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超级月亮"比平时满月大14%左右。

月出或月落时月亮看上去最大。

在建筑物后观看"超级月亮"效果更佳

  科学网(kexue.com)讯 本周末,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将超过往常,成为所谓的“超级月亮”(近地点满月)。此外,这也将是2012年的最大满月,对于天文爱好者而言绝对是视觉大餐。

  “超级月亮”将于北京时间6日11时35分出现。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亮度也更高,最大时高出30%。太空网报道称:“月出后或者月落前不久是本周末观赏超级月亮的最佳时机,此时的月亮靠近地平线。在建筑物或者树木后方出现的月亮看上去比真实情况大,这是一种光学错觉现象。”

  虽然此时的月亮会比平时满月大出14%,但由于缺少参照物,会给人产生错觉,即和平时的满月没什么区别,因此专家建议,“超级月亮”刚升起或即将落入地平线以下时欣赏效果最佳。如果月亮出现在树木或建筑物后面,从视觉效果而言,看上去更大,如此便可真正一睹“超级月亮”的魅力。(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挪威科学家近日在挪威西南部的一个海湾处发现了40株生活于维京时期的苏格兰古松。由于这些已经死亡几百年的古松至今仍未腐烂,因此科学家把它们称之为“松树木乃伊”,并认为它们具有很大的考古和科研价值。

  据科学家们介绍,这40株已经死亡的苏格兰古松大约生长于1200多年前,该时期正是所谓的“维京时期”。40株古松分散于一片曾经是相当茂密的森林之中。这片森林应该也是中世纪北欧造船和教堂建设的主要木材来源。后来,由于自然原因,这些古松失去生命之源而死亡。

  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因为大部分树木在死亡后会由于微生物的分解而慢慢腐烂,但这次发现的古松却并不这样。从表面上看,它们很明显从来没有腐烂过。因此,这些古松与化石树木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化石树木已经失去了树木的特性。

  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学家泰耶-图恩组织和领导了这一研究和发现。据图恩介绍,“这里是挪威西海岸,气候潮湿,雨量较多。在这种潮湿的气候中,死亡的树木不会腐烂,真是奇迹。你触摸这些树木,就感觉是和当初维京人的感觉一样。”维京人(Viking)就是指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把这一时期也称为“维京时期”。

  对于这一奇异的发现,科学家们分析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一些树木死亡后仍然保持不倒或是倒在岩石上,这样就避免了与潮湿地面的接触,而水分和土壤中的微生物都是造成腐烂的主要原因。第二,松树中充满了树脂,这些树脂可以保护树木不至于被微生物所侵蚀。死亡时,松树会释放大量的树脂,这样就可以延后腐烂时间。

  图恩是在研究和考察古代气候的课题中偶然发现这些古松的,他的团队主要是通过树木的年轮来研究古代气候。因此,图恩认为这些古松对他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他认为,海湾地区的树木死亡后几百年不烂,证明了这些树木的耐用性。因此,当时的挪威人就是利用这片森林的树木来建造房屋和教堂的。(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称,在距今大约2.5亿年前,大规模火山喷发毁灭了全球的森林,使得地球到处是以树木为食的真菌。

  这项研究证实,即便是生命力极强的树木,也未能在二叠纪物种大灭绝事件的浩劫中幸免,那也是已知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物种灭绝事件之一。在这次灭绝事件中,超过95%的海洋生物物种和70%的陆地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它们极有可能毁灭于集中在当今西伯利亚一带的长期火山喷发喷射的有毒气体。

  火山喷发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大量酸雨,并破坏了臭氧层,使得更多有害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并未发现大灭绝期间地球状况的实物证据,于是,很多人推测二叠纪的森林相对完整地幸存下来。不过,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植被那时同样遭受重创。

  领导实施此项研究的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地球化学家马克·塞普敦(Mark Sephton)说:“火山喷发以后,世界可能变成一片片奇特的绿地,到处是类似石松的结构简单的植物,还有大量死去的树木。”在接下来的400万年中,地球上仍极少看到树木,但是,由于可以适应这种酸性的新环境,真菌得以幸存下来。

  科学家在二叠纪大绝灭时期的岩层中发现的真菌孢子化石显示,一种称为Reduviasporonites的远古生物在全球范围内的生长却在那个时期达到顶峰。从此,科学家一直在争论这种已经灭绝的生物是靠光合作用为生的水藻,还是以树木为食的真菌。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塞普敦及其同事分析了 Reduviasporonites中不同种类的碳和氮,并将结果与现代真菌进行比较。

  他们发现,这种远古生物与以枯树为食的真菌具有相似的饮食化学结构(dietary chemistry)。Reduviasporonites 真菌的大规模突然繁殖表明有大批树木在灭绝事件中死亡,为真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美食。据塞普敦介绍,现在,地球上由真菌主导的地区位于捷克,由于焚烧大量褐煤产生的酸雨破坏了大面积林地,那里以树木为食的真菌大量繁殖。

  塞普敦补充说,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正以地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大气层的气体平衡。此外,今天物种多样性减少放映了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早期状况。塞普敦说:“这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人类实验,我们只是不知道这一切将如何结束。”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地质学》(Geology)杂志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挪威科学家近日在挪威西南部的一个海湾处发现了40株生活于维京时期的苏格兰古松。由于这些已经死亡几百年的古松至今仍未腐烂,因此科学家把它们称之为“松树木乃伊”,并认为它们具有很大的考古和科研价值。

  据科学家们介绍,这40株已经死亡的苏格兰古松大约生长于1200多年前,该时期正是所谓的“维京时期”。40株古松分散于一片曾经是相当茂密的森林之中。这片森林应该也是中世纪北欧造船和教堂建设的主要木材来源。后来,由于自然原因,这些古松失去生命之源而死亡。

  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因为大部分树木在死亡后会由于微生物的分解而慢慢腐烂,但这次发现的古松却并不这样。从表面上看,它们很明显从来没有腐烂过。因此,这些古松与化石树木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化石树木已经失去了树木的特性。

  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学家泰耶-图恩组织和领导了这一研究和发现。据图恩介绍,“这里是挪威西海岸,气候潮湿,雨量较多。在这种潮湿的气候中,死亡的树木不会腐烂,真是奇迹。你触摸这些树木,就感觉是和当初维京人的感觉一样。”维京人(Viking)就是指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把这一时期也称为“维京时期”。

  对于这一奇异的发现,科学家们分析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一些树木死亡后仍然保持不倒或是倒在岩石上,这样就避免了与潮湿地面的接触,而水分和土壤中的微生物都是造成腐烂的主要原因。第二,松树中充满了树脂,这些树脂可以保护树木不至于被微生物所侵蚀。死亡时,松树会释放大量的树脂,这样就可以延后腐烂时间。

  图恩是在研究和考察古代气候的课题中偶然发现这些古松的,他的团队主要是通过树木的年轮来研究古代气候。因此,图恩认为这些古松对他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他认为,海湾地区的树木死亡后几百年不烂,证明了这些树木的耐用性。因此,当时的挪威人就是利用这片森林的树木来建造房屋和教堂的。(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称,在距今大约2.5亿年前,大规模火山喷发毁灭了全球的森林,使得地球到处是以树木为食的真菌。

  这项研究证实,即便是生命力极强的树木,也未能在二叠纪物种大灭绝事件的浩劫中幸免,那也是已知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物种灭绝事件之一。在这次灭绝事件中,超过95%的海洋生物物种和70%的陆地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它们极有可能毁灭于集中在当今西伯利亚一带的长期火山喷发喷射的有毒气体。

  火山喷发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大量酸雨,并破坏了臭氧层,使得更多有害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并未发现大灭绝期间地球状况的实物证据,于是,很多人推测二叠纪的森林相对完整地幸存下来。不过,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植被那时同样遭受重创。

  领导实施此项研究的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地球化学家马克·塞普敦(Mark Sephton)说:“火山喷发以后,世界可能变成一片片奇特的绿地,到处是类似石松的结构简单的植物,还有大量死去的树木。”在接下来的400万年中,地球上仍极少看到树木,但是,由于可以适应这种酸性的新环境,真菌得以幸存下来。

  科学家在二叠纪大绝灭时期的岩层中发现的真菌孢子化石显示,一种称为Reduviasporonites的远古生物在全球范围内的生长却在那个时期达到顶峰。从此,科学家一直在争论这种已经灭绝的生物是靠光合作用为生的水藻,还是以树木为食的真菌。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塞普敦及其同事分析了 Reduviasporonites中不同种类的碳和氮,并将结果与现代真菌进行比较。

  他们发现,这种远古生物与以枯树为食的真菌具有相似的饮食化学结构(dietary chemistry)。Reduviasporonites 真菌的大规模突然繁殖表明有大批树木在灭绝事件中死亡,为真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美食。据塞普敦介绍,现在,地球上由真菌主导的地区位于捷克,由于焚烧大量褐煤产生的酸雨破坏了大面积林地,那里以树木为食的真菌大量繁殖。

  塞普敦补充说,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正以地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大气层的气体平衡。此外,今天物种多样性减少放映了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早期状况。塞普敦说:“这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人类实验,我们只是不知道这一切将如何结束。”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地质学》(Geology)杂志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树冠高度

 

地球上的植物及某些微生物将照射在其表面的近红外线光反射回来,其反射变化率不同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牛津大学学者克里斯托弗•道蒂(Christopher Doughty)及普林斯顿大学学者亚当•沃尔夫(Adam Wolf)最近表示,外星球上可能有树木,人类完全可能观察到它。

他们对此解释说,当行星围绕其恒星旋转时,在行星表面的树的影子将会发生变化。比如行星转到它的恒星身后时,我们几乎看不见任何树影,这时的行星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满月;而当它位于轨道其他位置时,树影会被拉长。未来的望远镜能观测到这些变化。

地球上的植物及某些微生物会将照射在其表面的近红光反射回来,如果它们吸收过多的近红外线而不反射,光和作用会导致其温度过高。所以,对于一个外太空的行星,如果它显示出非常强的近红外线反射(称作“红边”),那么该星球可能存在植物。

道蒂和沃尔夫表示,这项新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区分不同的生物种类,或者是简单依靠光合作用为生的生物(例如海藻或细菌垫),还或者那些需要在光、水以及营养方面进行竞争分配,从而推动生物形态进化的树型结构生物。

但是,美国宇航局哥达德太空研究所的南希•吉昂(Nancy Kiang)认为这个提议虽然很有趣,但值得注意的是,陡峭的山峰也会具有相似的观测特征,并因此干扰结论。对此,沃尔夫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表示,和地球相似的行星由于遭受侵蚀,其板块结构很少有陡峭的地质特征,即使是地球,也只有不到1%的表面会有45度或角度更大的斜坡。(尚力)

发表在栏目: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