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有木有”、“尼玛”、“伤不起”频繁出现,句尾再加上大量感叹号,这就是基本的咆哮体。从上周开始,诞生两年多的咆哮体突然集中爆发,各行各业的咆哮体迅速在网络走红,以夸张的手法描述自身行业的特征以及工作学习中的体会,甚至王菲、王力宏等明星也加入了咆哮大军。

咆哮体大爆发的导火索源于“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一帖,该帖由“沪江法语”首先转发到微博上,帖中作者用连篇累牍的感叹号和语气词“啊”,抱怨法语的难学。咆哮体的最大集中地是成立于2008年的 “景涛同好小组”,小组以台湾知名演员马景涛命名,因为他主演的很多角色都表情夸张、以咆哮姿态喊出大量夸张的反问句和感叹句。目前该小组已分成多个小组,总成员有8万多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马景涛,每个人都是一个“咆哮帝”,各行各业各色人群都有无数说不出的“伤不起”“有木有”,各行各业的网友“吐槽”着自己这一行有何等的“悲催”。

网友为什么爱咆哮?专家表示,从心理学上讲,年轻人通过在网络上自创各种语体,对于宣泄压力、获取群体认同感,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网友来说,当他们用一连串的感叹号时,未必有那么多需要咆哮的内容,只是模仿咆哮来玩。而看咆哮体的人,最大的乐趣当然也不是在感叹号,有趣的内容仍然是吸引网友的硬指标。

尽管咆哮体的文字在视觉和听觉上非常可怕,但这种宣泄总的来说非常温和,很少出现攻击性言语,更多是一种自嘲,更和现实生活的咆哮行为没有关系。在凡客体、知音体、红楼体、新浪体、梨花体、纺纱体浮云飘过后,借助微博,网友自娱自乐的网络语言创意将会出现得更为密集。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一只苍鹭叼起一条小鳄鱼,鳄鱼妈妈及时赶来驱赶入侵者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3月18日消息,46岁的摄影师克劳迪-昆克尔(Claudia Kuenkel)近日在佛罗里达州波克县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抓拍到了非常罕见的一幕。一只苍鹭在从一个鳄鱼巢里叼起了一条小鳄鱼,而鳄鱼妈妈及时赶走苍鹭,使得小鳄鱼免于成为一顿午餐。


鳄鱼妈妈穷追不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只小鳄鱼还太小,面对苍鹭毫无抵抗能力。但小鳄鱼的妈妈及时发现了险情,迅速的冲了上去追赶苍鹭。由于鳄鱼妈妈的反应迅速,惊恐的苍鹭只得丢下这块到嘴的美餐,最终小鳄鱼安全的爬回了自己的巢穴。


小鳄鱼毫无招架之力


苍鹭不得不丢下自己的战利品

  克劳迪说:“我当时位于近30米外,起先看到的只是一只鸟站在那边,这并不稀奇,所以我准备离开。而接下来我发现大鳄鱼快速奔跑过去。你知道,这种大鳄鱼一般不怎么活动,只会懒洋洋的晒太阳,我之前从没见过这样的情景。”苍鹭显然措手不及,来不及起飞,于是只得拼命奔跑,最后不得不丢下自己的战利品。不过它似乎仍然不死心,后来还在附近徘徊寻找下手机会。


鳄鱼妈妈非常警惕,一旦发现入侵者,它们会表现的非常凶悍


苍鹭似乎仍不死心,还在附近徘徊寻找下手机会

  昆克尔女士来自佛罗里达州,她补充说:“其实我当时还没太明白状况,事后当我翻看照片时,才发现原来苍鹭叼着一条小鳄鱼,这才搞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从没见过一只苍鹭竟敢尝试吃掉一条小鳄鱼,幸好鳄鱼妈妈非常警惕,一旦发现入侵者,它们会表现的非常凶悍。这只小鳄鱼很幸运,它有一个好妈妈。”

  (蒙斯)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松鼠妈妈正在忙着搬家,最重要的“货品”自然是宝贝孩子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松鼠妈妈正在忙着搬家,最重要的“货品”自然是自己的宝贝孩子,要确保安全的把小家伙带到一个刚刚建好的新巢穴中。抓拍下 这些温馨照片的,是莫尔凯尔-伊拉兹马斯(Morkel Erasmus)先生,他也是一位孩子的父亲。28岁的莫尔凯尔先生当时正和妻子在度假的途中,在公园的树上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碰巧在 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遇到了这对松鼠母子。
 


小松鼠卷成了一个小球紧紧抱着母亲
 

  莫尔凯尔先生说:“当时我们正开着车沿着河边的树林前行,突然间我发现旁边的树上有动静,看到一只松鼠在树上移动,但明显感觉它的脸大的很奇怪。后来我通过相机镜头才得以看到,原来是这只松鼠正在以不寻常的方式带着它年幼的孩子出门。”
 

  “松鼠妈妈显得非常小心,以免把孩子掉下,那可能会让小家伙成为某些动物的午餐。”莫尔凯尔先生补充道,“那棵树非常的高,你可以看到它们抱的非常紧,另外我怀疑这个小家伙当时仍在睡觉,松鼠妈妈是趁着这个时候把它送到另外一个更好更安全的巢穴。”
 


通过这些照片也许能让你回想起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莫尔凯尔是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到的这一幕,他表示,享受一个美好的野外旅行其实并不只是看一些如豹子或大象之类“传统壮观”场面,即使是最 小的生物,也会为旅途提供精彩和乐趣。通过这些照片能够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而如果光想着盯住看那些大型动物,就很可能会错过这些精彩。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如果你到天下第一村的周村去玩,不要忘了去看看董永墓。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董永卖身葬父则确有其事。

王军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刘向《孝子图》:……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之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织千匹绢,即放尔夫妻。’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妇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霞四垂,忽飞而去。”

刘向乃西汉文学家,这段故事可以说是董永由孝子的故事变为浪漫爱情故事的滥觞。

千乘即今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董永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因为家道贫寒,父死不能安葬,就跑到数十里外的於陵(今周村南)插草自卖,安葬父亲。有位姓傅的富绅感念此事,送给董永银两,让他回家葬父,且不要任何回报。但董永坚持在傅家做了3年苦工,后来娶了一位勤劳善织的姑娘,生活非常幸福。

三国时,曹植《灵芝篇》写道:“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东晋时,干宝在他的《搜神记》里记载了同样的故事。

到宋朝,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千百年来,经过不断加工改造,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仙配》,董永的故事也由此家喻户晓。

在淄博市周村区东南四公里处的大埠山上,曾建有孝仙祠。

大埠山上苍松翠柏,景色清幽。孝仙祠东有池塘据说是七仙女沐浴的地方,西边的大槐树就是当年的媒人了。

孝仙祠又名董永庙、董永祠。其始建年代不详。据史料记载,明成化十五年(1479),长山县知县张誉募捐,义民许果增修建。嘉靖二十七年(1548),贡生孟岚重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石慎重修。

孝仙祠门前有一对高大的石狮,山门上书有“山门”、“肃静”四字,横匾刻“孝仙祠,长山县正堂肖学慎题”。门厅内塑有哼哈二将。

进院后,是顺山势修建的七级台阶。台阶上左右各有一只石狮。台阶之上便是董永殿,门楣上悬有“孝感天庭”金字大匾。

过甬道,来到董永殿后,隔院有三间北楼,称天仙阁。楼下有天仙木雕像。楼上塑有董永和仙女的雕像。道东有东西配殿,北面三间是佛爷殿,塑西天如来和十八罗汉像。孝仙祠西侧有槐荫书院,是当时长山县最高学府之一,明末清初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刘鸿训、刑部尚书李化熙等一批显官曾在此攻读而声誉鹊起。院内曾存有刘一相、曲迁乔、韩取善、韩萃善四进士题诗碑两通。

旧历七月初七和正月十五,这里有两次庙会,同时,庙前设有三、八大集,各地工商业及附近村民云集于此进行交易,各行各业的买卖热闹非常。

解放后,孝仙祠被毁。

董永墓坐落于韩家窝村北大埠山之阳,坐北朝南,墓葬封土直径8.8米,高约2米,四周有砖砌护栏。文革时,董永墓被扒开一个口子,墓碑被砸碎。如今,坟墓犹存,墓前有2004年新立石碑,上书“汉孝子董永之墓”。东汉桓帝建和元年修建的今山东嘉祥县境内的武梁祠石刻,即有董永孝养父亲的画像。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11日消息,导盲犬对于盲人提供的相当大的帮助,是值得人们钦佩的动物朋友。近日,英国一只8岁大的导盲犬由于罹患白内障,医生不得不摘除了它的两个眼球,这让它的主人感到十分悲伤。不过,新的导盲犬不仅充当主人的眼睛,还会照顾失明的“前任”的导盲犬。

沃斯普先生和两只导盲犬
沃斯普先生和两只导盲犬

两只导盲犬在社区中的“人气“非常之高
澳宝和爱德华相处得非常好

  据国外媒体报道,两只导盲犬的主人格雷汉姆(Graham Waspe),家住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他在年轻的时候曾遭遇过两起事故,造成了他近有一只眼睛有轻微视力。2004年,导盲犬爱德华(Edward)来到他家,在此后的6年时光里,爱德华成为了沃斯普先生的眼睛,陪伴他在社区中行走。沃斯普的妻子桑德拉(Sandra)介绍,当得知医生要摘除爱德华眼球的时候,他们夫妻俩哭了一个晚上,

  不过,一只2岁大的母导盲犬澳宝(Opal)于去年11月来到了沃斯普家。自此,澳宝担负起了照顾沃斯普先生和爱德华的双重责任。现代,沃斯普经常会牵着两条导盲犬到社区或者学校去做演讲,为导盲犬基金会筹集资金。

  失明导盲犬爱德华很受社区居民喜欢。桑德拉说:“澳宝和爱德华相处得非常好,虽然爱德华失明了,但是它仍和以前一样,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科学网-kexue.com 浪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宇航局一位天体生物学家理查德·胡佛(Richard Hoover),近期宣布他在一块陨石中找到了细菌化石。对于这一发现,美国《探索》杂志网站专栏作者菲尔·普莱(Phil Plait)撰文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胡佛无法证明这种微生物化石是陨石自带的,而不是很久以前坠落地球之后被地球微生物“污染”的,要证明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以下为文章全文:

  理查德·胡佛(Richard Hoover),一位来自美国宇航局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的天体生物学家,近期宣布他在一块陨石中找到了细菌化石。
 

  是的,你没有看错。问题是:这是真的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胡佛博士将相关论文发表在了《宇宙学杂志》上,并在此之后由福克斯新闻进行了报道。
 

  基本的情况就是:胡佛在一种罕见的陨石中找到了某种独特的结构。这块陨石名为“Orgueil”,于1864年发现于法国。这种结构某些方面非常类似微生物。以下就是他在论文中配的图:
 

胡佛在一种罕见的陨石中找到了某种独特的结构
胡佛在一种罕见的陨石中找到了某种独特的结构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确实是古怪而精细的结构。如果是我使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在一块陨石切片上找到了这样的结构,我想我也会非常兴奋的。
 

  但是表象有时候是具有欺骗性的。这些结构真的是微生物化石吗?
 

  胡佛博士提出了几个证据来证明非生物的化学过程很难产生这样的结构。我本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也不想在这里进行判断,不过这已经不是胡佛第 一次做出这样的宣布了,2007年的时候他就发布过一次。而在过去,他还有许多次类似的宣布。事实上,我之前曾采访过美国宇航局天体生物学家大卫·麦克凯 (Dave McKay),他也曾作出过类似的发现,当时他宣称在一块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ALH84001)中找到了微生物化石。然而,切实的证据就是另一回事了。 麦克凯的观点是:这种精细结构是生物遗骸形成的,但是他自己也承认,他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在证明这一点。在这一点上,我发现他非常坦率,非常诚实。
 

  或许胡佛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无法证明这种微生物化石真是陨石自带的,而不是很久以前坠落地球之后被地球微生物“污染”的。要证明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尽管他在论文中有这样的表述:
 

  “很显然,照片中显示的许多纤细结构确实是镶嵌在这个陨石的本身构架之中的。因此,逻辑上不能解释为是陨石落地之后被地球上的蓝细菌侵入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结构是陨石自带的微生物化石,随陨石一同落在了地球上。”

  很明显,胡佛认为地球生物的“污染”不太可能。但即便再不可能,相比外星生命的想法,陨石落地之后在长期暴露于地面环境的情况下受到地球生物侵 入而“污染”的想法也要显得更容易让人接受。根据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 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那么在这里,显然后期的地球生物污染是更容易被人接受,也因此显得更“简单”的情 形。
 

  我必须坦率的承认:对此我的第一反应是极度的怀疑。并且我认为这是应当的!所有的事情都应当是平等的,我会广泛听取专家的看法。我很想听到其他 天体生物学家进行独立研究之后会有什么看法。有意思的是,发表这篇论文的《宇宙学杂志》的编辑也知道这一话题将非常具有争议性。因此已经将该论文发给了 100位该领域的专家,请他们给出评估意见。不过这些意见目前还没有发表出来。该杂志编辑称评估结果将在数天后发表出来。我拭目以待。
 

  除此之外,我觉得有必要说说我的看法。《宇宙学杂志》在过去曾经发表过多篇可以说是“一派胡言”的论文(如反对大爆炸理论的文章等等)。它们其 中一位编辑钱德拉·维克拉马辛荷(Chandra Wickramasinghe)曾经对美国宇航局和地外生命的话题语出惊人。但请注意,这并非意味着胡佛的论文就是非常不可信的!这只是意味着,面对该杂 志发表的文章,我会以特别谨慎怀疑的目光去审视。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会同意我的看法。
 

  另外,我要提一下,这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错误百出的文章。在我进行评价之后,该杂志称我是“伪天文学家”,并说我对系外行星发表的看法是“一 派胡言,误导民众”。这完全不符合事实。事实上,事后我接到了那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他在信中评价我的评论文章是“他见过的最公正,不偏不倚 的一份”。
 

  最后,我得到消息,这份杂志马上就要关门大吉了。他们已经就此发表了通气稿。
 

  好了,总结一下:有人宣称在一块陨石中发现了微生物化石。这个消息很有趣,他配的图片很精细,但事实是我们距离真正判断其可信度有多高还有很长 很长的路要走!在此之前我们曾经走过这样的路,也曾失望而归。就像我说的,面对一个新消息时怀疑是必要的。而当面对这样不同凡响的消息时,你知道那句名 言,我就不再重复了。(晨风)
 

  本文作者菲尔·普莱(Phil Plait)简介:天文学家、大学讲师和作家,曾在美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项目工作十年,从事天文教育六年之久,之后开始全身心投入写作。他著有两本书,为杂志撰写了大量文章,而其发表的博客文章更是不计其数。在美国《探索》杂志网站开辟有博客Bad Astronomy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爱丽丝的父亲JJ(左)和它母亲弗蕾德丽卡看着女儿正在捶打胸部,它们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爱丽丝的父亲JJ(左)和它母亲弗蕾德丽卡看着女儿正在捶打胸部,它们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爱丽丝是迈阿密动物园大猩猩群体里的唯一一个幼仔,它的祖父母也生活在这个群体里。
爱丽丝是迈阿密动物园大猩猩群体里的唯一一个幼仔,它的祖父母也生活在这个群体里。
爱丽丝在父亲的严厉注视下,正在咀嚼一根麦秆。
爱丽丝在父亲的严厉注视下,正在咀嚼一根麦秆。
爱丽丝骑在父亲的背上。摄影师马吉尔表示,J.J非常宠爱它的女儿,甚至任由爱丽丝拿走它的食物。
爱丽丝骑在父亲的背上。摄影师马吉尔表示,J.J非常宠爱它的女儿,甚至任由爱丽丝拿走它的食物。

 

  博物学家和摄影师、51岁的罗恩•马吉尔在迈阿密动物园拍摄到爱丽丝的这一可爱瞬间。马吉尔表示,小爱丽丝总爱模仿父亲的样子。他说:“爱丽丝 的小日子过得确实很舒坦,它是这个群体里的唯一一个幼仔,又是J.J——一只重达28石(177.81公斤)的银背大猩猩和弗蕾德丽卡的女儿。它确实是父 亲的掌上明珠,它能为所欲为,J.J甚至任由它拿走自己的食物。我认为爱丽丝的这张照片让它父亲看到,这个女儿以后能像它一样,它正在努力模仿它看到的父 亲的样子。大猩猩幼仔的学习方式跟人类幼儿学习的方式类似,都是不断重复他们看到的年长者的动作。”
 

  马吉尔喜欢去世界各地拍摄动物画面,他表示,给大猩猩拍照面临的挑战非常独特。他说:“拍摄像这样的瞬间非常困难,因为大猩猩浑身上下的颜色很 相近,如果光线和拍摄角度不合适,它们看起来就会像一个黑色的毛毛球。现在爱丽丝已经长大一些,但它仍是丛林之王,是一个真正的知名人物。”(任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爱丽丝的父亲JJ(左)和它母亲弗蕾德丽卡看着女儿正在捶打胸部,它们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爱丽丝的父亲JJ(左)和它母亲弗蕾德丽卡看着女儿正在捶打胸部,它们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爱丽丝是迈阿密动物园大猩猩群体里的唯一一个幼仔,它的祖父母也生活在这个群体里。
爱丽丝是迈阿密动物园大猩猩群体里的唯一一个幼仔,它的祖父母也生活在这个群体里。

爱丽丝在父亲的严厉注视下,正在咀嚼一根麦秆。
爱丽丝在父亲的严厉注视下,正在咀嚼一根麦秆。

爱丽丝骑在父亲的背上。摄影师马吉尔表示,J.J非常宠爱它的女儿,甚至任由爱丽丝拿走它的食物。
爱丽丝骑在父亲的背上。摄影师马吉尔表示,J.J非常宠爱它的女儿,甚至任由爱丽丝拿走它的食物。

  迈阿密动物园里的年幼大猩猩爱丽丝显然很希望自己能像父亲J.J那样,它正在满脸自豪的母亲和父亲的注视下,模仿父亲捶打胸部。然而令它大失所望的是,它的这一举动让它显得更可爱,并未像父亲这么做时会令其他大猩猩产生恐惧感。

  博物学家和摄影师、51岁的罗恩•马吉尔在迈阿密动物园拍摄到爱丽丝的这一可爱瞬间。马吉尔表示,小爱丽丝总爱模仿父亲的样子。他说:“爱丽丝的小日子过得确实很舒坦,它是这个群体里的唯一幼仔,又是J.J——一只重达28石(177.81公斤)的银背大猩猩和弗蕾德丽卡的女儿。它确实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它能为所欲为,J.J甚至任由它拿走自己的食物。我认为爱丽丝的这张照片让它父亲看到,这个女儿以后能像它一样,它正在努力模仿它看到的父 亲的样子。大猩猩幼仔的学习方式跟人类幼儿学习的方式类似,都是不断重复他们看到的年长者的动作。”

  马吉尔喜欢去世界各地拍摄动物画面,他表示,给大猩猩拍照面临的挑战非常独特。他说:“拍摄像这样的瞬间非常困难,因为大猩猩浑身上下的颜色很相近,如果光线和拍摄角度不合适,它们看起来就会像一个黑色的毛毛球。现在爱丽丝已经长大一些,但它仍是丛林之王,是一个真正的知名人物。”(任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晏老是在成都走的,但是,他绝大多数时间,却生活在重庆。在重庆的玄坛庙、爱丁堡和江北商圈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迹。晏老说,“我是一只候鸟,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都去过,但重庆才是我的家!”

史诺飞,重庆急救中心院长,重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也是晏老在重庆的保健医生,与晏老过从甚密,常常他写诗,晏老在上面作画。

昨天,记者找到史诺飞院长,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位国画大师的生平轶事。

自磨矿石粉作颜料

1993年国庆后,江北一名中医找到史诺飞,要他去见一个人,为这个人治病。史诺飞去了,这是他第一次认识晏济元。当时晏老93岁,满头白发。晏老得的是老年肺炎,史诺飞为他打针后的第二天,他派儿子找到史诺飞,“你打针不痛,今后我就找你治病。”

晏老在画重要彩画时,晏老不会用外面买的颜料,而是自己把各种颜色的矿石磨碎,用矿石粉作颜料画画。晏老说,花草原本来至大自然,我用矿石粉作颜料,是把大自然的美丽,还原回去。因此,晏老绘出的山水画,艳丽脱俗,是任何人无法模仿的。

国画大师很抠门

一次,有一位商人找他写字,商人用当时最好的宣纸作为报酬。字写好了,商人要拿走晏老的字,晏老一手按住自己的字,一字一句地对商人说,“不忙,宣纸价和我的字价,我们各算各,不能充抵。”说得对方一阵脸红。最后,双方真的各算各。

又一次,乐山一家名寺想要晏老的字画,晏老答应了。但是,当字画写好后,晏老与对方讨价还价,寸步不让。对方不理解,认为一般来说,送寺庙的字画不应当收费。而晏老却回答,“你们在收门票,我为何不能收费?”

大师其实很大方

晏老也有大方的时候。上个世纪30年代,晏济元与张大千、何香凝等知名爱国人士一起,为抗日救国捐献了大量字画。在抗美援朝和5·12汶川地震中,晏老再次拿出数百幅字画,捐赠给国家。前后几十年,晏老捐赠的字画价值数百万元以上。每次捐赠,晏老总是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晏老说,要捐就捐最好的,这是给国家出力呢。

2008年5·12大地震后,记者在市急救中心采访了晏老。当他从报上看到重庆晨报为灾区组织了一批又一批救援物资运往灾区后,非常感动,立即提笔,为记者写下了“感谢晨报支援灾区”8个大字。

生活中非常随和

晏老在生活中,非常随和。他喜欢到超市购买并保存各种小刀,不要名牌。晏老喜欢吃红烧肉,史诺飞到上海开会,在一家非常有名的餐厅吃到一种红烧肉后,立即打包为晏老带回重庆,端到晏家时,红烧肉还是热的。晏老好高兴,一顿便全部吃完了。

在医院住院,老人希望史诺飞随时陪他,而史诺飞是医院院长,非常繁忙。两天不见史诺飞,晏老便大起嗓门到处质问,“史院长跑到哪里去了,为啥把我放在医院又不管我!”第二天,史诺飞来了,晏老知道冒失,又主动向他道歉。“史院长,我错了,下次不吼你了。”

上世纪80-90年代,是晏老创作的黄金时代,佳品频出。然而,晏老一生中也有遗憾。晏老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等地方和日本都举办过画展,他最遗憾的是,没有到台湾去办画展。

本报记者 罗小光

发表在栏目: 文化

Eodromaeus或是霸王龙的祖先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6日消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了一种体形较小但非常凶猛,大约生活在2.3亿年前,即恐龙刚刚出现时期的恐龙种类。这种恐龙被名为Eodromaeus,大概4英尺长,体重在10~14磅之间。

  “它非常可爱,你一定会希望拥有这样一个宠物,”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及该研究的成员之一保罗·塞里诺称,“但是它更可能抢了狗狗的饭碗,成为一种更能担当保安工作的恐龙。”这是因为这种小恐龙是一个身手敏捷的掠食者。根据其化石的解剖学结构分析,塞雷诺博士和他的同事相信它是包括霸王龙在内的兽脚类恐龙的祖先。

  Eodromaeus在体形大小和结构上同始盗龙非常相似,但是始盗龙更像是早期蜥脚类恐龙的祖先,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长颈食草动物。两类物种都很小,两条腿奔跑并且生活在相同时期,这些因素使研究人员相信所有恐龙的共同祖先也是差不多4英尺长。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5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