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激战”正酣的热门选秀类节目“快乐女声”再添谈资:连日来,一张共青团云南省保山市委标明特急、要求“全市广大青少年发送短信支持段林希”的文件图片在网上流传;此前,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以短信形式号召全市人民投票支持来自保山的“快乐女声”选手段林希。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起民众的热议和质疑。
在这起事件当中,争论的焦点是作为官方部门介入选秀节目出面“拉票”的行为是否恰当。面对质疑,相关部门给出的说法是:“共青团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为青年服务,发电文的目的是号召大家给她多点支持和帮助,电文并没有强制性;政府是想通过‘快女’这个平台更好地对外宣传保山形象。”乍听之下,似乎有些道理,然细想之,却不然。笔者以为,政府部门与“快女”、“选秀”、“拉票”这几个词语捆绑在一起成为热门娱乐话题极具讽刺意味,保山团市委和保山市政府办的这一行为甚为不妥。
首先,作为官方部门,应该明白自己身份的特殊性,其发出的任何文件和短信等都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快乐女声”只是一档选秀节目,就其本质来说无疑是娱乐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体,政府出面号召公众支持娱乐竞争,既有失严肃性又具有误导性。虽然上述两部门后来强调没有强制性,但必定会对普通市民和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公然以官方名义号召大众参与娱乐节目投票也就难免会有滥用职权和参与商业炒作之嫌。其次,官方的参与不仅令“快乐女声”这一档纯娱乐节目罩上了一层政治色彩,也让选秀变了味。选秀虽说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娱乐竞争行为,但也有其自己的游戏规则。选秀重在“选”,重在真实,这当中,观众自觉自愿投票是关键,而并非有组织、有主导的号召,否则就失去了“选秀”的意义。政府部门号召民众为参加选秀的本地选手投票行为无疑破坏了选秀的游戏规则,既影响了选手之间的公平竞争,也难逃票选造假之责难。再者,如此行为真能起到提升城市形象、服务青少年的作用吗?窃以为,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这一事件让保山成为热点,然而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公信力却遭到了严重质疑,如此功利何谈服务青少年和提升形象!
其实,人们对云南保山并不陌生,通过观看党的好干部——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的相关电影和书籍,保山已经在大家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笔者以为,当地政府要提升形象,为“快女”拉票并非唯一亦非最佳方式,选择恰当、合理的形式,对有着重要意义和代表意义的人和事进行宣传和推介,才能使城市形象得到真正的提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在2008年实施的一次名为“大白鲨考察”的科考活动中,美国加州海洋生物保护科学研究所主任迈克尔-多梅尔(Michael Domeier)利用其发明的高科技跟踪标签对大白鲨进行研究。这种跟踪标签可以传递最多12万条信息,使用寿命长达6年。
1.进入升降机
在2008年的探险中,一条第一次坐升降机的大白鲨游到适当的位置。这一场景来自,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的记录片《探索大白鲨》(Expedition Great White)。从2007年开始,这台可以提升37吨重物的液压升降机搭载于科考船“海洋”号,用于研究大白鲨。在此之前,它从未被用于研究海洋动物。
最初,这台液压升降机的用途是提升游艇,将其从126英尺(约合38米)长的船上放入海中。后来,技术人员对升降机进行了改造,加装了大量的栏栅,以便将体积有一辆SUV那么大的大白鲨从墨西哥瓜达卢佩岛的海中拖上来进行研究。在研究期间,根据安装在大白鲨身上的卫星跟踪标签获得的数据,在太平洋中部,成年雌性大白鲨在瓜达卢佩岛周围度过了它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
2.提升出水面
2008年,墨西哥附近的太平洋水域,一台液压升降机将一条落入陷阱的大白鲨升上水面。在被送上甲板以后,大白鲨被绑在这个升降平台上大约15分钟,探险队队员在此期间抽取血样,对鲨鱼进行测量,将一个跟踪天线安在它的背鳍上。
据探险队领队、美国加州海洋生物保护科学研究所主任多梅尔介绍,巨型“鲨鱼升降机”已经消除了“我们在研究大白鲨时所常遇到的一个障碍”。他说,以前,由于大白鲨在水中会对研究人员构成很大的威胁,他们只能与死亡鲨鱼标本做如此近距离的接触。
3.即将放归大海
在液压升降机将大白鲨放归大海之前,探险队成员乔迪-惠特沃斯(Jody Whitworth)抬起大白鲨的鼻子,“海洋”号船长布雷特-麦克布里德(Brett McBride)将一条输水软管抽出来。这种软管可以将海水吸入鲨鱼的嘴,然后从鳃流出以防止其窒息身亡。
总部位于英国的动物保护组织“鲨鱼希望”(Shark Trust)主席理查德-皮尔斯(Richard Peirce)表示,“我和其他动物保护主义者都对这种捕捉鲨鱼的方法以及把这么大的动物从它们赖以生存的海里弄上来的做法表示担心。操作不当会伤害鲨鱼的内脏器官。”皮尔斯没有参加这个项目。
“大白鲨考察”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尔-多梅尔(Michael Domeier)表示,他也有同样的担忧。不过他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开始在小鲨鱼身上进行试验,然后逐渐过渡到大鲨鱼。我们发现这真的不成问题。”
福岛核电站的泄露事故正在朝着最坏的方向恶化。12日,日本原子能保安院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事故等级升至最高7级。当晚,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首次举行面向外国媒体的专场新闻发布会。
枝野幸男在媒体轮番质问下反复强调:“提升核泄露事故等级并不意味着事态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日本政府的对应措施不会改变。而日本政府在关于核电站的信息披露上,一直全程透明,不存在隐报。”
当地时间4月12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附近的建筑物起火(科学网新闻配图)
枝野表示:日本政府一直以来是基于每天的实际情况,而非按照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INES)来进行对策评估的。之所以在地震一个月之后提升等级,是因为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而做出的判断。
而枝野所称的数据是指今日公布的放射性物质释放量,日本原子能保安院估算为37万太贝克(TBq),而原子能安全委员会估算为63万太贝克。这一数字均高于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INES)7级标准。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放射性物质是随着3月15日2号机组压力控制池附近发生的氢气爆炸而释放出的。
而日本原子能保安院长官西山英彦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核泄露等级不是轻易的,要等一切数据都出来才能作出判断。原子能保安院和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分别统计了数据,把这两个数据汇总后,才做出如下判断。
枝野还强调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和同为7级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露事故有着很大不同,他说迄今的释放量仅为切尔诺贝利的10%,不存在对于健康的直接危害。而针对释放量,东电方面有专家称核泄露仍在继续,不无超过切尔诺贝利的可能。枝野针对这种说法给予了否认,他称日本政府每天都在公布最新进展,不存在任何隐瞒。
4月12日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事故等级提升后,枝野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在东京为福岛县磐城市的农作物销售做声援。他在媒体面前亲尝福岛的西红柿,宣传农作物的安全性。枝野强调:“希望大家通过消费支持灾区。”而对于多个国家因为核泄露等级提升而加大对日本农产品进口的限制,枝野也在记者会上作出了声明,将通过每天播报农产品监管信息来让全世界心安,他说“日本有着严格的食品监管程序,所有上市的食品都是安全的。”(孙冉)
而关于避难半径,日本原子能保安院长官西山英彦对本社记者表示,事故等级提高并不意味着避难半径扩大,避难距离仍然为日本政府公布的:20公里以内强制避难,20到30公里室内避难。而11日日本政府宣布,受风向等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影响,即使在疏散区以外,也会局部地区出现累计辐射量较高的情况。根据《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计划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20公里疏散区以外累计辐射量较高的地区指定为“计划性疏散区”。这包括位于40公里半径的饭馆村等地区。西山否认了这与核泄露事故等级提升相关,并表示,预计这一区域的撤离将在一个月后实施。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在2008年实施的一次名为“大白鲨考察”的科考活动中,美国加州海洋生物保护科学研究所主任迈克尔-多梅尔(Michael Domeier)利用其发明的高科技跟踪标签对大白鲨进行研究。这种跟踪标签可以传递最多12万条信息,使用寿命长达6年。
1.进入升降机
在2008年的探险中,一条第一次坐升降机的大白鲨游到适当的位置。这一场景来自,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的记录片《探索大白鲨》(Expedition Great White)。从2007年开始,这台可以提升37吨重物的液压升降机搭载于科考船“海洋”号,用于研究大白鲨。在此之前,它从未被用于研究海洋动物。
最初,这台液压升降机的用途是提升游艇,将其从126英尺(约合38米)长的船上放入海中。后来,技术人员对升降机进行了改造,加装了大量的栏栅,以便将体积有一辆SUV那么大的大白鲨从墨西哥瓜达卢佩岛的海中拖上来进行研究。在研究期间,根据安装在大白鲨身上的卫星跟踪标签获得的数据,在太平洋中部,成年雌性大白鲨在瓜达卢佩岛周围度过了它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
2.提升出水面
2008年,墨西哥附近的太平洋水域,一台液压升降机将一条落入陷阱的大白鲨升上水面。在被送上甲板以后,大白鲨被绑在这个升降平台上大约15分钟,探险队队员在此期间抽取血样,对鲨鱼进行测量,将一个跟踪天线安在它的背鳍上。
据探险队领队、美国加州海洋生物保护科学研究所主任多梅尔介绍,巨型“鲨鱼升降机”已经消除了“我们在研究大白鲨时所常遇到的一个障碍”。他说,以前,由于大白鲨在水中会对研究人员构成很大的威胁,他们只能与死亡鲨鱼标本做如此近距离的接触。
3.即将放归大海
在液压升降机将大白鲨放归大海之前,探险队成员乔迪-惠特沃斯(Jody Whitworth)抬起大白鲨的鼻子,“海洋”号船长布雷特-麦克布里德(Brett McBride)将一条输水软管抽出来。这种软管可以将海水吸入鲨鱼的嘴,然后从鳃流出以防止其窒息身亡。
总部位于英国的动物保护组织“鲨鱼希望”(Shark Trust)主席理查德-皮尔斯(Richard Peirce)表示,“我和其他动物保护主义者都对这种捕捉鲨鱼的方法以及把这么大的动物从它们赖以生存的海里弄上来的做法表示担心。操作不当会伤害鲨鱼的内脏器官。”皮尔斯没有参加这个项目。
“大白鲨考察”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尔-多梅尔(Michael Domeier)表示,他也有同样的担忧。不过他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开始在小鲨鱼身上进行试验,然后逐渐过渡到大鲨鱼。我们发现这真的不成问题。”
“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2009年10月,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在道·琼斯公司北京新办公室开启仪式上致辞时说。
毋庸置疑,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新闻传媒日益瞩目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明舞台上大放异彩,文化外交的活力空前迸发。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同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文化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欢乐春节、亚洲艺术节、非洲聚焦、相约北京联欢活动、阿拉伯艺术节等一批中国文化品牌项目正在实施;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项目逐年增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渠道逐步拓展,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积极融合,媒体、图书、影视、展览等共同传播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容。
以心为媒,可以存知己;以文为媒,可以求和平。
以文化为信使,中国正向全世界努力传达着一个响亮的声音——和平。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不同国家之间、政府之间、民族之间,中国文化正以其无可替代的力量发挥着沟通心灵、增进了解,传递友谊、减少猜疑,争取支持、共同进步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那些关注中国的声音中,并不都是赞誉与期待,其中还有不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因传播障碍造成的误读,因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不同导致的偏见。在世界文化的整体格局中,这些隔阂、误读、偏见带来了中西话语权的失衡,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仍然主导着国际舆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依然很大,西方文化的影响仍然不小……而这些,显然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不相称,与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
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使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10年11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中国的份额和投票权将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各种国际组织中,中国不断地增加席位、收获尊重,但与此同时,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还亟待增强。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作为软实力,不仅可以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甚至能发挥比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更大的作用,正所谓“纤笔一支胜似毛瑟三千”。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世界更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满足这种渴望靠什么?关键靠文化,靠文化的传播,靠文化水滴石穿的坚韧。但在这方面,我们任重道远。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影响力决定话语权。在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话语权。在新的一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面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艰巨任务,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拓展传播渠道,不断丰富传播手段,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更加积极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明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更加积极地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着力培育外向型骨干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开拓着未来。我们相信,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仅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奇迹,而且也一定能够通过不断提高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让中华文化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无限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