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方面投资利用猪膀胱协助再生的疗法,神奇地令其腿肌再生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埃尔南德斯在阿富汗服役期间遭迫击炮炸伤,右大腿丧失70%的肌肉,伤势严重,本难逃截肢命运,但华盛顿方面投资5000万美元资金、利用猪膀胱协助再生的疗法,神奇地令其腿肌再生。专家认为,这项治疗是一个极大突破,若被证实有效,除了能有助于患者逃过截肢命运,更能应用到人体组织及器官再生层面,治疗心脏病及糖尿病等疾病。
据报道,埃尔南德斯首先为右腿余下的肌肉进行了加强训练,医生再从猪膀胱中取出名为“细胞外间质”(ECM)的促进细胞生长物质,植入腿部剩余的肌肉当中。数周后,他的右腿竟然重拾力量,经过一年治疗,更已恢复至与左腿差不多的状况,甚至可以越野骑单车。
报道指,人类骨骼肌肉本不能再生,但科研人员发现组成ECM的蛋白质含有强劲的生长因子,有助于肌肉再生。目前美国国防部正为80名伤兵进行类似的临床测试。
另外,科学家称,通过植入其它品种的干细胞,能制造出体内长有其它物种器官的“混合动物”。科研人员计划利用此技术,将人类干细胞植入猪胎内,在小猪体内制造人类血液或器官等,若研究成功,将为医疗发展带来重大突破。
报道指,目前可供移植的器官短缺的状况,使得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不得不长时间等待。利用患者干细胞培植器官,可减低移植后排异反应的几率,亦能维持足够的捐赠器官供应。
日本东京大学干细胞治疗研究中心教授中内启光表示,这项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利用“囊胚互补”技术,使用“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培植人类器官。他们已在宠物鼠与老鼠之间试验成功,对研究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表示有信心。他期望可以测试生长在胰脏以外的器官,并获准用人类干细胞进行实验。
美国南加州大学日前发表公报称,该大学研究人员和中国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同行合作,发现一种染色体异常能导致全身毛发过度生长,即俗称的“毛人”。
“毛人”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学名为先天性多毛症。男性患者整个脸部、包括眼睑以及上半身长满毛发,而女性全身都长满毛发。研究人员称,他们的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抑制毛发过度生长的新疗法,也可能帮助找到秃顶的新疗法。
以协和医学院张学教授为首的这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发表论文说,张学等中方研究人员在为中国一个家庭进行检查时,首先发现了这种导致毛发过度生长的遗传现象。美方研究人员也在一个墨西哥家庭中发现了类似的遗传现象。
在中方的研究中,张学等人首先发现患者的5号染色体有一段插入了X染色体。在这一成果的启示下,美方研究人员发现,墨西哥患者X染色体的相同部位被4号染色体的一段插入。
研究人员解释说,当X染色体被其他染色体的“外来”DNA序列插入时,位于X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可能被“激活”,从而刺激毛发生长,导致先天性多毛症。他们认为,与毛发生长有关的SOX3基因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早些时候,科学家发现先天性多毛症属家族隔代遗传,其症状可能多代以后才重复出现。美方研究人员帕特尔说,刺激毛发生长的遗传信息很可能一直存在于基因组中,不过没有表达。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证实插入某段序列可以激活基因、刺激毛发生长,未来人们可望据此寻找治疗秃顶和遏制毛发过度生长的新方法。(深圳特区报)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有助治疗癌症的纳米微粒。在光动力疗法中,它可以携带大量光敏分子进入肿瘤,帮助杀灭癌细胞,其效果好于常规方法。
光动力疗法是指让一些对光敏感的分子进入到肿瘤中,然后用光照射,这些光敏分子就会产生有毒物质杀死癌细胞。现在常通过血液注射的方式来输送光敏分子,但注射液中多是彼此分散的单个分子,这样要使肿瘤部位出现较高的光敏分子含量就有难度。
英国赫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期刊《分子药物学》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直径为几十个纳米大小的微粒,每个微粒可以携带上百个光敏分子,具有把光敏分子大量送达肿瘤部位的能力。在纳米微粒的内部和外部,还可以携带两种不同的光敏分子,进而增加光动力疗法的效果。
研究人员罗斯·博伊尔说,这种纳米微粒的形状经过精心设计,能进入肿瘤而不在健康组织中引起副作用。其原因是肿瘤中的血管与健康组织中的血管不太一样,其血管壁并不紧密,存在一些“漏洞”,纳米微粒可以在血压推送下穿过这些“漏洞”进入肿瘤。
研究人员已经用实验室培养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这种纳米微粒可以增加光动力疗法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接下来研究人员将开展动物实验。(深圳特区报)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iPS)是当今生物科学中最有前途的前沿项目之一,全球许多科学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对其进行研发。
昨天,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向新闻界宣布:该院以外籍科学家米格尔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将尿液中的肾管状细胞成功地诱导为多能干细胞,其表现出很好的分化能力。本月初,这一研究成果的论文由美国肾脏学会杂志在线发表,有关的方法也已经在中国和欧洲申请发明专利。
尿液是理想的诱导来源
人们知道,从胚胎中提取的干细胞,被称为全能性细胞,可转化成人体的其它细胞,将来用于人体器官的再造,从而能够在医疗等方面广泛应用,但长期以来引起不少人类伦理的争论。而从2006年起出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即从身体其它部位提取纤维细胞,逆转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不仅令多能干细胞的来源扩大了,并且不涉及人类伦理问题。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从一成立,就以诱导多能干细胞作为主要攻关方向,是继日本和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建立这个研究体系的实验室,在国际干细胞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该院聘请了一位西班牙籍科学家米格尔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成为973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第一位外籍首席科学家。而从不同组织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就是该项目的一个部分。
他向我们介绍说: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研究,曾经做过从上皮、乳腺的细胞进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实验,最后发现尿液的最为理想。他们随机挑选的5名女性和7名男性的尿液,分离出尿细胞中肾的管状细胞。科学家们用这种细胞培养基经过培养之后,用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四种外源因子导入其中。在16-25天内,胚胎干细胞样的克隆就出现了,效率为0.1%-4%(这样的效率在同行中算是非常高的)。这些克隆经过继续培养,获得稳定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获取手段快捷方便
那么,这一发现相比其它来源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更大的用处呢?
米格尔说,皮肤细胞的获取会给提供者带来手术的痛苦,而且由于皮肤受到紫外线等外界因素影响,容易发生某些突变。而利用尿液进行诱导具有取样便捷、应用范围广、可避免其它方法产生诸多问题。他说:“提供者只需要上次厕所而已,够简便了吧?”
课题组还将这些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心肌、肝脏等不同细胞类型,证明其具有生理功能。如所分化出的心肌细胞有生理功能,在仪器上显示出波浪线的轨迹。这些进展,为将来多能干细胞重建身体组织打通一些环节。
他们还将进一步进行实验,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来建立一些模型,以了解提供者的病症以及对某些药物有无负作用的反应情况。
美国研究者宣布发现烟民在戒烟后容易发胖的原因。
6月10日出版的《科学》期刊发表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扬·米纳尔的一篇论文,文章借助实验鼠发现,香烟中的尼古丁可附着在大脑中控制食欲的神经元细胞上,导致这些细胞变得兴奋,过快发出“吃饱”的信号。
而戒烟之后,这些神经元细胞不再被尼古丁“绑架”,因此兴奋度降低,发出“吃饱”信号的时间延长。换句话说,使人感觉食欲变佳。
在美国烟民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烟民在戒烟后体重平均增加5公斤。
米纳尔在论文中写道,许多烟民以担心戒烟后发胖为由拒绝戒烟,这一研究有助于寻找一种治疗方法,帮助烟民在戒烟的同时,放缓“食欲变佳”的速度。
米纳尔说,吸烟可增加癌症、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与这些可致命疾病相比,体重增加对健康所构成危害较小,因此,担心发胖不是拒绝戒烟的理由。但如果实在惧怕发胖,可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帮助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