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科莫多巨蜥 令人难以置信的杀伤力竟是口腔中的细菌。

研究发现科莫多巨蜥口腔中拥有58种细菌,93%是致命的。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1日消息,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它能长到接近3米长。然而它被人所熟知的原因并不是超大的体型,而是致命的猎杀本领。

  在东印度尼西亚的五小岛,科莫多巨蜥猎杀比自身体型大几倍的水牛、野猪、东帝汶鹿的情形每天都在上演。科莫多巨蜥的高超本领从何而来?近日动物学家终于找到了答案,巨蜥口中的细菌才是致命的武器。

  研究人员发现在科莫多的唾液中平均拥有58种细菌,其中93%都有潜在致命性,研究者还发现了一种被称为Pastuerella的巴氏杆菌,当这种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时,小鼠当场毙命。

  那么科莫多口中的细菌从何而来呢?研究者认为这是科莫多种族的一种特有细菌传播方式,当蜥蜴咬过一些巨型猎物尸体时,细菌也被传染上去,下一只蜥蜴进餐时,也得到了细菌。或者是一些动物遭受过蜥蜴攻击,但被另外的蜥蜴捕获,也会导致细菌传播。

  蜥蜴就是靠这种方式不断的交叉感染,所以每只蜥蜴口中的细菌都多得惊人。在他们捕猎时,并不需要强大的格斗本领,而只需咬上一口便可能让猎物倒下。令人疑惑的是,巨蜥口中如此"肮脏",但它们却可以安然无恙。(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相关阅读:

  科莫拉多巨蜥咬力如家猫 史前巨兽捕猎也用头脑

  香港村落惊现一米巨蜥 "鳄鱼"疑云有待考证(图)

  湖南现167厘米巨蜥 拒绝进食专家紧急救治(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图注一:尽管金毒镖蛙的身长只有区区两英寸(约5厘米),但是据估计这样一只小小的青蛙,其体内的毒液足以在数分钟内杀死10个成年人  图注一:尽管金毒镖蛙的身长只有区区两英寸(约5厘米),但是据估计这样一只小小的青蛙,其体内的毒液足以在数分钟内杀死10个成年人

  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环境保护工作者们正在庆祝南美国家哥伦比亚境内一座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设立,这片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有点特殊,其保护的是一种有毒的蛙类:金毒镖蛙。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全世界最剧毒的动物之一。其毒性甚至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便只是曾和这种蛙类接触过的纸巾,对于其它动物来说都是致命的。尽管它们的身长只有区区两英寸(约5厘米),但是据估计这样一只小小的青蛙,其体内的毒液足以在数分钟内杀死10个成年人。

  在哥伦比亚西部靠近太平洋沿岸分布着世界上最潮湿的热带雨林,世界土地信托(World Land Trust),美国鸟类保护协会(American Bird Conservancy)以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共同出资购买了124英亩(约合50公顷)的土地,帮助设立了一个名为“Rana Terribilis Amphibian Reserve”的保护区。之所以使用这个名字,其中的“Rana”是西班牙语中“青蛙”的意思,“Terribilis”则取自这种蛙类的拉丁学名“Phyllobates terribilis”。这个保护区由普罗阿维斯基金会(Fundación ProAve)负责管理,这个基金会是哥伦比亚境内主要的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这也是该基金会在哥伦比亚境内拥有的第二个两栖动物保护区,另外一个保护区名为“Ranita Dorada Reserve”。

  这种蛙类拥有亮黄色的皮肤,并且上面有一层致命的生物碱毒液覆盖。这种毒液会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让肌肉收缩抽搐并最终导致心脏衰竭,在数分钟内便可以致人死亡。

  这种蛙类很早便被当地土著居民所认识,它们致命的毒液被人们利用,并深深根植于他们的文化当中。当地印第安人会将这种蛙类的毒液涂抹在他们用于狩猎的箭头上。他们将箭头轻轻地在这种蛙类的背上蹭刮,这样做不会伤及这种蛙类但是却可以涂抹到它们的致命毒液,这些毒液在箭头上可以保持毒性达两年之久。

  这种蛙类的毒液完全是用于自卫的,然而即便拥有这样的致命武器,在人类推土机的面前,这种小动物仍旧显得脆弱不堪。由于这一地区金矿的开采和非法盗伐,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仍在加速发生。

  尽管这种蛙类大名鼎鼎,它们对于当地原住民也存在重要的意义,它仍然无法避免地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然而直到最近,这种小动物却仍旧处于完全不受保护的情况下。这种小生灵零星地生活在一片面积不足加勒比小国巴巴多斯国土面积的狭小原始雨林栖息地内。由于区域的狭小,加上数量本就非常稀少,这种小小的青蛙被列入了“零灭绝联盟”(Alliance for Zero Extinction)编列的全世界最濒危物种名录。

  当然,此番设立的这一小型保护区也将对一些重要的鸟类物种进行保护,其中包括濒危的古铜冠雉,这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猎鸟,其在全球的种群数量仅剩大约1万~2万只;还有褐林秧鸡,这是一种中等体型,种群数量仅有大约1000~2500只;以及大凤冠雉,这是一种体型较大,有点像是野鸡的鸟类,其种群数量估计约为1万~6万只。

  普罗阿维斯基金会执行主管里纳·达扎(Lina Daza)表示:“我们合作伙伴的支持让设立这一关键性的新保护区成为可能。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生物之一,美丽而致命的金毒镖蛙从此将得到保护。”

  乔治·芬维克博士(Dr. George Fenwick)是美国鸟类保护协会主席,他说:“即便这项努力只能挽救雨林的很小一部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很高兴参与其中。我们要阻止雨林迅速消失的趋势,并遏制赖以为生的野生动物灭绝的势头。”

  知名记者西蒙·巴内斯(Simon Barnes)是世界土地信托委员会成员,他在2011年9月份的《伦敦时报》上撰文指出:“令人震惊的是,我们正在将这颗行星上一种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小生物抹去。一种生物,不管它在自然界被保护的多好,不管它进化多么成功,面对人类时它们都是不堪一击的。一旦我们发动智慧,没有什么是不能去做的。至少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保护金毒镖蛙。如果没有这种小动物给我们带来噩梦,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单调地多。”

  这一新设立的保护区同时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可可走廊”计划(Chocó Corridor)。这一项目计划将多个受威胁的栖息地连成一片,从太平洋沿岸的红树林到安第斯山脉西侧。(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具有致命危险的微藻类Prototheca cutis。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具有致命危险的微藻类Prototheca cutis。
槙村浩一提供的照片,显示了由微藻类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
槙村浩一提供的照片,显示了由微藻类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微藻类新品种,可能会使人感染,危及生命。

  这种名叫Prototheca cutis的新水藻是科学家对一名日本患者的皮肤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的,他因接触这种水藻引起感染,身上出现溃疡。研究人员认为,除了南极洲以外,人们可能会在世界各地的土壤和水里发现P. cutis。因为这种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很强,可在经过消毒的环境下(例如加氯消毒)幸存下来,它们在污水和家庭垃圾里繁衍生息,农村环境对它们的生存更加有利。

  这名日本患者已经被成功治愈,他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名P. cutis受害者。但是日本东京帝京大学的医学真菌学家、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槙村浩一认为,最新发现的这种水藻的行为,可能跟有害的微藻类一样。微藻类是在世界各地的水域里发现的单细胞有机体。

  如果真是这样,P. cutis将能进入伤口(例如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使人的胳膊、腿和脸上发炎,甚至产生溃疡。槙村浩一表示,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有时需要2周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形成溃疡。他说,有报告称,在牛、鹿、狗和猫身上也见过类似的微藻类感染现象。

  在严重情况下,微藻类感染会慢慢演变成具有致命风险的败血症(细菌进入血液)或者脑膜炎(大脑和脊髓周围的组织发炎)。据该研究说,身体虚弱的住院患者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槙村浩一表示,由于微藻类感染非常罕见,因此这方面的治疗方法并不多。目前只能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即使水藻不是真菌,但事实证明,抗真菌药物治愈了近59%的严重的微藻类感染患者的疾病。

  他表示,那些不治身亡的患者的感染情况更加严重。不过他说,世界上的大部分微藻类“都是无害的”,这种情况使新发现的P. cutis成为一种非常重要和具有吸引力的研究对象。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份的《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1.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新西兰海豹小心翼翼地在一条大白鲨上方游动。大白鲨是海洋中体型最大的掠食性鱼类。不幸的是,海豹向来是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之一。

  2.参差不齐的牙齿

参差不齐的牙齿
参差不齐的牙齿

  大白鲨的拉丁文名称是Carcharodon carcharias,字面意思是“参差不齐的牙齿”,看一看这张图片,这一绰号就不难理解了。

  3.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大白鲨这样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十分罕见,因为会耗费大量能量。但是,在到处都是小海豹的南美洲水域,鲨鱼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水下展开攻击,未及猎物反应过来便将它们吞食。

  4.超乎寻常的嗅觉

超乎寻常的嗅觉
超乎寻常的嗅觉

  大白鲨利用超乎寻常的嗅觉,再辅以可探测到水中生物电动静的独特感觉系统,可以去寻找尚在数英里以外的猎物。

  5.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这条大白鲨的背鳍顶端暴露在水面,在一群小鱼的上方游来游去。对于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它们根本不值得作为猎捕的对象,因为实在太小了。

  6.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虽然我们对这种庞大的食肉动物充满了恐惧,但大白鲨的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大白鲨的大多数攻击都是试探性撕咬,以确定是否展开全面攻击。幸运的是,大白鲨通常不会将人作为攻击对象。

  7.上半身呈灰青色

上半身呈灰青色
上半身呈灰青色

  大白鲨上半身呈灰青色,在海洋环境下,对方根本无法看到它们的踪影。大白鲨的下腹呈白色,从下面也看不到它们。这样一来,大白鲨可以从任何角度对猎物展开突袭。

  8.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在南非一个海豹栖息地附近,一头大白鲨突然从水下一跃而起,扑向浮出水面的猎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具有致命危险的微藻类Prototheca cutis。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具有致命危险的微藻类Prototheca cutis。
槙村浩一提供的照片,显示了由微藻类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
槙村浩一提供的照片,显示了由微藻类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微藻类新品种,可能会使人感染,危及生命。

  这种名叫Prototheca cutis的新水藻是科学家对一名日本患者的皮肤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的,他因接触这种水藻引起感染,身上出现溃疡。研究人员认为,除了南极洲以外,人们可能会在世界各地的土壤和水里发现P. cutis。因为这种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很强,可在经过消毒的环境下(例如加氯消毒)幸存下来,它们在污水和家庭垃圾里繁衍生息,农村环境对它们的生存更加有利。

  这名日本患者已经被成功治愈,他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名P. cutis受害者。但是日本东京帝京大学的医学真菌学家、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槙村浩一认为,最新发现的这种水藻的行为,可能跟有害的微藻类一样。微藻类是在世界各地的水域里发现的单细胞有机体。

  如果真是这样,P. cutis将能进入伤口(例如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使人的胳膊、腿和脸上发炎,甚至产生溃疡。槙村浩一表示,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有时需要2周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形成溃疡。他说,有报告称,在牛、鹿、狗和猫身上也见过类似的微藻类感染现象。

  在严重情况下,微藻类感染会慢慢演变成具有致命风险的败血症(细菌进入血液)或者脑膜炎(大脑和脊髓周围的组织发炎)。据该研究说,身体虚弱的住院患者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槙村浩一表示,由于微藻类感染非常罕见,因此这方面的治疗方法并不多。目前只能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即使水藻不是真菌,但事实证明,抗真菌药物治愈了近59%的严重的微藻类感染患者的疾病。

  他表示,那些不治身亡的患者的感染情况更加严重。不过他说,世界上的大部分微藻类“都是无害的”,这种情况使新发现的P. cutis成为一种非常重要和具有吸引力的研究对象。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份的《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1.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新西兰海豹小心翼翼地在一条大白鲨上方游动。大白鲨是海洋中体型最大的掠食性鱼类。不幸的是,海豹向来是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之一。

  2.参差不齐的牙齿

参差不齐的牙齿
参差不齐的牙齿

  大白鲨的拉丁文名称是Carcharodon carcharias,字面意思是“参差不齐的牙齿”,看一看这张图片,这一绰号就不难理解了。

  3.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大白鲨这样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十分罕见,因为会耗费大量能量。但是,在到处都是小海豹的南美洲水域,鲨鱼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水下展开攻击,未及猎物反应过来便将它们吞食。

  4.超乎寻常的嗅觉

超乎寻常的嗅觉
超乎寻常的嗅觉

  大白鲨利用超乎寻常的嗅觉,再辅以可探测到水中生物电动静的独特感觉系统,可以去寻找尚在数英里以外的猎物。

  5.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这条大白鲨的背鳍顶端暴露在水面,在一群小鱼的上方游来游去。对于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它们根本不值得作为猎捕的对象,因为实在太小了。

  6.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虽然我们对这种庞大的食肉动物充满了恐惧,但大白鲨的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大白鲨的大多数攻击都是试探性撕咬,以确定是否展开全面攻击。幸运的是,大白鲨通常不会将人作为攻击对象。

  7.上半身呈灰青色

上半身呈灰青色
上半身呈灰青色

  大白鲨上半身呈灰青色,在海洋环境下,对方根本无法看到它们的踪影。大白鲨的下腹呈白色,从下面也看不到它们。这样一来,大白鲨可以从任何角度对猎物展开突袭。

  8.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在南非一个海豹栖息地附近,一头大白鲨突然从水下一跃而起,扑向浮出水面的猎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五, 14 1月 2011 10:57

MJ醫生被控殺人罪

洛杉磯最高法院裁定,已故流行之王米高積遜的私人醫生默里,須就過失殺人罪接受正式審訊,法院同時下令暫時吊銷他的醫生執照。

        洛杉磯最高法院聽取控辯雙方、多名目擊證人及專家供詞後,裁定默里須就過失殺人罪接受正式審訊,默里將於本月二十五日就有關罪名提堂受審,法院同時下令暫時吊銷他的醫生執照。一旦罪名成立,默里的最高刑罰是入獄四年,並永久吊銷醫生執照。據悉,米高的家人對法官裁決表示滿意。

        連日來,默里在庭上均否認控罪,他多次強調,自己並未替米高注射致命藥物,又辯稱給予米高丙泊酚,是助他入睡。但控方指出,即使米高是自行注射過量丙泊酚等鎮靜劑而死亡,但他的死因仍可被定性為「謀殺」,因為默里沒有對患者盡到「恰當看護」的責任,任由米高「自行管理」致命劑量的鎮靜劑。

        案發於○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米高積遜在洛杉磯的寓所內猝死,終年五十歲。驗屍證實,米高注射強烈的丙泊酚及另外兩種鎮定劑,導致急性中毒死亡。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