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一篇原创科技论文——《G蛋白通过Gβγ双聚体关闭视网膜的TRPM1通道》。这一重大科研成果的发表,意味着中国眼科学界对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的探索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该成果是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沈吟副教授与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合作完成。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眼科学界首次在著名综合性国际刊物上发表原创性论文。沈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享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是一种由于遗传因素等引起的先天性眼病,患者白天视力正常,但在夜晚或暗环境下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因此对于黑暗极度恐惧。此外患者的视野、眼底都会有异常改变,并具有高度遗传性。该疾病一直是困扰国际眼科学界的重大难题,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该疾病的治疗也颇为棘手。

  沈吟副教授所开展的此项研究,利用视网膜薄片膜片钳技术结合转基因动物和钙成像技术,阐明了视网膜视杆细胞在黑暗中通过释放谷氨酸激活下游双极细胞树突上的谷氨酸受体,导致G蛋白βγ亚基关闭TRPM1通道。在光照情况下βγ抑制作用解除,导致TRPM1通道开放,产生对光反应。这一研究结果不仅阐明了一项悬而未决的视网膜双极细胞对光信号传递机制,同时也为未来采用基因手段治疗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早在2009年,沈吟就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视网膜上蛋白质离子通道TRPM1的缺陷是导致的原因,相关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IF=7.4)。这一原创性成果轰动了全球眼科学界,被同行专家广泛引用高达64次。此次发表的论文研究成果则进一步找到了这一通道的传递机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孩子刚升初中,回家路上说,学校里又播《弟子规》了。她学校较开明,视频只在星期一播出,意思爱看不看,且不考评。班上同学对此几无兴趣,遂至于又一个形式主义的诞生。

似乎不几年间,“新国学”运动已得大成,“三百千”及《弟子规》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推广吟诵。有些教育部门还制订强制形式,把这种吟诵植入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中。个别学校过分认真,则要求学生背诵并测验这“孝悌谨信爱仁”。

清及之前的一些私塾蒙学册子,依托教育部门的行政推广,如今已经风行开来。“三百千”等书,遂成热门,各新立私学以此为由招生涨价,奇门迭出,湖北某私学全寄宿,年费六万,有钱父母据说趋鹜至极。校长四十出头,似有百科全书式博学,从《四书五经》讲到《资治通鉴》,而诲人以阴谋计策,于历史人物的事例中,向那些懵懂学生强烈灌输不计成本的成功学。教育中以“国学”为噱头,“成功学”为底版,是很多“私学”教育捞钱的杀手锏,竟颇得一些急功近利的父母热烈拥护。

公立学校也不后于人,努力成果之一之二,是湖南某校组织学生给教师磕头,及广东某地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据报道可见,被拜者喜笑,受洗者颜开。似乎“磕头”和“洗脚”已是“新国学”的光辉成果了——说穿了,无非是从小培养屈膝低头折腰摧眉事权贵。成果虽“辉煌”,但“新国学”就此有走入邪道,而成“伪学”的危险。

“新文化运动”众家学术大师拼命整理鼓吹“国学”,本意光大古代各家学术精华,反思“独尊儒术”对中国两千年文化的封闭和钳制,他们于“孔孟”外,大力发掘诸子各家的学术价值,图于世界文化重压下,找出一个独特价值和新道路来。

“国学”这个词似乎是新文化运动后生造的。钱穆于《国学概论》“弁言”说:“‘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之名词。”由此可见是非常时期的仓促提法——“国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钱穆的“国学”筐子装的是“六经”和“诸子”,一路而下,紧扣儒学,略涉各家。出于对中国文化没落的忧虑,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之等学者纷纷著书撰述,分析传统典籍精要,以图于严格训诂考证外,更新义理,不特囿于儒学独尊孔孟。孔孟以外,墨、庄、荀、韩兴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论及清儒整理古籍的贡献:“……夫校其文,必寻其义,则新理解出矣。”但清儒“长于训诂名物,而短于义理”,故胡适之于《论墨子》里强调读书要“贯通”:“把每一部书的内容要旨,融会贯串,寻出一个脉络条理,演成一家有头绪有条理的学说。”

所谓之“国学”,是要新一国之思想,振一国之人民,图摆脱旧礼教桎梏,从民族的躯体里除掉让我们体弱多病的磕头虫,迎接新世界新时代的挑战。如果打着“新国学”的旗号,而迫使我们的下一代学会下跪和磕头,这样的“伪国学”,不要也罢。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1月12日指控它的一名研究人员作弊,在多达11家科学刊物上发表吹嘘红酒益处的研究成果。
康涅狄格大学在一项声明中说,外科学系教授、康涅狄格大学卫生中心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迪帕克·达斯“犯有1 4 5项伪造和篡改数据的罪状”。
在接到称其研究不正当的匿名举报后,该大学从2008年开始对达斯的研究工作进行了3年的调查。该大学向发表达斯研究成果的11家刊物致信,并谢绝了联邦政府奖给他的89万美元。
负责卫生事务的临时副校长菲利普·奥斯汀说:“我们有责任纠正科学记录,并告知全国各地的同行。”声明说,达斯即将被该大学解雇。他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关于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和捣碎的大蒜对心脏的益处。达斯从1984年开始在这所大学任职。
达斯的律师说,对达斯的指控可以被“轻易地驳倒”,还说“对他的指控涉嫌该大学内对印度裔研究人员的歧视”。
一名专家说,虽然达斯的研究成果被引用了几百次,但发表他成果的刊物大多数是小刊物,不会颠倒研究白藜芦醇的整个领域。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匈牙利本科生发明隐形球解决隐形衣关键难题 
匈牙利本科生发明隐形球解决隐形衣关键难题

  北京时间8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一名来自匈牙利的本科生近日解决“隐形衣”研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难题。研究人员在所谓“隐形衣”上增加了一种光学设备,这种光学设备不仅仅本身可以实现隐形,而且还能够令光线减速。

  据介绍,这种光学设备被称为“隐形球”,它可以令所有接近隐形衣的光线变缓。这就意味着,被隐形物体周围的光线不一定要被加速。通常,有限隐形的隐形衣必须要让周围的光线加速才能够实现在可见光谱的特定区域内隐形。新发明将可能保证隐形衣穿戴者在颜色不断变换的背景中到处走动而不现身。

  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物理学会物理研究所《新物理学杂志》之上,该研究成果作者为参加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夏季学校的一名来自匈牙利的本科生简诺斯-佩泽尔,他是在乌尔夫-莱昂哈特教授指导下完成这项研究的。佩泽尔认为,这种隐形球未来应用潜力巨大。

  设计隐形衣的通常做法是在希望被隐形的物体周围使用某些特殊材料来实现令光线弯曲的目的。光线被弯曲后,就无法抵达该物体,在观测者眼睛看来该物体就不存在。然而,光线必须要加速到一定速度才能够有效,这也就限制了隐形衣必须在有限的光谱范围内才能够工作。如果一个人只准备站着静止不动,这种隐形衣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当他开始移动时,场景开始变形,隐形衣下的人就被暴露出来。如果利用一种所谓的隐形球能够让所有光线减速,而不必要将光线加速到如此高的速度,那么隐形衣就可以在光谱的所有范围内工作。

  佩泽尔介绍说,“我在莱昂哈特教授指导下,开始对超光速传播问题进行研究。有了想法后,我努力钻研了8个月,终于克服了其中的技术障碍,并验证了可行性。”

  德国物理学会物理研究所一位发言人表示,“这一最新成果将让未来研制出实用的隐形衣成为一种可能,它解决了其他先进正努力克服的光速难题。更令人难忘的是,这一重要研究成果竟然是由一名年仅22岁的本科生完成的。”(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维甲酸X受体(RXR)是核受体蛋白家族的核心成员。作为一种配体调节的转录因子,RXR参与了细胞发育和代谢调节等众多生理过程,被认为是治疗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药物靶标。
2011年1月,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期刊》(J Biol Chem. 2011, 286(3):1868-75)曾刊登了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沈旭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张海涛等完成的天然产物danthron拮抗RXR机理及RXR和danthron复合物晶体结构的研究成果,这是国际上RXR与其拮抗剂复合物晶体结构的首例报道。
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课题组针对RXR拮抗机理开展了进一步的系统研究。5月24日,《生物化学期刊》又一次在线发表了上海药物所沈旭课题组与蒋华良课题组关于RXR抑制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J. Biol. Chem. May 24, 2011, doi:10.1074/jbc.M111.245498)。该研究工作首次解析了无配体的人源RXR与共抑制因子SMRT2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发现SMRT2结合在RXR四聚体上,并能诱导RXR四聚体的构象变化,通过增大四聚体相互作用界面,来稳定无活性的RXR。
为了进一步研究RXR如何被其拮抗剂抑制的分子机理,该研究工作同时解析了RXR与其拮抗剂rhein和共抑制因子SMRT2的三元复合物结构。通过对无配体的RXR四聚体、激动剂结合的RXR二聚体和拮抗剂结合的RXR四聚体的结构比较,研究人员发现RXR末端的AF-2模块在不同结构中采用了不同的构象并发挥不同的功能,并首次阐明了RXR的四聚体抑制机制。
该项成果不仅为基于RXR靶点的药物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策略,而且为RXR介导的重大疾病(如肿瘤、代谢性疾病、老年性痴呆等)的病理机制探索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线索。
该研究工作由博士生张海涛完成,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来源: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近日公布了上一周的精彩太空图片。从夜空中的极光到美丽的地球仙境,一一收入。

  1、极光水晶球:360度极光全景照

极光水晶球:360度极光全景照极光水晶球:360度极光全景照(Photograph by Kwon O. Chul, TWAN)

  这是本周公布的一张极光照片,拍摄于加拿大北部小镇耶勒奈夫(Yellowknife)。

  摄影师将所拍摄的照片进行数字合成处理,得到了这张360度的全景图像,整个天空宛如一颗水晶球。

  2、太空拍中国天山山脉

太空拍中国天山山脉太空拍中国天山山脉(Photograph courtesy NASA)

  这是中国天山山脉。这张照片发布于3月16日,其独特之处在于这是从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可以看到白雪覆盖的山顶烟雾缭绕,有如人间仙境。

  这张照片的拍摄区域位于天山中段,靠近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边界。图中一条冰川像高速公路般穿过山脉中央。

  3、魅力尤卡坦

魅力尤卡坦魅力尤卡坦(Image courtesy Kompsat-2/ESA)

  在这张卫星图片上,墨西哥东北部尤卡坦半岛外,豪尔博斯岛(Holbox Islan)和亚拉胡泻湖(Yalahau Lagoon)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

  这张图像由韩国多功能卫星(Kompsat-2)拍摄,采用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数据合成,揭示地表的细微地理特征。

  4、星系探戈

星系探戈星系探戈(Image courtesy Sydney Girls HS Astronomy Club/U-Alaska/AAO/Gemini)

  这是一张由夏威夷双子望远镜拍摄的图像,两个相互作用的星系仿佛正沉浸于一场星系探戈。

  这其实是一次学生竞赛的成果之一,主办方要求学生们来为双子望远镜选择观测目标,要求是这些目标必须“非常美丽并具有科学价值”。

  而此次比赛的获胜者是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女子高中的天文俱乐部,她们建议双子望远镜观测相互作用的星系NGC 6872和IC 4970,因为这样的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银河系和附近的仙女座大星系相撞时可能出现的情形。

  5、开普勒的成果

开普勒的成果开普勒的成果(Diagram courtesy Kepler/NASA)

  截止2011年2月份,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开普勒望远镜已经锁定了1235颗系外行星。采用的方法都是“凌星法”,即用极高的精度对恒星的亮度进行测量,找到由于行星从其面前经过而导致的轻微光变,从而反推出行星的存在。为了更好的向公众展示这些成果,开普勒小组合成了这张图像,所有的母恒星按照大小排成队列,而这些发现的行星则是恒星背景上的小黑点。

  为了显示比例,太阳也被标注了出来,图上位于第一行右下方,其上的小黑点是木星和地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月5日在西安开幕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樊代明获颁“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每人获得奖金100万元。
据记者了解,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共收到4家单位推荐的最高成就奖候选人4人,52家单位推荐的参评项目472项。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陕西省政府批准,决定授予张锦秋院士、樊代明院士“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授予“MG900/2210-W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等35项科学技术成果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液晶显示驱动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等92项科技成果和“1QFYM-100A1型烟草四位一体机改进研发和推广应用”等117项科技成果分获二、三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现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建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建筑大师。近50年来,她主持完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唐芙蓉园、西安世园会长安塔等许多优秀建筑作品。其作品集民族精神、时代风貌、科技创新和艺术魅力于一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是我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工作,在胃癌的诊断与预防研究、终末期肝病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以及新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由他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当前,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已成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乃至追求,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多头拿钱,越演越烈,弊端丛生,此现状应有所改善,其势头当止。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对科研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多,我国已跻身世界科研经费投入大国之列。2000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去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达6197亿元。一方面科研经费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科研经费在配置上存在分散现象,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客观上为多渠道申报科研项目和多头拿钱提供了土壤。
多头拿钱导致的弊端明显。一是不利于科研单位和学者个人形成有特色和稳定的学术方向。在各渠道项目的引导和诱惑下,许多科研单位将发展目标和学科方向凝练到项目指南及项目其他相关信息上,研究单位间趋同式发展,缺少特质和特色,乃至定位不清。对科研人员来说,拿到大项目者,层层分包,很少做具体研究工作,做具体研究工作的,难以抵抗多方拉拢,禁不住多种渠道橄榄枝的诱惑。尤其是许多年轻学者,在从事科研生涯的早期和黄金时期,即追逐和围绕多个渠道的项目在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工作缺乏连续性,低水平重复,造成目光短浅,缺少沉淀,不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稳定的学术方向。
二是使科研人员不能专心致研。许多科研人员多头建议和申报项目,同时承担多个项目,将有限的精力用在“铺摊子”上,忙于应付项目建议、立项论证、检查评估、考核验收等项目进展和管理的多个环节,“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打“飞的”满天飞,撰写好Word文字材料,还要美化PPT报告,奔波辗转于各种场合,忙得一塌糊涂,分身乏术,难以集中精力于科学研究。
三是助长了学术浮躁和浮夸风气。一方面收入多、项目多的单位和人员显得风光无限,项目多似乎就表明单位和个人发展好,工作做得好,导致单位、科研人员之间相互攀比项目承担量和经费到账量,“向钱看”的风气日渐浓厚。承担过多的项目和任务,只能是蜻蜓点水,对每个项目都不能很好地深入研究,缺少系统的学术总结,学术风气日益浮躁。另一方面,多个项目必然要求多头交账,同一成果或类似成果向多个部门交差,造成国家总体科研成果的浮夸。表面上看,国家总体上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但许多领域因为经费投入存在着严重的重复设置,各部门投入产出和统计成果存在着大量重复,致使总体上的投入产出比不高。
造成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多渠道申报项目、多头拿钱的原因,既有国家科研经费重复设置等方面的体制因素,也有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个体因素。
对政府部门来说,好的项目建议孕育和产出好的成果的可能性大,各部门都会有兴趣予以支持,甚至有时候明知其他部门已有重大项目在支持,为了表明自己部门设立的项目将来能产出好成果,能有投入产出的高效益和大的显示度,也要继续立项支持。这既减少了项目立项和执行的风险,又可免于将来在重要成果的发言权上落后于人。项目管理过程中对评估和验收环节的轻视,也是重要原因,往往立项环节还较为认真,可行性论证把关较严,但对项目结题验收则相对较松,严进宽出,“没有通不过验收的项目”,助胆了研究单位和专家个人到处拿钱。
对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来说,有时会把好的项目思路到处建议,说服多部门立项(往往一个部门支持的经费也确实不足以充分地支持研究工作)。很多情况下,一个好的项目建议,在并没有多少变化或稍稍“改头换面”后,建议到多个部门,即用来申报不同渠道的项目,得到立项和多头支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科研经费使用的一些政策和规定并不尽合理,尤其是对劳务成本限制过低,造成科研人员仅靠单个项目难以支撑研究,难以养活科研团队,无奈之下,只得多渠道申报项目。多头拿钱也实为无奈和被逼之举,再加之有些科研单位对项目经费量有约定和鼓励政策,项目申报越多,给科研人员的实质性奖励越高,甚至科研人员的收入直接与到账的经费量挂钩,更加刺激了研究人员广辟项目渠道来源,哪怕是与自身专业并不对口的项目,也有积极性去建议和申报。
多渠道申报项目、多头拿钱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确实有必要加以适当引导和调整。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使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多头拿钱“不能、不敢、不想”。相关建议如下:
一是从项目立项的源头上避免重复支持,避免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多头申报和承担相似的研究任务。政府科研经费应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所设立的科研项目应主要用于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科学问题、社会公益性技术创新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不同部门设置和支持的项目应设定和遵循好不同的定位,减少重复,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也应注重总体上的投入产出比,尽量避免分散到部门中形成重复支持。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的查重力度,如科技部近年来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立项管理上加大了查重力度,对与重要项目重复的情况进行把关。以中科院为例,近期启动的一批“战略性先导专项”,对多头拿钱也予以明确限制。当前,重要的是需要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多源头查重,跨部门间核对检查,避免完全类似和相同的项目在不同部门间得到支持和立项,使研究单位和个人“不能”多头拿钱。
二是改革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不以承担项目的经费量来衡量和评价,而是重在考核单位和个人的系统性成果和实质性产出,要考察评估成果产出与经费支持量的投入产出比,变评价、考核、激励的资源导向为成果导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承担的项目多,并不代表着其水平高,对其成果的要求必须更加量多质高。强化项目的评估和严格进行验收,重在考核项目的实质性成果,不鼓励面面俱到的“铺摊子”和多点浅尝辄止,批判低水平重复。国家层面上,统一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登记平台,加大对多头重复交账的监督和曝光,使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不敢”多头拿钱。
三是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国家层面上应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科研单位的财政支持,尤其要逐步建立起适合基础研究特点的长期稳定资助模式。对一部分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予以相对稳定的支持。适当提高劳务成本在经费使用中的比例。如美国在科研经费投入中,劳务成本约占45%,而我国的劳务成本平均只占其一半,仅靠一个渠道的经费,难以支撑正常的科研活动。对此,可允许适当提高劳务成本在经费使用中的比例,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改变多头拿钱,才能更好地改善“多头拿钱才能养活科研团队、项目越多收入越高”的状况,使项目承担和经费获取与收入脱钩,科研人员“不想”多头拿钱。
对多渠道申报项目、多方拿钱,实应当头棒喝,“钱多未必是好事”!《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科研单位和广大科研人员只有立志于高远的学问境界和长远的学术追求,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沉潜致学,摒弃浮躁浮夸,才能真正提升学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产出科研成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需求。
《科学时报》 (2011-04-28 A1 要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值中科院化学所建所55周年到来之际,国际著名刊物《物理化学化学物理》(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于2011年2月为化学所出版了一期专刊,报道了化学所在物理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及与环境、能源及材料科学交叉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物理化学化学物理》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组织发行的物理化学化学物理以及交叉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影响因子4.12)。
专刊选用醒目的中科院化学所所徽为封面图案,收录化学所论文15篇,包括4篇综述和11篇研究性论文,集中报道了化学所在一些重要基元化学反应过程、瞬态物种结构、绿色溶剂催化加氢反应、锂离子电池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合成及性质研究、相变微胶囊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新型富勒烯受体用于太阳能电池、可见光降解有毒污染物、Gemini表面活性剂及团簇化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化学所长期以来在相关领域形成的研究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显示了化学所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原始创新研究能力。
该专辑也是继2008年《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出版中科院化学所专刊之后,又一重要国际学术机构为中科院化学所出版学术专刊。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值中科院化学所建所55周年到来之际,国际著名刊物《物理化学化学物理》(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于2011年2月为化学所出版了一期专刊,报道了化学所在物理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及与环境、能源及材料科学交叉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物理化学化学物理》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组织发行的物理化学化学物理以及交叉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影响因子4.12)。
专刊选用醒目的中科院化学所所徽为封面图案,收录化学所论文15篇,包括4篇综述和11篇研究性论文,集中报道了化学所在一些重要基元化学反应过程、瞬态物种结构、绿色溶剂催化加氢反应、锂离子电池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合成及性质研究、相变微胶囊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新型富勒烯受体用于太阳能电池、可见光降解有毒污染物、Gemini表面活性剂及团簇化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化学所长期以来在相关领域形成的研究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显示了化学所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原始创新研究能力。
该专辑也是继2008年《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出版中科院化学所专刊之后,又一重要国际学术机构为中科院化学所出版学术专刊。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