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中国在去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0.3%;CPI比上年上涨3.3%;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创造历史最高水平;万元GDP能耗下降4.01%;年末总人口134100万人。
这份公报共万余字,以大量资料和图表,分综合、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人口与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以及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等十二部分,详尽展示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本报记者 胡红伟
■ 解读
GDP
经济运行由回落趋于平稳
前三季度担忧能否持续增长,四季度通胀预期构成挑战
《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
【解读】 谢鸿光(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去年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是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实现的。国际上,欧债危机此起彼伏,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从未间断,美国经济的复苏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持续萎靡不振远未达到原来的预期,世界经济复苏之路艰难曲折、步伐缓慢。
他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逐季回落,一度引起对于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担忧,而9月份之后物价上涨突然加速,又引发持续的通胀预期,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构成巨大挑战。在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下,国民经济在2009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不断巩固,经济运行由回落而趋于平稳。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1.9%、10.3%、9.6%和9.8%。
物价
粮食再丰收力撑物价稳定
全年CPI上涨3.3%,基本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连续7年增产,连续四年产量超过5亿吨。
【解读】 谢鸿光:去年我国的气候条件是近年来较为严峻的一年,低温、干旱、洪涝灾害接连不断。年初,气温较低,雨雪天气偏多;春季,西南部分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7、8月份南方部分地区又遭遇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10月份,海南又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部署减灾抗灾,进一步强化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措施,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秋粮实现大幅增产,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粮食增产对稳定居民消费价格起了重要作用。9月份以后,虽然由于农产品价格导引的物价上涨持续加快,但由于粮食增产的有力支撑,全年CPI上涨3.3%,基本实现了全年预期的目标。
内需
内需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为92.1%,净出口贡献率7.9%
《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
【解读】 谢鸿光:考虑到2009年进出口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滑,2010年的外需增长有一定的恢复性增长的成分,但全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均超过2008年创造的最高纪录,显示外需已经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同时,内需延续了2009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增速依然较快。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46.0%,家具类增长37.2%,汽车类增长3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7%。
初步测算,去年内需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率为92.1%;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9%,显示内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比2009年更加协调。据新华社电
新华网快讯:中国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4.01%,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
本报讯 (记者张静)财政部昨日发布2011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称,今年继续扩大政府采购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大对服务类采购项目的实施力度,力推《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尽快出台。同时,财政部表示,将加强对采购需求的审核监督,防止超标采购、豪华采购等现象发生。
事业单位纳入统计范围
通知称,财政部今年争取将更多的公共服务、专业服务等传统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云计算”等新型服务业态的政府采购工作,不断拓展服务类采购领域。
在基础管理方面,从今年开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将纳入统计范围,增强工程采购等采购信息统计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制度。同时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及抗灾救灾物资等关系民生项目的采购管理工作。
政府采购将扶持中小企业
财政部表示,今年还将力推《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尽快出台,并研究制定《政府采购非公开招标管理办法》。加强和改进集中采购管理,制定下发《中央单位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管理办法》、《中央集中采购工作规程》等制度办法;并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修订《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
财政部将继续做好政府采购支持节能环保、信息安全产品管理、正版软件使用等工作。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防止超标采购豪华采购
去年,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中,因采购价格远超市场价,以及采购豪华办公用品等问题屡遭媒体曝光,财政部在此次通知中特别指出,今年将完善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加强对采购需求的审核监督,防止超标采购、豪华采购等现象发生,并对协议供货产品的价格监控。
此外,财政部指出,该部还将研究完善本国产品的认定标准和配套政策。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工作。清理规范地方出台的政府采购有关政策,维护全国政府采购市场的统一和完整。
作者:张静
(本文来源:新京报 )中新网2月18日电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显示,《住宅销售价格统计调查方案》(以下简称《新方案》)已于今年1月起开始实施,统计局 18日将发布依据《新方案》统计的1月份房价数据,这是统计局首次启用《新方案》统计和发布房价数据。
《新方案》实施后数据发布时间改为月后18日,与原数据发布时间相比,发布时间延后了一周左右。对此,国家统计局表示,主要原因是《新方案》实施后,计算房价指数的基础数据获得时间延后,数据审核和数据汇总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数据处理周期也就相应延长。
据悉,《新方案》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改革和调整:一是调整了房价统计基础数据的来源渠道;二是调整基本分类设置标准;三是首次增加了定基价格指数;四是改进了数据发布方式。
焦点一:以网签数据取代房企直报
《新方案》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不含拉萨市)、计划单列市等35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数据,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不再采用样本数据。
对于70个大中城市中暂时不能取得网签数据的其他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根据统计系统房地产开发统计报表收集的各个项目的分类交易面积和金额数据计算。随着网签城市范围的逐步扩大,这些城市的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数据也将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
同时,二手住宅销售价格通过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派人调查采集,选取的房地产经纪机构营业总额应占当地二手住宅总营业额的75%以上,选取住宅样本兼顾不同地理位置。
对于为何采用网签数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数据齐全。网签数据涵盖了新建商品住宅的全部交易情况。二是信息完整。网签数据包含有地址、楼层、价格和金额等详细信息,有助于价格指数的计算。三是获取方便。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房地产管理部门在网签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据提取比较容易。
焦点二:网签数据是否涉及购房者个人信息
由于网签数据含有详尽的个人信息,那么在计算房价指数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购房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呢?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统计局采用网签数据的主要目的是用以计算房价指数。网签数据虽然含有购房者详尽的个人信息,但统计部门目前采用的网签数据主要是房屋的基本信息,仅有项目名称、项目地址、幢号、总层数、所在层数、房屋结构、成交总价(合同金额)、建筑面积和签约时间等内容,不涉及购房者的个人信息。
统计部门在处理网签数据时将严格执行《统计法》中关于“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的规定。数据处理采用单机汇总,以确保网签数据使用安全。
焦点三:不再发布全国70城市房价涨幅平均数
据悉,《新方案》实施后,国家统计局不再计算和发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的平均数,重点发布各个城市不同对比基期的分类指数和总指数。
对此,统计局表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由于房屋不可移动的特殊性,各地房价差异较大,70个城市房价的平均数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趋势,但容易抹平各地房价差异的特殊性。二是发布各城市的指数有助于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各个城市房价的具体变化,也有利于为当地政府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服务。三是部分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也有这样的建议。
焦点四:增加定基价格指数
据悉,《新方案》增加了计算定基价格指数的内容,首轮基期确定为2010年。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选择2010年作为对比基期,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保持一致。二是2010年的基础数据资料较为完整并且易于获取,可操作性强。三是与CPI、PPI定基价格指数的对比基期保持一致,方便数据分析和使用。定基价格指数的设立,能够准确地反映住宅价格的长期变化情况。
此外,《新方案》还调整了基本分类设置标准,突出了新建住宅和二手住宅,设置了90平方米及以下、90-144平方米和144平方米以上指标。这样能更好地揭示住房供应和需求结构。
相关背景:
北京出台全国最严住房限购令
多地楼市限购令将密集出台
继国务院1月26日出台“新国八条”调控房地产市场之后,北京市政府16日出台地方版调控细则,并表示非北京户籍人口,纳税证明不满五年,不准购房。业内人士表示,对北京二手房市场来说,该限购细则将至少影响1/3的购房人群。
按照“国八条”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截至目前,仅有青岛、上海、济南、成都、北京五地出台了地方细化政策。业内预计,楼市新一轮限购预计即将在全国铺开,未来数天内,限购政策还将在多个城市密集铺开,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将加入限购行列。
【新民网讯】2月17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上海市民工薪收入增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本市仅有近三成市民工薪收入有所增长,67.7%的市民对目前工薪收入水平不满意。
2010年本市仅不到三成市民工薪收入增长
工薪收入是居民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一般在70%左右。调查显示,有29%的受访者表示2010年工薪收入有所增长,其中9%表示增幅在10%以上;50.4%表示与上年持平;15.6%表示有所下降,其中8.2%表示降幅在10%以上;另有5%表示说不清工薪收入增长与否。分析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市民工薪收入增长不快,增长不平衡,相当部分市民工薪收入没有明显增长,部分市民工薪收入甚至出现明显下降。
从不同类型的单位看,外企职工工薪收入增长好于国企与民企。工龄及职务提升和政策性调整成为工薪收入增长的两大主因在表示2010年工薪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长的受访者中,有34.5%的受访者认为是工龄及职务提升,26.1%认为是政策性调整加薪。另有16.7%认为是工作岗位调动,14.9%认为是企业效益改善,12.8%认为是加班加点,12%认为是工作出色受到奖励。
工龄及职务提升、政策性调整成为工薪收入增长的两大主因
在表示2010年工薪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长的受访者中,有34.5%的受访者认为是工龄及职务提升,26.1%认为是政策性调整加薪。另有16.7%认为是工作岗位调动,14.9%认为是企业效益改善,12.8%认为是加班加点,12%认为是工作出色受到奖励。
其中,低收入组工薪收入增长主要靠政策调整推动,其他各收入组工薪收入增长主要靠工龄及职务提升推动。
另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不景气是造成受访者2010年工薪收入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67.7%市民对目前工薪收入水平不满意
受访者对工薪收入水平的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概念,这一指标的高低与受访者对收入的期望值与最终获得值之间的匹配程度有关,常常受到地区与行业特点、平均生活成本、个人能力与贡献、收入分配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调查显示,本次调查受访者对目前工薪收入总体满意度较低,仅有0.4%的人表示很满意,6.1%表示比较满意,25.1%表示一般,而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33.3%和34.4%。月工薪收入在2000元以内的受访者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重分别为24.8%和66.7%,2001-4000元的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重分别为40.7%和33.5%。分析认为,造成受访者对目前工薪收入水平不尽满意的主要原因,一是收入增长预期不理想,快速上涨的物价水平加上就业难构成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二是收入差距拉大,低收入阶层增收越来越难的现实使他们对收入现状不满,但又很无奈。
六成市民预期2011年工薪收入增长
有61%的受访者预期2011年工薪收入有所增长,其中42.2%预期增幅在10%以上;16.6%预期可能与2010年持平;仅3.3%预期有可能下降,其中1.8%预期降幅在10%以上;另有19.1%的受访者无法预测2011年工薪收入增长与否。这表明,本市经济形势总体趋好,受访者对2011年工薪收入增长总体预期良好,较有信心。(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观点
因为统计方案调低了一些比重,一月份的CPI数据被“控制”了一下。否则按照原来的统计方案,1月份的CPI仍将在5%以上,甚至能达到不少市场分析认为的5.3%。现在即便调整之后,4.9%也仍比较高。专家声音
回应
已对2010年旧权重和2011年新权重进行了测算,关于CPI权重调整导致CPI数据被拉低0.3%的说法不准确。按原来统计方案,1月份同比涨幅为4.918%,比用新权数计算低0.02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回应
本报讯(记者 张静 胡红伟)国家统计局昨天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环比涨幅为1.0%;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6%,环比上涨0.9%。
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9%。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2%;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员表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受节日和低温冰冻天气影响,环比价格涨幅为1.0%,是继2010年2月春节期间上涨1.2%、11月上涨1.1%后,环比价格涨幅第三高的月份。
上述人士还表示,CPI同比价格涨幅为4.9%,略高于去年12月水平,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居住价格上涨6.8%。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保良表示,CPI4.9%的同比涨幅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大概在5.3%左右,从环比涨幅来看,由于考虑到春节因素,1%的环比涨幅在历史上并不是非常高,因为春节前后一星期一般来讲物价会上扬。
此次CPI权重调整中将居住价格提高了4.2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调了2.21个百分点。即便在调整之后,我国CPI权重中居住价格所占比例仍在20%以内,但据了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居住类权重所占比重均在四成左右。
焦点
1 新算法是否人为调整CPI?
统计权重调整未拉低CPI
从1月起,我国CPI开始使用新的统计方案,调整后的CPI权重将居住价格提高了4.2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所占权重下调了2.21个百分点。
在CPI居高不下时调整计算方法被媒体和专家认为是“人为调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认为,一月份的CPI数据被“控制”了一下,按照原来的统计方案,1月份的CPI仍将在5%以上,甚至能达到5.3%。
对此,国家统计局在官网上回应,已对2010年旧权重和2011年新权重进行了测算,CPI权重调整导致数据被拉低0.3%的说法不准确。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员表示,CPI权数构成的调整自然会影响到价格总指数的计算,但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大小,既取决于权数构成的调整力度,也受到分类价格指数高低的影响。
据上述人士介绍,该局已对权数构成调整对数据的影响进行了测算。利用2010年的旧权数构成和2011年按新权数计算出来的八大类别价格指数对1月份总指数影响的测算结果是:同比涨幅为4.918%,比用新权数计算的同比涨幅4.942%降低了0.024个百分点;环比涨幅为1.070%,比用新权数计算的环比涨幅1.021%提高了0.049个百分点。
2 物价上涨趋势会否持续?
短期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
“1月份的物价涨幅是相对较高的,虽有节日因素,但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对物价问题和通胀压力应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当前通胀压力仍在加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保良认为,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预期上涨,国内工资成本升高,夏粮主产区遭受严重旱情,货币供应量仍然较大,加大了通胀风险。
“抑制价格上涨的措施成效仍待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增加农业特别是粮食供给的措施,需要6到8个月才能见效;另外,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也需要一个过程。“导致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农产品价格、流动性、输入型通胀都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短期内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据新华社电
3 央行会否继续上调利率?
央行加息面临两难境地
经济学家认为,央行加息抉择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应对物价上涨风险,央行亟须通过上调利率的方式,使银行存款负利率转负为正;另一方面,持续加息又会带来热钱涌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楼市风险等。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当前形势来看,加息是个两难选择。
“为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下一步央行会在加息通道上继续前行,如此一来中美利差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利差虽不是热钱压境的主要推动力,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资产溢价预期的影响下,加息无疑会带来热钱进一步流入。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复苏仍不牢靠,持续加息会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对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将会造成不利影响。
“在平衡控制物价上涨和经济平稳增长矛盾中,非对称加息或是可运用的方式。”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认为,通过大幅上调存款利率、小幅上调贷款利率,一方面可缓解负利率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企业借贷压力,不至造成因大幅加息而让企业陷入经营不畅的后果。 据新华社电
专家支招
“学习理财化解通胀压力”
既然物价上涨的压力短期内无法减轻,如何让CPI的增长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才是百姓最关心且最重要的事情。
在济南东部一个新建小区的居民QQ群里,不时有人发布团购的信息,包括大米、食用油、时令蔬菜等都成为团购对象。曾多次发起和参与小区居民团购的郑娜说,现在不少生活用品都在涨价,尤其是春节前一段时间涨幅较明显,团购已经成为化解物价上涨的主要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一些银行理财专家也建议,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消费是完全可以规划的,通过消费计划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比如可以制定每月用于生活支出的上限,将一定比例的工资收入当作生活支出,同时减少每月购物的次数和数量,按照实际需要购物等。
工商银行济南大观园支行行长许龙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定要做好长期打算,除了要勤俭节约,合理调整家庭消费支出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形成投资理财习惯,比如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等,用这些“额外收入”来减轻目前的物价压力。“尽管学习并进行必要的理财投入,是化解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的重要手段。但投资理财也需要理性谨慎,切不可抱有一夜暴富的想法。”据新华社电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静 胡红伟)人民网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贾玥) 日前,《重庆时报》转载的一篇题为《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至15倍 已跃居世界首位》的报道跃入各网站新闻排行,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今日告诉人民网记者,“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收入差距达15倍”并非由该所调查得出,而是源自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由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9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了细分后的各行业平均工资,我们经过测算得出15倍差距的结论,”苏海南说,“劳动工资研究所的工作是就统计数据做研究分析,而非做海量数据调查。”
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畜牧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0803元,证券业为172123元,经测算二者相差15.93倍;另一类数据显示,2008年畜牧业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1018元,证券业为167995元,二者相差15.25倍。据苏海南介绍,2009年公布的15倍行业收入差距为历史峰值。(根据统计说明,“平均工资”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平均劳动报酬”则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全部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
但记者查阅《2010中国统计年鉴》后发现,“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未被列入统计类别,畜牧业被归入“农、林、牧、渔”业,而证券业则归属金融业,大行业的平均收入差距仅为4倍。
分析近年统计年鉴不难看到,在2005-2009年的统计年鉴中均有此项目的统计数据。细分后的行业类别超过120个,而“简化后”的大行业则仅有19项,也就是说今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年鉴中将体现不出精确的行业收入差。
《重庆时报》转载的文章首发于2月9日的《经济参考报》,作者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宋晓梧,原标题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初次分配比重》,全文超过5000字,《重庆时报》摘录的是其中一个段落。
新快报讯记者 余亚莲
只有2条微博,开通不到2天,已有2万名粉丝,邱晓华注定是个“热人”!昨日记者在新浪微博发现,曾“落马”被判刑的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于2月11日开通微博,新浪对邱晓华的微博账号已进行认证,对其认证身份是:中海油研究员。
微博粉丝一夜暴涨2万
截至昨晚7时30分,邱晓华的微博开通不到两天,其微博粉丝数为20010,发表微博2篇,关注5人,分别是新浪美股、新浪头条新闻、新浪财经的官方微博,和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新浪财经总监邓庆旭的微博。
网友“毕凯在上海”评论说:“今天很热闹:看到刘志军同志倒下了,又看到邱晓华同志涅槃了……希望在微博中看到邱晓华同志的心路历程!”网友麦柄说:“有人退场,有人复出,人生真是一出戏。”
也有不少网友支持邱晓华复出。“当当的辣妈”说:“在他刚出事时,国家统计局的人就说:没有了邱晓华,我们国家的统计将倒退二十年。这一点我深信。”还有网友说:“对晓华总是充满期待,他对中国经济的深刻把握让我这些年来受益非浅。”
甚至还有人留言发邀请函,邀请邱晓华去参加他们单位的会议,做能源与经济方面的发言嘉宾。
更多的网友留言“请教”邱晓华,“民众该如何看待统计局的统计数字?为啥现实的通胀感受比统计数字要严重得多?试想,有多少商品价格的涨幅只有5%?前两天去洗车,价格从15元涨到20元了,涨幅33%,蔬菜价格从1元涨到2元,涨幅100%……”
上任约200天即被免职
据悉,今年52岁的邱晓华于1982年进入国家统计局,先后任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处长、副处长、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等职务,年仅48岁便升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2006年10月12日,48岁的邱晓华突然被免去国家统计局局长职务——他在国家统计局局长任上呆了约200天。
其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有关部门在调查上海社保案中,发现邱晓华涉嫌严重违纪。
2007年1月2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经查,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犯罪。”邱晓华被“双开”,涉嫌犯罪问题则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邱晓华一案最终在北京开庭,涉嫌的罪名是重婚罪,据悉,因邱晓华收受礼金尚未构成受贿罪,司法机关或主要追究其重婚罪法律责任,而此罪最高刑期是两年。
随后一年多时间里,再无关于邱晓华的消息。
以“中海油高级研究员”复出
2008年6月中旬,人民网称,以重婚罪被判刑的邱晓华已出狱。
2008年8月28日,一篇题为《掌控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建议》的文章出现在经济观察网站上,该文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复杂形势,提出政策建议;文章末尾署名为“原国家统计局局长、现中海油高级研究员”。这是邱晓华2007年1月份被“双开”消失后,首次以大型国企的高级研究员身份亮相媒体。邱晓华到底是何时被判刑,判刑多少年,具体是哪年哪月出狱,一直是个谜。不少媒体评论员均对邱晓华的“蹊跷”复出表示质疑。
2008年12月,邱晓华推出新著《中国经济新思考》,已出版并在购书网站上面市。 据悉,在《掌控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建议》的文章中,邱晓华称,“2008年中国经济要更多地放在改善供给、优化结构、完善机制上,更多地放在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上,而不是放在单纯的紧缩货币需求上。”据邱晓华判断,中国出现高度通胀的可能性较小。
墨西哥公共安全部17日證實,墨東北部塔毛利帕斯州新拉雷多市發生越獄事件,至少141名囚犯越獄。
公共安全部說,事件發生於17日上午。警方正在該市與美國 德克薩斯州接壤的區域展開大規模搜捕。
塔毛利帕斯州公共安全部長加西亞說,囚犯越獄可能得到了監獄工作人員的幫助。由於案發時情況複雜,確切的越獄人數仍在統計中。
據悉,監獄獄長塞普爾韋達在越獄事件發生後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