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可爱的海鸟:科学家警告,目前南极洲共有约3000个企鹅繁殖对,但到2100年数量可能剧减到约500到600对。
南极帝企鹅

  北京时间6月28日消息,科学家警告,如果全球温度持续上升,海冰继续融化,南极帝企鹅的未来令人堪忧,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随着《帝企鹅日记》和《快乐大脚》等影片的上映,这种近4英尺(约合1.2米)高的南极最大海鸟已成为全球偶像。但如果全球温度继续上升,它们将从地球上完全消失。

  和其他海鸟不同的是,帝企鹅几乎全在海冰上繁殖和饲养后代。如果在进入繁殖季前海冰破碎和消失,就会使大量繁殖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导致帝企鹅数量剧减。长此以往,它们将面临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的危险。

  由于一半企鹅宝宝只能活到繁殖季末期,同时另一半在第二年会面临不同命运,所以繁殖阶段出现很高死亡率。70年代迪奥岛企鹅群落有250个繁殖对,在1999年数量剧减到只有20对,到2009年全部灭绝。

  研究人员警告,正在消失的海冰还对鱼、鱿鱼和磷虾等帝企鹅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随后,它们就会以生长在海冰上的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为食。如果海冰消失,就会严重影响浮游生物的生存环境。由此引发的食物网连锁反应会使企鹅赖以生存的各种食物饿死。

  为了解决企鹅渺茫未来的状况,研究人员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其中包括气候模型、海冰预报和一个由特瑞-阿迪利帝企鹅群建造的人口模型等。阿迪利是南极洲的一个沿海地区。50多年来,法国科学家一直在这里观察企鹅。他们分析了气候模型,结果发现如果全球温度以当前比例继续上升,海冰就会缩小,2040年前企鹅数量会缓慢减少,但从这一年后它们就会以更快的速度消失。

  目前南极洲共有3000个企鹅繁殖对,但到2100年就会剧减到约500到600对。据研究人员所说,持续上升的温度不仅影响企鹅的生存环境,正在缩小的海冰还会造成南极洲海洋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其他物种甚至人类。

  科学家斯蒂芬妮-杰纽维瑞尔表示:“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已观察到西南极洲半岛附近迪奥岛企鹅群落的消失。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那里记录下250多个繁殖对。但到了1999年,数量减少到只有20对。在2009年,它们全部灭绝。”

  科学家哈尔-卡斯威尔表示:“如果你想研究气候对一个特定物种的影响,就要考虑3个问题。首先是对这种生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描述,以及个体生物是如何通过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问题是气候变化对它们的生命周期造成怎样的影响。至关重要的第三个问题是和气候科学家密切合作,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

  他说:“我们依赖于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我们吃来自南极洲的鱼。我们离不开以全球海洋物种为基础的营养循环。我们最关心的是了解气候变化对帝企鹅等位于海洋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的影响,因为这能帮我们了解对我们人类的生存作出重要贡献的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刊登了这些发现。(孝文)

  相关阅读

  历史记载揭企鹅堕落行为 雄性多同性恋常虐幼子

  西班牙同性恋企鹅相恋六年 现共同抚育养子(图)

  考古学家发现史上最大型企鹅 高1.5米120斤重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一对相恋6年的同性恋企鹅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西班牙一对相恋6年的同性恋企鹅日前实现多年期盼,“领养”了一枚企鹅蛋,一起孵化抚育。

  据饲养员介绍,企鹅“茵卡”和“拉亚斯”6年前在马德里市芙尼亚公园(Faunia Park)“一见钟情”,此后一直生活在一起。每年春天,它们都会共筑爱巢,准备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却总是以失望告终,因为它们都是雄性。

  近日,饲养员终于决定让它们“领养”一枚企鹅蛋。“茵卡”和“拉亚斯”欣然接受了这个新的家庭成员,并迅速担负起“父母”的责任。

  在这个企鹅三口之家中,“茵卡”扮演“母亲”的角色,它每天抵抗着在水中畅游的诱惑,坚持在岸上孵化爱子。“拉亚斯”则负责在它身边警戒,同时为6月份接过抚养幼企鹅的重任做好准备。饲养员称,“父母”的角色让这对同性恋企鹅焕发了新生。

  据悉,企鹅群体中偶尔会有同性恋伴侣出现,但是其它的同性恋伴侣可能没有“茵卡”和“拉亚斯”这么幸运,比如加拿大多伦多动物园的雄性同性恋企鹅“巴迪”和“佩德罗”就惨遭饲养员拆散,不得不和异性建立家庭。

  相关阅读

  考古学家发现史上最大型企鹅 高1.5米120斤重

  直击-爆笑动物搞怪举动 腹黑企鹅竟偷同伴石头

  组图-中国南极夏季运动会开幕 国足恶战企鹅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专家表示,这只十分罕见的颊带企鹅存在被称作isabellinism的基因色素紊乱现象专家表示,这只十分罕见的颊带企鹅存在被称作isabellinism的基因色素紊乱现象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具有相同羽毛的鸟儿往往喜欢聚集在一起,但是一只非常罕见的“白色”变种企鹅并非如此,9日人们在南极洲的一个颊带企鹅群里发现它。

  林德布劳德远征邮轮公司的博物学家大卫-斯蒂芬斯在他的博客上写道,这只在南设得兰群岛一座小岛边发现的“金发”企鹅,令前往南极旅行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游客们“倍感吃惊”。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企鹅专家迪-波尔斯玛表示,尽管这只企鹅看起来像个白化变种,但事实上它显然存在基因色素紊乱isabellinism。这种情况导致鸟儿的深色羽毛“统一变浅”,使该动物变成灰黄色或者淡褐色。

  尽管从学术上来说,“isabellinism”和“白变”分别代表着不同情况,但有时它们是可以相互替换的。白变这种突变会导致羽毛里不生成一点黑色素。白化病发生时,动物的整个身体都不会产生黑色素。波尔斯玛说:“很多种类的企鹅群存在少数具有这种颜色模式的个体。”例如,科学家已经在巴布亚企鹅群体中发现最多的isabellinism病例,这种企鹅遍及整个南极半岛。生活在南美海岸的麦哲伦企鹅似乎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最低。

  在海洋里,企鹅的黑背是这种鸟儿的一种伪装,有助躲避天敌,并不被从它们上面游过的猎物发现,因此波尔斯玛猜测,isabellinism将会对这只南设得兰鸟儿的生存产生影响,只是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斯蒂芬斯写道,登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探险家游轮”的“很多人都想知道这只与众不同的企鹅是否能够成功幸存下来”。但是从好的方面看,“虽然古怪的着色可能会令它更难捕到鱼”,但是“通常我们发现这种鸟儿会照常繁育后代”。(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9月27日消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企鹅可以闻出伴侣的气味,这可能有助于它们在企鹅群中找到彼此。企鹅也可以辨识出近亲的气味,免得发生近亲交配。

  一些海鸟会利用嗅觉找食物,或者定位筑巢位置。而对美国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动物园里汉波德企鹅的研究发现,企鹅也能用气味来区分亲人和陌生人。研究发布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统合》。

  研究者使用了动物园饲养的22只汉波德企鹅,将它们分成2组。企鹅尾部有一种腺体,能分泌油脂来保持羽毛清洁,同时也具有嗅觉上的作用。在一个实验中,相对陌生企鹅的气味,有伴侣的企鹅更喜欢伴侣的气味。另一个实验中,没有伴侣的企鹅在闻陌生企鹅的气味时,要花上比自己近亲更多的功夫。

  研究者表示,很多动物,包括人类的婴儿都会在新的气味和线索上花上更多的功夫。在很多物种中,气味都被用于吸引配偶,或者防止近亲婚配。

  汉波德企鹅在秘鲁悬崖上筑巢,会花上很长时间在海里找食物。在它们回到聚集地,数千只企鹅在一起时,气味可能就能起到辨识身份的作用。研究者表示,对在野外群居的鸟类,比如企鹅来说,知道谁是邻居,可以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筑巢地,也能了解自己该怎么跟邻居相处。(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虚弱企鹅天生全身光秃 父母嫌丑陋将其抛弃(图)

  帝企鹅失去联系生死未卜 快乐大脚或已成盘中餐

  研究称企鹅视力无问题 夜间远离海洋为避捕食者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之前放生的企鹅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12日报道,世界上最著名企鹅“快乐的大脚”日前成了世界上“最不幸”的企鹅:人们怀疑它在被放生后仅两周便成了捕食者的美餐。

  “快乐的大脚” 如今生死未卜

  这只名叫“快乐的大脚”的帝企鹅6月在离南极3000英里(约4828.03公里)的新西兰沙滩上被动物救护人员发现。当时的它因误把沙子当成雪而吃下了很多沙石、树枝,以致于病入膏肓。

  动物救援人员随即把它接回治疗,人类的外科医师为它做了4次手术才将它胃中乱七八糟的“食物”全部取出。经过两个月的修养,“快乐的大脚”戴上GPS项圈踏上了返乡之旅,奔赴南极。然而就在9月9日,来自这只帝企鹅的GPS未再传回信号。

  专家们猜测,如果是中途项圈发生了脱落,那么“快乐的大脚”就可能还在继续它的旅程;另一种可能则是它已经成为鲨鱼、海豹或逆戟鲸等大型捕食动物的腹中之物;第三种解释认为,有可能是由于“快乐的大脚”长时间呆在水下,使得卫星接收不到项圈发出的讯号。

  按国际条约规定,放生企鹅时不可以直接把企鹅送回南极,所以“快乐的大脚”必须靠自己回家。负责追踪“快乐的大脚”的饲养员和专家们一致认为,接下来的数天至关重要,“希望我们得到一个惊喜”。

  “快乐的大脚” 道别的那一幕

  “快乐的大脚”这是2006一部知名影片的片名。在这部动画电影中,主人公就是一只会跳踢踏舞的帝企鹅。

  丽莎是“快乐的大脚”在惠灵顿(新西兰首都)动物园生活时的饲养员,她为“快乐的大脚”能重返自然而感到欣慰。

  丽莎回忆放生时的画面称:“一开始它还需要一点鼓励才能走出为它特制的木箱,但后来就进展得很顺利了。它以企鹅独特的方式从科研船的斜坡上滑下,刚碰到海面便奋力游去。”来自新西兰国家水利气象研究所的队员们及船上的其他成员都在甲板上向“快乐的大脚”挥手道别。

  担任当时放生任务的负责人向媒体透露称,在船上的时候,“快乐的大脚”除了在被喂食时给饲养员们惹了点小麻烦外,算得上是一位高素质的乘客。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惠灵顿动物园说,动物园打算在今后几周内放生帝企鹅“快乐的大脚”。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惠灵顿动物园说,动物园打算在今后几周内放生帝企鹅“快乐的大脚”。

  这只帝企鹅从南极“北漂”大约3200公里,今年6月来到新西兰北岛佩卡佩卡海滩,成为44年来首次自行造访这个南太平洋岛国的野生帝企鹅。

  帝企鹅通常一辈子生活在南极洲。初到佩卡佩卡海滩时,“快乐的大脚”看起来还算健康,但一周过去后越发无精打采,出现脱水、中暑症状,还错误地将沙子当成雪来吞食。它随后被送至惠灵顿动物园,接受了内窥镜手术。

  美联社29日报道,在动物园的一个月中,这只企鹅的体重增加了4公斤。动物园本周给它展开X光和血液检查,结果显示,帝企鹅身体健康。

  动物园发言人凯特·贝克说,打算今后几周内从新西兰南岛的最南端放生“快乐的大脚”。

  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格最大的成员,外形优雅,举止从容,喙部橙色,颈下一片黄色羽毛,一般身高80厘米至120厘米,体重可达50公斤,主要栖息在南极大陆及其周边岛屿,以鱼虾为食。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的一项研究认为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视力并非如此前认为的那样有问题,它们一到天黑就选择上岸,是为了躲避捕食者虎鲸和海豹。

  就像每日往返上班者一样,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日出而作,在南极水域捕食磷虾和鱼类,在天黑的时候返回岸边的家中。然而它们所喜爱的食物都是在天黑之后才更容易捕捉。大多研究者都认为企鹅在夜间视力不好,所以在天黑后它们选择远离水域。

  但是在一项最新研究中,两位海洋生态学家指出,企鹅并非存在夜间视力差的问题。他们说,企鹅晚上赶回岸边是因为担心被海豹或虎鲸吃掉。即便是它们的迁移规律——从食物丰富的南部海域迁至边际地带——也很可能是因为害怕被捕食所致。“它们会情愿饿着肚子,也不愿被吃掉”,此项研究的领头作家,DavidAinley这样说。他是来自加州一家生态咨询公司的海洋生态学家。

  为了证明企鹅能够在夜间看见,Ainley和他的同事Grant Ballard,一名来自加州保护组织的海洋生态学家,一起放出了65只身上带有记录时间和深度装置的阿德利企鹅。这种可以每秒钟记录深度和光线的装置被固定在企鹅的背上,以将阻力减到最小。从两万余只鸟的身上采集到的数据发现,它们潜水捕食大多深入到水下50-100米,那里已经相当暗了,像上半夜一样。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鸟下潜到更深更暗的水域,在那里,它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食物。

  尽管这两位研究者尚未从帝企鹅身上获得类似数据,其他科学家已经发现,其实企鹅可以潜地更深,深至水下500米,而且“在那个深度,几乎一切都是黑的。”Ainley这样说。

  那么,为什么企鹅不在晚上捕食呢?

  Ainley和Ballard指出:海豹会定期地杀死这两种企鹅,然而,海豹习惯在白天休息,这就使得企鹅在这段时间的捕食变得安全。尽管如此,企鹅也十分谨慎:它们仅仅在捕食时才呆在水下;一旦意识到冰面很薄或是附近出现海豹,它们就会紧紧地趴在冰面上,一动不动。在南极洲的玫瑰岛,阿德利企鹅居住在岛的最远端,它们情愿选择走5公里的路回家也不愿下水游回去。尽管游泳会快得多。

  虎鲸也是一个大问题。尽管没有发现虎鲸捕食阿德利企鹅或是帝企鹅,研究者依然怀疑虎鲸会这么做。因为在南极和亚南极区域,它们已经发现逆戟鲸捕食其他种类的企鹅。更何况,帝企鹅的居住地经常会有逆戟鲸的出没。

  Ainley和Ballard在本周出版的《极地生物学》中指出,害怕被捕食已经影响到企鹅的日常活动,甚至它们的迁徙规律。幼年和成年帝企鹅会在南极洲的夏季末离开它们现金居住地。但是并非是迁往最近最丰富的水域,它们游向了更远更贫瘠的北方水域。其他的研究者指出,在这样的旅途中,20%-30%的非成年企鹅会被吃掉。

  “虽然我们没有证据,但显然虎鲸会跟着它们。”Ainley说。同样道理,阿德利企鹅在南极的冬季会迁往北部,大概是因为它们不愿处于极夜中的南部,这时候想发现隐藏在暗中的捕食者会更难。

  “他们对企鹅这个看起来很奇怪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断”,来自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Aaron Wirsing这样说。“这是另一个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自然界广为存在中的生态威胁”William Ripple补充道。他是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主要研究黄石国家公园中灰狼的重新引入对麋鹿数量的影响。他说:“捕食者,和它们所建立的恐惧,是生态系统形成的重要因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日前“北漂”至新西兰北岛海滩的一只南极帝企鹅因出现“水土不服”症状,24日被送至惠灵顿动物园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北岛居民克里斯蒂娜·威尔顿20日晚出门遛狗时,发现了这只高80厘米、约10个月大的帝企鹅。专家认为,它可能是在南极觅食时迷失了方向,至少长途跋涉3000多公里才到达新西兰北岛。这是44年来,自行造访新西兰的第一只野生帝企鹅。

  这只帝企鹅自在海滩出现后就吸引了许多动物爱好者。为防止它受到干扰,新西兰资源保护部工作人员在它周围40米处设置了警戒线。

  然而从23日开始,帝企鹅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它不再像刚上岸时那样精神饱满并好奇地四处张望。24日,它更是大部分时间无精打采地俯卧在海滩上。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美国媒体报道,新西兰北岛西海岸上近日多了个“天外来客”,一只南极小企鹅因为迷路而穿越3200多公里来到了这里,一时成为当地的“大明星”。

  6月20日,在这里生活的克里斯汀·威尔顿遛狗时发现了这只企鹅,她说:“(在新西兰)看见企鹅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就像什么人把它从天上扔下来似的,它一定是来错了地方。”

  这只从南极来的小家伙是只雄性帝企鹅,可能有10个月大,高80厘米,重约10公斤,目前健康状况还算不错,体形丰满。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头最高、体重最大的,它们最高可达122厘米,最重可达34公斤,且生存和繁殖能力很强。

  专家估计,这只帝企鹅可能是在觅食时迷路了。南极企鹅上次出现在新西兰还是在1967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最近摄影师丹尼尔·考克斯在南极洲里塞-拉森(Riiser Larsen) 冰原上拍摄到大量皇企鹅附身低头,集体悼念死亡幼仔的画面。从照片上看,可以感受到它们对小企鹅的死感到非常悲伤。


在南极洲,大量皇企鹅附身低头,集体悼念死亡幼仔。

  考克斯过去25年一直在地球两极奔波,给北极熊和企鹅等拍照,每天近距离接触它们。他说:“他的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在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壮观美景的同时,也得接受生命逝去的残酷事实,看到皇企鹅像人类一样俯下身体,集体悼念死亡的幼仔,令人感到很痛心。它们弯着腰,看似很悲伤,它们在冰面上四处徘徊,试图找到它们的幼仔。小企鹅的死亡原因不明,但是科学家告诉我说,他们以前从没听说过这种事情。天气和饥饿等可能是导致幼年企鹅大批死亡的原因,缺少食物是会引发这种不幸的。”


躺在Riiser Larsen冰原上的小企鹅的遗体。

  不过考克斯的工作也有很多开心的时候,他已经在加拿大花了大量时间,用来观察生活在那里的野生生物。他说:“过去25年我拍摄的最令我满意的照片,是一只雌性北极熊出现在距离相机镜头仅有数毫米的地方,样子非常可爱。我利用一辆苔原雪车(Tundra Buggy)从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的一个基地出发,这辆车是北方边境探险捐献给慈善机构北极熊国际(PBI)的。”


在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哈得孙湾,一只好奇的北极熊凑到相机镜头前。

  考克斯说:“这辆车是为北极熊国际在北极寒冷环境下捕捉动静画面特意设计的。通过车下的一个舱口,我的照相机能放得更低一些。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只北极熊和它的两个孩子。相机激起了熊妈妈的好奇心,为了一探究竟,它用舌头舔了舔透镜,结果我花了20分钟才把它的唾液擦干净。如果为了拍摄一张以前从没见过的精美照片,你在自然环境下惊扰了北极熊,你可能会遭到致命攻击。要是你受到攻击,那只北极熊就会被打死。作为一名野生生物摄影师,我认为这是违背常理的。”

  考克斯来南大洋这个地方至少已有3次,已经与地球上这片最荒凉的土地有了感情。他说:“在南极洲拍照很困难。它那像沙漠一样整齐划一的风景非常漂亮。不过我捕捉到的这张最好的野生生物照片,是在崎岖不平的南乔治亚岛上拍摄的。站在数万只帝企鹅中间,是件非常奇妙的经历,这就如同亲眼看到一头重达2000磅(907.18公斤)的海象在展示自己的力量一样。”


在南极,丹尼尔·考克斯手持相机站在一群企鹅中间。

  就像在北极一样,考克斯在南极洲也看到野生生物面临的生存威胁。50岁的他说:“过去20年我在北极环境看到的巨大变化,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考克斯生活在美国蒙大拿州波兹曼镇。“北极熊需要在冰上寻找食物,1987年北极熊能在11月中旬返回冰面。然而去年直到12月7日它们才得以重返冰面。这意味着北极熊又有整整一个月无法觅食。据科学家估计,生活在加拿大哈得孙湾西区的北极熊可能会在未来30年全部灭绝,或者是数量急剧减少。”


一只北极熊幼仔爬上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附近的一棵树。

  阿尔伯特大学教授和北极熊国际资深成员安德鲁·德罗彻宣布,今年海冰变薄将导致北极熊的食物短缺,并指出这是由全球变暖造成的。他说:“这对北极熊的种群数量会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冰层变薄后,北极熊将无法获得充足食物。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北极熊主要捕捉环斑海豹、髭海豹,部分地区的北极熊还吃格陵兰海豹。”


两只北极熊在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摔跤,丹尼尔·考克斯把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瞬间拍摄了下来。

  据生物多样性差异中心(Centre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与考克斯密切合作的科研组说,现在哈得孙湾西部的海冰开始融化的时间已经比30年前提前大约3周。该科研组称,从1987年到2004年间,生活在该海湾的北极熊的数量已经下降22%。生物多样性差异中心发出警告说,地球上的19种企鹅面临灭绝危险,其中包括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例如著名的皇企鹅。(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