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kexue.com)讯 早先在7月17日,北京天文馆陨石专家与工作人员在新疆阿勒泰市克兰大峡谷发现了一块巨型陨石。据外媒报道,这块陨石的重量在25-30吨之间,是世界上的第三大陨石。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是于1920年在纳米比亚发现的,陨石重达66吨。
来自北京天文台的陨石专家张宝林说道:“在一年多前我在办公室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位游客表示他在克兰大峡谷发现了一块陨石,并拍了照片。通过照片,我们初步断定这的确是一块陨石,但是它具体的位置,当时这位游客并没有详细的表述,随后我们开始在克兰大峡谷寻找这块陨石。”
由于陨石所在的位置在克兰大峡谷还算出名,张宝林在确认了地点之后,开始带着自己的团队和向导前往峡谷一探究竟。当发现它时,张宝林先生感到非常的震惊:“它的表面银光闪闪,我可以清晰的辨认出它主要是由铁镍成分组成的。”张先生介绍到,这块陨石由于存在的时间太久远,地壳运动和河流的冲击,这块当初降落时留下的巨坑已经不见踪迹。
通过测量,张宝林先生说:“这块陨石的重量在25-30吨之间,甚至可能超过在格陵兰岛发现的Cape York,不过目前还没有将它转移出来,也没有称重,因此目前实际的重量还有待确认。”
这块陨石目前由阿勒泰市政府看管,至于会不会转移到北京,目前还没有确定。张宝林先生说:“我们还需要确认它的化学成分以及降落的日期,它会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宇宙的历史。”(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附世界十大陨石(旧):
1. Hoba, 纳米比亚, 66吨 (1920)
2. Campo del Cielo, 阿根廷, 37 吨 (1969)
3. Cape York, 格陵兰岛, 30.875 吨 (1894)
4. Armanty(银骆驼), 中国新疆, 28.0 吨 (1898)
5. Bacubirito, 墨西哥, 22.0 吨 (1863)
6. Cape York (Agpalilik), 格陵兰岛, 20.1 吨 (1963)
7. Mbosi, 坦桑尼亚, 16.0 吨 (1930)
8. Campo del Cielo, 阿根廷, 14.850 吨 (2005)
9. Willamette, 美国, 14.140 吨 (1902)
10. Chupaderos I, 墨西哥, 14.114 吨 (1852)
继去年八达岭长城北段安装避雷针后,近期八达岭长城南段所有敌楼也将安装避雷针,以保障长城和游人安全。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中,计划7月底前完成。
“长城墙体上既不能打钉,也不能凿洞!”八达岭长城工作人员介绍。前两天,施工人员开始在位置较高的敌楼施工,先在敌楼上安装一个铁箍,再在铁箍上安装高约6米的避雷针,铁箍和避雷针颜色与城墙颜色一致。而游人较多的城墙上,不新增设施。施工对游客参观长城没有影响。
去年,八达岭长城北段安装了避雷针。安装避雷针的敌楼,比城墙高几米到十几米,可以“优先”吸引雷电,将其导入地下,避免雷击事故。近日,经市文物局批准,八达岭长城南段也开始安装避雷针。工程结束后,八达岭长城所有开放段,就全部有了避雷针。
由于今年以来干旱少雨,以及下游天津、唐山用水量增多,河北潘家口水库境内的“水下长城”主体日前再次露出水面。
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城到了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潘家口水库境内,有一段“钻”进水下,形成独一无二的“水下长城”奇观。
建于500多年前的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两个重要关隘,是当时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这一带的长城长约50公里,共有墩台21座。
1975年,中国政府在这里修建的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潘家口水库蓄水后,水位超过了长城高度,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淹没于水中,从此这段历经五百年沧桑的长城便隐身水下。
近年来,因干旱和下游城市用水增多,水库水位急剧下降,“水下长城”主体曾多次出水面,引来无数中外游客。去年10月,随着降雨的增加以及下游用水量的减少,这段闻名遐迩的“水下长城”归隐水下。
据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水利部门介绍,今年以来由于当地干旱少雨、水库下游用水增多,潘家口水库水位下降5米,致使“水下长城”再次主体浮出水面。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6月10日电(记者吴平)一辆满载中国游客的大轿车10日下午在瑞典中部地区翻车,造成多人受伤。
据瑞典中部城市阿尔博加警方介绍,这辆大轿车行驶在该市附近欧洲18号公路的一个弯道处时因车速过快而翻车,车上共乘载40多名中国游客,其中23人受伤,伤者都被送到附近医院治疗。
当地医院在对受伤者检查后说,伤者中大部分人只是轻度骨折,伤势稳定,只有很少数人伤势较重,但也都没有生命危险。
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部官员介绍,这些中国游客大多是年龄在70岁以上的中国人民大学退休教师及其家属。他们于6月4日抵达俄罗斯观光,后经芬兰进入瑞典。他们乘坐大轿车是要前往挪威继续观光,其行程还包括丹麦和德国。
警方在对事故进行初步了解后判断,大轿车翻车主要是因为司机在驾车经过一个较急的弯道时车速过快而造成的。警方仍在对事故作进一步的调查。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在获悉中国游客遭遇车祸的消息后,立即与当地医院联系,要求他们尽最大努力为受伤者提供良好治疗,帮助他们尽快康复。中国使馆官员还与旅游团领队取得联系,了解发生事故的具体情况,并转达了使馆领导对受伤者的慰问。
长安塔十大国宝——青铜仙鹤。记者 张波 摄
在长安塔的4层,一只来自2200多年前的青铜仙鹤静静站立在玻璃后面,它弯着长颈,低向水面的形态非常优美,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这只青铜仙鹤于2001年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并于2003年国庆节首次公开展出。它身高70余厘米,体长约1米。只见它脚踏浮云,嘴衔食物,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记者了解到,这只仙鹤在2001年出土时,已经断为许多节,令人惊喜的是,历经千年,铜鹤身体表面局部残存的一些彩绘图案仍旧清晰可见。如今,在文物保护专家的努力修复下,这只仙鹤得以重新“站立”起来,喜迎海内外游人。
鹤,在中国是吉祥鸟,象征着长寿,跟鹤有关的礼物至今仍受许多中国人的欢迎。而这只历经2000多年,从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复活”的仙鹤可算是真的成了“神仙”。虽然没有了昔日华丽、鲜艳的色彩,但中外游人还是纷纷挤在仙鹤前,想一睹它俏丽的身姿。
“为什么要用一块断掉的铜板来固定铜鹤呢?”看到铜仙鹤的许多游客都会冒出这样的疑问,殊不知,这块被不知情游客误以为是烂铜板的部分,正是这件国宝最迷惑人的地方。这块仙鹤脚下的“烂铜板”是古人特意设计的云状踏板,这与古代仙人伴鹤乘祥云升天的传说有关,可能是秦始皇有死后升天思想的最佳实物证据之一。
此前被发现的还有另外12只青铜鹤类,它们的青铜底座上有秦汉时期流行的云纹,表示着它们正“驻足”于白云之巅,寄托着世人心目中“神仙世界”的景观片断。青铜仙鹤使人们重新了解到秦始皇陵的布局与丰富的内涵,对研究秦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史籍记载,首次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痴迷长生,曾为寻找不死药,派遣大批方士出海苦觅。秦代是中国青铜器由繁荣到衰落的转型期,这么大个头的青铜禽类并不多见,它以栩栩如生的形态反映了秦朝人的人生观和宇宙哲学观。比以前在秦始皇陵出土的珍禽异兽和动物遗骨,青铜禽类更完整地体现了秦始皇陵的陪葬风俗。
考古学家认为,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多为鼎、爵、樽等容器,动物的形态通常只作为一部分装饰图案,秦始皇陵发现青铜仙鹤,对于了解中国青铜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只水杉国家公园的松鼠对于游客的喂食从不拒绝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杉国家公园的摩洛岩石(Moro Rock) 保护区内,一只灰松鼠全然不顾形象,对游人不停喂食的坚果照单全收,结果体型如吹气球般涨大,足足有正常的两倍。
一名软件工程师拍摄的正面照片显示,这只小动物完全变成了一个敦实的毛球,只有小小的脑袋和四肢还能显示出它是一只松鼠。
拍照者称,这只松鼠是她当时看到的松鼠一家中最肥的,等到它停下来,离得足够近可以拍了,却发现它肥得连取景框都装不下了。这名游客只好后退,才把它全部拍下来:“最后它终于直视我了,我赶紧抓住机会按下快门。”
6.沙漠中的冷却塔
在犹他州沙漠南部一个狭窄细长的峡谷,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打造的绿色建筑与独特的自然环境巧妙融合在一起。在犹他州斯普林戴尔的锡安国家公园,砂岩悬崖的颜色随坡度发生变化,从奶油色变成粉红色,再变成红色,映衬着无云的蓝色天空;两座2000年投入使用的下向通风冷却塔在游客中心拔地而起。
沙漠的高温将泵入塔顶蜂巢式结构的水蒸发,蒸发产生的冷却空气因其自身重量在塔内下降,最终流入建筑。整个过程无需使用风扇。这一建筑设计兼顾了自然景色和冷却质量。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与公园管理局合作进行了冷却塔的建筑,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保罗·托塞里尼表示:“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走进峡谷,你会发现大量水从峡谷壁上流下来,水分的蒸发起到了冷却作用。”
当地的冬季温度在零下6.6摄氏度至15.5摄氏度之间,为了帮助供暖,建造者修建了一道厚厚的黑色特朗布壁,朝向太阳。这种太阳能吸热壁以法国建筑师费利克斯·特朗布的名字命名,正是他普及了这种被动太阳能吸收技术。随着建筑物温度降低,特朗布壁会释放吸收的热量,负责在夜间为建筑物供暖。如果需要的话,游客中心还可以使用供暖电器。此外,辐射顶板也可以起到供暖作用。所有系统可让整座建筑的能耗只相当于使用典型供暖和冷却系统的不到10%,每年可节省1.6万美元。
锡安国家公园每年的游客人数超过250万,在配套交通设施的帮助下,游客采取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此之前,一个夏日迎来的私家车数量通常超过3000辆,汽车长龙从两车道公路一直延伸到只有4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游览心情,同时也威胁到峡谷内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在峡谷3个独立生态系统的交汇点,共生活着900种只在犹他州发现的植物物种。
公园的新班车系统使用清洁燃料丙烷。项目总投资2400万美元,包括购买30辆巴士和建造一座巴士维护中心的成本。托塞里尼表示,节能设计与建筑本身融为一体,成本与典型的游客中心相当。
7.南方特色的可持续建筑
佛罗里达州的萨比纳岛建有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一座建筑,长长的门前走廊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这座低矮的白色建筑坐落于一家南方种植园。实际上,这是一座计算与地理空间学研究实验室,走廊只是众多节能设计中的一个。
这座建筑于2008年投入使用,环境保护局海湾生态学部门的20多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研究人类活动对海洋、港湾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他们帮助制定策略,降低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数量。由于建模工作需要使用消耗大量电量的计算机系统,环境保护局通过降低冷却和照明等其他方面的能耗让整座建筑的能效实现最大化。
光线的颜色和巨大的走廊可帮助热量发生偏斜。实验室装有大量窗户和天窗,可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程度。但在这样一座位于佛罗里达州锅柄状突出地带的堰洲岛,使用玻璃将面临不小挑战。2004年,伊凡飓风横扫佛罗里达海湾沿岸,摧毁了计算与地理空间学研究实验室所在地区的6座建筑。这一地区面积16英亩(约合96亩),当时共有40座建筑。为了抵御飓风,很多窗户都安装了抗撞玻璃,屋顶也主要采用铝材料,因为传统的木瓦容易在遭遇热带风暴时松动。
节约用水同样是设计这座建筑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室的小便池和马桶均使用百分百的循环水,由屋顶的雨水塔收集。凭借一系列节能设计,这座建筑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银奖认证。环境保护局海湾生态系统部门的设施负责人克莱·比彻尔表示:“我认为在可持续方面作出努力非常重要,这能够反映出我们的态度。我们都要为此付诸行动。” (秋凌)
5.两红蟹僵持对峙
在2007年进行野外考察时,特纳及其同事经常要与这种好奇的螃蟹打交道。它们是富有激情的攀爬者,经常爬进研究站甚至于科学家的住所。特纳说:“如果出门时忘了关门,你没准就会在屋里发现一只红蟹。”除了红蟹外,科学家也对篮球大小的椰子蟹进行研究。椰子蟹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地蟹。值得一提的是,圣诞岛上的椰子蟹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
6.沙滩之旅
据圣诞岛国家公园网站介绍,圣诞岛上共生活着14种蟹类,红蟹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红蟹会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挖洞,例如海岸阶地和茂密的雨林,甚至在岛上居民的花园内,我们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在干旱季节,红蟹会用树叶塞住洞口,保持洞内湿润,然后就躲在洞里不出来,一躲就是两三个月。
7.游客为红蟹拍照
在这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中,一名游客正在给圣诞岛红蟹拍照。澳大利亚官员建议游客在11月或12月的下弦月时期光临圣诞岛,因为这是最理想的观蟹时间。圣诞岛国家公园网站称,红蟹繁育下一代遵循着严格的时间表。雌蟹只在下弦月时的日出前产卵,雷打不动。
8.铁轨成地狱
基础设施对迁徙的红蟹构成最大威胁。圣诞岛国家公园网站指出,圣诞岛上建有一些“红蟹专用通道”,即沿道路设立围墙或者塑料围栏,帮助蟹群避开车辆。(孝文)
东方网6月6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端午小长假的第二天,申城阴转多云。与前天相比,昨天游客量并无较大变化,端午前两天没有出现游客井喷的现象。记者由市旅游集散中心获悉,6月4日至6月5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累计共发送游客5589人次,发车187班次。今天是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旅游集散中心昨预售的旅游套票不足1000张。
端午小长假前两天都有雨,许多市民出游意愿大打折扣。记者从市内各景区了解到,与“五一”相比,端午假期各景点的游客均有大幅下降。东方明珠、上海欢乐谷、辰山植物园等景点,两天的游客接待量只有“五一”前两天的50%至80%。
昨天,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共发送游客2615人次、发车95班次。
天气不利出游,市民纷纷改为到各大商场购物。连续两天,淮海路、南京路、徐家汇和五角场商圈人气大旺。记者昨天下午在徐家汇港汇广场、汇金商厦看到,由于商家推出许多优惠活动,商场中人头攒动。五角场巴黎春天的有关负责人说,端午小长假前两天的销售量不亚于“五一”,“预计平均每天的销售额都在亿元以上。”
昨天,新华社“中国网事”发表2500多字的端午节特刊《端午,如何重拾消逝的诗意》。记者在论坛和微博上看到,选择“去划船,还要包粽子”过端午的网民为数不少,但也有不少网民选择了端午节给自己放一个假,“宅在家里上网”,更有不少网民准备好了小长假出行的计划,拥抱大自然。网民“19lou股东”感叹:现在的人对民俗传统节日都已淡忘,而是对洋节趋之若鹜了。
新浪网此前超过1500名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高达85.7%的被调查者认为端午节要吃粽子。但认为要“缝香包或戴香包,系五彩线”或者“喝雄黄酒,涂雄黄在小儿身上”的被调查者就相对少了很多,分别只有40.5%和22.1%。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要有谦恭的态度,从传统节日中领悟其中的中国文化精神。“传统节日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端午节的背后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沉淀。端午节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粽子节’,这里面其实承载了很多文化的精神意义上的内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会。”
动物园中的贵妃鸡
园方回应:这是贵妃鸡,属珍稀物种
金华读者方先生来电:“五一”节我带着女儿去安地那边的动物园玩,门票50元一张,结果发现动物园里居然把鸡拿出来展示,这不是滥竽充数嘛。
记者核实报道:接到读者电话,记者立即赶往位于安地镇的金华动物园,据了解,该动物园占地366亩,目前有动物60多种,共1000多只。
记者花50元买了张门票入园,想找找读者所说的鸡。
动物园门口有张园区图,以园门口为起点,有左右两条路可选。乍一看园区并不大,动物的种类也不算多。记者正愁找不到鸡,突然,听到左边的林子里传来一声公鸡打鸣声,雄浑高亢。
循声找去,左边路上的第一站便是“鸡窝”所在地,官方的名字叫“鸣翠园”,展示物种:鸟类。
这里有4个笼子,其他3个都是鸟笼,唯独中间有一个装的是鸡,大概有10多只。
这些鸡毛色以黑白灰色调为主,与常见的鸡不大一样。看了笼子外挂着的介绍牌,才知道原来它们名叫贵妃鸡,“原产英国皇室”。
记者在笼前停留了一阵,有几拨游客经过鸡在笼中不停地打鸣。见此情景,几乎所有路过的游客都会嘀咕一句:“嘿,居然有鸡,怎么回事?”
为什么动物园要在鸟类展区里放鸡呢?记者联系了动物园的经营方——金华龙宝动物园有限公司经理王利涛。
王利涛说,两年半前,动物园开园时引进了这种贵妃鸡,理由是“贵妃鸡属于珍稀禽类。“当时是以每只100元的价格,从萧山一家珍稀禽类养殖场买来的,买了3只,后来繁殖到了15只。”
除了贵妃鸡,王利涛还报了一串动物园展示的雉鸡类动物,有白鹇、环颈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和原鸡等。“原鸡看上去和普通的大公鸡差不多,却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是家鸡的祖先。”
记者专门请教了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的吕骅老师,他也认同王经理的说法。“在禽类中,除了普通的鸡鸭鹅和鹌鹑之外,其他都属于珍禽。”吕老师说鸡有蛋用、肉用和药用之分,像贵妃鸡、珍珠鸡就属于观赏用,“贵妃鸡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高,所以数量比较少。动物园里展示这种鸡也算正常。”
金华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张毅彪则认为,在动物园展示贵妃鸡,“可以起到科普作用,挺好的。”
对此,宁波动物园一位姓张的负责人表示,这很正常。“宁波动物园里也有白颈长尾雉、红腹锦鸡等雉鸡类的动物展示,这些鸡观赏性比较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动物园的发展消耗比较大,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一般非政府投资的动物园,回本很困难。像宁波动物园,投资方是当类似公益事业在做,一开始就没打算回本。在投入大、收益少的情况下,要匀出钱来扩充规模、增加动物是有困难的,所以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期。”
这位人士还提出,不能单纯以动物种类多少来衡量一个动物园。“现在评价一个动物园,更要看动物的珍稀程度、科普作用和动物保护功能等等。”(冯怡 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