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阿纳普卡去年8月在克里姆林宫骑术学校接受身体检查

  因被逼跳伞而赢得众人同情的“飞驴”阿纳普卡日前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18岁。兽医和网友皆认为,在陆地上生活的阿纳普卡被迫从事高空跳伞运动是它英年早逝的主因,要知道一般驴子的寿命都在30岁到50岁间。

  去年8月,俄罗斯南部地区一头“飞驴”“空降”至游客众多的亚速海滩。调查发现,当地几名商人把一头驴绑在降落伞上,从45米的空中抛下,希望借此吸引游客光顾他们经营的私人海滩。经历了近30分钟的折磨,这头备受惊吓的驴最终坠落至海面,被拉上岸时已经快要发疯了。

  驴子“空降”的录像随后迅速窜红网络,这头名为阿纳普卡的“飞驴”也一下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感到难过,并致电媒体请求把它解救下来。最终英国《太阳报》记者将阿纳普卡从它的主人那里买了过来。

  之后,阿纳普卡入住位于莫斯科郊外一所豪华的克里姆林宫骑术学校,与俄罗斯顶级礼仪马匹为伴。骑术学校的兽医在为阿纳普卡做了检查后表示,这头还算年轻的母驴因为旅途劳累而有些疲乏,但并没有患有任何重大疾病的迹象。

  谁知就在几天前,俄罗斯当地媒体却爆出阿纳普卡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的消息。众人皆猜测阿纳普卡一定是因为长期受到惊吓才会早逝。由于俄罗斯没有任何有关动物虐待方面的法案,所以阿纳普卡原来的主人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惩罚。(梁杉)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狐狸在各国人们心中的形象往往以负面居多,难与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相提并论。不过一项考古新发现显示,古人类可能曾将狐狸作为动物朋友合葬,其时间在已知最早的人与狗合葬之前。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网络学术刊物《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上报告说,他们在约旦北部发现了一批古人类墓葬,其中一个墓穴中同时存在人与狐狸的骸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有证据显示,这些骸骨曾从附近的另一个墓穴中迁移到其目前所在的墓中,而除了狐狸的骸骨外,没有其他陪葬品随墓主人的骸骨迁移过。

  考古人员莉萨·马厄说,这体现了墓主人与这只狐狸之间的特殊关系。这只狐狸可能是作为宠物殉葬,由于它和主人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后来出于某种原因移墓时将它的骸骨一同迁移,古人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那只狐狸在来世一直陪伴主人。

  此前考古人员曾发现过类似的人、狗合葬墓,但本次发现的人与狐狸合葬时间的测年结果在约1.65万年前,比已知最早的人、狗合葬要早大约4000年。

  研究人员说,虽然狐狸也许在成为人类朋友方面曾占据先机,但狡黠和胆怯的本性使它最终未被成功驯化,在随后的时间里,人类逐渐驯化了某些狼,它们的后代又在历史长河中最终演化成人类忠实的动物朋友——狗。(黄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已经安放在刘家大院内的神道碑

  一块位于省工贸学校门口的神道碑,引出了一名清朝一品官员的故事。近日因甘洪公路拓宽改建,这块神道碑刚好位于拆迁改造范围内,为保护这块碑,昨日,它正式落户三坊七巷光禄坊34号刘家大院内。

  据介绍,神道碑的主人叫林绍年,福州人,是当时清末非常正直敢言的名臣,曾经冒死上书反对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慈禧死后,当上了正一品军机大臣。

  昨日,记者在刘家大院内看到这块神道碑。石碑上刻着“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经筵讲官弼德院顾问大臣予谥文直闽县林公神道碑铭”。

  三坊七巷管委会工作人员说,林绍年的故居原在福州三坊七巷衣锦坊酒库弄。不过,早在20年前就拆迁改造,现在也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了,所以暂时只能把神道碑安放在刘家大院内供人参观,他们也将整理一些资料,让更多的人知道福州这位名臣。

  记者咨询了福州市考古队高建斌副研究员,他说,碑文里主要是记载林绍年的生平。在《清史稿》中可以查到关于他的一些内容,林绍年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军机大臣,但只做了一年就因为正直而得罪权臣退出军机处。目前,林绍年的墓还没找到,应该就在神道碑出现的附近。

  此外,《清史稿》中还记载了,1904年2月,日本与沙俄开始了争夺朝鲜及中国东北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而且战场就设在东北。对于这场战争,清政府选择了沉默,这引起国内不满,立宪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林绍年就是其中的一员。1904年3月,他任贵州巡抚,和时任云南总督的丁振铎联名电奏朝廷,呼吁立宪。这次电奏并未引起朝廷重视,第二年8月,他又接连两次上奏。

  据鼓楼区文体局蒋书介绍,按照清朝规定,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员死后才能配建神道碑。这块碑上记录了林绍年的生平事迹,是清朝名人陈三立在林绍年死后三年为他撰写的。碑体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54岁的毛驴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5日消息,英国有头驴现在至少54岁了,或许能够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老的驴。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头驴名叫Eeyore,是根据动画片《小熊维尼》中那头忧郁的小驴的名字起的。据猜测Eeyore可能出生于1957年,至今有54岁了,而普通驴的寿命在25-30岁之间。

  就像动画片中的小驴一样,现实中的Eeyore也很忧郁,整天闷闷不乐的。也许是因为它的动物同伴都先它而死去。

  本月初,Eeyore的主人Selwyn Demmy把它带到了柴郡,并发现Eeyore的前两个主人一共饲养了它50年。

  Eeyore的第一位主人最初饲养它的时候还是一个20岁的少女,如今她已经72岁了。

  之后,Eeyore跟其第二位主人一起生活了10年左右。在它的两个美洲驼伙伴死去后,Eeyore就变得很孤独。

  如今的主人Selwyn将两只小羊介绍给了Eeyore做伙伴,现在它们相处融洽。据Selwyn猜测,Eeyore可能都会比这两只小羊长寿。

  曾经有一只名叫Lively Laddie的驴活到62岁,但2005年时已经死亡,且这头驴的年龄从未得到过证实。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组照片呈现的是在金字塔附近发现的古埃及祭司墓,其中包括墓主人与妻子的壁画以及墓葬的入口。考古学家表示,墓主人是祭司鲁吉-卡,可能生活在古埃及第五王朝末期,距今大约4350年前。

  1.墓主人与妻子

墓主人与妻子
墓主人与妻子(图片来源:Meghan E. Strong, SCA)

  埃及一座新发现坟墓的壁画,展现了墓主人鲁吉-卡(Rudj-Ka,右侧)和他的妻子。考古学家表示,鲁吉-卡可能生活在古埃及第五王朝末期,距今大约4350年前。这座精雕细琢的古墓是在吉萨大金字塔附近一个悬崖内发现的。考古人员在墓内发现的一系列艺术品和文物证明鲁吉-卡是一名祭司,掌管第四王朝法老王卡夫拉的祭祀仪式。卡夫拉于公元前2558年至公元前2532年统治埃及,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建造3座大金字塔中的第二座以及狮身人面像。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扎希·哈瓦斯表示:“在埃及古王国时期,法老王死后会兴建一座金字塔。祭司和其他一些人生活在这座金字塔内,他们要举行仪式祭司法老王。”鲁吉-卡可能是一名负责斋戒仪式的祭司,斋戒的目的自然是向死去的法老王表示一种尊重。

  2.古埃及祭品

古埃及祭品
古埃及祭品(图片来源:Meghan E. Strong, SCA)

  哈瓦斯站在新发现古墓内的鲁吉-卡夫妇壁画前,观察壁画中出现的面包、鹅肉、啤酒等祭品。发现古墓的消息于18日公布。哈瓦斯表示,这座坟墓可能是吉萨大金字塔周围一个还没有被发掘的规模更大的墓群组成部分。这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常驻探险家说:“我们发现了新的祭司墓,他们曾负责卡夫拉的祭祀仪式。在这一地区发现卡夫拉的卡图斯还是第一次。”(卡图斯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的一种椭圆形或长方形造型,里面圈有表示皇族或神职人员名字或标号的字母)

  3.墓主人捕鱼画

墓主人捕鱼画
墓主人捕鱼画(图片来源:Meghan E. Strong, SCA)

  新发现古墓内的另一幅壁画,描绘了鲁吉-卡在尼罗河捕鱼的情形,一群划船的人充当了壁画的背景。古埃及的坟墓内经常出现描写日常生活的壁画,表达的是墓主人的一种希望,希望在死后继续享受这种生活。哈瓦斯说:“在第五和第六王朝,祭司并不是来自于上层社会。他们来自普通阶层,甚至于工匠也能晋升为祭司。”这幅壁画并不意味着鲁吉-卡曾靠捕鱼为生。考古学家指出,没有一幅壁画暗示鲁吉-卡在成为祭司前具体从事什么工作。

  4.墓葬入口

墓葬入口
墓葬入口(图片来源:Meghan E. Strong, SCA)

  鲁吉-卡墓的入口,通往使用石灰岩建造的迷宫式的走廊。墓葬的内部结构在悬崖内雕凿而成,显然是为鲁吉-卡的所有家人准备的墓穴。哈瓦斯说这是一座较为奢华的坟墓,建造过程难度大并且费用高。“一切都面临难度,但对不朽的渴求又促使他们努力去完成。”无论如何,鲁吉-卡都能负担起建造这座坟墓的费用,在成为祭司之后,他极有可能获得一大笔财富。作为从事祭祀工作的酬劳,祭司们会分享献给神庙的祭品,这是所谓的“祭品转移”制度组成部分。

  5.金字塔建造者墓地

金字塔建造者墓地
金字塔建造者墓地(图片来源:Kenneth Garrett, National Geographic)

  2001年拍摄的照片,展现了建造金字塔的劳工们的墓地。这个墓地就位于鲁吉-卡墓的北部。金字塔建造者墓地是在大约10年前发现的,有助于考古学家了解吉萨大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当时的古埃及动员社会资源在金字塔周围建造一座完整的城市。哈瓦斯说,由于身为祭司,鲁吉-卡的墓可能与劳工们的墓分开。他希望这座新发现的坟墓是一个尚未被发掘的王室祭司大墓地的组成部分。

  6.工作中的考古人员

工作中的考古人员
工作中的考古人员(图片来源:Kenneth Garrett, National Geographic)

  2001年,金字塔建造者墓地,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刷掉文物上的沙子。虽然哈瓦斯认为劳工的墓和新发现的墓可能连接在一起,但除此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即鲁吉-卡的墓是孟菲斯大墓地的西部延伸。孟菲斯就在开罗的边上。哈瓦斯说:“这个位置令人感到吃惊。我们从未想到会在金字塔建造者墓地南部发现这样一座大型坟墓。”(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二, 01 6月 2010 17:10

寻访失落的茶马古道(组图)(2)

  正如中央皇权控制着四川的茶叶买卖,在神权统治的西藏,喇嘛们也会影响贸易。茶马古道连接着藏地的各大重要寺庙。数百年来,藏地和汉地各自的势力角逐改变了茶马古道的路线。主干路线有三条:一条始自云南南部的普洱茶之乡,一条来自北方,还有一条从东边切入西藏腹地。作为中线的后者路径最短,大部分茶叶都经它运输。

  如今,古道的北线变成了柏油铺就的317国道。在拉萨附近,它跟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并行。南线变成了318国道,也是柏油路。这两条公路是今日的贸易干线,大卡车川流不息,装载着各色货物——从茶到课桌,从太阳能电池板到塑料盘子,从电脑到手机,凡你想得到的东西都有。几乎所有货物都是单向流动的——向西,进藏,满足那里飞速膨胀的人口的物质需求。

  古道中线的西段从未被修成公路。这段路蜿蜒穿过藏地僻远的念青唐古拉山,那里条件极其恶劣,所以几十年前就被废弃了,整个地区不向游客开放。

  我已经看过了汉地残存的古道,要想在西藏达到同样目的,必须想办法进入这些封闭的深山。我打电话给妻子苏?伊巴拉,她是个经验丰富的登山家,我要她8月份跟我在拉萨碰头。

  我们的行程是从位于茶马古道西端的哲蚌寺开始的——要是骑马的话,这儿离拉萨不到一天的路程。哲蚌寺建于1416年,有一间巨大的煮茶房,七口直径两三米的铁锅架在烧柴火的硕大石灶台上。

  彭措卓巴站在一口大锅旁,切下厚得像百科全书般一大块一大块的酥油,放进沸腾的茶里。“从前,这儿一度有7700名喇嘛,每天要喝两顿茶,”他说,“当时这间煮茶房里有一百多名喇嘛干活。”他套着件栗色无袖的藏袍,在寺里当掌茶师傅已经有14年了。“对西藏的喇嘛来说,茶就是生命。”

  如今寺里只住着400名喇嘛,所以只用了两口小锅。“一口锅要下25块茶砖,70公斤的酥油,3公斤的盐巴。”彭措卓巴一边说,一边用一人高的木勺在锅里搅动着供200人饮用的茶。“最大那口锅的容量是这个的七倍。”

  苏和我从寺里出发,前往离拉萨有五小时车程的那曲市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马节。我们想看看令茶马古道得名的传奇马匹。赛马节要持续一周,原本是在开阔的平地上举行的,但十年前修起了一座混凝土体育场,好让官员们可以坐着观瞻。我们到达的第二天一早,藏族群众就挤满了看台:妇女的颧骨高高的,穿着高跟鞋,长辫子上沉甸甸地挂着白银和琥珀的饰品;男人们头戴毡皮高边帽,身着袖子长长的藏袍;孩子们光脚穿着便宜的运动鞋。小贩们叫卖辣土豆和听装的百威啤酒。刺耳的扩音器用汉语和藏语播报每一场赛事。这里弥漫着赛马盛事的氛围,只是看台边上每隔10米就站着警察,赛场周围有人列队巡逻,人群中还混着便衣。

  一入赛场,马和骑手们似乎便打破了地球引力的规律。一名藏族骑手飞驰得如同失控,像杂技演员那样左右翻身下马,拾起地上的哈达。泥块高高溅起,迸入湛蓝的天空。骑手高高扬起哈达,掉转马头,迎接人群爆发的欢呼。

  那曲赛马节弘扬的是早年藏民生活于马背上的文化遗产,这一类的庆典能延续至今的已经很少了。通过几百年的选择育种,藏人培养出一种特异的良马。这种马身高不过13.5掌(相当于1.4米左右,比大多数美国马的个头要小),四肢精悍,面孔英俊,肺部很大,适于西藏高原海拔4500米的缺氧环境。藏人把它培育出来,就是为了使之能够在冰雪皑皑的山口不知疲倦且步伐沉稳地行进。几百年前,汉人最想要的便是藏马。

  而今,那曲坐落在国道317上,从前贸易路线的一切痕迹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可只要从这里再朝东南方驱车一天——近得诱人——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那是古道原先途经的地方。我被一个念头给迷住了:兴许,在深深的山谷里,还有藏族人在古道上骑着那不知疲倦的马儿呢。说不定,在西藏高原不为人知的广大腹地,古道沿途仍有贸易存在?不过,古道也有可能早就像四川境内那样没了影,被呼啸的寒风和翻卷的大雪给抹掉了。

  赛马节过了一半,一个阴沉的雨天上午,苏和我钻进一辆“陆地巡洋舰”,悄悄动身去寻找藏区茶马古道而今的容颜。我们在土路上开了一整天,颠簸地翻过一个个垭口,差点滚下陡峭的山坡。傍晚时分,我们到了两座巨大垭口之间的嘉黎县,这里从前是茶马古道上商队的歇脚之地。我们挨家挨户地打听有没有马匹能带我们爬上5412米高的怒岗(音)垭口,但一匹马也没找到,村民指点我们去镇子边上的一家酒吧。藏族牧民在里面喝啤酒,打台球,摇骰子打赌。听说我们要马,他们全笑了。早就没人骑马了。

  出了酒吧,泥地里没看见筋肉健硕的马匹,倒见到了铁马——结实的国产摩托,打扮得和它们血肉之躯的前辈一样,盖着红蓝相间的藏族羊毛坐垫,车把手上缠着流苏。给钱的话,两名牧民小伙愿意带我们到山脚下,之后的路,我们就只能步行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背包像马鞍袋那样横捆在摩托上。牧民小伙开摩托极为娴熟,跟他们的祖先在马背上没什么两样。我们磕磕绊绊骑过了泥巴足有半米深的黑色泥潭,水花飞溅地渡过了蓝汪汪的溪流,摩托的排气管在水里汩汩喷发。

  沿山谷驰去,我们经过了藏族牧民的黑色帐篷。好些帐篷前都停着硕大的国产卡车或陆地巡洋舰。牧民们哪儿来的钱买车呢?肯定不是靠传统的牦牛肉和酥油生意吧。

  到怒岗垭口脚下的萨楚卡牧民营寨只有30公里,却走了整整五个小时。道路颠簸得把我们的脊骨都给抖散了。牧民小伙燃起了一小堆蒿草营火,吃罢牦牛肉干配酥油茶的午餐之后,苏和我徒步走向垭口。

  叫我们惊喜的是,古道非常明显,就像是阿尔卑斯山上的石路,在牧场上蜿蜒向前,途中不时点缀着几头犄角高大的黑牦牛。我们艰难地往山上走了两个小时,穿过了两处泛着蓝色微光的冰斗湖。可一过了这两座湖泊,所有的绿色就消失了,只剩下了石头和蓝天。半个世纪前,运茶的骡队已不再走过这山口,可古道在此前的上千年里曾受到不断的修缮。古人把大石头搬开,修起石阶,这工程至今完好。苏和我走着之字形路线上坡,顺着石头小道直上垭口。

  马鞍形的怒岗垭口显然是没人走了。尚在飘动的零零落落的经幡越见稀疏,玛尼石堆上白骨森然。四下里是一片唯有了无人迹才能带来的寂静。苏眺望着周围白雪皑皑的山巅,它们如同天然的金字塔一般。几百年来,曾站在此地的西方人寥寥无几。我顺着苏的目光,看到存留下来的古道伸向了下一个山谷。

  “你看见了吗?”她问。我看见了。在我的想象里,上百头骡子组成的商队步子沉重地向我们走来,蹄子周围扬起尘土,身躯两侧一左一右地驮着茶包,押运的藏民神色警觉,提防着埋伏在垭口的土匪。

  第二天早晨,我们从垭口返回的时候,摩托骑手已经在等着了。我们坐上后座,开始返回,在冰蚀山谷里颠来簸去。

  半路上,我们停在两顶黑色的牧民帐篷前,牦牛粪整整齐齐地码在它们周围。每顶帐篷都挂着阔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草场上停着一辆卡车,一辆陆地巡洋舰,两辆摩托。牧民邀请我们进帐,端上了滚热的酥油茶。

  帐篷里面,一位老妇正摇着转经筒默念经文,一名青年在从帐外透射进来的光柱中做饭,还有几个中年男子坐在厚厚的藏毯上。靠着比划手势和一本袖珍字典,我问他们怎么买得起那么多车。他们笑容灿烂,谈话却东拉西扯。等我们把盛得冒尖的大碗米饭就着蔬菜和牦牛肉吃个底朝天,主人拖出一只蓝色的金属箱子,开了锁,掀开盖子,示意我们过来看。里面是几百条死掉的肉虫。

  “这是虫草,”主人骄傲地说。他解释说,每一条干虫子都能卖4到10美元。他上了锁的蓝色箱子里大概便装着一万美元的虫子了。虫草是一种感染了寄生真菌的幼虫,只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场。真菌最后会杀死虫子,以它的身体为养料。

  每年春天,藏族牧民就在草场上游走,用一种小而弯的铲子寻找虫草。虫草的茎干露出地面不超过3厘米,略带紫色,呈牙签状,极难辨认——但这些虫子比藏民所有的牦牛加起来还值钱。

  在亚洲各国的中药店里,虫草都是被当成万用灵药来卖的,据说能使年老者体健,所有的健康问题都不在话下:消炎去肿,提神化痰,就连癌症都能治。药店把它们摆在控温玻璃柜里,品质最高的每克能卖到80美元,两倍于现在的黄金价格。主人合上了他的宝箱,把它藏进帐篷的角落里。我们离开之前,他坚持要我们再多喝一碗滚烫的酥油茶。

  乘摩托车在高原上奔驰的时候,忆古思今,茶马古道上新旧贸易的相似之处使我感叹不已。藏族人再不骑马了,西藏城市地区的主要饮料也不再是茶了(红牛和百威随处可见)。然而,正如茶叶仍从汉地的传统产茶区运送出来,西藏高原也仍是某种珍宝——冬虫夏草——的唯一产地。鞋子和香波,电视和烤箱,也许正顺着翻新成柏油大道的古老贸易路线源源不断地向西输入,可也有一样东西被回赠到东边。今天,为了神奇的虫草,藏区之外的国人不惜高价,正像当年他们渴求那无敌的战马一样。

  新浪科技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三, 15 9月 2010 01:30

鸡肋爱情,该忍还是该扔?

鸡肋爱情,该忍还是该扔? 文:苏芩 鸡肋爱情,该忍还是该扔? - 苏岑 - 苏岑的女学馆

每年的夏天,总是大学恋人分手最多的时候。因为毕业。我和男友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我的男友真的是爱我爱到骨头里的那种人。但遗憾的是,我却始终不可能对他有用样的热度。其实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他绝对不是我所喜欢的那种类型:我喜欢高大帅气型的男生,可他身高勉勉强强接近一米七零;我喜欢风趣幽默型的男生,可他沉默寡言从来不会说一句俏皮话;我喜欢事业心强有冲劲的男生,可他只懂得念好自己的书勉强能应付考试就万事大吉! 
太多太多了。其实,我之所以答应做他的女友,也是没能经得住他对我的好。我生气时可以对他不理不睬,但他却可以傻傻的一直等在我宿舍楼下;我高兴时他陪我,不高兴时让他消失他就消失;想吃什么他会第一时间冲进超市;考试前他会通宵不睡帮我整理复习资料。 
这样的男生,哪个女孩儿能拒绝的了?! 
和他交往快两年了,我却始终没有爱的感觉。现在我们也在为前途发愁,这样的一个男生,也的确很难让我看到未来的幸福。但是,我也很害怕:如果真的和他分手,日后再也不会有比他对我更好的男生出现了怎么办? 
取与舍之间,我该何去何从? 


“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忍。” 
古人今人,男人女人,莫不有如此心态。尤其出于婚恋阶段的女人,面对一个鸡肋似的男友,大多都是清醒的,一开始就明确知道自己对他的不满意。然而,面对“鸡肋男”,女人也是彷徨的,虽然食来无肉,但丢掉也是一种浪费。 
女人,总有一颗追求新鲜和完美的心。把不理想生活变成理想生活是每个女人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理想,仅仅只是一个概念。理想和幻想之间到底相距多远,则要看女人对生活认识的深浅! 
不论什么时代,男友,永远不可能满足女人对爱情的所有幻想。评判一个“男人”是不是“鸡肋”,仅仅凭女人的感觉是不够的。快餐时代的“炸子鸡”,鸡肋只能扔掉当废品,纯天然的山鸡乌骨鸡,鸡肋未必没有营养,煲一锅鲜汤润润心,也是幸福的滋味! 
而区分的关键在于:这个男人,能不能给你的人生带来踏实和舒心! 
但对今天这个主人公而言,分手未尝不是好的选择。 
从此,不要再让他做你的跟班,也不要再把自己当做他的主人。恋爱,需要的是平等,而维持平等关系的砝码是“爱”,没有爱的恋爱,注定了日后总有坍塌的一天。 
其实,很多女孩子会有类似的恋爱经历,不是爱“他”,而是爱“他对自己的好”,面对爱,女孩子常有一颗懒惰的心,总希望赖在其中,享受更多的关怀。但是,你不知道,这种懒惰却往往会断送掉你一生的幸福。如此一年两年三年……下去,等你青春不再的时候,再想好好的去爱一个人时,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没有那种心和力了? 
为了一个男生对自己的好,搭上整个青春,是女孩子最不划算的事! 
毕业了,也许你们将要面临劳燕分飞的局面,但对你们而言,也许是种解脱的开始。 


(小备注:测测看,你的爱情“鸡肋”了没?) 
1、相处两年以上了,却越来越不想结婚。 
2、常常会为男友之外的其他异性动心。 
3、有了高兴的事情,第一个想与之分享的人不是男朋友。 
4、电话薄上第一个号码不是男朋友的。 
5、约会结束时,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6、常常会想到“分手”,并且不会有伤心的感觉。 
7、随时随地有开始一段全新恋爱的心理准备。 
8、对男朋友的事,常常有敷衍了事的想法。 
9、看到他与其他女孩子亲密谈笑,心里会有些微的醋意,但不会有生气的冲动。 
10、即便吵架时,也不会有“会不会伤他的心”的担心。 
如果你的情况具备了以上十条中的五条以上,那么,真的要好好想想:我的爱情,我的男友,是不是“鸡肋”? 

发表在栏目: 情感驿站
第 6 页,共 6 页