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无线网络无处不在,汽车被取缔,公共交通便利快捷,浪费和碳排放被控制到最低程度,虽然这些听起来像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城市中的景象,但其实它们离人类已不再遥远。
日本的“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Shimizu Mega-City Pyramid)
>>点击查看更多“未来环保超级建筑”精彩组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诸多全球概念的绿色环保未来建筑将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走进人类的生活,包括中国台湾台中市的“台湾塔”、中东阿布扎比近郊的“玛斯达城”(Masdar City),以及日本的“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Shimizu Mega-City Pyramid)都一一入列。
日本“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号称将是全球最大的金字塔,可容纳七十五万人居住,就像其它超级大楼一样,建造金字塔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东京拥挤和环境破坏等问题。自动机器人将以新一代碳材料建造这座城市,城内的气候将由太阳能和风力控制。因设计中采用的轻质材料仍有待研发,动工之日暂未定,但建筑团队已计划在这座巨型城市内部搭造摩天大楼,让它在东京湾漂流。
高达390公尺的“台湾塔”
>>点击查看更多“未来环保超级建筑”精彩组图<<
而高达390公尺的“台湾塔”造型前卫,建筑概念来自树木结构,状似树叶的漂浮景台可在塔身外侧垂直升降。“台湾塔”不仅使用太阳能,也有雨水回收装置,塔内将设置办公室、餐厅和博物馆。“台湾塔”的设计概念国际竞图于去年11月由罗马尼亚籍建筑师多林(Stefan Dorin)的“漂浮的眺望”作品夺冠,之后将进行第二阶段国际设计竞图,做出可行性的设计并着手动工,造价新台币59亿元,预计2015年完工。
另外,阿布扎比近郊的“玛斯达城”号称全球首座零碳的城市,将全面禁止油气动力的车辆行驶,大部分水都可回收利用。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被打死的狼的尸体。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在俄罗斯,一个由400头狼组成的超级狼群在4天内杀死了30多匹马,这使俄罗斯西伯利亚维科扬斯克地区的居民陷入恐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地居民在维科扬斯克的周边地区发现了400头狼的踪迹,它们对家畜发动了攻击。当地居民已组成了24个猎人小组开展灭狼行动,当地规定每杀死一头狼可获得约合210英镑的奖金。
维科扬斯克的行政官员斯特-奥兹恩称:“我们已组建了24个武装猎人小组,他们将乘雪地摩托进行巡逻,埋设套狼夹。在白天的时间变长后,猎人们将乘直升机去射杀狼。”
当地居民表示此前从未听说过如此巨大的狼群,狼通常倾向于小群活动,每群狼只有6头或者7头。这一超级狼群据信是由上百个小狼群组成,这使动物专家们感到困惑。
当地居民已组成了24个猎人小组以消灭这些狼
野生动物行为专家瓦利瑞斯-盖斯特称,西伯利亚的严寒已使狼的通常猎物被冻死。他说:“这样庞大的狼群猎杀像马这样的大型动物是很少见的,不过由于今年食物缺乏,狼的通常猎物兔子的数量减少,所以狼不得不改变习惯。狼非常仔细,会选择那些不冒风险、最容易获得的、最有营养的食物源。当它们吃完不危险的猎物后,它们将开始追杀那些危险的猎物。”村民们已设法消灭了一些狼,但由于这个狼群太大,村民们需要一定时间来应对。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对于喜爱巧克力的人士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黑巧克力中的抗氧化剂成分,要比很多有助健康的蓝莓,红莓和其他所谓的“超级水果(superfruits)”含量更丰富。
据国外媒体报道,尽管严格的来说,可可算是一颗种子而不是一种水果,但是研究人员称这并不能阻止将这种受很多人喜欢的食品归类到“超级水果”中。Superfruit,超级水果,或超级水果秀。指一种水果结合特别丰富的营养、抗氧化品质和口味特别有吸引力,可以刺激消费者消费和留住忠诚客户。原本是一个营销术语,在2005年首先在食品和饮料业使用。
黑巧克力有利健康,但从营养学角度也要注意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科学家在美国好时公司(Hershey 北美地区最大的巧克力及非巧克力类糖果的制造商)中心进行了相关研究,对比了各种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含量,包括蓝莓、越橘、石榴,巴西莓和可可及黑巧克力的食物及饮品等。
相关的测试结果刊登在《化学中心杂志》(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中,结果表明,可可和黑巧克力中富含丰富的黄酮类(Flavones)成分。黄酮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可以抑制油脂性过氧化物的全阶段溢出,这种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十倍以上,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黛布拉-米勒博士(Debra Miller)表示,可可粉和黑巧克力提供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可称得上是十分有益健康的“超级水果”。此外其他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每天食用一块黑巧克力可以使患上心脏病的危险降低约1/3,有研究人员称光是闻巧克力的香味就可以预防感冒。还有医学专家声称,可可豆中的表儿茶酸(Epicatechin)可以抑制多种疾病,包括痴呆、中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阳痿等。
食用黑巧克力有利于健康,但是从营养学角度也需要注意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例如食用糙米、豆类,水果和蔬菜等。另外对于担心食用巧克力变胖的人,只要注意食用方法就可以达到吃的健康的目的。因为黑巧克力虽然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但大部分都是不饱和脂肪,食用后不会转化成体内的堆积脂肪。同时黑巧克力在体内消化过程中,还会燃烧掉脂肪和热量。最好选择可可脂含量在70%以上的黑巧克力,每日食用量在50-100g左右即可。再者,食用黑巧克力不要同时饮用牛奶,因为这样会影响吸收类黄酮。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部设在首尔的水晶基因制药公司说,公司研究团队已破解“超级病菌”的物理结构,这一发现将对寻找可破坏“超级病菌”结构的物质提供帮助,为下一步药物治疗铺路。
“超级病菌”含有超级抗药基因“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NDM-1)。NDM—1基因的特殊基因结构使“超级病菌”可在同种甚至异种细菌之间“轻松”复制。先前,研究人员多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细菌内发现NDM-1基因。含这种基因的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具有耐药力。
现阶段,印度、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报告出现“超级病菌”。
水晶基因制药公司为破译“超级病菌”物理结构申请了国际专利,同时将破译结果在美国“蛋白质数据银行”注册。下一步,水晶基因制药公司将寻找可破坏NDM-1基因结构的物质。
人民网2月4日电 伊朗最近公开展示了该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运载火箭和卫星等“科技新成果”。据悉,此举是为纪念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32周年而推出的“特别庆祝活动”。此外,广受西方关注的伊朗核技术最新进展更是本次展览活动的头号宣传主角。
从本月4日开始,伊朗将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办为期一周的“国产高科技博览会”,以便向外界展示,该国的科研工作并没有因西方的长期制裁而停滞不前。届时,将有120多家伊朗公司参展。虽然迷雾重重的核技术企业不会前往露面,但德黑兰仍希望观众从侧面了解伊朗核技术的潜力。
知情人士介绍,即将露面的伊朗造新火箭和卫星各有两款。它们分别为 “使者”1-B型运载火箭、“探索者”-4型火箭、“黎明”号侦察卫星和“观察者”1号卫星。其中,“使者”1-B型运载火箭可将50千克的卫星送入距地300公里至450公里的椭圆绕地轨道。
现在,各类精确制导炸弹、海军反舰武器、弹道导弹、太空计划,都是伊朗不惜重金开发的“看家武器”项目。伊朗早已拥有了射程350公里的“雷鸣”反舰导弹,完全能封锁国际原油输出通道波斯湾。德黑兰更拥有相当齐全的导弹计划,导弹射程正在稳步地增加。
据悉,伊朗研制的短程“地震”型战术火箭和可打到欧洲的远程导弹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地震”火箭射程200公里,可携带500-600公斤的战斗部,能对正在进行集结的入侵伊朗的部队实施打击。伊朗更早已拥有了新型多级固体燃料推进的弹道导弹。
一年前,伊朗宣称将一只老鼠、两只乌龟和一些蠕虫搭乘国产运载火箭进入太空。2009年,伊朗则首次发射卫星成功。目前,伊朗开发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进入了全球500强行列。伊朗副总统表示,这一超级计算机将为该国在核技术领域开发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不过,目前伊朗在保护本国工业,尤其是核工业设施免受电脑病毒打击的问题上依然存在较大漏洞。比如,伊朗布舍尔核电站的控制系统去年曾遭受“震网”电脑病毒袭击。外界普遍认为,这种杀伤力巨大的病毒是美国和以色列联合开发的第一种投入网络武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人们在对“震网”病毒进行分析后发现,这种软件专门为袭击离心机而设计,该病毒能突然更改离心机中的发动机转速,并继续报告“工作正常”。这种改变足以摧毁离心机运转能力且无法修复。西方认为,“震网”病毒导致伊朗浓缩工厂内约五分之一的离心机因此报废。对此,德黑兰并没有做出直接回应。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近日表示,将继续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六国举行会谈。他说,伊朗核计划以和平为目的,不是西方所称的用于军事目的。发言人特别强调,伊朗在核问题上绝不会做出任何的让步。由于分歧巨大,上轮谈判没取得实质性成果。(高轶军)
黄石国家公园破火山口过去210万年间曾三次大规模喷发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可能面临喷发,而一旦喷发,预计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会被火山灰埋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不断升高。据预测,一旦爆发,它的破坏力将达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规模的一千倍。熔岩会被喷到半空,火山灰云也会喷涌而出,周边1000英里(约1600公里)的地方将覆盖厚达10英尺(约3米)的火山灰,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将不适宜居住。此外,火山喷发还会向空中释放有毒气体,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破火山口(红圈区域)是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
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倘若真如科学家预测,这将是其60万年来首次爆发。在过去210万年间这座火山曾三次大规模喷发,研究人员表示,它恐怕会在不久后再次喷发。据介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以每年3英寸(约7.6厘米)的速度升高,这是192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不过,由于受困于数据的缺乏,他们并没有发出全面的警告,也不能对下一次灾难何时降临做出准确预测。
美国犹他大学黄石地区火山活动专家鲍勃-史密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地面极不寻常的上升,因为这种活动涉及的区域很大,而速度相当之快,我们担心它最终会引起喷发。”史密斯补充说:“不过在看到岩浆处于地下10公里处,我们就不太担心了。如果岩浆深度只有两三公里,我们可能会睡不着觉。”
火山喷发后景象的艺术设想图
犹他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史密斯领导实施了对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的最新研究。他说:“根据确凿证据,地壳岩浆房充满了岩浆。但我们不清楚在爆发或岩浆停止流动,破火山口再次崩塌之前的过程还要持续多久。”
破火山口的意思是“蒸煮罐”或“大汽锅”,通常是由于火山锥顶部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在黄石国家公园,地面以下400英里(约640公里)是岩浆“热点”,可抬升至地下30英里(约48公里)处,直至最终喷发,覆盖方圆300英里(约480公里)的区域。
美国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1980年7月22日喷发时的景象
监控地下火山活动的科学家认为,黄石地区地下6英里(约9.7公里)处的沸腾岩浆房可能引起了地面的抬升。他们还在密切监视“薄饼状”熔岩团,面积相当于洛杉矶整座城市,不久前被挤压入超级火山中。由于条件极端复杂,科学家难以了解地下状况,所以不能准确预测将来的状况及何时发生。
从64万年前到现在,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火山曾有过30次小规模的喷发,最近一次发生在7万年前,破火山口因此满是火山灰和岩浆,使得奇特的地形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黄石国家公园参观。
美国地质勘探局喀斯开火山观测站(CVO)黄石地下火山活动专家丹-德祖里辛(DanDzurisin)说:“很显然,一些深源岩浆不断给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火山注入动力,自最近一次爆发以来,我们清楚在更浅的深度也存在岩浆。地壳中一定有岩浆,否则地球不会存在热液活动。当前黄石国家公园正在释放大量热量,如果它没有被岩浆重新加热,整个系统可能最后一次喷发以来逐渐陷入停滞。”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天文学家在2009年发现了一颗表面遍布火山的岩质系外行星,并将其命名为“CoRoT-7b”。天文学家认为CoRoT-7b是迄今太阳系外最像地球的行星。然而,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地球可能并不是CoRoT-7b的最佳参照物。研究人员认为,CoRoT-7b其实是第一颗新类型的系外行星:超级木卫一(super-Io)。
潮汐非唯一热源
据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天文学家洛里-巴恩斯(Rory Barnes)介绍,与木星的卫星木卫一一样,CoRoT-7b很容易处于适当的轨道,体验所谓的潮汐加热现象。在木卫一上,潮汐加热现象是因木星引力的推拉作用令其地壳不断变形所致。巴恩斯表示,这种活动产生了足够的热量,为数百座活火山提供了能量,CoRoT-7b同样存在这种情况。
与木卫一不同的是,CoRoT-7b紧靠一颗恒星而非行星轨道运行,所以,潮汐并不是这颗系外行星的唯一热源。基于以前的大量观测,天文学家认为CoRoT-7b表面温度在1832至2732华氏度(1000至1500摄氏度)之间。巴恩斯说,表面温度如此之高,CoRoT-7b一定会有“熔岩池塘甚至是熔岩海洋”。
科学家还了解到,CoRoT-7b有潮汐锁定现象,所以,有一面总是面向恒星。所谓潮汐锁定,是指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公转时,会产生潮汐摩擦,让自转减慢,到了最后会以同一面持续面对另一天体的状态。巴恩斯说:“这颗行星的背面可能存在火山活动。根据我们的猜测,CoRoT-7b的一面表面已经熔化,另一面则是剧烈的火山活动。”
相当于两个地球大小
CoRoT-7b是天文学家利用以法国为首的行星寻找任务CoRoT发现的。CoRoT任务旨在探寻天体从恒星前面经过(即穿越)时引起的星光周期性微降现象。当发现CoRoT-7b的消息在2009年2月宣布时,天文学家将其称为是迄今发现的绕类日恒星运行的最小系外行星。
根据CoRoT-7b的穿越,天文学家可以知道,这颗行星大概相当于两个地球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7920英里(12760公里)。木卫一的直径约为2260英里(3630公里)。后续研究测量了CoRoT-7b的质量和密度,证实它是一颗岩质行星。基于这些特征,CoRoT-7b被称为“超级地球”。
这一术语被用来依据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内天体的相似程度,对它们进行非正式分类,比如“炽热木星”、“超级海王星”等。在最新研究中,巴恩斯和同事根据CoRoT-7b的大小、质量、与恒星的远近程度及其同附近“姐妹行星”CoRoT-7c的相互作用,对这颗系外行星的可能轨道做出估计。他们在今年1月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大会上公布了这一研究结果。
与木卫一更相像
研究人员发现,即便CoRoT-7b轨道的运行稍显异常,也能产生足够的潮汐热量,为大量火山活动提供能量,使得它更像木卫一而非地球。据巴恩斯介绍,首先,就像木卫一的运行轨道非常接近木星一样,CoRoT-7b也近距离绕其主恒星运转,所以,引力的影响尤其强烈。
其次,木卫一和CoRoT-7b都存在潮汐锁定现象。以木卫一为例,这意味着这颗卫星的一面始终面朝木星。这一侧受木星引力的推拉作用更为明显,以致这个原本圆球状的天体稍显椭圆形,中心位置鼓起。巴恩斯说:“地球也存在这种现象,由于同太阳和月球的相互作用,地球中间也鼓了起来。海洋潮汐式缘于引力潮,而岩石也因潮汐作用而变形。”
此外,由于同木星附近卫星的相互作用,木卫一的运行轨道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所以,它与木星的距离会随时间变化。在距离木星更近时,木卫一会被更多地拉长,而远离木星时,它则会变得更圆。巴恩斯说:“我们以网球为例,如果你不断挤压,它会因摩擦而产生热量。木卫一就存在这种情况,只不过它是同一颗行星产生了这种作用。”
眼下,CoRoT-7b距离我们过于遥远,当前技术和望远镜无法对其轨道做出精确估计,所以,这颗行星是否真像木卫一还是一个谜。美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行星科学家罗萨莉-洛佩斯(Rosaly Lopes)说:“我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很可靠。”她认为,1979年,在“旅行者”号飞船发现木卫一火山喷发的羽状尘埃物质之前,科学家就已成功预测了木卫一表面的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难以证明
洛佩斯说:“斯坦-皮尔(Stan Peale)和同事分析了木卫一的轨道,认为它可能存在潮汐加热现象。”紧接着,“旅行者”号飞船发回的照片显示了大量羽状尘埃,后来,“伽利略”号飞船拍到的照片又发现了170多座活火山。皮尔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名誉教授,他也认为“最新研究的结论可行的”。
皮尔指出,CoRoT-7b附近第二颗行星的存在意味着,这颗行星的轨道可能不断变化,“足以将内部加热至超级木卫一的状态,最终像木卫一一样表面具有火山活动。”洛佩斯则表示,“最新研究令人感兴趣的是,像木卫一这样的天体可能存在于其他太阳系中。不过,在目前条件下,CoRoT-7b是否存在活跃的火山活动非常难以证明。
巴恩斯称,像“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这样的先进观测手段或许能看到CoRoT-7b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他说:“CoRoT-7b行星轨道周围或许遍布火山喷发形成的气云。我们利用‘斯皮策’望远镜可能会根据光的信号观测到,但这非常困难,因为CoRoT-7b行星距离我们过于遥远,且光线微弱。”
不过,巴恩斯认为,随着CoRoT这样的行星寻找任务以及最新发射的“开普勒”望远镜不断深入太空,人类将会发现数千个与CoRoT-7b相似的表面炽热的岩质天体。巴恩斯说:“我将‘开普勒’望远镜看作是寻找超级木卫一的理想探测器。”每发现一个“超级木卫一”,都“距离发现真正的‘超级地球’更近了一步。”(孝文)
5.詹姆斯顿神秘石碑
美国考古学家今年6月在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发现了一块极为罕见的石碑,石碑年代久远,可追溯至400年前,即英国人在美洲建立第一个永久定居点的初期。石碑两面刻有文字、数字以及植物和鸟儿等图案。据考古学家比尔·科尔索(Bill Kelso)介绍,石碑是在詹姆斯顿当地最著名的领袖约翰·史密斯船长1609年所打的一口井下面发现的。如果被证实确属史密斯之物,它将为我们了解这个殖民地的早期历史提供重要线索。
6.麦田怪圈状史前建筑群
考古学家今年6月中旬在英国南部发现了一个史前建筑群,从空中看,这个建筑群就像一个个怪异的麦田怪圈。据英国金斯顿大学考古学家海伦·威克斯蒂德(Helen Wickstead)介绍,建筑群的历史比附近的巨石阵遗址还要早1000年。威克斯蒂德称,在同一地区,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众多木结构寺庙遗迹和两座有着 6000年历史的大坟墓,属于“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建筑物”,如此重要的遗迹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未被人发现,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7.二战日本“超级潜艇”
美国科学家今年11月宣布,他们在夏威夷海域发现了两艘二战时期的日本“超级潜艇”。这两艘潜艇已沉没海底60余年。据介绍,日本超级潜艇舰队共由五艘潜艇组成,其中几艘可以发射轰炸机,对纽约、华盛顿和巴拿马运河展开自杀式攻击,另外几艘超级潜艇的航速则是当时传统潜艇的两倍。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海军缴获了这些潜艇并展开研究,他们在1946年做出了一个决定:驾驶所有潜艇驶至夏威夷海域,将其击沉,以免这项技术落入苏联人之手。
日前,本报报道了紫金山天文台将用“天河一号”模拟宇宙成长的消息,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神奇的宇宙成长模拟实验如何完成?通过实验天文学家能看到“宇宙”的什么?昨天,记者再次采访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
计算机模拟的宇宙啥模样?边长45亿光年的立方体
紫台专家已依托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联想深腾7000”完成了一次大型模拟宇宙的试验。该项目的参与者之一、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盘军就以这次试验为记者描述了在计算机上是如何实现宇宙成长模拟的。
盘军说,在运算速度百万亿次的“联想深腾7000”进行的模拟实验中,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边长为45亿光年(约4千万亿公里)的立方体作为虚拟宇宙。“之所以建成这么大,是因为目前银河系的直径才8万光年,这个虚拟的‘宇宙’对于实验来说已经足够大。”
超级计算机算些啥?算300亿个“暗物质”如何在引力作用下“折腾”
立方体模拟宇宙建立起来后,科学家们往里面“放”300亿个虚拟粒子。盘军说,这300亿个粒子代表暗物质。在宇宙形成的最初,物质都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科学家在实验一开始也让这300亿个粒子在“宇宙”内均匀分布。随后,受引力作用,暗物质在“宇宙”中开始发生各种各样的运动变化,“这就是真实宇宙诞生的过程”。盘军说,利用超级计算机追踪这300亿粒子在引力作用下运动的细节,就能模拟出宇宙的成长。
该项目的另一位参与者,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冯珑珑告诉记者,整个“联想深腾7000”实验,模拟完成了宇宙140亿年的演变,用超级计算机跑了50多万个CPU小时,差不多相当于整整13天。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以前未知的宇宙变化新特征,堪称用13天“看到”了宇宙140亿年。
“天河一号”将重现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过程
“联想深腾7000”的运算速度是百万亿次,而“天河一号”的速度将达到千万亿次。盘军说,这将完成更加复杂的宇宙成长模拟。因为真实宇宙中90%以上是暗物质,还有5%左右是构成生命和星体等的普通物质。
在“天河一号”上进行模拟时,科学家们将在模型中放入代表普通物质的虚拟粒子,并在引力作用之外,加入电磁力、强力等。这样将模拟出一个更加真实的宇宙演变过程,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天文学家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以及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过程。
他还透露,借助“天河一号”的超强计算能力,模拟实验中可加入更多的虚拟粒子,形成的模拟图像将更清晰,计算误差也将更小。而这一宇宙模拟实验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欧洲一家天文研究机构近期主动提出希望与中国天文学家联手完成相关科研。
新闻附件
“盘古计划”
大约在140亿年前,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高度集中在比原子还要小的一点上,有着极高的温度,由此引发了一次大爆炸。之后,物质开始向外膨胀,形成一些基本粒子,在能量作用下,逐渐变成宇宙中的各种物质。星系团、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卫星等天体和宇宙物质一一诞生,经过漫长的演变,发展成为当今的宇宙形态。
这是全世界影响力最广的宇宙起源学说,但目前还仅仅建立在科学家的推断和简单印证的基础上。各国天文学家都试图进行深入研究,并想方设法模拟和还原出宇宙演变的全过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中青年学者组成了“中国计算宇宙学联盟”,提出了大型宇宙学数值模拟计划“盘古计划”,计划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模拟宇宙140亿年演化的全过程。日前,该实验已在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联想深腾7000”上完成。据悉,这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同等尺度上规模最大、精度最高的宇宙数值实验。
本文来自外星探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