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药业官网被黑
据新华社电 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已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媒体报道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
被叫停销售和使用的产品,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将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据了解,《中国药典》对明胶空心胶囊有明确的标准。生产药用空心胶囊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销售。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购空心胶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
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记者近日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原料 生石灰处理工业皮革废料
浙江新昌县儒岙镇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1/3。
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胶囊药品。记者发现,这里的胶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按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卖六七十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
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一名销售经理透露,他们厂生产的药用胶囊所用原料主要是明胶。该公司销售经理王浩明说,因为材料不一样,合格的每吨3万多元,白袋子装的每吨2万多元。根据线索,记者来到河北衡水追查白袋子明胶的真相。
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位于衡水市阜城县,具备年产上千吨明胶的生产规模,是一家获得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该厂经理宋训杰告诉记者,白袋子明胶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价格低廉的“蓝皮”作原料,用这种“蓝皮”加工的明胶业内俗称“蓝皮胶”。
记者在这名经理的带领下,见到了所谓“蓝皮胶”原料的真面目。厂里的空地上,远远望过去像垃圾回收场,走近一看才明白,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碎皮子,散发着刺鼻的臭味。
据这名经理介绍,这种碎皮子正是“蓝矾皮”,业内俗称“蓝皮”,实际上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每吨只要几百元。鞣制后的皮革通常被用来加工皮鞋、皮衣、皮带等皮革制品,这些便宜的皮革下脚料则被他们厂收购来加工成所谓的“蓝皮胶”卖给一些胶囊厂,做成药用胶囊供应药厂生产胶囊类药品。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在河北学洋明胶厂,记者目睹了整个加工过程。工业皮革废料经过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多次清洗等一系列工序处理后,看上去跟新鲜动物皮原料没什么两样。熬出来的透明胶液,再经过浓缩、凝胶、干燥、粉碎等工序,就摇身变成了淡黄色的所谓“蓝皮胶”。厂里的经理承认,这种明胶实际上就是国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药品原料的工业明胶。
“蓝矾皮”是工业皮革废料,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铬残留,使用这种“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宋训杰称,“蓝皮”铬不用化(验),肯定超标,一般超十五六倍。
同样的明胶,最后被套上了不同的包装,标明“工业明胶”的卖给各种工厂作为工业粘合剂,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袋子胶”,则卖到浙江等地的胶囊厂加工药用胶囊。
加工 工业明胶加工成药用胶囊
那么,这种采用工业皮革废料做出来的工业明胶,又是怎么加工成药用胶囊的?调查中明胶厂和胶囊厂的人多次提到的重金属铬究竟超不超标?哪些药厂在使用这些用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呢?记者继续回到新昌县调查。
记者看到,这种工业明胶原料在用来加工药用胶囊前首先要进行溶胶,并根据药厂需求添加各种食用色素进行调色。由于这种明胶不卫生,在溶胶调色的过程中还要加一种名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化学原料杀菌去污。
浙江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浩明说:明胶比较脏,通过高温杀菌,把油脂清洁掉。
就这样,这种工业明胶,掺入胶囊废料,经过色素调色及化工原料清洁,进行充分溶解,就成了加工药用胶囊的胶液。胶液再经过半自动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通过切割整理,便加工成了五颜六色的药用胶囊。
按《中国药典》规定,出厂检铬,但是这种胶囊没有对重金属铬进行检测,就直接包装成箱,贴上合格证出厂了。在卓康、华星等胶囊厂,竟然连检测胶囊铬含量的设备都没有。
检测 重金属铬超标最多达90倍
根据调查中掌握的线索,记者分别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对药店销售的一些制药厂生产的胶囊药品进行买样送检。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这些被曝光的药企包括修正药业集团、青海格拉丹东药业公司等。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探访
被曝厂家药品北京有售
昨晚,在肖村桥附近的一家药店内,未找到被曝光的13种药品。记者随机询问了其中几种药品,该药店工作人员表示,店内未购进过该厂家生产的该类药品。
而在香河园地区的一家药店内,被曝光的13种药品中,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通便灵胶囊”和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抗病毒胶囊”在店内有售,但批号与被曝光的不同。
反应
修正药业官网一度被黑
修正药业回应称,央视送检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
昨日,“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事件曝光后,修正药业官网一度被黑,网页被改为以“我的烂鞋子被你们拿去做胶囊了吗?”开头的六行字。
修正药业高级副总裁王之光对外回应称,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
该事件涉及企业包括通化金马、修正药业、海外制药、蜀中制药等。其中,通化金马为A股上市公司,1997年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去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0万元,截至上周五股价收于5.06元。业内分析,此事件将对该股造成利空影响。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我国药用空心胶囊产业规模扩张极快,整个行业处于产能过剩,造成了业内的无序竞争。而为了争夺市场,部分企业选择使用劣质原材料。新京报记者 刘夏
追查
公安赶到时河北厂房起火
浙江新昌县已紧急查封问题企业,对4名企业负责人实行控制
昨日中午,央视记者赶到了河北衡水的一家生产基地,记者赶到时正好看到了一辆满载白色袋子的车辆开出工厂。而下午3时,当公安部门赶到时,该工厂的厂房车间突然莫名起火,目前公安部门已经赶到现场进行执法。
昨日下午2时,记者赶到了浙江新昌的问题胶囊生产厂家,该厂家的供货商正是文中提到的河北衡水的生产基地。目前执法部门已对问题胶囊厂展开调查。
据浙江省新昌县委宣传部对外发布新闻,截至15日18时,新昌县已紧急查封媒体曝光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制作空心胶囊的相关问题企业,公安机关已对4名企业负责人实行控制。
据新昌县委宣传部称,15日中午,浙江省新昌县部分企业被曝光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制作空心胶囊后,下午新昌县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展开调查处理,药监部门查封了涉及的问题企业,公安机关控制了相关企业负责人,并立案调查处理。目前有关方面正对查封企业的相关原料、产品进行抽样送检。
新昌县委、县政府表示,将切实加大对胶囊行业的规范整治,并对所有胶囊企业先停产检查,待查清情况后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恢复生产,对发现问题的企业和问题企业责任人将依法处理,绝不姑息,还要迅速查明问题胶囊流向,防止问题胶囊再次流向市场。
铬从哪里来?
“蓝矾皮”是工业皮革废料,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铬残留,使用这种“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
铬有何危害?
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按《中国药典》规定,出厂应检测铬含量。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3款内地产中成药日前因重金属超标在香港回收
香港内地,标准为何不一(民生三问)
对话人:本报编辑 丁 汀 本报记者 王君平 尹世昌
中国社科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组长 陈其广 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 钱忠直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一级讲师 梁启文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新闻发言人
【新闻背景】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日前表示,发现3款市售中成药重金属含量超标,需要立即回收。这3款中成药名称分别为〔鹿参牌〕速效喉痛清、〔中联〕鼻炎片以及〔宜利〕鼻敏感丸。截至8月24日,对3款重金属超标中成药的回收行动已经大致完成。
可是,内地生产[中联]鼻炎片的厂家却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声明,称该药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其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出厂合格率100%,市场抽检合格率100%。
为什么中药中会有重金属?部分中成药在香港为什么会重金属超标?香港内地,为何标准不一?
一问:
重金属从何而来?
编辑:此次在香港发现3款市售中成药重金属含量超标,是这些制剂本身含有重金属吗?
记者:中药中重金属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药物本身含有重金属,如朱砂和雄黄等矿物药及其制剂。中药不单是植物类药,还包括动物类药和矿物类药。也就是说,中药中会含有汞、铜、金等重金属。从这3款中药的组成来看,并不含有矿物类成分。
钱忠直:中成药重金属另一个来源是:一方面可能与中药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如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工业 “三废”对中药材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主动吸收功能和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关。另外,中药材在采集、运输、加工成饮片以及制剂过程中的污染也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编辑:重金属含量超标是制约中药企业向国际市场迈进的一大障碍。这些中药中本来就含有的重金属,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
陈其广:含有重金属的传统中医经典名方,经过上千年的使用,合理配方,特殊炮制,重金属所起的是减毒增效的作用。中药中的重金属以及砷等有毒物质,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和其他中药成分在煎煮的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共同作用于人的机体。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超量时,就会给人体带来损害。具体情况《中国药典》中有相关规定。
编辑:这3款中成药产品中重金属超标,是怎么发现的?有人因为服用这些产品产生不良反应吗?为何有正式批号的药品会出现重金属超标呢?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发言人:我们是通过恒常市场监测机制发现上述3款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而非因接获有巿民服用有关产品后不适的报告而发现。
上述3款中成药产品都是注册中成药。不过,注册前审批仅仅是确保中成药的质量及安全的一种方法。在产品进入市场后,卫生署会以其他机制包括市场监测及药物不良反应事故呈报系统等,随时监察中成药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以保障市民健康。
恒常市场监测机制的设立是为了确保市面售卖的中成药符合质量及安全方面的要求。如发现中成药出现问题,卫生署会就产品的质量、安全及效能等方面作出风险评估,并按情况指令并监察中药商进行回收。
二问:
内地标准不严吗?
编辑:目前世界各国对中药材和中成药中的重金属的含量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中国内地对此的标准是怎样的?
钱忠直:2005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中药材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 等5种有害元素的测定方法及限量标准,这对于提高中药材质量、维护传统药物在国际上的声誉、 使中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年新版《中国药典》在中药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在中药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在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控制方面,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中药中砷、汞、铅、镉、铜的含量;对中药注射剂及枸杞子、山楂、人参、党参等用药时间长、儿童常用的品种均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目前,中国内地对食品、药品中重金属含量做出明确规定。中药注射剂中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0.15ppm,其它药品重金属含量不超过20ppm。只有符合《药典》标准的中药,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否则的话,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编辑:被香港强制召回的[中联]鼻炎片的生产厂家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声明,称该公司生产的鼻炎片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其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出厂合格率100%,市场抽检合格率100%。我们和香港地区采用的中成药重金属标准一样吗?此外,我国中药重金属的检测指标和技术,与国际上的检测方法有什么不同?
钱忠直:包括香港、东南亚国家、日本在内,对于中药重金属的限量标准,采用的是食品标准。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并不承认中药是药。中药是以食品、保健品等名义出口的,欧美国家采用的是食品标准对中药进行检测。而中药重金属限量在我国采用的是药品标准。区别在于,药品并不像食品一样大量地、经常地食用,是在短期内在医生的指导下限量服用。更为重要的是,中药饮片上附着的重金属在煎煮的过程中,会发生沉淀,也会通过络合、耦合等反应从药物中析出。药品重金属的含量不能简单地用食品的标准来代替,只能是参考。药品重金属限量标准是世界上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的有效性等多方面因素,稳步推进,不断积累数据,最后形成科学的限量标准。
我国中药重金属的检测技术还是比较先进的,不只是检测的仪器很先进,方法也很先进。我国对中药重金属进行价态监测。在中药煎煮的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以砷为例,会出现三价的砷,也会出现是五价砷,不同价态的砷元素的毒性是不同的。
三问:
如何防止重金属污染?
编辑:防止中药被重金属污染难点在哪?
梁启文:要防止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必须由源头做起。如改善工业污染地区土壤、水及空气质量。药用植物要在达到优良农业规范(GAP)的生产基地栽培, 严格控制生长环境、农药及肥料的使用,解决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除了药材,中成药的生产同样须严格把关,生产要在达到优良生产规范(GMP)的药厂生产,中药材原料通过重金属测试后,方可使用。完成品也要通过测试,确保生产过程不受污染。
对于含有矿物类中药的中成药,生产时须严格控制用药量,并于产品卷标上清楚说明。
记者:中药材生产最基本的因素是土壤,土壤不受污染是保证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中药在种植过程属于农作物。农民施什么化肥,打什么农药,一家一户农民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防止中药重金属污染,有两种治理途径: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但科学家们提出的各种方法,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大面积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而言实用性不大。
编辑:防止重金属污染,中药生产能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我国有500多种常用中药材、300多种常用中成药。解决好中药重金属污染问题,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钱忠直:应从源头抓起,建立大规模的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中药材栽培生产基地,从选点、环境控制、选种、种植、栽培及采集等过程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产地。同时,对于中药材的加工、运输等环节,严格重金属含量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重金属污染。
链 接
香港中成药重金属含量标准
根据香港现行《中医药条例》的规定,中成药必须经注册后,方可在香港销售及进口。
产品于注册申请时,须向有关部门提供认可的重金属测试报告及其他安全性报告。重金属测试须于卫生署中药组认可的本地9间 ISO/IEC 17025 认可实验室或内地指定的17 间药品检验所进行。香港注册中成药重金属含量限量法定标准(按服量计算) 如下——砷:每日1500 微克;镉∶每剂3500微克;铅:每日179 微克;汞:每日36 微克。
港府称三款药物均为内地制造
因重金属含量超标故呼吁市民停用并交回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昨日表示,发现三款市售中成药重金属含量超标需要立即回收,涉及的药品分别为:“鹿参牌”速效喉痛清、“中联”鼻炎片以及“宜利”鼻敏感丸。
据新华社电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发言人昨日宣布,卫生署昨日得悉政府化验所的化验结果,显示“鹿参牌”速效喉痛清(注册编号:HKP-01694;批号:100601)的样本含砷量约为限量标准的17.5倍,而“中联”鼻炎片(注册编号:HKP-00241;批号:48911004)和“宜利”鼻敏感丸(注册编号:HKP-13005;批号:1495)的样本则含汞量分别约为限量标准的3.4倍和2.7倍,故指令回收行动。
发言人表示,砷和汞都是有毒的重金属。急性砷中毒能引致严重呕吐、腹泻、神志不清及昏迷,而长期摄入砷则可引致肝、肾以及心脏功能受损。急性水银中毒可引致口部发炎,如长期摄入过量的汞,可引致神经系统和肾脏受损。
两种重金属对幼儿尤其容易造成伤害。卫生署暂时未接获有市民服用有关产品后不适的报告。
据介绍,三款中成药均在内地生产,而“中联”鼻炎片和“宜利”鼻敏感丸是由同一家制造商生产。三款中成药由三家香港持牌中成药批发商批发。
卫生署发言人表示,由于这三款中成药产品从内地进口后受到污染的机会微小,事件已转入内地药监部门跟进。
香港特区政府呼吁
市民停用这些药物
又讯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官网上的公告表示:“任何人售卖拟供人使用但却是不宜作该用途的药物,有可能违反香港法例第132章《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第54条,最高刑罚为罚款5万元和监禁6个月。当调查完成后,我们会就可能的检控行动与律政司进行商讨。”
该发言人呼吁拥有任何一款产品的市民应立即停用,并将之交到卫生署于九龙观塘Two Landmark East十六楼的办公室。发言人表示:“市民如曾服用任何一款产品感到不适,应尽快征询医护人员的意见。卫生署会继续调查,并密切监察批发商的回收行动。”
金姆和他的同事们制造的这种无金属的有机晶体,在紫外光照射下,这种晶体可呈现白色的可见光,以及蓝、绿、黄、橘色的辐射光。
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研发的有机磷光材料
金姆和他的同事们制造的这种无金属的有机晶体,可以发出磷光,这种特性曾经只存在于无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中。在紫外光照射下,这种晶体可呈现白色的可见光,以及蓝、绿、黄、橘色的辐射光。通过改变原材料的化学成份,研究人员还可以使它们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这种新发光材料(磷光材料)对当前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半导体照明产品能够进行改善。目前,明亮的低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常被用来制造移动电话和数码相机的小屏幕。由于它们的制造工艺复杂和原料成本高等问题,将其用于制造较大的显示屏,显然不太实际。目前的发光二极管还不是100%的有机化合物所制,仍然需要少量的贵重金属。
金姆说:“过去的纯有机材料不能产生有用的磷光辐射。所以,我们认为这是有机物质在亮度与色彩调节能力方面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媲美的首例。”
在金姆的磷光材料中,光来自芳香羰基化合物(aromatic carbonyls)——一种可以产生磷光的有机化合物。这种新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芳香羰基化合物会与晶体内的卤素(halogens)形成坚固卤键(halogen bonds),将分子紧密地包裹起来。这种排列可以抑制电子由激发态变成基态过程中的振动与发热损失,从而产生强磷光。
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很容易制造出高能蓝色有机磷光,而用有机金属来实现起来就比较困难了。相对同类非有机产品,有机发光二极管更轻、更廉价,而且是用陶瓷制成。但是,目前的发光二极管仍含有少量的贵重金属。而这些新的化合物制成的发光二极管不需要贵重金属,因此它引起同类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它的主要成分是廉价的碳、氧、氯、溴等。
金姆说:“目前,这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材料就会进入商业领域,我们相信这将会给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照明工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因为这种化合物非常廉价,并且非常容易合成,调整化学成分还可以得到不同颜色。”(锋格/编译)
[报网互动]农业部严查"皮革奶"
农业部表示去年生鲜乳监测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
本报讯 (记者黄佩、何颖思)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内地竟然有不法企业把皮革下脚料溶解之后制成蛋白粉混到牛奶里,以提高奶粉的蛋白含量。据悉,为了打击此种行为,农业部已经下发“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皮革奶”被列入农业部监测“黑名单”。
“皮革奶”会致重金属中毒
据悉,“皮革奶”其实是用皮革的下脚料甚至是动物的毛发等物质经过水解生成一些粉状物,这种粉状物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人们称他为“皮革水解蛋白粉”。严格来说这种“皮革奶”是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但是在生产这些蛋白粉当中,经常有一些重金属掺加到其中,尤其是重金属铬,如果被人体吸收、蓄积,可导致关节疏松、关节肿大,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
其实早在2005年,就有企业开始生产“皮革奶”,之后被严肃整治,“三聚氰胺”事件后,一些不法厂商为了提高牛奶中的蛋白含量,“皮革奶”又死灰复燃。2009年,我国就开始检测生鲜乳制品中是否存在“皮革奶”,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曾被检测出“皮革奶”,遭查封。
仅30%样品检测“皮革奶”
不过,本次农业部发出的通知并没有要求对全部的检测样本都检测“皮革奶”,只是除所有抽检样品都必须检测三聚氰胺外,其中30%的样品还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这多少让被牛奶吓怕了的消费者心存顾虑。
记者昨天在百度上搜索,发现不少专门生产供应皮革水解蛋白的企业,记者以买家身份致电山东省的一家饲料公司,业务员称皮革蛋白粉分为“饲料级”和“肥料级”,其中“饲料级”原料都是来自“屠宰场的动物下脚料”;而“肥料级”的皮革蛋白粉含铬、铅等重金属,“原料是皮鞋厂的下脚料”。这些皮革蛋白粉通过加工合格又获得饲料主管部门发出的“批准文号”,是允许用到饲料中的。“但绝对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来用”。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不排除部分企业为使得蛋白质含量达标而估计添加,但是由于“皮革奶”可能改变牛奶的品质,而且成本也不低,这种做法不会在行内太普遍。
在乳制品生产环节,广州市的质监部门表示暂时没有发现相关案例。昨日广州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多年来还未接到有关皮革蛋白奶的举报投诉,也未查处过相关案件。
昨天傍晚,农业部发文指出,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其中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是禁用物质,也是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中必须检测的指标。近年来,农业部开展了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等违禁物质的例行监测,三聚氰胺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规定,没有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等违禁添加物质,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2011年,农业部将继续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通过例行监测、飞行抽检、隐患排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受到镉污染,可能引发骨痛病。昨天有媒体报道了这一内容,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记者昨天采访了从事这一调查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的教授潘根兴,他回应说,“不是市场上所有的大米都是这样的,江苏的样品就没啥问题,只能说我们抽查样品的10%存在镉超标,大家不必恐慌”。
□快报记者 夏天 鹿伟
【调查】
抽样的10%存在镉超标
2007年,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六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100多个,回来后他们专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抽查样品的10%存在镉超标。2008年4月,潘根兴又带领他的研究小组从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农贸市场随机取样63份,实验结果证实样品的60%以上大米镉含量超过国家限值。
无独有偶,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危害】
镉超标米可能致骨痛病
大米镉超标会有啥危害?潘根兴介绍说,镉是一种重金属,会抑制锌和硒的吸收,后两种正是促进钙质吸收的微量元素。体内镉超标易患高血压、肺气肿、骨质疏松等病症。“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会导致可怕的骨痛病。”潘根兴说。此外,镉代替了钙、锌等元素,容易引起体内功能紊乱,影响身体代谢。
据悉,国际卫生组织曾公布了上世纪8大公害事件,其中就有日本“镉米中毒”导致骨痛病事件。
【提醒】
江苏抽查样品没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米遭受镉污染,以致超标?潘根兴介绍说,土地遭受污染是一大原因,而南方酸性土壤种植超级杂交稻比常规稻更易吸收镉。
中国年产稻米近2亿吨,10%即达2000万吨。这些数字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潘根兴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为重。
据悉,去年江苏共种植水稻3350万亩,全省从南到北都有稻田。那么江苏是否也存在大米镉超标的问题?“从抽查看,江苏的样品没啥问题。”潘根兴解释说,江苏的土地大部分都不是酸性的,因此会避免这个问题。
【解忧】
城里人不用担心中毒
有市民担心吃了镉超标的大米,容易引起镉中毒。对此,潘根兴表示,镉中毒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都市人目前大米的食用已经达不到中毒的量了。“其实,城里人不用担心,因为大家吃的是‘百家饭’。” 潘根兴告诉记者,像南京市场上的大米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一般百姓会在不同超市买不同牌子的大米。如果长期买一种品牌的大米的话,那么品质应该也有保障,“品牌大米一般都有自己的基地,对土地污染的监控比较严格。”
他坦言,其实数以千万计的污染区稻农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稻米是他们一日三餐的主食,部分农民明知有污染,但困于卖污米买净米之间的差价损失,而被迫食用污染大米。更多农民则并不知道自己食用的大米是有毒的,他们甚至不清楚重金属是什么。
45亿年前地球和一颗类火星星体碰撞形成月球
月球遭受一颗类似水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在太阳系行星形成的最后阶段普通存在猛烈的星体碰撞现象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大约45亿年前,地球、月球和火星曾遭受巨大星体碰撞,在这一梦魇时期,却为这些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星体带来了珍贵的黄金、铂等贵重金属资源。
研究人员称,45亿年前,正值太阳系行星形成的最后阶段,体积有冥王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地球,之后地球又遭受一颗火星大小星体的碰撞。碰撞月球和火星的星体则略小一些,却仍对它们构成毁灭性打击。在这个猛烈碰撞时期,很可能导致地球的轴心偏离10度,但同时向地球表面送递了大量的黄金和其它贵重金属,同时很可能对月球带来了大量的水资源。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学会的比尔·博特科说:“我们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揭示地球、月球和火星的最大发育期。”
大量黄金、铂等贵重金属之谜
研究人员称,黄金、铂、钯等金属元素被称为“嗜铁体(siderophile)”,它们非常倾向于铁,因此它们应当伴随铁进入地球内核,月球和火星在形成过程中,在地幔和地壳层中留下接近空虚的结构。然而,嗜铁体在这些星体表面却大量存在着。
博特科说:“这些贵重金属的大量存在的确非常令人惊奇!人们曾对此置疑,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这一争论持续了近十年。”一种可能性是嗜铁体在星体内核形成之后通过星子假说的碰撞过程实现快速补充,它们促进了星体的完全形成。博特科和同事们更倾向于这一解释,他们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梳理出多种证据进行支持,他们还计算出关于这一星体碰撞时期的数据。
星球创伤模型
研究人员称,为了计算黄金、铂和其它嗜铁体的广泛存在性,星体碰撞需要向地球地幔带来0.5%的地球质量,向火星带来近5%的火星质量,向月球带来近600%的月球质量。使用数字模型,研究小组可以确定是否此次碰撞是由一系列较小的巨大太空岩石造成的。博特科说:“碰撞地球、月球和火星的星体,都富含贵重金属元素,并且这些星体的质量都非常大。”
研究结果显示,碰撞地球的最大星体直径可达到2414-3219公里,碰撞火星和月球的最大岩石星体直径分别为1609公里和322公里。在月球碰撞中,碰撞星体为月球带来了大量的嗜铁体元素和水资源。这一碰撞时期大约在45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的最后阶段,在地球遭受最猛烈碰撞的数千万年中,一颗类似火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地球,可能形成现今的月球。博特科和同事们将这项研究发表在12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其它证据
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结果源自该数字模型和其它支持性证据。例如:一些理论模型描述星体碰撞的形成和演变,暗示着较大的星体有效地吞噬了较小的星体,并残留了贵重金属元素。类似的这些贵重金属元素存在于小行星带,最后存在的碰撞星体消失在太阳系内部。博特科说:“这些体积的星体分布明显在我们的数字模型预计范围之内。”一些科学家认为,假设火星巨大的伯勒里斯盆地(Borealis Basin)的确是一个碰撞陨坑,一颗1600公里直径的碰撞星体正好符合。
依据研究人员称,这一系列星体碰撞连续在一起,将进一步促进地球、月球和火星的形成。博特科说:“我们有大量不同线索的证据表明这一过程是真实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