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周五, 11 2月 2011 19:34

揭秘达芬奇设计十大武器

  

  1.终结者机器人

终结者机器人
终结者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只是出于防御目的设计的,而非用于战争或者手术室。它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只有手臂可以借助绳子的拉力而左右运动。这一特殊的模型在世界各地被陈列展出。
 

  2.机关炮

机关炮
机关炮

  为了增强传统加农炮的火力,达芬奇设计了这款创新的车载12管机关炮。虽然不能实现速射,但是这个设计封装了一个灵敏的瞄准和精巧的装填装置。借助拓宽火力范围并减少可能的失误,扇形设计使得它可以有效地打击大规模的敌人。
 

  3.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

  为了使轰炸更具杀伤力,达芬奇也设计了大型的武器,它由圆形炮弹、铁制装置以及一个柔韧的套管组成。一旦发射,这种炸弹就会爆炸成许多碎片,它们的威力要比单个的大炮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4.镰刀战车

镰刀战车
镰刀战车

  与装甲坦克相似,受古典时期的类似武器的启发,达芬奇设计了用旋转镰刀武装的镰刀战车。这架战车,利用它可怕的旋转刀片,切断任何试图靠近它的物体,让它们流血而无助的躺在地上。
 

  5.轰炸机

轰炸机
轰炸机

  这种轰炸机配有16发大炮,最有意思的是,机器的中心有一对机械操纵杆和齿轮。

发表在栏目: 科学

  1.终结者机器人

终结者机器人
终结者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只是出于防御目的设计的,而非用于战争或者手术室。它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只有手臂可以借助绳子的拉力而左右运动。这一特殊的模型在世界各地被陈列展出。

  2.机关炮

机关炮
机关炮

  为了增强传统加农炮的火力,达芬奇设计了这款创新的车载12管机关炮。虽然不能实现速射,但是这个设计封装了一个灵敏的瞄准和精巧的装填装置。借助拓宽火力范围并减少可能的失误,扇形设计使得它可以有效地打击大规模的敌人。

  3.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

  为了使轰炸更具杀伤力,达芬奇也设计了大型的武器,它由圆形炮弹、铁制装置以及一个柔韧的套管组成。一旦发射,这种炸弹就会爆炸成许多碎片,它们的威力要比单个的大炮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4.镰刀战车

镰刀战车
镰刀战车

  与装甲坦克相似,受古典时期的类似武器的启发,达芬奇设计了用旋转镰刀武装的镰刀战车。这架战车,利用它可怕的旋转刀片,切断任何试图靠近它的物体,让它们流血而无助的躺在地上。

  5.轰炸机

轰炸机
轰炸机

  这种轰炸机配有16发大炮,最有意思的是,机器的中心有一对机械操纵杆和齿轮。

  6.装甲坦克

装甲坦克
装甲坦克

  达芬奇这样描述装甲坦克:我可以制造装甲车,它可以依靠自己的火炮进入紧紧靠拢的敌人范围,并且没有任何一队士兵可以突破它,安全而无懈可击。步兵可以紧随其后快速前进而不受伤害。这就是现代坦克的前身。

  7.防御墙

防御墙
防御墙

  当墙壁受到攻击时,隐藏在墙后的士兵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杠杆迅速地制服敌人。那些利用梯子试图攻城的敌人这时只能随梯子一起倒下了。

  8.堡垒

堡垒
堡垒

  达芬奇设计的这个堡垒形状复杂,具有创新性,而且充满现代气息。主城堡位于最复杂的中心。此外,它的一大特点就是有两个同心墙,其上部为圆形,这样可以转移大炮的冲击力。

  9.投石车

投石车
投石车

  在达芬奇着手改进投石车之前,它已经被使用了几百年了。这种独特的设计采用了双板簧,这样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将石头抛到很远的地方。

  10.可拆卸的大炮

可拆卸的大炮
可拆卸的大炮

  大炮是非常沉重的,而且运输它们的机器通常也很难驾驭。达芬奇通过改进大炮的结构,使其变得容易拆卸和运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X-47B X-47B

“空中观察哨” “空中观察哨”

  人民网2月7日电 美国格鲁曼公司为美海军研制的X-47B无人驾驶飞机近日在加利福尼亚州首飞成功。从现场画面看,这架飞机外形与大名鼎鼎的B-2隐形轰炸机及其相似。据悉,当天飞行测试持续了29分钟左右,飞机最高曾爬升到了1500多米处。

  今年早些时候,美军还在同一基地测试了代号为“全球观察哨”的无人驾驶侦察机。据悉,该机翼展和波音747客机相当,具备比现役侦察机飞得更高更快等特 点。“全球观察哨”飞行高度近2万米,飞一次就能对相当于阿富汗国土面积大小的地区开展详细侦查活动。

  第三种尚未试飞的无人驾驶飞机是由波音公司研制的“幽灵”飞机,它可以悄悄潜入对手防线后面,并炸毁其雷达基地,从而为后续空中梯队跟进扫清障碍。上述三种无人驾驶飞机都具有很强的隐形能力。美军现役无人驾驶飞机具有速度慢、易暴露和被敌方击落等缺点。

  此外,五角大楼将在下月向国会提交2012财年国防预算申请报告。美空军表示,希望在该预算报告中包含新型轰炸机项目,美国防部长盖茨也明确表示,美国将研发能搭载核武器的新型远程轰炸机。他说,这种新飞机既可能采取有人驾驶也可能采用无人驾驶技术。

  有关资料显示,美军此前先后装备部队的F-117,B-2,F-22以及研制中的F-35等飞机都具有很强的隐身作战能力,但并没有能实现无人驾驶。美军拥有的“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驾驶飞机则速度较慢,隐身性能一般,无法承担更为艰巨的侦查和作战任务。

  格鲁曼公司透露,X-47B将是美海军装备的第一种“无尾翼、喷气式无人驾驶飞机”。它可携带精确制导炸弹从美军航空母舰上起飞,在完成攻击敌方目标的任务后,再能自行返回航空母舰降落。美军目前已经为该机拨款约6.36亿美元,整个生产过程处于高度保密状态。

  美军现有的各类无人驾驶飞机都要在地面人员遥控下才能执行作战任务。X-47B战机则能完全在电脑指挥下升空作战与返航。地面控制人员只要在机上电脑输入目标和路线信息,其他工作就全交给电脑完成了。此前,只有经验丰富飞行员才能完成驾机在航母上的起降任务。

  同美军各类现役战机相比,X-47B因为不必考虑飞行员的身体承受能力,因此其作战半径更大,滞空时间更长。根据美军条例规定,一名美海军航空兵飞行员,每次升空作战最多持续10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军现有无人驾驶飞机每次可在空中工作30个小时以上。

  格鲁曼公司透露,X-47B飞机的设计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时速可达1000公里。未来一段时间,该机将继续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内开展50次试飞活动。今后,将有两架样机参与上述测试工作。不过,该机要想投入实战,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各种测试。

  五角大楼介绍,“全球观察哨”飞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因此滞空时间超长,可达普通飞机的2倍左右,每次升空侦查时间高达100多个小时。据透露,该机最早将在今年年底加入美军服役。它们将成为美军侦查卫星的“低价接班人”,并提供更为精确的战场实况信息。

  同时,“全球观察哨”无人机还能充当美军现有各类导弹武器的“指路人”,在空中取代卫星引导其攻击敌方目标。这种飞机能够在普通美国飞机跑道上起降,它由强力轻型合成材料制成,因此便于拆卸组装,可搭乘运输机部署到世界各地,适应性更强。

  知情人士称,目前发展新型轰炸机所需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先进隐身技术、先进航电综合技术、先进推进技术均已在F-35等五代机的研制过程中得以发展和验证。很多人宣称,美军下一代战机应采取无人驾驶的设计方案,以便确保美军在战场上实现“零伤亡”的目标。

  美国空军人士则希望继续开发有人驾驶的轰炸机。理由是,无人驾驶飞机在远程控制时存在不少缺点,现有技术让基站与飞机间的远程通信链接易受干扰;由于机载传感器数量和性能的限制,基站内的控制人员对战场形势的感知能力也会大受影响。

  美国空军研发的新型战略轰炸机,能与F-35战机互联,在作战机群的配合下执行任务,通过网络传感系统与机群成员共享飞行状态、图像、作战路线乃至声音等信息。纵深打击能力将是新型轰炸机所追求的重点目标,因此须采用高隐身性设计。(高轶军)

  人民网2月7日电 美国格鲁曼公司为美海军研制的X-47B无人驾驶飞机近日在加利福尼亚州首飞成功。从现场画面看,这架飞机外形与大名鼎鼎的B-2隐形轰炸机及其相似。据悉,当天飞行测试持续了29分钟左右,飞机最高曾爬升到了1500多米处。

  今年早些时候,美军还在同一基地测试了代号为“全球观察哨”的无人驾驶侦察机。据悉,该机翼展和波音747客机相当,具备比现役侦察机飞得更高更快等特 点。“全球观察哨”飞行高度近2万米,飞一次就能对相当于阿富汗国土面积大小的地区开展详细侦查活动。

  第三种尚未试飞的无人驾驶飞机是由波音公司研制的“幽灵”飞机,它可以悄悄潜入对手防线后面,并炸毁其雷达基地,从而为后续空中梯队跟进扫清障碍。上述三种无人驾驶飞机都具有很强的隐形能力。美军现役无人驾驶飞机具有速度慢、易暴露和被敌方击落等缺点。

  此外,五角大楼将在下月向国会提交2012财年国防预算申请报告。美空军表示,希望在该预算报告中包含新型轰炸机项目,美国防部长盖茨也明确表示,美国将研发能搭载核武器的新型远程轰炸机。他说,这种新飞机既可能采取有人驾驶也可能采用无人驾驶技术。

  有关资料显示,美军此前先后装备部队的F-117,B-2,F-22以及研制中的F-35等飞机都具有很强的隐身作战能力,但并没有能实现无人驾驶。美军拥有的“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驾驶飞机则速度较慢,隐身性能一般,无法承担更为艰巨的侦查和作战任务。

  格鲁曼公司透露,X-47B将是美海军装备的第一种“无尾翼、喷气式无人驾驶飞机”。它可携带精确制导炸弹从美军航空母舰上起飞,在完成攻击敌方目标的任务后,再能自行返回航空母舰降落。美军目前已经为该机拨款约6.36亿美元,整个生产过程处于高度保密状态。

  美军现有的各类无人驾驶飞机都要在地面人员遥控下才能执行作战任务。X-47B战机则能完全在电脑指挥下升空作战与返航。地面控制人员只要在机上电脑输入目标和路线信息,其他工作就全交给电脑完成了。此前,只有经验丰富飞行员才能完成驾机在航母上的起降任务。

  同美军各类现役战机相比,X-47B因为不必考虑飞行员的身体承受能力,因此其作战半径更大,滞空时间更长。根据美军条例规定,一名美海军航空兵飞行员,每次升空作战最多持续10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军现有无人驾驶飞机每次可在空中工作30个小时以上。

  格鲁曼公司透露,X-47B飞机的设计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时速可达1000公里。未来一段时间,该机将继续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内开展50次试飞活动。今后,将有两架样机参与上述测试工作。不过,该机要想投入实战,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各种测试。

  五角大楼介绍,“全球观察哨”飞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因此滞空时间超长,可达普通飞机的2倍左右,每次升空侦查时间高达100多个小时。据透露,该机最早将在今年年底加入美军服役。它们将成为美军侦查卫星的“低价接班人”,并提供更为精确的战场实况信息。

  同时,“全球观察哨”无人机还能充当美军现有各类导弹武器的“指路人”,在空中取代卫星引导其攻击敌方目标。这种飞机能够在普通美国飞机跑道上起降,它由强力轻型合成材料制成,因此便于拆卸组装,可搭乘运输机部署到世界各地,适应性更强。

  知情人士称,目前发展新型轰炸机所需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先进隐身技术、先进航电综合技术、先进推进技术均已在F-35等五代机的研制过程中得以发展和验证。很多人宣称,美军下一代战机应采取无人驾驶的设计方案,以便确保美军在战场上实现“零伤亡”的目标。

  美国空军人士则希望继续开发有人驾驶的轰炸机。理由是,无人驾驶飞机在远程控制时存在不少缺点,现有技术让基站与飞机间的远程通信链接易受干扰;由于机载传感器数量和性能的限制,基站内的控制人员对战场形势的感知能力也会大受影响。

  美国空军研发的新型战略轰炸机,能与F-35战机互联,在作战机群的配合下执行任务,通过网络传感系统与机群成员共享飞行状态、图像、作战路线乃至声音等信息。纵深打击能力将是新型轰炸机所追求的重点目标,因此须采用高隐身性设计。(高轶军)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8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物种勘测协会和一个由分类学家组成的国际委员会本周公布了由其评选出的2009年度十大新发现物种名单,迷幻襞鱼、吸血鬼鱼等物种榜上有名。

  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物种勘测协会主任昆汀-惠勒(Quentin Wheeler)介绍,十大新发现物种名单每年发布一次,以表明人类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惠勒说:“目前我们已经确认了大约190万个物种。据保守估计,地球上一共有1000万至1200万个植物与动物物种,当然,如果将微生物种类也包括在内,那将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局面。”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物种勘测协会每年都会适时发布十大新发现物种名单,以纪念5月23日卡罗勒斯-林奈的诞辰纪念日。林奈出生于1707年,是瑞典著名博物学家,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252年前建立了科学的植物与动物命名系统。除了2009年度十大新发现物种名单,国际物种勘测协会还发布了“物种状态报告”(State of Observed Species Report),报告称2008年总共发现18225个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藻类和真菌种类。

  1. 迷幻襞鱼

迷幻襞鱼(图片来源:David Hall)
迷幻襞鱼(图片来源:David Hall)

  迷幻襞鱼(psychedelic frogfish)发现于印度尼西亚海岸附近的浅水区,具有非同寻常的颜色辨别能力,能模仿多个硬珊瑚种类,硬珊瑚通常是这种凝胶状鱼类的藏身地。每一条的外形就如同人的指纹一样独特。此外,科学家认为迷幻襞鱼(学名Histiophyrne psychedelica)脸部周围的多肉组织就像猫的胡须一样,可以助其在黑暗中锁定猎物或其他物体的位置。

  2. 阿滕伯勒猪笼草

阿滕伯勒猪笼草(图片来源:Alastair Robins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阿滕伯勒猪笼草(图片来源:Alastair Robins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阿滕伯勒猪笼草(Attenborough's pitcher)上面有许多像杯子一样的陷阱,每一个都有美式橄榄球那么大,令其是已知最大的猪笼草之一。杯状结构内有吸引昆虫的液体,帮助捕获昆虫,供这种肉食性植物食用。惠勒说:“我是昆虫学家,对能吃昆虫的植物具有与生俱来的兴趣。”阿滕伯勒猪笼草发现于菲律宾的巴拉望岛,命名于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戴维-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爵士。

  3.“绿色轰炸机”蠕虫

“绿色轰炸机”蠕虫(图片来源:K.J. Osborn)
“绿色轰炸机”蠕虫(图片来源:K.J. Osborn)

  “绿色轰炸机”蠕虫(Swima bombiviridis)发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附近的深海区域,因其不可思议的行为而得名。一旦遭受威胁,这种蠕虫就会释放充满液体的气球,气球会突然爆破形成亮光。这种“闪光弹”被认为可以分散潜在捕食者的注意力,令“绿色轰炸机”蠕虫借机逃脱。惠勒说:“它确实是一种奇特的物种。‘绿色轰炸机’蠕虫结构相对简单,但却对这种相当复杂的策略驾轻就熟。”

  4. 德鲁斯真菌

德鲁斯真菌(图片来源:Brian A. Perry, University of Hawaii)
德鲁斯真菌(图片来源:Brian A. Perry, University of Hawaii)

  这种外形奇特的蘑菇命名于颇具幽默感的著名爬虫学家——美国加州科学院的罗伯特-德鲁斯(Robert Drewes)。德鲁斯真菌(Phallus drewesii)是一种2英寸(约合5厘米)长的散发着恶臭的真菌类,发现于与世隔绝的西非岛国圣多美普林西比。虽然是新发现的物种,但它与其他散发恶臭的真菌类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释放难闻气味吸引苍蝇,令其帮助分散孢子。

  5. 艾腾海参

艾腾海参(图片来源:Cornelis Swennen, Prince of Songkla University)
艾腾海参(图片来源:Cornelis Swennen, Prince of Songkla University)

  艾腾海参(Aiteng Sea Slug)发现于泰国某海湾泥泞的红树林中。它不仅是个新物种,而且是一个全新的食虫海参家族的头目。其他大多数海参以藻类或腹足类动物的卵为食。腹足类动物是指一种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动物。艾腾海参成年后表面光滑,呈黑色,命名于泰国哇扬戏的木偶明星艾腾(Ai Theng)。

发表在栏目: 自然
“I-401”潜艇上炮口的特定镜头
“I-401”潜艇上炮口的特定镜头(图片提供:Wild Life Productions )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海洋考古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夏威夷珍珠港附近海域发现了两艘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潜艇。考古学家认为,这两艘潜艇已沉没于海底60多年,代号分别为“I-400”和“I-203”。

  据美国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现代军用飞机馆馆长迪克-达索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秘密研制的潜艇是准备用来攻击美国东海岸的重要城市,如华盛顿和纽约等。这些攻击潜艇不仅仅航行速度快,而且航程很远,有些时候还会携带可折叠机翼的飞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海军接管了日军的太平洋舰队,其中包括五艘日军潜艇。后来,为了防止这些潜艇技术落入苏联人手中,美国人将它们全部击毁并使其沉没于夏威夷海域之中。为了不让任何人知道潜艇的下落,美国军方当时也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潜艇沉没地点的记录。

  从1992年起,夏威夷水下研究实验室的考古学家特里-科比带领一支科考团队,驾驶一艘潜艇在夏威夷海域中一直不断地寻找这些被击沉的日军潜艇。2005年,他们发现了一艘代号为“I-401”的日军潜艇。2009年2月,他们又发现了另外两艘,代号分别为“I-14”和“I-201”。而最大的非核动力潜艇“I-400”和“I-203”却仍然下落不明。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科学家汉斯-范-蒂尔博格也参与了此次科考,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也为此次科考提供了部分赞助。蒂尔博格介绍说,“搜寻这类潜艇非常有意义,因为现在是和平环境,而这些潜艇却是攻击性武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我们会把潜艇搜寻的结果在太平洋地区共享。对这些秘密武器进行和平的科学考察,这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如今,被击沉的五艘潜艇全部被发现。考古学家们向人们分别介绍了这些潜艇的部分特点。

搭载2架轰炸机的“I-14”潜艇。
电脑效果图:搭载2架轰炸机的“I-14”潜艇(图片提供:Wild Life Productions )

  “I-14”潜艇沉没于1946年,2009年2月被发现于夏威夷海域。在停靠码头时,I-14”潜艇大约有四层楼高,长度比一个足球场还要长,约为114米。“I-14”潜艇其实就是一个水下秘密飞机场,它最多可搭载3架折叠式机翼的轰炸机。“I-14”潜艇浮出水面数分钟后,轰炸机即可从甲板上起飞。这种折叠式轰炸机上可携带1800磅(大约816公斤)的炸弹。蒂尔博格认为,“潜艇能够搭载飞机,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超前的理念和技术。这种技术在当时显得非常先进,因为这本来应该是我们当今时代才有的技术。这和我们现代的制导武器有类似之处。”

潜艇上的圆形指挥塔、可伸缩的甲板炮台
电脑效果图:“I-201”潜艇局部(图片提供:Wild Life Productions )

  “I-201”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速度最快的潜艇,在水下时速最高可达每小时35公里。此外,“I-201”潜艇也是二战时期日军潜艇序列中潜水最深的潜艇,最长可以在水下呆一个月之久。在这些潜艇上,都装备有圆形指挥塔、可伸缩的甲板炮台和可伸缩的潜水机。

  蒂尔博格认为,这些日军潜艇现在只属于海洋,人们应该把它当成一种历史遗迹来保护,它们也可以成为海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蒂尔博格说,“这些潜艇非常适合野生动物栖息,其内部黑暗而又安静。”(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丹麦研究称地球海洋源于彗星撞击
丹麦研究称地球海洋源于彗星撞击(图片提供:Nicolle Rager-Fuller, NSF)

  丹麦科学家日前表示,大约38.5亿年前撞击地球的“肇事者”是冰质彗星而非岩质小行星,这表明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彗星带来的。

  科学家长期以来便怀疑,在一个名为“后期重轰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的远古事件中,地球及其周围邻居遭受了数万个天外来物的撞击。比如,一连串的撞击使得月球外形发生了变化,上面布满了至今仍清晰可见的大坑,并在月球无风的环境中保存了无数年。但是,科学家一直不确定撞击物是冰质彗星还是岩质小行星。

  如今,依据地球古岩石中某金属的含量,一个由丹麦尼尔斯·玻尔研究中心乌费·约根森(Uffe Jorgensen)领导的研究小组认定,冰质彗星是撞击地球和月球的“罪魁祸首”。约根森指出,科学家在彗星撞击前地球是否有海洋的问题上存在激烈讨论。一些专家称,地球刚一形成时便已存在足够的水,还有一些专家则认为,地球诞生初期温度很高,能蒸发掉任何液体。

  约根森说:“这是那种会让科学家之间产生激烈身体接触的话题。”约根森的研究团队认为,地球早期温度过高,无法留住像海洋这样的大片水体。但是,到后期重轰炸期时,地球上的温度开始降下来,使得彗星带来的融冰变成世界上第一批海洋。他们的研究成果刊载于天文学杂志《国际太阳系研究》(Icarus)。

  约根森的团队测算了格陵兰岛地表和近地表岩石的铱含量。格陵兰岛的岩石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年代可追溯至后期重轰炸期。铱是地球上一种稀缺金属,但在彗星和小行星上相对普遍。根据研究小组的评估,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岩石铱含量应该在万亿分之18,000左右,而彗星撞击产生的岩石铱含量应该只有万亿分之130左右。这是因为彗星主要由结构松散的水冰和一些岩质残骸构成,携带的金属更少,

  另外,由于绕太阳的轨道较长,彗星还会以更快的速度撞击地球。据约根森介绍,结果,“彗星造成的爆炸比小行星造成的爆炸更剧烈,抛回太空的金属数量更大,其中就包括铱。”研究小组发现,格陵兰岛的岩石铱含量在万亿分之150左右,支持了彗星是后期重轰炸期事件主导者的看法。据他们推断,彗星带来的水冰随后融化,形成深约1000米、覆盖全球的海洋。

  月球表面之所以没有海洋,是因为其引力比地球的弱,所以,彗星撞击产生的残骸并没有全部抛回到太空。但是,对于撞击地球的“肇事者”是彗星而非小行星的说法,芝加哥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尼古拉斯·达普哈斯(Nicolas Dauphas)并不认同。他说,最新研究过多依赖于估算,比如预测撞击以后沉淀的铱量,“我认为他们将结论延伸地太远了。”

  英国卡迪夫大学天体生物学家钱德拉·魏克拉马沁格(Chandra Wickramasinghe)没有参与约根森的研究,但他也支持彗星撞击地球的理论。他认为,彗星不仅给地球带来了水,还带来了生命。魏克拉马沁格指出,根据一些颇具争议的研究,地球生命最早的证据可追溯到大约38.5亿年前,即后期重轰炸期。

  他说:“这或许是个巧合,但在我看来,这个巧合极不寻常。”约根森同意这种观点:“后期重轰炸期给地球带来了机遇。如果没发生这个事件,地球上可能没有水,也没有生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二, 28 12月 2010 09:27

巴少年欲状告美国中情局

17岁的巴基斯坦少年瓦齐尔打算起诉美国中央情报局,因为他的三个亲戚在美国无人机轰炸中死亡,他本人则被炸伤,双腿截肢。瓦齐尔与部族长者们近日来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找律师,打算起诉中情局。瓦齐尔说,他很清楚,即便开庭审理,中情局官员也不可能出庭,索要赔偿也许会无果而终,但他期待这桩诉讼能够获得“象征性胜利”。(宗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