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人们感到紧张时,大脑会不自觉地用手触摸身体,这些动作包括握紧手、擦额头、擦太阳穴、摸嘴唇等。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反间谍特工乔·纳瓦罗通过35年的观察和实践发现,这些小动作能使人放松,对抗大脑边缘系统的不良兴奋。这些小动作天天出现,次数增加或者动作变大均代表人们感到压力太大。如果人们身处的形势不但紧张,而且有危险,大脑会触发一系列涉及颈部的特异动作,起到保护自己和放松情绪的作用。

  胸骨上窝出卖了亲生儿子

  在纳瓦罗小时候,有一次他的祖母几乎被一辆车撞上。在那个瞬间,她立刻用手捂住脖子,而不是挡住冲过来的车。当天晚上,祖母给家人讲述事件经过的时候,再一次捂住了自己的脖子。从那以后,纳瓦罗特别留意人们的摸颈动作。在大学的解剖课上,无论男生或者女生,第一次看到散发着恶心味道而且被挖空了内脏的动物尸体时,都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男生会抓脖子的动作比较大,甚至使劲地揉,相比之下女生的动作比较温柔,用手指盖住颈前部与胸部相接的地方,解剖学上称为“胸骨上窝”。

  纳瓦罗注意到,人们在感到不安、烦躁、惊恐、担心、紧张的时候,就会捂住或者摸自己的颈部。进入FBI当特工以后,纳瓦罗发现了这些行为的应用价值。1979年,他调查一名“极度危险”的持械通缉犯,前去其母亲家问话。这位母亲知道儿子被通缉,显得有些紧张,但面对盘问却对答如流。

  然而,当纳瓦罗问到“你儿子在家吗?”的时候,她把手放到胸骨上窝,说“不在。”

  纳瓦罗继续问其他问题,几分钟后突然又问道:“有没有这种可能,在你上班的时候,儿子偷偷躲进家里了?”她再一次把手放到胸骨上窝,说:“不,我不知道。”

  纳瓦罗察觉到这个特殊动作,确信她儿子就在家里,或者最近来过。为了确认这种怀疑,纳瓦罗在离开之前又问道:“最后请你再确认一下,他现在不在家吗?”结果她第三次在回答“不在家”时用手摸了颈。

  纳瓦罗随即申请授权搜查房屋,果然在一个用毛毯和动物毛公仔覆盖的密室里找到了她的儿子——他正傻傻地坐在一把枪上。这位母亲的身体语言老实地交代了一切:“儿子”、“家”这些词语威胁到她,所以要摸脖子。

  男女摸颈减压有生理基础

  人们很少关注颈部,而纳瓦罗却发现摸颈是最常用的减压行为。有人用手指揉擦颈背部,有人揉按颈侧部,或者捏起下巴以下、喉结以上的皮肉——这个部位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按摩之后能够舒缓血压、降低心率,起到镇静的作用。

  男人动作较大,喜欢抓住或者捂住下巴以下的颈前部,刺激迷走神经和颈动脉窦,从而降低心率和镇静情绪。有时男人喜欢用手调整领带结或衬衫衣领,给衬衫透透气,如果不是因为气温闷热的话,其实也是在给自己减压。

  女性除了捂住胸骨上窝,有时还会触摸、搓捏自己脖上戴着的项链,有时也会往上捋一捋颈后的头发,这些都可以缓解紧迫感、不安全感、不舒适感和焦虑感。有趣的是,孕妇想要摸颈的时候,手常常在动了以后改变方向,去摸自己的肚子,似乎要护住胎儿。

  在恋爱的开始阶段,男女双方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摸颈行为:女方玩弄自己的项链,男人摸颈或者整理衣领,很可能是怯懦紧张。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男女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扭头动作,将自己的颈部暴露出来,但一旦感到不适,脖子马上伸直,并产生摸颈动作。

  一些人在缺乏信心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颈部“藏”起来。在谈话的时候,如果看见对方两肩往上提,就是要把颈部藏起来,清楚地显示其紧张、焦虑、缺乏自信或者忧心忡忡。耸肩还常常见于说谎的人,也是让颈部显得短一些。

  总而言之,关注别人的脖子能够洞察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纳瓦罗认为,颈部的行为非常准确,而且是跨文化的,因为人类对外界的即时反应都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起作用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1月25日报道,这个状似海星的机械手臂是由软塑料制成的气动机器人,无论这款机械手臂应用于专用机床或者现代外科手术,还是钝化爆炸装置或者无人驾驶宇宙飞船,它都是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

  它看上去颇似由软塑料制成的海星,当空气吹入一个纤薄管道,这个“塑料海星手”便复活,起到机械手的作用。人们可别小觑它的功能,塑料海星手能够拿起生鸡蛋,而不使其破裂。

  这个状似海星的机械手臂是由软塑料制成的气动机器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乔治-怀特塞德斯(George M. Whitesides)和同事共同研制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化学》杂志上。无论这款机械手臂应用于专用机床或者现代外科手术,还是钝化爆炸装置或 者无人驾驶宇宙飞船,它都是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它非常擅长于操作一些脆弱物体,比如:水果或者内脏器官,能够完成传统坚硬机械手不能完成的棘手 任务,同时,它也能很容易地接近软性物体。

  怀特塞德斯和同事希望基于充气网络装置(PneuNets)的新途径实现其新的功能:他们在弹性橡胶中植入管道,从而驱动其运动,这些管道在充 气之后变得像气球。进而使弹性橡胶出现膨胀,在同类弹力橡胶中,它们拥有非常纤薄的外壁,如果其外壁采用更柔软的材料,那么该材料的弹力就更加显著。

  为了使膨胀管道拥有更大的膨胀空间,整个装置呈现曲线形,从而使外壁的膨胀弹性更强,为了产生复杂的动作,研究人员结合了多个元件。

  该装置的变形程度取决于设计结构和所使用的材料,怀特塞德斯和同事联合制造出两种不同的易弯曲硅质弹力橡胶,可实现复杂的动作,他们以这种方法制造出海星机械手臂,对该柔性机械手臂充气,使其膨胀包裹着物体,然后像手指一般攥住物体。

  这种机械手臂非常柔软,甚至能够攥住生鸡蛋或者活老鼠,与传统的坚硬机械手臂相比,它没有复杂精确的线路控制传感器。从生产制造角度来讲更易实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2009年将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科学家最终证实月球上确实有水存在,任何所谓的有理由怀疑自此烟消云散。月球与行星研究所的保罗·斯普蒂斯表示:“证明月球上确有水存在是一系列相关任务共同促成的结果,这些任务使用的仪器专门用于解答这个问题。” 月球与行星研究所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由美国宇航局资助。

  2009年初,宇航局月球侦察轨道器(LRO)和印度“月船1号”飞船对月球水可能的化学痕迹进行了探测。宇航局上周对外宣布,他们的月球陨坑观测与传感卫星(以下简称LCROSS)撞月任务最终发现了来自一个陨坑并且数量“可观”的水。

  消息一经公布,人们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即月球上的水究竟来自何处?LCROSS项目科学家、罗得岛州布朗大学的彼得·舒尔茨表示:“月球水是否是在最近一个单独的大事件中储存下来的?它们是否已经在月球上存在了数十亿年之久?对于这些问题,我并不知道答案。”

  针对月球水究竟源自何处这个问题,现在主要出现4项科学理论。准确地说,第4项理论应该是一种较为大胆的猜测,但它提出的两种可能性目前还无法排除在外。

  理论1:古代火山喷发将水带到月表

  这项理论认为,月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水世界。与地球一样,水也是月球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月球与行星研究所的斯普蒂斯在对这一理论进行解释时表示,根据这一理论,水集中在月球内部。在遥远的过去,当时的月球并不像现在这样处于“死亡”状态,那时的它拥有一个炽热的核心,火山喷发或者气体迸发慢慢将水带到月球表面。自此之后,水便在月表冻结。

  理论2:水乃月表自身产物

  一些科学家推测,水可能是月球自身的产物,形成过程中获得太阳的一些帮助。根据这一理论,太阳会不断喷射名为“太阳风”的粒子流。太阳风内带正电的氢离子或者质子可能“轰击”月球并与月球土壤中富含氧的矿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水。布朗大学的舒尔茨表示,通过太阳风形成水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以这种方式每天只形成一个水分子,数十亿年内形成的水在数量上也相当可观。”

  理论3:彗星和小行星将水带到月球

  一些人表示,月球水可能是含水彗星和湿润的小行星送上的一份“礼物”,它们在很久以前曾与月球发生撞击。撞击带来的水绝大多数被喷入太空,但一些行动迟缓的水分子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

  月球与行星研究所的斯普蒂斯说:“这一想法认为,彗星或者含水小行星撞击月球并形成一个悬在月表附近的水蒸汽云。其中一些水最终移动到极地地区,它们可能进入永久性寒区——冷阱,例如永远无法被阳光照射的一个极地陨坑。”冷阱内温度极低,水冰无法升华(不经液态而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除此之外,没有空气的月球也不适于液态水存在。其结果是,水将在理论上长期保持冻结状态。

  理论4:月球水来自地球

  布朗大学的舒尔茨表示,地球水“迁居”月球有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只有在数十亿年前地月距离较为靠近时才有可能发生。在史前时代,地球并不拥有磁场或者强度较弱,太阳风从地球大气层中剥离水蒸汽,而后将其送上月球。另外一种可能性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地球,巨大的撞击力量将海水射入太空,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月球穿过这个水蒸汽云,自此也成为一个有水世界。舒尔茨承认,这两种想定在理论上都有可能发生,“但我们也只是猜测而已”。(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闪电可两次击中同一位置
闪电可两次击中同一位置

  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闪电经常能两次击中同一位置,尤其是高大的建筑物或突兀的山顶。 从云层划到地面的闪电是一种常见现象,闪电击中地球表面平均每秒钟有100次之多,而且闪电的能 量非常强大,每一束闪电的电压高达10亿伏。

  这种大放电现象是由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在暴风中,雨、冰或者雪的互相 碰撞的粒子增加了这种不平衡性。暴风云的下部经常带负电,在地面上的物体,如尖塔、树和地球本 身带正电,结果导致不平衡的出现,大自然通过在两种电荷间通电的方式寻求补救。

  一种叫做“阶梯先导”的阶梯状系列负电荷从风暴云下部向地面逐级增多。每一部分约46米 长。当最下面的一级进入带有正电物体的46米范围之内,它会遇到爬升的正电,正电可以从建筑物、 树或者人身上升起。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通道,电以闪电的形式从这条通道转移。

  包括最常见闪电在内的某些类型的闪电从来不会离开云层,但会在云中或云之间的不同带电 区之间移动。其他罕见的闪电类型可通过极端的森林大火、火山爆发和暴风雪放出火花。球形闪电是 一种小而带电的球状闪电,能漂浮、会发光及弹起,似乎背离了地心引力或物体学原则。这类闪电至 今困扰着科学家。

  闪电的温度非常高,闪电可把周围的空气加热到温度是太阳表面的5倍。热导致周围的空气迅 速膨胀振荡,也就形成了我们在闪电过后不久听到的隆隆雷声。闪电很壮观,它也很危险。每年全世 界被闪电击死的人大约有2000人,遭闪电袭击仍活下来的有数百人,但是他们忍受着多种持续的症状 ,包括记忆缺失、头晕眼花、虚弱、麻痹和其他影响生活的症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那你忙吧,不打扰了!

    你可知道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真的有在忙吗?

    手的忙还是心的忙?

    你的忙,还是我的忙?

    说的人是感受到被冷落后的赌气还是识趣的退避?

    听到的人会觉得心迅速低落还是如释重负的一笑?

    你,都有过吧?

    有时候还会为彼时幼稚的猜测而情绪低落

    有时会让人觉得很累

    还是这句话

    如果你说了

    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讲的

    如果你听到了

    你又会怎样去回复

    可能是很平常的聊天

    如果不平常也只是交流双方各自的感受

    其实

    当你听到这句话时

    可能想不到说话人是在做最后的试探

    她想要你的挽留 赌上的是一个猜测

    而不是你的坦然离开

    如果知道你忙 他又怎么会去打扰你

   如果知道你忙 她为什么不直接说再见

    如果你们彼此了解

    又怎么能不明白对方的心情

    是你想要逃离

    却用了她替你找的借口吧

    你去忙吧 我不打扰你了

    如果哪一天我这样说了

    请挽留我

    告诉我其实你不忙

    而别说

    那我去忙了

    可以吗

    其实我不想听到你说忙

    其实我希望你在忙着回我的消息

    而不是空空的等待

    而当你打下这些字的时候

    你可能想不到她听了会觉得你在烦她

    她要一个更好的理由

    来结束这次的谈话

    而不是你敷衍的我在忙

    你去忙吧 我不打扰你了

    如果哪天不想跟我聊天了

    请找个自己的理由 合适的理由

    而别说

    你去忙吧

    或者我在忙

    请回答我不忙

    或者

    其实我在忙着等你的消息

发表在栏目: 倾述空间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