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张卫星图像的比较,左栏拍摄于去年2月份,右栏拍摄于去年11月份
最近,巴基斯坦海岸外湛蓝的海水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小岛。不过你可能得打消自己准备前往度假的打算,因为这个小岛随时可能消失。
去年11月底,巴基斯坦的渔民们报告他们发现了这个位于阿拉伯海中的泥火山岛,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1号随后拍摄了该区域的照片,并确认了这一小岛的存在。但就在去年2月份,同一区域的图像上还见不到这个小岛。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说法,阿拉伯海此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泥火山岛,不过大多数会在几个月内便由于冲刷侵蚀而消失不见。事实上,此次一月份拍摄的最新图像上已经可以看到小岛周围出现了浑浊的海水区,这说明小岛正经历严重冲刷侵蚀,不就便将消失。
泥火山是由地下气体或者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喷发而形成的泥和碎石的圆锥状堆积体,可以形成于地面或水下。其成因可能与地壳活动或碳氢化合物气体积聚有关。
此次巴基斯坦出现的泥火山属于地壳运动导致的类型:阿拉伯板块正向亚欧大陆板块俯冲,这种运动掀起了巴基斯坦沿海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物。
在大陆架之下,俯冲摩擦导致的大量热量熔化了岩石,产生熔浆,这些高温的熔浆使地下水酸化并沸腾,形成巨大的内部压强。这些酸性热水开始腐蚀其上方的围岩,产生大量泥浆和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并不断沿着地壳裂隙上涌,形成小规模缓慢喷发。
一般的泥火山高度仅数米,但此次巴基斯坦的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它上涌超过330英尺(100米)。但这样的情形也并非没有出现过,之前也发现过海面上出现泥火山,喷出气体并同时燃烧,远看就像海面上出现了一条神秘的火舌。
加州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高级科学家詹姆斯·海恩(JamesR.Hein)说:这座新出现的泥火山小岛距离巴基斯坦海岸约2英里(3公里),其基底部分呢的海水深度可能在30~60米左右。
海恩说,它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但“似乎处于水饱和状态,因此它将保持粘糊状甚至汤水状,这都取决于它的水饱和程度”。
这位科学家同时指出,地下水成因泥火山一般被称为“冷泉区”(coldseeps),和深海热泉区域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其大部分生命形式会从化学物质中获取能量,如甲烷。
不过他同时补充道,这样的泥火山极少能露出水面。研究人员从未记录到这种泥火山岛能维持足够久的时间,从而允许生物在岛上居住。当然,他们并不排除有些细菌生物已经在其上定居。(晨风)
这是两张卫星图像的比较,左栏拍摄于去年2月份,右栏拍摄于去年11月份(图像提供: Jesse Allen and Robert Simmon, EO-1/NASA)
去年11月底,巴基斯坦的渔民们报告他们发现了这个位于阿拉伯海中的泥火山岛,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1号随后拍摄了该区域的照片,并确认了这一小岛的存在。但就在去年2月份,同一区域的图像上还见不到这个小岛。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说法,阿拉伯海此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泥火山岛,不过大多数会在几个月内便由于冲刷侵蚀而消失不见。事实上,此次一月份拍摄的最新图像上已经可以看到小岛周围出现了浑浊的海水区,这说明小岛正经历严重冲刷侵蚀,不就便将消失。
泥火山是由地下气体或者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喷发而形成的泥和碎石的圆锥状堆积体,可以形成于地面或水下。其成因可能与地壳活动或碳氢化合物气体积聚有关。
此次巴基斯坦出现的泥火山属于地壳运动导致的类型:阿拉伯板块正向亚欧大陆板块俯冲,这种运动掀起了巴基斯坦沿海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物。
在大陆架之下,俯冲摩擦导致的大量热量熔化了岩石,产生熔浆,这些高温的熔浆使地下水酸化并沸腾,形成巨大的内部压强。这些酸性热水开始腐蚀其上方的围岩,产生大量泥浆和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并不断沿着地壳裂隙上涌,形成小规模缓慢喷发。
一般的泥火山高度仅数米,但此次巴基斯坦的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它上涌超过330英尺(100米)。但这样的情形也并非没有出现过,之前也发现过海面上出现泥火山,喷出气体并同时燃烧,远看就像海面上出现了一条神秘的火舌。
加州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高级科学家詹姆斯·海恩(James R. Hein)说:这座新出现的泥火山小岛距离巴基斯坦海岸约2英里(3公里),其基底部分呢的海水深度可能在30~60米左右。
海恩说,它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但“似乎处于水饱和状态,因此它将保持粘糊状甚至汤水状,这都取决于它的水饱和程度”。
这位科学家同时指出,地下水成因泥火山一般被称为“冷泉区”(cold seeps),和深海热泉区域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其大部分生命形式会从化学物质中获取能量,如甲烷。
不过他同时补充道,这样的泥火山极少能露出水面。研究人员从未记录到这种泥火山岛能维持足够久的时间,从而允许生物在岛上居住。当然,他们并不排除有些细菌生物已经在其上定居。(晨风)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巴基斯坦海岸外湛蓝的海水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小岛。不过你可能得打消自己准备前往度假的打算,因为这个小岛随时可能消失。
去年11月底,巴基斯坦的渔民们报告他们发现了这个位于阿拉伯海中的泥火山岛,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1号随后拍摄了该区域的照片,并确认了这一小岛的存在。但就在去年2月份,同一区域的图像上还见不到这个小岛。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说法,阿拉伯海此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泥火山岛,不过大多数会在几个月内便由于冲刷侵蚀而消失不见。事实上,此次一月份拍摄的最新图像上已经可以看到小岛周围出现了浑浊的海水区,这说明小岛正经历严重冲刷侵蚀,不就便将消失。
泥火山是由地下气体或者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喷发而形成的泥和碎石的圆锥状堆积体,可以形成于地面或水下。其成因可能与地壳活动或碳氢化合物气体积聚有关。
此次巴基斯坦出现的泥火山属于地壳运动导致的类型:阿拉伯板块正向亚欧大陆板块俯冲,这种运动掀起了巴基斯坦沿海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物。
在大陆架之下,俯冲摩擦导致的大量热量熔化了岩石,产生熔浆,这些高温的熔浆使地下水酸化并沸腾,形成巨大的内部压强。这些酸性热水开始腐蚀其上方的围岩,产生大量泥浆和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并不断沿着地壳裂隙上涌,形成小规模缓慢喷发。
一般的泥火山高度仅数米,但此次巴基斯坦的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它上涌超过330英尺(100米)。但这样的情形也并非没有出现过,之前也发现过海面上出现泥火山,喷出气体并同时燃烧,远看就像海面上出现了一条神秘的火舌。
加州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高级科学家詹姆斯·海恩(James R. Hein)说:这座新出现的泥火山小岛距离巴基斯坦海岸约2英里(3公里),其基底部分的海水深度可能在30-60米左右。
海恩说,它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但“似乎处于水饱和状态,因此它将保持粘糊状甚至汤水状,这都取决于它的水饱和程度”。
这位科学家同时指出,地下水成因泥火山一般被称为“冷泉区”(cold seeps),和深海热泉区域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其大部分生命形式会从化学物质中获取能量,如甲烷。
不过他同时补充道,这样的泥火山极少能露出水面。研究人员从未记录到这种泥火山岛能维持足够久的时间,从而允许生物在岛上居住。当然,他们并不排除有些细菌生物已经在其上定居。(晨风)
黄石国家公园破火山口过去210万年间曾三次大规模喷发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可能面临喷发,而一旦喷发,预计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会被火山灰埋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不断升高。据预测,一旦爆发,它的破坏力将达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规模的一千倍。熔岩会被喷到半空,火山灰云也会喷涌而出,周边1000英里(约1600公里)的地方将覆盖厚达10英尺(约3米)的火山灰,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将不适宜居住。此外,火山喷发还会向空中释放有毒气体,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破火山口(红圈区域)是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
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倘若真如科学家预测,这将是其60万年来首次爆发。在过去210万年间这座火山曾三次大规模喷发,研究人员表示,它恐怕会在不久后再次喷发。据介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以每年3英寸(约7.6厘米)的速度升高,这是192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不过,由于受困于数据的缺乏,他们并没有发出全面的警告,也不能对下一次灾难何时降临做出准确预测。
美国犹他大学黄石地区火山活动专家鲍勃-史密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地面极不寻常的上升,因为这种活动涉及的区域很大,而速度相当之快,我们担心它最终会引起喷发。”史密斯补充说:“不过在看到岩浆处于地下10公里处,我们就不太担心了。如果岩浆深度只有两三公里,我们可能会睡不着觉。”
火山喷发后景象的艺术设想图
犹他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史密斯领导实施了对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的最新研究。他说:“根据确凿证据,地壳岩浆房充满了岩浆。但我们不清楚在爆发或岩浆停止流动,破火山口再次崩塌之前的过程还要持续多久。”
破火山口的意思是“蒸煮罐”或“大汽锅”,通常是由于火山锥顶部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在黄石国家公园,地面以下400英里(约640公里)是岩浆“热点”,可抬升至地下30英里(约48公里)处,直至最终喷发,覆盖方圆300英里(约480公里)的区域。
美国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1980年7月22日喷发时的景象
监控地下火山活动的科学家认为,黄石地区地下6英里(约9.7公里)处的沸腾岩浆房可能引起了地面的抬升。他们还在密切监视“薄饼状”熔岩团,面积相当于洛杉矶整座城市,不久前被挤压入超级火山中。由于条件极端复杂,科学家难以了解地下状况,所以不能准确预测将来的状况及何时发生。
从64万年前到现在,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火山曾有过30次小规模的喷发,最近一次发生在7万年前,破火山口因此满是火山灰和岩浆,使得奇特的地形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黄石国家公园参观。
美国地质勘探局喀斯开火山观测站(CVO)黄石地下火山活动专家丹-德祖里辛(DanDzurisin)说:“很显然,一些深源岩浆不断给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火山注入动力,自最近一次爆发以来,我们清楚在更浅的深度也存在岩浆。地壳中一定有岩浆,否则地球不会存在热液活动。当前黄石国家公园正在释放大量热量,如果它没有被岩浆重新加热,整个系统可能最后一次喷发以来逐渐陷入停滞。”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科学家报告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刚刚进行了一次“深呼吸”,导致方圆数公里的地面大幅隆起,一些区域隆起了10英寸(约合25厘米)。研究人员指出,有关隆起的研究可能为了解火山地下管道提供宝贵线索,最终帮助科学家预测黄石公园的火山何时喷发。
帮助预测火山喷发
这座火山大规模喷发的强度可达到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强度的1000倍,在过去210万年时间里,大规模喷发次数共有3次。黄石公园座落于怀俄明州,其火山喷口覆盖的面积达到25英里×37英里(约合40公里×60公里)。它在上一次大爆炸后形成,距今大约64万年。自此之后,这座火山小规模喷发了大约30次,最近一次是在7万年前。喷发让喷口充满熔岩和火山灰,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较为平坦的地带。
但从2004年起,科学家发现喷口上方的地面以每年最快2.8英寸(约合7厘米)的速度隆起。2007年至2010年,地面隆起速度大幅降低,每年隆起1厘米或者更少。从开始隆起到现在,火山喷口上方的地面最高隆起了10英寸。研究黄石公园火山活动的专家、犹他州大学的鲍勃·史密斯表示:“因为覆盖面积巨大加之幅度很高,这种隆起非常引人注目。”
科学家认为地下4到6英里(约合7到10公里)的一个不断膨胀的岩浆房导致地面隆起。史密斯说,幸运的是,这种隆起似乎并不是灾难即将发生的前兆。“最初,我们也曾担心地面隆起会导致火山喷发。但在发现岩浆位于地下10公里后,我们消除了这种担忧。如果深度在2公里或者3公里,我们将陷入极大担忧之中。”
2010年12月3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刊登了有关地面隆起的研究论文,史密斯是论文的合著者。他指出,有关隆起的研究可能为了解火山地下管道提供宝贵线索,最终帮助科学家预测黄石公园的火山何时喷发。
只见隆起 不见喷发
在美国地质调查局黄石火山观测站,史密斯和同事正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等工具对喷口的隆起和下降进行测绘,雷达能够提供地面变形的测量数据。地面变形说明岩浆正在朝地面移动,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喷发。举例来说,在1980年喷发前,圣海伦斯火山曾在几个月内剧烈膨胀。然而,也有很多出现隆起但最后并未喷发的例子,其中就包括黄石的超级火山。过去几千年时间里,这座火山一直处于起起落落的状态,但并未喷发过一次。
根据当前的理论,黄石的岩浆房由来自地幔并向上喷涌的热岩补充。当流入的岩浆不断增多,岩浆房就会像肺一样膨胀,导致上方的地面隆起。电脑模型显示,在最近的隆起中,每年流入岩浆房的岩浆达到0.02立方英里(约合0.1立方公里)。根据当前理论,在岩浆流入速度趋于缓慢之后,岩浆可能水平移动并最终固化冷却,促使地表下沉。
史密斯表示,基于掌握的地质证据,过去1.5万年时间里,黄石可能处于一个膨胀和收缩的连续周期,这个周期可能继续。调查结果显示,火山喷口在1976年至1984年之间上升了大约7英寸(约合18厘米),而后又在随后的10年下沉了大约5.5英寸(约合14厘米)。他说:“火山喷口处于时上时下的状态,但偶尔一次‘打嗝’便会导致热液喷发、地震或者最终形成火山爆发。”
与间歇泉地震有关?
预测火山何时喷发难度极大,部分原因在于有关黄石地下活动的具体细节仍未确定。此外,由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才有黄石火山活动的连续记录,从地质学的角度上说,区区几十年的记录简直不值一提,因此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地质调查局位于华盛顿的喀斯开火山观测站的黄石专家丹·德祖里辛表示:“地下深处显然存在岩浆源补充黄石火山,因为黄石过去曾经喷发过,此外,我们也在较浅的深度发现了岩浆。地壳内一定存在岩浆,我们还没有掌握所有的热液活动。当前的火山正喷出大量热量,如果没有从岩浆补充热量,整个系统从7万年前也就是上一次喷发到现在早已经固化冷却。”
这个大型热液系统就位于黄石地表下方,为黄石公园制造了很多著名旅游景观。德祖里辛表示,热液系统在地面隆起过程中可能扮演角色,虽然没有人能够确定影响程度。他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一些隆起可能不仅由新岩浆流入导致,同时也与热液系统自我封闭和增压有关。在出现裂缝和压力降低时,是否又出现下沉?这些细节都很难确定。”
重要的新研究领域
这种研究并不只是简单地观测地面隆起和下沉。不同的区域可能朝着不同的方向移动并且以当前未知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对火山和热液管道网络的测绘工作至今仍未完成。黄石公园每年发生大约3000次地震,可能为了解地面隆起和岩浆房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多线索。2008年12月6日至2009年1月8日,黄石湖周边地区发生了大约900次地震。
犹他州大学的史密斯表示,这种地震“频发”允许热液逃离,可能帮助释放岩浆房的压力,同时减缓隆起速度。他说:“大型地震与岩浆流入导致的隆起和变形有关。岩浆流入如何施压于邻近的断层以及断层如何将压力传递给岩浆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新研究领域。”地质调查局的德祖里辛指出:“由于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研究,我们了解的黄石变形过程变得更为复杂。”(秋凌)
12日晚,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喷出熔岩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14日消息,意大利埃特纳火山12日傍晚突然喷发,这座火山持续喷发了大约1小时,炙热熔岩映红了西西里岛的天空,距离这座火山仅12公里的麦洛村村民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
烟尘升到半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埃特纳火山最近几个月开始活跃,据意大利国家火山地理研究所说,11日已经发现这座火山的火山脉动(volcanictremor)有所增强,并于12日达到峰值。随后火山脉动减弱,但当地时间12日下午9时30分埃特纳火山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接着熔岩喷发溢出。
熔岩顺坡流下
12日夜,意大利国家火山地理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下午9时后不久,熔岩开始从火山口东侧溢出。虽然位于火山附近的西西里岛社区并没受到喷发威胁,但不能保证埃特纳火山的最新活动不会产生大量火山灰尘。该研究所的发言人说:“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烟尘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虽然这个月早些时候并没有熔岩溢出,但是当时埃特纳火山抛出很多大石块和大量烟尘。
埃特纳火山东南侧火山口发生喷发
埃特纳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JebelUtlamat”,即“火之山”,这个名字被认为起源于腓尼基语的“attuna”,意思是“熔炉”。这座火山的活跃时间已经长达大约50万年,1669年的一次最猛烈的喷发导致1.5万人丧生。这座火山2002年喷发的壮观场面,足以与《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等电影里的场景相媲美。
埃特纳火山喷发的壮观画面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2010年12月发布了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HiRISE相机拍到的土星最新照片,显示了火星表面一些令人好奇的地质特征。每张照片都覆盖火星上跨度为3.7英里(约合6公里)的一片区域,揭示了火星表面小如办公桌的地质构造细节,其中,两个大坑最令科学家感兴趣。
1.火星表面大坑
在美宇航局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MRO)2010年10月1日和11月1日间拍摄的一张照片上,两个大坑就像太空蛞蝓的藏身之处一样,在火星火山艾斯克雷尔斯山(Ascraeus Mons)附近布满尘埃的平原留下了痕迹。一年前,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的姊妹探测器“火星奥德赛”号(Mars Odyssey)利用红外相机,最早发现了这两个深坑,每个的直径分别达到590英尺(约合180米)和1017英尺(约合310米)。
HiRISE相机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麦克伊文(Alfred McEwen)说:“当我们比较周围表面时,发现黑洞洞的深坑在夜晚释放出热量,而白天则非常冷。所以,我们决定通过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对这两个深坑进行观测,因为这种热成像信息或许是这些特征是洞的证据——科学家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自2006年发射以来,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一直在对火星进行勘测,向地面发回的数据总量是过去和现在火星探测任务发回数据的总和。
2.火星深坑高清特写
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在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HiRISE 相机2010年秋季拍摄的照片上,更大火星深坑的高清特写镜头显示了沉淀物和巨石,以及被吹入深坑最深、最暗部分的沙子的痕迹。这两个深坑被认为像是立轴一样的结构,从艾斯克雷尔斯山两端的熔岩流穿过。类似地质特征称为锅状火山口,是地面塌陷造成的,美国夏威夷的火山上就有这样的特征。
科学家们仍在这些地质构造是真正的坑(仅是地面的立轴状结构)还是洞(通向地下水平秘密通道)的问题上争论不休。HiRISE相机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麦克伊文说:“一个大大的疑问是这些是不是洞?它们是否会提供支持过去火星潜在生命的某种小环境?”
3.历史并不久远
在这张HiRISE相机2010年秋季拍摄的照片上,更小火星深坑底部显现多块汽车大小的巨石。鲜亮的沙丘与大风吹拂形成的波痕交叠在一起,覆盖着这个深坑的西侧。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两个深坑的形成历史相对年轻,随着岁月流逝,边上的物质塌陷后掉到坑中,斜坡越来越浅,越来越宽。麦克伊文说:“在火星表面,年代更久远的深坑可能有数千个,而像这两个更年轻的深坑或许最多只有数十个,它们非常陡,里面黑洞洞的。”
4.火星泥火山
根据美宇航局公布的其他最新照片,同样是由HiRISE相机2010年秋季捕捉的画面展现了火星北部低地的大盆地——阿西达里亚平原(Acidalia Planitia)上的泥火山。所谓泥火山是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也存在于地球之上。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火星上的泥火山可能是人类寻找过去火星生命存在证据的主要目标。麦克伊文说:“如果这个泥火山是在深处形成的,它可能已经产生有机物,从而展现火星某些远古生命的生物特征。”
5.火星熔岩上的“伤疤”
在这张HiRISE相机2010年秋季拍摄的照片上,一个巨大的槽状结构(图中央)将火星塔尔西斯(Tharsis)火山区一分为二。这个直径1.2英里(约合2公里)的凹陷结构称为地堑,当一大片火星地壳在两个断层间塌陷,便会形成这样的结构。以图中这个地堑为例,构造运动在两侧留下了几乎垂直的岩壁——每个厚约0.6英里(约合1公里)。麦克伊文说:“根据这个地堑内的大坑极为罕见来判断,它的年代应该不足10亿年。这一点的证据十分明显,因为它从保存完好的熔岩流穿过。”(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最新拍摄的太阳爆发如巨蛇狂舞、“猎鹰”升空及燃烧的火焰星云等壮观景象。
1.太阳爆发如巨蛇狂舞
12月6日,长长的环状等离子体如巨蛇般在爆发的太阳盘面周围飞舞,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恰好捕捉到这一壮观场面。燃烧的环状物被称为“太阳暗条”,其实是温度相对较低的气云,在磁力的作用下悬浮于太阳表面。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照片中的太阳暗条变得越来越长,在被拍到以前,跨度接近于62.1万英里(约合100万公里)。
2.“猎鹰”升空
在被许多人誉为是商业太空飞行前奏的一个重大事件中,“猎鹰9号”火箭12月8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成功将“龙”号飞船送入地球轨道。“龙”号飞船按原计划绕地球轨道飞行了两圈,最终溅落于太平洋。“猎鹰9号”和“龙”号飞船均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建造,这次是根据与美宇航局签订的合同进行测试。
根据合同,在航天飞机全部退役以后,它们将肩负起将物资补给或将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的使命。据美联社报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埃罗·穆斯克(Elon Musk)表示,上周的发射任务没有任何瑕疵,并称这一壮举“令人兴奋不已,简直棒极了”。
3.燃烧的火焰星云
这是猎户座释放的火焰:根据美宇航局日前公布的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拍摄的新照片,火焰星云在我们熟悉的星座中燃烧着。火焰星云其实并没有在燃烧,只是因猎户座中三颗恒星中的一颗(参宿一)释放辐射物而发着炽热的光芒。在这张照片中,参宿一是位于猎户座中央区域右侧的蓝点,它引起火焰星云中的气体带了电荷,令其在可见光下发着光。但是,广域红外探测器的红外望远镜可以穿透带电气体,捕捉到火焰星云的尘埃物质,后者也正因参宿一的光而温度升高。
4.大雪覆盖的俄罗斯火山
在美宇航局12月6日公布的照片中,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拍摄到了大雪覆盖的几座火山矗立于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的景象。照片中最突出的克罗诺基火山(中央位置),这是一座成层火山,1923年最后一次喷发。成层火山的突出特征是其陡峭的圆锥形,由黏性熔岩喷发形成的。相比之下,施密特火山(克罗诺基火山右侧)是一座盾状火山,开阔的坡面由液体玄武熔岩喷发形成的。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10年10月26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迄今已持续喷发十多次,造成120多人死亡。实际上,火山喷发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熔岩和火山灰分解形成肥沃的、适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以下是一组世界各地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
1.三座火山比邻而居
正在喷射羽状火山灰的的塞莫鲁火山(Mount Semeru)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最高的火山,从1967年以来不断地喷发。它坐落于腾格尔破火山口(Tengger caldera)的最南端,后者又包含处于照片显要位置的婆罗摩火山(Mount Bromo)、巴托克火山(Mount Batok)以及其他几座火山。
2.熔岩流入太平洋
伴随着蒸汽的嘶嘶声,美国夏威夷州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岩浆正流入太平洋。正是相似的熔岩流,在过去的7000多万年里铸就了夏威夷群岛。
3.意大利埃特纳火山
埃特纳火山坐落在灯火通明的意大利卡塔尼亚城上方,它不断向空中喷射着火焰,而熔岩则如河流一般从两翼向外溢出。尽管看起来让人眼晕,埃特纳火山还算相对安全,因为这座山火的喷发十分罕见且紧凑,同时熔岩流动缓慢,从而给了人逃生的机会。
4.埃特纳火山熔岩流
数百度的高温令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的橘色岩浆与其灰色的坚硬外壳分开。埃特纳火山高度接近1.1万英尺(约合3353米),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报道,2010年10月26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目前已导致30多人死亡。以下是默拉皮火山喷发对周围村庄造成破坏的惨景。
1.现代庞培城
10月27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日惹市,在一个类似庞培城的场景中,一辆摩托车周围布满火山灰。据报道,自爪哇岛默拉皮火山10月26日开始喷发以来,火山灰和炽热的气体已造成至少33人死亡。据当地媒体报道,默拉皮火山被认为是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的火山,上一次喷发是在2006年,当时,炽热的残骸导致两人死亡。此外,1994年喷发曾导致默拉皮火山穹形峰顶倒塌,70人死亡,1930年的喷发导致1300多人死亡。
2.遇难者下葬
10月28日,印度尼西亚日惹市附近一个村庄,印度尼西亚士兵和志愿者抬着默拉皮火山喷发遇难者的棺材准备下葬。同一天,默拉皮火山再次喷发,喷射出羽状火山灰。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周围地区大多数村民已被疏散,此次喷发没有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与此同时,在800英里(约合1300公里)以外,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上的遇难者人数持续上升。《华尔街日报》称,明打威群岛在10月25日遭海啸袭击,现已造成至少370人死亡,数百人失踪。
3.默拉皮火山再度喷发
10月27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再度喷发出火山灰和炽热气体。印度尼西亚被认为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国家。该国17500个岛屿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这条断层带从美国太平洋沿海经日本一直延伸至东南亚。
4.失魂落魄的幸存者
10月28日,印度尼西亚基纳雷杰村,一名男子失魂落魄地望着亲戚家受损房屋。这名男子名叫穆克吉,他的弟弟在默拉皮火山喷发中丧生。在不远处,默拉皮火山“神圣护卫者”、年过八旬的老人姆巴赫-马利扎也在此次灾难中死亡。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即便在政府发布了火山喷发预警,默拉皮火山四周大多数村民都已撤离的情况下,83岁的姆巴赫仍不愿意离开。老人与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火山之一的斗争在10月27日结束,他被厚厚的火山灰掩埋。据报道,当人们在姆巴赫的房屋内发现这位老人时,他仍然保持着祈祷的姿势。救援人员还在该地区找到数十名遇难者,其中,许多同姆巴赫老人一样,也拒绝离开。”
5.遭火山破坏的清真寺
10月28日,在默拉皮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中,火山灰涌进一座严重受损的清真寺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穆斯林占人口总数的86%,令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
6.家园被毁
10月27日,在被毁的姆巴赫老人家中,一个碗和一个喝水杯里面布满火山灰。姆巴赫被称为是默拉皮火山的“神圣护卫者”。据当地媒体报道,83岁的姆巴赫老人被发现死于家中,浑身上下布满火山灰,虽然人们一再恳求他一起逃离,但姆巴赫仍拒绝离开家园。10月28日,姆巴赫老人的遗体被安葬在他父亲(也是默拉皮火山的守卫者)的旁边,数千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