嘉顺并不认同。他说,目前没有任何证明表明鲸死亡和地震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没有发现其他地震先兆。
张珂也表示,许多动物在地震发生之前可表现出异常,所以不排除鲸集体搁浅死亡与这次地震有关。但是动物异常与地震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造成动物异常的因素还有很多。
对于地震预报,余嘉顺说,新西兰一直对地震都保持预测,包括可能发生地震的概率、特点,地震地区的建筑参数等“但这种预测只能是对一段长的时间进行预测”,他强调。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南方日报记者 赵琦玉 张胜波谢苗枫 龙瀚 赵新星
实习生 胡佳轶
通讯员 蔡珊珊 王丽霞
统筹:林亚茗 谢苗枫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25日消息,在章鱼“保罗”与世长辞之后,动物世界又出现一个预言家,它就是德国的斗鸡眼负鼠“海蒂”。现在的“海蒂”正预测本年度的奥斯卡小金人将最终花落谁家。这只小负鼠的前辈章鱼“保罗”曾成功预测南非世界杯的比赛结果,作为晚辈的它则将目光锁定奥斯卡。
每一天,饲养人员都会将关在一个木盒子里的“海蒂”放出来,预测奥斯卡小金人的归属。“海蒂”的预测工作很简单,就是从一排上面贴有奥斯卡提名者照片的小金人中选出自己中意的一个。只要用小爪子碰一下小金人,预测工作便宣告结束。
根据“海蒂”22日晚上做出的预测,主演《黑天鹅》的娜塔莉•波特曼将问鼎奥斯卡影后宝座。当时,被放出盒子的“海蒂”在一排小金人周围嗅来嗅去,最终选择了贴有波特曼照片的小金人。吉米•吉梅尔主持的脱口秀播放了这段视频。
“海蒂”今年据信两岁半,还有一个妹妹名叫“奈拉”,它们均惨遭遗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动物收容所外面,人们发现了这对负鼠。2010年5月,它们被送到德国莱比锡动物园,从此便一直生活在那里。这家动物园认为“海蒂”的斗鸡眼由遭人遗弃前的饮食结构所致,又或者因为体重过重,导致眼睛后面脂肪堆积。“海蒂”将在吉梅尔的脱口秀上继续预测奥斯卡得主,它的Facebook页面现在已拥有数千名追随者。
“海蒂”的大红大紫不免让人联想到北极熊“克努特”。“克努特”在2007年成为全球关注的明星,甚至还登上《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此外,很多人也将“海蒂”与章鱼“保罗”相提并论,后者因准确预测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比赛结果名声大噪。不幸的是,这位动物世界的预言家在2010年10月因自然原因辞世,不可思议的预测工作从此画上句号。(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