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嫦娥二号深空探测试验示意图

  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在圆满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后飞离月球,奔向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深空进行探测。

  目的地距地球150万公里

  6月9日下午,嫦娥二号卫星正式飞离月球,其目的地是距离地球150万公里以外的遥远深空。

  嫦娥二号将实现世界上首次由月球飞往如此遥远深空的星际飞行,对中国航天而言,也是第一次前往如此遥远的宇宙深空。

  今年4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达到半年设计寿命。由于卫星和星上仪器状态不错,燃料还有剩余,因此计划实现三项拓展性试验,其中的两项试验已经完成。

  6月9日进行的是嫦娥二号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拓展性试验——择机飞往距地球150万公里以外的深空进行探测。如果减去嫦娥二号与地球之间近40万公里距离,嫦娥二号到达目的地需要飞行大约3个月。

  验证深空测控能力

  据介绍,这次飞行探测包括了技术试验和科学试验的各两项任务。技术试验的任务,首先是要实现从月球到目标点的“长途旅行”并绕目标点环绕飞行;其次是要验证150万公里远距离的深空测控能力。

  据了解,为了实施嫦娥三号任务和未来火星探测等深空任务,我国正在研制建设35米和64米天线的深空测控站。而这次对嫦娥二号的“远程遥控”将检验这两个深空站乃至整个地面深空网的能力。

  在科学目标方面,一是要在150万公里远处的深空开展地球远磁尾带电粒子探测,二是对可能的太阳X射线爆和宇宙伽马爆进行观察。

  探月专家说,此次嫦娥二号的深空之行,关键之一就在于合理使用剩余燃料,尽量延长卫星寿命,让卫星能够坚持一年半时间,也就是到明年年底。到那时候,我国的两个深空测控站就将具备测控能力,可以进行充分验证。

  延伸阅读:

  嫦娥二号目的地为拉格朗日点

  嫦娥二号的目的地是距离地球150万公里以外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所谓的拉格朗日点与天体力学当中的限制性三体问题相关,总共分为L1—L5五个点。

  目前人类对拉格朗日点的探测基本上围绕着L1和L2点进行,因为这两个点在空间上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们绕太阳做周期性运动,但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保持不变的。利用L2跟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固定”的位置优势,可以安排天文望远镜和类似的观测设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6月9日傍晚飞离月球,开始奔向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深空开展拓展性试验任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表示,“嫦娥二号”奔向更遥远深空肩负有两项科学目标,一是在深空开展地球远磁尾带电粒子探测,二是对可能的太阳X射线爆和宇宙伽马爆进行观测。
航天专家提醒说,第二个科学目标能否完成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太阳X射线爆和伽马爆会不会在这个期间就正好爆发,爆发以后能不能恰好捕捉到,一定程度上要靠运气。
今年4月1日,“嫦娥二号”半年设计寿命期满,圆满完成各项工程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鉴于“嫦娥二号”卫星依然有不少燃料,科学家们决定让它开展拓展性试验任务。其拓展试验包括3项内容:一是补全月球南北两极的图像;二是再次降至近月点15公里轨道高度,对月球虹湾地区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这前两项试验已经在上月23日全部完成,剩下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择机从月球逃逸,飞往更远的深空。
据介绍,“嫦娥二号”此次远赴150万公里深空之旅将包括月球逃逸段、转移飞行段、平动点环绕段等3个飞行段:卫星从100公里环月轨道上要经过2次加速进入转移轨道;从月球逃逸以后,经过约85天左右的转移飞行才能到达150万公里的深空,期间要进行约4次中途修正;在转移飞行段和平动点环绕段,卫星将择机开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X射线谱仪和伽马射线谱仪等有效载荷,获取科学探测的数据。
“卫星从月球出发奔向这么遥远的深空,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第一次。”“嫦娥二号”测控系统专家称,探测月球也只是到40万公里左右的地方,要到150万公里远的地方,测控、通信、数传、轨道设计都要经过验证,这将使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又向前迈进一步。
航天测控专家提出,要尽量延长“嫦娥二号”卫星的寿命,希望能坚持到明年底之前,因为中国正在研制35米和64米的深空测控站,明年下半年这两个深空站具备执行任务能力,届时就可以用“嫦娥二号”对这两个测控站进行测试、验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上海6月8日电 (记者徐寿松 陆文军) 新华社记者获悉,近日,上海市卢湾、黄浦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浦区、卢湾区两区建制撤销,设立新的黄浦区。“撤二并一”相关程序仍在进行中。

  批复要求,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规定及时勘定,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上海市自行解决。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卢湾、黄浦行政区划调整是涉及上海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上海中心城区原有区划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部分区管辖范围狭小、发展受限的情况突出。黄浦、卢湾均处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黄浦面积为12.49平方公里;卢湾东临黄浦区,与浦东新区隔黄浦江相望,面积为8.03平方公里。

  黄浦、卢湾两地汇集了金融证券、现代服务、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的优势资源。外滩、南京东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园等上海著名地标都在此区域内。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也坐落在这一区域的临江地带。

  据介绍,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政府管辖规模趋于合理,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也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调整后,新的黄浦区面积达20.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0.9万。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乌鲁木齐在线讯(特约记者 文志辉) 北京时间2011年6月8日9点53分至10点间不足7分钟时间内,托克逊县境内接连发生3次地震。震级依次为5.3级、4.2级、4.1级。震源深度分别为5公里、10公里、7公里。 

  地震发生后,吐鲁番地区有关领导和吐鲁番地区地震局工作人员立即赶往震区核实有关情况,目前没有发现人员伤亡,托克逊县城部分民房出现裂缝。地震发生时,位于托克逊县以东70公里的吐鲁番市,楼房摇晃,震感明显。 

  地震对托克逊县和吐鲁番市参加高考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托克逊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参加高考的学生部分暂时撤离考场,经与自治区招办沟通,撤离考场的时间不计入考生考试时间内。托克逊县第一中学考场上午考试时间延迟90分钟,原定于11分30分结束的考试顺延至13点结束。托克逊县第三中学考场上午考试时间延迟70分钟。两个考场下午考试时间没有因此而改变。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城市位置信息数据 城市位置信息数据

震中示意图 震中示意图

  天山网讯(记者田山 报道) 据新疆地震台网测定,6月8日9时53分,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发生5.3级地震(东经:88.3度,北纬:43.0度),震源深度5公里。震中距托克逊县城西北36公里,吐鲁番市西70公里,乌鲁木齐市东南106公里。9时54分、10时00分又分别发生4.2和4.1级余震。

  地震对托克逊县参加高考的学生造成影响,有部分学生暂时撤离考场,经与自治区招办沟通,撤离考场的时间不计入考生考试时间内。

  目前未接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广网快讯(记者孙涛)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地震发生在今天(8日)早上9时53分,震中位于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北纬43.0度、东经88.3度,震源深度为5公里,震级为5.3级。

  周边城市,像记者所在的乌鲁木齐市,距离地震约105公里,震感强烈,据相关负责人透露,乌鲁木齐的震级也达到了4.3级。

  记者早上刚坐在办公室里,刚刚打开电脑,就感觉到了上下晃动,本以为是板凳没有放好,后来发现旁边的板凳、桌子都在晃动,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第一感受是没有底的感觉。

  另外,距离震中73公里的吐鲁番、139公里的昌吉市,包括周边的库尔勒市、博湖县、和硕县、和静县、哈密市、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等地区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震感,波及范围很大。

  据了解,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县城震感强烈,并且余震不断,但目前没有收到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的报道。

  目前,托克逊县消防支队已经展开救援,吐鲁番地区消防局也已经紧急调集4辆抢险救援车增援托克逊县参与救援行动。

  托克逊县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总人口超过10万人,居住着维吾尔、汉、回等12个民族。

  新疆发生5.3级地震致巨石滚落两人重伤

  兰新铁路南疆铁路部分列车因地震停车两小时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丹麦两位太空发烧友把这枚火箭的发射和随后在波罗的海上空的飞行形容成是一次“非常美妙的飞行”
丹麦两位太空发烧友将这枚火箭发射升空

丹麦两位太空发烧友把这枚火箭的发射和随后在波罗的海上空的飞行形容成是一次“非常美妙的飞行”
两位发烧友把这枚火箭的发射和飞行形容成“非常美妙的飞行”

  丹麦两位太空发烧友克里斯蒂安·冯·本特森和彼得·马德森6日把位于博恩霍尔姆岛附近的一艘驳船作为发射台,成功把一枚长30英尺(9米)、重1.6吨的自制无人火箭送入波罗的海的上空,它的飞行高度大约高达5英里(8公里)。

他们原计划把这枚火箭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但是最终它仅爬升到5英里(8公里)处
他们原计划把这枚火箭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但是最终它仅爬升到5英里(8公里)处

他们原计划把这枚火箭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但是最终它仅爬升到5英里(8公里)处
他们原计划把这枚火箭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但是最终它仅爬升到5英里(8公里)处

  早些时候的点火失败后,这次发射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时32分进行。发射结束后马德森说:“这是一次非常美妙的飞行。它充满了乐趣。我回头看发射坡道时,这才意识到火箭已经升空。”这个自称哥本哈根亚轨道公司的科研组非常平静地看完整个发射过程,然后他们突然欢呼雀跃,相互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按照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名字给这枚火箭命名。他们原计划把它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

  他们希望有一天他们研发的火箭能把人类送入天际,人们普遍认为海平面上方大约62英里(100公里)高空就是天际。当这枚火箭被从海里打捞出来时,它几乎仍完好无损。冯·本特森说:“我们仅损失了一个顶盖。”自从去年9月出现的熔化事故阻碍了试验进程后,这是他们第二次尝试发射自制火箭。他们在内克索港东部大约18英里(30公里)停泊浮动驳船的地方,是丹麦空军允许他们使用的军用试验区。

克里斯蒂安·冯·本特森和彼得·马德森为他们的自制火箭飞入波罗的海上空感到非常高兴
克里斯蒂安·冯·本特森和彼得·马德森为他们的自制火箭飞入波罗的海上空感到非常高兴

这枚长30英尺(9米)的无人火箭在丹麦波罗的海上空进行的飞行任务结束后,人们从海水里打捞出它
这枚无人火箭在丹麦波罗的海上空进行的飞行任务结束后,人们从海水里打捞出它

  助推器在用光液氧燃料后被弃,但是飞船仍在继续上升,直到达到它的最大飞行高度。携带假人的舱在下降的过程中,降落伞并未完全展开。冯·本特森说:“降落伞在还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迄今为止该项目已经耗资超过3.7万欧元(5.35万美元),它主要由私人赞助商和少量公司资助,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工业煤气生产商Air Liquide SA和瑞典汽车制造商柯尼赛格公司。(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月5日,普耶韦火山喷出的高达10多公里的火山灰中出现数道闪电,闪电被瞬间染上绚丽的色彩。 6月5日,普耶韦火山喷出的高达10多公里的火山灰中出现数道闪电,闪电被瞬间染上绚丽的色彩。

6月6日,一名男子在被厚厚的火山灰覆盖的街道上行走。目前火山灰已经波及阿根廷南部和中部的多个省份。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6月6日,一名男子在被厚厚的火山灰覆盖的街道上行走。目前火山灰已经波及阿根廷南部和中部的多个省份。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6月6日,巴里洛切机场的停机坪上,一架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飞机被火山灰覆盖。 6月6日,巴里洛切机场的停机坪上,一架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飞机被火山灰覆盖。

6月5日,在丘布特省特雷利乌市,一名车主展示汽车上覆盖的火山灰。 6月5日,在丘布特省特雷利乌市,一名车主展示汽车上覆盖的火山灰。

  智利南部火山群6月6日持续喷出高热烟灰及石块,并出现闪电现象,大量火山灰及石块冲上云霄达10公里,不仅迫使数千人撤离家园,还导致邻国阿根廷南部航班停飞、学校停课,当局已发布最高级别红色预警

  烟柱和火山灰高10多公里

  普耶韦火山群位于安第斯山区,属智利河流大区兰科省,位于首都圣地亚哥以南800公里处。火山6月4日下午开始喷发,到6月5日,火山口喷出的烟柱和火山灰高达10多公里,宽度超过5公里,附近能闻到刺鼻的硫黄味道。智利官员说,火山口喷出熔化的岩石,但没有明显流出岩浆。当天上午当地政府把火山警报从黄色预警升级为最高的红色预警,下令疏散600名周边居民;随后疏散人数扩大至4000人。“难以置信。”一居民说,“下午天突然变黑,就像晚上一样。现在,所有东西都盖上了火山灰,足有5厘米厚。”当地居民非常担心火山灰带来的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影响。

  殃及邻国阿根廷

  智利火山持续喷出高热烟灰及石块,阵阵强风将火山灰向东吹到阿根廷及大西洋,甚至漂到数百公里外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

  5日,火山灰落至阿根廷巴里洛切、安戈斯图拉镇等边境地区,并下起火山灰雨,致使当地空气混浊,能见度非常低,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巴里洛切位于普耶韦火山以东将近100公里处,火山灰让这座人口5万的旅游城市一片灰白,行人戴上口罩,一些居民抢购矿泉水和生活必需品。当地政府称火山灰可能影响自来水供应,要求人们节约用水,储存水和食物。阿根廷政府向受影响地区派出军队,分发滤水器并协助引导交通。

  专家指出,火山喷发出有毒烟灰及碎石可能会堵住附近一条河川,进而造成河水泛滥。因此当局正加紧疏散民众,并挨家挨户劝离一些为保护牲畜不愿撤离的民众。

  由于火山灰的威胁,阿根廷南部公路部分关闭,学校停课,大型户外活动也取消。由于当地再过两星期就要进入冬季滑雪旺季,火山喷发使得附近滑雪场被覆盖上火山灰。当地的经济会受到何种影响,还需继续观察。

  南美航空瘫痪

  普耶韦火山群目前正呈现不断加剧趋势,大量火山灰已经开始影响南美洲南部地区航空运输,多趟航班基于安全理由要取消,超过3500名乘客受影响。

  火山灰5日凌晨抵达阿根廷南方的丘布特省,濒临大西洋的海滨城市马德林港和附近的特雷利乌市都被火山灰所覆盖,厚度在3至4厘米之间。丘布特省的大部分地区能见度明显下降,当地一个观光城镇巴里洛切被覆盖上一层厚达数10厘米的火山灰,当地机场继续关闭。阿根廷国家民航管理局宣布,8日前航空公司暂停所有飞往巴里洛切和特雷利乌等地的航班。

  风向不定加重火山灰污染

  6日火山内部活动强度有所减弱,纪录地震次数由此前的每小时两百多次下降至每小时16次。但是,喷发活动依然持续,喷发所形成的火山灰随着不定的风向不断扩散并对周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6日早些时候,风向开始转向西北方向,导致距离火山所在普耶韦地区数十公里的洛斯安赫莱斯市被火山灰笼罩,傍晚风向开始转向东西方向并向大西洋方向扩散,导致阿根廷境内火山灰污染严重。

  目前智利政府成立的专家小组正密切监视火山活动,每小时提供实时监测报告。称至少到目前为止已排除喷发岩浆的可能,另据专家数据分析,普耶韦火山群戈登喷发口的岩浆流速慢、粘性强,即便喷发居民也有充足的时间转移。

  原因

  可能由大地震引发?

  普耶韦火山群地处智利南部的河流大区,海拔2240米,位于安第斯山脉上,6月4日突然喷发。尚不清楚这次火山喷发的原因。

  智利紧急情况部门最初判断是普耶韦火山群中的普耶韦火山喷发,但晚些时候认为是另一座火山,距离普耶韦火山口大约4公里。

  普耶韦火山群由4座火山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普耶韦成层火山和裂缝喷发形成的科登·考列火山。

  按照智利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的说法,这次火山喷发在形态上属于爆裂式喷发。

  紧急事务办公室说,火山喷发前,普耶韦火山群所处区域6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发生230次程度不同的地震,其中12次震级在里氏4级以上,50次在里氏3级以上。

  对于这次火山爆发的原因,部分专家说,去年智利发生规模8.8级地震袭击后,使得火山活动转强。

  普耶韦火山群最近一次喷发发生在1960年,当年5月22日智利南部瓦尔德维亚地区发生里氏9.5级地震,这是有仪器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震后48小时普耶韦火山发生猛烈喷发,并在其西北面形成一条由十几个喷发口组成的喷发带,喷发活动持续数周。该场大地震震中靠近卡涅特市,位于圣地亚哥以南大约900公里。鉴于普耶韦火山喷发与强震在时间和空间上非常接近,当时科学家认为火山喷发可能由大地震引发。

  智利位于全球火山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边缘,有大约2000座火山,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观测记录显示,智利火山中50至60座火山曾经喷发,有500座潜在的活火山。

  本报综合报道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惠灵顿6月6日电(记者刘洁秋)据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消息,位于新西兰南岛中部的坎特伯雷地区6日上午发生里氏5.5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09分。震中位于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西南2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15公里。坎特伯雷地区震感强烈。

  民防部门没有接到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报告。当地居民说,在震中附近罗尔斯顿镇的一家大型商店里,部分商品从货架上掉落,商店暂时关闭数小时清理货物。

  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说,此次地震是坎特伯雷地区去年发生的里氏7.1级地震的余震。坎特伯雷地区今后一段时间还会有余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炙热的熔岩从夏威夷大岛的硬化熔岩壳下方涌出,流入海洋。(图片提供:Patrick McFeeley, National Geographic)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传统观点认为,夏威夷的火山岛由一个直通地球炙热核心的热岩地幔柱形成,这个热岩地幔柱现仍在给火山岛“供料”。对于这一传统观点,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提出挑战。美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发现坚实证据,证明夏威夷海床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热岩区,但它并不是从地核延伸到地表的地幔柱。这个巨大的热岩区距离最近的夏威夷岛屿数百公里。

  直到现在,研究人员仍表示有关这一地区的理想地震数据非常缺乏,因此很难对这一传统解释提出质疑。传统观点认为来自地核周围的热岩流形成太平洋的这个3100英里(约合5000公里)长的岛链和海底山脉。

  根据传统观点,随着地壳在地幔柱上方滑动——就好像在传送带上——海床喷出熔岩,在数千万年的岁月变迁中,冷却的熔岩层形成山脉和岛屿。地质学家表示,经过对20年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在夏威夷地区发现一个800英里(约合1300公里)宽的热岩区,这个热岩区就位于大岛下方。大岛是夏威夷岛链中最年轻的岛屿,传统观点认为它座落于地幔柱上方。

  麻省理工学院地质学家、研究论文合著者罗伯特·范·德尔·希斯特表示:“虽然新证据向巨型地幔柱理论提出质疑,但我们尚不能排除大岛下方存在一个狭小地幔柱的可能性。这个地幔柱的主要源头位于另一个地方,并非在下方直接连接。”此项研究由范·德尔·希斯特与同事曹琴(Qin Cao,音译)领导,研究论文刊登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

  火山在地幔(地球厚度最大的岩层)与熔化外核交汇处形成。外核位于地下大约1800英里(约合2900公里)处。外核加热地幔底部岩石,使其变成具有浮力的灰泥,灰泥涌向地壳上方,好似处在熔岩灯中。在地壳内部几公里处,岩石失压熔化,经常以灰泥的形式喷出地表。

  地震X线断层摄影术利用地震波穿行时发出的声音和回声探测地幔柱或者热区,但有关夏威夷的这种数据非常有限。范·德尔·希斯特说:“对夏威夷下方的地幔进行测绘难度极大,因为这一地区距离大型地震传感器网路太远。”能够证明大岛下方存在地幔柱的数据非常有限,这些数据立基于非常有限的地震波取样。相比之下,新研究对20年的地震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了微妙而清晰的信号。

  这些信号指向地下大约410英里(约合660公里)的巨大不规则区域:一个盘状岩石区,温度比周围地区高出300至400摄氏度,距离大岛西部370英里(约合600公里)至1000英里(约合1600公里)之间。研究小组认为这个地幔柱在上地幔和下地幔交界处汇集,而后蜿蜒伸向群岛下方的地壳,最后涌出供给夏威夷火山岛。范·德尔·希斯特指出,需要获得更多证据才能确定何种因素形成夏威夷岛链,但这项研究至少证明“我们的星球丧失热量的方式要比我们此前认为的更为复杂”。此外,这也有助于解释其他太平洋海山如何形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6 页,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